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化教育
文章列表

数据:外国人领养中国儿童数量10年减少8成

2005年,约15000名中国孩童被外国人领养。2014年,这一数字大幅下降到2800名,10年间数量锐减80%。

2000年中期,跨国领养儿童视为照顾被遗弃儿童的热门方式。但根据全球跨国领养统计(Global Statistics for Intercountry Adoption)显示,從2004到2014年之间,随着领养费用上升和被领养国解决贫穷问题,24个主要国家跨国领养儿童的数量減少了70%。

美国仍旧是全球最大领养国,但却能清楚看到跨国领养的数量急速往下走:2004年约有23,000名国外孩童被美国家庭领养,但2014年的数据却降到近5000名。

数据的陡降,意味著有更好的选择出现?还是全球被遗弃孩童的数量减少?

长期关注全球跨国领养趋势的教授彼得·赛尔曼(Peter Selman)认为背后主要有两大趋势:“越来越少孩童被丢弃,以及各国内部领养数量的提升。”

在过去,贫困问题是一个家庭遗弃子女的最主要原因。但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国在内的跨国领养儿童来源国,在过去十年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跨国领养儿童的数量可能出现了下滑。

以中国来说,身为跨国领养儿童的最大来源国,在2005年约有15,000名中国孩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被跨国领养幼童多为女孩)被外国领养,但到了2014年,中国被领养儿童大幅下降到2800名,十年间数量锐减80%。

美国收养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doption)主席兼行政长官查克·约翰逊(Chuck Johnson)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儿童福利体系,这个体系在五年前还没有。”

改善内部社会福利体系,中国不是唯一一个国家。在很多东欧国家,以及菲律宾、越南、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国内内部领养儿童的数量也有所升高。

至于其他造成跨国领养减少的因素,还包括跨国领养费用的升高,以及民族主义造成的政治紧张局势。同时,由于跨国领养手续日渐繁琐,被领养儿童也越来越难融入一个新的家庭。

中低收入国家吸烟率逆势成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烟草用量逐步减少,但包含中国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其吸烟率却急剧攀升。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数据显示,部分国家吸烟率急剧攀升,这与全球烟草用量减少的趋势背道而驰。

据WHO统计,烟草使用越来越集中于中低收入国家,目前全球吸烟者共有10亿人,有80%都来自中低收入国家。

美国癌症协会和WHO的研究预计,到2030年,每年与烟草相关的死亡会从600万例上升到800万例,其中八成以上也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吸烟率提高的原因,可归结于消费者越来越富裕,而烟草公司也正在把握机会,让香烟变得更加唾手可得。

以非洲为例,部分国家从来没有吸烟文化,但吸烟却变得更普遍。《柳叶刀》医学杂志调查发现,非洲整体的吸烟流行率为14%,这个数据在美洲和地中海区域分别为23%和31%。津巴布韦经济学家格里夫·切尔瓦分析,很多国家虽然通过了WHO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但执行不力。

烟草公司的影响力在印尼也非常显著。在过去的15年间,印尼的吸烟率上升了30%,全国有超过700万人吸烟。

目前,印尼共有67.4%的成年男性为吸烟者,吸烟人口也一步步逼近全球吸菸人数最多的中国。目前排在中国之后的是俄罗斯和美国。

身为世界上最大烟草生产和消费的中国,香烟的消耗量已超过紧随其后的29个吸烟大国的总消耗量。

世界肺部基金会发布的《烟草地图》分析,中国香烟消耗量会不断的增加,主要受到中国人口增长和吸烟者吸烟频率上升共同作用的影响。2013年,中国每一位吸烟者平均一天要抽22支烟,比1980年几乎多出50%。

早在2006年,中国就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在被警告将有三分之一的年轻男性因吸烟而早衰之后,中国才开始认真地贯彻公约内容。

《烟草地图》显示,当前中国、东欧和南欧的人均香烟消耗量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吸烟普遍,也是因为每人吸烟频率高。

《烟草地图》还写到,2014年,全世界共消耗香烟5.8万亿支,除了这个数字还在上涨,其他可燃烟草产品的消耗量也持续上升。一种和香烟相似的小雪茄烟,目前全球消耗量已经是2000年的两倍多。此外,自卷烟草和烟斗烟草的消耗量,涨幅也已超过三分之一,原因是其他类烟草的税收相对较低,价格因此也更加实惠。

WHO表示,全面禁令和更高的税收是控制吸烟最有效的方法。研究同时发现,在涉及公共健康的问题上,人们会倾向于支持更高的税收。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在相对贫穷的国家,和吸烟有关的死亡会增加,同时,因为吸烟造成的卫生、环境和经济损失,将是这些国家难以承担的代价。

戴VR眼镜抓住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迪士尼做到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1日早间消息,迪士尼研究院的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改善虚拟现实与实体物体互动的方式,并展示了如何使用虚拟现实系统可靠地抓住一个真球。


“抓住和感受真球可以让虚拟现实体验更加丰富、可信,也更令人振奋,互动性、真实性和动态感也更强。”迪士尼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古特·尼迈耶(Gunter Niemeyer)说。


抓球需要借助许多从小学习的协调技巧,包括紧密的手眼协调。尼迈尔和他在迪士尼研究院的同事马修·潘(Matthew Pan)证明,在虚拟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紧密协调完全有可能,从而让用户抓住飞行的真球。


他们发现,不同的风格的可视化可能引发不同的行为,甚至可以简化抓取难度。


尼迈尔和马修·潘使用了一套运动捕捉系统来追踪球的动作,以及捕捉者的手和头的位置。之后将这番场景进行虚拟化渲染,然后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呈现出来。


尼迈尔和马修·潘将在2017 IEEE虚拟现实大会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今年的大会将于3月18日至22日在洛杉矶举行。


“随着虚拟现实越发普遍,通过与真实物体展开动态互动来丰富用户体验的想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兴趣。”迪士尼研究院研究副总裁马库斯·格劳斯(Markus Gross)说,“我们团队的研究表明,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不仅可能,而且可以提供新的机会和好处。”

基因编辑咋编辑?"定制婴儿"你能接受吗?

如果一位医生告诉你,在婴儿出生以前,就可以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根据你的意愿为其“定制”发色、肤色,乃至智商——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吗?


自诞生以来,基因编辑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那么,基因编辑技术原理是什么?最新研究进展如何?这把“神奇的剪刀”究竟有什么用?


让我们来听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魏文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黄志伟这两位教授怎么说。


基因编辑咋编辑


如同对文本进行修改一样,首先把错误或想要修改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使用工具,插入、删除或者改写一段“文字”


了解基因编辑的原理,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它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自DNA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进行“基因编辑”,比如培育更高产的小麦、选育毛色更可爱的宠物……这些懵懂的“原始实验”从未间断。


专家介绍说,基因编辑就是特异性地来改变目标基因序列的技术。如同对文本进行修改一样,首先要把错误或想要修改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使用工具,按照修改的意图,插入、删除部分词句或者改写一段“文字”。当然,基因编辑是在细胞内对基因序列进行类似的操作,过程更加复杂:首先需要用一种复合体把目标基因序列特异性地识别出来,以避免“伤及无辜”;复合体再将DNA的双链剪断,在目标基因序列上制造断裂端,这时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马上会启动,对断裂端进行修复,让它重新连接起来。如果在修复过程中,有一个“模板”存在,细胞就会以此为标准进行修复,基因编辑就此完成。

究竟是谁的中年危机?员工焦虑背后是互联网企业在渡劫

科技公司34岁员工被优化!


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危机感迅速延伸至所有互联网从业者,特别是程序员群体,对于未来何去何从的讨论一波高过一波。如何在年老力衰、处于舒适区但能力又提升有限的时候做出改变,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然而,这并非哪家公司特定的问题,也不会是哪个群体孤立的遭遇。


不可忽视的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进入自己的“中年期”,在所有领域,尤其是组织的更新换代上,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34岁中层员工被优化,只是核心问题的冰山一角。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中年危机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从无到有,至今不过30余年历史。至今尚存的公司中,联想注册于1984,华为成立于1987,而真正在97、98浪潮中应运生发的,也正在迈过30岁的中年槛。


在中层中年员工被优化之外,隐而未宣的是高层组织的交接班。


可以佐证的是,在“科技公司34岁员工被优化”的前一年,2016年年初,业内最热闹的事件则是“杨元庆是合格的CEO吗?”的讨论,对于联想最高领导人的交接班问题,从舆论到企业家群体内部,热议纷纷。


联想在很早之前便初步完成了交接班,但由于2015年集团财报业绩乏力,以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错失,舆论将这些结果直接与联想现任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的领导无方联系起来,并开始探讨是否为柳传志在选择接班人方面存在失误。


实际上,由于中国科技互联网的历史算不上长,在这方面并无成型经验可用,甚至在方法论的探讨上,还从媒体舆论延伸到了企业家群体中间。


当年,在联想的核心领导交接上,柳传志采取了“赛马制”,即以跑马选帅的方式,通过PK选拔,最后优中优选,决出最后的核心接班人。当时杨元庆和分别成为了柳传志的两匹马,并且因为杨元庆在最后的竞争中胜出,他分到了联想的核心业务,而郭为则领走了IT服务,另起炉灶成立了神州数码。

美图股价十一连升引发泡沫之忧 分析师称直觉不好

上市后一度破发的美图公司,最近成了港股的大热门。


截至上周五收盘,美图股价大涨3.12港元,报收于18港元,涨幅达20.97%,收盘价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新高。而该公司股价已连续上涨11天,市值达到761亿港元。


去年12月15日,美图登陆港股市场,发行价为8.5港元,7个交易日后,美图一度跌到了7.46港元,跌破发行价。但在3月6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股价便迎来了疯狂的拉升。


美丽故事换股价暴涨?


美图暴涨背后引来不少分析。


有分析认为,美图主要是被中国内地资金炒起来的,有在美上市的“美版美图”Snap大涨作为参照物,美图成为游资的炒作标的,被当成次新科技股来炒。


另有分析称,以“P图”和“美颜”等示人的美图,关于人工智能的野心逐渐被市场感知,而“人工智能”则是最近股市上最受欢迎的概念和新风。


第二种说法显然与美图公司的口径“不谋而合”。


对于美图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优势,美图CEO吴欣鸿曾指出,,第一,美图占住了最好的入口。摄像头就是未来人工智能的眼睛。第二,美图拥有庞大数据,每天有超过2亿照片和视频从美图产生,每个月60亿,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美图市值冲破760亿港币后,美图一位高管还表示:美图会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尝试着用结合AI的产品,让世界变得更美。


不过,即便美图有了更多的资本可以去人工智能市场抢人,但对于现在远远供不应求的AI市场来说,美图不仅要和BAT竞争,还要和一众行业大咖牵头创立的创业公司竞争,美图能拿下几个?这仍然是个未知数。


盈利路径仍不清晰


人工智能,是美图讲给投资者的美丽故事。姑且不论这个故事能否变为现实,亏损和对手机业务的依赖却是美图公司当前不争的现状。

“信用开锁”是必然趋势 但ofo这么玩就会失控

共享单车平台ofo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在上海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凡ofo的上海用户,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以上,即可免去99元的用车押金,直接享受ofo的共享单车服务。


共享单车押金的问题,最近引起了比较广泛的讨论。作为共享单车领域目前最大的玩家之一,ofo此举引起大家的纷纷猜测:这会不会是共享单车免押金的开始?


作为一个诚信的消费者,笔者忍不住拍手称快。笔者一家三口人都是共享单车的重度用户,为了随时随地有车可用,三口人都是下载了ofo和摩拜两个APP。每个人在摩拜里押299元,在ofo里押99元。为了骑行方便,我们一家人就要常年在这两个APP里“存放”着近1200元钱。我们都是非常有诚信的人,无论骑谁家的车都非常小心,不磕不碰,更不会故意损坏。


作为消费者,笔者当然觉得不收押金最好。但作为一个常年从事新闻行业的记者,从客观、理性的角度,笔者觉得“免押金”绝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我们看这一次ofo与芝麻信用的合作,650分门坎设定的太低。



ofo将上海的门坎设定在芝麻信用650分以上。但据芝麻信用官方数据显示,在上海所有芝麻信用的用户群体中,主体用户的芝麻信用分数均在650分及以上。也就是说,这个650分在上海几乎没有门坎,人人皆可。几乎没有门坎的一个信用标准,还有意义吗?现在有押金的情况下,故意损坏量还这么大,要是没了押金,ofo的负担得有多重啊?


关于小黄车损坏严重的报道,我们最近看到很多。随着投放车辆的数量越大,这种“坏车”带给大家的感受越来越不好。笔者昨天出门,连续4辆小黄车无法打开。前两天还有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吐嘈:连续十几辆车无法使用,有的是脚蹬子坏了,有的是刹车坏了,有的是打不开锁。这几天在各个群里,对小黄车的吐槽都在明显上升。小黄车本来负担就够重了,如果把骑车的门坎降到这么低,势必会带来更大的运营成本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