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涨破6.39关口

周五下午14:12,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涨破6.39关口,日内大涨近350点。


今年14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涨幅已达1200点。

随即离岸人民币也涨破6.39关口。


周五上午,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涨破6.4关口。在岸人民币强势上涨,开盘不久就触及6.4关口,创逾两年新高。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也突破6.40关口。


周五,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169,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4401。上调232点,升至2015年12月9日来最高。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报6.4255,夜盘收盘报6.4180。


人民币兑美元从去年以来出现了比较快的升值,周四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人民币升值与内部向好和美元走弱有关:


近期的人民币升值与内部经济持续向好和外部美元相对比较弱等因素都有关系。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供需更加平衡,内生增长动力增强,这都会继续支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还是有一定不确定性,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市场预期的6.8%。6.9%的成绩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在过去7年以来首次提速。


美元波动仍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一个因素。


德商银行周浩指出,只要美元的跌势不减,那么人民币就难以避免对美元的升值。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人民币不断收复2014年以来调整的失地,市场主体持汇意愿下降、结汇意愿增强,在美元维持相对弱势情况,近期人民币汇率料易升难贬。


近一个月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超出市场预期。阶段性升值不改人民币持稳大势,预计人民币年内还有一定升值空间。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外汇分析师李刘阳称,在未来3到6个月的时间段内,美元指数向下击穿90的概率正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美元指数跌至87,那么人民币定价中枢也会相应上移。3%的对应波幅约为2000个基点。据此判断,我们也须做好人民币在上半年直接冲高至6.2的准备。




史上最严格调控给一度“高烧”的中国楼市大幅降温

在史上最严格调控政策下,一度“高烧”的中国楼市大幅降温。


根据央行周五公布的2017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增速在经过了连续两年回升后转为回落:


2017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2.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年末低6.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万亿元,同比少增1087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占比低3.7个百分点。


此前两年,也就是2015年和2016年,金融机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出现加快态势,分别为21%、27%,分别较上一年提高2.1和0.5个百分点。


个人购房贷款余额此前连续三年加快,同比增速分别为17.5%、23.2%、35%。而去年则出现大幅减速,幅度达到两位数:


2017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个百分点。


不过,去年房产开发贷款增速出现明显加快迹象。然而,保障房开发贷款减速,占比急剧缩水:


2017年末,房产开发贷款余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上年末高9.5个百分点。


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32.6%,比上年末低5.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8203亿元,增量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的61.8%,比上年占比低51.7个百分点(上年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量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113.5%)。


央行数据还显示,截至去年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下降8%,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1个百分点。


上周,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曾表示,2017年房地产调控保持了较大力度,这在房地产信贷方面亦有体现。


她当时称,2017年,央行严格遵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指导金融系统配合做好房地产调控的相关工作,加强住房信贷管理,巩固调控成果,推动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金融制度,促进形成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曾表示,“作为经济一大实质性的支柱产业,经济去杠杆意味着房地产也需要去杠杆。”夏丹称,房地产领域的任务早已不局限于去库存,而是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抑泡沫、去杠杆。


从全年贷款整体来看,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末低0.8 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3.5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


去年全年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工业和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上升,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上升,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住户消费性贷款增速减缓,经营性贷款增速提升。



继OPEC之后IEA也称美国原油产量将大幅增长

国际能源署(IEA)在周五公布的月报中表示,美国原油产量将出现“爆炸性”增长。就在前一天,OPEC在报告中也认为美国产量今年将大幅增长。


IEA称,美国当前产油量在990万桶/日,处于近50年来最高水平。由于美国较短的原油生产周期对高油价作出反应,他们将其日均产油量增量从之前的87万桶上调至110万桶,供应最高或达1000万桶/日,或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


今年可能是美国产油量创出历史新记录的一年。中东及俄罗斯等历史罕见的较高减产执行率与美国大幅增加的产油量狭路相逢,美国方面的产出大约能抵消60%的对手产量减少。


OPEC昨日也警告,油价上涨刺激了页岩油生产商,因此上调美国产量预期。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12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975万桶/日。


有可能伤害石油市场再平衡的,恰恰是产油国长久渴求的高油价。“油价越走高,页岩油产量的爆发可能就越强劲。油价过度上涨之后的调整可能就快来了。”


近期,高盛和伊朗石油部长等频频警告,高油价可能招致更多产出,从而伤害市场再平衡前景。


IEA预计,非OPEC产油国的原油供应将在2018年增加170万桶/日,2017年预期为70万桶/日水平。除美国之外,加拿大和巴西也将是非OPEC原油供应增长的主要来源。


OPEC则将2018年非OPEC产量增长预期由99万桶/日上调至115万桶/日,涨幅高达16%。这是其自从油价回升以来连续第二个月上调对手产油量预期。


从整体供应层面来看,IEA表示,12月全球原油供应减少40.5万桶/日至9770万桶/日,主要是因为北海和委内瑞拉产量减少。


2017年委内瑞拉产量出现了计划外的历史最大降幅。昨日OPEC报告称,委内瑞拉12月日均产量下降8.22万桶,至174.5万桶/日。IEA预计,该国产油量将在2018年进一步减少。


不过,在OPEC产油量方面,IEA的结论和OPEC的结论截然相反。IEA称,由于委内瑞拉减产,OPEC 12月原油产量降至3223万桶/日。但昨日OPEC月度报告显示,该组织12月的原油日均产量增加了4.24万桶,至3241.6万桶/日。


需求方面,IEA维持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130万桶/日不变。他们认为,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预计在160万桶/日水平,2016年预期将下修。他们削弱2018年原油需求增长的因素之一是高油价。该机构还预计,中国2018年原油需求增速将放缓,将需求增速从上年的65.5万桶/日降至36万桶/日,主要因政策导向转向偏重服务导向型经济,以及治理污染的严格政策,限制了柴油和汽油车的使用。


OPEC则将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上调2万桶/日,至153万桶/日,总需求量将为9851万桶。


库存方面,IEA报告称,OECD商业原油库存在11月份连续第四个月减少,降幅为1790万桶,预计12月降幅相当。


IEA预计,2018年全球原油市场将陷入“动荡”,因地缘政治带来不确定性,“在经过了2016年的油价下跌和2017年的油价企稳之后,像2013-2015年那种激动人心的行情将重回市场。”


本周末,OPEC和俄罗斯将在阿曼举行会议,重新评估审议石油策略。


IEA在报告中表示,若OPEC和非OPEC保持现有减产执行率,市场料在今年恢复平衡。


据测算,OPEC 11个有减产目标的成员国12月总产量为2946.1万桶/日,减产执行率达129%,较11月份上升。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12月增加值同比增加6.2%,超预期0.1个百分点

1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6.2%,高于预期的6.1%,较11月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6.6%,增速较2016年加快0.6个百分点。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目标为6%。


统计局称,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粗钢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长1.8%,11月同比增长2.2%。


原煤产量在12月增至31487万吨,单月产量创2015年12月来最高2017年全年的原煤产量为2015年来最高。


煤改气推动下,去年全年,天然气产量同比大增8.5%至1474亿立方米12月同比增长2.9%至136亿立方米。


12月焦炭产量同比下降7.1%至3509万吨,去年全年焦炭产量同比下降3.3%,跌至2011年以来最低。


发电量方面,12月发电量同比增长6%至5699亿千瓦时,去年全年发电量同比增长5.7%。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2%。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集体企业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7%。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2%,纺织业增长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7%,汽车制造业增长9.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2%。

分地区看,12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中部地区增长8.1%,西部地区增长8.8%,东北地区增长6.4%。


分产品看,12月份,596种产品中有331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钢材8779万吨,同比下降1.1%;水泥19144万吨,下降2.2%;十种有色金属472万吨,增长2.8%;乙烯160万吨,增长5.2%;汽车305.4万辆,增长0.4%;轿车125.3万辆,增长2.2%;发电量5699亿千瓦时,增长6.0%;原油加工量4911万吨,增长3.3%。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比上年同月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0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3%。

 

中国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过去7年来首次提速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市场预期的6.8%。6.9%的成绩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在过去7年以来首次提速。

单看2017年四季度数据:

中国四季度GDP同比 6.8%,预期 6.7%,前值 6.8%。
中国四季度GDP环比 1.6%,预期 1.7%,前值由 1.7%修正为 1.8%。

分产业来看,2017年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比持续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最大,中国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而从环保角度来看,2017年度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

此外,城镇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2017年末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中国2017年新增超过1300万个就业岗位,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4.98%。

在持续去库存的背景下,2017年中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

 

数据公布后,中国十年期国债期货价格走低:

中金公司王汉锋评论称,“中国增长已经进入新的阶段。2017年的GDP数据就是确证之一,另外还有关于中国的新老结构转换、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等更多证据,表明中国目前中国增长已经进入新阶段,背后是新的结构、新的逻辑、新的动能。”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复苏。“在出口、基建等因素拉动下,去年GDP增长6.9%,实现了2009年以来全年经济增速首次回升,L型增长的底部再次得到确认,预计今年经济稳健增长势头仍会延续,维持6.5%以上增速无忧。”

GDP数据同步公布的还有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以及工业增加值数据:

2017年,中国1-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7.2%,预期 7.1%,前值 7.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8151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0%,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4%,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9.4%,预期 10.2%,前值 10.2%。中国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10.2%,预期 10.3%,前值 10.3%。

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6.2%,预期 6.1%,前值 6.1%。中国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6.6%,预期 6.6%,前值 6.6%。

此前已经陆续公布的2017年年度经济数据还包括: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1.6%;
进出口总值全年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中央企业实现利润首次突破1.4万亿元,增长15.2%,经济效益的增量和增速均为五年来最好水平。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全文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产量14031万吨,增长0.8%;早稻产量3174万吨,下降3.2%;秋粮产量44585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549万吨,增长2.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生猪存栏43325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

二、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5%,集体企业增长0.6%,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52%。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9%,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加快28.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银行、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0.9%,连续8个月位于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连续7个月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

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2887亿元,增长10.1%;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235751亿元,增长3.2%,其中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基础设施投资140005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2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519093亿元,增长6.2%。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与1-11月同比持平,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与上月环比增长0.5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4%。房屋新开工面积178654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0.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08万平方米,增长15.8%。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5.3%。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6053亿元,增长8.2%。

五、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644亿元,增长10.7%;商品零售326618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增长8.2%。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0.7%。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48.1%。

六、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8%,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5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12月份,进出口总额2706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15342亿元,增长7.4%;进口11722亿元,增长0.9%。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由降转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4%,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6.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8%,鲜菜价格下降8.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12月份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8%。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5.9%,环比上涨0.8%。

八、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22495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全年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 1.7%。其中,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增长2.0%;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增长1.5%。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485元,比上年增长6.4%。

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6.4%和16.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6.7、9.2和9.2个百分点。

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是经济增长主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9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4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 

总的来看,2017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下阶段,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华为内部发出《对经营管理不善领导责任人的问责通报》,罚款共计300万元


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任正非多年来坚持以身作则、从严治理华为内部问题。

1月17日,一份华为公司《对经营管理不善领导责任人的问责通报》在网上流出,图片显示,该文件由任正非于2018年1月17日签发。通报中称:

近年,部分经营单位发生了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公司管理层对此负有领导不力的管理责任,经董事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对公司主要责任领导作出问责,并通报公司全体员工:

任正非罚款100万;郭平罚款50万;徐直军罚款50万;胡厚崑罚款50万;李杰罚款50万。

任正非是华为创始人兼CEO,郭平、徐直军、胡厚崑三人均担任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李杰是华为常务董事、片区联席会议总裁、人力资源管理部总裁。

对于网上流传的通报,全天候科技向华为方面求证,对方回应“是真的”,并表示,华为一直有坚持自我批判的传统,这次任总和几位领导这么做也是带头担责,其实胡总(胡厚崑)新年贺词也写了,公司业绩整体增长得不错。

不过,对于通报中“部分经营单位发生了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 具体指什么,华为方面没有给出明确回复。媒体“公司深读”援引华为内部人士消息称,“业务造假”主要可能涉及的是海外一些代表处虚增订货经营数据造假,华为“已经将那时候数据造假的主要高级别领导降职降薪、冻结晋升”。

任正非:不坚持自我批判,华为不会有今天

值得关注的是,任正非曾多次强调自我批判对华为的重要性。早在2008年,他就在华为的一次表彰大会上发表题为《从泥坑中爬起来的是圣人》的讲话:

20多年的奋斗实践,使我们领悟了自我批判对一个公司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坚持这条原则,华为绝不会有今天。

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听清客户的需求,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必将被快速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所淘汰;没有自我批判,我们面对一次次的生存危机,就不能深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没有自我批判,就会固步自封,不能虚心吸收外来的先进东西,就不能打破游击队、土八路的局限和习性,把自己提升到全球化大公司的管理境界;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能保持内敛务实的文化作风……没有自我批判,各级干部不讲真话,听不进批评意见,不学习不进步……我们还能向前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还能继续坚持自我批判多久。

2018年1月17日,任正非在华为“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在自我批判中成长”专题仪式上再度表示:永远不要忘记自我批判,摩尔定律的核心就是自我批判,我们就是要通过自我批判、自我迭代,在思想文化上升华,步步走高,去践行人生的摩尔定律。

附任正非2018年1月17日讲话全文:

跌倒算什么,爬起来再战斗,我们的青春热血,万丈豪情,谱就着英雄万古流。伟大的时代是我们创造,伟大的事业是我们建立,伟大的错误是我们所犯,渺小的缺点人人都有……。改正它,丢掉它,朝着方向大致正确,英勇前进,我们一定能到达珠穆朗玛。我们面临的时代空前伟大,信息社会、智能社会我们还根本不能想象,华为刚启航的航母正需要成千上万英雄划桨。担负时代命运的责任,已经落到了我们肩上,我们还有什么个人的小九九不能放下。任何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都是在磨难中,百炼成钢的。矿石不是自然能变成钢,是要在烈火中焚烧去掉渣子,思想上的煎熬,别人的非议都会促进炉火熊熊。缺点与错误就是我们身上的渣子,去掉它,我们就能变成伟大的战士。在伟大时代的关键历史转折关头,跟上去,超过它,勇担责任重担,向着光明,向着大致正确的方向前进,作为伟大公司的一员,光荣、自豪。永远不要忘记自我批判,摩尔定律的核心就是自我批判,我们就是要通过自我批判、自我迭代,在思想文化上升华,步步走高,去践行人生的摩尔定律。

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道路可能艰难困苦,我们信心百倍,走在改革的大道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勇立在时代的潮头。

英雄万岁,青春万岁,敢于改正错误缺点的人,青春永存。

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文 严禁险资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

18日,中国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保险机构严禁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向保险机构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除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转贷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对保险机构投资业务中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提供任何方式的担保。


《意见》还要求:


保险机构应当妥善处理涉及地方债务的存量投资业务,逐笔排查是否合法合规。


保险机构向融资平台公司提供债权投资的,应当对投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出具专项法律意见。融资平台公司作为融资主体的,其自有现金流应当覆盖全部应还债务本息,并向保险机构主动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且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债务依法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

o保险机构开展保险私募基金、股权投资计划、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保险资金运用创新业务,要遵循审慎合规原则,投资收益应当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挂钩,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或融资平台公司通过支付固定投资回报或约定到期、强制赎回投资本金等方式承诺保障本金和投资收益,不得为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提供任何形式的便利。


以下为指导意见全文


中国保监会 财政部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 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


保监发〔2018〕6号


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攻坚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强化保险机构责任意识,支持保险机构更加安全高效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积极支持依法合规开展投资

保险机构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优势,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法律和规定,依法合规开展投资业务,鼓励保险机构购买地方政府债券,严禁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向保险机构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除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转贷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对保险机构投资业务中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提供任何方式的担保。


二、妥善配合存量债务风险处置

保险机构应当妥善处理涉及地方债务的存量投资业务,逐笔排查是否合法合规。属于违法违规行为的,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整改,依法妥善处置,并及时报告中国保监会。属于合法合规行为的,保险机构应当加强存续期风险监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组织协调,结合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清理整改工作进展,及时按要求提供涉及保险机构的相关融资担保信息,积极支持保险机构妥善开展存量债务风险处置工作。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密切跟踪相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书面报告财政部,抄送中国保监会。


三、切实规范投资融资平台公司行为

保险机构向融资平台公司提供债权投资的,应当对投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出具专项法律意见。融资平台公司作为融资主体的,其自有现金流应当覆盖全部应还债务本息,并向保险机构主动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且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债务依法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投资项目为公益性项目的,应当符合法律或国务院规定,且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不得同为融资平台公司。还款来源涉及财政性资金的,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核实地方政府履行相关程序的合规性和完备性,并进一步综合区域经济和财政实力、拟投项目可行性等因素,充分评估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承受力,审慎开展投资。保险机构要将融资平台公司视同一般国有企业,根据项目情况而不是政府信用独立开展风险评估,严格实施市场化融资。


地方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规定和要求,全面推进地方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以及各类举债融资行为的信息公开,保障保险机构等主体知情权,回应社会关切。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的误导性宣传。


四、审慎合规开展创新业务

保险机构开展保险私募基金、股权投资计划、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保险资金运用创新业务,要遵循审慎合规原则,投资收益应当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挂钩,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或融资平台公司通过支付固定投资回报或约定到期、强制赎回投资本金等方式承诺保障本金和投资收益,不得为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提供任何形式的便利。鼓励地方政府和保险机构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决制止地方政府以引入保险机构等社会资本名义,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五、着力强化行业风险管理

保险业相关行业组织应当切实发挥行业平台作用,在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登记相关工作中,依法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涉及的地方债务风险的监测,严格查验投资合规性。同时,加快探索建立行业性的区域信用风险评估框架,逐步健全行业性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向保险机构提示风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快建立跨部门联合监测和防控机制,统计监测涉及保险机构的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以及向融资平台公司提供的债权投资情况,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校验,定期通报监测结果,支持保险机构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六、严格落实市场主体责任

保险机构作为保险资金运用主体,要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保险机构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的,应当自行承担相应损失,并依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责任。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服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要遵守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勤勉尽责,独立发表专业意见。其未尽责履职,或出具的报告含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财政部 中国保监会

                                                2018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