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205家A股互联网公司净利370亿元,仅为腾讯净利一半

中国证监会对CDR(即中国存托凭证)的重视,再度助推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回归A股之心,从目前来看,“BATJ”(即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都已公开表态,称政策允许愿意回归。


符合要求的互联网企业为何成为“香饽饽”,从其交出的年度财报或许可以一窥端倪。


随着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收官,对比A股上市公司年度业绩以及“拟回归”互联网巨头的业绩后,《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差距不是一点点。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205家互联网A股上市公司全部总营收为4696.98亿元,总净利润为370.44亿元。


然而,这样的业绩分分钟被互联网巨头“秒杀”,腾讯2017年全年收入2377.60亿元,是所有205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一半,不过腾讯全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人民币715.10亿元,这个利润却是上述全部公司的近两倍。


另外,2017年,阿里收入为1582.73亿元,经调整后净盈利为578.71亿元;百度2017年度总营收为848亿元,净利润为183亿元,不管从营收还是净利润上来看,均秒杀现有A股上市互联网公司。


205家公司营收超4600亿元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在205家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共有7家,分别为紫光股份、航天信息、同方股份、浪潮信息、深科技、联络互动和常山北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390.71亿元、297.54亿元、259.89亿元、254.88亿元、142.1亿元、123.45亿元和112.54亿元。


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来看,在205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家,分别为紫光股份、航天信息、捷成股份以及东软集团,2017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5.75亿元、15.57亿元、10.74亿元和10.58亿元。


事实上,上述A股互联网上市公司还将迎来新的“小伙伴”并且时间可期。


“BATJ”业绩“秒杀”A股公司


近来监管层明确表态,希望将“BATJ”留在国内,随着360回归A股、富士康IPO特批消息的传出,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为“独角兽”企业打开通绿色通道。


事实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公开表示,任何时候政策允许百度回来,百度都希望能够尽早回归A股。其还声称,当初之所以去美国上市,是因为中国当时的政策不允许,“百度VIE的结构从中国的法律来看,是一个外资公司。”


目前,从证监会宣布的试点CDR要求来看,境外上市科技企业须达2000亿元人民币市值,才能回流在境内发行CDR上市,目前只有腾讯、阿里、百度,京东和网易5家企业符合资格。


CDR的推出主要是为了让注册地在境外的企业完成回归上市,且简化了不少复杂的程序,并较好实现国际化布局的目标。而最近有消息称,第一批入围CDR名单已出炉,共有8家企业,除了BATJ这四家,还有携程、微博、网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光学。


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会受到重视,从最新的财报中似乎能找到答案。


腾讯2017年全年收入2377.60亿元人民币(363.87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56%;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715.10亿元人民币(109.4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


百度2017年度总营收为848亿人民币(约合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为183亿元人民币(约合28.1亿美元),同比增长57%。


阿里巴巴集团2017年收入为158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经调整后净盈利为578.71亿元人民币。


京东2017年实现净营收36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 ;全年净利润达5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40%。


网易2017年净收入为541.02亿元,同比增长41.7%;净利润为107.08亿元。


不难看出,在上述5家超过2000亿元市值的龙头科技互联网公司中,京东净利润50亿元相对较少,但仍是A股最赚钱的前4家上市互联网公司净利润总和;腾讯715.10亿元的净利润更是全部A股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近两倍。

Spotify上市后首份财报不佳:广告与订阅用户收入增长放缓,盘后跌8%

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商Spotify已于4月3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当时以没有承销商、不发行新股或募集资金的“直接挂牌”形式引人注目,但其上市后首份财报不佳,盘后深跌8%,或创4月26日以来最低。



一季度财报显示,Spotify营收11.4亿欧元(约合13.6亿美元),基本符合预期,同比增长26%。GAAP项目下的每股亏损EPS为1.01欧元(约合1.21美元),虽然小于去年同期的每股亏损1.15欧元,但是华尔街预期亏损额0.23欧元的四倍多。


Spotify的月度活跃用户(MAU)为1.7亿人,高于去年同期的1.31亿和去年四季度的1.57亿。其中付费订阅用户数为7500万人,高于去年同期的5200万和去年四季度的7100万,也超过主要竞争对手苹果音乐(Apple Music)在一季度的4000万订阅用户数,但显然环比增速放缓。


虽然Spotify总的订阅用户数环比上涨了7%,但订阅收入仅环比增加了2%,至10.4亿美元。这种差距反应出公司在持续通过家庭账户或学生优惠措施获客,但在扩大用户基数的同时,带来更少的每用户平均收入,令Spotify短期内很难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一季度Spotify毛利率虽涨至24,9%,高于去年同期的11.7%和去年四季度的24.5%,但净亏损1.69亿欧元(约合2.02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73亿欧元略有收窄。公司预计今年二季度的运营亏损额为6000万到1.4亿欧元,超过去年同期的营业亏损7900万欧元。


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也呈增长放缓迹象。使用广告支持类订阅服务(即非全款订阅)的人数一季度涨至9900万人,大于市场预期的9800万,但这些用户带来的收入为1.02亿欧元,环比深跌22%。有分析称,虽然Spotify仍被视为成长股,还有探索的空间,但其成长速度难免令人失望。


二季度的营收指引也不如预期,预计营收为11-13亿欧元,区间上限是市场预期的12.8亿欧元;预计二季度的付费订阅用户数为7900-8300万人,整体逊于华尔街预期的中位数8210万人。


公司财报称,一季度财报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大于以往。分析师也注意到Spotify的支出成本在上涨,一季度雇佣的新员工中超过一半都是研发岗位,公司也希望扩张到亚非市场,并进军播客业务。

小米招股书公布:2017年收入1146亿元 经营利润122亿元


小米申请在香港上市,将成2014年以来全球最大IPO。


5月2日,小米提交招股书,正式申请在香港上市,中信里昂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根据招股书草拟本数据,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 2016年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于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


小米的营收分别为4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来自智能手机行业的收入为805.6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8亿元,占比为20.5%;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占比为8.6%。

今日早间,接近小米IPO中介方人士对第一财经独家透露,眼下保荐人、投行、潜在投资人普遍接受当前估值至少在700亿美元,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把握很大。


4月30日,同股不同权制度正式在香港生效,并即刻接受上市申请。这是继1989年后,港交所重新启动“同股不同权”机制,小米也成为了这一制度重启后的首批获益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前夕,小米对管理团队进行了一番调整。4月27日深夜,小米CEO雷军发布内部邮件宣布,任命小米CFO周受资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小米联合创始人周光平、黄江吉则辞去公司职务。雷军称,期待周受资接下来在财务、投资、HR等方面发挥的更大作用。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在为IPO做准备。


2010年,雷军及其团队创建小米。今年2月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米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2017年四季度手机销量全球排名仅次于苹果、三星、华为。此外,根据雷军近日透露,小米拥有1.9亿月活跃移动互联网用户,创造出了500多款智能硬件生态产品,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


招股书显示,创立至今,小米共获得9轮融资。A轮融资于2011年9月签署,融资额为1025万美元,最后一轮融资于2014年12月签署,累计融资额逾15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2月,小米最后一轮融资后,当时其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

此次小米上市过程中,公司的估值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在之前的市场传闻中,关于小米估值曾有多个版本,从6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不同版本的估值相差甚远。


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


招股书显示,营业纪录期,小米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智能手机销售,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机部分分别贡献总收入的80.4%、71.3%及70.3%。


但从创业之初,雷军就曾表示:“小米手机的盈利模式在于今后的软件应用,而不是靠卖手机赚钱,所以小米手机都是按成本价出售。”


小米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Barra)在2016年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曾透露:


我们的手机几乎没有任何利润,相当于白送……我们在意的是持续的营收流,能持续许多年。就算我们能售出100亿部智能手机,我们也不会从中赚取一分钱。


在招股书中,小米再次重申了这一定位。小米在解释其为什么而奋斗时表示:


“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小米在描述自己的商业模式时如此解释:“尽管硬件是我们的重要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者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那么,除了硬件,小米从哪些地方获得收入呢?


小米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归纳为“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招股书中写道,目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并且创造出众多智能硬件产品,其中多个品类销量第一。小米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连接了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2017年按连接数量计算,小米的消费级IoT硬件全球市场份额为1.7%,身后是苹果0.9%,亚马逊0.9%,三星0.7%和谷歌0.6%。


另外,小米拥有庞大且高度活跃的全球用户。截至2018年3月,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间约4.5小时,MIUI月活用户超过了1.9亿,用户规模、活跃度、使用时长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互联网公司水平。互联网服务已成为小米盈利的重要来源,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分别为20.8亿元、42.1亿元、5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3%。


小米在海外有多少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增速非常强劲。


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40.5亿元、91.5亿元、320.8亿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场收入更是同比暴涨了250%。

高涨的海外营收与小米手机在国际市场上强劲的表现不无关系。2017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了9000万台,重回全球前五,这其中,小米在印度市场表现强劲,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手机出货量突破了920万台,去年第三季度IDC智能手机的数据显示,印度手机市场的第一品牌已被小米收入囊中。在市场份额占有率上,小米达到了23.5%。2017年小米手机还在俄罗斯、新加坡、捷克等十几个国家进入了销量前五。


小米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 雷军表决权超50%


虽然小米从未披露过具体的公司架构,但大多数观点认为雷军在小米科技整体持股比例应该在50%以上。此前,更有媒体消息称,雷军在小米科技持股达77.8%。


究竟雷军持股多少?


招股书显示,小米正建议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根据该架构,公司股本将分为A类股份和B类股份。对于提呈公司股东大会的任何决议案,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类股份持有人则每股可投1票,唯有极少数保留事项有关的决议案投票除外,在此情况下,每股股份享有1票投票权。


目前,小米董事会共有7名董事,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雷军作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其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他的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阿里财报前夕 “大空头”香橼罕见发布看多报告 目标价定在250美元

5月4日本周五,阿里巴巴将发布一季报。2日周三,以狙击中概股闻名的研究公司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罕见发布报告看多阿里巴巴,并称该公司对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为250美元。


周三,阿里巴巴收涨1.7%,报182.44美元。市场预计阿里巴巴此次季报数据为每股收益0.86美元,总营收588.9亿美元。


香橼研究在报告中称,阿里巴巴拥有“全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成长,同时也是全球最被低估的公司”。


周五盘前,阿里巴巴将发布一季报,同时发布2019财年的业绩指引。香橼研究称:


阿里巴巴将会获得超预期表现,同时股价将会轻松跨过200美元大关。


由于激进的投资,阿里巴巴的营业利润率可能会低于“卖方共识”,这可能让一些投资者有机会以低廉的价格买入一家市值万亿美元的公司股票。

香橼研究:和亚马逊比,阿里巴巴被低估


香橼研究指出,和亚马逊比,同样以电商为主业的阿里巴巴价值被市场低估。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和亚马逊大不相同,在中国的处境也要比亚马逊在美国好得多,同时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也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在面对营收增速高于亚马逊的阿里巴巴时,阿里巴巴的股价增速却不及亚马逊。


香橼研究认为,虽然人们常常将阿里巴巴比作中国的亚马逊,但是阿里巴巴的业务模式明显同亚马逊不同。和亚马逊相比,阿里巴巴更轻资产,同时更多赋能小企业,因此,将阿里巴巴称为“中国中产阶层的购物收银台”更为确切。


香橼研究指出,阿里巴巴在中国面临的处境和亚马逊在美国面临的处境完全不同。


近来,贝佐斯的亚马逊经常遭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抨击,但是在中国,马云和阿里巴巴则是中国的名片,马云甚至出席不少外交活动,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


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市场占有率也远高于亚马逊。亚马逊占有全美大约40%至50%的网上购物市场份额, 阿里巴巴则占有中国网购市场的80%。


在双十一,阿里巴巴单日销售额达253亿美元,是亚马逊会员日单日销售额的18倍。


此外,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长比亚马逊快超过20%,同时有更多的边际营收——这还没把阿里巴巴刚刚起步的云服务包含在内。


阿里巴巴拥有蚂蚁金服33%的股权,蚂蚁金服市值约为1500亿美元,但是这部分并没有计入阿里巴巴的资产。同时蚂蚁金服还拥有芝麻信用,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信用数据库。这些不仅意味着全球领先的移动支付,同时也都是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从2014到2017年,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长了220%,亚马逊增长了100%。同时期,阿里巴巴的股价仅增长了70%,但是亚马逊的股价却涨了超400%。


香橼研究还指出,阿里巴巴超过50%的股份由软银、Altaba(前身为雅虎)和马云掌控。这样集中的股权结构也有助于股价提升。


香橼研究还认为,阿里巴巴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巨头计划年内回归A股,这也将对阿里巴巴股价起到提振作用。


屡屡做空中概股的香橼研究


香橼研究是一家以做空闻名的民间调查机构,近年来也成为针对中概股的最著名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之一。


自2006年发布针对中国科技发展集团的第一份报告以来,香橼研究从未停止对中概股的做空,并保持着较好记录。数十家公司遭到香橼研究做空,包括中阀科技、中国高速频道、斯凯网络、双金生物、东南融通等,其中不少公司已经退市。


2012年6月,香橼研究曾发动一场对恒大的“空袭”,称恒大已经资不抵债,受此影响恒大地产市值一夜之间蒸发近80亿港元。


但是,在2012年做空奇虎360时,香橼研究遭到了李开复的回击,李开复称这家公司仅有创始人莱福特一个人,其研究“不过是一个门外汉而已”。

一则招聘广告引发的猜想:苹果正在自研5G技术?

4月27日,苹果发布了一条招聘启事,随后又被快速撤下。该招聘职位涉及5G领域关键技术,这也让人们关注到了苹果5G方面的布局和用心。


苹果公司曾于4月27日发布了一条毫米波IC设计工程师的招聘广告,但本周一又被撤下。该职位的首选是博士毕业生,其需要拥有完美的资历来领导苹果开发5G调制解调器的团队。但这个招聘启事三天后就被删除了,不过Glassdoor上的存档版本提到这个职位的职责。



此次招聘称,苹果似乎正在内部设计下一代5G网络,特别是为毫米波网络做准备,这将比目前的LTE带宽要快得多。苹果也在期待下一代无线技术到来后,控制这项关键技术,并减少对高通、英特尔等公司的依赖。


招聘启事暗示,未来这些芯片将被用于数以亿计的用户产品中,而目前拥有如此多用户的苹果公司产品就是iPhone。此前也有传言称,苹果将在2020年放弃使用英特尔的芯片,并在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上使用自己设计的芯片。在苹果试图控制iPhone和Mac的所有主要部件的过程中,5G芯片也是最优先考虑的事情。


高通此前曾提供所有让iPhone连网的调制解调器,但苹果和高通不和从来都不是秘密。在卷入一场与高通的专利诉讼后,在5G时代,苹果对于拥有自主生产的芯片似乎更为急切。但即使苹果不与高通打法律战,其也希望拥有自己的5G技术。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曾表示,苹果希望拥有其所有核心技术,包括高通公司生产的芯片。


苹果公司在5G方面的布局早就浮出水面。自去年5月以来,苹果在总部库帕蒂诺获得了测试毫米波技术的实验许可;去年,苹果也加入了5G技术的行业组织。


Business Insider援引专家的分析称,毫米波只是一种构成5G标准的技术,5G的标准还在最后定稿过程中。毫米波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实现非常高的数据速率,比当前的蜂窝网络带宽要大很多。


然而,毫米波技术也有缺点。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播问题,在它们开始丢失信息之前,毫米波不能传播得很远。毫米波的另一个问题是,它需要设备和发射机之间清晰的视线。

流年不利的绿光资本:4月下跌1.1% 年内巨亏15%

今年1月,绿光资本经历了近20年来最糟糕的月份;到了3月,这家对冲基金又展现了有史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每当市场认为跌入谷底的绿光资本理应触底反弹的时候,它却总能出乎人们意料,表现继续滑坡。


5月1日周二,绿光资本4月投资回报率下跌1.1%,年内亏损幅度扩大至14.9%。同期来看,标普500指数回报率则有0.4%。今年迄今,绿光资本股价已下跌近27%。



在早间的电话会议中,曾以做空贝尔斯登和雷曼大赚10亿美元出名的绿光资本创始人David Einhorn重申了对公司表现的失望。他表示,绿光做多美光科技、做空特斯拉所带来的收益几乎无法抵消投资通用汽车并做空奈飞所带来的亏损。今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车股价下跌11.3%,而奈飞暴涨54%。


本周一,绿光资本公布财报,今年一季度每股亏损3.85美元,净投资亏损1.452亿美元。而去年四季度,绿光每股亏损仅有1.02美元,净投资亏损金额则为1620万美元。


在4月初发给投资者的季度报告上,绿光写明今年一季度整体亏损14%。其中前20大多仓股票亏损5.6%,前20大空仓股票亏损5.5%。当时,Einhorn对自己的投资组合做了总结,在第一季度中,他做多的股票组合整体下跌了6.5%,而做空的股票组合却整体上涨了11.6%。



一季度表现不佳,Einhorn在周二的电话会议上称,


这一季度的表现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差表现之一。尽管绿光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本季财报表现都相当亮眼,大多数头寸都显示出基本面与我们的投资理念相一致,但绿光所获得的收益依然无法抵消亏损。

与此同时,Einhorn仍旧看空奈飞。在它看来,奈飞在营销、技术和开发等方面的支出成功吸引更多用户前来订阅,但将用户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不足,奈飞自由现金流情况正在恶化。


面对绿光资本的糟糕表现,金融博客Zero Hedge分析认为,除非有这两件事发生,否则绿光只会摔得更惨:


一是市场再度开始理性交易,绿光看空的科技股最终大跌;


二是绿光的合伙人们终于受够了,向绿光提出大规模的赎回申请。

中国4月财新制造业PMI高于预期 出口订单一年半来首现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