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互联网+留学上半场已结束 头部玩家将“决战”智能教育下半场

在经历20多年跌宕起伏之后,原本归属于线下各地诸侯掌控的留学市场,开始遭遇互联网+的无情挑战。表面上看,喊了许多年的互联网+并未对线下各地大佬造成伤筋动骨,但整个行业开始从安逸的“小农时代”加速进入火药味渐浓的“诸侯争战时代”。


迫于形势,包含新东方、沪江网校、小站教育等一大批新老玩家争相加码互联网+留学赛道,其中新东方是线下留学市场的大哥大,沪江网校是中国最早一批专门做在线语培的互联网教育代表,而小站网则是互联网+留学时代下的后起之秀。三股势力的不断碰撞和交割,让中国整个留学产业链市场充满了更多变数。


新时代的留学市场特点:小赛道大市场


从1984年,中国全面放开自费留学政策后,留学人数激增,1978年至2015年里,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年均增长率19.06%,21世纪的头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复合增速更是超过21.3%。尽管目前出国留学行业已进入相对低速增长的阶段,但行业整体稳定向好。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其中,自费留学共54.13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88.97%,自费留学人数已经占据大头。


出国留学人数和自费出国留学人数的双双增长,带来整个产业链规模的巨大想象空间。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报告,目前中国留学行业产业规模约达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留学中介服务+语言培训的市场规模大约将达到300亿元。


互联网+留学渐热行业进入拐点


需求端的不断增长,对供应端也带来了连锁反应。统计显示,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经过2008-2015时期旷日持久的跑马圈地,传统留学机构数量大大减少。2014年增速下坠之后,各地留学机构互相攻伐,争夺不断。2015年走到顶峰,金(吉利)前跻身寡头之列,又有启(德)、新(东方)、天(道)、澳(际)、啄(木鸟),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对线下市场的不断渗透,传统留学中介开始遭受着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互联网特有的“行为数据化”、“资源广覆盖”、“无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极具吸引力。留学搭上“互联网+”,正成为留学行业亮丽的新景象。


沪江网校留学业务负责人牟志勇称,“互联网+留学不仅可以帮助传统留学平台做到教学过程的数据化和可视化,还能实现国内外优质教师资源的低成本整合,另外也可以快速打破线下市场在地域和时间方面的局限,实现更大市场的开拓”。


在互联网+留学的浪潮席卷下,越来越多的线下机构开始主动出击,大力布局线上市场。


在互联网还没和留学挂钩时,很难想象学生留学前后,除了提供咨询、备考学习指导之外,留学机构还能提供什么帮助。对于多数传统留学中介而言,留学前后还有许多“盲区”未涉足。但事实上对于留学生来说,留学前的专业咨询、语言培训,考试后的海外学习、生活、保险和工作等方面都需要指导和帮助,尤其是“语言培训”这一细分且关键的环节。


“经过近几年整个市场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在大约有10%-15%的出国留学人群会选择在线语言培训学习,预计到2020年左右,这一比例有望达到20%左右”。牟志勇表示,从整个市场盘子来看,目前线下仍然是出国留学的主战场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线上市场份额占比只有10%,但互联网+留学后半程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留学语培大浪淘沙后线上头部玩家已出现


作为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95后”获取信息、进行决策及消费的习惯偏重于线上,正因为如此,“互联网+留学“同其他行业如出一辙,凭借着快速匹配、信息透明、资源对等等特性,巧妙迎合了这些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个性需求,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留学机构如雨后的春笋一般,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留学的互联网化亦能够有效突破地域限制,小城市的学生再也不必千里迢迢跑到省会城市才能找到大型、靠谱的传统中介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这就意味着整体留学市场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倾斜下沉,争取到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经过近5年的快速发展,在线留学语培市场头部玩家现已基本出现,分别是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校、小站教育三大平台。


其中新东方在线,是新东方在2005年正式发力线上的重要布局,目前,也是新东方四大驱动业务之一。另外,成立于2009年的沪江网校,现在已累计上线覆盖英日法韩西德泰等12国外语及留学、考研、职场、中小幼等多领域海量优质课程内容。和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校相比,小站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庆幸整个市场格局尚未完全稳定,还有一定的机会和空间,且通过一些精准营销手段,目前已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目前来看,在线上留学语培赛道上,上述三家均有抢先胜出的机会。新东方在线坐享线下品牌优势,和渠道流量优势,很容易完成一定规模,但前面已提到如何破解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是需要足够时间和耐心,新东方在线团队愿不愿意打破舒适区现状,去尝试,去冒险,还需要继续观察。


而对于沪江网校来说,虽然进入赛道较早,但前期做了大量的市场教育工作,以至于目前仍处于上升探索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进入市场较早,在“70后”和“80后”人群中影响力较大,现在这部分人已经是购买主力(“90后”报课,仍需要他们的父母买单),所以沪江网校厚积薄发优势值得期待。


另外,相对新东方在线和沪江网校,小站教育虽然起步晚,但背靠红杉资本、顺为资本、GGV纪源资本等资本大佬,通过大量的市场营销投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站教育要想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如何避免与线上线下的巨头硬碰硬,打好区隔牌,考验整个团队的胆识和谋略。


最后,互联网+留学不仅彻底改变了线下留学玩法,也让整个行业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上(教学过程可数据化)迈进了一大步,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包含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校和小站教育谁能在智能教育上的应用取得更大的突破,谁就能成为在线留学市场的真正领跑者。

鼓励打破刚兑不能和鼓励信用违约划等号

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利率风险切换到信用风险,投资者应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评级、头寸和杠杆控制,警惕信用违约潮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风险。如果后续政策不出台相应补救措施,信用紧缩的高峰并非已经过去,而是刚刚到来。


信用紧缩风险开始进入高潮,民企融资失血层出不穷。


周一,作为国内园林行业龙头企业的某上市民企,10亿元新债发行仅获得0.5亿元资金认购,接近全部流标,与银行间狭义流动性的充沛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信用债市场融资分层、民企、中小企业发债融资惨淡萎靡的真实写照。


市场对这类发行人的担忧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


一方面,发行主体为民企上市公司,作为建筑类企业杠杆率相对较高,18年新增违约主体主要集中在民企,其中上市公司占一半以上,市场对民企风险偏好极度厌恶;另一方面,在地产、城投和PPP融资整顿紧缩的大环境下,作为PPP投资的第二大民企龙头,市场担忧PPP最严清理、管控隐性债务等将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正如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的,2018年是信用风险大年。


2017年的流动性紧张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而实体融资仍宽松,但18年企业融资环境明显紧缩,非标、信贷、发债利率大幅攀升,受监管冲击和回表影响,企业再融资来源中对银行信贷和信托非标等的依赖性持续下降,对信用债公开市场的依赖性不断上升,导致信用债市场上的信用风险暴露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


1)信用债取消和推迟发行数量和主体大幅攀升,年初至今共有312只信用债发行失败,涉及270家公司,其中128只是在4月份以后发生,占比超过40%;


2)新增信用违约主体和涉及规模大幅攀升,18年以来新增违约主体7家,以民企上市公司为主,涉及债券余额109亿,违约发行人全部有息负债规模更高达1400多亿,远超2017年新增违约主体数量(17年新增违约主体仅5家)。


3)高收益债券数量剧增,个券大幅下跌数量攀升,估值收益率在7%以上高收益信用债数量达4099只,占比24%,估值在8%以上的数量达1551只,占比8.9%。



下半年再融资压力潮涌,信用风险持续发酵,具体体现如下:


(1)城投、房地产、公司债整体到期和回售规模仍维持高位。其中,城投债到期、付息和回售规模总计1.65万亿,房地产达4812亿,公司债整体到期和回售规模超过1.06万亿。部分城投、房地产、民企、两高一剩发行人再融资压力甚于往年,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加大。从月度分布来看,今年前5月主要信用债的到期还本占比较高,但未来回售占比明显提升,尤其资质较差的发行人,目前多数估值处于折价状态,即使提升票面利率,市场回售规模仍然不容小觑。



(2)公司债到期和回售高峰在3-4季度。2015-16年是公司债尤其私募债发行高峰,进入2018年开始迎来到期和回售高潮,下半年到期总量3272亿,进入回售期总量达7372亿,到期压力比上半年月均值增长翻倍,回售量增长明显。尤其私募公司债将迎来到期和回售高峰,由于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和委外定制基金在资产、负债端腾挪空间大幅压缩,且面临净值化转型,信用创造能力和风险偏好大幅降低,对中低评级信用债需求持续萎缩,低资质企业将暴露更多资金链断裂风险。



(3)从信用债到期行业分布看,主要以城投(1.65万亿)、房地产(4812亿)、公用事业(3803亿)、采掘(3246亿)和综合类(1794亿)行业为主,其中,房地产债到期量1322亿,而进入回售期总量达3041亿。下半年到期量债券占存量比重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建筑材料、食品、通信等,均达到40%以上。



(4)AA及以下中低评级信用债到期量处于高位。从低资质信用债到期总量和结构来看,下半年城投、房地产、商业贸易、建筑装饰和公用事业占据前5位,到期和回售总量分别达到6840亿、1400亿、737亿、513亿和466亿,低资质城投、地产、商贸和建筑行业到期和回售压力显著;在下半年到期总量中,低资质发行人占比较高的行业排序看,城投、商业贸易、建筑装饰行业AA及以下到期占总到期规模均在40%以上,排名前列,此外,对于到期总量较少的一些小行业,如电气设备、传媒、休闲服务、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行业中,低资质发行人到期量占比也均在50%以上。



(5)民企债仍是信用风险的高发地。下半年民企债到期量仍高达3465亿,还息量577亿,回售到期量2971亿。从下半年到期和回售的民企债行业分布看,房地产(2094亿)、综合类(1063亿)、商贸(876亿)、化工(468亿)和医药(405)行业面临到期高峰,排名居前。随着融资环境恶化,需关注在民企信用事件此起彼伏、民企债市场风险偏好骤降环境下,部分民企发行人面临再融资不畅,可能还将爆出更多信用事件。



2018年紧信用环境下,企业融资中非标持续压缩,对信用债市场依赖上升,但债市融资分化鲜明,机构风险偏好具有明显“嫌贫爱富”特征。


2017年尽管银行表外和债市融资收缩,但新增信贷、新增信托和委托贷款增长强劲,部分对冲了融资下滑的风险,但2018年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企业通过非标融资大幅缩水,前4个月新增委托+信托贷款仅-4131亿,远低于17年同期1.91万亿,而企业债融资达9159亿,非标持续萎缩,企业发债融资成为社融的重要支撑。


但由于中国信用债市场并没有成熟的违约回收率统计,再加上以公募机构主导的投资文化对于违约零容忍,因此企业发债与银行信贷、非标最大的不同在于,一旦出现信用风险事件,信用收缩和风险偏好的下降比其它渠道来的更为迅速,流动性迅速萎缩,即使央行降准释放宽松资金,也很难改变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难以对低资质城投、民企、地产、中小企业发行人产生实质性受益。



基于当前情况,不排除信用违约潮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可能。


我们认为,信用紧缩和风险释放尚未到达高峰,信用债投资仍险象环生,再加上资管新规落地后,低资质发行人非标和信用债融资仍面临持续萎缩,违约事件仍将进一步上升。


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利率风险切换到信用风险,投资者应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评级、头寸和杠杆控制,警惕信用违约潮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风险。如果后续政策不出台相应补救措施,信用紧缩的高峰并非已经过去,而是刚刚到来。

富士康IPO价格定了!工业富联发行价13.77元

5月22日,工业富联发布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该股将在上交所IPO,发行价格13.77元,发行市盈率17.09倍。5月24日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若本次发行成功,预计富士康将募集资金总额271.2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267.26亿元。本次公开发行19.69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


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共计20个,总投资额为2,725,320万元。此外,上述项目的逐步投产及公司业务的扩张将增加公司对营运资金的需求,公司需投入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募集资金2,639,200万元用于上述20个投资项目,并结合上述项目的投产安排和公司业务实际情况,拟另投入募集资金32,443.93万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从而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财务状况。若本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扣除发行费用后)不能满足上述投资项目及公司营运资金的实际需求,不足部分由发行人通过银行贷款或自筹资金等方式解决。


5月14日,富士康在上交所披露招股意向书、股票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富士康证券简称“工业富联” ,证券代码“601138”。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从富士康今年1季度的数据、上半年的业绩预测来看,庞大的富士康成长的风韵犹存,但增长幅度实在是很小,有点老骥伏枥的感觉。如果失去了成长性,市场会给这家科技巨头多少倍的市盈率让人担忧。如果按照富士康在A股的归入行业:电子设备及服务行业加权平均市盈率约43.03倍,富士康股份总市值将达6827亿元。超越现在(2018年5月14日收盘价)市值3847亿的海康威视(002415),成为整个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科技股。


但参照行业市盈率的估值方法,券商的分析则有所不同,多位券商分析师普遍认为富士康市盈率在20倍至25倍之间较为合理,合理市值在3200亿元至4000亿元之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此次新股发行的方式颇具创新性,非常罕见地启动了战略配售。战略投资者获配股票中,50%的股份锁定期12个月,其余锁定期18个月。部分投资者可自愿延长其全部股份锁定期至不低于36个月。分析称此举意在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进口关税下降对中国汽车业究竟有多大影响?

周二财政部公告称,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对于此次降汽车关税的影响,中金公司表示,预计关税下调10个百分点将使得进口车的价格下调8%左右,整体进口车价格体系的下移将拉动国产车价格下行。此次降关税以及此前的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将在未来3年加速汽车行业的整合,优胜劣汰提速。


中信证券预计,消费者最终支付的价格将降低8%~15%,进口车消费量从目前100万辆~120万辆的规模,向150万辆~200万辆的规模迈进。


国泰君安汽车王炎学团队表示,进口车关税下降对国产车的影响好于预期,比预期的影响要好,整车板块估值将得到修复:


扩大车市的开放力度,增加了竞争的强度,加速了寡头格局的形成,投资就要买将来能剩下来的整车上市公司(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以及进入资产并购资本整合端的上市公司)。


1、预计进口车成本端体现到价格上的降低幅度为平均8%,排量低的车幅度更大,预计进口车商将在7月1日后明显降价(预计5%以上)。


2、预计进口车需求增长20-30%,其中一部分是新增需求(供给增加和价格下降),其中一部分是对40-60万的国产车的替代(预计替代年需求量在10-20万辆,占现有国产车不到1%)。


3、预计关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降了,这个事件对汽车股的冲击到此结束。

广发证券汽车张乐团队也表示,此次关税调整符合预期,对国内汽车市场总体影响可控:


整车进口关税由25%下降至15%,估算乘用车含税进口价约下降8%。进口关税下降对汽车行业有一定影响,但不必过分担心,自主调整、影响可控是政策调整关键。


一方面我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规模总体不大,另一方面进口乘用车价格与国内主流市场重叠度较低。


据中汽协统计,2017年我国进口乘用车共计122.8万辆,进口总额为49.9亿美元,则单车平均进口价格约为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若假设我国进口乘用车平均海关价为25万元,关税税率按25%、增值税税率按16%、消费税税率按5%~40%计算,则税后价格为38.2~60.4万元,若关税税率下降至15%,在同样条件下税后价格为35.1~55.6万元,降幅为8%。进口关税下降直接带来进口车终端售价降低,对进口品牌销量带来积极贡献,长远来看进口车价格下降或对国内合资、自主品牌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关税下降对零部件行业影响也可控,长期看放开有助于创新和行业洗牌。根据中汽协统计,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口额为388.2亿美元,从细分领域来看,传动系统、车身附件是进口金额占比较高的零部件商品,其次是发动机零部件、汽车电子。考虑到我国零部件供应体系相对较为稳定、进入新供应体系需要较长的认证周期,我们认为中短期来看关税下降对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影响不大,长期来看汽车产业逐步放开有利于创新和行业洗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有望获得发展良机。

联讯证券认为,降关税对合资品牌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有限。其对合资品牌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假设关税大幅下降到5%,国产的合资车型价格相比进口车型仍具有明显优势;


进口车型维修成本高于国产车型,更换配件时间周期长,售后服务不具备优势;


同级别国产合资车型迎合国内消费者偏好,外形、空间与配置上更接地气,进口车型的旅行版,猎装版及双门轿跑在国内仍是小众车型。

国盛证券则针对价位不同定位的各类型车企做出了分析,其认为


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为代表的企业,产品在推出时就与进口车存在竞品关系,则认为其在车型规划中已考虑进口车的竞品压力,未来降价压力可能较小。


以北京现代、东风本田等为代表的企业,进口车降价后将由原本的错位竞争转变为直接竞争,或迫于竞品压力,可能小幅降价。


自主品牌:价格中枢在10万元左右,与进口车错位明显,降价压力微弱。


关税下降,倒逼国内厂商加快产品迭代。2000年左右我国大幅下调关税,倒逼国内厂商加快新车步伐(1999-2003年,国产轿车品牌型号由26个增长至103个,复合增长率达41.1%,远超此前增速)。预计此次关税下调之后,将二次倒逼国内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新车推出力度。

具体到品牌,东方证券报告给出了一些实际测算案例作为参考,预计当关税从25%降低到15%时候,进口奥迪Q7终端价或下降5.1%、雷克萨斯NX终端价或下降6.7%、宝马X3 M40i终端价或下降6.5%。

监管层:煤企力争6月10日前将现货煤价降至570元以下

记者经多方求证得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21日下午召开煤电工作会议,主要讨论控制电煤价格,要求各方执行相关措施,力争在6月10号前将5500大卡北方港平仓价引导到570元/吨以内。


前段时间,全国大范围迎来高温天气,居民用电需求的快速回升带动沿海电厂日耗震荡走高,北方港口5500大卡煤平仓价不断上行,达到了650-660元/吨,且市场看涨情绪较浓。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18日回应近期煤价上涨过快问题时表示,近期将采取增产量、增产能、增运力、增长协等9项措施,以进一步稳定煤炭市场、促进市场煤价回归合理区间。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没有市场基础。


多位业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相关管理部门21日召开的会议就是为了落实之前发布的9条措施。参会人员来自主要电厂、煤矿、港口、铁路局、中电联、中煤协等相关单位和协会。部分省区政府人员尤其是主管煤炭生产的人员也参加了该次会议。


猎鹰资讯相关人士透露,本次会议着重讨论如何加快释放煤炭产能。即将进入迎峰度夏时期,政府部门也希望通过产量方向的调节令煤价尽快回归绿色区间。


另据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还出台了数项措施,要求相关单位带头落实,以尽快平抑煤价上涨。首先要在现有电煤长协合同量的基础上,新增2亿至3亿吨铁路配置运力的产运需三方长协合同,包括新增合同量和原来没有配置铁路运力的长协合同重新配置铁路运力,该项工作要求本周五(25日)前汇总上报相关管理部门。会议要求神华、中煤等主要煤企带头把5500大卡的月度长协价格降到绿色区间570元/吨以内。对于各央企、重点省属电厂,会议要求不要高价抢购电煤,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天左右库存,以稳定煤炭市场平抑煤价,待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后再补充库存,其间如果因为合理下降库存出现供应紧张,有关部门将协调铁路予以抢运保障。而在进口煤方面,会议要求在不超去年总量的基础上定向支持发电企业,通关、质检等方面将给予便利。


记者另悉,针对当前高企的市场煤价,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发电集团近期纷纷对内提出明确要求,严禁所属企业采购高价市场煤,严禁在动力煤期货市场炒作套利,要求加强供应商管理及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


易煤研究院研究员潘汉翔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动力煤市场成交多为贸易商之间的“倒手”,终端实际采购依旧有限。近期,市场挺价情绪已出现明显动摇。在本轮政府“组合拳”影响下,预计动力煤价格拐点将加快来临,最快在本月末市场价格就将出现反转。


中宇资讯市场分析师王秋力表示,22日国内动力煤市场向上调整为主,涨价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高热值的煤种。不过,随着市场各主要单位响应政府的要求,大矿将加大长协兑现率,先进产能将得到有效释放。后期供应端宽松运行下,煤价回落将是大概率事件。

美国银行业的“狂欢”:一季度利润创纪录,ROE十年来首次高于10%

今年一季度,美国银行业斩获了有史以来最为丰厚的利润。


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周二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银行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27.5%,至创纪录的560亿美元。



银行利润大增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特朗普推出的三十年来最大力度的减税政策,以及健康发展的经济。


利润激增帮助银行轻松地超越了他们的资本成本,这还是十多年来首次出现。


报告显示,美国银行业的一季度股本回报率(ROE)为11.44%,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该指标的巅峰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彼时达到了15%。


大利好:监管或将大幅松绑


就这这份报告发布之后几个小时,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金融危机后最大的一次金融监管改革提议,以258-159票批准了改革《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议案,并交由总统特朗普签署入法。


这是去年共和党入驻白宫以来所通过的最大的、由两党支持的金融监管改革。一旦获得特朗普批准并签署成为法律,将意味着除了13家特大型银行之外的借贷机构,面临的监管力度显著降低。


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台的《多德-弗兰克法案》核心内容是在金融系统中加大力度保护消费者。


尽管银行抱怨政府监管过度,但FDIC的这份报告显示,其实他们并没有受到监管法规的过度束缚。自《多德-弗兰克法案》2010年7月出台至今,美国的银行业利润累计增长了135%。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银行业还储备了足够的用于抵御潜在风险的应急金——他们坐拥近2万亿美元资金。

童话森林携手酷家乐 开创时尚实木新体验

2018年中国家居行业进入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深度创新与转型升级也成为中国传统家具行业在发展新时期的重要标志。智能化与科技化已然成为新一轮家具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近日,实木家具领航品牌童话森林宣布与酷家乐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在设计环节、品牌营销、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展开全方位的合作,赋能童话森林终端营销“所见即所得”的未来。


新零售时代,消费关系正发生剧变,创新与实效已成为目前整个家居行业最稀缺的资源,如何通过设计与消费者深层沟通,打破线上线下屏障,正是实践新零售的关键。此次与酷家乐合作,正是童话森林希望打破行业疆界,云集更多优秀设计师的智慧灵感,进一步提升终端门店的家居设计创造力。


十五年见证家具设计之都——深圳发展的童话森林品牌,对设计的重视根植于品牌文化。童话森林始终专注时尚实木家具,专注于满足消费者对于家的艺术追求,这也正是童话森林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核心。


一直以来,童话森林严选各地优质原材料,引进意大利顶尖生产设备,引入国际设计团队,打造出选材、设计和品质俱佳的时尚实木产品。而且在业内率先大力推动免费的全屋家具设计,大大提升了家具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加快了童话森林品牌为更多实木家具消费者营造时尚生活方式的步伐。


童话森林始终秉持打破行业惯性局限的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健康环保、卓越品质的家居氛围,不断突破创新,打造出备受市场青睐的六大核心系列——“乌金木”、“TT”、“A8”、“D&G”、“东方先生”、“北欧”。


面向未来,童话森林则坚持不断创新,以家居为主业,家具研发、制造、销售为主体,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引领高素质的生活。此外,以设计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服务核心这两点理念则与酷家乐不谋而合。


酷家乐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云设计平台,拥有行业领先的云设计系统和庞大的设计资源,致力于云渲染、云设计、BIM、VR、AR、AI等技术的研发,实现“所见即所得”的体验。


目前,酷家乐已经拥有覆盖全国90%的户型库,吸引了超过300万室内设计师(覆盖全国40%的室内设计师)和超1000万业主用户,形成垄断式的用户壁垒。平台日均生成100万张渲染效果图,已累计生产2亿张效果图;每日产生20万套装修设计方案,已累计产生3000万套方案。


尽管家具品类不断细分,童话森林却始终坚持继续做好专业的实木家具。此次童话森林携手酷家乐家居云设计平台,标志着童话森林将进一步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销售场景方面的努力,也将打造童话森林品牌服务的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720度全景场景化购物体验,让消费者提前体验装修效果,更好的帮助客户挑选和在线体验产品,真正做到为消费者实时提供时尚及高品质的家居产品组合的服务。


未来,酷家乐还将助力童话森林实现产品新设计、模式新改变、营销新动作、服务新升级,共创实木家具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