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有信心在今年推出石油期货

沪指收盘跌近1%遭遇四连阴 3个月来首度失守半年线

沪指今日延续了萎靡表现,低开低走,收盘下跌0.81%,收报3170.69点,日K线惨遭四连阴,3个月来首度失守半年线。两市合计成交4935亿元,行业板块几乎全线下跌,仅环保板块逆市走强。


对于后市大盘走向,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安信证券:中期稳健向好趋势依旧


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抑制,但投资者可以在调整中适时加仓,市场中期稳健向好趋势并没有改变。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也许会阶段性对市场预期有所影响,但目前来看并不会引发持续的流动性紧张。银监会加强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的主要目的是规范银行业务、整顿同业理财、降低金融杠杆。因此,虽然3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低于市场预期,但3月份的社融规模却超预期,主要是因为表外融资规模的提升,表明流动性仍有补充渠道。


其次,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改善趋势仍将继续。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将继续好于预期。目前2016年度A股上市公司年报正在陆续披露,我们预计2017年全部A股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4.35%,将好于2016年的12.75%。此外,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并结合行业历史盈利情况,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仍然存在大幅超预期的可能。


最后,保持乐观,投资者可以在调整中适时加仓。企业盈利水平仍在复苏周期、利率上升幅度有限、风险偏好有较大扩张空间,中期市场依然将震荡向上,投资者可以在调整中适时加仓。配置方面,短期从经济预期差角度可以加仓周期(首选有色、化工、机械、重卡等),中期待经济预期差消除后可逐步关注金融板块(信托、券商等).


东北证券:监管为市场情绪降温


东北证券陈亚龙团队指出,监管为市场情绪降温,资金约束仍在,区域主题中雄安和一带一路有更好的确定性。


陈亚龙表示,资金进场步伐仍然不足以支撑成交规模扩张,市场走在缩量整固的路上。在短期存量资金规模与增量资金入场速度的限制下,市场仍有缩量回调的需求。目前没有完全符合量价模型的行业,观察列表为:医药生物、商业贸易、农林牧渔和传媒。


另外,监管因素降温市场情绪,区域类主题轮动难度增大,由于5月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高规格政策定位,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有更好的确定性。


在A股运行风格上,我们认为经济企稳、监管推进将促进市场风格继续围绕传统行业板块轮动。而在传统行业板块中,此前市场热点集中在上游投资类相关行业,这并非因为投资者对经济企稳有信心,相反是因为只敢相信价格上涨和投资稳增长两个属性。随着对经济企稳的进一步确认,关注市场热点从上游投资线索向中下游的消费和出口线索轮动,建议关注其中的商贸、家电、纺服、轻工、交运等方向。


海通证券:步步为营


海通证券荀玉根团队指出:①中期而言,中枢抬升的震荡市没变,主逻辑是盈利改善。政策主题是短期亮点,从雄安新区到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和国改继续推进。②未来警惕可能的倒春寒,如去杠杆对资金面的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等。季节规律显示,股市存在Sell in May 效应。③步步为营、稳中求进,主题周期+消费升级+价值成长,中期配置一线股,短期重视大湾区、国改、带路,下半年重视金融。


荀玉根指出,中期配一线股,短期重视政策主题,下半年看金融。A股进入二维投资时代,主题周期+消费升级+价值成长,配置上各领域选一线龙头股,短期重视粤港澳、国改、一带一路等政策主题,及季报靓丽的公司,下半年重视金融。目前全部A股PE整体法21.7倍,中位数为54.4倍,龙头估值普遍折价,而港股龙头全面溢价,美股部分行业溢价。估值差异源于A股市场实行核准制发行、散户投资者占比高以及行业集中度较低。目前A股IPO加速、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各行业走向集中度提升阶段,展望未来A股龙头估值有望从折价到溢价。


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今年中央将研究制定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可能于下周率团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预计6月底前就大湾区规划发展事宜向发改委提交意见。以东京、纽约、旧金山为代表,湾区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模效应下创新经济兴盛。粤港澳合作阶梯式迈进,大湾区国家战略接力珠三角地方规划,三地协同发展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政策不断推进中,片区改造、交通设施、港口航运、产业合作多角度挖掘投资机会,策略与行业构建大湾区组合。


此外,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仍在持续推进,组合和逻辑详见前期相关报告。放长点看下半年,重视金融股。金融股是公募基金大幅低配的板块,尤其是银行,本质上是对宏观经济企稳没信心,而银行股的AH价差已经很小。下半年只要经济增长平稳,A股投资者就可能修复对金融股的预期。


华泰证券:咬定青山不放松


华泰证券戴康策略团队表示,资本开支周期下企业融资需求旺盛。银监会三文齐发对A股影响有限。A股本轮行情要始终牢牢把握我们提炼的十个字“盈利慢牛买改变买龙头”。在监管收紧(含IPO加速,抑制炒作,外延受限等)的趋势下,只有内生性增长改善的股票能享受慢牛,集中在周期股,部分可选消费股,以及局部估值不贵的真成长股。重视龙头股估值溢价抬升。继续推荐“水金石”(水泥/银行/石化)+雄安(一线围绕土地储备与基建“金巨金工”组合,二线围绕“绿色雄安”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新疆主题(“西北八天”组合).


投资策略上,戴康指出,A股本轮行情要始终牢牢把握我们提炼的十个字“盈利慢牛买改变买龙头”。在监管收紧(含IPO加速,抑制炒作,外延受限)的趋势下,只有内生性增长改善的股票能享受慢牛,这些股票集中在周期股,部分可选消费股,以及估值不贵的局部真成长股。重视两大趋势下的龙头股估值溢价抬升(参见《三问A股龙头估值》)。行业配置继续推荐“水金石”组合,水泥(华新水泥)/银行(建设银行)/石化(恒逸石化)。主题投资聚焦雄安:1)一线龙头股围绕土地储备与基建,继续关注“京巨金工”组合(京汉股份/巨力索具/金隅股份/河北宣工),二线围绕“绿色雄安”建设,环保(先河环保)、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韩建河山)、地热(恒泰艾普);2)一带一路新疆主题“西北八天”组合。

避险情绪强烈,基金美股持仓创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

对于美国股市,基金经理们显露出强烈的避险情绪。

根据美银美林的最新调查,4月份,基金经理们大举卖出欧元、英镑,特别是美股。

基金经理们当月对美股持仓已降至2008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净比例20%的减仓,前一个月则为加仓净比例1%。当前对美股的资金配置比长期平均值低了0.8个标准方差。

减仓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美股过度高估,其中有83%的人说,美股高估程度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特朗普政府的税改政策迟迟不来也加重了担忧情绪。

相比之下,美银美林首席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发现,尽管法国大选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这根本挡不住基金经理们对欧洲股票的偏爱激增,这使得此类股成为他们资金配置最集中的资产。

结果就是,4月,从美国流向欧洲股市的资金增量创下1999年以来第五大规模,升至15个月最高水平。当前对欧股的资金配置比长期平均值高了1.3个标准方差。

Michael Hartnett表示,虽然极右翼候选人勒庞一旦获胜,则意味着欧洲股市有可能下跌5%-10%,但基金经理们对欧盟解体这一尾部风险的恐惧在过去两个月急剧降低,因此他们买入欧股。

除了欧股之外,基金经理们还大举买入了新兴市场股票,资金配置规模创五年新高,净比例为44%的加仓,前一个月则为净比例18%的减仓。当前对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配置比长期平均值高了1.1个标准方差。

“股神”巴菲特的新布局:向中国人卖美国房产

随着国人海外购房需求日益旺盛,“股神”巴菲特也开始布局向中国人卖美国房产。

昨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房地产公司HomeServices宣布,已和中国的国际性房地产网站“居外网”(Juwai. Com)达成销售协议,旨在吸引中国的富裕阶层去美国买房。

中国购房者已成为美国住宅地产最大的外国买家,而HomeServices是美国第二大房地产经纪公司,其首席执行官Gino Blefar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协议可以让居外网200万月活用户更方便地浏览特许专营商的房源。

美国住宅地产最大的外国买家

根据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数据,早在2013年,中国赴美购房人数就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住宅地产最大的外国买家。该协会数据还显示,加上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买家,截至2016年3月的一年时间里,中国人在海外购房金额共计达到273亿美元,占全球房地产销量的26.7%。

HomeServices国际业务部高级副总裁Peter Turtzo向路透表示:

中国买家在美国购房平均花费达90万美元,是美国消费者支出金额的3倍。他们通常将这些房产作为第二居所或子女在美国读大学的住所。
他还向媒体表示,对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美国是安全的、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的品牌效应

巴菲特的品牌效应有望助推HomeServices在中国的业务。

Turtzo向路透表示,没有巴菲特的背书和支持,HomeServices的品牌很难成功推广。巴菲特拥有极高的信誉和声望,在美国是和中国都是一种精神象征,大家信任他。这对公司在全球推广房地产很有帮助。

近期,巴菲特把他微笑的形象印在了可口可乐中国产品的包装上,巴菲特喜欢喝可乐世人皆知。

北京CBD租金连续下滑

英媒:深圳成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 粉碎“中国抄袭”谣言

英国《经济学人》刊发题为《深圳是创新温室》的文章称,中国很大一部分创新是由珠三角的企业实现的,深圳对于人口自由流动没有什么限制,劳动合同宽松,不歧视外地人。人是深圳增长的最大源泉。
文章称,最近,数百名学者和律师聚在深圳一家酒店的宴会厅,商讨“创新、包容与秩序”。这次研讨会由北大、牛津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
文章称,深圳对人员的自由流动没什么限制(虽然只有少数人有正式户口),劳动合同宽松。政协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徐友军的结论是:“人是深圳最大的增长源泉。”北京学者和地方官员之间的不同看法有助于解释破坏性创新的企业家是如何把深圳变成世界最具创新性的城市之一的。
在1980年至2016年期间,深圳的年均实际GDP增幅为22%,目前保持在2万亿元人民币。深圳南山区有大约125家上市公司,综合市场价值接近4000亿美元,该区的人均收入超过香港。不同于拥有众多一流大学的北京,深圳只有少数几所不知名的高校,可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那么多毕业生涌向这座城市,他们在深圳人口中的比例超过北京。
深圳的研发支出占GDP的4%以上,是中国大陆平均水平的两倍,在南山区这一比例超过6%。大部分资金来自私企。深圳公司申请的国际专利(和许多国内专利不同,国际专利通常质量很高)超过法国和英国。
文章称,研究深圳创新的最佳途径是通过深圳创新型企业的视角进行研究。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没有创新能力这一普遍看法。
根据这个十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项得到广泛引用的研究结果,在大陆组装苹果iPod(几乎所有苹果iPod都是在大陆组装的)的附加值不到总价值的5%,这强化了中国的工厂是低端血汗工厂的模式化看法。不过,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和其他机构为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得出结论,iPod例子“远不具代表性”。这些研究人员估计,中国出口商品的平均附加值比率为76%(欧盟出口产品为87%)。世界银行得出类似的结论。
文章称,中国很大一部分创新是由珠三角的企业实现的,它们一直在向更高的附加值转移。过去完全依赖进口技术和配件的当地公司已经开始致力于自主发明和技术。过去来珠三角利用这里的劳动力的外企如今也开始利用这里的创新。如今,深圳吸引许多热衷于研发新技术的企业家。创新者正在把整个珠三角变成一个先进的制造业集群。许多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办事处,以便紧跟最新趋势。
深圳改写规则的另一个途径是鼓励开放创新。在西方,企业创新通常是一个秘密的、自上而下的事情。深圳的许多工厂最开始是通过聪明地仿制西方商品,这导致外国人蔑称当地人只是抄袭者。这是不对的。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主任李大维说,抄袭者已经变身为一个合作和快速学习的供应商和工厂的强大生态系统。他说,任何人都可以带着一个想法来深圳,把想法变成样机、测试、制造、然后以合理的价格推入市场。他认为,硅谷沉迷于发达国家的问题,但中国的开放创新者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对从保健、污染到银行业等各种问题的经济实惠解决方案。
文章称,深圳已经成为硬件企业家的世界之都。纳维·科恩是加拿大新创公司Revols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这家公司研发价格低廉的定制头戴耳机。他的公司在“启动者”众筹网站上筹得一大笔钱。这家公司尝试在蒙特利尔研发产品,但发现进展慢而且成本高,于是它迁到深圳,这里的供应成本低,工厂能快速做出样品。目前,公司已经投入生产。
另一家有前途的迁至深圳的新创公司是美国的Wazer公司。车间里一台常规金属切削机床价格至少10万美元。深圳的技术帮助Wazer完善了一种用加压水精确切削任何材料的工艺。其台式切削机价格5000美元左右,今年晚些时候上市后将给这个行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Revols和Wazer是参加过Hax运营的制造业训练营的几十家公司中的两家。Hax是一家设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硬件创业加速器和创客空间。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市场。
Hax合伙人本杰明·约菲认为,硅谷的硬件经验“要落后六、七年”。从生产医疗保健产品的美国强生到生产轮胎的法国米其林,一些大公司与Hax建立了合伙关系,以便更接近这些朝气蓬勃的创业者。
文章称,深圳在驳斥“中国抄袭”这个过时谣言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超过中国大陆任何地方,这里已经成为全球硬件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圳的企业家正在创建全新的行业。

美国消费支出不振惊天真相:大家都穷得下不起馆子了?

近两年,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令中国实体零售行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在网络剁手族抢走了出许多实体商场店铺的生意之后,各大购物中心也只好增加餐饮消费区面积比例来应对,毕竟,马云叔叔再神通广大,也不能让大家在自家的电脑面前一起聚餐。所以,在居民收入增加的推动下,餐饮行业的火爆依旧凸显了中国经济乐观向好的前景。这也得到了本周一(4月17日)出炉的中国3月经济数据“大礼包”的支持……

但如果情况反过来,各大餐厅饭馆都变得门可罗雀,又意味着什么呢?大家似乎可以想象。而很不幸,这正是最近在美国发生的状况。上周五,美国发布的3月零售销售数据就意外不及预期,连续第二个月录得环比下滑。在数据发布之前,美国银行就通过提前汇总的消费刷卡数据发出警示:美国餐饮行业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表现低迷,可能会拖累整体消费支出。

今年2月,美国餐饮业的同店销售同比下降3.7%,客流下降5%。而在冬季过去之后,美国的餐饮消费在3月仍无起色,同比同店销售继续下降1.1%,客流则下降3.4%。而这也并不是因为寒冷天气造成的一次性季节影响,因为之前12个月间,美国餐饮业销售额在其中11个月都录得了下滑,这是自2009年经济危机结束以来所未见的。
更进一步来说,在整个2017年一季度,美国餐饮业营收同比下滑1.6%,在去年四季度则下滑2.4%,许多餐饮企业也因此陷入了经营困境。更糟糕的是,一季度餐饮业客流更是同比减少了3.6%,这与2016年初开始平均每季度录得的3.4%的降幅如出一辙,显示整个美国餐饮业的不景气是个持续性的长期过程。
而反过来可以看到,在2017年一季度,美国餐饮行业的每单消费额也仅增长1.9%,低于2016年全年的2.3%,大致上只和食品通胀率持平。这意味那些坚持下馆子的食客们也不愿意点更多更贵的食物,同时,各大餐饮店为了招徕顾客阻止客流进一步下滑,也被迫采取了更多的打折优惠措施。
更耐人寻味的状况是,如果以平均每单结帐金额分层,那么最高档的奢华餐厅和最低档的快餐店的表现仍相对较好,而中间档次的大众餐饮行业则受伤最深。此状况也凸显了美国国内日益加深的阶层分化,和中等收入群体“空心化”的问题。事实上,那些面向中产阶级,适合“合家聚餐”的餐厅,正是这一轮餐饮业萧条浪潮中的最大受害者。
于是,餐饮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状况便显露无疑。针对行业进行的现况指数调查显示,该指数已经连续第五个月徘徊于100以下的衰退区间。过去一年间,所有的餐馆企业中仅有33%录得同店营收增加,超过半数的51%均有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而客流方面,仅有27%的门店录得上升,54%都报告有客流衰减状况。
这可能还牵涉到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在奥巴马总统任内,餐馆和酒吧侍者这个低收入工种,曾是拉动就业人数快增长的主力军,但在行业不景气的状况下,这部分服务工种的薪酬始终难以得到提高,使得许多从业者选择出走另谋出路。于是,部分餐饮企业在经营不佳的状况下,还面临只有涨薪才能留得住人手的困境,其利润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突然变得不乐意外出就餐了呢?并不是真的因为大家都意识到经常下馆子胡吃海喝对健康不利,否则,美国成人肥胖率在过去一年仍继续升至历史新高的状况就无从解释。而是因为大家手头都比较紧,薪酬收入没有涨,但是要花钱的地方却一点不少。尤其,要考虑到餐馆顾客主力军年轻人群体,眼下更是都被不断膨胀的助学金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于是,最关键之处便在于,餐饮消费是度量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的一把尺子,因为大家只有在口袋里有了余钱之后,才会选择去下馆子犒劳自己和家人,因此,餐饮消费才是整个社会消费信心状况的真正晴雨表。当大家手头正紧时,首先被节省下来的,理所当然便是外出就餐这样的支出项目。
于是,在之前发布的3月非农就业数据不佳,随后通胀与零售销售数据也不好之后,糟糕的餐饮消费数据就更能佐证所谓达到了17年高位的消费信心数据,只不过是一堆泡沫而已。而正如汇通网此前所报道,在近半数美国民众身上都无法拿出500美元现金以备急需的状况下,大家勒紧裤带,减少外出就餐频度,其实也是不在话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