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尴尬!刘强东力挺贾跃亭后,又悄悄给删了

惊人的1.43万亿!余额宝规模直逼四大行存款规模,远超零售业务著称的招行

余额宝2017年6月底规模已达到了1.43万亿元,超过了招商银行2016年年底的个人活期和定期存款总额,并直追2016年中国银行的个人个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额1.63万亿元。

招商银行可以说是国内吸储能力最强的股份制银行,去年招行个人活期存款余额为9516亿元,个人定期存款余额为3329亿元,两者合计接近1.3万亿元。因此,余额宝基金规模已经超越了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股份行的个人存款总额。


中国基金报分析称,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余额宝在2017年9月底的规模有望超过中国银行2016年全年的个人平均存款余额。

在2017年初,余额宝不断上涨的收益率引起市场的关注。从今年5月11日起,余额宝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突破4%,并一路上升至5月25日的4.05%。目前其收益率稍微有所回落,其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9490%。

余额宝现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整个公募基金的规模为9.21万亿,仅余额宝的规模就达1.14万亿元,占据了12%的份额。


今年以来,公募乃至货币基金的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今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连续创出历史新高,2017年5月公募基金总规模达9.62万亿元,环比2017年4月底的9.53万亿元增加约900亿元。其中,货币基金的规模增速最为惊人,这类基金5月从4.51万亿元增加到了4.83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短短一个月就增加了3200多亿元。


货基规模飙涨背后:收益率快速增长

中国基金报援引分析称,今年2月以来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利率走势有很大的关系,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的快速提升,带动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提升到4%以上。依照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情况,货币基金主要投资标的的利率已经达到了4.5%到5.5%之间,可以为货币基金创造更高的收益率,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货币市场;央行6月期间也不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6月份的货币基金规模或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4日,货币基金的整体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上升至3.84%,近300只货基的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个别业绩突出的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更是超过4.5%。


已引起监管关注

据中国证券报本月初报道,货币基金规模上升的市场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据中国证券报,有货币基金经理认为,机构资金集中持有货币基金份额,潜藏流动性风险,这可能是货币基金受到监管部门关注的原因。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机构持有人往往在季度初申购货币基金份额,并在季度末赎回。如果货币市场发生超预期波动,这种合作模式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会暴露。

在去年12月债灾时期,货币基金成为了风暴眼,有关货基被大额赎回的消息频频传出。

自11 月份开始,由于市场资金面明显趋紧,货基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货基业绩负向偏离程度持续走扩。由于货基当前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货基大额赎回风险暴露,场内日度净赎回最高达到8%。


余额宝个人账户上限调降

日前,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自今年5月27日起,个人持有余额宝的最高额度调整为25万元,而相比此前,余额宝的个人账户持有上限为100万元。

天弘基金表示,此次调整是为了让余额宝更符合作为个人小额现金管理工具这一定位,这一调整对绝大部分用户没有任何影响。此前在余额宝内放置的资金超过25万的用户,这次调整之后也无需取出,可以继续享受收益。

历史数据靠谱吗?下半年的美股将受大盘科技股驱动上涨?

CNBC利用对冲基金工具Kensho分析了过去20年的历史数据,发现下半年的美股往往涨势喜人,主要受到大盘科技股的驱动。

囊括了科技股“超人气组合”FAAMG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在下半年的走势通常最好,有75%的交易时段走扬,平均涨幅6.02%。纳指和道指在70%的时间里走扬,平均涨幅分别是4.3%和3.2%。标普500指数在65%的时间里走扬,平均涨幅2.7%。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在55%的时间里走扬,平均涨幅2.54%。

具体到标普500指数中,信息技术板块涨势最好,在75%的交易时段里走扬,下半年平均涨幅4.5%。必需消费品板块涨幅次高,在80%的时间里走扬,平均涨幅3.66%。医疗保健类股也跻身前三强,在70%的时间里走扬,平均涨幅3.56%。

而材料、公用事业、电信服务和能源板块通常在下半年涨势不佳。其中,电信服务板块仅在40%的交易时段里上扬,能源板块则波动较大,虽然在60%的时间里走扬,但下半年通常累跌、拖累大盘。

周五是今年二季度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美股高开高走,道指一度上涨超百点,今年以来涨幅8.1%,创2013年以来的上半年表现最佳。标普500指数今年也累涨了8.3%,同样创2013年以来最佳上半年表现。纳指今年以来累涨14.2%,是2009年以来的最佳上半年表现。


从标普500指数的历史走势来看,1988年以来共有12次的上半年涨势超过了6%,每一次的下半年都累涨并且涨势至少超过10%。不过历史数据也显示出,美股在每年的第三季度通常表现欠佳,到第四季度又加速回涨,带动整体下半年走势良好。

不过别看纳指上半年的表现超好,6月却累跌0.7%,是2016年10月以来首度单月回落。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技术策略师Robert Sluymer表示,美国科技股短期内将盘整回调,FANG组合中的每一支个股目前都跌破了50日均线位,预计会再跌10%到15%至200日均线切入位。

但他认为,科技股的走势长期仍呈利好,受到盈利增长的切实推动,投资者不必过分担忧。在短期内可以暂时离场观望,等到科技股再度展现回头趋势时建议买入。

他也在接受CNBC采访时分析了标普500信息技术板块的40周均线走势,发现技术位上从2009年起就进入上行通道,但已在长期趋势线的顶部位坚持太久,难免会引发近期下调盘整。但他看好科技股在人工智能、制造业和家居娱乐业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认为值得长期持有。

冲刺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众安保险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香港证券交易所披露了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安保险”)的招股书。

众安保险是国内首家拿到保险执照的互联网产险公司,本次赴港上市意味着该公司将成为互联网保险第一股。


招股书数据显示,众安保险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上市面值为每H股1元人民币。目前,众安保险发行规模及融资额度还未公开。

据汤森路透旗下IFR,众安保险本次IPO集资额高至15亿美元。了解计划的消息人士称,众安保险预期最早在2017年底正式挂牌。该公司曾研究在香港或大陆上市,但考虑到内地审批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故转为在港上市。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众安保险已向逾4.92亿客户销售逾72亿份保单。众安保险已实现连续3年盈利,符合在港上市要求。


不过,众安保险引发了外界争议:

该公司虽然去年收入达34亿,但净利润还不足千万;

尽管过去三年保费收入连年增长,分别为7.94亿元、22.83亿元、34.08亿元,但增速却从近200%大降至36%,投资回报率也从2.87%降至0.14%;

近三年五大险种的承保利润之和为负数,综合成本率一直在105%以上。

2015年6月,众安保险获得近10亿美元A轮融融资,估值高达80亿美元。

此前有分析师指出,众安保险在A轮融资时每股价格为24元,市盈率超过1000倍,如果在港股上市,其发行价预计将超过50港元,几乎赶上了传统保险巨头。相比之下,人保在港股的总市值才2000亿元左右。


招股书数据显示,众安保险于2013年成立,由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企业发起设立,并于2013年9月29日获中国保监会同意开业批复。截至目前,蚂蚁金服为第一大股东,占股比例为16.0403%,腾讯、平安分别持股12.0907%,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深圳市加德信投资持股11.2846%,为第四大股东。

按生态系统划分,众安保险提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可分为五个领域, 即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车险及航旅生态。其中,生活消费类别占比虽然历年下降,但在五大类别中仍占比最高。据悉,生活消费生态系统的主要产品包括:退货运费险、任性退、商家保证金保险、手机意外险及
碎屏险。

科技股抛售潮不可持续

RBC Capital Markets的首席互联网分析师Mark Mahaney表示,他不认为科技领域将遭到“持续的抛售”,至少不会因为基本面原因被持续抛售。

Mahaney表示:“我看着这些股票,我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它们脱离历史高点,而最高品质的公司,较高点跌超4%或5%。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近来,科技股下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自10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亏损,在6月下跌超过2%。此前,科技板块一直是今年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期间上涨了15%。


根据Factset,对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 A类股本周下跌5%。Mahaney表示,他可以理解Alphabet近期的下跌,考虑到欧盟监管部门近期对谷歌开出了创纪录的反垄断罚单。

他表示:“在接下来的90天里,我们会看到谷歌将如何改变搜索算法,或者将在欧洲采取什么行动。他们可能还需要在其他市场做出改变。”


Mahaney指出:“这些公司的基本面非常一致,一直都这样,并将继续这样。我不认为技术板块会经历持续的抛售。”

本月中旬,高盛在报告中发出警告,称投资者可能低估了苹果等公司面临的风险。随后投资者仓皇出逃,引发FANG(Facebook、Apple、Netflix及谷歌)这四大科技巨头股价掉头向下。

高盛警告称,投资者可能低估FAAMG(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Google)五家科技公司面临的风险。

五大科技股对美股影响太大,贡献了标普40%的涨幅、纳指55%的涨幅

作为成长股的科技股波动性太低,甚至低于消费股和公用事业股(二者均为股价稳定的典范)。

而且,科技股已经人满为患。对于FAAMG来说,增长的势头已经过去了,基本面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跟上。

孙宏斌入主,贾跃亭谢幕:乐视网能迎来凤凰重生吗?

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又跨出了止损的关键一步。

7月6日晚间,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发布公告称,董事长贾跃亭辞职,退出董事会,并提名孙宏斌、梁军、张昭为非独董事。虽然贾跃亭仍然为控股股东,但其所持有股权中的99.06%已被冻结或质押。


此前,贾跃亭和他的乐视系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银行挤兑风波、股权大额质押、控制权成谜。

乐视网将于7月17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新一届董事长。据乐视内部人士猜测,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很可能接任乐视网董事长。

13年前,贾跃亭靠着乐视网(视频业务)在互联网世界起家,但发展到现在,乐视体系“七大生态化反”中,小屏生态巨亏、互联网与云生态未盈利,金融生态可能夭折、汽车生态仍在襁褓之中、体育生态前途未明。乐视体系当中最有价值的依然是内容生态及大屏生态,这部分资产主要在上市公司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旗下。


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目前的业务包括乐视视频、乐视致新(乐视超级电视)、乐视云、花儿影视以及可能被注入的乐视影业。而今,随着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新管理架构逐渐浮出水面,乐视网的贾跃亭时代将宣告结束,乐视网或将进入由孙宏斌、梁军、张昭组成的“三架马车”掌管的新时期。


乐视网“三驾马车” 从左到右依次为梁军、孙宏斌、张昭

早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融创中国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就表示:“未来乐视主要就只有乐视网和乐视汽车,贾跃亭的主要精力将在汽车上,上市公司还有我。”

孙宏斌完全入主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进入倒计时。脱离了贾跃亭的乐视网能够迎来凤凰重生吗?除了孙宏斌,乐视体系内最优质的资产之一——张昭掌管的乐视影业能否实现注入乐视网,以及乐视网CEO梁军的战略方向,都将成为影响乐视网下一步表现的关键因素。


乐视影业是否注入已成谜

“对不起,我已经从乐视影业离职了”,“这周是last week,可能没法帮你对接采访了……”。这是进入7月以来,全天候科技作者在了解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情况时,听到最多的回应。

早在2014年12月,在贾跃亭的主导下,一场将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的资本大戏就已开演,但至今,这场持续了2年半的“连续剧”结局依然不明朗。

7月6日,乐视网又在公告中称,将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股票延期复牌。此前,乐视网已从2017年4月17日开始停牌,推进上述重大资产重组,按照相关规定,应在7月17日复牌,但如今却再度推迟。使得乐视网从2014年底开始推动的乐视影业注入事宜再被推迟,最迟要到今年10月18日前才能有新进展。

乐视影业被视为乐视系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两年半以来,乐视影业是否真能注入乐视网?是否会受到明星资本化、跨界并购,以及融资新规等政策的限制?注入后将呈现怎样的商业模式和想象,又能否实现“生态化反”?这一系列问题始终萦绕在乐视网投资者心中,悬而未决。

不过,贾跃亭对乐视影业的控制地位正在被孙宏斌取代。

7月6日 ,全天候科技通过查询工商注册信息发现,融创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天津嘉睿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嘉睿)持有的乐视影业股权已经达到21%,与乐视控股(实际控制人为贾跃亭)持有的21.81%接近。


乐视控股和嘉睿汇鑫对乐视影业认缴出资额相当。


同样在工商登记系统中,2017年4月12日,贾跃亭已将通过乐视控股持有的对应乐视影业1.8242亿元注册资本的股权质押给了融创中国旗下全资子公司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该部分股权占乐视影业股权的21.80%,占贾跃亭间接持有的乐视影业股权的99.94%。


乐视影业股权出质登记信息

这都预示着融创中国实际控制人孙宏斌在乐视影业的话语权大幅提升,实际上他本人已担任乐视影业董事一职,还向乐视影业派驻了财务经理。

这个局面下,乐视影业最终能否注入乐视网成了迷一样的问题。截至全天候科技发稿,针对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的相关问题,乐视网官方回应称“以投资者大会及公告信息为准”;融创中国则回应,“以乐视网说法为准”;乐视致新更是耿直地表示: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没有人能给你权威回复。


乐视影业:没盈利却身价暴增50亿

自2011年成立以来,乐视影业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在贾跃亭“蒙眼狂奔”的资本游戏及中国电影票房吹泡泡的双重背景下,乐视影业动作变形,被赋予了不可能完成的盈利任务,关联交易也很大程序上影响着财务表现。

乐视网宣布注入影视资产后,曾在2016年6月遭到监管层问询,核心原因是乐视影业98亿元的高估值引发较大争议。业界质疑:从业务和财务层面看,乐视影业是否担得起“98亿元”的对价?

乐视影业成立于2011年12月,曾经历7次增资,注册资本从起始的1500万元增至8.37亿元,4年左右的时间增长了近56倍;估值从2013年8月最初披露的15.5亿元上升至2016年6月的98亿元,不足3年时间增长了6倍多。

乐视网2014年12月6日的公告称,贾跃亭承诺“拟在未来一年内的合适时机,以合理的方式,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启动将关联方乐视影业的控股权转让给公司”。

就在此前的一个月,2014115日,乐视影业公布了一轮增资计划。计划每一元出资额的公允价值为40.37元,以总股本1.1985万股计算,其估值为48.38亿元。

当时乐视网官方对注入承诺的回复是,“将基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充分评估与乐视影业整合的价值与意义,在三个月后开始考虑是否启动对该标的公司资产收购的筹划事宜。”如不考虑后来漫长的置入过程,其核心态度是对这项利好还在评估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一公告发布当天,乐视网终止了另一桩其从2014年7月18日开始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2014年12月8日,乐视网开盘后以36.86元/股的价格开盘即涨停,并一直持续到当日收盘。

201656日,乐视网公告称,以不超过98亿元的交易总额,用发行1.65亿股股份+支付现金29.79亿元的方式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同时向不超过5名投资人募集50亿元的配套资金。此时乐视影业的估值,相比一年半以前,计划置入时公开可查的48.38亿元估值,增加了近50亿元。

据乐视网2016年6月的公告,2015 年度,乐视影业实现营业收入11.45亿元,较 2014 年度营业收入7.65亿元增长49.72%;2015年度实现扣非归母后的净利润1.36亿元,比2014年度的 0.64亿元增长111.28%。

但由于2014年度的管理费用高达9.55亿元,2015年此项仅为2.38亿元,所以两年间,乐视影业实际利润总额只有-8.78亿元和-0.75亿元。

也就是说,一年半中“身价”暴增50亿元的乐视影业,却一直在亏损。


业绩承诺恐难兑现

在全天候科技的访谈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互联网基因的影视类公司中,乐视影业是起步较早,同时有较成功作品的公司。其主出品、主发行的《长城》、《盗墓笔记》、《九层妖塔》等作品,都是引发了极大讨论且票房尚佳的作品。这对于成立仅七年的乐视影业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单。

一位从事电影宣传工作多年、曾与乐视影业有过项目合作的人士称:“抛开乐视系不说,单从电影业务来讲,乐视影业是不错的。从作品上看,比爱奇艺影业、腾讯影业要成熟很多。”


据猫眼专业版公开数据制图

根据微影数据研究院提供给全天候科技的独家数据,乐视影业2015年主出品兼主发行的影片共有《何以笙箫默》、《太平轮:彼岸》、《小时代4》、《九层妖塔》等7部影片,累计票房为18.96亿元;另外主出品《从天儿降》票房为0.57亿元;主发行《我是女王》《华丽上班族》,票房分别为0.16亿元和0.48亿元。

三项累计票房为20.17亿元,按照票房分账比例除去5%的专项资金、3.3%的营业税,忽略代理费、拷贝费等不确定的小额费用,制作方和发行发总计可获得的收入在7.95亿元左右。

也即,即使只有乐视影业一家公司主导这些影片的制作和发行,2015年其可以获得的营业收入最高约为7.95亿元。

而其2016年主出品兼主发行的影片为《高跟鞋先生》、《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盗墓笔记》、《爵迹》,合计票房为16.45亿元;其主出品影片为《赏金猎人》,以及张艺谋女儿导演处女作《28岁未成年》,票房分别为2.13亿元和1.29亿元;其主发行影片《长城》,票房为11.75亿元。三项合计票房为31.62亿元,按照上述同样计算方式,若乐视影业全部独立参与制作和发行,2016年最高可通过票房实现的营收为12.46亿元左右。

按照乐视影业2015年实现7.95亿元票房情况下,实现扣非净利润1.36亿元的比例推算,乐视影业恐怕很难到达其承诺的5.2亿元。

更关键的是,2017年已经过半,乐视影业主出品、主发行的影片合计仅实现票房1.37亿元,与其宣布注入时承诺的7.3亿元净利润相去较远。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全天候科技表示,影视娱乐类企业的利润来源还包括授权衍生、会员等其他来源,单以票房一项作为考核标准并不完全客观,但电影票房收入在影视娱乐类公司营收中通常占比在50%左右(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娱乐一项在营收中占比73.12%,光线传媒在电影及衍生品子项在营收中占比64.04%)。

照此推算,即便票房只占乐视影业今年营收的50%,其也恐难兑现2017年7.3亿元净利润的承诺。


张昭的选择

贾跃亭以乐视控股为主体,通过多数持股比例,控制上市公司平台乐视网,并设立多个子公司和孙公司,在子、孙公司间进行交叉持股或关联交易,用巨额资本运作和新生态模式,向资本圈讲了一个看似可以自圆其说的“生态化反”的故事。

但在6月28日投资者大会上,贾跃亭也坦承,“在经营资金量非常紧缩的情况下,我们的压力会非常大”,其“不能产生强化反的,就考虑尽快转让资产”的表述,或许预示着乐视系生态战略的失灵。

作为非上市公司体系的乐视影业CEO,张昭破例出席了6月28日的投资者接待大会,并且就多个问题做了答复,这被视为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信号。

出身于上影系和光线系的张昭,于2011年参与创立乐视影业,任CEO及执行董事,曾为乐视影业的发展立下汉马功劳。

在回复关于乐视影业何时注入乐视网的问题时,张昭称:“现在这个契机到来了,整个内容生态发展到一定时候,需要真正的互联网化,需要一体化。”他同时表示,现在是内容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整合的关键契机,他以迪士尼收购Netflix的传言做类比,认为定制内容将成为乐视致新、乐视网和乐视影业整合的真正力量。

乐视影业今年6月在上海电影节的发布会上,孙宏斌曾亲自站台,并当众宣布:“乐视所有的内容都给张昭管了。”依照融创中国在乐视网8.61%、在乐视致新33.50%,以及在乐视影业21%的股比来看,孙宏斌这句话的加持,除了意味着张昭对乐视影业个人控制力的增强外,或许也暗示着乐视上市体系中大内容生态的重构。

“我会负责三个公司的内容”,张昭在6月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张昭所说的“三个公司”分别是乐视影业、乐视网和乐视致新。6月28日张昭乐视网投资者大会上回复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乐视上市公司体系未来将聚焦大屏生态,以乐视网为流量入口,并结合乐视影业的IP定制、分众化运营能力,走出一条类似“互联网+迪士尼”的战略路线。

张昭认为,乐视网的核心优势是大屏生态,而内容行业未来的趋势是分众化、分段化。“如果乐视将多年建立的视频运营能力聚焦在分众、分段上,这种运营的能力就变成乐视网和致新的实力。”张昭说。


梁军的战略方向

影响乐视网表现的另一重要人物,就是最近履新的乐视网CEO梁军。关于未来乐视网的业务走向,梁军与张昭似乎所见略同。

“电视大屏将成为支撑乐视影业众多IP的重要平台”,梁军表示,同时,他认为,电视机的更换频率较手机更长,并且是家庭娱乐的中心,这是乐视网相对其它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

“乐视网的变现模式更多元,不止能做贴片、植入,还有开机广告、会员收入,还有利用轮播频道数据进行的精准营销等,我们找了了一种很好的会员和广告收入平衡的模式”,梁军在上述投资者大会上回应称。


梁军此前供职联想系,于2012年1月至今,历任乐视网副总经理兼乐视致新总裁,分管乐视致新业务,现任乐视网CEO。

梁军的上述战略方向也在此前的发布会上得到了孙宏斌的“盖章”。孙宏斌曾在上述乐视影业发布会上称:“我们就是自制,有自己的IP,有自己的团队,有自己的能力,这个就是值钱的,到最后还是内容在挣钱。

梁军的这个战略方向其实是对贾跃亭“内容+硬件”思路的延续,但在实践这一方向时,面对的一大阻碍就是乐视网体系内的大量关联交易。

据乐视网2016年财报数据,其营业收入达到219.51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68.64%,但这当中关联方交易就占到了117.85亿元,是营业收入的54.43%,上年的关联销售仅占营业收入的10%左右,关联销售甚至同比激增654%。

关联方的应收账款余额2016年度高达39.22亿元,同比上年增加了34.44亿,而为这些营收账款做担保的则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贾跃亭。而其本人最近也频频遭遇股权质押、资产冻结等问题。

微影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武剑也认为,乐视网在战略上应该“摒弃关联交易,紧缩银根”,“专注线上平台和内容创作”。

“不去做汽车,乐视还是能当内容小霸王的”,武剑告诉全天候科技,而现在的乐视网能否安然度过整合期,踏实推进内容策略将成为决定其能否重生的关键。

全球富豪转移地图:法国损失最为严重,澳洲超北美成为最具向往地

金钱可能买不到幸福,但是金钱却能购买服务,拥有金钱的也为决定生活方式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对于世界上很多百万富翁而言,当遇到不顺的时候,金钱就成了能够有效逃离家园的保证。将家庭和财富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一个自以为可以提供更为优越的过度。

根据新世界财富的一份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百万富翁移民较2015年增长了28%。而这快速增长的背后,哪些国家成为了赢家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全球富豪的流动情况:

全球百万富翁的流动情况分布

意外吧,法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富豪出走最多的国家!据报道,其主要原因是法国的宗教压力和民粹主义日益增加,同时也拥有很不受百万富翁欢迎的税收制度。中国和巴西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与之对应的是吸引富豪进入的国家,其中澳大利亚排名榜首,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加拿大。其他国家还有新西兰和阿联酋。

全球富豪转移情况对比

损失富翁最多的是法国,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0%,增速最快的是土耳其,达到了500%。吸引富豪人数方面,澳大利亚同比增长38%排名首位,新西兰也增速迅猛,达到了100%。

富豪流出和流入比例情况

法国出走的富豪占全球富豪转移的14.6%,紧随其后的是中国(11%)、巴西(9.8%)。而吸引富豪最多的是澳大利亚,达到了13.4%。美国排名第二(12.2%)。

前五大富翁流入国家

看了之后,大家觉得如何?最大的感觉就是意外,最多的不是中国,最多的也不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