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OMO代替MLF:央妈稳货币、去杠杆的决心不容小觑

中国央行昨日重启了暂停13天的公开市场操作,进行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同时还发放了839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昨日有2170亿元MLF到期,央行并未续作。


分析师观点称,央行通过逆回购替代MLF操作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旨在后期加强对于流动性的管理,央行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暂停OMO是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体现,而重启操作、暂停MLF则显示“防风险+温和去杠杆”的策略。而重启逆回购是基于4月缴税压力的考虑,对市场影响有限。


自上月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以来,逆回购到期合计4900亿元。本月18日还将有2345亿MLF到期,5 - 7月则分别有4095亿元、4313亿元和3575亿元MLF到期。


OMO代替MLF或成央行近期思路


华创屈庆指出,央行在逐步收紧的过程中,或将继续用逆回购操作对冲MLF资金到期,并在到期后回收。逆回购替代MLF便于后期加强流动性管理,或将成为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思路之一。


考虑到当天MLF到期资金量大,或对资金面造成冲击,央行重启逆回购对冲MLF到期,维持资金总量平衡。但是全天依然维持整体流动性净回笼操作,体现央行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考虑到未来几个月MLF到期量较大,央行在逐步收紧的过程中,或将继续用逆回购操作对冲MLF资金到期,并在到期后回收。


通过逆回购将到期资金的时间和金额进行平滑,方便后期流动性管理,或将成为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思路之一。

中信明明则认为,减少MLF、重启OMO体现出货币政策目标的新配合:“防风险+去杠杆”。未续作MLF体现出一方面央行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仍基本宽裕,另一方面则是坚持其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央行目前仍然维持逐步抬升资金综合成本,以温和的去杠杆的策略不变。


在防风险方面,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保证流动性不出现紧缺;在去杠杆方面,通过适当减少MLF的投放,使银行加大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与同业存单募集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从而推高银行的负债端成本。


对于银行来说,其资产久期偏长,负债久期则偏短,因为2015-2016年时为资产利率偏低的环境,这两年配置的资产收益率偏低。随着负债端成本的抬高,可能出现银行的资产端收益与负债端成本倒挂的局面,这有利于银行间杠杆的去化。

资金面依然紧张?


昨日央行进行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700亿元,投放力度有所减弱。尤其是考虑到当日到期的MLF,资金整体上仍在继续收紧。


国泰君安覃汉认为,央行重启逆回购,提前对冲可能发生的流动性紧张,但力度有限对市场影响不大。


央行此前公告显示,连续13天暂停逆回购的理由分别有“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地方债发行缴款”、“税期等因素影响”。覃汉称,3月末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以及转债回流的因素使得银行流动性较为宽松,而4月份情况则相反,面临财政存款上缴带来的负面影响。


整体上来看,央行对冲力度有限,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


央行在暂停逆回购13天之后重启逆回购操作更多的是体现了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见性,为之后可能发生的资金紧张做提前对冲,资金面仍面临阶段性的冲击。

屈庆也指出,尽管短期资金成本小幅下行,但是资金稳定性也会变差。


短期内,如果央行持续通过逆回购操作替代MLF投放流动性,资金加权久期缩短,成本也会跟随小幅下行。但是考虑到短钱到期后,央行大概率会进行回收,且央行收钱的流动性并不好提前判断,资金面波动性加大,未来可能由于资金供给的减少使得机构借钱的稳定性变差。

周期性繁荣接近尾声 经济开始下行?

随着橡胶、玻璃、螺纹钢、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前赴后继出现跳水,3月PPI见顶回落,制造业需求疲态开始显现,同时,房地产销售放缓,汽车需求走弱,金融去杠杆持续进行,本轮经济复苏周期性顶点或已出现,接下来将面临周期性下行压力。


摩根大通在最近一份宏观研究报告中表示,过去两个季度中国进口增速加快,一方面反映了大宗商品的需求强劲,另一方面成品进口需求也在上升,主要受益于火热的房地产销售、稳健的基建投资以及私营部门资本支出的反弹。


然而,随着全国范围房地产调控升级,以及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摩根大通认为未来中国实体经济增速或将放缓。


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数据显示,3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PPI出现拐点,也意味着本轮经济的短期回暖很可能已经见顶。


昨天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3月进口额同比增速放缓至20.3%,但依然小幅高于市场和预期。


对此,瑞银认为,3月进口释放的信号则较为复杂,但印证了一个观点:


虽然内需依然稳健,但随着国内产品生产量的恢复(如煤炭和钢铁)、汽车需求走弱,国内经济增长可能已接近峰值、或已经见顶。



商品价格反映需求颓势


从2月中开始,橡胶、PTA、玻璃等期货价格出现跳水,从2月下旬开始,板材和长材的价格走势开始背离,板材现货的出货不畅,反映了制造业的需求疲软。


到了3月上旬,螺纹钢的库存和现货价格从春节后的三高(高价格、高库存、高产量)向下大幅调整,螺纹钢期货rb1710最近1个月下跌近20%。




国际铁矿石价格自由落体,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青岛港62%品位铁矿石价格从95美元/吨跌回到了68美元/吨。




天风宏观团队在最新报告中表示,商品价格的下滑给周期划定了方向,天风宏观认为,螺纹的暴跌反映前期对基建投资的过度预期开始逐渐被修正。


天风宏观表示:


宏观上看,本轮周期复苏的实质是规模以上的上游和部分中游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式的复苏,根源是国内需求侧(基建+地产)的牵引叠加全球大宗商品主动补库存。然而,上中游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复苏主要依靠了工业品价格PPI和消费品价格CPI拉开的剪刀差。如果抹去PPI工业品价格的涨幅,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立马转为负,从这个角度看,利润复苏的本身也是价格的幻觉。

地产销量、土地成交下滑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3月地产销量、土地成交下滑,4月上旬地产销量仍弱,或对地产投资形成拖累:


3月楼市调控再度加码,35城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继续上升至4.49%,令3月64城地产销量增速大跌转负至-18.6%。其中一线跌幅收窄至-24%,但二线-15%、三线-20%的增速均较1-2月明显下滑。4月上旬64城地产销量增速-17.2%,跌幅仍大,三四线销量虽因棚改货币化安置而好于一二线,但跌幅仍然达到10%。3月百城土地成交面积增速大跌转负至-19%,上周土地成交面积下滑,同比延续负增长。

天风宏观认为,前期基建和地产投资的繁荣并没有有效带动制造业的复苏。民间投资减去房地产投资以后,同样没有明显起色,工业增加值也仍然处在低位,因此一旦基建或地产的需求持续性被证伪,本轮周期也就接近幻灭了。


汽车需求走弱


3月份贸易数据显示,汽车的实际进口量增速有所放缓。


同时,3月乘联会狭义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2.9%,较1-2月略反弹,但仍远低于16年12月。3月中汽协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继续下滑至2.0%。


对此,海通姜超认为:


中汽协、乘联会口径下乘用车销量增速走势略有背离,但均处低位。前期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透支需求,叠加17年购置税优惠力度减半,令需求持续低迷。受2月经销商库存高企影响,3月终端优惠力度小幅回升,而整体成交价格环比略降,但3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略降至61.9%,但仍处同期高位,指向去库存压力未消。

金融去杠杆持续进行


据华尔街见闻此前介绍,3月29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5号文),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规管理,扎严“制度笼子”。


4月10日,银监会又发布了6号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对十大类风险的具体防控要求,同时又发布了4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自查“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和关联套利”,自查范围涉及多项银行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套利和规避监管行为。


分析认为,6号文和46号文的出台是“防风险、去杠杆”的进一步深化。


天风宏观表示,央行前期连续暂停逆回购维持货币紧平衡还是比较明确地表明了对金融去杠杆的态度,2季度的去杠杆节奏可能比预想的更快,流动性可能比预想的更紧,资金荒发生的频率可能更高。

中国一季度GDP下周出炉 四大看点都在这里

4月17日(下周一)10:00,中国一季度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均将出炉。


名义增长率


根据媒体对经济学家的调查,中国一季度GDP增长或达到6.8%,与去年四季度水平相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也认为一季度GDP增速会达到6.8%。其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财政政策加力增效、货币政策稳健偏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现,但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化解,应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相应抑制金融业过度增长。


《人民日报》日前刊文指出,尽管年初不少经济反映了企稳回暖的迹象,但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可小觑。


基建 VS 房地产


在防风险、挤泡沫的背景之下,年初以来,又掀起了一波楼市调控风潮。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反映调控措施是否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如果该投资停滞,经济增长可能需要基建投资来支撑,这也是多位经济学家的共识。


《人民日报》在前述文章中表示,称春季是基建工程项目开工的传统淡季,然而今年1-2月全国基建投资增速达27.3%,比去年同期加快12.3个百分点。在楼市调控升级、去产能影响制造业投资的情况下,今年基建投资还将挑大梁。


但也有不同意见。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市场对基建加码的乐观忽视了价格因素,若剔除该因素,今年以来基建投资的实际增速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通过PPI调整后的实际值则更低。


私企、国企,谁在投资?


如果一季度GDP数据显示,私营企业有足够信心增加支出,并更加积极地扩张,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更具持续性和平衡性。


2016年,国有企业投资同比大增20%,私营部门投资则较为低迷。


零售销售


媒体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将达到9.7%,一季度累计增速或为9.6%。


此前发布的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跌至9.5%,是十一年来首次跌破10%。

河北金融概念股再掀涨停潮,昨日闪崩个股开盘一字跌停

港餐厅用机械人省成本


文:林启健、易思敏


位于旺角砵兰街的金旺餐厅,去年9月引入机械人服务。负责人陈先生接受本刋访问时表示,这种做法是仿效内地餐厅。「我与朋友到内地,觉得机械人有趣,有助减轻人手工作量;加上地方空间容许,于是尝试提供这种服务。」

现时餐厅共有3个机械人,一个在门外,一个在门口旁边,另一个在餐厅内。「门外站立的机械人,可以取代人手,不用员工推销餐牌。一旦天气炎热,同事站在门外会很辛苦。餐厅内那个负责传菜,吸引客人居多,这成为卖点,客人觉得新奇有趣,始终香港茶餐厅较少提供这种服务。」


陈先生承认,自从去年9月开始提供这种服务后,餐厅生意额有增长,其知名度亦提高,而且最近几个月传媒报道相关消息,可省却一笔广告费。


餐厅引入机械人服务,有助减轻成本。陈先生说,送餐的机械人成本为9万元,门外的6万元,门口旁边的成本更较这两个便宜(全部成本包括维修费)。相比之下,若果聘用一个人,每个月万多元,一年都要十多万元。据他所提供的数据计算,递菜的人工每月约1.3万元,每年达15.6万元,可见机械人成本较人手低。他说,未来有意增加机械人,负责落单或洗碗,本港有机器人公司与他联络,正考虑有关计划。


不过,倚靠机械人也有弊处。「弊处是送餐时只可以送冻饮、冻的食物,但不可以送热饮和热的食物,因为最终要客人从机械人手中提取饮料和食物,若果取热汤不慎发生意外,客人的手会容易被烫伤。」


电讯公司数码通(00315.HK)亦在今年的情人节引入智能机械人NAO。据悉,NAO具备智能对话及实时互动功能。在指定的SmarTone门市,向客户推介最新服务、上台优惠及最新手机配件等。


机械人可以减省成本,人类工作会否被机械人取代呢? aniWEAR创办人及行政总裁麦年丰博士表示,人工智能系统获得无限数据后,透过机械学习技术,人工智能会变得强大。现时,行业上,重复性的工序,确有可能被唔识攰的机械人替代,进行自动化,令工作更具效率,带来经济效益。但人工智能系统首先抽取了大量数据,理解人类行为,才可以透过机械学习技术让机械人学习。但刻下人类情感、突发奇想的创作,人工智能系统仍未完全理解,举例说,艺术性工作就不能由机械人取代。


《大时代》是以香港为根基的财经金融中文月刊,由股票分析师协会(IFAPC) 、证券商协会(ISD)、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HKSFPA)、香港贵金属同业协会(HKPMTA)、香港金融科学院(HKAFS)全力支持出版,并于2015年10月推出创刊号,首年以非卖品形式在各大证券行、商会等免费赠阅,并邮寄予上市公司管理层、证券投资者等读者。本刊由2016年10月起改为公开发行版,于7-Eleven、Circle K等便利店及各大书报摊发售,发行量五万本。


本刊风格为综合性财经专业刊物,宏观报道以拓宽读者视野为宗旨,内容包括由本刊採编的深度报道封面专题,对香港、国内及国际经济环境作深入报道分析等。本刊亦会邀请专家学者、上市公司管理层及知名股票分析师就多个中国国家政策议题撰写分析解构文章。微观报道则有名人访谈,公司巡礼、人物专访,以及由主要证券金融机构提供的市场走势分析等。本刊不忘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趣味性内容,并邀请名家围绕衣、食、住、行等主题撰写生活副刊文章。此外,本刊姊妹机构《大时代.炒一番》手机应用程式亦同时推出,当中包含本刊每期的文章内容、资深分析师和专栏作家的股票「贴士」以及股票报价,协助股民发掘买卖股票致胜之道。







客服会成为第一个被AI取代的职业吗?

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生活已经成为共识,但它将以何种方式颠覆哪些行业?又会取代哪些领域的职业?这让人类期待而又困惑。


4月10日,谷歌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约战人类顶尖棋手柯洁;今年3月,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热潮从去年延续到了今年,并被视为未来三年的新兴机遇点。


中国创客导师、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预言,未来10年将会有一半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小米创始人雷军也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被AI取代。今天起,寻找中国创客特推出系列报道:人工智能时代,那些正在被取代的职业。我们试图通过对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多个行业深入采访,揭示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今年21岁的小雅在成为某美妆电商客服的半年里,已经有好几次想要提离职的冲动了,因为“客户太难搞”被气哭好几次。


而面临小雅这种工作状态的客服不在少数。数据显示,51.4%的客服对工作状态不满意,原因包括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负面情绪多、工作内容枯燥等等。


招人难度大、培训成本高、员工效率低且离职率高,这些问题是客服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即使是京东、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像双十一这样的年度大促来临的时候。


以微软小冰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客服的出现,让企业看到了难题解决的曙光。一场机器换人的大潮,正在客服行业上演。但短期内,智能客服机器人真的能完全取代人类吗?


一天接待数千名用户的机器人


“我看着机器人每天接待数千名各个平台的用户,效率让人咋舌。” 在中国农业银行某客服中心工作的凡凡说,银行从两年前引进智能客服后,明显感觉到话务压力变小了很多。


已经在这家银行担任客服7年的凡凡,从去年底开始,工作内容转向了智能客服的系统维护工作,机器人系统主要服务来自掌上银行、网银、微信等多个渠道的客户。在过去,这些渠道需要很多同事共同完成,如今她一个人做好系统维护就能实现了。


凡凡说,智能客服接入后,不论是电话还是在线咨询的人工坐席都减轻了接线压力;其次,因为不用再经常重复回答简单问题,客服的自身成就感也提升了。


不只是像农行这样的金融企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或考虑使用智能客服机器人。网易七鱼在2016年底发布的《客服行业现状白皮书》显示,31.5%的客服表示所在企业已经使用智能客服,34.5%的企业将会在未来一年内使用上智能客服。


4月10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测试已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店小蜜,除了问题回复和个性化产品推荐外,还能提供修改订单、退货和退款等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大。


这也使得智能客服成为备受投资机构关注的领域。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说:“客服是企业服务软件的最大市场之一。随着用户体验和技术演进,对客服产品提出更多挑战,包括全渠道,实时性,移动化和AI辅助等等,经纬非常看好客服市场在中国的前景。”


客服作为商业社会的重要一环,是直接影响企业形象的窗口智能,商家也越来越注意客服中心的搭建和培养。解决客户问题和增进对公司的好感,是客服的两个核心指标。


智能客服受创业公司青睐


作为电商领域的领头羊,尤其是在B2C电商领域,京东的用户体量非常之大,伴随而来的售前、售后咨询服务的量也很大,相比于淘宝、天猫来说,客服压力会均摊到入驻的店铺和商家,而自营起家的京东则需要有一支庞大的客服团队,来解决用户的需求和问题。


京东成都研究院智能通讯部总监刘丹介绍,在2015年双十一期间,智能客服的接待量突破百万,累计服务了上亿用户。


京东这类大企业会自主研发智能客服机器人,而更多的中小企业会选择智能客服公司的产品,做社区电商的小红唇就是其中之一。


小红唇高级商务总监梁碧涛告诉记者,过去小红唇人工客服工作时间是9点-23点之间,在2016年11月底,公司选择购入并开始使用网易七鱼的智能机器人,而智能客服的主要工作是在夜间为客户服务,通过提前搭建完成的知识库,晚间客户想咨询的简单问题都可以由智能客服机器人解答。


成本上减少了夜班客服这个岗位支出,效率上和服务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每天晚上平均服务200多位用户,这在梁碧涛看来已经解决了创业公司很重要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爱钱进,对智能客服的态度则更加积极。


在爱钱进客服总监刘晓玲看来,在P2P领域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公司还能受到用户的认可,除了依赖公司的硬实力之外,来自客服中心的软实力也功不可没。“70%的客服工作都是由机器客服完成,最少替代了50位客服的工作量。”


取代人类的关键是洞察人性


“人工客服这个群体未来一定会消失,因为随着机器的智能可以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哪个企业会不用呢?”刘晓玲说,客服的一个核心能力是洞察人性,一旦机器突破这一点就离取代人工客服不远了。


而从技术和市场两个角度来看,客服行业确实很可能成为最先被取代的行业。


从技术看,智能客服机器人想要取代人类,需要精准的语义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大数据的搜集分析能力等人工智能的基础能力和核心算法,而这些已经在逐渐完善和成熟。


从市场看,首先是提升用户体验,在遇到问题后第一时间能得到反馈互动;其次是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智能客服天然有这一优势;最后,通过智能客服可以收集用户诉求和行为数据,反向推动公司产品迭代优化。


智齿科技创始人兼CEO徐懿告诉记者,智能客服的概念进入大众视野是2013年,因为当时大数据受到关注,而智能客服的基础就是海量数据,也是从这年起,各路创业者与资本涌入这个市场,出了诸如Udesk、逸创、容联七陌、环信、小能科技、美洽等一大批智能客服创业公司。


徐懿说,按照目前的人工智能水平,人工客服50%以上的日常工作都能够很顺畅地解决好。


但对于担心大量失业的观点,徐懿说客服领域短期内还是需要人工处理复杂的问题;未来人工客服会成为更加专业的代表,也可能诞生出新的工作,就像凡凡那样跟机器人一起工作。


目前看来,洞察人性是整个人工智能行业需要突破的问题,而从客服行业来说,突破的关键就是数据的积累,在徐懿看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凡凡说,她会在客服岗位继续做下去,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有人的。

东莞打造智能手机小镇

“前置2000万柔光自拍,照亮你的美。”这句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出自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广东东莞长安镇手机品牌vivo。“vivo2011年正式进军国内智能手机行业,现已晋级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三大手机品牌。”在位于东莞长安镇乌沙工业园的vivo总部,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东亮告诉记者。


vivo的发展壮大与长安镇完善的智能手机产业环境密不可分。东亮说,尽管vivo目前工厂已经遍布中国大陆和印度、印度尼西亚,但手机的屏幕和电池一定在东莞长安总部生产,以把控精细配件的品质,确保产品整体的高品质。


正是凭借以vivo和OPPO为代表的丰富的智能手机产业资源,长安镇被广东省发改委列为智能手机特色小镇。长安镇如何把握机遇推动智能手机产业进一步迈向产业链高端?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上,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揭晓了答案。


何绍田介绍,长安具有建设智能手机小镇的坚实基础,培育了OPPO、vivo、劲胜模具等一批知名企业,手机、模具和饰品三大产业齐头并进。手机产业发展尤其迅猛,2016年长安手机出货量占全球的八分之一,相关产业配套率达99%,相关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集聚了上万名手机研发人员。


目前,长安正规划建设8平方公里的智能手机特色小镇,打造产城人融合的新平台。一方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搭建长安对接湾区、联系深港的平台通道,为深圳外溢辐射、本地企业转型、本地人才创业提供重要的空间;另一方面,立足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态势,通过连通周边镇街,整合智能手机产业资源,打造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带,带动广东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


目前,长安镇已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香港大学开展智能手机小镇规划建设,形成了城市服务、创新研发、企业总部、乐居生活和创企工坊等5个相对清晰的功能组团,重点规划企业孵化培育、企业成长加速、企业总部核心三个区域,从而搭建一个全周期服务的企业社区,实现产业和优秀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聚集。


何绍田表示,长安正以发展智能手机产业为核心,按照“强化优势、填补空白、挺进前沿”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以名企带动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带。


按照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的要求,长安加大了对手机芯片、高端显示屏、摄像模组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或缺失环节的引进,大力发展智能手机产业链高端环节。为加强源头创新,长安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国家模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安国际快速成型创新中心、东莞理工学院长安先进制造学院等,开展智能手机产业前沿性研究,推动智能手机产业高级化发展。


长安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了体育公园等一批高品质的公共基础设施,并投入10亿元规划建设高端公共服务配套区,集聚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