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苹果受美国税改影响,将给员工发放2500美元个人“红包”

苹果公司宣布,由于税改的正面影响,将给员工发放价值2500美元的个人“红包”。


据匿名人士称,未来几个月中,苹果公司将陆续向全球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员工发放股票。


“发红包”的消息发布之前,苹果公司宣布了将公司海外资金调回美国的计划,公司还计划用调回的资金再建立一个技术园区,同时也会筹建新的数据中心,新增2万个就业机会。


苹果公司预计海外回流资金将需要交税380亿美元。根据最新的15.5%的税率,这意味着苹果计划汇回2450亿美元的资金,几乎相当于苹果在海外持有的所有现金。


截至去年11月,该公司在国内和海外拥有现金2689亿美元。苹果首席财务官Luca Maestri在8月份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苹果公司持有的现金94%不在美国。


苹果公司还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给美国经济带来3500亿美元的贡献。


周三苹果公司股价经历了较大波动,盘中创下历史新高179.39美元/股,随后走出V字形,尾盘急速拉升,最终收盘上涨1.65%:

受税改影响,此前已经有多家美国公司宣布了“红包”计划,其中不乏一些巨头企业。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也因为减税,宣布给20万员工各发1000美元红包,并增加资本投资10亿美元。康卡斯特(Comcast)也计划向10万名员工分别发放1000美元的红包,还承诺在未来5年内投资500亿美元来投资基础设施。富国银行此前也宣布,将向20万名雇员分别支付1000美元的奖金,并将最低工资提升至每小时15美元,较之前的13.5美元提升11%,明年还将向社区和非营利组织捐款4亿美元,并于2019年开始,将其税后净利润的2%用于慈善事业。

 

亚洲投资者助推 数字货币大反弹

在亚洲投资者推动下,惨跌两天的数字货币大反弹。


北京时间18日6点12分,追踪数字货币市值与价格网站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比特币(BTC)站上11000美元,较将近六小时前的低位回涨接近2000美元,24小时内累涨近6%,此前,17日接近23点时24小时跌幅还约有20%。


Coinmarketcap数据还显示,市值前十大数字货币的24小时跌幅全数转涨,以太币(ETH)重回1000美元上方,瑞波币(XRP)累涨近24%。而在17日23点左右,十大数字货币里有一半跌幅都超过30%。

在数字货币反弹时,美股区块链概念股涨跌互见,此前宣布发行数字货币的柯达收涨逾11%,原名为长岛冰茶的Long Blockchain收跌逾14%,Longfin跌3.4%,Riot Blockchain跌约2.8%。区块链概念中概股迅雷收涨逾5%,人人网和寺库均涨逾1%,中网载线跌约7%,兰亭集势跌约4%。


近来亚洲投资者交易越来越活跃。以最近的数字货币成交量看,全球前五大数字货币交易所均来自亚洲。由此推测,此次数字货币的反弹也离不开亚洲投资者助推。


截至最近一次更新,本周二才开始向Coinmarketcap递交数据的Upbit是全球最大数字货币交易所,过去24小时成交量超过80亿美元。这家交易所来自韩国。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币安网(Binance),它和另一家韩国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ithumb的过去24小时成交量分别超过57亿和56亿美元。交易量排第四和第五的Bitfinex和OKEx运营地址都在香港。


亚洲严监管信号频现 数字货币惨跌

1月16日本周二,数字货币遭遇黑色星期二,十大高市值数字货币均有两位数下跌,最小跌幅也超过20%,瑞波币曾跌近40%,接近跌破1美元,以太币跌破1000美元关口。


比特币在北京时间周三一早跌破10000美元,几乎较去年12月逼近20000美元的历史高位腰斩,市值一日蒸发360亿美元


这轮数字货币暴跌正逢亚洲国家监管趋严之时。


本周二,韩国财长金东兖在广播节目中提到,政府的立场是要规范加密货币投资,因为这是一场大型投机,“关闭数字货币交易所依然是选择之一”。


同日报道称,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建议禁止数字货币的集中交易,同时禁止个人和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次日多家代币交易平台人士称,日前在一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简报中,监管层释放了将对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资产代币平台“出海”及“场外交易”等活动持续从严整顿的信号。


稍早华尔街见闻提到,还有海外投资者认为,本月数字货币大跌再次显示中国春节的影响,一些投资者要在春节前把数字货币换成法币购物和出游。本周三比特币较上月高位腰斩,去年1月比特币曾跌约65%。

 

高盛第四季度净亏损19.3亿美元,FICC业务营收同比缩水50%

高盛2017年四季度财报出炉,四季度净营收78.3亿美元,预期76.3亿美元,净亏损19.3亿美元。


高盛表示,考虑到美国税改方案的影响,公司在当季计提了44亿美元非现金费用。同期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以同样缘由分别计提了220亿、29亿和24亿美元费用。


税改造成的一次性计提费用,几乎抵消了高盛2017年的全年净盈利。然而市场普遍认为,新施行的低税率政策将在长期利好银行业,为高盛及其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高盛四季度每股亏损5.51美元,但经调整后(剔除税改影响)的每股盈利5.68美元,好于预期的4.91美元/股。高盛董事会宣布每股普通股派息0.75美元。


四季度财报过后,高盛美股盘前转跌,跌幅1%,开盘后延续跌势,收跌约2%,盘后继续走低,截至更新,已较收盘价跌去约1%。


高盛CEO Blankfein在四季度营收声明中指出,高盛已“做好充分准备服务我们的客户,并根据去年9月拟定的增长计划做出长足的进展”。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升温,高盛将乘着税改新法案的东风,在各个业务领域再创佳绩。


分业务来看,高盛四季度投行业务营收21.4亿美元,预期16.4亿美元;


四季度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营收13.7亿美元,预期15.1亿美元;


四季度固收、大宗商品及外汇业务 (FICC) 销售和交易营收10亿美元,预期12.8亿美元。这一数字与2016年同期20亿美元的表现相比,几乎是“腰斩”。

早前华尔街见闻曾提及,2017年高盛集团的大宗商品部门利润下滑75%,创下了该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差表现,使其落后于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


值此交易低迷期,高盛转向消费金融和资产管理业务寻求稳定的业绩收入。然而要与巅峰时期的高盛FICC交易部门相媲美,转型后高盛的新业务侧重需要填补大约100亿美元的营收缺口,谈何容易。

四季度各大华尔街投行FICC及股票交易营收表现对比


多年来,高盛一直在平衡投行业务与交易业务之间的竞争性利益。哪块业务表现最好,往往这块业务的负责人就可能继续向上爬,进而影响整个高盛的走向。


前财政部长Paulson就是因为科技繁荣带来的投行业务而崭露头角,而曾经担任黄金销售的Blankfein能够晋升,则是因为他所负责的固定收益交易业务很红火,一度让高盛成为华尔街最赚钱的公司。

如今高盛的交易业务山河日下,急需转型,Blankfein去年12月表示,高盛“并不一定”只提名一位人选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去年年底刚刚晋升高盛集团联席总裁暨首席运营官(COO, 高盛内部仅次于CEO的必经阶梯)的David Solomon和Harvey Schwartz,现在双双成为可能携手登顶高盛CEO宝座的人。而他们的合作成功与否,将决定高盛这块“金字招牌”能否继续红火下去。

 

美联储褐皮书:经济与通胀小幅至温和增长 劳动力市场收紧

周三美联储发布褐皮书称,去年11月底至年底,美国经济和通胀率以小幅至温和速度增长,劳动力短缺,薪资继续上涨。美联储对2018年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12个地区联储的报告来看,大部分地区经济以小幅至温和速度增长,而达拉斯地区经济则增长强劲。大部分地区非汽车销售较上次报告有所增长,汽车销售则涨跌不一。有些零售商指出假期销售强于以往。住宅房地产活动在全国仍然受到制约。由于住房库存有限,大部分地区房屋销售增长有限。


就业方面,自上次报告以来,就业以温和的速度扩张。大部分地区报告显示,就业市场正在收紧,出现劳动力短缺。有些地区对制造业和建筑业劳动力需求日益增长。


薪资方面,大部分区域薪资温和上涨,某些地区的企业,自上次报告以来,在更广泛的行业和职位上提高了工资。


褐皮书显示,大多数地区价格以小幅到温和速度增长。报告指出,好几个地区的制造,建筑和运输方面成本上升,而全国的价格压力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公司指出有提高销售价格的能力,而另一些地区价格涨幅温和。整体来看,大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而农业和能源商品价格涨跌不一。


达拉斯联储报告称,该地区经济在过去六周内,发展增速,步伐“强劲”。其制造业,零售业,非金融服务业和能源正在获得增长动力,就业增长加速,薪资和物价压力仍然较高。


目前尚不清楚这份褐皮书能否减轻美联储对通胀低迷的担忧。市场预计,今年美联储将再次加息三次。大多数联储官员都倾向于继续加息,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即使通胀率还没有明显上涨,加息仍有必要。


美联储褐皮书是美联储根据其所属12家地区联储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的全美经济形势的常规报告。美联储每年发布八次褐皮书报告,该报告用数据反映美国各个地区近期经济以及各领域各行业的实际状况。


Telegram拟建立TON,发起ICO将创史上最大记录

据多家媒体今日(1月17日)报道,区块链社区“天字第一号”即时通讯应用、被誉为“俄罗斯‘微信’”的Telegram,拟建立TON (Telegram Open Network,“Telegram开源网络”),成为继比特币和以太币之后的“第三代”区块链网络。

Telegram为此发起的ICO(首次代币发行),预计募集12亿美元,将创史上规模最大的ICO纪录。

早前TON网络中发行的代币 (token) 名称拟定为“Gram”,并可能会成为Telegram在App内部的首选支付方式。

与微信钱包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托管平台不同,TON希望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为用户提供低费率且不受政府管控的独立跨境支付方式,叫板现行Visa卡、万事达卡等跨境银行联盟。

区块链社区的核心交流工具 最大程度保护用户个人身份与隐私

去年9月,继人民银行严厉叫停ICO融资后,中国全面关停国内所有比特币交易所,此前使用微信进行社区交流的中国币圈人士,开始大量涌向Telegram。

Telegram于2013年推出,目前拥有1.8亿用户,创始人Pavel Durov同时也是俄语圈最大社交网络VK的创立者。Telegram平台上的“私密聊天” (secret chat) 功能和所有语音聊天均采用端对端加密技术 (end-to-end encryption),聊天记录不会被存储在Telegram的服务器上,确保用户的个人隐私。

去年年底,Telegram还开始在iOS和安卓环境下全面支持多账户登陆,用户最多可以同时用三个不同手机号码的关联账户收发即时讯息,进一步加大了追踪用户个人身份的难度。

CO仅限法币参与,比特币和以太币均不在考虑范围

据报道指出,投资者只有使用美元、欧元等法币才能参与本次ICO的购买,比特币和以太币均不在考虑范围。

ICO将分为两期,第一期是针对受邀风投机构和内部人士的私募,享受代币折价逾50%的优惠,规模为6亿美元,目前已在进行当中,将于2月结束。第二期面向散户的公募,将于今年3月开始,规模同样是6亿美元。代币公开发行的价格为0.97美元/枚。

Telegram内部文件称,预计这种称为“Gram”的代币将于2019年1月正式在各大数字货币交易所上市流通,最迟不会晚于2019年末,若超期未能上市将退还参与私募投资者的投入款项。也就是说,参与私募的机构和人士得持有代币长达18个月,才能“解禁限售”。

据文件,作为第三代区块链网络的TON,不再像比特币那样依赖“挖矿”来完成货币供应的市场投放。50亿枚Gram将直接生成,TON开发团队将保留其中4%,并“限售”4年。另外至少52%的总量会由Telegram持有,剩下的44%投放进入市场,以确保Gram币免于投机交易行为和“51%”黑客攻击的干扰。

什么是“51%”攻击?

在比特币、以太币这样的区块链网络中,如果一方控制了整个网络半数以上的处理计算能力,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操纵该数字货币,使其功用荡然无存。“51%”攻击可能导致交易停顿,重复交易,或导致数字货币从钱包中凭空消失。

“51%”攻击对特定区块链网络的攻击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影响。就算整个网络没有完全阻塞,也可能导致数字货币用户的信心危机,并触发价格崩溃。

目前全球比特币网络77.7%的算力仍在中国境内。

央行官方称预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可于2018年1月25日全面实施

中国央行今日通过官方微博宣布,目前有关金融统计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预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可于2018年1月25日全面实施。

去年9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银发[2017]222号),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商业银行进行0.5%-1%不等的定向降准,具体内容包括:


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

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央行在当时的解读中表示,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不仅覆盖了原有的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还将政策延伸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此外还对原有政策标准进行了优化,聚焦真小微、真普惠。


央行测算,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分析师们认为真实释放流动性的平均值在7000-8000亿之间。


美国政府偿债能力下降,大公国际下调美国主权评级至BBB+

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大公国际16日发布公告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将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负面。主要原因是美国政治体系对经济带来负面作用,使得政府偿债能力下降,而特朗普税改将使这一局面进一步恶化。


大公国际表示,在美国税改的影响下,预计2022年美国财政收入占GDP比值降至14.0%,预计2018年、2019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率分别上升至3.9%和4.1%。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将进一步弱化。而市场对美国国债和美元的价值认同正在发生逆转,这将是摧毁美国中央政府脆弱债务链条的强大力量,其虚拟偿债能力有可能成为下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点。


另外,上调债务上限的压力将频繁“袭击”美国政府。财政缺口及到期债务偿付压力将迫使美国政府债务高位攀升,大公国际预计2018财年与2019财年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对债务覆盖率分别为14.9%和14.2%,2022财年进一步恶化至12.1%。


目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惠誉、穆迪对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均为AAA,标普于2011年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但这三家国际机构也对美国的债务问题表达过类似的担忧。


标普上个月表示,美国税改将增加政府赤字,如果美国政府不能解决长期财政问题,那么宽松的财政政策将会触发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调整。


惠誉在去年11月警告称,美国是负债最多且财政政策最为宽松的AAA评级国家,美国税改会给经济带来短暂的刺激作用,但政府债务负担将显著加重。


穆迪去年9月曾表示,如果美国政府上调债务上限出现分歧导致任何债务偿付延期的行为,都可能导致美国失去AAA评级。


美元指数小幅下跌:

以下为来自大公国际官方网站的公告:


大公决定将美利坚合众国(以下简称“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负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长期负向作用使美国中央政府偿债来源继续恶化,且这一趋势因政府大规模减税呈加速之势,对债务经济模式的愈加依赖将持续削弱中央政府偿债能力。


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等级的主要理由阐述如下:


一、美国政治体制缺陷形成的政治生态使政府难以有效执政,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偏离正确轨道。在党派斗争所构建的政治生态下,执政党以党派利益为优先,难以集中精力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呈现高度债务化政府并未通过危机发现其债务经济模式是导致国家入不敷出的根源,而是直接采用印钞方式继续信用无度扩张,在背离规律的轨道上扮演“巡道夫”角色。


二、违背价值规律的畸形信用生态导致中央政府偿债能力异化。资本的逐利性使美国金融部门通过资金产品和交易结构设计不断延伸债权债务交易链条牟取更多利润,脱离实体经济的资本自我循环的虚拟增值模式为美国中央政府不断吹大的债务泡沫提供生存空间。政府以国家名义背书,滥用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不断增加债务形成虚拟偿债能力,美国畸形信用生态使中央政府的异化偿债能力成为其伴生物。


三、大规模减税直接减少中央政府偿债来源,削弱偿债基础。2018年正式实施的税改法案未真正抓住美国债务经济难以维系的痛点,预计美国实际经济增速在2018年仅为2.3%,之后逐渐放缓。而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因减税措施将持续下降,预计2022财年较2017财年,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下降3.3个百分点至14.0%。鉴于国防、基建及刚性支出需求上升使政府难以有效减支,预计2018财年和2019财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率分别升至3.9%和4.1%。


四、用增加债务收入弥补财政缺口势必加剧中央政府信用风险。财政缺口及到期债务偿付压力迫使政府债务高位攀升,预计2018财年与2019财年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对债务覆盖率分别为14.9%和14.2%,2022财年进一步恶化至12.1%,政府将频繁面临上调债务上限的压力。此外,2017年政府可变现资产对总债务的覆盖率仅7.3%,完全无法实现对债务的有效清偿,政府仍不得不高度依赖债务货币化方式维持偿债来源与负债的表象平衡。然而,美联储加息及缩表带来的融资成本升高将加重政府债务滚动难度,借新还旧的债务运行模式如饮鸩止渴并难以为继。


五、美国中央政府虚拟偿债能力有可能成为下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点。偿债来源与负债的严重失衡使中央政府成为美国债务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运用铸币权通过持续增发美元自己购买国债维持政府偿债能力本身就是债务危机。市场对美国国债和美元的价值认同正在发生逆转,这将是摧毁美国中央政府脆弱债务链条的强大力量。


美国政治体制、国家战略和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债务经济模式不会改变,减税对中央政府偿债来源的负面影响将愈加凸显,政府财政持续恶化,债务负担高位攀升,偿债能力呈恶化态势。因此,大公对未来1-2年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均为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