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为何数字货币不能在开放平台与法币直接交易?

数字货币市场在上周遭遇“腥风血雨”,在央行等多部委叫停ICO之后,多家媒体周五报道中国虚拟货币交易所或将被取缔,数字货币价格应声狂泻。《证券时报》周一刊登评论回答“为什么数字货币不能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跟法定货币直接交易”的核心问题,并警示该交易最终结果只能是资产泡沫。

在《致数字货币:别再想自己值多少钱的事了》一文中,《证券时报》表示,数字货币类似金本位时代的黄金,以数字货币作为法币,意味着金融系统的制度安排将从部分准备金制回到完全准备金制。记忆中最接近数字货币成为法币的情景,恐怕是改革开放之前央行依靠指令包办一切、整个社会都没有商业银行的时候。

《证券时报》指出,严格来讲,数字货币只是一串代码,由算法产生,共性在于算法确定代码总数即为恒定,正是这一特征赋予其极大市场声望。


但是,该报评论同时认为,这一特征也意味着数字货币本质只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信息代码而已。所谓“稀缺性”带来的价值,本质上还是整个社会的信用分布不均衡所赋予的。算法本身已隐含致命问题,评论质问称:“有哪一种算法可以预估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信用总量?如果没有,不同的数字货币之间究竟选择哪一种充当法定货币?不同的数字货币之间又应该如何换算?”

《证券时报》进一步警示称,在公开平台上以法定货币交易数字货币,这不是数据创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资产泡沫。

扎克伯格再上法庭,股权捐赠慈善业引股东纷争

继出席Oculus侵权案后,扎克伯格或将再次走上法庭。

9月11日早间,据媒体报道,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c Zuckerberg)或将于本月底在针对股东投票权发起的一场官司中出庭作证。

据媒体透露,这起官司将于9月26日开庭,原被告双方争论的焦点在,Facebook董事会在批准增加没有投票权的C类股时是否考虑了股东利益。

此次增加的C类股的原因是,扎克伯格希望将个人的部分财富捐给慈善事业,同时,在卖出股份后仍能保持其在公司的控制权。

但Facebook的其他股东则认为,董事会批准此事的过程存在利益冲突。股东们甚至指出,Facebook董事、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与扎克伯格在幕后联手通过了这一改变,尽管安德森所在的特别委员会职责是保护股东利益。

针对此事,Facebook方面于上周五发声明称:“Facebook确信,特别委员会进行了全面而公平地工作,来商讨一项符合Facebook及其股东最佳利益的提案。”


为控制权发行三种股票

此次矛盾主要由C类股票引起的,这也是扎克伯格为了维护其在公司的控制权而发行的股票。

早在2015年12月,扎克伯格女儿出生时,他与妻子普莉希拉-陈承诺将捐出他们持有的Facebook99%的股份,用于慈善事业。

但是,股权捐出就意味着控制权也会被削弱。为了保证扎克伯格在捐出股份时不致失去控制权,Facebook计划发行不具有投票权的C类股票,也就是说扎克伯格捐赠的股份都是C类股份,丝毫不影响公司控制权。

这是扎克伯格设置双层结构股权架构后,为保控制权的一个“创新”。

早在2012年Facebook上市时,扎克伯格就选择了双层股权架构,即发行A、B两类股票。A级股票就是普通的流通股;而B级股票在经济权利上和A级股票一样,但是在投票权上,B级一票相当于A级十票。

双层股权结构可以保证上市时扎克伯格等创始人在股权被稀释的同事时,还能在股东大会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现在扎克伯格拥有24%的公司股份,但是拥有56.9%的投票权。

此次官司涉及到的C级股票则是只有经济权利,不享有任何投票权——因此在捐出股份时并不失去投票权。C类股票的发行虽然对大股东的影响较小,但是对一批中小股东的权益将有一定影响。


扎克伯格曾因C类股遭“逼宫”

这已经不是扎克伯格第一次因为C类股票与股东发生矛盾,今年初也因此事遭小股东“逼宫”。

2017年初,Facebook的部分小股东向公司提交一份提案,希望将CEO扎克伯格踢出董事会,另选独立人取而代之。

据Venturebeat获取的提案显示,小股东们认为,公司的CEO和董事会主席这两个角色都由同一个人担任,会削弱公司的治理质量,也会损害股东的利益。据界面新闻报道,这份提案当时获得了33.3万人的签署。

但据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Raymond Wang向界面新闻解释说,这份提案并不会有任何法律效应,都是小股东的日常发声。此事最终也没有对扎克伯格的控制权造成任何影响。

如今,扎克伯格再与股东因C类股票闹上法庭,能否再次保证其控制权也引人关注。

经济学家大幅下调新西兰今年通胀预期,纽元应声走低

朝鲜国庆日风平浪静 黄金大跌10美元 美元指数回升

离岸人民币直线下挫超300点 中间价较上一日收盘价大幅下调

9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997,上日中间价6.5032,连续第11天调升,为2005年汇改来最长调升纪录。

上日官方收盘报6.4617,夜盘收盘报6.4890。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一度跌至6.5335,日内跌超300点。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早盘较上日官方收盘大跌逾500点,至6.5132元。


此前媒体称,中国央行将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零。

分析认为,此举释放了央行不愿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


高盛:中国暗示其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担忧减轻

邓敏强等高盛经济学家在9月10日的研报中认为,央行此时放开准备金,暗示决策者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担忧减轻,并可能准备放松人民币下滑时采取的其他资本控制措施。

高盛指出8月中旬以来,流动压力似乎已经逆转,人民币走强更多由市场推动。

高盛认为,针对远期汇率的措施“标志着,这可能是为中期人民币(双向)波动增加做准备所迈出的有意义的一步。”

对外汇衍生品准备金要求的放松,“可能预示着若资本流动情况保持温和,其他资本管制措施可能逐步放松。”


兴业研究:暗示央行对人民币预期均衡抱有“信心”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嘉沂和张梦在9日报告中称,正如央行在“811”汇改后开始征缴购汇准备金,以打击空头、阻止套利;此时放开准备金,暗示央行对人民币预期均衡抱有“信心”。

其一,央行有意放缓人民币连续升值的步伐,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羊群效应”。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显著拖累出口——以美元计价,8月季调后我国出口同比下滑4.7个百分点到4%[2];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可能会使人民币升值预期自我强化,形成“羊群效应”,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除了放开购汇准备金外,近两日实际中间价均往贬值的方向偏离模型拟合中间价(见图表4),或意味着“逆周期因子”开始“逆”人民币升值预期,以防止人民币升值方向市场超调。


其二,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化程度,拉开新一轮汇改的序幕。取消购汇准备金有助于购汇行为回归市场化,契合人民币汇改的大方向;同时降低外汇避险产品的成本,利好境内避险市场的发展。

但考虑到行情反转时可能会激发结汇盘出现,兴业研究认为并不能简单判断当前价位是201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波段的终点(USDCNY最低点)。

兴业研究指出,十九大前维稳的可能性较大,今年第四季度、明年第一季度贬压较大但整体可控。


联讯李奇霖:央行不想让人民币升值预期过度膨胀

联讯证券李奇霖团队指出,人民币在今年一直是处于一个升值的趋势。尤其是5月底以来升值势头十分迅猛,在近几天已经突破了6.50的关口,创下近两年的新高。

人民币开始转为强势的升值预期,远期售汇签约缩减,远期结汇量开始上行,净结汇额在近两年内首次取得连续多月的正值。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央行提出要将2015年推出的20%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其目的就不言而喻了:打断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趋势,不让人民币升值预期过度膨胀。

李奇霖团队预计,未来人民币继续维持如此迅猛升势的概率较小。购汇盘可能会出手抄底,结汇盘则会相应收敛,打压人民币的升值动力;贸易顺差在升值压力下也会收窄,削弱人民币走强的基础。如果升值趋势不减,未来央行还可能会继续出手。


华泰李超:美元长周期的判断仍偏悲观 央行有较强汇率调控空间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指出,2016年一致性贬值预期背景下,企业累积了较多人民币空头头寸,在财务报表中呈现负向估值影响,企业有止损平仓的需求。

4月份至今企业远期净头寸已经由净购汇转为净结汇,继续收取风险准备金的必要性已经不大。

其次,央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将会由现行的诸多窗口指导政策转变为MPA考核,风险准备金变得不那么重要。

最后,美元指数的逐渐转弱给了央行较强的人民币汇率调控空间,也是央行选择此时取消风险准备金关键的信心来源。

在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拉升的背景下,李超团队继续调升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中枢至6.60。

李超团队对美元长周期的判断仍偏悲观,一旦其他国家经济与美国经济走入同步(不管是弱复苏还是弱衰退),美元将进入长周期贬值,人民币也可能转为长期升值预期。

“都涨太久了” 德银高盛CEO共同警告资产泡沫

在一场商务论坛上,两家投行的CEO都对资产泡沫做出了警示。

先是德意志银行的CEO John Cryan呼吁欧洲结束无止境的印钱之旅,并称随着欧洲银行业的盈利持续低迷,该行正在看到泡沫的征兆

“我们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地方看到了泡沫的征兆,而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德银CEO对美国媒体称,利率政策是欧洲银行业低迷的原因之一,“我欢迎美联储和现在的欧洲央行逐渐告别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定。”

随后,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当今央行的印钱政策在世界各地吹起了资产泡沫


泡沫在哪里?

德银CEO指出,利率政策要对资产泡沫负部分责任,因为它虽然帮助银行、金融市场以及个别国家摆脱了金融危机,但也在造成“更大的动荡”。这反映在:

主权债和高风险债券的收益率接近历史低点,G7国家的房地产价格接近历史新高,市场波动较小。

高盛CEO的观点则是,现在的市场环境,看起来不太像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但还是有些值得担忧的:

东西涨了太久了。

公司债的收益率低于股票分红,这让我担忧。


应该怎么办?

两位CEO都把资产泡沫部分归咎于央行政策,那么,央行应该怎么做?

美联储今年已经加息两次,而且计划缩减资产负债表;而就在今天,欧洲央行将宣布9月利率决议,可能会透露退出QE的线索,包括退出每月600欧元的购债计划,以及2014年引入的负利率政策。

德银CEO表示,即便目前欧元强势,欧洲资金廉价的时代也应该结束了:

实体经济表现不错,我认为市场正在期待加息,或者退出负利率……就让我们开始这么干吧。

高盛CEO没有对联储政策置评,但他评价了可能是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Gary Cohn:

我觉得Gary非常非常可靠。他这人不太一样,他不那么学院派。我不知道他有读过多少政策文书,更别说写过多少了,但是没人比他更了解市场。

Gary更市场而非更学术,比起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高盛CEO认为,Gary“远非理论派”。不过,“谁知道孰优孰劣?

中国市值最高ICO称将退还众筹用户投入的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