•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中央直属党报:千年大计不容投机炒作

中央直属党报《经济日报》周四刊文指出,炒房、炒概念股、炒车牌的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并强调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放眼长远,不容投机者的短期炒作,未来的新区绝不会建立在堆满泡沫的基石之上。

《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报纸,是传播发布党和国家关于经济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
本文作者王晋,来源于《经济日报》,原文标题《千年大计不容投机炒作》。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是这个春天最有热度的话题,引发国内外普遍关注,也让人们对新区在中国经济未来版图上的地位充满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机者也应声而动,他们只想通过炒房、炒雄安概念股、炒车牌赢得一夜暴富的机会。这些炒作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不符合雄安新区建设的定位要求,当地和有关部门果断出手干预,对种种炒作及时叫停。

未雨绸缪、做好预案,阻止了炒作潮起。雄安新区的消息刚发布,炒房客便迅速涌入,却发现早在“通知”公布前就已冻结全部房产过户。不仅所有房地产项目冻结,二手房交易程序也被冻结,对外地迁入户口更是严格管理。同时,有关部门对所有售楼处、房地产中介实行24小时日夜巡查,各乡镇也对辖区内所有在建、拟建小区24小时巡查。据悉,未来新区将会采用新的房地产试行方案。这样的顶层设计釜底抽薪,让炒房者无功而返。

密切关注、及时出手,避免了资本“狂欢”。雄安新区的设立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关注,对部分概念股快速上涨甚至已出现过度投机炒作苗头的情况,上交所持续关注并采取相应监管举措,要求市场高度关注的相关上市公司作出澄清。近日,沪市十余家有传闻涉及“雄安概念”的上市公司均发布了异常波动公告,集体对市场传闻予以说明澄清。上交所通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异常交易行为两个方面开展联动监管,主动引导理性交易,充分揭示交易风险,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行为。从实际效果看,相关题材股交易出现分化,投机炒作呈现降温趋势。

快速应变、联动施策,抑制了新的炒作热点。炒房遇阻,一些人把目标转向车牌。4月10日以来,“保定购车摇号”的谣言在社会上传播,雄安新区三县出现购车异常现象,扰乱了汽车销售秩序。连日来,雄安新区三县纷纷通过官方微信微博和张贴告示等方式辟谣。同时,出台整顿措施,严打违规售车行为。对发布虚假信息情节严重者吊销其营业执照,相关人员列入“黑名单”;对相关违法者,有关部门将依据有关法律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可以说,针对炒房、炒雄安概念、炒车牌现象,当地和相关部门监管及时、措施有力、联动出招,稳定了市场预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由此也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雄安新区建设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关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关乎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既然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就必然是谋定而后动,放眼长远。这样的长远规划不容投机者的短期炒作,未来的新区绝不会建立在堆满泡沫的基石之上。

“一幅图画是否精彩,立意与起笔关系重大”。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立意高、眼光远,对这样一个关乎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相信有关部门不仅会保持战略定力和快速应变能力,依法依规遏制炒作,同时,也会尽快出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让新区的产业定位、区域范围等更清晰,让民间资本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让新区建设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监管风暴来袭 沪指创今年以来的最大周跌幅

金融监管风暴袭来,沪指创下年内最大周跌幅,债市同样受挫。

沪指本周跌2.2%,创年内最大周跌幅,今日尾盘翻红收涨0.03%。市场整体跌多涨少,两市今日共1220只个股上涨,34只个股涨停,1705只个股下跌,29只个股跌停。

国债期货表现同样不尽人意。截至收盘,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今日收跌0.42%,本周跌幅0.68%,仅次于上周0.69%的周跌幅。

路透援引华中一银行交易员称,“大家还比较谨慎,现在不买也不卖,就看看。”


“一行三会”集体亮剑,金融监管风暴来袭

沪指创下年内最大周跌幅,债市“跟风”下挫的背后,则是监管风暴席卷金融市场引发的委外赎回潮。

华尔街见闻今日稍早提及,短短10天之内,一行三会相继表态要“加强金融监管”,银监会更是在10个工作日内发出9份文件,一场金融监管风暴已经来袭。央行旗下《金融时报》援引地方金融监管人士称,不只是银监会,事实上“一行三会”都在全面加强监管,这是金融业今年的主旋律,“金融乱象,有病就要医。”

金融严管之下,千亿委外赎回潮持续扩散,波及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专户。据券商中国消息,委外赎回潮持续扩散,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内的各类大中小银行都加入其中。最近好多委外专户不计成本地卖出债券,就是为了能换回资金,非银机构被银行赎回委外逼得资金压力也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下跌与证监会打击次新股等恶性操作行为不无关系。证监会则在本月中旬表示,证监会部署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二批16起案件,针对次新股等恶性操作,目前相关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部分案件已取得重大突破。线索显示,部分新上市的股票上市后连续上涨,短期涨幅较大,价量均现异常,同时多组高度可疑的关联账户已涉嫌操纵市场。

美国也在消费升级?赛百味史上首现门店净减少

“开店成瘾”的赛百味,去年在美国本土的门店数目却第一次出现了下滑。

赛百味去年在美国的分店减少了359家,而它的大规模扩张还是出了名的。它在全球有四万多家分店,比快餐行业的任何一位同行都多。

下降的不止是门店数目,去年赛百味在全美的销量也从2015年的115亿美元下滑到了113亿。

不过赛百味给出的解释是,下滑是因为公司专注于国际增长。全球范围内赛百味的门店仍然增加了296家,美国以外的地区销量也上升3.7%至58亿美元。

如果说中国的啤酒、可口可乐、方便面卖不动了是从非耐用品到服务的消费结构升级,那么赛百味的门店数目下滑,或许可以用餐饮业本身的“消费升级”来解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快餐市场里,只会喊口号、开分店和打折,是不够的,人们或许还宁可选择多花点钱去吃更好的东西。

美国的餐饮业已经饱和?不,是消费升级

“来到2017年,我们正在推进一些积极的转型,包括改良口味和新产品,增强用户体验,精细操作以及定位加盟商等。我们相信这些提升将帮助我们实现长期增长。”赛百味在声明中称。

然而事实上,这位吃了十几年“健康”饭的快餐店,近些年来可以说是非常不作为,而且还丑闻缠身。

赛百味在美国本土吹了十几年健康饮食,“新鲜”和“健康”某种程度上已经深入人心。换句话说,人们已经有能力自己判断,而不需要餐厅再去洗脑。

而且,赛百味真实的“健康”程度堪忧。在芝士和酱料的作用下,赛百味的潜水艇三明治热量未见得真的能比一个巨无霸低。而赛百味还要和帕罗尼面包以及Sweetgreen抢夺市场,后二者能更好满足美国人快速转变的健康发展趋势。

更糟糕的是,赛百味还在今年2月陷入了鸡肉DNA的丑闻。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研究发现,赛百味的鸡肉内只含有大约50%的鸡肉DNA,大约相当于超市新鲜鸡肉的一半。而包括温迪(Wendy’s)、麦当劳、提姆霍顿(Tim Hortons)和A&W等大多数赛百味竞争对手的鸡肉,都含有85至90%的鸡肉DNA。

而且,赛百味大规模扩张的策略效果也有限。总部是可以通过继续开店、收取加盟费来薅加盟商的羊毛,但是市场对赛百味三明治的热度降低时,压力大多就转移到了加盟商的头上。

更何况,健康的洗脑功效已经大不如前,人们或许还宁可选择多花点钱去吃更好的东西。这时候的赛百味还在一心一意开店,结果变成了自相残杀。

而且,赛百味还可以说是非常的“不作为”。麦当劳早早推出了早餐服务,也瞄准了1000亿美元的送餐市场。

几天前,赛百味宣布将基于聊天应用 Facebook Messenger 推出一款聊天机器人,帮助他们处理大部分订单,来缓解实体店柜员的工作压力。顾客可以通过聊天直接订购,在15 分钟内到美国境内 26.5 万个赛百味门店领取订单。

而去年6月,赛百味才开始准备进入数字领域。

缓解实体店员工的压力?麦当劳自助点餐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

两大量化交易巨头“抱团取暖”:Virtu14亿美元收购骑士资本

全球市场波动减小导致量化交易利润降低,Virtu和骑士资本两大巨头选择了“抱团取暖”。

昨日,量化交易巨头Virtu Financial宣布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收购对手骑士资本(KCG),交易总额达14亿美元。Virtu已经签订最终协议,收购得到公司董事会的一致通过。

受上述消息刺激,Virtu 和骑士资本股价纷纷大涨。昨日,KCG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19.73美元,涨幅超过11%;而Virtu的股价上涨也超过10%,最新报价16.45美元。

高频交易利润降低

高频交易在金融危机前后迅速发展,但目前,由于全球市场波动减小,高频交易利润降低至二十年来最低水平。

有分析认为,Virtu和骑士资本公司合并正是因为两家的营业收入都在下降。

Virtu公司首席执行官Douglas Cifu也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

考虑到市场目前的状况,收购是合理的。当前市场的波动大大降低,公司经营成本急剧上升。
抱团取暖

Virtu和骑士资本均是量化交易巨头。

Virtu是全球最大的高频交易公司之一,在36个国家进行交易,为金融市场提供技术产品,业务涉及领域包括股票、外汇、商品、期权等。骑士资本是金融产业界最早采用电子投机模式的企业,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电子交易平台,为经纪商客户提供订单执行等业务。

Cifu向路透表示,骑士资本完全符合Virtu的战略重点。此外,收购可以让Virtu很快迎来收入增长和显著的成本节约。

通过收购骑士资本,Virtu可以从经纪商那里获取销售“流量”,直接交易订单。交易将于两年内完成,Virtu预计将实现约2.08亿美元的净税前费用节省,以及4.4亿美元的资本协同效应。

民生银行:“假理财”不涉“萝卜章” 先期解决投资人本金

被媒体爆出理财造假两天后,民生银行说,没“萝卜章”什么事,更谈不上填30亿元的票据窟窿,先解决受骗投资者的本金问题。


据新京报报道,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表示,航天桥支行案件是理财产品造假案,是该支行行长张颖私自伪造假合同,虚构理财产品欺骗客户的违法行为,不涉及票据业务。

经过与“假理财”受害投资者的两轮谈判,民生银行承诺,最晚于今年7月底之前解决投资者的初始投资款,需要扣除投资者以前曾投资同类产品的所得利息。

民生银行回应称,该行提出先期解决初始投资款项,后续事宜可根据司法判决结果再行处理。有投资者向新京报表示,这是妥协折中的结果,最初设想是民生银行兑付到期产品的本金利息,目前不清楚是陆续退本金还是统一退还。

4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和财新等媒体先后爆出,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涉嫌伪造理财产品,用以表外放贷,掩盖约30亿元的票据造假窟窿,已有逾150名投资者被套,涉及多家再贴现银行。

不过以上消息很快遭到民生银行相关人士和银行业人士的质疑。

4月19日,第一财经获悉,据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了解,从私行客户报送合同看,“飞单”金额与媒体所说30亿元差距较大。而且该分行在支行基本没有票据业务,商票业务、商票贴现与私行,支行通过向私行客户卖假理财、填补票据造假窟窿的传闻逻辑不合理。

19日晚,民生银行权威人士就对新京报独家回应称,媒体报道的30亿元数额没有依据,“萝卜章”一事也无依据,尚未发现这个问题的存在。

业内人士评论认为,一家支行出现30亿元“假理财”可能性小,除非有高层默许或其他捆绑利益,共同违法。

4月20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则是用数据否认了媒体的30亿元票据窟窿传闻。该分行表示,

涉案航天桥支行自2015年起:未办理任何商业承兑票据贴现业务;共办理4笔所有银行承兑汇票开票业务,票据均在2016年正常到期兑付;共办理8笔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票据也均在2016年到期托收回款。
“假理财”案暴露了民生银行内部的风控问题,目前民生银行已有多名员工被调查。

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据截至昨日凌晨的财新等多家媒体报道,涉案民生银行支行可能至今已有6人因涉案被调查,民生银行前副行长、曾任首席信贷执行官、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授信评审部总经理等职的赵品璋也约在一周前被带走调查。

财新称,赵品璋被查,可能涉及一笔过往民生银行的贷款,该贷款与中铁集团某子公司的建筑承包队有关。其援引知情者分析称,目前难以判断其对民生银行的“杀伤力”,“赵品璋管了多年的风险和信贷业务,很难说他会牵扯出多少人来。”

房地产信托业务遭点名!信托业迎来近两年来最严格自查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一个多月,监管风暴从银行业刮到了信托业。

周五,一家知名信托公司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对《金证券》表示,已经连续收到多个银监会文件,公司马上要开始一轮自查,这滞后证监会应该还会安排他查,依照目前监管形势和公司的态度,这可能是近两年最严格的一次自查。

《金证券》报道指出,国内多家信托公司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接到多个银监会文件、正在准备自查、坚决控制风险等。

信托公司遭遇近两年来最严格自查,背后则是银监会信托部的强监管态度。

路透等多家媒体近日报道,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在日前召开的信托业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信用风险是信托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信托业的实际风险水平可能高于预估,“2016年以来,房地产信托业务、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领域的风险更为突出,信政合作业务风险缓释不足的问题愈加普遍。”

邓智毅还指出,银监会信托部将研究修订《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按各类业务实质以及风险特征强化资本约束,严管交叉性金融风险,“信托业是不同于其他资管行业的独立金融子业,要加强监管引领,促进信托回归业务本源。”

事实上,在4月中旬,银监会已经召集10家信托公司、10地银监局开会,对即将开展的“八大业务”分类试点做出监管部署。《经济参考报》援引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陶斐斐博士称,对信托公司来说,一方面是原有业务的升级;另一方面是创新业务的拓展。今后,在监管导向下信托业务结构将日渐清晰。

“八大业务”分类去年12月在信托业年会上被提出,根据资金投向分为债权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同业信托、财产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公益信托及事务信托。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去年末,全行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余额20.22万亿元人民币。

金融业迎来监管风暴

近来,银监会密集出台文件加强监管,开创“史上最严银行业监管季”。短短两周,银监会火速发布8个文件,要求防控风险,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剑指委外业务。

但强监管并不仅仅是银行业的“专利”,央行旗下媒体日前报道,金融业今年的主旋律是全面加强监管。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周三报道,一位地方金融监管人士指出,不只是银监会,事实上“一行三会”都在全面加强监管,这是金融业今年的主旋律,“金融乱象,有病就要医。”

滴滴出行最值钱的是什么?苹果CEO这么看

苹果CEO说,除了共享经济,苹果去年投资滴滴出行还有更重要的理由。

本周四《时代》杂志发布了苹果CEO库克(Tim Cook)对入选今年《时代》“全球百位最有影响人物”的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的评价。库克先提到,滴滴出行有Uber或者Lyft这些美国同行一样的特质:共享用车便利、灵活,有颠覆性。


接着库克将重点转到了滴滴出行监控的庞大数据,称赞柳青及其团队成功地运用“创造性的大数据算法”,既是要提高公司的服务效率,也是为了缓解道路拥堵。库克写道:


通过海洋学家追踪潮汐那种分析方式的电脑模型,滴滴可能通过手机帮助缓和交通堵塞。

去年5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从苹果公司获得10亿美元战略投资,成为该司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此后库克表示:“我们做这些投资是出于一系列的策略原因,包括有机会对中国市场的某些领域获得更多的了解。”


表面上看,投资滴滴出行和苹果的主打产品iPhone没有直接关系,但华尔街见闻此后文章指出,苹果在中国的前景正变得难以捉摸, 去年一季度营收大降26%,iBooks商店等在中国被迫关停,增值服务遇阻,此时投资滴滴出行,真正的受益者或许是苹果自己。


文章提到,《华夏时报》援引业内人士分析称,苹果之所以首次选择战略的方式入驻滴滴出行,其真实目的是通过滴滴出行深耕中国市场。美国媒体Quartz则是认为,苹果通过投资滴滴这种方式表明,其利益是和中国政府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其评论称:


“苹果投资滴滴,其实是一种象征性的绥靖政策。这就是像是在赛马中押注中国政府青睐的那匹赛马。中国政府在其他领域的赛马包括谷歌的中国对手百度、亚马逊的中国对手阿里巴巴。”

去年5月滴滴出行和苹果的声明并没有给出战略合作的更多细节。上述文章提到,考虑到滴滴庞大的客户基数和移动支付模式,不排除滴滴和苹果在移动支付领域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