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特斯拉空头终于等到这一天未满四日大赚十多亿美元!

一个多月前特斯拉CEO马斯克警告空头云集时,“空军”还在经历噩耗。本周他们终于打了翻身仗,不到四个交易日就狂赚超过10亿美元。

本周特斯拉股价累跌逾14%,继周三跌逾7%创一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后,周四延续暴跌势头,盘中跌超5.6%,大有创去年2月以来最大三日跌幅之势。


连日股价重挫的特斯拉成为空头的生财机。据金融分析机构S3 Partners估算,本周一空头账面浮盈2.48亿美元,周三浮盈7.04亿美元。以周四早盘4%以上的跌幅估计,空头浮盈又增加2.54亿美元,使本周累计浮盈达到12亿美元。

而本周四午盘特斯拉股价跌幅又扩大到6%以上,较6月23日所创的纪录高位386.99美元跌超20%,进入技术性熊市,最终收跌5.58%,盘后继续下跌。这意味着,投资者对特斯拉“股价泡沫”的担心不断累积,空头的盈利会进一步增多。


S3 Partners估计,目前特斯拉的空仓约占特斯拉流通股总量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特斯拉已经成为空头热衷打击的目标。

本周连遭打击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特斯拉股票上月严重超买,本周股价暴跌主要受到两大消息影响。

先是本周一公布的第二季度汽车交付量低于华尔街预期。周三稍早高盛重申特斯拉股票卖出评级,并将其6个月目标价从190美元下调至180美元,较当时特斯拉交易价“腰斩”,认为交货量高于产量显示需求或已见顶,这是股价可能下跌的因素之一。Sanford C. Bernstein等多家券商也对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感到失望。

而导致周三特斯拉股价大跌的直接原因则是,沃尔沃当天宣布2019年全面实现汽车电动化,2019年以后车型将不再只配备内燃机,要么是纯电动,要么是混动。

华尔街见闻文章《特斯拉两天大跌10%:除了高盛预测“腰斩”之外,还因为这个中国人》 提到,沃尔沃是首家明确列出纯内燃机汽车淘汰时点的大厂商。在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后,全球两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和瑞典都是沃尔沃的主场。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沃尔沃此举都将是特斯拉面临的重大利空。

空头隐患早有

今年6月上旬,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忧心忡忡地公开喊话空头。

6月8日马斯克在Twitter转发了一篇投资网站 Investopedia的文章,文章称特斯拉是美国股市被做空力度最大的一家公司。文章引用S3 Partners的数据称,当时做空特斯拉股票的仓位约为104亿美元。

马斯克转发上述文章时说情况可能更糟(could be worse)。他还说,做空者巴不得特斯拉公司失败。

尽管如此,6月8日当天特斯拉股价仍然收创新高,收报370美元/股,盘中涨至371.90美元/股,创52周新高。次日盘中升破376美元/股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620亿美元。

继两个月前超越美国两大车企福特和通用汽车后,6月9日特斯拉的市值又超越德国宝马,和成为全球市值第四高汽车制造商。

300家平台倒闭,BAT纷纷离场,到底什么模式已经全军覆没?

2015年,最火的行业,一定绕不过“众筹”。

这个模式,曾被看为VC的颠覆者,激活民间资本的酵母,巨头们都纷纷布局。

最火时近300家平台,3分钟募资2500万,众筹广告甚至爬上了高铁;如今大多停摆、转型、退出,只剩下一个空落落舞台。

在中国的土壤之上,我们常常看到这些急速落潮的故事,它们从一出生,就暗含必败的宿命:非理性的开场,一拥而上的躁动,监管的冷却……


01退幕

某公司的众筹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了默默退场。

该公司的员工透露,当初一百来人的团队几乎解散,最后一个募集的项目停止在2016年7月。

现在剩下寥寥数人,在做投后管理。

问其原因,他只有两句话:“大环境如此,时机未到”。

早就拿到首家股权众筹营业执照的蚂蚁达客,其网站依然显示为“测试版”,官网简单,最新的股权众筹项目,也停留在2016年。

300家平台倒闭,BAT纷纷离场,到底什么模式已经全军覆没?

△ 蚂蚁达客依然是“测试版”

而苏宁私募股权众筹网站,也被调整下线,官网打开后,直接跳转到苏宁易购上。

就此,巨头们众筹之梦,悉数梦断。

巨头尚且如此,各大小平台,更是落寞退场。

专注于吃喝玩乐领域的众筹客,尽管领域更垂直,但依然举步维艰,现在他们试图往直播领域转型,追逐下一个风口。

根据众筹之家数据,截至2017年5月底,仍有425家平台处于运营状态(网站链接仍可打开)。其中,股权/收益权众筹平台约为182家,失效平台3家,新收录平台0家。

行业内,几乎无人再提股权众筹。

各大互联网金融的媒体官网上,股权众筹这个分栏目,被默默关闭、下线。

一个曾经风起云涌的风口行业,寥落至此,让曾经身处这场大戏之中的人,恍如隔世……


02造梦

时间回溯到2014年,那个创业者躁动的年代。

两百米的创业大街上,咖啡厅里坐满了西装革履、却多日未洗头而头油锃亮的热血青年,他们拿着BP,一轮轮见投资人,高谈阔论,仿佛心怀万物,胸揽天下。

创业太热,热到VC都不够用了。

300家平台倒闭,BAT纷纷离场,到底什么模式已经全军覆没?

股权众筹就是在这波创业春风中开始了疯狂生长。

2011年,股权众筹这个全新的模式,飘洋越海,从美国来到中国。

很长一段时间,股权众筹只是传统VC的补充,突然间,它从“补充者”,成为了“替代者”,甚至“颠覆者”。

最先觉察到风口的,是嗅觉灵敏的创投媒体系,以36氪为主要代表,他们的用户多为创投人士,又聚集了一批早期的创业项目,有先天的发展优势。

他们带着强大的使命感,宣传语也是豪气干云:“让钱跟着人走,而不用看‘豪门’的脸色”。

在媒体推波助澜下,风口真的来了。

2015年,巨头们敲锣打鼓都来了。京东、阿里、小米等电商系,试图将股权像商品一样兜售。

不久,蚂蚁金服也发布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蚂蚁达客”。

“国外有纳斯达克,中国有蚂蚁达客”,蚂蚁金服的副总裁韩歆毅在舞台上描摹恢弘蓝图,他引用着马云的名言作为注脚:“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巨头的牵引力下,第三方的小平台,开始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众筹客、大伙投、第五创、头狼金服等多个项目都宣布完成融资,融资额百万级别。

“最火的时候,近300家平台”,众筹行业垂直媒体“众筹之家”的主编子野称,很多平台融资后,开始高调宣传,甚至在高铁座椅上打起了广告。

300家平台倒闭,BAT纷纷离场,到底什么模式已经全军覆没?

△ 众筹广告登上高铁


2016年年初,凹凸租车在京东上众筹2500万人民币,上线3分钟即超募,最后居然募资近1亿。

“人人都是做天使的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在《新闻直播间》的栏目上,主持人和嘉宾对于这个金融新生儿充满了热情,“值得我们去呵护它”。

股权众筹一下被推到了浪头之巅,但一些,却开始出现异样的妖氛。

“整个投资环境都是非理性的”,子野注意到,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自于P2P领域。

彼时,P2P如炽浪扑面,激活了民间散碎的资本,人们开始接受这种新式的理财理念。

股权众筹正是搭上了这一波时代快车。而子野注意到,很多平台为了上车,开始不择手段,“宣传的时候,直接说本金可以翻一倍、两倍”。

相比P2P年化12%的利率,这个新生的模式,却打出了高达100%甚至200%的回报,一度让投资人心智全失。

参与其中的,除了P2P领域的投资者,剩下的小部分是中产阶级,他们才符合股权众筹的用户地位——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正是这个扭曲的开场,才导致后面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崩盘……


03崩盘

2015年的下半年,行业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早期P2P投资过来的那批用户,他们经历过半年或一年的投资周期,开始期望看到股权众筹的收益了。

300家平台倒闭,BAT纷纷离场,到底什么模式已经全军覆没?

事实上,股权众筹是一个“慢悠悠”的模式。

在中国,一家企业从创立到上市,至少5-7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就意味着,股权众筹要跑完一个周期,需要至少5-7年。

而被“刚性兑付”和“保本保息”喂刁了胃口,被P2P的短期投资就有收益教育的投资人,对如此长的时间周期,完全不能接受。

“投资人开始天天吵着就要退出,给他们解释,完全听不进去”,某众筹平台的媒体负责人辛晴感觉,投资人的情绪开始失控,他几乎能听到决裂的滋啦声。

最激烈的时候,辛晴在群里说一句话,所有投资人都开始围攻。往往一个问题刚回复完,又冒出七八个问题,“压力巨大,头发都愁白了”。

当然,除了上市之外,还有两种退出方式:下一轮融资或者大股东回购。

可实际上,操作起来也困难重重,因为“众口难调”。

在这场博弈中,话语权都掌握在领投者,或投资额较大的跟投者手中,小投资人完全被左右。

就如一群狼,头狼领跑,其他成员只能陪跑,当然也可以选择脱队成为孤狼,但一起打江山的肉自然分不到了。

辛晴就曾差点成为孤狼。

她也投资了一个项目,获得了preA后,她就想退出,但投资团队中的“长老们”却大力反对:“既然能很快拿到新融资,项目以后肯定牛逼”。

“长老们”不允许其他投资者退出,大家几轮拉锯,身心俱疲。

利益螺旋,经常将周遭的一切,混搅得血肉模糊。

而另一边,很多人投资的项目,已血本无归。

创业,就是一场幸存者的游戏,九死一生。

“十个项目中,一般只有一两个可以进入下一轮”,子野称。

一家知名股权众筹平台的前员工透露,他们当时上了很多实体店铺项目,结果大部分因为经营不善而亏损、倒闭。

质疑、维权活动集中爆发,投资人甚至开始找媒体助威,行业被推至悬崖之边。

坏消息通常就会扎堆而来,墨菲效应爆发——监管也来了。

2015年8月7日,证监会下发通知,对股权众筹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和定义,将其修改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

在原来,股权众筹的概念,更接近“普惠金融”,希望大众都可以参与其中。

然而,监管的新的定义,却有明确暗示,不希望散户入场,而成为针对中产阶级的产品。

对于这个门槛,相当于渔网,只保留大用户,把小散户全部放流。

“整个股权众筹领域是一脸懵逼的,这和一开始设定的立场,不是相违背了吗?”齐轩称。

在美国,早在2012年就颁布了“乔布斯法案”,专门新兴成长企业(EGC)简化IPO发行程序、降低发行成本和信息披露义务——这是美国股权众筹得以健康发展的肥沃土壤。

此时,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希望中国的“乔布斯法案”的出台。

但投资人并不愿意耐心等待,监管的暧昧态度,让他们更为慌乱不堪。业内甚至流程一种说法:散户不能被教育,就等着被收割。

平台与投资人的矛盾,一度加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崩盘降临。


04余晖

这一边,被惹得心浮气躁的投资人,叫喊着“退钱”,另一边,平台百般解释——双方架在这个节点上,谁也难以退让。

退出机制真的毫无破解之道吗?

300家平台倒闭,BAT纷纷离场,到底什么模式已经全军覆没?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股权的交易流通”,齐轩类比IPO,如果这些创业型公司的股权,也可以做当像IPO一样流通,就彻底解决了周期长的问题。

齐轩发现,有一批高净值的用户,自行在地下成立了多个“股权交易平台”,进行股权转让,加速流通。

但这毕竟是灰色的,且相应的规则制定、定价体系,都难以服众,“大多没有做起来”。

实际上,这不是创业公司就可以建立的庞大系统,而需要政府和监管的介入。

“当时行业提出了无数设想,比如,建立第四板,都是理想化的解决方式”,齐轩称,整个行业都在翘首以盼,期盼规则出台。

“整个行业都仰着一张小脸,眼巴巴盯着,希望能有监管的助力,让退出机制更完善”,齐轩称,但没人知道,要等多久。

此时,行业已有很多平台撑不下去了,原因是,股权众筹的盈利,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当时的平台方,唯一的利益来源,是收取服务费或者管理费。

一般服务费只融资额的2%到5%,比如说融资额1000万,一般小平台只能收到20万的服务费。


说得不好听点,20万的费用,还不够这个项目调研的成本开支。

而很多平台也开始采取“领投+跟投”的方式,平台自己,也参与到项目之中,但是和投资人一样,他们同样也要面临回报慢的弊病。

“很多平台就是等不来监管,自身造血能力也不足,被活活拖死了”,齐轩称。


兵败如山倒,行业急速退潮,巨头们也淡淡离场,繁华如烟消散,两年恍如一梦。

“当年的近300家平台,基本全部离开,转型的、倒闭的、沉寂的”,子野看到,行业中还有百来家平台尚在运转,但这些,已离最开始的股权众筹,越来越远。

“这些平台在运营过程中,沉淀了一些比较理性的、高净值的投资人,平台已安心围绕这些投资人服务,类似基金的模式,这些投资人类似LP”,子野称,此时的股权众筹,已不是2C的众筹。

基金的模式,早已有之,此时大多股权众筹平台,成为“四不像”。

行业一度出现了两派观点。

一派认为,股权众筹就是一个伪命题;另一派认为,股权众筹模式并无问题,就是降生得太早。

在美国,法规健全、投资环境相对理性,股权众筹已做得颇为成功。

而这个需要长时间才能跑完一个周期的模式,基因天生就如中国的大环境不匹配。


投资环境的投机、不理性,体系不健全的土壤上,难以滋生出一朵需要长时间养殖、精心呵护的花朵,它只适合速成、功利的植被。

“恐怕还需要5-10年,投资人趋于理性,法规健全之后,也许股权众筹还能再战江湖”,齐轩称。

就在行业哀鸿遍野之际,却又有逆流而上者。宜信成立了“宜天使”,宜信CEO唐宁也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看好股权众筹。

而就在近日,数月没有更新的百度百众,突然上线一个新的项目。

行业并未彻底衰败,在灰烬中缓缓重生……


在中国,任何项目的落地生根,恐怕都不能忽视大环境和背景音。

普惠金融撬动了最底层的理财用户,他们刚刚觉醒,尚在蒙昧之初。

他们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也没有经受完整的金融教育,就如嗷嗷待哺的婴儿,只有非理性的哭声和呐喊。

而另一方面,金融和文明的光芒,刚刚刺破中国的商业莽林,万物生长,却又原始血性。

规则缺失,投机心重,面对这片土地,金融的从业者们,需要更多的理性和耐心……

“如果金融从业者也陷入非理性,加入狂欢,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就会陷入群魔乱舞”,齐轩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失败标本,解读过去,是为了读懂现在和未来。

赎金只是幌子 勒索病毒NotPetya另有他求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30日晚间消息,乌克兰一高级警官今日称,当前正在全球肆虐的勒索病毒NotPetya的主要目的是破坏乌克兰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而不是索要赎金。


本周二,新勒索病毒NotPetya率先在乌克兰爆发,并迅速席卷欧美,俄罗斯、波兰、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和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的港口、工厂和办公室等设施被感染。


最初,乌克兰政治家将矛头直指俄罗斯,但克里姆林宫(Kremlin)发言人称,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指责”。


如今,越来越多的安全研究人员意识到,NotPetya病毒发动攻击的主要目的是在乌克兰政府和商业机构的计算机中安装新的恶意软件,从而为将来发动攻击埋下种子,而不是为了索要赎金。


斯洛伐克安全软件公司ESET数据显示,75%的被感染目标位于乌克兰,感染最严重的10个国家全部来自中欧、东欧或南欧。


德国互联网安全机构“联邦信息安全局”(“BSI”)局长阿恩·萧恩波姆(Arne Schoenbohm)称,绝大部分攻击针对乌克兰,俄罗斯次之,德国只有10多家公司被病毒感染。而且,这些德国公司都是通过其乌克兰子公司感染的。


赎金只是烟雾弹


乌克兰网警周四称,已接到来自个人和企业的1500多次病毒帮助请求。


与上个月爆发的WannaCry勒索病毒一样,NotPetya也采取了索要赎金的方式,即黑客利用恶意软件对用户的文件进行加密,然后要求受害用户支付比特币。之后,黑客会向受害用户提供解密文件的密钥。


截至昨日,发动NotPetya攻击的黑客共收到7064英镑(约合9000美元)的赎金。鉴于其庞大的攻击规模,该赎金量并不算多,预计只有约36笔支付交易。


对此,乌克兰一高级警官今日向路透社表示,索要赎金可能只是一个烟雾弹。这种说法与一些网络安全公司的想法一致。一些安全公司认为,NotPetya是一款数据破坏工具,能够删除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只是将自己伪装成索要赎金。

资管增值税来了,这是你需要理解的重点

6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一纸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的新通知(即56号文) ,在业内引发巨大震动。

56号文要点如下:

1、税率减半
资管产品管理人缴纳的增值税税率从前期的6%降至3%。不过,简易征收下不能抵扣。

2、推迟半年执行
施行起始日从前期的2017年7月1日推迟至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3、不回溯,已缴纳的可抵减
对资管产品在2018年1月1日前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未缴纳增值税的,不再缴纳;已缴纳增值税的,已纳税额从资管产品管理人以后月份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

这是从去年12月27日发布资管产品增值税政策以来,财政部第二次调整该政策。上一次调整是在今年1月11日,当时财政部发布补充通知,剔除了“税收追溯”政策。

对此,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门分析师们总结称,对于自营类、公募基金、资管类机构而言,需根据底层资产相应缴税:

①自营类机构(银行自营、保险自营、券商自营等):增值税规定没变(56号文不涉及自营类机构增值税的规定),根据底层资产缴纳6%的增值税(可抵扣);所得税根据底层资产按照25%缴纳(国债、地方债、政金债等利息收入免增值税)。

②公募基金:税收规定仍相对更有优势。增值税率因本次56号文从前期的6%降至3%(不能抵扣),且只有票息部分需要缴纳(根据36号文,公募基金的买卖价差/资本利得可以免缴增值税);所得税目前仍可以免缴。

③资管类机构(券商资管、信托、基金专户等各类资管机构):从前期的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到需要缴纳,但增值税率因本次56号文从前期的6%降至3%(不能抵扣),且票息、买卖价差均需要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目前仍可以免缴。

至于本次资管产品增值税问题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中金固收分析称:

(1)本次迟迟没有出台增值税缴纳的细则,且在相关监管部门的争取下,有了56号文,推迟实施时间&降低税率。后续仍有必要出台相关细则。

(2)不同类型结构在增值税规定存在差异:自营类机构(6%,可抵扣) 与资管类机构(3%,不可抵扣)、公募基金(3%,不可抵扣可资本利得免缴增值税),也或边际上导致套利行为。如从自营变成通道/委外,具体取决于可抵扣的幅度。且实际中,对于不同机构,需要在增值税率、风险计提等监管指标之间权衡。(如银行自己投非标6%增值税-可抵扣,但通过信托通道投3%-不可抵扣;但同业资产还是定向计划的风险权重不一样)。

(3)广大资管机构作为缴纳增值税的主体(类似于代扣代缴),仍需注意往后的合同规定,应尽量将本次增值税的税费传导至投资人/委托人。

(4)整体来看,资管类机构从不缴纳增值税到缴纳3%增值税,结合底层资产规定来看,或对高票息的信用债不利(利率债免)。但本次执行时间推后,短期投资者对此也没有予以反应,因此短期实际影响小。嵌套类的通道业务成本因此增加,叠加监管去杠杆、去通道方针引导,助推金融生态链继续重塑。

中国开启“人工智能+”大时代

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少数国家,三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量的近七成。据悉,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规模约为26亿美元,远高于以色列和印度,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高。

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初步生成 高端创新资源优势突出

中关村人工智能领域逐步形成“龙头引领、创新蔚然成风”的发展生态在人工智能领域,示范区已聚集了近千家人工智能机构,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示范区人工智能企业实现总收入4122.5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高于示范区整体约16个百分点。一是中关村龙头企业以海量优质数据为基础,建立算法平台、通用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实现“全面开花,四处发力”。百度正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各类业务中,积极打造全新的AI生态。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通过“Apollo”计划开放自动驾驶平台;深度学习领域,发布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以及全球领先的语音识别及人脸识别等等。近日,Fast Company发布了《2017年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百度位居“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分榜中第三位,仅次于谷歌和IBM。二是中关村技术创新型企业专注某一技术领域,抢先形成技术壁垒。近年来,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快速崛起,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智能芯片、语音识别等领域涌现了商汤科技、第四范式、中科寒武纪、深鉴科技、出门问问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如在FDDB人脸检测排名中,小米、Face++、Linkface等团队均在FDDB中取得过第一名的成绩。创新型企业不断得到国际认可,如出门问问入选CB Insights 2017年全球最佳AI企业“AI 100”榜单;Face++入选Interbrand发布的“2017全球最具突破性品牌”中的人工智能类等。

中国开启“人工智能+”大时代

中关村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期刊论文总量优势突出,语音识别等单元技术层面的专利较为集中一是全球专利申请占据领先地位,且申请涉及的范围较广。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日本,这三国的专利量占到全球的七成左右。而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优势明显,占全国的近五成。如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开的专利申请超过2000项、申请的国内外智能语音专利已超过600项。同时,中关村专利优势主要集中在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等单元技术方面,专利申请涉及的范围较广。二是人工智能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深度学习期刊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根据美国白宫的人工智能报告显示,在深度学习方面,美国的期刊论文数量与增速均落后于中国。在总量方面,我国的“深度学习”或“深度神经网络”相关论文超越美国,位于世界第一。其中2015年,中国有350篇相关论文发表,增长态势迅猛。在增速方面,2010年到2014年间我国深度学习的期刊论文数量增长率达186%,远远高于同期美国的增速(26%)。

中国开启“人工智能+”大时代

中关村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领跑全国,企业纷纷发力招揽国际人才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全球龙头企业纷纷招揽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以进一步释放机器计算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巨大潜能。2016年,示范区人工智能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约1.3万人,同比增长4.3%,占人工智能从业人员总数的27.1%。日前,爱思唯尔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独占鳌头,该领域拥有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共计259人,占全部入选人数的近两成。其中,中关村以拥有45名学者的绝对领先优势领跑全国。从企业层面来看,2016年百度集聚了1300位AI领域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其中大部分集中于百度研究院。

芯片领域有望打破国际垄断 多项产品和技术国际领先

以提供基础设施为切入点,逐步打破国际垄断的格局一是中关村企业积极开放更多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方向的技术成果,供全球开发者使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普及。科技巨头通过推出算法平台吸引开发者,完成快速的产品迭代、活跃的社区、众多的开发者,从而打造开发者生态,逐步成为行业标准。如百度的深度学习开源平台PaddlePaddle在开源社区Github及百度大脑平台开放,突破国际垄断,成为继Google、Facebook、IBM后另一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开源的科技巨头,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开源深度学习平台的科技公司。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在训练效果相同情况下,PaddlePaddle比谷歌的TensorFlow训练速度更快。二是人工智能催生新一代专用计算芯片,巨头垄断高端芯片的国际格局有望被打破。无论传统芯片巨头如英特尔、英伟达、高通,还是互联网巨头如谷歌、FaceBook,以及类似于地平线、寒武纪等这样的新锐势力,竞争的焦点都集中在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积极为未来智能时代谋取一席之地。目前,人工智能逐步由通用芯片向定制芯片过渡最终走向类脑计算芯片。根据《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虽然GPU、FPGA这两款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人工智能领域专用芯片排名中,谷歌发布的TPU排名第一,而紧随其后的为中科院研发的寒武纪,位居第二,超越了IBM研发的TrueNorth、微软的Xeon Phi等。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形成和大规模的应用可令产品的性价比迅速提高,巨头垄断高端芯片的国际格局也有望被打破。

中国开启“人工智能+”大时代

以技术引领的创新型企业日益活跃,多项产品及技术领跑全球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示范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7.8亿元,同比增长16.9%。部分创新型企业以技术为突破点,深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一是在人工智能支撑技术方面,今年5月,中科院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自主研发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通过发展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和完整的测量,超越了谷歌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并且速度比之前国际同行所有类似实验快了至少2.4万倍。二是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方面,深耕算法和通用技术,构建先发优势。如近日全球自动驾驶算法公开排行榜KITTI刚刚公布了最新排名,图森互联研发的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在行人检测、道路评估等多个单项一年来持续保持第一的领先位置,超越了英伟达、斯坦福等名企名校。

人工智能应用成熟度存在行业领域变化,人脸识别准确率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企业纷纷借助积累的个人用户数据,开发针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处理方案。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智能生活等领域。一是通过掌握细分市场数据,选择合适的场景构建应用,建立大量多维度的场景应用目前,中关村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应用成熟度高于硅谷。在人脸识别领域,据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发布的名单中,准确率在99%以上的企业有24家,而中国占据了17家,其中中关村有5家,超越了硅谷入选企业数量(3家);从企业对比来看,百度及中科奥森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均达99.77%,超越了谷歌的FaceNet(99.63%)。除此之外,自动驾驶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参与这场自动驾驶竞赛的公司中,既有谷歌、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有特斯拉、蔚来这样的新兴企业,还有奔驰、奥迪这样的传统企业。近日,CBInsights公布了“全球44家无人驾驶企业”,其中百度、滴滴等均入选该企业名单,与硅谷实力相当(谷歌和uber入选)。二是创业企业除直接布局场景应用处理方案外,部分企业采用从深挖技术到拓展应用的发展道路。例如,旷视科技以机器视觉技术为冲破点,深耕先进的人脸辨认、图象辨认技术,进而拓展到行业智能处理方案、智能硬件及智能云服务。

从项羽到蝙蝠侠——《王者荣耀》即将进军欧美

处于舆论旋涡中的《王者荣耀》要“出口”了,它的国际版名称叫“Strike of Kings”(国王的攻击)。

今日,新浪援引媒体消息称,腾讯正准备在更多国家推出《王者荣耀》移动端游戏。该游戏可能最快9月份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市场推出。而国际版Strike of Kings已经在土耳其、泰国等特定市场推出。


但腾讯今日下午向36氪回应称,《王者荣耀》“9月上线”消息不实,腾讯表示:

鉴于许多海外用户对移动游戏《王者荣耀》的喜爱和期待,腾讯已经在港澳台地区、部分亚洲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上线《王者荣耀》的海外版本。未来我们也会寻找合适的机会,陆续在更多欧美国家上线,具体计划和时间并未确定。

另据虎嗅网消息、《王者荣耀》可能会融入当地的一些风格特色。腾讯替换了游戏中的中国偶像,如项羽和诸葛亮,代之以著名的西方超级英雄,如蝙蝠侠和范海辛。


被人民网三度批评

《王者荣耀》自2015年末推出以来,创造了一系列惊人纪录。目前,这款游戏注册用户超过2亿、日活用户超过5000多万、渗透率超22%,每七个中国居民中就有一位王者荣耀注册用户。一季度收入更是“打败”了94%的A股上市公司。

但关于《王者荣耀》的负面新闻也频频爆出,媒体报道称,《王者荣耀》游戏玩家中,17岁以下玩家数量超过3600万;小学生用妈妈手机玩王者花费4万多……

7月以来,《王者荣耀》被人民网三次点名批评,称其不断在释放负能量。受此影响,7月4日腾讯股价下跌逾4%,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今日,腾讯股价小幅再度下跌近0.5%。

面对指责,腾讯7月4日曾回应称,王者作为一款游戏产品,在游戏设计本身是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

但我们现在已经是一款国民游戏,就必须承担起对应的责任。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为什么要出海?

对于此次《王者荣耀》出海的原因,36氪援引分析称,腾讯这样做是为了丰富这款游戏的营收基础,以及减少国内监管带来的风险。

今年一季度,腾讯来自游戏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46%。其中,《王者荣耀》的收入为55亿-60亿元,几乎占据腾讯游戏收入的半壁江山。

BOC International分析师Thomas Chong向媒体表示,预计今年《王者荣耀》将为腾讯的手游业务贡献50%以上的营收,而且仅4月就为腾讯带来30亿元(约合4.41亿美元)的营收。如果出海顺利,《王者荣耀》带来的营收可能还会增长。

这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吗:中国制造=机器人制造?

中国制造业的心脏——珠三角经济带正在迎来一场自动化浪潮。

为了应对用工荒和涨薪,珠三角的公司正试图将目光转向机器人,渣打银行在采访了200多家制造商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和香港只有一江之隔。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心脏,珠三角地区每年的产出超过了1万亿美元,深圳、广州和东莞等城市都受益于制造业,在近年来蓬勃发展。

据渣打银行,准备增加资本支出的珠三角制造商中,有68%的人表示,自动化是制造业应对薪资压力的良方。该行分析师称,投资于自动化和机器人可以使珠三角经济带的产出效率迅速提高。这不会消灭珠三角的经济,反而会推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再投资,使中国经济更加强大。


实际上,中国既是新兴制造业大国也是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大国。2013 年起中国每年均是机器人销售的最大市场。据渣打报告: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购买工业机器人数量约达 69,000 台(同比增长超过 20%)。这一规模超过整个欧盟市场机器人销量的约 50,000 台。IFR 2016 年发布的全球机器人报告中称“到 2019 年全球市场范围内40%的工业机器人将销往中国”。

这应有助于实现“中国制造 2025”的十年期目标,到2020 年工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 150 台/10,000 个工人(IFR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为 49 台/10,000 个工人)。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到 2020 年仅中国企业将新增多达 650,000台工业机器人,相比 2015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仅约 250,000 台。


用工荒和涨薪——珠三角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渣打银行的调查在过去已经进行了8年,在这期间,珠三角的工厂不断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太快,还存在雇不到工人的情况。

不过2016年以来,这个问题有所改善。据渣打报告:

2016 年珠三角制造业平均工资增长5.9%,大幅低于受访制造商的最初预期,成为去年经济减速期间的震荡吸收器。

受访客户预计今年名义工资增长将小幅回升,符合中国日益企稳的经济形势。与工资问题相比,劳动力短缺问题趋于更缺乏弹性,可能受结构性供给约束的影响要超过周期性需求波动的影响。受访企业中劳动力利用率参差不齐反映出由于在困难时期灵活的企业变得瘦身和更具竞争力,“胜利者”已远远领先“失败者”,凭借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另一个选择:迁厂

该报告指出,一方面高端制造商正专注于追加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低端制造商倾向于通过迁厂应对当地工资上涨。

渣打香港高级经济学家刘健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方面,你看到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加大投资,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出现了制造商海外迁移潮,因为珠三角可能已经不再是他们生产的理想地了。“

刘健恒称,对于这个地区而言,更多地关注高端制造业其实比拯救所有行业要好,珠三角是时候要从低端制造业中转型了。不过短期的痛苦却也是明显的。

在选择搬迁的国家中,内地省份并不如向柬埔寨、越南等吸引力,因为东南亚的这些地区的周边市场潜力更大,且劳动力可能更廉价。据该行报告,今年计划将工厂迁往海外的客户比例超过计划迁往内地的比例,尚属年度调研启动以来的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