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两融余额重上万亿元 背后在于宏观托底微观发力

证券日报11月3日——时隔近两年后,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终于重新站上万亿元关口。数据显示,11月1日,两市融资余额增加53.78亿元至10000.88亿元,自2016年1月15日以来再度突破万亿元关口。笔者认为,两融余额重新站上万亿关口是A股市场回暖的最有力标志,显示市场情绪持续好转,资金面看好后市,投资者信心增强。

    事实上,自2016年1月15日跌破1万亿元之后,两融余额一直在低位徘徊。今年6月初,两融规模跌至年内新低——8600多亿元,不过随后,两融余额连续三个多月不断攀升。8月份以来稳步走高,维持在9000亿元上方,9月份、10月份数次冲关未果,11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最终冲上万亿元关口。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0051.0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0000.88亿元,融券余额50.20亿元。

    笔者认为,两融余额重新站上万亿元关口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宏观经济数据向好,增强市场信心。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加快,呈现稳步复苏态势。我国经济也继续保持中高增速,前三季度GDP增长达6.9%,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在7月份预测值的基础上,再度上调0.1个百分点,分别至6.8%和6.5%,这是IMF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与此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供需关系稳步改善,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1月份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2.9元,同比降低0.5元;亏损企业个数同比减少3.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下降18.1%;资金周转加快,经营效率提高,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7.3天,同比减少1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7天,同比减少0.6天。1月份至9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3.2元,同比提高4.8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34.2万元,同比提高16万元。

    二是微观数据即上市公司业绩报喜,增强投资者信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沪深两市已有122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占比约36%。从业绩预告类型来看,预喜的共937家,占比76%,18家公司预计全年最大净利润变动幅度超过500%。

    而刚刚公布完毕的2017年三季度业绩报告也很华丽,3405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27.72万亿元,同比增长22.56%;实现净利润2.56万亿元,同比增长21.61%。其中,沪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6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7%,实现净利润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68%,近六成公司实现增长;深市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总收入35.23亿元,同比增长25.60%,平均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25.93%;剔除金融业,单家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5.79%和29.40%。

    从业绩可以看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态势正在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全年稳中向好的总体格局已经确立。

行业景气加取回优质资产 *ST华菱有望摘星脱帽

证券日报11月3日——2017年上市公司三季报已经完成披露,还有不足两个月时间,2017财年就会走向终点,如今留给各家想要保壳的ST公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实现2017财年的业绩扭亏为盈至关重要。为此,多数公司早已打响了保壳大战,依靠主营业务增长、资产出售、资产重组等开始保壳大战。

    据《证券日报》记者浏览三季报得知,ST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盈利的背后是一场场保壳大战的“成绩”。以今年前三季度创出历史最优业绩的*ST华菱来看,该公司因2015年和2016年经营业绩连续两年亏损,于今年5月3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其保壳战也随之打响。


    取回优质资产

    10月27日,*ST华菱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根据深交所信息披露规则,若公司2017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则在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后即可向深交所申请摘帽。在满足摘帽要求的条件下,公司将在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后立即申请摘帽。

    而据今年公司披露的三季报显示,*ST华菱在2017年年报披露后摘星脱帽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公司才有了底气如是回答投资者。

    10月24日,*ST华菱发布三季报显示,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0.86亿元,同比增加62.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2亿元,为公司上市以来最优业绩。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21.25亿元,环比增加155.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5亿元,环比增加149.00%。三季度吨钢净利润达463.97元,远高于上半年的156.68元。

    对于业绩的增长,公司表示,当前国家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同时2017年以来,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钢铁去产能、淘汰中频炉以及整治地条钢的力度,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钢铁供需结构进一步优化,钢铁行业经营形势持续好转。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持续构建精益生产、销研产一体化、营销服务“三大战略支撑体系”,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适应和推动下游需求升级,深入推进企业内部改革、提质降耗和降本增效工作,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核心子公司华菱湘钢、华菱涟钢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华菱钢管自4月份当月扭亏并持续保持了月度盈利。

    同时,在三季报中公司称,2017年8月2日召开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议案。截至2017年9月末,已置出资产完成了全部还原工作,其中过户至控股股东华菱集团的华菱湘钢、华菱涟钢、华菱钢管等10家控股及参股子公司股权已恢复至公司名下,过户至公司的湖南华菱节能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已恢复至华菱集团名下。


    行业景气度提高

    而随着政策效应显现、钢材价格稳步回升,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基本维持上涨态势。*ST华菱也正好搭上了“顺风车”。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行业景气促量价齐升,受益于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持续向好。产量方面,*ST华菱三季度生产钢材458万吨,环比增加22%,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价格方面,7月份-9月份,长沙地区热轧板卷价格持续走高,螺纹钢价格保持高位震荡,4.75mm热轧板卷平均价格为4058.03元/吨,同比增长48.30%,环比增长20.45%;20mm螺纹钢平均价格为4291.97元/吨,同比增长59.51%,环比增长13.23%。

    另外,汽车板块持续发力。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月份至9月份,我国汽车产量2034.92万吨,同比增加4.77%。

    四季度是传统汽车行业生产旺季,将带动汽车板销售。而“2+26”城市环保限产导致的板材供给下降可能进一步推升汽车板需求紧俏程度。*ST华菱汽车板公司自2016年12月份开始已实现持续盈利,相关产品认证已经完成,产品已开始稳定批量供应长安福特、一汽大众、菲亚特等汽车主机厂与冲压件厂。四季度随着公司汽车板产品不断放量,有望为公司创造更大利润。

    资产负债率逐步改善,截至2017年9月30日,*ST华菱资产负债率82.53%,较年初86.90%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了4.37个百分点。受益于业绩改善,公司归还到期的银行借款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由年初的19.16亿元下降至11.35亿元,下降幅度达40.78%。但相较于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平均70%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公司负债率仍较高,距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的60%的资产负债率的目标水平仍有一定距离。

超量续作!中国央行进行4040亿元MLF操作

华尔街见闻11月3日——周五,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4040亿元一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3.20%,持平于上次。国内短期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平稳。

今日有2070亿元MLF到期,本月MLF到期总量为3960亿元。

今日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今日将有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900亿元。同时,央行就7、14、 28、 63天期逆回购操作需求询量。

今日,中国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18.05个基点,报2.6632%。1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5.38个基点,报2.5088%。

市场方面,中国10年期国债现券成交收益率3.89%,昨日加权收益率为3.8611%。


资金面整体偏宽松

对于今日的MLF超量续作,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表示:

资金面“紧平衡”仍将持续。从历史情况来看,11月的资金面并无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流动性抽水因素力量一般,但在超储处于低位(10月预计1.1-1.3左右)的大环境下,后续的缴税与月末的扰动可能会被放大,资金面有收紧的压力。不过中旬缴税因素开始前,资金面可能仍维持偏松的状态。

昨日央行也在公开市场暂停操作,净回笼资金1400亿元。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1100亿元,上周净投放3900亿元。

在公开市场出现较大规模资金净回笼的情况下,昨日银行间资金面整体显著转松,各期限品种资金利率均出现大幅度下滑。

路透社昨日援引华南一位券商交易员的话说,估计月末央行财政投放规模对流动性有较大补充,至少从11月份来看,资金面不会再像9月和10月那样日子难过了。

中国证券报文章称,整体而言,近期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把控仍较为精准,市场情绪面也大体稳定,短期资金面预计将保持适度宽裕。

不过,路透社又引述上海一位银行交易员称:“感觉松也不会松太久吧,央行还是会让大家紧平衡的。”


上月MLF操作近5000亿

央行网站刊登稍早称,10月共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980亿元。10月末,MLF余额为44125.00亿元,高于9月末的43540亿元。10月末抵押补充贷款(PSL)余额为25749亿元。

“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央行称。

逾340只"迷你基金"直面清盘线 大机构撤离或是诱因

中国证券报11月3日——随着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迷你基金”的队伍再度大幅扩容,逾340只基金跌破清盘线,清盘提速迹象明显。业内人士指出,单一大机构资金撤离或是导致基金规模突然缩水的主因,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清盘风险。

逾千只基金戴清盘“紧箍咒”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资产净值在5000万以下的迷你基金有345只,占比7.86%,较上季度增加逾三成。其中资产净值小于2000万元的“超级迷你基金”有24只,更有18只基金资产净值在1000万元以下,最小的资产净值仅为3.11万元。

按照通常意义上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上述近逾340只基金将面临清盘风险。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发生大额赎回或者遭遇市场调整,资产净值在5000万元以下基金很有可能长期跌破清盘红线,进而进入清算程序,投资者务必谨慎对待。

实际上,戴有清盘“紧箍咒”的除了5000万元以下的基金,还包括资产净值在5000万元至2亿元之间,尤其是在5000万元上下徘徊的基金。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资产净值在2亿元以下的基金有1261只,占比高达28.74%,其中资产净值在5000万只6000之间的有130只。

三季度以来,随着迷你基金的大幅扩容,迷你基金出清的速度也在加快。Wind数据显示,仅10月份,就有泰达宏利收益增强债券、万家家盛债券、万家家泰债券、国泰现金宝货币、招商招熹纯债债券、嘉实稳康纯债债券、中融盈润债券、招商睿乾混合、国联安鑫瑞混合、交银丰泽收益债券等超过10只基金进入清算程序。

大机构撤离或是诱因

天相投顾投资研究中心经理贾志表示:“倘若基金管理人旗下迷你产品过多,上报产品将会受到限制,超过3只迷你基金会限制同类型产品的申报,迷你基金数量超过10只,将被暂停申报新基金。此外,迷你基金由于规模小,所收的各项费用就少,对基金管理人来说没有经济效益。”

贾志指出,梳理基金三季报发现,单一大机构资金撤离是导致此类基金规模突然缩水的主要原因。2016年委外资金大举进入基金市场,但在2017年由于新规对委外资金的监管趋严,不少委外资金撤出基金投资,部分基金因此沦为迷你基金。

今年6月初,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2017年征求意见稿)》,主要新增了迷你基金终止上市条款和投资者适当性安排两方面的内容。

华宝证券分析师宋祖强认为,当前债券型分级规模都在5000万以上,未来对债券型分级基金触发终止上市条款,如果正好A类定期开放申购期将到,基金公司可能会选择申购A份额扩大基金规模,进而规避退市风险,A份额的申购将造成分级债基B杠杆加大,如果利率继续上行,则B端将面临较大风险。

国元证券(000728)分析师冯迪昉认为,如上述关于迷你基金终止上市的条款设定正式出台,一方面,迷你基金的退市将严格化,另一方面,部分迷你分级基金的溢价也将消失。

360借壳板块开盘大涨 雅克科技等4股一字涨停

网易财经11月3日——今日开盘,360借壳板块开盘大涨雅克科技中信国安天业股份电广传媒封死一字板。爱尔眼科大涨逾5%,

消息面上,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到披露借壳A股草案,一年多来被各方企望的奇虎360“回A”方案终于出炉。重组上市,是这家网络安全巨头最终选择的路径。

11月2日午夜,江南嘉捷披露重组草案,公司拟出售其全部资产及负债,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六零”)100%股权。其中,三六零100%股权的作价为504.16亿元。借壳完成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周鸿祎。


相关新闻:

奇虎360返A突破进展:借壳江南嘉捷周鸿祎放手一搏

奇虎360回A方案终于浮出水面。

11月2日深夜23点50分,停牌近5个月的江南嘉捷一口气发布26项公告,交易方是国内的互联网安全巨头360。

时隔6年,周鸿祎再次站在上市的起跑线,这次他将要面对A股的环境,监管与投资者能接纳他吗?周鸿祎似乎有备而来。

360将以重组方式回归A股: 周鸿祎深夜感谢团队

A股公司江南嘉捷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报告书称,在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360董事长周鸿祎。


基于《标的股权资产评估报告》所确定的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为504亿元;

上述江南嘉捷向360全体股东转让嘉捷机电9.71%股权的交易价款共计18,179.75万元,通过重大资产置换与360全体股东拟置入资产的价款等值部分相抵消,抵消后拟置入资产剩余差额部分为502亿元。

各方同意,江南嘉捷以向360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新股的方式,支付上述拟置入资产与拟置换资产的差额部分共计502亿元。

360作价504亿借壳江南嘉捷 一场造富盛宴就在眼前

“发财了!”11月3日凌晨,江南嘉捷股吧里已经群情激昂,按捺不住的兴奋仿佛要冲破电脑屏幕。原因是,11月2日23:50,江南嘉捷突然“半夜鸡叫”:公司将被360借壳!

A股两融余额再上万亿元大关 三角度挖掘标的股投资机会

证券日报11月3日——11月1日,两市两融余额达到10051.09亿元,这是自2016年1月15日以来时隔近22个月两融余额再次冲上万亿元大关。分析人士认为,历史总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上次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关口后形成的快速上涨行情大家还记忆犹新,经过多年震荡整理之后,两融余额再次突破万亿元关口,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今日本文特从历史数据、10月份以来融资情况、券商评级等三角度对两融标的股蕴含的投资机会进行梳理挖掘,供投资者参考。


    历史数据折射融资客偏好

    11月1日,两市两融余额达到10051.09亿元,这是自2016年1月15日以来时隔近22个月两融余额再次冲上万亿元大关。2014年12月19日,两融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后,大盘加速上涨,短短近6个月时间里,沪指从3053.07点上涨至5178.19点,期间累计涨幅近70%。在此背景下,两融余额再度突破1万亿元后,A股的未来表现也备受期待,而历史上融资客的操作理念和布局偏好也给投资者带来一定参考。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梳理发现,在2014年12月19日两融余额首次历史性突破1万亿元的前一个月里,28类申万一级行业全部处于融资净买入状态,非银金融、银行期间融资净买入额稳居前二,分别为:661.07亿元、332.67亿元;另外,医药生物(92.76亿元)、建筑装饰(90.38亿元)、交通运输(86.28亿元)、房地产(82.51亿元)、传媒(82.11亿元)、有色金属(79.60亿元)、化工(70.61亿元)和公用事业(70.56亿元)等行业期间融资净买入额也跻身前十。

    个股方面,在两融余额首次历史性突破1万亿元的前一个月内,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前100只的标的股中,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股就达到30只,房地产股也达到8只,可以看出,融资客对这些大盘绩优股的极度青睐。

    从随后一个月的市场表现来看,融资净买入额居前的十大行业,总体也有着出色的表现,银行板块期间累计涨幅达到20.79%,非银金融板块期间累计涨幅也达到13.04%,建筑装饰、房地产、化工等板块期间累计涨幅也均在5%以上。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以史为鉴可以得知,此次A股两融余额再次突破1万亿元,不但向A股释放了市场情绪在转暖、做多信心也在增加,增量资金正在逐步入市等两大积极信号,同时,按照历史的经验来看,当重要增量资金突破一定数量级后,会对整个市场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除融资资金这一增量资金外,北上资金、养老金、QFII等长线资金也在积极入市,这对A股的后市表现均形成重大利好。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安徽等9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300亿元,其中180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


    融资客加码买入电子等四行业

    融资大幅买入将显著提升个股热度,推动股价上行已成为市场共识。《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10月份以来截至11月1日,电子(47.55亿元)、医药生物(37.25亿元)、食品饮料(33.80亿元)、银行(33.31亿元)等四大行业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前,均在30亿元以上,另外,汽车、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行业期间融资净买入额也较为突出,均在20亿元以上。

    标的股方面,在957只两融标的股中,10月份以来截至11月1日,537只标的股处于期间融资净买入状态,其中京东方A、贵州茅台和中国平安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前三,均在10亿元以上,分别为:25.21亿元、16.99亿元、12.59亿元;另外,中国中车(8.92亿元)、伊利股份(7.62亿元)、上港集团(7.15亿元)、青岛海尔(6.41亿元)、海螺水泥(5.95亿元)、中国联通(5.59亿元)、保利地产(5.30亿元)和兴业银行(5.05亿元)等标的股10月份以来截至11月1日期间的融资净买入额也均在5亿元以上。

    从市场表现看,上述537只处于期间融资净买入的标的股中,216只个股10月份以来股价表现跑赢同期大盘(沪指同期涨幅为1.03%),16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在20%以上,而丽珠集团、京东方A、长电科技、小天鹅A、双鹭药业、飞乐音响和北新建材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在25%以上,其余期间累计涨幅在20%以上的个股分别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城控股、上港集团、北方华创、贵州茅台、海康威视、金螳螂和科达洁能。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电子行业及行业中的龙头股正受到融资客的积极抢筹,对于电子板块后市机会,东兴证券表示,国产替代化、手机和面板产业升级与产能东移、物联网应用、汽车电子化等趋势加速,叠加半导体涨价和面板价格企稳支撑,带动电子产业链多板块业绩超预期共振增长。个股建议关注圣邦股份、东尼电子、京东方A。


    券商集中看好70只个股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述受融资客青睐的537只个股中,有374只个股近30日内被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而有70只个股近30日内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均在10家及以上,其中,11只个股近30日内机构“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家数均在20家及以上,贵州茅台近30日内机构看好评级家数为30家,稳居第一,长春高新近30日内机构看好评级家数为22家,居第二;恒瑞医药、老板电器和山西汾酒等个股近30日内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均为21家,启明星辰、恩华药业、通化东宝、汇川技术、安琪酵母和启迪桑德等个股近30日内机构看好评级家数也均达到20家。

    从上述机构扎堆看好的70只个股目标涨幅来看,东方雨虹、保利地产、巨化股份、万华化学、金禾实业、济川药业等个股最新收盘价较机构预测目标价上涨幅空间均在50%以上。另外,伊利股份、贵州茅台、中兴通讯、赣锋锂业和格力电器等近期市场明星股目标涨幅也均在30%以上。

    个股方面,贵州茅台尽管经过前期的大幅上涨,但其后市表现,仍受到中银证券、太平洋、联讯证券等多机构的看好,其中中银国际表示,判断2018年提价的概率较高,业绩成长确定性高,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格由600.00元上调至750.00元。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目前贵州茅台股价已过高,投资者还需谨慎操作。

监管层鼓励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正热 审核加速今年审核数量已达30家

证券日报11月3日——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热情正不断点燃。截至11月2日,今年发审委已经审核了30家公司的可转债申请。

    另外,根据证监会的安排,今天将有4家公司的可转债申请接受审核。同时,根据证监会11月2日发布的公告,11月6日,发审委还将审核5家公司的可转债申请。由此,今年以来,发审委审核上市公司可转债申请的数量将达到39家。

    今天上会的4家公司分别是海利得、玲珑轮胎、铁汉生态和道氏技术;11月6日将审核的5家公司分别是内蒙华电、吉视传媒、中航电子、蒙草生态和万达信息。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提速,与今年2月份证监会发布的再融资新规和5月份的减持新规有密切关系。”来自上海的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层实际上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的。

    根据证监会今年2月份发布的再融资新规,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前次募集资金包括首发、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但对于发行可转债、优先股和创业板小额快速融资的,不受此期限限制。


    另外,为解决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证监会对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进行了调整,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

    根据证监会9月8日发布的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方式调整后,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申购时无需预缴申购资金,待确认获得配售后,再按实际获配金额缴款;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申购时无需预缴申购资金,按主承销商的要求单一账户缴纳不超过50万元的保证金,待确认获得配售后,再按实际获配金额缴款。此外,可交换债的网上发行由时间优先的配售原则调整为采用摇号中签方式进行分配。

    汇添富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吴江宏预测,未来三年可转债市场规模将大概率突破5000亿元水平。不过,最为鼓舞的是,越来越多优秀的上市公司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其中部分上市公司已经是行业龙头,在所属行业具备非常强的核心竞争力,过去几年业绩表现出很好的成长性,公司管理层和经营战略也备受市场认可。此外,发行人的行业也更加分散,不乏成长空间较大的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产业和苹果产业链等行业。

    在吴江宏看来,通过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分享上市公司的成长收益和行业景气改善,这才是可转债大幅扩容后的核心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可转债的审批速度也有所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底,已获证监会或国资委批准的可转债共有16只,总发行规模375亿元。另外,共有176只可转债预案登记在册,总规模超50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转债市场规模将增至1100亿元以上,且持续时间或较长。一方面,当前监管层鼓励发行可转债产品,发审效率和过会率较高;另一方面,再融资新规对定增、配股等融资监管以及股东减持的监管趋严,推动上市公司转投转债的需求大大提升,信用申购也极大扩充了转债申购能力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