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34岁员工被优化!
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危机感迅速延伸至所有互联网从业者,特别是程序员群体,对于未来何去何从的讨论一波高过一波。如何在年老力衰、处于舒适区但能力又提升有限的时候做出改变,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然而,这并非哪家公司特定的问题,也不会是哪个群体孤立的遭遇。
不可忽视的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进入自己的“中年期”,在所有领域,尤其是组织的更新换代上,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34岁中层员工被优化,只是核心问题的冰山一角。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中年危机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从无到有,至今不过30余年历史。至今尚存的公司中,联想注册于1984,华为成立于1987,而真正在97、98浪潮中应运生发的,也正在迈过30岁的中年槛。
在中层中年员工被优化之外,隐而未宣的是高层组织的交接班。
可以佐证的是,在“科技公司34岁员工被优化”的前一年,2016年年初,业内最热闹的事件则是“杨元庆是合格的CEO吗?”的讨论,对于联想最高领导人的交接班问题,从舆论到企业家群体内部,热议纷纷。
联想在很早之前便初步完成了交接班,但由于2015年集团财报业绩乏力,以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错失,舆论将这些结果直接与联想现任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的领导无方联系起来,并开始探讨是否为柳传志在选择接班人方面存在失误。
实际上,由于中国科技互联网的历史算不上长,在这方面并无成型经验可用,甚至在方法论的探讨上,还从媒体舆论延伸到了企业家群体中间。
当年,在联想的核心领导交接上,柳传志采取了“赛马制”,即以跑马选帅的方式,通过PK选拔,最后优中优选,决出最后的核心接班人。当时杨元庆和分别成为了柳传志的两匹马,并且因为杨元庆在最后的竞争中胜出,他分到了联想的核心业务,而郭为则领走了IT服务,另起炉灶成立了神州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