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化教育
文章列表

日媒:美的考虑收购东芝芯片业务

据日经新闻报道,美的集团高管表示,该公司有意收购东芝的芯片业务。

报道援引美的高级副总裁袁利群称,美的已经组建了一个内部的“东芝策略团队”,“美的是一家开放的企业,如果(对东芝芯片业务的)投资顺利进行,将有能力对其予以整合。”

核电业务的巨亏,导致东芝深陷财务危机。1月底,东芝宣布剥离主要收入源芯片业务,寻求最多出售其20%的股权。

上月中旬,东芝对核电业务减记62.8亿美元,并预计2016年财年(截至3月31日)的年度亏损将达到3900亿日元(34.4亿美元)。东芝董事长贺重典(Shigenori Shiga)也在2月15日辞职。

随后日本媒体Nikkan Kogyo报道称,东芝寻求出售芯片业务多数股权,筹资88亿美元,并将在5月底之前针对该业务出售事宜选出优先竞购方。

Nikkan Kogyo报道提到,台积电可能通过投资东芝的芯片业务来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苹果和微软也对该业务感兴趣,韩国的SK海力士半导体公司、富士康以及私募基金银湖也是潜在买家。

日经上述报道援引袁利群称,自1990年代以来,美的就在空调业务上与东芝进行合作,“这对双方都带来很大利润,我们也建立了互信的关系,管理层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她还表示,美的在寻找新的并购项目,一直留意扩张的计划。

在此以前,美的集团已在海外进行多笔并购。去年6月,美的以500亿日元(4.38亿美元)收购了东芝家电业务。今年1月,美的以45亿欧元(47.6亿美元)收购德国机器人生产商库卡的交易也已完成。

丑闻缠身!Uber也许从未像现在这么惨过

上周Uber过得很糟糕。

周一,一名Uber司机拍摄的视频显示,CEO卡兰尼克责骂司机。到了周末,它又被媒体爆出使用一种名叫Greyball的程序来识别并避开执法人员。不过卡兰尼克也许正在习惯这种状态,因为Uber在过去一个月里几乎每周都会出一个新丑闻。

公众对Uber的质疑越来越多,Uber自己的员工也没了信心,纷纷选择离职。上周两名副总裁级别的高管也加入了Uber员工的离职大潮。

丑闻连连

卡兰尼克为了视频事件向员工道歉,承认错误,并说自己需要改变行为,还说自己在领导力方面需要寻求帮助。而对于Greyball程序的问题,Uber承认程序的确存在,但声称这只是用来抵御竞争对手的。

这两件事之外,更令八卦群众关注的是接连有Uber员工站出来指责公司性别歧视以及性骚扰。先是前工程师苏珊·福勒(Susan Fowler)发了一篇爆炸性的博文,称自己在工作时遭到性骚扰,被公司歧视。此后,又有一位名叫Keala Lusk的Uber前员工站出来声称遭到女上司的非礼。

接连两名员工的控诉,让Uber的公司形象大大受损。甚至有舆论说Uber的企业文化“有毒”。Uber应接不暇,不久后又有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子公司Waymo起诉Uber,声称它窃取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遭Uber否认。

再见Uber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伴随这些丑闻的纠缠,越来越多的Uber员工选择了离职。海湾地区的招聘人员和竞争对手公司的高管都表示,他们发现Uber前员工的求职申请正在增加。员工们普遍表示对公司领导层失去信心,并开始怀疑公司股票期权的价值。

对于Uber的员工来说,退出公司就意味着放弃带有限制条件的股票或者公司期权,这些股票和期权价值数十万美元。因为Uber一直标榜是硅谷最有价值的创业公司,Uber目前的公司估值大约700亿美元。也正是因为这些股票和期权的原因,过去要挖到Uber的员工并不容易。

上周还有两位高级管理人员辞职,一位是周五辞职的产品副总裁Ed Baker,另一位是周一辞职的工程副总裁Amit Singhal。Uber没有对两位副总裁的离职做出评论。Uber的发言人说,公司目前的员工流失率并没有高于正常水平。

Uber要解决这些丑闻和官司似乎还要花上不少时间,而Uber在美国专车市场的竞争对手Lyft则趁势崛起,正准备获取新的融资。此前,Lyft相比Uber一直只是个“小弟弟”的角色,可是最近看来,Lyft的品牌却显得更具吸引力了。

三星S8手机不容有失,iPhone8答应吗?

三星Note7爆炸门之后,业界对三星手机有质疑,也有期许,毕竟三星手机的根基尚在。但是,新产品迟迟不能发售, “吃老本”市场份额连续下跌,三星领导身陷囹圄,三星手机部门的日子真难熬。


日前,数据研究机构赛诺发布了2017年1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最失意的当属小米和三星,销售量分别大幅下滑16%和25.5%。联想到三星手机反常的缺席MWC2017,可以说,Galaxy S8对三星手机业务来说不容有失。


三星和苹果是一对儿老冤家


提到三星就离不开苹果。尽管发展初期的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都拿苹果说事儿,但是,基本上都局限在国内市场,蹭苹果的热度。而在国际市场,和苹果真刀真枪打的最狠的是三星,也是iOS和Android两大阵营的代表。






市场份额你追我赶。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干掉诺基亚之后迅速崛起。而三星品牌和市场的大振,Galaxy系列功不可没,也是在安卓阵营中迅速突围的利器。后来又推出Note系列,同样大获成功,双旗舰产品助推三星迅速拿下世界第一的宝座,取得了价格和市场的双丰收。在产品设计和品牌体系建设方面,也引来一众国产手机品牌的效仿,比如小米Note系列。


从产品迭代上,三星也快于苹果手机,对苹果形成截胡之势。比如,三星最新的Galaxy 7于2016年2月发布,而苹果iPhone 7是2016年9月发布。尽管既定的Galaxy 8因为爆炸事件一拖再拖。但是,依然会早于苹果iPhone 8抢先上市。


在专利诉讼上,双方毫不手软。2011年,苹果公司因为三星第一代Galaxy手机与iPhone的相似程度极大,并且在向三星发出专利授权要约遭到三星拒绝以后,将三星告上法庭,就此拉开了双方在国际市场互诉、谈判的序幕,“战火”涉及美国、德国、荷兰、法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直到上个月底,有媒体报道,三星打算开启与苹果专利诉讼的第二个回合。不过,专利诉讼是技术实力的比拼,只能让双方越来越强大。


亦敌亦友的暧昧。三星能持续引领行业的最核心的是三星拥有最完整的手机供应链资产,而且屏幕、CPU、闪存等核心部件都是自供,而且还供给苹果,两者算是市场上的敌人,商业上的伙伴。


比如,2014年,三星独家生产的Super AMOLED显示屏保证了iPhone巨大的出货量;在CPU芯片方面更是三星的杀手锏,据称,李健熙曾因情绪不好,直接中断过iPhone4s芯片的供货,导致富士康工人两周没有加班。更早的时候,诸如DRAM 内存和NAND 闪存芯片,三星也是供应这些的主要来源。而说到iPhone8要采用OLED屏幕的话,同样离不开三星的支持。


三星Galaxy S8不容有失,iPhone 8未必答应


一方面,从自身找答案,重拾信心。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问题,损害人身安全是极其恶劣的事件,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的阴影一时间难以挥去。三星摆出什么姿态,让外界重拾对三星手机的信心,决定S8能否重振三星手机业务。


另一方面,iPhone8未必答应。你强,对手更强。苹果手机具备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创新引领的效应有所减弱,但是,苹果的利润率却并未减少,“抄底”成熟市场正是苹果最可怕的地方。比如,在安卓手机品牌乐不思蜀的配置比拼上,苹果后发制人。

漫谈人工智能:青衫磊落险峰行

这两天有空花了些时间把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和理解写成几篇通俗散文,自娱自乐,也请有同好的读者赏阅指正。标题借了金庸先生《天龙八部》几句章回目录,略加篡改,权当脉络。先发第一篇。


青衫磊落险峰行,剑气碧烟横


这一波人工智能的热潮是深度学习算法推动的。那么深度学习为啥这么牛?我这么理解:人类借助计算机的能力,在一个超高维弯曲空间中,搜寻自然世界奥秘,这是前所未有的。先说说两个关键词:“超高维”和“弯曲”。


牛顿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现代科学的开始。自此,科学家借助数学公式来寻找和描述自然世界的规律,加以应用。20世纪的物理学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建筑了两座丰碑。原子弹、核能、半导体芯片、个人电脑,手机,乃至互联网都是后面随之而来的丰硕成果。


人类用数学方程描述和理解自然世界:从牛顿定律F=ma,到电磁学麦克斯韦方程,再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物理学家相信上帝是通过简单的方程创造了世界。既然简单,那么这些方程的维度就不能太高,参数不能太多。一般人类可以理解的就是身边3+1维的时空世界。超过4维的理论和数学规律在人类生活的低维空间里能难理解,也不容易通过低维数据来验证。举个例子,如果说蚂蚁生活在二维世界中,他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蚂蚱能够从它头上跳过去,可能一生都会疑惑:这个蚂蚱一直在我身后,这么突然就出现在我前面了?


类似,线性关系是最简单的数学关系,比如说白菜2块钱一斤,5斤白菜10块钱,1吨白菜四千块,2年级的小学生就会算。计算机一开始发明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帮人类快速的做简单计算,再集腋成裘,解决复杂的问题。在二十世纪后半页里,很多科技成果都是用线性低维的模型算出来的。打个比方,就像乐高积木(线性的三维立方体),可以搭出一个五光十色的美丽世界。

乐高世界的局限很明显,计算机只做照猫画虎的工作也没什么意思。计算机学家就说我想让计算机变得聪明一点,能不能让他们也学点从实验数据中寻找规律的本领,做点逼格高的工作?机器学习就此诞生。对计算机而言,人类的学习能力千奇百怪。机器天生笨,学习人类的本领如同郭靖向江南七怪学武,分门别类各不相同。美国有位计算机系的教授Domingos写了一本“终极算法”的科普读物,说机器学习分五大门派,各自不服,有华山论剑(比如ImageNet什么的)比试高低。但是世上是否有“九阴真经”的武功,研习者得以一统江湖?


这些年“华山论剑”比下来,最有望成为九阴真经的武功就是“深度学习”了。什么是深度学习?直观的理解深度学习就是用一个多层网格来做计算(最权威的应该是Goodfellow和Bengio、Courville合著的那一本新书)。深度学习为什么牛?我个人粗浅的看法,深度学习实际上是利用最近年发展起来的超级计算能力,让计算机代替人类在超高维的非线性空间中自行探索真理。


计算机发明出来就是帮人类处理大数据的,你把成千上万乃至上亿的数据一排一排列出来,“超高维”不足为奇。用什么方法来破解超高维数据蕴含的秘密?就看各家功夫了。线性方法最易于理解和计算(比如Andrew Ng老师讲机器学习的经典课程就是从线性回归讲起的),但是“直来直去”的缺陷也很明显。各派武功中,计算机学家们喜欢用离散的数据结构,推出各种“树”和“森林”等遍历搜索方法;统计学家们信奉“存在即合理”的贝叶斯理论,正过来P(A|B)不好算我就倒过来算P(B|A),效果相当不错;古典数学流派祭出“核变换”的秘籍,把高维空间的一个椭球变成低维空间的一个线性平面(还记得高中解析几何里教的球坐标吧?就是它!),然后还能把低维平面的边界距离远近都算的清清楚楚。这招叫SVM,也称霸武林十几年。

5G你读高三了!——深度剖析MWC 2017上的“当红炸子鸡”

如果说巴塞罗那有两张城市名片,那么一张是足球,那另一张肯定是MWC(世界移动大会)。从2月底开始,在巴塞罗那长达11公里的对角线大道上,每隔30-50米就会出现一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7的宣传广告,一年一度的通信盛会已在这里深入人心。


在经过了漫长的前戏之后,5G在MWC 2017上加快了自己的步点,几乎所有通信业领导者均认为2018年试商用、2019-2020年大规模商用的时间表天经地义,与此同时,全球5G标准的制定也进入冲刺阶段,应用场景日渐成熟。


“知道我前几年为什么都没有来参加MWC吗?因为当时的5G产业链还不够成熟,从去年开始我来了,因为这里有数十亿美元的大生意。”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略带调侃地揭示了5G商用前夜的最后疯狂。


对于5G来说,就像一个久经考验已经读到高三的孩子,知识和技术储备已经成熟,时机就在眼前,只等国际标准出台的最后临门一脚。



揭开1.0版5G的面纱


什么是5G?这个问题已经连续问了很多年,有趣的是,每年的答案其实都不尽相同。2017年,业界对近于眼前的5G有着更加深刻和丰富的认识,要满足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等应用场景。


在MWC 2017现场,多位通信业专家向记者表示,“千兆网络+低时延”可能是第一阶段5G部署的基础,带有这些特征和达到相关标准的网络将成为首批真正的5G网络,这也成为芯片商、设备商、运营商们共同追逐的目标。如果说5G拥有一个1 。0版本,那么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千兆,只是5G的敲门砖


新一代网络的部署不会一蹴而就,5G同样是这样。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身边的5G网络暂时还不会像3G、4G那样实现随处可见,并实现连续广域覆盖,“4G覆盖+5G热点”的覆盖模式预计将成为主流,而在那些人口密集、流量消费需求旺盛的地域将率先部署5G网络。

需要提醒普通消费者的是,支持千兆速率的下载能力还算不上值得欢呼的5G网络,事实上,在目前的4G、4.5G网络上,消费者利用现有的部分手机终端(搭载骁龙835芯片的商用产品),运营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能实现千兆下载。在未来5G的长期发展过程中,2Gbps、3Gbps甚至高达数十Gbps的下载速度都将成为可能,芯片和设备厂商表示,只要应用场景成熟、需求客观存在,从目前技术的演进眼光来看,超高速的下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所以,千兆网络还只是5G的敲门砖。先别急着欢呼,好戏还在后头。


所见即所得,关键得靠“低时延”


2017年初,全球首个千兆LTE网络正式在澳洲推出,澳大利亚网络运营商Telstra联合高通、爱立信、美国网件Netgear等合作伙伴第一次让千兆无线网络走进普通消费者的身边。心急的人们不禁会问:那么这样的网络算是5G吗?


答案是:不算。5G网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低时延”,业界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针对无人驾驶等关键性应用,5G网络的最低时延必须达到10-20毫秒以下的水平。为什么要“低时延”,以无人驾驶为例,这被认为是5G时代最重要的应用,如果时延过长、网络反应过慢、系统不能及时传达指令,带来的后果是高速行驶的汽车可能会车毁人亡。


在MWC 2017爱立信展台区,体验者可以在现场驾驶数公里之外试验场地内的无人汽车,无人汽车通过摄像头和无线网络将高清视频实时回传至驾驶者眼前,驾驶者凭借视频图像呈现的信息来完成驾驶。据爱立信方面介绍,爱立信能实现的高清图像实时回传应用的最低时延是50毫秒,这在业界已达到极致水平。


全球范围来看,尚未出现已规模部署的能实现50毫秒以下时延的运营商网络,低时延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电信运营商们面临的挑战。

政府工作报告上的二维码是这样出炉的

李克强总理开始在人民大会堂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30岁的祝炳琨刚刚睡醒,但她立即被一则新闻惊呆了。


最新的两会新闻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首页右上角,首次出现了一个二维码,扫码后能看到一个时长为2分50秒的动画视频和一张制图,用32组数据来说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视频的最后,出现了“国务院客户端”字样。


这则新闻让值完夜班、睡眼惺忪的祝炳琨“一激灵”。她和十几位同事参与了动画制作,但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参与制作的作品最终会以二维码的形式登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难以置信的团队成员纷纷向她确认消息,问她“能不能嘚瑟”。祝炳琨在微信朋友圈里“嘚瑟”了一下:“虐我千百遍让我天天吃了早饭下班、带着团队从下午4点干到第二天12点的片子,是为了这个!”


“大家看到都激动死了!看到朋友圈转发的新闻,一看截图,不就是我们参与制作的动画片子吗?”她说。


祝炳琨是新京报“动新闻工作室”总监。今年春节过后,他们接到国务院办公厅委托,与中国日报网负责国务院客户端内容运营维护工作的团队,用了三周多的时间,共同制作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动画。中国日报网承担每个画面的具体创意和设计,新京报动新闻主要负责动画制作。


从头至尾,祝炳琨和她的同事并不清楚动画的用途,只知道它很重要,对方要得很急。接到任务时很多人仍在老家休假,都被紧急召回了北京。


由于内容涉及政府工作,这支联合团队,为动画创意的风格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中国日报网设计部总监何笑宇说:“我们要用相对简单的图形来表达深入浅出的问题,把枯燥的数据表用图形化的形式深入浅出表达出来。不用文字,让人家一个片段就能看懂。”

微软透露Win10游戏模式细节:提升低端PC游戏性能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6日早间消息,微软刚刚在游戏开发者大会(GDC)上披露了游戏模式如何提升Windows 10性能的一些细节信息。


“游戏模式”是即将推出的Windows 10 Creator Updates中的一项引人关注的功能,它的目的是提升Windows 10的游戏性能。


游戏仍然对微软十分重要,而游戏模式可以巩固Windows 10在PC游戏领域的地位。Creator Update将于今年4月发布,可谓恰逢其时:Windows 10最近在Steam游戏市场份额中跌至50%以下,这有可能表明其普及率增速放缓。


微软Xbox高级计算事业部成员埃里克·沃尔斯顿(Eric Walston)提供了更多细节,帮助我们了解游戏模式如何“着重通过现有硬件提供最好的游戏体验”。与外界的猜测相同,游戏模式的核心就是将硬件资源分配给游戏使用。


从本质上讲,当用户指定了最重要的游戏后,游戏模式就会将多数系统处理器核心分配给这款游戏使用。其他应用和系统功能将所需的处理器线程则来自剩余核心,这么做的好处在于,不至于因为剥夺线程导致性能受损。


游戏模式还会促使Windows系统在分配处理时间时把重点放在焦点窗口上,将GPU处理周期分配给正在运行的游戏,同时剥夺其他所有程序正在使用的GPU周期。GPU存储器也是针对目标游戏优化的,从而进一步提升处理能力。


根据部分媒体的实地测测试,游戏模式对整体游戏体验的提升有限,但的确可以为低端游戏PC赋予更好的性能。具体效果可能还要等到正式发布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