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中国式央行缩表再现 这对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全球市场因美联储缩表言论而紧张之际,中国央行“提前”缩表,则更令市场关注。


今年以来,前三个月数据显示着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的过程,从1月末到3月末短短两个月时间,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1万亿,降幅达3%。


不过分析师认为,和美联储缩表不同,中国央行缩表并不是依据货币政策取向,缩表与货币政策松紧以及银行间流动性并无直接关系。


不代表货币紧缩


在这一轮关于中国央行缩表的讨论启动之前,市场人士谈及缩表几乎仅限于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到9000亿美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通过QE不断进行资产购买,如今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膨胀到4.5万亿美元。


因而,在美联储这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缩表”也就成了加息之外的另一货币政策工具。不过对于中国央行来说,历史表明情况与美联储截然不同。


据国信证券董德志团队统计,此前中国央行曾经历过两次缩表:


第一次是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第二次是2015年3月至12月。


具体来看,第一次缩表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幅度也不大。四个月的时间,央行总资产减少大约2500亿。而第二次缩表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缩表,2015年3月至12月九个月的时间,央行总资产下降超过2.7万亿。




细项来看,第一次缩表主要表现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减少,而第二次缩表主要对应着国外资产减少,对应的背景是中国外汇占款下降。



和美国缩表对应货币紧缩不同,在上述两次中国央行缩表时期,对应的却都是货币政策宽松。董德志团队称,第一次和第二次缩表时期,均对应了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在第二次期间,央行连续进行了五次降息。


那么在央行加息周期是否伴随着缩表?董德志团队研究发现也并非如此:


2006年以来,我国经历过两轮典型的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多次上调。具体时间点分别是2007年3月-12月、2010年10月-2011年7月。在这两段时期内,均没有观察到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不管是以绝对量还是以同比增速来衡量。


以总资产绝对量来看,这两次货币政策紧缩期间均是增加,增幅超过3万亿。以总资产绝对增速来看,这两次期间总资产增速均在上行,上升幅度分别为为6%和2.9%。


也即是说,这两轮加息周期反而是对应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扩张。

因而,董德志团队认为,历史上中国式央行缩表称不上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这一点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收缩,并不是依据货币政策取向而定。


是否会影响超额准备金?


虽然不是依据货币政策取向而定,但是短期内另一个问题也值得关注:中国央行缩表是否会导致超额准备金同步减少,从而令银行间钱荒再现?


对于这个问题,董德志团队称,理论上来看缩表和超额准备金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超额存款准备金只是央行负债方的科目之一。


或者换个说法,理论上央行即可以通过货币发行量的减少达到缩表的结果,也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府存款等其它科目的减少达到缩表的效果。



同时,考察过去两轮缩表时期超额准备金的实际表现,董德志团队发现,缩表也的确没有导致超额准备金的同步减少。上述第一次和第二次缩表期间超额准备金反而均是增加,增量分别为7158亿和4033亿。


此外,今年1月末到3月末,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1万亿,董德志团队认为,该期间超额准备金也对应着增加。不过,考虑到1月底央行曾进行过TLF操作,而该操作对应在央行报表中估计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降低,则近两月超额准备金的增加额估计在4500亿。


是否影响银行间流动性?


董德志团队表示,银行间回购利率是银行间流动性的主要指征,而过去中国式央行缩表期间多数回购利率却下行:


2011年11月至2月,R001和R007分别变动-14BP和21BP。2015年3月至12月,R001和R007分别下行128BP和220BP。



董德志团队认为,对于这一结果,本质原因是因为对银行间流动性的影响,要立足到超额准备金这个指标。历史上这两轮缩表时期,均对应的是超额准备金增加。因此,缩表与银行间流动性,不管是从超额准备金,还是从回购利率来看,均关系不明确。

美商务部暗示美最大核电做假账,不许外资染指并购

西屋是美国的,谁也别想动!据新华网近日报道,美国最大的核电企业西屋电气(Westinghouse Electric)严重亏损,母公司东芝在出售西屋的过程中非常不顺。

另据华尔街日报4月25日消息,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在接受采访时说,不排除政府干预东芝旗下的全球最大核电企业之一,西屋电气的并购案,禁止任何新的外国投资实体染指这家企业。

罗斯表示,拥有核电能力显然事关国家安全,西屋电气从事的核废料处理和核设施维护也事关国家安全。

罗斯还说,现在东芝已经联合了第三方提供了8亿美元的现金,保证西屋不会立即破产。从目前来看,西屋生存是足够了。美国政府在和日本政府及东芝谈判之后决定,不打算提供资金拯救西屋,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西屋债主的利益也可以被保障。

而且,西屋的窟窿到底有多大还不知道,公司已经数次更换会计师了,我们根本不知道状况。也许最后是一个无底洞,可能只有花钱直接“填坑”才会了解,但是那将会非常艰难。

如果西屋出现会计问题导致重组不顺,那么母公司东芝有可能被直接拖下水。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

在上个月29日,西屋电气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对于东芝来说,西屋的负担已经极为沉重了,因为西屋的缘故,东芝做过假账,把财报上西屋的3.96亿美元亏损改成了2.25亿美元。还在其美国核电业务资产被迫减记7125亿日元,约合63亿美元。根据东芝的报告显示,如果关闭西屋,将导致东芝损失超过1万亿日元(约625亿元人民币)。

东芝社长纲川智

同时在破产重组期间,美国人的一大目标就是确保中国企业不会介入西屋。4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文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努力为西屋找到一个新的买主,以确保它不受中国控制。

一位美国官员表示,美国白宫将在阻止中国财团从东芝手中收购西屋电气的行动中发挥核心作用,但也不排除会对西屋电气进行“被动投资”(Passive investment)。

该官员表示,美国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出售西屋电气给中国企业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并因此想要预先阻止任何此类交易的发生。

该官员还明确地提出,无论是哪个中国“狠角色”想要达成此次收购,美国政府都会对其予以坚决反击。

“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不想等到木已成舟了之后再出手挽救危局,我们想让这笔交易从一开始就步入正轨。”该官员如是说。

西屋电气表示,该公司目前已与监管机构进行了接触,但对于未来将花落谁家,西屋电气发言人拒绝对此进行评论。

但是随后,据路透社4月7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于表示,美国干涉的说法并不属实。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

目前收购的情况究竟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美国政府的确有动机干涉西屋事件。

在被东芝收购之后,西屋的两大技术王牌是第三代AP1000型民用核反应堆和第五代A5W型军用反应堆。一般来说,一家公司不可能研究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堆,因此这两种型号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中国在2006年引进了AP1000型核反应堆,目前中国在建的四座AP1000核反应堆都使用了西屋电气的技术。作为这些项目交易的一部分,西屋电气同意向中国转让部分知识产权。例如,在执行该协议的第一阶段,2010年,西屋电气共向其中国客户交付了7.5万多份文件。

资料图:建设中的浙江三门核电站,使用的是西屋AP1000型技术

对于美国来说,民用型核反应堆的技术交给中国人还可以忍受,但是作为核动力航母备选反应堆的A5W型是绝对不能外流的。

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先后使用过5代反应堆,其中前四个都来自于西屋的A1W-A4W系列。但是在随后最新型福特级航母上,美国海军却使用了西屋的竞争对手柏克德(BECHTEL)的A1B型反应堆。A5W反应堆虽然落选,但是其技术完全可以用于核动力航母。

福特号航母

而且,不仅仅只是西屋出售遭到了政府干涉,西屋母公司东芝试图出售旗下半导体业务也遭到了干涉,只不过不是美国政府而是日本政府。郭台铭曾经表现出强烈愿望收购东芝,但是据多家外媒报道,日本政府认为只有美国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也只有美国企业收购东芝的闪存业务,才不会对日本的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郭台铭

另外,罗斯在采访中还提到了重新签署现有贸易协定的问题。

他预计,今年将完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的修订工作,考虑到贸易谈判通常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罗斯的日程表可谓相当急迫。

同时,罗斯还提到了英国和欧洲,并表示美国政府正考虑重新谈判以修订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并恢复与中国的谈判。

最后,虽然特朗普撤出了奥巴马时代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但罗斯称美国政府对恢复奥巴马时代两个未完成的贸易协定谈判持开放态度,这两个贸易协定分别是与欧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以及与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高盛:这个“简单”的策略能让你获利4364%

高盛近期指出,过去8年中投资者大幅获利的策略十分简单——做空VIX短期期货指数。从2009年3月9日到2017年第一季度,做空VIX短期期货指数的交易获利高达4364%。


全球政策不确定性升高,但恐慌指标——VIX波动性指数却在今年创下纪录新低。许多投资者希望通过交易所买卖产品(ETP基金)对VIX指数进行交易,但需要小心的是,这些ETP基金追踪的不是VIX指数的实际变动,而是追踪短期(1个月)和中期(5个月)的VIX期货价格变动,二者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ETP基金是所有衍生类交易所交易品的总称,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交易所交易债券ETN,和交易所交易工具ETV等。ETP基金管理着近40亿美元的资产,近年来其未平仓合约持续增加,表明市场对预测VIX指数的交易越来越感兴趣。


自2005年12月以来,有70%的时间VIX波动性指数曲线出现期货溢价——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而在出现期货溢价时,做多VIX短期期货指数的交易平均每日亏损83个基点。做多VIX短期期货指数自2005年12月以来共下跌99.9%,年均亏损46.1%。两倍做多VIX短期期货指数同期年均亏损80.7%、月均亏损4.5%。


在市场动荡时期,做多VIX短期期货指数虽有获利可能,但买入时机难以把握。不过,在低波动性时期做空VIX短期期货指数结果却截然不同。从2009年3月9日到2017年第一季度,做空VIX短期期货指数收益高达4364%,同期标普500上涨249%。此外,自2005年12月以来,做空VIX短期期货指数的日均收益为0.6%,年回报率为21.5%。


近期叙利亚、朝 鲜等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用来刻画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指数当前正处于历史高点,这也是对全球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风险的客观反映。但这与股市处于历史高点、股市不确定性处于低位的现状背道而驰。高盛指出,在波动性飙升后市场回归稳定,VIX指数也逐渐维持在低位,此时是做空VIX短期期货的最佳时期。

新加坡悲催了!


号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经济崩盘了。在经历连续两个季度的低迷后,新加坡第三季度经济又进一步跳水,堪称飞流直下三千尺,数据空前地难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新加坡货币新元,也在快速贬值之中,目前已跌回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今后一段时间,新加坡的经济,还将在低谷中煎熬。即使是新加坡政府也告诉国民,亲,期望值别太高,明年经济估计还是一样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增长之渺茫,独怆然而涕下!


那个曾经无比繁荣的国家、亚洲最强悍的那一只小龙,现在基本已经推进了重症监护室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新加坡当年为什么能崛起?地利!今天为什么这样煎熬?也是地利!


打开地图就能看到,新加坡的优势是老天赐予的。新加坡坐落于马六甲海峡东端,而马六甲海峡恰恰扼住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


这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和贸易海上通路之一,世界上1/4的贸易和能源份额从这里经过。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首先就是作为像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一样发展起来的。不过,这里跑的,不是汽车,而是万吨巨轮。


如果在新加坡,晚上从高楼上远眺,黑暗中可以发现远处大量灯光闪烁、仿佛满天星斗。


很多人,估计以为那是民居的灯光吧?


非也非也,那是马六甲海峡的海面,灯光来自过往的万吨货轮,皆在新加坡打尖消费或周转。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新加坡就是凭借自己这个绝佳的位置,不仅发展成了世界最大的物流中心,也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众所周知,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又一定会派生出贸易中心、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


统计部门的人也知道,物流GDP每增加1元可以拉动其它行业的4元GDP。新加坡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似乎是一个象征,去年3月,新加坡强人李光耀逝世,一个时代过去了!新加坡也开始进入了凄风苦雨的时代!


1、首先,全球经济不景气,原油等大宗货物价格雪崩,贸易降入冰点。新加坡是全球最具贸易依赖性的经济体之一,外部需求一疲软,本身经济就遭遇了重创。贸易不景气,波罗的海指数节节下跌,海洋上的船越来越少,作为航路上服务区的新加坡,生意也渐趋寥落。新加坡那些支柱性产业,比如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等,都是外向型的企业,也根本被冲击的稀里哗啦。


2、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往往有ATM机。新加坡也一样,银行业挺发达。可是,一个400多万人口的城市,搞出那么大的金融系统,且长期以来并不透明,一旦资金周转玩不转了,就很可能成了另外一个冰岛。


很不幸,新加坡正在出现这个趋势!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今年年中发布报告,将新加坡银行系统的前景评级从“稳定”降为“负面”。惠誉也指出,星展、大华和华侨3家新加坡银行,违约率较去年底显着上升,国际朋友们,小心!


3、更长远的看,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竞争,也让新加坡相形见拙。历史上新加坡的兴盛,很大意义上,就是抢了上海的饭碗。现在,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洋山深水港的设施,中国巨大的腹地优势,正在把新加坡“超级物流中心”的地位,一点点夺回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随着“超级物流中心”的变迁,新加坡金融、贸易、仓储、商业、服务业等产业,也在向中国转移!


新加坡有新加坡的劣势。比如,新加坡的工资水平,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这就让很多企业望而生畏。官方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就有将近4万多家企业关门大吉,而2015年全年还不到5万家!


世上已无李光耀,新加坡的光芒,也渐渐黯淡了!



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够救新加坡经济?


中国!


中国虽然与新加坡有竞争关系,但是,经济上的合作和依存关系更大。中国经济形势好,分点温度给新加坡,新加坡就能温暖如春。中国经济打个喷嚏,新加坡就要重感冒!


以前李光耀深知这一点。所以,李光耀也搞大国平衡,在中美之间骑墙,在内心深处对华或许也不是那么友好,但是,毕竟没有那么露骨。


为了和中国做生意,李光耀数十次访问中国,走遍了中国的多数省份,起码在表面上,还与中国一直保持较好的经贸关系,在政治上也只是跟随或隐藏在西方大国后面。在中国危难之时,偶尔露点真面目,但一发现中国能够挺过难关,也是转脸不提之前的落井下石。


时至今日,李光耀去世后,他儿子、接班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他爹比,就糊涂得多了,搞不清楚,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分不清。不像他爹“精明的商人”的特质,李显龙动不动摆出一副与中国撕破脸的架式,时不时跳出来,充当遏制中国的马前卒,一派顽劣儿童的行径!


李显龙在云南玉溪会议,老挝万象会议,以及委内瑞拉不结盟会议,处处为美国背书,不惜以身试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不是南海岛礁声索国身份到处惹是生非。对快胎死腹中的TPP,李显龙积极性比美国还高!


李显龙担心什么?


担心中国的竞争?其实,中国经济的崛起,既是竞争,更是机遇。用好了,新加坡获益更大!


担心中国帮助泰国开凿克拉运河,对新加坡产生致命打击?其实这些还只是纸上谈兵,不会构成现实威胁,更现实的威胁,是新加坡经济的衰退!如果惹恼了中国,与中国疏离乃至,翻脸可能没等到克拉运河的冲击,新加坡经济已经完蛋了!


通过马六甲的船只,80%是中国的航船。可以说,中国是新加坡这个服务区的大客户。有新加坡这么和大客户过不去的吗?何况大多数新加坡人都是华人后裔,还和中国同祖同宗呢!这真是不可理喻!


其实,李显龙如果真正有眼光的话,就应该及早看清世界中心正在朝中国转移的趋势,早做正确选择,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而不是这样上串下跳、和中国硬“杠”,到时搭不上车,鸡飞蛋打,悔之晚矣!



或许是经济崩盘的当头一棍,把李显龙给敲醒了吧,最近,李显龙对华的态度有了较大变化。


前几天,李显龙跑到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新澳双方签署重要防务协定。这次李显龙嘴软了,他公开表态,新澳防务协定不是针对中国的特殊联盟,不会与本区域的任何国家对立。


李显龙说了,中国分别是新加坡和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大家应该用宽广的视角去看待南中国海等特定难题,有所克制,不要让难题愈加难以解决。


这些话听了,还让人觉得差强人意!


可以说,在不摆正对南海问题的认识的前提下,新加坡想要分享中国的经济红利,李显龙的如意算盘一定会落空。如果李显龙继续昧于国际大势,老是走岔路出错牌,最后结果,将是拉垮新加坡。


别忘了,李光耀思想的核心,是铁一样的务实主义!这一点,李显龙应该多学学乃父之风。


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


黄生看金融评论道:


刚刚出炉的数据,新加坡的第三季度GDP环比大幅度负增长4.1%,此消息一出,新加坡元大跌,在经历半年多经济不景气后,新加坡再次陷入了恐慌性的衰退中。


尤其是新加坡国父和精神领袖李光耀去世后,新加坡在精神上成了孤儿,未来何去何从,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命题,倒向美国,还是拥抱亚洲,很明显新加坡选择了前者,前者是让美国遏制中国的崛起,但是会失去亚洲的经济利益。


在经济衰退之际,新加坡显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多次发表针对中国的言论,将矛头指向中国,更加害怕中国的崛起。尤其是环太平洋以及东盟地区,新加坡排挤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


前段时间新加坡的李显龙在美国说,南海仲裁非常给力,非常有意义,此话一出,让人震惊,因为南海仲裁完全是不符合程序,其裁决是非法的,也是不顾历史事实的。


再加上前几天,李显龙同时对美国喊话,说如果美国不通过TPP协议,那么美国在亚洲的权威将严重受损,督促美国尽快通过和实施TPP。


我们知道,TPP实际上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孤立中国,将中国排挤出当今贸易体系,是想遏制中国的崛起。但是特朗普和希拉里都表示将退出TPP,这使得遏制中国的计划破产,导致了新加坡非常着急。


为什么新加坡这个小国,一直对中国极度敌视呢?尤其是最近。


1、主要是因为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太迅猛了,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军事强国,尤其是在亚洲,几乎一枝独秀,让很多国家感到害怕,他们都不希望中国强大。


2、还有些人说中国人缘不好,这个观点是极度错误的,因为只要一个国家极其强大了,别人就会对你指指点点,对你有更多的批评,谁是经济或军事的老大,谁的人缘就不会好,正如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其它同学往往会嫉妒一样。


3、现在的中国和美国一样,都会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因为你强大,他们害怕和嫉妒,这是世界普遍的人性决定的。美国因为强大,受到了太多的指责,同样,中国强大的话,也一样会受到无数的指责。


而最近新加坡敌视中国最严重的两个原因是:


1、中国这些年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实在太密切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太大了,尤其是人民币更是东南亚的硬通货。而过去,新加坡是东盟的领袖,而中国与东盟关系越来越密切后,新加坡在东盟、东南亚的领袖地位不复存在,这是新加坡无法接受的。


2、中国与泰国正准备修建克拉运河,这条运河一开通,将会使得中国和泰国在世界经济、军事的地位得到战略性、根本性的提升几个档次,大量的海上贸易将会通过克拉运河进行,而不是现在马六甲海峡。这将导致新加坡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大幅度下降,这是新加坡非常害怕的一件事,可谓夜夜难寐。


但是新加坡这种小国心态,根本不可能阻止中国的崛起,美国更不可能放弃中国的利益,而维护与新加坡的利益,这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美国同样非常担心克拉运河的开通,因为这会使得美国在海上封锁中国的计划落空,可能会采取一系列背后动作进行破坏。


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会伴随而来太多的非议、嫉妒、指责和批评,中国必须要习惯这些,因为你强大,别人才会批评,只有你弱小,别人才会同情和赞扬。


任何一个人,不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背后的坏话,而害怕强大和崛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无欲更刚;任何一个国家,不会因为别的国家的嫉妒、指责,而丧失大国崛起之志,因为你有多强大,就要做好多强承受非议的决心!

乐视网一季度现金大幅流出 贾跃亭持股97%已质押

乐视网今日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7.41亿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公司负债余额为187.86亿元。

此外,公司营业收入49.22亿元,同比增6.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8.76%;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1%。

本月20日乐视网公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去年乐视网经营活动全年现金净流出10.68亿元,而如今,仅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大幅流出就达到了7.41亿元。乐视网表示,公司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较高,带来一定的偿债风险。

同时,乐视网一季报还显示,大股东贾跃亭共持有乐视网股票25.67%,其股权质押数达到了4.97亿股,占到了持股数的97.2%,是自乐视网2010年上市以来所发布的财报数据中贾跃亭股权质押比例的最高位。贾跃亭的哥哥贾跃民所持有的4394.7万股乐视网股票,也有超过98%进行了质押。而由贾跃亭实际控制的乐视控股所持有的1194万股乐视网股票,也已经全部进行了质押。

一季报还显示,鑫根资本今年一季度末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东,减持超6000万股。

偿债、无形资产减值风险

具体来看,乐视一季报中披露,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21.78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为30.1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9.795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5.94%(合并报表口径)。

乐视网在一季报中表示:

公司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较高,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利息费用的支出,从而带来一定的偿债风险。

乐视网还提到无形资产减值风险。截止2017年3月31日,乐视网的无形资产为790,416.56万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54%,占比较高,主要是采购的版权增加所致。如果购买的版权不能及时的商业变现,或随着影视剧的更新速度加快,无形资产可能面临一定减值,会影响到公司经营现金的流入。

鑫根资本退出前十大股东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鑫根资本今年一季末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东。截至2016年末,鑫根资本还持有7000.64万股,占比为3.53%。而截至一季末,公司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为758万股,由此可推测出,鑫根资本在今年一季度至少减持了6242万股。

此前的奇葩年报:营业利润变动-853.49%

乐视网此前公布的2016年年报可谓奇葩。年报公布前的业绩预告中,乐视网预计营业利润为4479.14万元,但经审计后变为-3.37亿元,变动幅度高达-853.49%。

同样,在业绩快报中,乐视网原本预计利润总额为4019.36万元,但实际为亏损3.29亿元,减幅超过9倍。

相比业绩快报缩减的还有乐视网净利润,原本预计为7.66亿元,最终审计确认为5.55亿元。也就是说,相比业绩预告,乐视网少赚了超过2亿元。

关联交易大幅增加

年报显示,乐视网前五大客户均为关联方,2016年乐视网与关联方的销售128亿——关联销售形成了38亿元的关联方应收账款。2016年乐视网总营收仅219.51亿元,乐视网向关联方销售商品产生的收入,就占到了全年营收的58.62%。

亚洲股市全线下挫 沪指失守3100点至三个月低位

美国3月新屋销售创八个月新高 房价中位数刷新年内最高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3月新屋销售年化总数62.1万户,高于预期的58.4万户,连涨三个月,并创2016年7月以来新高。2月年化总数由59.2万下修至58.7万户。

3月新屋销售环比增长5.8%,同比增长15.6%,均好于预期。3月的年化总数非常接近去年7月所创62.2万户的九年新高,今年一季度的新屋销售比去年同期高出12%。

3月新屋售价中位值为31.5万美元,创年内新高。较1月前值上涨7.5%,较去年同期上涨1.2%,扭转了2月时房价中位数跌至七个月新低的颓势。

以3月的销售速度计算,市场需要5.2个月来消化掉库存,比2月的库销比继续下降3.7%。而待售新屋库存环比上涨1.1%至26.8万户,创2009年7月以来最高,不过仅为2006年房市最盛时期库存量的一半。

分地区来看,美国东北地区的新屋销售从前值骤降21.4%恢复到增长25.8%,西部地区的新屋销售再长16.7%至2007年7月以来最高,南部地区销售增长1.6%,中西部地区销售下滑4.5%。

新屋销售占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份额不到10%,且每月数据波动较大,不过近年来整体呈现稳步但缓慢上涨的态势。也有分析师担心,特朗普政府将对加拿大软木材征收20%反倾销税的做法,或令用此原材料建筑的独栋房屋售价再涨,打压购买者的积极性。

上周五公布的3月成屋销售数据显示,美国3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517万户,创2007年2月以来新高,待售成屋库存连续22个月下滑,房价中位数连续61个月同比上扬,显示房市似乎成为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中不可多得的亮点。

同于周二发布的美国2月标普-凯斯席勒20城房价指数同比增长5.9%,增幅创2014年7月以来最高。标普道琼斯指数委员会主席David Blitzer认为,近期美国待售新屋和成屋数量供不应求,成为推涨房价的主要因素。购买者目前考虑的通常不是房贷利率高低,而是能否在紧俏的房屋市场中完成交易的问题,是房市继续复苏的利好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