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目前市场最大的担忧:美联储是否过于自信了?

突然之间,美联储好像自信大增:昨日美联储不仅加息25个基点,更是出乎意料给出了缩表细节。这让市场警惕起来——美联储是否过于自信了?

尽管通胀数据非常低迷,但明显美联储官员认为,最近低迷的数据只是暂时的,未来这些数据还将会被扭转。不过,市场对于美联储突如其来的自信似乎并不买账。


奥本海默首席投资官Krishna Memani称,我对美联储突如其来的自信并不信服,市场也不信服。让人意外的不是加息,而美联储似乎清楚地知道他们下一步将会如何缩表。美联储宣称他们是数据依赖型的,但这看起来,他们并不以数据为准。

实际上,美国利率市场对于美联储的决议声明的反应还是比较平淡。6月15日,在公布美联储利率决议前,美国公布了意外低迷的CPI数据,导致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跌,美联储决议公布后,美债收益率有所回涨。

同时,代表市场利率预测水平的盈亏平衡通胀率还急剧下跌。周三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昨日下跌5个基点,为2016年1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至1.72%。Manning & Napier基金的固收董事总经理Marc Bushallow称,市场非常看重这个通胀数据。


加拿大皇家银行甚至表示,美联储已经进入了“收紧引发衰退”的循环中,交易员将逐渐意识耶伦的错误,昨日美股的下跌只是开始。该行分析师Charlie McElligott认为,昨日美股的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CPI意外低迷,低迷的通胀预期使得市场重回“低通胀交易”;第二,耶伦问答导致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投资者们获利了结。同时,市场对于耶伦将作出错误的政策决定的预期上升。

加拿大皇家银行还认为,同时,通胀预期的崩塌将带来真正的收紧。除了美联储加息外,英国央行也近收紧迈进了一步。因此,收紧而带来的衰退,将引发进一步的市场调整。

巴克莱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Gapen也认为,风险在于,美联储对于通胀过于自满。不仅仅是暂时性的因素阻碍美联储加息。此外,美联储对于劳动力市场改善过渡到工资和通胀过于自信。

昨日,美股跳空低开,道指首开下跌60点,随后的一小时内跌幅扩大至逾100点,纳指也一度跌逾1%,科技股重启跌势,不过美股尾盘跌幅收窄,道指收跌约16点。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说,美联储犯下了一个错误。黑石固收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称,通胀低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结构性问题和技术发展,而央行对此无能为力。Avoca分析师Niall Coffey指出,尽管已经加息三次,但目前的金融环境还是相当宽松的。

不仅是香港 空头正在整个亚洲市场上肆虐

一天迎来三份做空报告,上周三的港股市场成了空头狂欢的地方。不仅仅是港股,在整个亚洲市场,近年来做空机构的活动也相当频繁。

日本东京交易所,去年做空事件出现了多达10起,今年也已经出现了1起,而在2013年则1起都没有;在新加坡,2013年为1起,去年出现了2起;韩国2013年无做空事件,去年也出现了1起。


安永欺诈调查与争端服务部门亚太主管Chris Fordham称,忽视做空机构的报告,单纯希望自己不要成为新的狙击目标,亚洲的公司不能再这么做了。他认为:

相反,它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消除掉可能会被狙击的风险点。这样一来,即便做空机构瞄准了它们,也会打偏。

在亚洲做空事件日益增加的背后,有分析认为公司治理要求较低产生了很多“有缝的蛋”,从而吸引了做空机构的兴趣。另一种可能是,在美国这个全球流动性最好的市场,现在寻找做空目标已经越来越难,因此做空机构纷纷开始转移阵地。


在香港的例子中,或许这两方面的原因兼而有之。

上周三上午,做空机构Gotham City发布新报告,继续狙击港股瑞声科技;午后,浑水揭晓此前预告的谜底,宣布做空目标为敏华控股;紧接着,另一做空机构FG Alpha表示,将做空达利食品。一天三起,实属罕见。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鉴于港交所不强制披露季报,且对年报和半年报中披露的内容也限制较少,因此很多公司只披露最低限额的内容。这样一来,公司要在财报上做文章并不难。

另外,2016年来遭到狙击的港股,基本上都是“港股通”南下资金重仓标的。这些资金不仅维持了很多港股的高估值,而且对于通过这一只能做多的通道进来的资金而言,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只能通过抛售止损,很容易导致多杀多,这也成为做空机构能够利用的好机会。

黑田东彦:现阶段不应讨论货币政策正常化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日本经济已经转向温和扩张,为了维持实现2%通胀目标的动能,将在需要时调整货币政策。

他表示,80万亿日元是债券购买的宽泛指引,债券购买低于或高于指引都是正常的,并称目前阶段不应讨论货币政策正常化或退出刺激计划。


现在拿出退出计划还不合适

就市场关注的宽松政策退出策略,黑田东彦表示,现在就拿出特定的退出计划还不合适,并称很难就退出刺激政策将对日本央行财务产生什么影响进行评估。

黑田东彦说道,因为美国和欧元区发生的事情,对退出讨论有所升温,经济持续复苏可能也让退出政策讨论更火热。日本央行正在与市场进行沟通,并且将继续沟通,但并不希望因提前进行退出政策讨论而引发市场混乱。

他表示,当时机合适时,有多种途径可以减少货币宽松政策,当政策正常化时,短期利率和资产负债表将是焦点。

黑田东彦称,美国利率上升并不必然带来日本利率上升,尽管美国加息,日本央行仍有能力维持利率平稳。很难说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将多大程度上影响日本国债。


80万亿日元只是债券购买的宽泛指引

针对日本央行缩减购债规模的疑问,黑田东彦表示,日本国债购买量将随市场状况而波动,将实施国债购买以实现国债收益率目标,并未预设国债购买速度,购债规模是收益率目标的结果。

黑田东彦强调,80万亿日元是债券购买的宽泛指引,债券购买低于或高于指引都是正常的。

他表示,如果主要经济体以达成2%通胀率为目标,长期看来现金利率将稳定。

关于EFT购买,黑田东彦称,购买ETF不是为了维持特定的股价水平,ETF购买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一部分,ETF和国债购买并不是必然连接的。理论上来说,在达到2%通胀目标之前可能减少ETF购买规模。


实现2%通胀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黑田东彦说道,日本的经济增速正在超过潜在增速。日本央行预计通胀将逐渐抬升。薪资向上的压力正在急剧上升。薪资上涨将导致物价售价和服务价格上升。

但黑田东彦称,实现2%通胀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尽管产出缺口在收窄,但通胀并没有大幅上升。在日本结束通缩思维需要时间。

黑田东彦表示,在政策传达上赢得市场理解是关键问题。日本央行仍在实现目标的半路上,而且情况可能发生改变。

日本央行稍早前公布利率决议,保持目前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符合市场的普遍预期。

日本央行委员会以7-2的投票结果维持政策利率在-0.1%不变、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0%的目标、维持以每年80万亿日元左右的速度购债的承诺不变。

黑田东彦讲话后,美元/日元短线跌破111.30,刷新近两周低点至111.38,日跌近0.4%。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线跌至日低0.054%。


当监管进入深水区:漂亮的alpha继续,抱团的beta解体

2013年钱荒给很多市场参与者留下了职业生涯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以至于之后一说起“钱荒”,当年资金面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历历在目。

13年6月钱荒对股市和债市的冲击都相当严重。股市从6月初开始反应,并持续了近一个月的下跌。上证综指从2300点跌至2000点以下,6月24日触及年内低位1963点。上证综指从7月初开始企稳,上升至10月中旬。12月钱荒,对股市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如6月剧烈,股市已经对短端利率波动产生钝化,小幅调整约100点。


13年6月和12月两次钱荒发生后,各类股指的变化方向基本一致,经历了两波下调行情,只有创业板指数逆市上扬。如果将各类股指在13年6月1日的点位都标准化为100,可以看到在6月的下跌行情中,上证50跌幅最大,其次是中证100和沪深300,而上证综指跌幅最小。由此可以看出,短期流动性冲击为主导时,流动性越好的大盘股下跌越多,修复时的反弹弹性也越高。13年12月的规律与此大体一致。

13年6月钱荒后表现出一个特点:股债对钱荒的反应和脱敏顺序不同。股市对资金面的反应晚于债市,但脱敏早于债市。钱荒后期,股市对短端利率波动逐渐习惯,13年7月初即开始脱敏。债券收益率的波动与货币政策几乎同步,直接受流动性操作(逆回购、央票、SLF)的影响,而股市主要受资金面变化带来的预期调整。

与13年6月钱荒之后股债资产的表现类似,2010年的货币收紧之后股市的反应落后于债市,而从调整幅度的角度来看,债市受货币收紧的影响明显更大。10年钱荒后股市的脱敏也先于债市,股市在11年1月中旬开始反弹,而债市的调整持续到了11年3月。


我们回顾2013年和2010年钱荒之后股债的表现,目的是为了判断2017年下半年中国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未来股债资产大概率会如何表现。

从10年和13年的经验来看,股市在适应监管的节奏和短端利率波动之后,会逐渐对监管产生钝化。当监管的靴子落地之后,风险偏好没有进一步恶化的空间,股市会逐渐开始脱敏。
那么监管的靴子究竟何时才会落地呢?
我们梳理了3月以来关于银行业监管的公开文件,可以看到监管的工作节奏分大致为“自查——督查——整改——新老划断”四个阶段。
自查截止日期是6月中到7月中(或延迟),督查截止日期是7月底到8月中,督查结束之后的整改持续到11月底,我们推断新老划断可能在整改结束之后开始。从自查开始到新老划断的4-6个月,可能就是之前所说的“4-6个月缓冲期”。

开始整改可能意味着监管进入了深水区。之后的新老划断就是从深水区逐渐往岸边游,过去违规的交易结构将在这段时间自然到期不再续作。这将是一个更持续更绵长的信用收缩过程,对一些高杠杆机构来说,呛水应该少不了。


从“督查截止”到“整改完成”的这段时间,标志着监管正式进入深水区。靴子落地之后,可能将是股市对监管逐渐脱敏,风险偏好逐渐回升的时间。
16年底金融去杠杆以来股债的表现和13年、10年钱荒之后类似,股市回调慢于债市。股市在16年底有一小波调整,今年4月从3300点又一次回调。债市从16年11月以来收益率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去年11月的2.8上升至3.6附近,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见顶迹象。期限曲线经历了“平—陡—平”,近期再次出现了10年与1年的倒挂。


从过去经验看,股市可能早于债市脱敏,时间大概在整改结束(11月底)之前。债市受金融去杠杆的影响会持续到新老划断期。一方面,高杠杆的金融机构被迫调整资产负债表,同业负债扩张受到约束,委外资产持有到期不续作或赎回。另一方面,新老划断之后,庞氏债务一旦滚不动了必然对债券非标等底层资产产生持续绵长的流动性冲击。即使负债能继续滚,续作成本的上升也会对债券收益率形成冲击。

参考我们在《欧元区2009-2014年三次银行业去杠杆》所提到的去杠杆经验:监管机构和央行,哪一方主导金融去杠杆对市场的影响非常不同。如果是金融监管主导+货币政策配合辅助,股市风险偏好受压制,但流动性溢价并未大幅上升,大盘股仍将优于小盘股。如果货币政策主导金融去杠杆(比如中国的2013年和欧元区的2014年),市场利率持续抬升,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股将首先承压。


从16年底至今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可以看出,2017年3月以来的流动性冲击明显弱于2013年。17年至今的金融监管是机构的微观监管为主,央行货币政策以对冲辅助。央行流动性操作长短结合,6月至今加强续作1年期MLF,并重启了28D逆回购。

股市受到风险偏好的压制大于流动性溢价受到的冲击,因此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股调整反弹后表现稳健,偏防御的大盘股跑赢小盘股的现象非常明显。本轮下跌幅度最大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其次是上证综指和沪深300,而中证100和上证50逆势上涨。


在风险偏好受压制的情况下,防御属性的大盘股指数(如A50)上涨仍具有持续性,但终究不是趋势。

熟悉美国1970s“漂亮50”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漂亮50”是“传统经济模式向消费驱动模式转型、产业升级伴随行业集中度提升”这个过程中出现的alpha,而“A50”抱团是风险偏好承压下被动防御选择的beta。两者或有部分重合,但根本的逻辑不同。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定会有真正漂亮的alpha。如果利率中枢长期保持易上难下,真正漂亮的alpha会持续,抱团的beta终将解体。

美联储加息后,人民币连续第二日下跌

比特币小幅反弹 以太坊高位调整

根据中国安全可信赖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行情显示,截至北京时间 6 月 16 日 10 点,比特币价格为17867. 97 元人民币。火币网比特币今日开盘价格为17200. 04 元,目前最高价格为18267. 97 元,最低价格为17199. 03 元,涨幅3.89%。


经历连续 4 日高位调整后,今晨火币网比特币迎来小幅反弹,昨日多次放量探底 17000 元后,最终获得有效支撑,目前看反弹压力位为 18500 元。看火币网比特币行情小时图。本轮下跌成交量连续放量,体现出主力的强烈抛压,本轮反弹从成交量看,依旧较小,暂时仅能看作跌幅较大之后的反抽行情。火币网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根据中国安全可信赖的以太坊交易平台火币网行情显示,截至北京时间 6 月 16 日 10 点,以太坊价格为 2485 元人民币。火币网以太坊今日开盘价格为2306. 9 元,目前最高价格 2585 元,最低价格为 2306 元,涨幅7.7%。


看火币网以太坊行情小时图。本轮下跌自 2820 元最低跌至 2230 元,跌幅超过20%,由于以太坊近期涨幅较大,所以回调深度也会较深。从成交量来看,反弹无量,且在 60 小时线下方运行,表明短线趋势已经偏向空头。MACD看,昨日跌至低点 2230 元之后,MACD呈现低位金叉,红柱逐渐增长,表明该位置反弹意愿强烈,目前红柱衰竭,表明多头力量趋缓。火币网温馨提示:以太坊自今年初已上涨 70 倍,尚未经历大幅调整,敬请注意风险。

中国连续三个月增持美债 持仓创六个月新高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已连续三个月增持美债,4月的持仓规模继续创新高,与美国头号“债主”日本的差距降至最小。

据美国财政部本周四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2017年4月,中国所持美国国债环比增加46亿美元,增至1.09万亿美元,继3月创五个月新高后,持仓规模又创六个月来最高纪录


4月日本则是在连续三个月增持美债后首次减持124亿美元,减持规模是3月增持规模的3.6倍。日本仍是美国第一大海外“债主”,但与中国持仓的差距已经是去年反超中国以来最小。去年10月,中国在连续五个月减持美债后持仓规模创下2010年7月来新低,当月日本持仓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

另外,继3月增持37亿美元后,4月比利时减持美债125亿美元,降至964亿美元。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有海外机构认为,比利时是帮助中国持有外债的离岸中介。若以此中国可能借道比利时交易的猜测推断,4月中国持美债的规模可能比TIC报告统计的少。


以下TIC截图显示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主要国家地区每月持有美债规模,单位为10亿美元。


本月稍早中国央行公布,5月中国外储为3.05357万亿美元,为三年来首次连续四个月环比增长,而且在今年1月跌破“三万亿”整数关口以后,连续四个月外储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

这一外储规模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期的3.047万亿美元。上月末人民币六日暴涨1500点,空头被暴打后,中国外储数据更受关注。

外储数据公布后,华尔街见闻援引国泰君安分析师评论称,5月外储继续回升的主要推手是美元当月累跌2.09%。另一推手是,中国央行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改革人民币中间价,这触发了空头踩踏,人民币破位上涨显著降低了资金外流意愿。

另外,美债价格继续上涨也推动了5月中国外储回升。当月,受川普“通俄门”等事件性冲击,美债收益率继续受到追捧,甚至与加息预期出现罕见的背离,美债价格上涨对外储起到支撑。


而美债价格最近又出现一波上扬。

本周三公布的美国零售销售、CPI数据远逊预期,令市场担心美国通胀疲软,美国国债价格集体走高。盘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跌至2.103%,创去年美国大选当月以来新低。周四美债收益率小幅上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4个基点,至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