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富士康开始走向前台 郭台铭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自富士康收购夏普后,每一次夏普所作出的决策,都会让其新东家富士康备受关注。而收购夏普,只是富士康在探寻上游终端延伸的一环。


综观近几年富士康一系列的举措,无论是收购夏普、竞争东芝闪存业务,还是不断传出在美投资建厂的消息,都让这一全球最大代工厂商从产业链的背后走向前台。富士康多元化的布局不仅是诉求摆脱代工产业线单一的问题,更多的是渴望建立自助品牌,转型成为服务科技公司。


对于富士康频频布局,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认为,这是郭台铭希望从“制造的鸿海”到“通路的鸿海”的全产业链战略转型。


疯狂布局


如今的夏普,已经褪去日本企业的外衣,加入郭台铭掌印的鸿海(富士康母公司)大家庭。这场“婚姻”前后经历了4年的磨合,同时,也让年过60的郭台铭抛却天伦之乐而走上创业的“第二春”。


2016财年夏普亏损了大约250亿日元(约合2.28亿美元),2017年预计营业利润将同比增长44%,增加至900亿日元(约合8.21亿美元),最终实现盈利590亿日元(约合5.38亿美元)。在这些成绩的背后,证明了夏普自富士康入主后从战略守势向战略攻势的转型。


今年5月宣布手机重返中国市场以后,6月6日,夏普又发布了AQUOS液晶电视系列新品,这是富士康联姻夏普之后首次推出新品电视。同时,这也意味着夏普全线回归中国市场。今年年初,夏普高调宣布,将2017年度全球范围内的电视出货量从原计划的1000万台,调高至1400万台。


快速盈利,是郭台铭接手夏普的首要任务。但对于郭台铭来说,他的期望不止于此。“让夏普尽快盈利,除了是因为自己已经收购夏普,也因为想要通过夏普的快速复兴尽快补齐富士康在自主品牌方面的短板。”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耗时四年、豪掷百亿,郭台铭对夏普付出的收购热情与对富士康转型的希冀几乎成正比。换句话说,郭台铭需要夏普这个火车头。此前富士康收购夏普时,郭台铭就表示,希望借助夏普这一历经上百年建立起来的知名品牌,将富士康打造为一个受尊重的高科技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者。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5月,富士康以3.3亿美元取得诺基亚功能机业务。“这个交易案是富智康(富士康子公司)收购微软手机业务的制造、销售和分销部门。对富士康而言,可以立即占领诺基亚在全球40~50个国家的专业销售团队与分销部门的销售平台与渠道,为富士康转型服务科技公司铺路。”富智康原董事长童文欣对媒体说。


买买买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2017年6月4日,郭台铭对媒体表示,公司将联手苹果和亚马逊竞标东芝记忆芯片(闪存)业务。不过,目前来看,这一收购可能面临出局。据日本共同社6月24日报道,东芝预计将于6月27日同优先谈判方美日韩联合体正式签约,出售旗下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存储器。


此外,除了提升消费电子产品的品牌和技术,郭台铭早就将触角延伸到共享出行、电子商务、云计算、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进行多元化布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接连布局下游终端市场以及互联网市场,已经让富士康从产业链的后方走向了前台。每次布局皆为一次落子,最终棋局呈现如何?“现在富士康的发展模式其实更倾向于三星的发展模式了。”刘步尘认为,未来富士康不再只依靠代工单条腿行走,而是依靠代工和硬件制造两条腿走路。


盈利之困


今年年初,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公布了2016年全年的营收业绩,为4.35万亿新台币(约1363.8亿美元),相比2015年下滑了2.81%。


这是鸿海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从每个月的数据来看,除了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22%外,其余季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中国房地产行业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起经历一轮周期性下行

标普:中国房地产行业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起经历一轮周期性下行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发布名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面临放缓压力,但影响可控》的报告,内容指出,中国前几大开发商比前几次下行周期期间更有条件应对接下来更加艰难的环境。

“中国未来地产商只有一两百家,更多的公司就是项目公司。” 上海菩悦资产创始人陈凯在易居沃顿第六期中国房地产实战研修项目课题发布会上这样说。


陈凯称,从房地产行业增长和行业估值来看,从2011年到2016年,房地产的整个销售面积的增速在往下掉,销售金额的增速也在往下掉。此外,房企A股的估值倍数也在往下掉。“整个行业的ROE从2010年的14%到2016年的8%,也在改变。我们回想一下,一边是大家很开心的拿地,一边是行业在集中,行业ROE在改变。”陈凯说,“房地产这个行业正在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做地产,肯定当然是挣钱了,所有的人问老百姓,你问他们这二十年你觉得什么最挣钱,毫无疑问都是买房子。”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黄馨慧表示,“随着政府出台更多限制措施给炽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随着融资渠道收紧,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在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经历一轮周期性下行。”

钜派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联席董事长倪建达称, “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数据都很漂亮,很亮丽。万科做到了四千亿、五千亿,大家现在都进入了一万亿的行业,包括绿地和恒大都有这样的憧憬。”

易居沃顿研究基地指导组副组长臧建军称,“过去十几年我们进行房地产调控,核心点是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和GDP成长的一个工具,和这次的调控有点不同,这次的调控我认为是强势政府下把房地产回归于老百姓,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且这次调控是持续的。”


作为央企的保利地产,被外界认为其近年来的风格较为保守,同时和万科以及中海地产之间的差距较大。

保利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英表示,保利的架构进行了巨大的调整,在三千亿的基础上开辟新的产业。余英说:“军民融合和产城融合是我们发力的重点,我们看到和万科和中海的差距,主要是在城市数量上不够,位置主要是在长三角和京津冀,我们在广东省和万科没有差距,广东所有的地级市全进去了,但是在上海长三角和京津冀有差距。所以我们去年成立了一个叫淮海公司和渤海公司,还有一个浙南公司,就是要把长三角和京津冀地级市占领,要扩大我们公司的数量,每个城市来个二十个亿,加起来可能三四五战略就能够实现了。”

在谈到房企转型时,余英称,“我从来反对转型这一说,这么大的企业转不了,只能把传统的卖房子,从两千亿到三千亿再加上一些新业态,学习华夏幸福,有新的业态。我们做增量,我认为传统的大地产商是不可能转型的。”

标普在报告中称,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或扩张过快的开发商来说,随着行业迎来更多调控措施,其可能发生倒闭、违约,从而加快行业整合。

工行:统计海外信贷属常规工作 目前没有抛售客户债券

万达和复星昨日遭遇股债双杀,中国和海外上市的债券价格大跌,旗下公司股价亦重挫。

有传闻指,浦发银行、工行资管、建行上海等机构均要求其管理人清仓万达相关债券。万达发布“严正声明”,称“有人恶意炒作建行等银行下发通知抛售万达债券一事,经了解建行等行从未下发此类通知,网上炒作属于谣言”。


据中国证券网,中国工商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有些人过度解读了相关信息。该新闻发言人同时证实,目前工行没有抛售这些客户的债券。

因为目前工商银行正在开展客户授信工作,所以需要对在海外有业务的客户进行信贷数据统计和并表管理,属于常规工作,这并不表示要压缩这些客户的授信。

财新昨日指出,银监会于6月中旬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包括万达、海航集团、复星、浙江罗森内里在内数家企业的授信及风险分析,排查对象多是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对这一趋势,从大行到股份制银行,部分商业银行先后自主采取了避险措施:工行和中行已相对调整到位,建行和浦发动作稍慢,而其他股份制银行并没有都采取行动。

一财则援引业内人士分析称,持有的债券出现宽幅波动,会给银行自营盘带来很大风险,其自营盘不太可能集中抛售。万达集团等企业债券6月22日的下挫,由委外资金抛售的可能性很大。

万达电影今日高开1.69%,债券价格亦现上涨。“15万达01债”今日价格上涨0.07%,昨日价格一度跌超2.3%。“16万达02”价格涨0.91%,昨日跌近4%。


卡塔尔有意买美国航空“自救” 巴菲特却先赚了一笔

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在一份监管文件中称,卡塔尔航空有意收购该公司10%的股份,价值至少8.08亿美元。

6月初,卡塔尔刚遭遇“断交风波”,以沙特为首的多个阿拉伯国家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并指责卡塔尔资助恐怖主义。伴随着断交,阿联酋航空、埃及航空等相继暂停往返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航班,沙特等国甚至禁止卡塔尔航空班机越过领空,卡塔尔不得不借道土耳其和伊朗领空。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是“断交危机”促使卡塔尔航空提出此项收购要约,但加深与美国的关系无疑有助于其提升对华尔街,甚至是华盛顿的影响力。

卡塔尔航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相信美国航空公司的基本面,初步打算获得4.75%的股份,在没有通过管理层的批准前,不会提高股份占比,并表示不会干预公司的管理和运营。


美国航空表示“困惑”

但美国航空对此项要约并不感到高兴。

美国航空首席执行官道格·派克(Doug Parker)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虽然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我们的股票,但我们对卡塔尔的提议并不特别感兴趣。”

派克称:“我们甚至对此感到’困惑’,毕竟由于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和阿提哈德航空多年来一直接受非法政府补贴,我们对此一直以来采取的是极端的公开立场。”

美国航空公司与中东航空公司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

美国航空、美国联合航空和达美航空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美国政府限制中东三大航空公司的增长,理由是它们作为享有政府补贴的国有航空公司拥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巴菲特成大赢家

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航空股周四大涨,美国航空公司盘前涨幅超过5%后回落,收盘上涨1.1%。

据美国媒体报道,卡塔尔的此项要约规模将触发美国反垄断调查。

目前这笔交易能否成功达成还存在不确定性,但今年以来大举买入航空公司股票的巴菲特无疑又赚了一笔。据美国媒体报道,该消息一度令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组合价值上涨了7600万美元。

意外反弹!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回升至51.7

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指数意外反弹至年内次高点,连续11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 51.7,预期 51,前值 51.2。


5月制造业PMI为51.2%,与上个月持平,保持扩张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外需状况较好,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此前市场普遍预期,6月份制造业扩张势将放缓。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在解读数据时表示,6月制造业PMI为年内次高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总体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赵庆河称本月制造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供需增速加快,市场环境逐步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4%和53.1%,分别比上月上升1.0和0.8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作用下,供需结构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分别高于上月7.2和5.3个百分点。

二是国内外需求回暖,进出口继续回稳向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2.0%和51.2%,分别高于上月1.3和1.2个百分点,均连续8个月位于临界点及以上,且为年内高点。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和53.6%,分别高于上月0.9和1.0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PMI均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行业发展动力较强。

四是企业采购意愿增强,价格指数有所回升。本月采购量指数为52.5%,高于上月1.0个百分点,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落后止跌回升,本月为49.1%,比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



赵庆河指出,尽管PMI整体回升,但一些传统行业生产经营还存在一定困难。调查显示,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PMI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反映资金紧张企业的比重连续4个月超过四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7%,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0.5%,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为50.1%,虽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之上。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 生产指数为54.4%,高于上月1.0个百分点,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增速有所加快。
  • 新订单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稳中有升。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6%,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
  • 从业人员指数为49.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持续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
  •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环比略有放缓。

同时发布的中国6月官方非制造业PMI 54.9,前值 54.5,为连续两个月上升。


马云“呛声”李彦宏:多花点时间在未来和客户身上,比花时间在竞争对手上重要

继5月贵阳大数据博览会后,马云和李彦宏昨日再度掀起一次隔空论战。

周四,首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召开,李彦宏和马云先后登台演讲。

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在一个贵州的论坛上,突然发现马云也来了,压力很大,万一大家都去听马云了,不来听我的怎么办呢?结果还好,人也挺多的。”


而马云登台演讲时则“呛声”李彦宏:

刚才李彦宏讲,那个贵州的事情,说他担心我们两个吵架,观点不一样,马化腾出来打了个圆场,我根本就不知道李彦宏在那,我也不知道马化腾在。我在媒体上听到马化腾出来打了个圆场,多花点时间在客户和未来上吧,要比多花时间在对手身上重要,他说了什么话我觉得不太重要。


马云还表示:

我们要以未来定标准,而不是以竞争对手定标准,更不是以美国有了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有了。

今天的时代是对未来的时代,大家同样在起跑。未来的竞技如果把它讲做1万米跑步的话,我们大家都跑了10米,别看到边上那个人就是你竞争对手,3000米以后,你才知道谁是对手,你去看看前面更高的高手。

我不看百度也不是看腾讯,我们应该看看,谷歌走到了哪里,IBM走到哪里,继续去看看世界的,甚至去看看未来,看看客户,看看我们的孩子们会看上什么东西,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有这个能力也应该有这个担当。


争议焦点

1、数据重要不重要?

在5月份的贵阳大数据博览会上,马云称数据很重要,是原料,没有数据什么都不行。但李彦宏却认为:数据不重要,创新和技术更关键。并且还举例,说工业时代煤像数据一样是原料,但煤的重要性肯定不如蒸汽机。

随后,马化腾对两人观点分歧“打圆场”。马化腾表示:“我相信李彦宏谈的是从0到1,需要由创新技术驱动;马云讲的是从1到N,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数据驱动。所以,他们谈的是不同阶段。”

此次世界智能大会上,李彦宏依然坚持数据不重要,创新和技术更关键的看法,但他的态度已出现软化,强调了中国在数据上的优势。李彦宏表示,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数据上拥有更大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向前推进,需要大量数据来支撑,而全球拥有7亿多网民的市场体量的只有中国。”


2、要“领先”还是要合作?

除此之外,李彦宏还称,我国也有大量人工智能相关人才,世界上43%的人工智能论文由中国人完成,在中国做AI,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他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不领先就说不过去了。”

马云在此次大会上继续强调数据的重要性,他表示,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是海量数据,我国具有独特的国家优势,“我们以前的基础设施发挥了巨大优势作用,中国还没有出现大量所谓的信息垄断和数据垄断。”

两位大佬都看好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但李彦宏认为“不领先就说不过去了”,马云的观点则是:中美之间联合起来解决问题才有意义,“他有,我必须有,我要把他干倒,这个时代已经过去”。

马云还提出“换道超车”的观点,他表示,正是因为在不同的道路上竞争,才会有今天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商业零售环境太差,才有电子商务;中国原来的金融体系不太好,才会发展出互联网金融”。


两位大佬的重磅观点

除了“互呛”,两位大佬在世界智能大会上也发表了一些重磅观点。

马云:

  • “智能时代是解决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了解人不能了解的东西。机器做人能做的事情,我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机器要做人做不到的事情才了不起。”
  • 马云以城市大脑为例进行阐述。他说,城市大脑对城市的交通、安防、医疗、保险,所有这套东西,人脑是做不出来的,按照人脑设计一个城市大脑基本是瞎扯,所以一定是走不通的路。

李彦宏:

  • 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和互联网时代已经完全不同。现阶段,智能手机已经完全普及,手机还会长期存在,但留给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不多了。开发者的思维方式需要从“think mobile”到“think AI”、从关注软件到关注芯片等硬件的转变。
  • 人工智能时代不是某一家公司或某几家公司的专利,而是几家公司一起做的一件事。比如无人驾驶百度做了好几年,积累了很多技术,但只靠百度一家公司还是做不起来,同时需要汽车制造厂商、共享出行运营商、芯片公司都引进来,才能将智能技术推向新的高潮。

不只是大米,国际小麦价格也连续上涨了两个月

最近两个月,两大主要农作物小麦、大米价格纷纷上涨。

周三,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7月硬红春麦合约盘中触及7.13美元,近三年来首次突破7美元/蒲式耳大关。市场担心恶劣天气可能制约高蛋白春小麦产量。

CBOT小麦期货周三上涨0.63%,现价已逼近500美分/蒲式耳关口;4月末至今,CBOT小麦期货累计上涨近15%。


目前,美国小麦的主产区——大平原地区正遭遇严重干旱。美国干旱监测中心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这两个州90%以上的区域是干旱的,几十个城镇旱情“严重”或“极端”。本周早些时候,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这两个州超过一半的春小麦被评级为“一般”或“很差”。

虽然当前小麦存货仍然充足,联合国预计今年小麦存货会超出需求三分之一,但面粉加工商需要的是硬红春麦这种优质小麦,CHS Hedging商品经纪人Joe Lardy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硬红春麦很难替代”。这导致MGEX硬红春麦价格大涨。

涨价的不只是小麦,最近两个月来,国际大米价格也大涨近30%。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大米现货平均价格已上涨至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期货价格同时在走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糙米期货价格4月底以来上涨近30%。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近期,泰国的大米库存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供需变化,进而推高了价格。

2012年以来,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的高库存导致大米价格疲软。为增加农民收入、刺激消费,泰国政府曾花费三年时间高价向农民收购大米。但大米补贴计划给泰国政府造成巨大损失,于2014年被叫停。泰国政府在此计划执行过程中储存了大量大米,后来开始出售。经过多次出售,泰国政府国储大米库存从2014年的1750万吨下降至目前的约800万吨。

国际库存也随之下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Samarendu Mohanty称,全球前五大大米出口国—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和美国—的大米库存总量为2900万吨,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2年时,前五大出口国的库存总量曾达到4100万吨。

大米库存减少的同时,需求却在增加。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受恶劣天气影响,进口需求相当旺盛,而中东地区对美国大米的需求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