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跑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也为中国科技创新开创了新思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技术制高点。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以上足以可以肯定国家已经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重视。在持续一年的时间中,“人工智能”的概念在整个政策中的份量正在逐步的增加。2016年7月,人工智能尚未进入规划中公布的15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但在2017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中,科技部部长万钢却透露目前正在编制人工智能的专项规划,同时还在研究论证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延伸和扩展,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的引领作用正逐步凸显。2010年,我国从事人工智能的企业不到20家,2016年已经超过了700家。在此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徐晓兰认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的各类产业化应用,发达国家的领先优势并不突出,我国正面临良好的战略起飞机遇,存在着赶超式发展可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国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将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工智能或将在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第一、工业制造领域出现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是核心技术,比如工业机器人领域就有特种机器人、深海机器人、探月机器人等等。
第二、服务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例如“韦特大脑”韦特大脑服务于人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合并来自不同区域的数据,同时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誉。在获取企业的网络招聘数据、企业的基本信息数据、企业的新闻和推广数据后,韦特大脑在这些数据上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可以得出多种分析成果。
第三、家庭生活将会更加智能化,现在的智能家居技术已经做到人没到家就可以打开空调、电饭煲,智能扫地机器人也为你打扫好了。未来,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可以实现智能机器人来陪伴、看护以及教育。
徐晓兰谈到,虽然人们在智能搜索、机器翻译、自动推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感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金准数据深度学习研究中心专家同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也将带来产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国家需要前瞻性研判、战略性规划,这看上去是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面对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产业当前形势,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必将推动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产业进一步快速有序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些力量在我们能够掌控,另一些则无能为力。但是不要犹豫,你可以建设这个世界,认知世界将变得更健康,更安全,更少浪费,更有成效,并且最终是一个更公平、公正的世界。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几乎覆盖每个角落,从网络消费、网络支付、物流,连中国的老传统发红包也改到了网上。
为了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前瞻性布局,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件事的目标:我们的技术是增强人类的技能,而不是替代人类智能。我们的技术将对各个行业的工作者产生极大的帮助,并且增强他们的技能,而不是取代他们。至于AI的未来究竟是是福是祸?牛津大学学者提出的12种人类可能遭遇的风险,AI和超级火山、全球疫病一起被列入其中。但是AI也有可能用来解决其他11类灾难,所以这取决于人类如何运用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