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华为超越苹果成“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在CES的演讲中表示,因为低成本智能手机在新兴国家扩张势头良好,且营业收入增长快速,因此华为未来成功掠夺全球第二的位置毫无悬念。 如今,华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继华为在中东欧超越苹果后,其在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份额再次超苹果,成为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华为今年6-7月全球智能手机销售份额超苹果,成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研究人员将此归因于华为在研发和制造上的持续投资。

从Counterpoint的数据统计中看到, 2017年5月后,华为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份额持续攀升,6月前后开始超越苹果。此前,华为全球智能手机销售份额于2016年7-8月直逼苹果,但最终未能超越。

Counterpoint的研究主管彼得•理查森(Peter Richardson)在一份声明中说:“这对华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华为能够实现全球规模销售份额的增长,理查森将此归因于其在研发和制造方面的一贯投资,再加上积极的营销和销售渠道扩张。

也有媒体将此归因于外界对iPhone 8的期待削弱了现有iPhone的销售能力,转而推动了华为的销售增长。

对此,理查森进一步补充道:“华为在南亚、印度和北美市场的发力成为其持续占据第二的重要因素”。

数据机构Counterpoint的副董事Tarun Pathak则表示,目前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7家是中国厂商,中国品牌的增长是移动生态系统中没有人可以忽视的重要趋势。

Pathak指出:“这一增长,这不仅得益于智能手机的设计优势、制造能力和丰富的功能,还得益于在销售渠道、市场营销和推广策略方面的优势。

2016年华为方面就曾表示,其智能机市场份额有朝一日将超越苹果和三星。虽然华为此前在美国的发展一直不顺,但华为预计仍会通过与本地供应商合作,进军美国市场。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AT&T已经对华为手机和其搭载的麒麟芯片进行了数月的兼容性测试,双方已经达成初步协议,AT&T同意明年上半年在美开售华为即将发布的旗舰手机。至此,华为首次正式突破限制,进军美国市场。

高善文:经济增速下行底部确认 股市已转入牛市

在当下的财经媒体上,关于周期的讨论十分热闹;在一些社交媒体中,各方观点针锋相对,隔空交手,场面颇为火爆。一些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调侃说,经济的周期姑且不论,分析员的情绪肯定是有周期的,显然这并非指由于女分析员生理周期变化所带来的情绪波动。

从经济的观点看问题,驱动分析员情绪周期的至少有两项关键因素:一是其对股价的预测与市场走势之间是否合拍。如果其预测侥幸言中,则逢人便吹、气壮山河;如果其预测与市场走势南辕北辙,则掩袖闺中,做小儿女娇羞状。二是财经媒体组织的各类排名。一旦接近投票日,各类买方机构门庭若市,拜票队伍络绎不绝;分析员更是使尽浑身解数,全力炒作,以博眼球。


眼下又要到了投票季,难怪有些吃瓜群众感慨说:争排名可以理解,可这样的吃相也太难看了。但是,需要指出的事实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所以江湖早有谚语:“一入股市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真可谓一纸排名表,多少辛酸泪。

不管是女分析员的生理周期,还是各类分析员的情绪周期,都是相对容易预测的,但经济周期似乎不是这样。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基本上都是舶来品,所以多带有一些拗口的外国人名,一不留神说出来,还是颇有一些唬人的法力的。

毋庸置疑的事实的确是,西方学术界对于经济波动有长期和十分深入的研究,大师辈出、文献汗牛充栋。然而,至少从战后的历史看,学术界对于经济衰退的预测记录可谓乏善可陈,羞于见人,这也是十分清楚的。


一个可能性是,经济学术界迄今仍然缺乏一个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级的人物,人们仍然生活在黑暗中;更大的可能性是,经济波动具有内在的不可预测性,反映了纷扰的外部冲击、持续的结构变化和经济为吸收这些因素、重建均衡而进行的内部调整这些力量之间的综合作用。从后一角度看问题,使用经济周期这样的字眼,实在具有巨大的欺骗性或误导性。

中国的资本市场十分重视对周期的研究,甚至有天王之称以赞誉一些分析员,这似乎并非由于我们在周期理论上有开创性的、全新的、更卓越的建树,也不是由于我们能够做出持续的、可重复的、关于周期的准确预测,而是由于投资者对过往历史上经济和市场的巨幅波动心有余悸、充满恐惧,并对未来深感迷茫。


在蒙昧时代,面对闪电、暴雨、疾病、日食等大量自然现象,人们深感迷惑和恐惧,并求助于神灵。以现代的眼光看问题,这并非是由于真的存在什么神灵、或者神灵真的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而是由于这能够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关于周期的信仰当然并不类同,但多少有一些相似性。

眼下关于经济周期的争论吸引了官学商三方的参与,场面轰轰烈烈,十分壮观。然而,细究其中,投资者希望获得关于未来股价的指引,分析员希望获得对市场算无遗策的声誉和排名,政府希望看到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动能,学术界希望政府加快具体改革,至少希望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够得到采纳,各方的诉求不同,对周期的内涵理解各异,所以尽管讨论很热闹,但也可谓各说各话,鸡同鸭讲。所以连一向稳重的人民日报也转载评论文章,反对从概念到概念,反对炒概念炒说法,去吸引眼球,可谓良有以也。


排除无谓的概念炒作,站在商业的立场,可以提出两个更加明确具体和相互联系的问题来展开讨论,一是7年经济增速下行的底部是否已经可以确认?二是股票市场是否已经转入牛市、至少是大级别的反弹?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许都是肯定的。

从不利因素看问题,人们无疑仍然可以列举出经济运行中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债务杠杆问题、银行坏账问题,僵尸企业问题、房地产问题、过剩产能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和困难过去始终存在,近来也并未显著恶化,所以它们应该已经包含在股票市场的定价中,并很可能至少部分地包含在人们在实体经济领域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中。

相反,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变化,这些变化正在被吸收到股价中,也可能即将被吸收到人们未来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中。


一是全球广泛和同步的经济恢复和由此带来的中国出口的明显加速。实际上从数值估计看,这贡献了经济增速提升的相当部分。人民币此前对一揽子汇率的调整似乎也促进了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这一点在去年3季度开始出现早期迹象,今年初基本得到确认。

二是房地产存货去化接近完成。越来越多三四线城市的涨价和限购为此提供了生动的证据。这尚未转化为内需的强劲上升,但无疑降低了中期内的经济风险。当我们在去年九月份第一次提出这种可能性时,绝大多数相关市场人士是十分怀疑的,目前这一前景也未必是共识,但出现的可能性显然在进一步上升。

三是产能过剩的明显改善。我们在去年六月份时研究了大量的行业横断面数据,并基于国有成分的多少、盈利和产品价格的历史变化等证据指出,产能过剩反映了国有体制和周期力量的共同作用,但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体制的影响:产能过剩总是更加明显地出现在国有资本集中的领域。基于当时的进度数据,我们进一步认为,民营领域的市场化出清可能已经大体结束,国有领域由于供给侧改革正在加速变化(如果不是出清的话)。一年以来企业价格和盈利的进一步发展与这样的判断是接近的,尽管站在事后的观点看,全球需求的恢复也在其中发挥了明显影响。

四是通货紧缩的全面消除,以及由此带来的宏观杠杆率开始稳中有降。这伴随着企业盈利的回升,并降低了银行的坏账。

五是政府支出行为的正常化。实际上,2014年下半年需求滑坡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财政整固和广义财政开支的大幅度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一冲击已经结束。

六是信贷和社会融资需求在去年9月份前后开始企稳回升,以及与此相关的民间和制造业投资的积极变化。

这些变化的大部分在去年十月份前后已经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所以当时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以及去年十月在上海的客户交流会上),我开玩笑说,目前的形势相当于1948年夏秋之交:尽管三大战役还未展开,但胜利的天平正在向我党倾斜。当时宋国青教授还开玩笑地问我“我党是谁?”

今年以来最大的负面冲击无疑是金融去杠杆,这导致债灾,市场利率全面上升。这一冲击影响会有多大?是否会改变趋势?有段时间我们很不清楚。鉴于维稳的要求和钱荒的教训,按理说债灾应该是有惊无险,但债市一夕数惊,不确定性总是很大。6月份以后,债市的情况开始明朗,这一冲击可能是有惊无险地得到了吸收。

前面我们提到经济周期或波动的预测极其困难,部分的原因是纷扰的外部冲击和持续的结构变化都难以预测。过去7年的经济减速无疑漫长而痛苦,也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预期。站在事后的角度看问题,除了我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欠缺之外,2011年底的欧债危机显然是个重大的外部冲击,2014年7月份开始的财政整固也是一个事先难以把握的巨大扰动,在一段时间里,这对经济运行轨迹的影响可能不亚于经济自身调整和收敛的力量。

目前的挑战在于,未来是否会有黑天鹅,从而再次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

潜在的风险点总是可以列出很多,从美联储缩表到朝核问题,从中国的猪肉市场到政府换届,从中美贸易战到恐怖袭击,从一线城市的房价到边界对峙,但诚实的回答是我们不知道黑天鹅在哪里,也不知道会不会来。

更加合理的做法似乎是:对预测未来心怀恐惧、对市场波动充满敬畏,在保持数据的密切追踪中,随时准备承认错误并改变看法。

创业板破1900点创四个月新高 芯片、锂电池掀起涨停潮

创业板一路高歌,连续第6个交易日上涨,今日收1902.86点,刷新4个月新高。A股三大指数全线飘红,沪指涨0.03%,深成指涨0.34%。

从资金面上看,由于创业板近日赚钱效应大,各路资金仍积极涌入。创业板成交量高达1083亿元,较昨日放量,远高于历史平均值。


从题材上看,近日A股市场可供炒作的题材众多。人工智能板块热度未消,化工新材料板块又集体爆发。选股宝主题库数据显示,有色钴板块今日大涨4.85%,锂电池板块大涨2.64%,石墨烯板块大涨2.42%。

其中,锂电池板块和芯片板块掀起涨停潮。锂电池板块,纳川股份、雄韬股份等11只股票涨停;芯片板块,新润科技、欧比特等8只股票涨停。

此外,金砖五国峰会召开之际,一带一路与“中字头”股票也开始集体发力,中国中治1只股票涨停。


机构唱多,外资、“国家队”加仓

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资对人民币资产配置规模有所上升,使得A股市场持续获得资金流入。据咨询机构Preqin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已有83支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完成了新的融资,筹资总额达325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全年筹资额的近80%。部分中型私募寻求的是中国企业的控股权和抓住中小企业的转型机遇。
 
路透社援引新时代证券研究总监孙卫党称,今年二季度“国家队”一改之前逐步减仓的趋势。据估算,截至二季度末,“国家队”持股市值约占A股流通市值5.8%,环比上升1%,同比增长0.6%。“国家队”持股以主板个股为主,大多数增持仓位来自于主板市场,而银行股占到二季度末“国家队”总持仓的23.2%。

孙卫党称:“银行股是整个市场的核心动力,尤其工商银行,其走势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很明显。”

市场看涨情绪积极,机构开始唱多。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中国出口明显加速、房地产存货去化接近完成、产能过剩明显改善、通货紧缩全面消除、信贷企稳回升。由此,7年经济增速下行的底部可以确认,股市已经转入牛市,至少是大级别的反弹。

遭微信碾压:银行电子支付减25万亿 非银支付暴涨35%

央行今日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银行电子支付总金额为545.58万亿元,同比减少25.37万亿元,而同期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非银支付大幅增加35%,2017年第二季度完成支付近31.5万亿元。

银行遭微信碾压:非银支付涨35% 银行却少了25万亿

新兴第三方支付挤占银行市场空间

央行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362.47亿笔,金额545.58万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70.95万亿元,同比减少了约4.4%。

从银行各类支付来看,网上支付业务117.77 亿笔,金额473.39 万亿元,金额同比下降0.14%;电话支付业务3959.63万笔,金额2.2万亿元,金额同比下降25.02%;移动支付业务86.22 亿笔,金额39.24 万亿元,金额同比增长33.84%。

事实上,除了电话支付同比大幅减少之外,POS、ATM及其他电子支付渠道的支付金额也出现了明显下降,降幅约50%,从60多万亿元下降到了约30万亿元。

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非银支付增长迅速。央行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632.9亿笔,金额31.49万亿元,去年同期支付金额为23.3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34.87%。

银行遭微信碾压:非银支付涨35% 银行却少了25万亿

季度总支付接近950万亿

总体来看,全国非现金支付表现了持续增长力,第二季度以949.82万亿元的金额同比增长1.02%。

银行卡发卡量保持平稳增长。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63.47亿张,同比增长8.9%。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58.28亿张,同比增长8.82%;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5.2亿张,同比增长9.82%。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4.59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张。

银行卡交易量持续增长。2017年第二季度,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340.54亿笔,金额183.1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14%和3.79%。

2017年第二季度银行卡信贷规模继续扩大。截至二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0.84万亿元,环比增10.05%;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4.69万亿元,环比增9.83%。

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09万元,授信使用率43.2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650.69 亿元,环比增7.6%,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7%。

被指控预装恶意软件 联想支付350万美元与美政府机构达成和解

港版经济适用房?林郑月娥新政将推与市价脱钩“首置盘”

香港楼价高企世人皆知,新特首新官上任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头号民生问题备受瞩目。

据大公网报道,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下月将发表其首份《施政报告》,或将提出以置业为主导的房屋政策,推出港人首置上车盘,售价与巿价脱鈎,但转售限制较大,只出售予绿表或合资格白表人士。

林郑月娥在竞选政纲提出“港人首置上车盘”,购买对象是香港永久居民及首次置业人士,换句话已购买居屋及私楼的人士不符合资格。

香港房屋协会主席邬满海昨日接受电台访问时透露,预计林月娥将于首份《施政报告》提及港人首置上车盘,主要对象是目前居屋的绿表及白表申请者,售价视乎申请人的负担能力,未必像居屋那样与市价挂鈎。


香港房屋委员会用「绿表」和「白表」来区别不同类别的房屋申请人,提供不同的资助置业计划。

邬满海进一步指出,由于首置单位价格较低,转手会有较大限制,只可卖予绿表或合资格白表人士,毋须补地价。但他认为,推出港人首置上车盘时,要考虑楼市转趋淡静时,要为卖家提供出路,容许他们补地价后,在自由市场买卖单位。

林郑月娥昨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被问及《施政报告》准备进度时,她无正面回应会否提出港人首置上车盘,但透露房屋是非常重要一环,首份《施政报告》会交代香港未来的房屋政策、有何措施支持她的看法,以及满足市民在置业安居的诉求。她又说,《施政报告》筹备工作如火如荼,除了一场外,她已完成所有由她主持的施政报告咨询会,听了很多意见。

对此,信报发表社评称,首置上车盘如果真的与市价脱鈎,长远而言变相营造两个市场,其一是现存之私人物业市场,其二是未来的公营房屋市场,大方向绝对值得支持。首置上车盘与市价脱鈎的好处是釜底抽薪,避免公营房屋的售价水涨船高,可让符合申请资格的人士心存希望。


但信报评论指出,该项举措最可斟酌的是,首置上车盘的对象只照顾居屋绿白表人士:

林郑曾经讲过,现时楼价之高,连月入八万元的高薪一族亦买不起楼,却奈何,白表申请者家庭入息上限是五万二千元。我们不得不提出诘问,首置上车盘难道不应该惠及没资格购居屋又没能力买私楼的夹心阶层吗?若然月入五万二千元至八万元的夹心阶层被摒诸门外,林郑的所谓施政新风格说不定引来更多的民怨。因此,我们建议首置上车盘的对象放宽至白表以外人士,或者将白表申请者家庭入息上限恰当地提高。

此外,评论指出,首置上车盘必须注意量的问题。如果土地依旧不足,首置上车盘寥寥无几,推出仅仅十幢八幢甚至一幢两幢的话,这一项房屋政策相信又是杯水车薪,既惠及不了多少人,亦不能有效营造两个市场,无法让炽热的楼价冷静下来。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香港房地产市场持续走牛有三个重要推手:1、房屋供应增长的速度无法满足港人需求;2、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为炒房客提供了弹药;3、看好香港房市的内地资金大量涌入。

由于借贷成本低廉,且首付比例较内地要低,炒房客可以以较高的杠杆在香港买房。香港楼市高烧不退,引得管理部门持续关注。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5月对香港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类泡沫行为发出警告,称目前暴涨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不禁令人联想起二十年前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夕时的景象。陈德霖告诫财力有限的人士不要抱有房价会无限期上涨的预期,停止房地产投机行为。

遏制房价飞涨也是新任特首的主要任务。林郑月娥在本周二对路透表示,开发土地的工作十分紧迫。此前其指出,令房价负担得起的“最终解决方案”在于增加供应。

阿里授权宝能否攻下衍生品这座大山?

用《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等经典歌曲点燃一代歌迷摇滚青春的黑豹乐队回来了……

9月2日,“本色”黑豹乐队三十周年演唱会现场,全场起立,“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的歌声响彻工体。卖力演唱之余,主唱张淇端起了标志性的保温杯,“杯中不止茉莉和枸杞,还有摇滚和你”的海报更贴遍大街小巷——虎牌保温杯以冠名方的形式与黑豹乐队达成了合作。

黑豹乐队演唱会开场前歌迷手持保温杯应援


近日,淘票票总裁李捷向全天候科技透露,上述演唱会的冠名正是由阿里大文娱授权宝促成的,并且授权宝已与黑豹乐队达成协议,获得其未来两年巡回演唱会的衍生品开发权,有权联合第三方商家设计、生产、销售相关衍生品,同时进行宣传推广。“目标是什么都可以授权”,李捷称。 

此前,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端着保温杯出现在排练场的照片,持续称霸整个8月的微博热搜,引起了70后对青春不在和中年危机的集体思考,还让90后、95后开始主动搜索魔岩三杰、崔健、张炬等一些列曾经辉煌的中国摇滚群体,怀旧与致敬的阵营陡然壮大。 

伴随事件的持续发酵,围绕黑豹乐队巡回演唱会衍生品授权生意的玩家——阿里授权宝、虎牌保温杯、甘肃枸杞子浮出水面,授权宝,这个阿里大文娱旗下最新的基础设施背后的商业逻辑也被揭开。


保温杯里的故事 

合作的促成源于两个保温杯爱好者的闲聊。

鼓手赵明义介绍称,保温杯事件起源于一位摄影记者对他的调侃,到8月17号已在微博上积累了几百万“转发”和“点赞”。在后续的一次关于演唱会票务的交谈中,同样是保温杯高频使用者的李捷,晃着手里的杯子对赵明义说:“没准还可以合作下”。 

这个不经意的举动,被授权宝负责人董方看在眼里,他迅速找到本就与天猫有合作的虎牌保温杯,同时联系黑豹乐队,三方一拍即合,“21号我们开始谈这个事情,不到一周就把所有的合作内容全部敲定了”,董方告诉全天候科技。

具体的合作内容包括,虎牌保温杯对“本色”黑豹乐队三十周年巡回演唱会的冠名,授权宝对黑豹未来两年巡回演唱会衍生品的开发权,黑豹乐队与虎牌合作款保温杯在淘宝网上的众筹,以及大麦网、优酷视频、优酷直播等对活动的支持。


据董方介绍,合作款保温杯的设计,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初期团队对这个“有创意”的合作抱有不确定性,阿里大文娱CEO助理周桓将设计初稿随手“丢”到了一个微信群里,很快就有阿里工程师来询问:“这个杯子不错啊,哪里可以买到?”这让他们信心大增。 

随着保温杯事件的发酵及续授权宝的介入,到8月27日,距离演唱会开演还有一周时间,大麦网的数据显示,从180元到880元不等的演唱门票全部售罄。截至发稿,刚刚开始众筹5天的合作款保温杯,募集到了7.81万元,该众筹募集总金额为15万元,达成率为52%。另据公开报道,9月2日,以枸杞为特产的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副县长周春材带领电商负责人,赶到了演唱会现场,推广农产品。


偷师迪士尼模式

在此次涉及多方的合作中,授权宝的处理方案借鉴了迪士尼的授权模式。

授权宝先支付一部分费用,从黑豹乐队处取得未来两年演唱会衍生品的开发权,然后联系具体的品牌商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并从中取得相应分成,对应上文的品牌商就是虎牌保温杯,而黑豹乐队随着衍生品的持续开发和售卖,也将获得分成。 

与此同时,授权宝还促成了虎牌保温杯对演唱会的冠名赞助,在演唱会开始之前,抵消了一部分成本。赞助商虎牌保温杯,则在演唱会的推广及淘宝系平台上,获取了更大的曝光度。 

授权宝“偷师”的迪士尼,一般在每年9月到10月,召开授权大会,发布未来一年的计划。希望获取授权者缴纳一定的费用,通常为承诺销售额的15%,获得1年到3年的使用期。同时,迪士尼不但在一开始就落袋为安,后期还会按照比例从实际销售额中再分成。

迪士尼授权模式图


数据显示,虽然每个形象的授权费高达2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但近年来国内的被授权商已经增长到400余家。 

为了保证衍生品的开发质量,迪士尼要求制造、经销或零售商有5年以上的相关经验。据授权宝负责人董方介绍,授权宝对合作方的筛选也同样严格,他们会根据数据和情感两个逻辑进行匹配。“用大数据比对品牌商背后的人群,与IP(知识产权)方覆盖人群的重合读,最终确定是否合作”,董方说,此前因为匹配度不够,授权宝和IP方都曾经拒绝过一些合作。

“具体到这次,黑豹演唱会代表的态度与虎牌保温杯的硬朗有契合点,但热点事件的情感因素可能多一些,但背后都是有逻辑的”,董方向全天候科技解释道。

与迪士尼不同的是,授权宝背靠在阿里大文娱的体系上,可以调动淘票票、UC浏览器两个入口级产品,同时还能让影业、优酷、直播、音乐等多个业务线进行协同。据周桓介绍,这次合作中,大麦网充当了票务宣传和销售工具,优酷会对演唱会进行为期3个月的点播,优酷直播未来也会加入到线上直播的行列。 


千亿市场的想象

授权衍生市场到底有多大?董方认为,所有大众消费品都可以与内容IP进行结合,“理论上淘宝、天猫有多少成交额,或者零售行业有多少成交额,都有机会变成衍生品的市场,可能在千亿量级以上”,董方说。

合作款保温杯众筹页面


LAMA(全球授权协会)的数据佐证了董方的说法,2016年全球特许授权商品的销售额为2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其中影片娱乐类、卡通造型类为1183亿元,占45%,其余品类为企业品牌、运动品牌、休闲品牌和艺术品,相对关联较小。

但国内授权衍生品的现状却别并不理想。针对上游授权方,远则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黑猫警长》《葫芦娃》,近则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都没有形成持续的创作能力和商业化能力。而被授权方,如奥飞动漫、骅威文化等,受众都偏向青少年,并未获得消费能力较高的人群。

微影数据研究院报告认为,中国授权衍生品未来可能会从销售环节形成突破。“无论是垂直票务网站,还是综合电商平台,都可以最直接与核心用户群进行对话。可以用IP热度、销量和用户评价等数据影响上游版权方和生产方,随着电商话语权的增强,极有可能产生中国电影衍生品的龙头企业”,报告写道。


“我们能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把各种喜好的粉丝聚集起来,然后进行衍生品、会员、广告等文娱产品的综合价值挖掘,这是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新变化”,虽然对比一些流量担当的“小鲜肉”,黑豹乐队的变现能力看似不强,但阿里大文娱CEO助理周桓认为,互联网企业介入的价值正在于此。

“如果说小鲜肉是龙井,黑豹乐队就是普洱,接受的群体不同。具体到衍生品,颜值、匹配程度也非常重要。此外,演唱会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消费场景,在国外是很大的市场”,董方向全天候科技介绍了选择黑豹乐队作为授权宝“当头炮”的原因。他还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开启演唱会授权业务的新领域,今后授权宝也将在剧集、电影、动漫、游戏甚至实景娱乐等领域进行尝试。

“未来,衍生品将成为阿里大文娱继会员、广告外的第三部分收入来源,希望看到看到‘1+1+1>3’的效应”,周桓介绍说,授权宝也承担着商家反向触达消费者的作用,通过授权宝,品牌商可以及时对其开发的衍生品进行修正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