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国产红芯浏览器被指作假:套用谷歌内核,却自称"自主"

8月16日消息,昨日,宣称为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宣布完成2.5亿C轮系列融资。该公司称,通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而在该公司的通发资料中,前四颗浏览器内核分别为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而红芯Redcore与之并列。


然而,根据“小声比比”等自媒体对该浏览器解压发现,红芯浏览器最终会得到一个chrome文件,其版本号是49.1.2623.213,该版本正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XP系统的版本。



而在该浏览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操作界面与谷歌Chrome浏览器大致相同,诸如断网界面也与其有着高度类似,均有一只小恐龙画面。


基本可以断定,红芯浏览器与众多国产浏览器一样,仅是一款chrome的套壳浏览器,与其宣传中宣称的自主内核相差甚远。


对chrome的套壳本是国产浏览器界的常见现象。腾讯《一线》了解到,谷歌chrome浏览器除了正式发布的chrome版本外,尚有一个chromium项目,供开发者开源使用。


对于该开源项目,谷歌的要求仅为标注来源即可,使用成本极低,国内多款浏览器,如UC、360、搜狗等均采用了该方案。只是,像红芯浏览器这样公开宣称拥有自主内核,确实罕见。


根据红芯浏览器官网,该产品的客户主要是政府相关机构与国企。红芯联合创始人兼COO高婧甚至表示,在当下的全球竞争市场环境下,既有政治红利又有技术红利,一方面是核心技术国产化的趋势,从政府最高层开始对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扶持,另一方面,红芯跟市面上大家在用的浏览器最大的区别是定位不同。


其独有定位,正是在To B,“目前中国浏览器活跃用户超过3.5亿,其中超过60%是在办公场景中使用的,而企业级的安全浏览器就会成为一个企业应用的入口,成为一种效率工具,能够与OA、ERP、CRM融合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高婧宣称。


腾讯《一线》还发现,红芯公司并非一开始就在做面向政企的浏览器,在今年6月25日,该公司才正式更名为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此之前,该公司名为美通云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为“云适配”。


当时,云适配定位是HTML5企业移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出的产品包括可将现有PC版网页适配成HTML5的移动应用跨屏云Xcloud、可快速构建HTML5网页应用的Amaze UI。


其多轮融资均是在“云适配”时期获得。据了解,在2012年成立后,2013年科大讯飞对其进行了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此后,晨兴资本、达晨资本、IDG资本又对其多次投资。


不过,截至目前,对于红芯浏览器造假一事,无论是红芯公司还是对其投资的机构与企业,尚无一家对之进行回应。

一文看懂三星的中国AI战略 依靠Bixby和平台攻城拔寨

“吓人的技术都是假把式,我们不那么吓人。”


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略带嘲讽的说道,距离首次发布Bixby中文版九个月之后,他们宣布新一代智能助手The New Bixby面世,与其一同发布的还有三星智家,二者被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全桂贤称为三星决胜AI时代的两大武器。


Bixby在左,三星智家在右,这家通信巨头的Iot生态野心昭然若揭。


所以,“无处不在”就成为张代君口中的超高频词,而Bixby自然成为Galaxy Note 9中国发布会的重头戏。他们希望以手机为终端,利用AI助手为入口,连接一切智能设备,随后推出的“三星智家合作伙伴计划”就是为连接而来。


Bixby要“无处不在” 还要 “拒绝傻白甜”


2017年11月21日,三星在国内发布人工智能平台Bixby中文(普通话)版,它包含语音、视觉、主页、提醒四大功能,不但支持电话、相册等原生应用,还支持多个第三方应用;具备情景感知能力,可以理解当前使用环境、应用状态;有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具备交互式学习机制。


中文版Bixby由张代君牵头研发,同事都叫他"Mr.Bixby",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是三星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创建的团队,他们立足于中国本地的先行技术、商用化技术研发以及产品服务,张代君主要负责领导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在视觉智能、语音语言交互、大数据挖掘、下一代无线通信, 以及本地智能服务等领域的技术战略、产品管理以及项目运营。


三星电子移动业务部门总裁高东真


“我每个月都来中国了解中国需求,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增强现实等领域。”三星电子移动业务部门总裁高东真说。


那么,受到如此器重的Bixby,在九个月之后,刚刚发布的2.0版本有哪些不同?张代君将The New Bixby概括为三大关键词,分别是千人千面、技术打磨、无处不在。


张代君曾在接受网易智能采访时谈到,“三星是一家AI技术公司”,所以,三星的AI助手甫一问世就被称为学习型AI,而到了2.0版本的Bixby,学习型依然是它的核心,它可以不断的学习用户需求,并且在手机软件生态里和Iot场景中实现不同技能,三星希望推动人机交互变革,即不需要去学习如何与机器进行互动,而是让机器学习如何适应人类的世界。


“Bixby拒绝傻白甜”张代君说道,“比如让智能助手推荐附件好吃的餐馆,而每个人有地域和口味的不同,却往往收到千篇一律的推荐”,而Bixby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真正的个性化推荐。


在技术打磨方面,The New Bixby提升了识别率,将响应时间缩短,噪音环境的响应更快,与此同时,还推出“一步直达”功能,不同以往手机收到指令在界面频繁跳转,一步直达更加人性化,可以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搜索到最优结果。目前Bixby已经进行了5000万次翻译,8300万次资讯获取、1亿次提醒等。据张代君透露,为了实现技术的持续进化,目前三星成立了全球5大人工智能中心以及34个研发中心,并表示其人工智能愿景是:无所不在、用户至上、始终陪伴、持续进化、安全可靠。


第三个关键词“无处不在”则是Bixby的现实任务和终极目标,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19年全球超过一半的智能手机将拥有虚拟助手,2023年则会增长到90%。


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市场全面搭载AI助手还尚需时日,“无处不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科技巨头们纷纷抢滩入局,有评论认为,未来,AI助手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把自家AI助手推销出去,迫在眉睫。


当然,Bixby并不是三星AI的全部。


国行版Galaxy Note9


在刚刚发布的国行版Galaxy Note9手机之中,新一代智能相机加入了智能场景识别技术,可通过AI技术识别出20种不同的场景和主题元素,瑕疵侦测功能则可以自动监测拍摄时遇到的人物眨眼、图像模糊、镜头上有污迹或因背光而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此外,游戏AI引擎可以有效优化游戏体验,目前该引擎已适配了40余款中国主流手机游戏。


加入Iot生态战争 三星智能家居平台的玩法


面对火热的Iot领域,全桂贤坦言:大家要搞清楚呀,很多公司其实都不是真正的Iot。


在质疑Iot行业的同时,三星阐释了其全新的Iot战略,三星智能家居计划基于IoT科技,通过三星智家应用,将IoT设备便捷互联,让用户统一管理或操作。


而除了接口三星自有的包括电视、空调等60多种设备之外,三星智家也将广泛地接入三星智家联合定制、三星智家生态伙伴等各行业合作伙伴的IoT产品。首批IoT品类将包括6种Zigbee设备和5种WiFi设备,而年内将会支持多个品类的180多种产品,后续三星还将通过三星智家合作伙伴计划引入更多IoT品类,以覆盖更多场景。


三星智家演示间


另一方面,三星还将Bixby人工智能技术注入其中,比如用户在回家途中可以通过Bixby得知家里的温度,并打开空调等等。相比于大多数以APP为中心的Iot设备交互,只有安装了对应的APP,语音助手才能操作,The New Bixby是以云端服务为核心,通过AI技术实现语音操控,即使手机中没有安装相关APP,Bixby也同样可以直接调用相关服务。


此外,The New Bixby的对话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对于用户命令,它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感知当前场景,并通过多轮“对话”,并且基于Bixby上线后的各方反馈,还专门针对用户实际场景的优化和工程扩展,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对话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也在准备5G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在多方合作,5G的速度是目前速度的100倍,对于Iot技术帮助极大,这意味着更好的体验和更快的连接。”全桂贤如是说。


在爆发前夜,抓紧时间跑马圈地是最稳妥的做法。


在全球市场,面对苹果Siri的封闭,逐步开放的三星Bixby尽显优势,但亚马逊Alexa的亮眼销量也让三星显得被动,Galaxy Home的推出就意在通过一款利器,得以与苹果HomePod、亚马逊Echo、谷歌Home正面交锋。


在中国市场,持续火热三年之久的Iot市场堪称红海,BAT、小米、京东们虎视眈眈,合纵连横,试图迅速完成市场教育并赢得激活设备的亮眼数据,纷纷押下重注。


对于三星来说,前路漫漫,都是挑战。

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细分领域长期受益

8月15日,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五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30%,2017年达到近7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3万台。虽然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核心技术尚待突破,应用领域有待拓展,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


我国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多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工业机器人6月产量为 13777 套,同比增长 7.2%, 环比增长0.9%。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产量为73849.1 万套,同比增长 23.9%。国产机器 人企业经过2-3 年的发展,必将会有涌现出一批破万台的龙头企 业,并在多种应用场景中,超越国外品牌。


工业机器人需求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上游核心零部件之一——减速器行业的发展。自2013年以来,国内减速器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截止至2017年,我国减速器市场容量已超过25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需求将超过40万台,市场容量将超过30亿元。


国产机器人减速器的主要客户为中资机器人本体企业,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采购外资品牌的减速器在价格上较四大家族要高出许多。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及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国内机器人企业开始推动以极高性价比策略激活国内潜在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并通过国产化核心零部件降低成本实现盈利,在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最终盘活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在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企业将全面受益,A股市场相关上市公司中机器人(300024.SZ)、埃斯顿(002747.SZ)、上海机电(600835.SH)以及克来机电(603960.SH)等值得关注。



腾讯高管:游戏审核有绿色通道 怪物猎人下架是偶然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00700.HK) 今天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2018年第二季度,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736.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178.6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滑2%。


财报发布后,腾讯董事长兼CEO马化腾、总裁刘炽平、CSO詹姆斯·米歇尔(James Michelle)及CFO罗硕瀚等公司高管召开了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美林美银分析师Eddie Leung:第一个问题有关于中国手游许可申请流程,管理层可否透露下目前公司在这方面的情况?有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审核与监管?第二个问题有关于视频广告业务,第一季度公司的视频广告营收较去年同期有比较强势的上涨,但是在第二季度尽管有《创造101》的支持,视频广告收益还是同比放缓,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否是由于付费会员数量的增长造成?这种下降的趋势是否在之后几个季度还会持续?


刘炽平:第一个问题有关于游戏上架许可流程,由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暂停了游戏商业化许可,因此如果没有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上架许可,那么该游戏就无法正式的进行商业变现。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官方机构正在进行重组,计划升级成为高级政府机关,因此很多游戏都还没有通过审查。之前已经得到许可的一些游戏都已经发布并且开始进行商业化进程。所以正如你们所看到的,公司还有很多已经得到商业化许可的游戏在筹备中,之后我们会陆续发布。目前,我们共有15款获得许可的游戏。广电总局也意识到这样的监管措施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游戏行业,因此设置了一个绿色许可通道,通过这个渠道得到许可的游戏可以先进行一个月的商业化试运营,这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比较不幸的是,尽管《绝地求生》已经发布,但是还需通过审核流程来获取官方许可,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审核过程什么时候重新开始。不过我们认为既然广电愿意提供绿色通道,希望这个审核工作可以尽快重新开始。一旦这个审核过程开始,公司会与政府紧密配合努力拿到《绝地求生》的商业化许可。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当然我们对于这些游戏能不能拿到许可并没有很担心,而是关心这个审核工作什么时候可以重新开始。


詹姆斯·米歇尔:视频广告业务确实会在一定时间内增长放缓,从长期来看,公司新闻广告收入较整个媒体收入来看相对比较薄弱,而视频广告的收入表现一直比较迅猛。二季度造成这项业务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几个:第一,这个季度我们减少了折扣,尽管这样会对视频广告业务的利润率造成积极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也会对总营收造成负面的影响。第二个原因就是视频内容,比如《创造101》,这个综艺确实为我们吸引了很多广告商,但是我们更希望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增长付费用户同时为我们在商业模型革新上积累一些经验。我相信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有积极帮助的。二季度腾讯在视频广告业务上的增长与整个行业基本上持平,但是在付费用户上的收益较同行业增长了超过100%。总的来看,我们的视频平台的营收增速是要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


刘炽平:《创造101》和《扶摇》的表现均超过了我们之前的预期,相关的广告收入很多都是通过预售的方式。虽然我们可能有一些视频内容没有达到预期表现,但是《创造101》的变现表现十分出色,之后的第二季预计会有更好的表现。


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师Jin K. Yoon:二季度公司递延收入环比下降了10%,管理层可否透露下公司目前端游或者中国整个游戏行业的递延收入变化情况?海外业务的递延收入情况?管理层可否透露下公司信息流广告业务的量化表现,包括日活跃用户数,月活跃用户数和广告量?


罗硕瀚:递延收入有很多部分组成,包括广告费用预付款,付费用户预付款,还有商业合作的按揭,代币预付和充值卡预付等。递延收入会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比如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游戏递延收入通常情况下会有大的减少。在2017年,我们第四季度该业务的递延收入就下降了将近3.5%。今年二季度则降低了9.5%,其中有3.5个百分点是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剩下6个百分点是由于6亿的按季摊销,这其中1.5个百分点来自业务合作协议,另外的4.5个百分点由于游戏和其他业务单元。游戏业务中,端游和手游影响更大。二季度递延收入水平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刘炽平:对于信息流广告业务的战略,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目前在微信整个生态体系中阅读活动主要来源于公众号,这是一个很具规模的平台,每天能够产生几十亿的页面浏览量,目前在整体表现和用户使用时长上都保持稳定。除此之外,我们在很多有很高日活跃用户数的平台上增加了信息流服务,比如QQ上的看点,以及QQ流量器上也同样添加了该服务,目前这两个是公司最具规模的信息流服务产品。在不同的平台我们会采取不同的媒体展现形式,包括新闻信息流、短视频和迷你视频等。这些信息流服务在这些高日活跃用户数的平台上发光发热,继而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用户流量,不过从平均来看,目前用户的平均网页和视频浏览量都还比较少。QQ看点和QQ浏览器目前的日均网页浏览量和短视频播放量在这个季度分别同比上涨了55%和300%。微视的迷你视频在QQ看点上吸引了大量日活跃用户,之后迷你视频业务也会出现在QQ浏览器、腾讯视频和微信平台上。


巴克莱分析师Gregory Zhao:第一个问题有关于广告业务,这个季度广告库存有所增加这会怎样影响公司未来的广告定价?最近公司的竞争者抖音、微博和今日头条等也增加了广告库存,请问这个会对整个行业的广告定价有什么样的影响?公司下架的《怪物猎人:世界》是一件偶然事件还是政府加强这方面管制的信号?


刘炽平:对于广告,公司对增加广告库存方面一向十分谨慎小心。以微信为例,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广告库存,现在用户每天最多只能在朋友圈看到两个广告。即使在媒体信息流中,我们的广告库存也是比其他竞争对手要少的,也说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有所限制。主要原因是我们希望可以采取一种比较连续性的广告库存战略,在用户体验、广告定价和定位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我们也确保每一个广告的质量,因此我们没有医疗广告也没有P2P金融业务广告。此外,我们也会与广告商一同打造高质量的广告内容。目前我们在广告业务领域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因此不会受到来自行业上的影响也不会受到搜索引擎广告的影响。


《怪物猎人:世界》的下架确实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实际上我们已经获得了这款游戏的商业化许可,但是游戏内容却并没有完全符合监管的要求,所以我们暂停了这款游戏的内容销售,并且与开发者协商后决定之后继续申请销售许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全程都与政府人员和监管机构密切沟通和合作,希望之后的检查流程可以有所改进。


中金分析师Natalie Wu:二季度《英雄联盟》的活跃用户数迎来了一个非常迅猛的增长,管理层可否分享一下这背后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公司其他收入中商业支付和投资收入的占比情况?如果集中存管金上升到100%,那么投资收入是否会降到0?

詹姆斯·米歇尔: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英雄联盟》的搜索量确实有所上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战队在相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爱国情绪驱使了增长。在二季度,《英雄联盟》的海外营收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是国内市场一如去年四季度以来低迷的表现,预计年底之前会有所好转。


刘炽平:在第二季度,公司的利息收入占其他收入的不到13%。其中已经有42%转移到集中存管,剩下的58%将在未来的6个月中平均分配,这是央行所规定的,所以到明年一月利息收入就不会再有了。为了减弱这个的影响,我们将会高效的控制市场营销费用,因为我们确实在支付平台上投入了很多去进行营销推广,当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线下支付业务上。除此之外,我们还会不断改善营销战略,以此来优化市场营销费用。之后,我们将会为使用微信支付的商家提供金融服务,因为通过支付平台的线下拓展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个很庞大的商户体系。


花旗分析师Alicia Yap:之前公司提到之后会为了恢复游戏业务而采取一些战略措施,那么管理层可否透露下在短期内比如说在第三季度会有哪些具体的行动呢?哪个策略将会起到最主导的积极影响?是会通过现有游戏的商业变现来带动整个游戏业务的增长还是寄托于新游戏的贡献?如果知道《绝地求生》的商业变现进程会有所推迟,那么6个月前公司是否还会发布该游戏?还是会推迟游戏发布?关于微信小程序的广告业务,之后主要的新增广告业务是否会主要来自传统零售业和本地服务业?如果不是,会是来自什么行业?预计市场规模有多大?


詹姆斯·米歇尔:第一个问题有关于影响公司游戏业务商业变现进程的战略。游戏商业化战略活动的实施短的话需要几个月,长的话甚至需要几个季度,但是我们对明年我们的游戏业务还是十分有信心的。我能理解投资者对公司二季度表现的关注,一个原因是今年上半年我们发布了一些游戏,但是它们的每用户贡献营收较前几年相比的表现比较低迷,因此在7月和8月公司会发布几款高用户贡献营收值的游戏,比如角色扮演类游戏和棋牌类游戏,我们相信这些游戏在发布初期就会有很不错的营收表现。


刘炽平:由于中国游戏市场日活跃用户总数较去年同比有所上升,所以公司在游戏业务方面一直表现也都比较强劲。仅仅用了6个月,公司就在战术竞技类游戏中拔得头筹。不仅仅是在国内,腾讯在海外业务的发展也是十分迅猛。《绝地求生》目前在海外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了1500万。但是这款游戏由于商业变现进程的推后,现在为止还没有在营收上有所贡献,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个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


小程序的目的在于基于交易建立起用户和线下活动的桥梁,如果没有小程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用户可能不愿意为了获取这些线下服务而再去下载其他的应用程序到手机上。目前小程序上的业务还主要在零售行业,很多品牌也都通过小程序来吸引客户。


麦格理分析师Wendy Huang:第一个问题有关于三季度营收展望,从财报上可以看到,公司二季度的营收增长只有30%,可能是过去三年最低迷的一个季度,之前公司提到会通过一些项目来带动公司的营收增长,比如说小程序等。那么公司预计大约什么时候可以重新回到30%以上的营收增长速度?第二个问题有关于《堡垒之夜》,这款游戏是否已经获得商业化运营的批准?《堡垒之夜》是否会发布手游版?如果会的话,那么是否需要再次申请运营许可?


刘炽平:关于营收增长,主要是因为游戏业务目前表现比较弱,很多游戏目前还没有实现商业变现,当然之后如果完成变现的话,营收的增长就会回到原有水平。


目前《堡垒之夜》已经获得商业化运营的许可,并且现在我们在试图申请一个月的商业化试运营机会。从注册用户数和玩家的评价来看,这款游戏目前的表现不错。当然,如果发布手游版还是需要另外申请许可的。

港股再现“大奇迹日”

周四,港股低开后大幅回升,股指收复失地。此前连续两日血崩的科技股和教育股强势反弹,医药股、内房股纷纷走高。


恒指开盘跌1.7%,跌破27000点,刷新去年8月11日以来最低位。此后股指急速回升,恒指转为上涨,大举收复27000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一度跌近1.7%,现涨0.31%。


本月以来,恒指累计跌幅已达4.41%,今年累计跌幅达到了8.68%。

科技股开盘一度领跌,板块跌幅超4%,现跌0.5%。云服务巨头金蝶国际一度跌超10%,现涨2%。腾讯开盘大跌4.8%,现跌1%。阅文集团、阿里健康跌幅一度超过4%,现涨幅超过1%。小米集团跌近3%,跌破16港元,刷新上市以来新低,现涨0.74%。


教育股反弹。天立教育涨近16%。宇华教育涨超6%。


昨日教育股集体大跌,天立教育午后跌近20%,枫叶教育跌近16%。宇华教育跌13%。民生教育跌10%。21教育跌8%。

中国EMS供应商恒达科技今日在港交所挂牌,股价低开19.43%,报1.41港元,上市首日宣告破发。


港股频爆业绩雷


Wind统计显示,8月以来总共有247只港股股价创出历史新低。


香港资深金融和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表示,多只港股在公布业绩前后重挫,主要是市场预期业绩高速增长出现偏差,高估值得不到支撑,导致相关股票出现大幅调整。


港股“股王”腾讯昨日盘后发布糟糕财报,净利润与营收均不及预期。净利润十三年来首现单季负增长,备受关注的关键利润来源智能手机游戏业务环比更是大跌19%。社交媒体、广告和其他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速均出现了近年来的新低。


财报公布后,腾讯美股粉单市场暴跌近10%,收盘跌6.7%,创5个月最大跌幅。受此拖累,隔夜中概股集体下挫,阿里巴巴收跌1.56%,连续第三日下跌,盘中一度进入技术性熊市。


腾讯控股周三跌3.61%,市值3.2万亿港元。连续多日下跌后,市值和高点相比跌去1.3万亿港元。


野村将腾讯目标价由492港元下调至449港元,下调幅度约8%。


对于港股后市,此前海通策略分析荀玉根表示,今年以来港股破发率高大20.1%,港股短期走势受A股影响,不过港股估值优势很明显,长期看好、中期磨底还需要时间。


知名港股分析师、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忆东之前表示,港股短期部分情绪指标已经到了较为悲观的水平,三季度中后期维持震荡市,投资策略方面建议仓位保持动态中性,急跌时补仓,急涨时减仓。估值底部区域的赢家之道在于聚焦优质资产,建议配置保险、银行、石油产业链等低估值蓝筹股。与中国资产相关性较低、高股息率的港股龙头有望受益于北水配置。

土耳其新危机反映的是新兴市场的老问题,一切只是开始

在经历连续两天的巨幅震荡后,土耳其里拉终于止跌,带动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回稳,回想起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依然让人心有余悸。


土耳其的企业、银行和国家外币债务占GDP之比已经达到55%,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危险门槛,此外土耳其严重依赖短期美元贷款来弥补占GDP 6.5%的经常账户赤字,一旦海外投资者对土耳其失去信心,该国只剩下听天由命一条路。


危机的爆发可谓集齐了“天时地利”,只差“人”这一催化剂,就在这时,埃尔多安出现了。7月份埃尔多安赢得土耳其大选,开启第二个五年总统任期,同时也意味着土耳其正式从议会制过渡到总统制,而埃尔多安将成为土耳其共和国建国以来权力最大的总统。


在埃尔多安宣布的新内阁名单中,被认为更加“亲市场”的热门财长人选——土耳其前副总理、前美林银行家Mehmet Simsek,以及土耳其前财长Naci Agbal等人被排除在新内阁之外,埃尔多安的女婿、资历尚浅的Berat Albayrak则被任命为新财长。


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还颁布了一项新的行政法令,取消央行行长五年任期的限制,这也意味着总统可以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直接任命央行行长。由于埃尔多安对“高利率”的偏见,土耳其央行并没有在该出手加息时加息,维稳里拉。


可以说,埃尔多安“一手遮天”之举让市场信心崩塌了,特朗普的关税决定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G4经济体通过量化宽松每年向全球体系增加2万亿美元流动性的零利率时代,美元融资成本廉价得让人难以拒绝。IIF(国际金融协会)认为,随着低廉流动性水闸的关闭,土耳其危机只是整个新兴市场长期痛苦的开端,南非、印尼、哥伦比亚等新兴市场将步土耳其后尘。


IIF首席经济学家Robin Brooks表示,今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仅上涨60个bp就导致新兴市场开始“暴走”,严重程度堪比2013年美联储缩减QE(tapering),当时利率的冲击更为厉害。


这表明随着全球债务占GDP比达到318%,较雷曼危机前夕还要高出40个百分点的今天,全球市场已经变得战战兢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的数据,包含跨境贷款和功能性相当的衍生品在内,新兴市场的美元债务已经飙升至7.2万亿美元,为历史最高,且从未经历美联储加息周期的测试。


现在判断土耳其是否是那只“煤矿里的金丝雀还为时尚早,但唯一确定的是,里拉在短短三天内暴贬25%将给土耳其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


在土耳其央行将各期限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50-400个基点,并表示如有需要将为银行提供流动性后,市场并没有立刻平静下来,投资者依然担心,一旦资本停止流入土耳其国内,或者发生资本外流,土耳其本身拥有的美元储备相比于未来12个月内需要的2400亿美元外部融资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要打破货币贬值带来的恶性循环,埃尔多安需要作出三大让步:效仿阿根廷大幅加息1000个基点,即加息幅度足以震撼市场;在财政纪律下收紧预算,并通过IMF救助来支持并挽回外国投资者的信心;释放羁押的美国牧师Andrew Brunson,与特朗普政府重归于好。


然而,这三大让步在“强人”埃尔多安治下看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土耳其爆发的新危机,反映的是新兴市场面临的老问题,墨西哥、泰国、印尼、韩国、巴西、俄罗斯和阿根廷此前都已发出警告信号,只是市场充耳不闻,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道路的加速推进,一场新兴市场“完美风暴”即将开始。


土耳其里拉的崩盘只是新兴市场大级别主跌浪的导火索,接下来新型市场货币汇率很可能与土耳其里拉的跌势发生共振;具有代表性的还包括离岸人民币。近日中国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强调,”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


交易策略方面,随着双边波动幅度的加大,建议本周通过押注美元/离岸人民币上涨作保护,通过芝商所卖出标的为CNHU8的Chinese Renminbi/USD Options Wk 2人民币看涨期权。



此外,横华国际研发中心发布的报告表示,土耳其危机的爆发促使欧元破位下行,欧元下行空间完全打开。一方面,期权投资者可买入近月平值附近的看跌期权,做欧元汇率的下跌同时赚取波动率上涨;另一方面,也可考虑卖出阻力位上方执行价格处的看涨期权,赚取欧元下跌和时间流逝的收益。


表1 芝商所欧元期权合约细则


金准人工智能 新兴市场企业推动全球数字革命

前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数字化的世界。来自新兴市场的企业正运筹帷幄,系统全面地抢占数字经济中不同领域的市场份额。数字消费与数字化应用在这些国家的消费者中日渐普及且发展迅猛——远超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企业与消费者合力,成为全球数字革命的推动引擎。被我们称之为“全球挑战者”的100家新兴市场企业最能直观地体现出数字化发展趋势。这些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为创新设立新标准,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角逐。

事实上,自从BCG首次揭示来自发展中经济体(这些市场常常被忽视)的大型企业所取得的成就以来,这些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业务成熟度上都发展迅猛,成功“晋升”到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行列。新挑战者们则已接替他们的位置,并根据自己的愿景、战略、能力和独特的竞争优势来开展业务,从而塑造着全球经济。

今天,越来越多的全球挑战者同时也是数字化领域的领头羊。实际上,他们正快步赶超成熟市场同行,逐步树立起自身的领导地位。其中一些企业是数字技术的创新者——他们将新发明推向市场,基于新科技建立主要业务,从成熟市场的竞争者手中分一杯羹。其它企业则在技术运用方面推陈出新,力图在较为传统的行业中开发推广新产品、新服务,或者直接颠覆制造、交付产品及服务的传统方式。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将在下文中,探讨这些企业如何取得成功,如何使得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增长和前进的动力。

一、新兴市场助推数字化进程

尽管近年来经济时有波动和震荡,但新兴市场仍是一块生机蓬勃的商业宝地。就增长而言,过去十年来,新兴市场企业的发展速度在大多数行业中已超过成熟市场同行(参阅图1)。这种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就是数字经济,尤其体现在对电子商务和数字服务与日俱增的消费需求。基于BCG根据Forrester Research和eMarketer(一家美国市场研究公司)预测的分析,金准人工智能专家所确定的新兴市场上有超过22亿在线消费者,其中约5.5亿人在2016年内至少拥有一次网购经历。

 

新兴市场企业正运筹帷幄,系统全面地抢占数字化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

此外,十年前起,在线消费者比例一直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参阅图2)。例如,在巴西,联网消费者使用互联网购物(至少某一个步骤借助了互联网)的比例占购物总量的56%。大约70%的印度消费者通过访问互联网,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金准人工智能专家预计印度的互联网渗透率将从2016年的近25%上升到2025年的55%或以上,届时印度的网民数量可能达到8.5亿(参阅BCG于2017年3月出版的聚焦报告“The New Indian:The Many Facetsof a Changing Consumer”,以及2015年12月出版的文章“Shopping in Brazil:The Influence and Potential of Digital”)。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一家专注于在线受众监测和消费者洞察的研究咨询机构),中国消费者的移动交易数量是美国消费者交易数量的50倍以上(参阅BCG于2016年7月出版的信息图《五大趋势推动中国消费经济转型》)。

这不仅仅关乎消费者。新兴市场企业正运筹帷幄,系统全面地抢占数字化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参阅图3)。例如,他们在全球互联网软件和服务收入中所占份额从2007年的7%上升至2016年的32%。科技行业的各个板块也显现出类似势头,在同期十年间,电信设备企业的收入份额从5%增至21%,保持同样势头的还有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从23%增至34%),电子设备及元件(从32%增至44%)。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科技公司占比从2008年到2016年跃升三倍,如今十大指数成分股中有八家是专注于科技或数字化的企业。自2011年以来,新兴市场的MSCI全球信息技术指数远超过了其工业和金融指数。非科技类公司也正在应用数字技术以改善运营,克服其在新兴市场面临的诸多物理、金融以及商贸方面的业务障碍,涉及地理、物流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请参照以下案例:

印度一家个人护理公司——戈德瑞消费品公司(Godrej Consumer Products)应用先进的分析技术来制定更好的销售决策,并通过技术赋能学习来打造尖端销售队伍。

印度太阳药业有限公司(Sun Pharmaceuti-cals)推出了一款史无前例的移动应用程序,为医生和患者架起沟通的桥梁。

智利葡萄酒生产商Viña Conchay Toro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推出了一款名为Renato的聊天机器人,该机器人依靠人工智能打造了一个“虚拟侍酒师”来与客户互动。

2016年和2017年,超过40%的“独角兽企业”(私募和公开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位于新兴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220家中有77家)来自新兴市场——这相当于全球100家最大独角兽企业的三分之一,且占其市值总和的41%(这100家企业中,有25家来自中国,8家来自其它国家)(参阅图4)。

30%的新兴市场独角兽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表现活跃,其中10%的企业提供按需服务(解决客户在新兴市场面临的业务障碍),20%以上的企业专注于互联网软件和服务、金融科技、医疗保健和网络安全。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观察到一个事实,有两个地区:中国的东海岸和美国的西海岸,都已成为数字世界的重心,并且在颠覆和重塑传统产业的竞赛中正面交锋,角逐领导地位(参阅BCG于2017年11月出版的文章“The New Digital World:Hegemony or Har-mony?”)。当下,这种竞争在东南亚市场最为激烈(参阅下文“为东南亚的增长做好准备”)。

科技的影响力已举足轻重,新兴市场未来经济的数字化发展有望增强。


为东南亚的增长做好准备。

对于来自东西方的科技巨头和投资者来说,东南亚市场可谓炙手可热;他们都希望在此开疆辟土,原因在于这一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谷歌和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报告显示,2017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的价值约达500亿美元(在线用户合计3.3亿)——到2025年将达2000亿美元。该报告预测,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总交易额将从2017年的约100亿美元猛涨至2025年的近900亿美元。市场研究网站eMarketer预计,截至2020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移动广告支出将超过20亿美元。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的超高期望催生了多个细分领域的高交易量。例如,2017年5月,美国和亚洲投资者向Sea有限公司(Sea是东南亚SoutheastAsia的首字母缩写;该公司原名为Garena,由腾讯投资)注资5亿美元,以扩大其在线购物部门Shopee的规模。在此不久之前,阿里巴巴拿下了另一家东南亚网购公司Lazada的控股权,该公司最近通过收购新加坡在线百货零售店RedMart,将业务扩展到日杂零售行业。2018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计划在Lazada额外注资20亿美元,并希望由其创始人之一来担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去年7月,亚马逊在新加坡推出了“PrimeNow”服务,使数以万计的商品都能在两小时内被送达。

目前,在线打车服务市场蒸蒸日上。在“theSea”投资的前一周,印度尼西亚打车服务公司Go-Jek从腾讯公司获得了12亿美元的融资;谷歌同样对其进行了投资。今年3月,优步宣布将要把其在东南亚的业务出售给该地区共享出行界的佼佼者——新加坡的Grab公司,并获得Grab公司27.5%的股份。日本软银集团拥有优步15%的股份,是Grab的投资方之一,中国的滴滴出行也是Grab的投资方。

在金融科技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已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进行投资。

所有这些交易及竞争定位的成效仍有待考察,但交易很可能会继续进行下去。

二、2018年全球挑战者

初看2018年全球挑战者百强名单,它与前几年的名单有诸多相似之处(参阅图5)。四家公司荣誉晋升为全球领导者,17家新企业榜上有名。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组合,囊括了所有主要区域和众多经济板块,十分具有代表性。

 

BCG使用定量和定性两个标准来评选全球挑战者。候选企业必须拥有至少10亿美元的年收入、超过1000名员工以及超过其国内市场GDP或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率。息税前利润率必须等于或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企业还必须具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国际销售额达10%以上或国际并购交易额达5亿美元以上;全球挑战者还必须拥有成为一个真正全球化企业的雄心壮志。诚然,我们也破格选出那些发展迅猛、影响力极强并且朝着这些目标奋进的企业。100家全球挑战者中约有三分之二符合全部标准;几乎所有全球挑战者都符合三个及以上标准。

2018年全球挑战者百强名单中有来自10个国家的17个新成员,其2015年至2016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0%:

世界最大的垂直整合乳品公司Almarai(沙特阿拉伯)。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表现活跃,目前37%的收入来自国外市场。

全球鞋类和服装公司Alpargatas(巴西),在国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41%。

Arca Continental(墨西哥)是拉美第二大瓶装公司,其44%的收入来自国外市场。

比亚迪(中国)是一家电池和汽车制造商,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比亚迪25%的股份——支持比亚迪“建立你的梦想”的理念。

Cielo(巴西)是支付处理领域的领导者,占领了国内市场50%以上的行业交易量。2016年,Cielo推出了新一代销售点开放平台Cielo LIO,该平台将销售信息与商家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

非洲领先的水泥生产商Dangote水泥公司(尼日利亚),业务遍及10个国家。2017年,Dangote通过电子商务平台Jumia推出了在线订购服务。

IHH Healthcare(马来西亚)是东南亚领先的私人医疗保健供应商。该公司还拥有土耳其最大的私营医疗保健供应商Acibadem Healthcare和印度的Continental Hospitals。IHH在10个国家开展业务,其国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全球第二大微灌公司Jain Irrigation Systems(印度)业务遍及126个国家。作为农业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先驱,该公司几乎一半的收入都来自高科技产品。

晶科能源(中国)是“硅基组件超级联盟”(Silicon Module Super League) 成 员之一,该联盟由全球六大晶体硅光伏组件供应商组成。晶科拥有强大的国际地位,其61%的收入来自中国以外的市场。

LC Waikiki(土耳其)是土耳其时装零售市场的领导者,业务遍及38个国家。

MercadoLibre(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受欢迎的电商平台,在19个国家拥有1.75亿用户,其海外市场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8%。

美的集团(中国)在电器制造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40%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该公司一直是一个活跃的跨境买家。 除了在2016年12月以50亿美元收购德国库卡公司之外,它还收购了Servotronix、Eureka和东芝等其他国际公司的家电业务。

OPPO(中国)在中国和印度都是行业领导者,业务遍及以亚洲国家为主的21个国家。在过去的两年中,OPPO的收入在中国市场经历了爆炸性增长(年增长率达120%),现在是中国和印度领先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之一。

Safaricom(肯尼亚)是肯尼亚领先的移动网络运营商,也是非洲领先的移动交易平台。Safaricom是肯尼亚第一家年盈利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天齐锂业(中国)是全球领先的锂电产品供应商,主要经营锂矿资源开发、勘探和下游锂精炼等业务。天齐锂业为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客户提供各种高品质锂产品。

潍柴动力(中国)是一家立足国际的柴油发动机、重型机械和建筑设备制造商。该公司几乎一半的收入来自国际渠道。

宇通客车(中国)是中国领先的内燃机和电动客车生产商,分别占有30%和17%以上的市场份额。宇通最近开始向古巴出售电动巴士。

此外,2018年还产生了四位“荣誉晋升者”:沙特阿拉伯SABIC、阿里巴巴、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腾讯(参阅“全球舞台的数字创新”章节中关于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介绍)。

2.1数字化影响力与日俱增

进一步观察,时代无疑正处在变革之中。BCG采用一贯的定性和定量标准来甄选全球挑战者。今年的榜单出炉后,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就对比评估了每家企业在当下和五年前的数字化能力,以及他们将数字化和科技作为其商业模式加以应用的成效。我们划分了三类企业:数字原生企业(即数字原生代)、数字应用者(数字技术成为其商业模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传统企业(可能会发起数字化项目的企业,但数字化对其当下商业模式而言不太重要)。在2018年的榜单中,近60%的公司不是数字原生企业就是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而相比2012年,仅有17%的企业大量应用数字技术。从以下领域就可见一斑:

1) 工业品和制造业:应用工业4.0技术,应对全球供应链再平衡以及新兴市场制造中心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现状。

2) 消费品:电子商务、全渠道销售和分销,填补了许多城市现代贸易渠道不足的局面。

3) 科技、媒体和电信:社会大环境讲求“移动先行”原则,为此打造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使得个人电脑不再是主要的上网途径。

4) 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高效电网缓解了新兴市场大型城市的污染问题。

5) 医疗保健:数字医疗保健服务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也利于控制日益严重的流行病,如糖尿病。

6) 金融服务:在消费者没有信用卡及信用记录的市场上投放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此外,两位荣誉晋升者——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数字巨头,他们在中国本土以及其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与亚马逊和Facebook等西方数字领军企业相匹敌(参阅下文的“新兴市场的数字领袖”)。

2.2先进数字技术发展的三大途径

全球挑战者主要以三种方式提升数字化能力:积极投资内部创新和产品研发;寻求合作,踊跃加入数字生态系统或创建自己的数字生态系统;通过并购和私人投资,从创业公司和新技术中获取数字化能力。这三种方式均成效显著。

内部创新与研发。全球挑战者和新兴市场企业奋起直追,在内部数字化创新和研发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从而使其在总体上,即使未能超越但也至少追平了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地位。华为,作为荣誉晋升者,从2012年到2016年间,每年申请4,000到6,000项独家专利——比许多首屈一指的西方科技企业至少高出两倍。在研发方面,华为用时5年,完成了从通信设备行业追随者到领军者的蜕变,收入和市场份额翻了一番。印度的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利用其内部孵化中心开发出Ignio,一个基于云计算的自动化认知模型,这个模型依托人工智能平台,为TCS及其客户攻克了多项信息技术上的难关。

土耳其最大的企业集团科奇财团(Koç Holding)正在其多个子公司推进数字化发展,其中几个迅速成长为工业4.0技术的领军者。例如,电器制造商Arçelik是科奇财团旗下的子公司,已成功搭建一个共享创意平台,以激发聚焦设计的思维。与此同时,Arçelik快马加鞭谋发展,领域涉及通信协议、云安全、数据分析、机器人以及与数字化、物联网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Arçelik的Atölye4.0数字工厂就应用了先进的自动化工具、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体、图像处理、移动技术以及协作机器人。合作伙伴关系与数字生态系统。许多新兴市场参与者正与其它企业携手共筑数字生态系统。腾讯作为荣誉晋升者,也是全球市值第五大的公司,通过利用基础广泛的数字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在社交媒体领域实现了其超群绝伦的规模与参与度(请参阅下一章节“新兴市场的数字领袖”)。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通过与商户、银行和其它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创建了全球智能支付生态系统。小米公司则打造了一个专注于家电、医疗保健和娱乐的大型智能家居生态系统。MercadoLibre的在线用户达1.75亿,在拉丁美洲电商界独占鳌头,其建立的是一个集支付解决方案、信用评级和广告宣传为一体的生态系统。

并购与私人投资。领先的新兴市场参与者把目光投向了战略性投资,力图扩张业务或加速开发新能力。这些投资中很多都考虑到了科技因素—换言之,他们利用并购或投资,联合两家科技企业或一家掌握某些技术或技术创新能力的非科技型企业。放眼全球,自2012年以来,收购科技公司的非科技行业收购方占比增长了9个百分点,占所有科技并购交易的70%(参阅BCG于2017年9月出版的文章“The Resurgent High-TechM & A Market place”)。

2013年以来,全球挑战者已经完成了约2,400笔收购或投资,其中约16%的交易是针对数字原生企业。但还有许多交易涉及数字技术或高级功能的收购。例如:

全球挑战者利用传统资产和数字资产来创造卓越的价值。

1) 印度的JainIrrigation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的Observant,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农场信息管理平台及应用程序。

2)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

3) 中联重科收购了德国的m-tec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提升建筑流程的速度以及节约成本。

4) 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收购了TuneMoney,该公司利用包罗万象的数字银行解决方案为寻求效益的客户提供服务。

5) 天齐锂业收购了Windfield51%的股权,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锂矿生产商TalisonLith-ium的母公司。

BCG的研究表明:过去四年来,数字化合资企业的数量增长了近60%,涉及许多新兴市场的企业。

2.3世界一流的绩效

全球挑战者持续利用传统资产和数字资产来创造卓越的价值。他们的业务扎根全球市场,既能满足本地客户需求,又能服务于全球客户。他们打造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牌以吸引和夯实不断扩展的客户基础。优质的人才队伍为客户提供了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创造了连战连捷的记录。全球挑战者将创新作为当务之急,而创新的基础就是他们广泛深入的专业知识。

就长期(2000年至2016年)股东总回报而言,100家BCG全球挑战者的表现令其全球竞业者、标准普尔500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公司望尘莫及(参阅图6)。最近几年(2011年至2016年),新兴市场的经济环境更加多样化,挑战者的股东总回报指数(以及MSCI新兴市场指数)均受到影响,但即使在这段时期,挑战者在其它指标上的收入增长仍在不同领域领跑其同行,营业利润率保持了较高水平,均数为10%(参阅图7)。拖累全球挑战者(和其他指数公司)表现的一大因素是大型能源企业业绩下降,这主要由于油价下跌所致。

2.4数字技术助力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全球挑战者已精准定位,懂得如何运用其数字资产和技术优势,充分把握新兴市场的诸多特征并从中获益。比如,新兴市场还在经历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高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全球挑战者大可凭借其高效率和基于价值的生产力来开疆辟土。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更容易接触到熟悉数字化、接受新科技的消费群体,并且这个群体规模还在扩大。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决策部门和监管机构正着手为数字创新营造更宽松的监管环境,这促进了数字化人才的发展、数字生态系统内的协作以及经济增长。例如,巴西中央银行(Bacen)已经与巴西银行(BancodoBrasil)、Caixa等银行、微软等高科技领域龙头企业联手,建立了一个创新池,以助力巴西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科技发展。印度则宣称自己在金融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一马当先。

以上种种因素促成了全球挑战者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他们继续在本土市场遥遥领先、大放异彩,同时也试图撼动成熟市场企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三、新兴市场的数字领袖

事实证明,许多全球挑战者都是实力超群的全球竞业者。一个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具有一定挑战性,而全球挑战者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锤炼了自身的商业模式和能力。其他企业认为理所当然的优势(比如良好的物流和基础设施),常常给企业设置了巨大障碍。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企业正在寻求数字技术的帮助,以克服或规避这些障碍。当这些公司着手从本土市场向外扩张时,他们会利用数字工具和专业知识在国际市场上挤走对手,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

3.1数字化的四个特点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对全球挑战者应用数字技术情况的分析呈现出四个共同特征:

1) 他们使用工业4.0和服务4.0等新兴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优化核心业务。

2) 他们专注于数字化的客户体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强化客户参与度,希望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 他们追求商业模式创新,涉足全新的数字商业领域,建立新模式以打破现有的价值池。

4) 他们将某些需要数字技术支持的职能(如分析和卓越研究中心)嵌入到组织中。许多企业也将加速数字化转型作为整个组织的战略。

3.1.1提升生产力和核心业务

向工业4.0转型是一个全球现象,新兴市场企业常将这一趋势作为他们在全球价值链中争取更大增值份额的机会。新兴市场企业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为此他们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为了规避新技术通常需要的大量资本支出,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比如利用数据相关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提升速度和效率。他们还在本土投资创新生态系统(囊括供应商、公共实体和人才资源),以减轻对发达国家技术和能力的依赖。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重大转型——从依靠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发展方式迎来工业4.0时代,即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天下。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旨在激励企业在不同领域实现突破,提升国际竞争力。许多中国企业正通过全球并购来获取新技术。2016年,中企跨境并购交易额近2000亿美元,其中涉及科技公司的交易就占到20%(参阅BCG于2017年6月出版的报告《2017年企业并购报告:技术引领全球并购风潮》)。

中国电器制造商美的集团是全球挑战者之一,同时也是工业4.0的先驱者。自2015年起,美的在五个国家完成了至少五笔收购交易,以充实其技术基础并提升竞争力。收购德国库卡让美的集团成功进军日新月异的机器人领域。2017年2月,美的收购了Servotronix,受益于该公司在运动控制方面的领先技术,美的在其工厂进一步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美的集团副总裁胡自强接受彭博社(Bloomberg)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机器人及其它应用。我们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摩洛哥OCP集团正在投资一个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以拓展其研究能力和工业4.0技术。OCP于2014年组建了穆罕默德六世理工大学,该校专注于矿业和化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以此进一步推动摩洛哥的发展,也为OCP集团输送了专业的技术人才。该大学还提供了一个平台,与其它机构开展更广泛的合作。OCP与世界各地的大学长期合作,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巴黎HEC商学院以及巴黎高等矿业学校(Mines Paris Tech)。

OCP还与IBM(数字转型)、杜邦(环境足迹)和Jacobs(技术工程)等一流国际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它正在构建自己的工业4.0能力:用机器人实现手工生产流程自动化;用物联网提升工厂效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来改进生产、推动流程创新。

全球挑战者密切关注数字化参与度高的客户和消费者,这一举动既推动了经济增长又促进了创新发展。

3.1.2参与客户旅程

全球挑战者密切关注数字化参与度高的客户和消费者,这一举动既推动了经济增长又促进了创新发展。小米公司是数字原生企业,它把精益运营与线上分销结合起来,成长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廉价的在线媒体是小米公司的主要营销工具,高度数字化的客户参与和快速的市场渗透使小米在中国以外的其它新兴市场迅猛扩张。小米在一年内就成功打入印度市场,与行业领导者并驾齐驱。

印度的Mahindra Group是Mahindra&Ma-hindra和Tech Mahindra的母公司。它正针对多家子公司的客户群体,开发新颖的数字互动形式。一个新的酒店应用程序破土而出,创下的预定量占其公司酒店和度假村预订总量的35%。一个面向农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咨询门户在投入市场三个月内,下载量就达到20万。共享经济欣欣向荣,该公司顺势推出了两个创业公司:Trringo,被称为“拖拉机版Uber”;还有Smart Shift,一家小型商用卡车共享平台。巴西食品公司BRF正在试行区块链技术,以追踪供应链上的产品,辅以网上信息资源,让客户可以对其产品“追根溯源”。

3.1.3新模式带来新突破

打破常规已不再是成熟市场独有的现象。即使在相对年轻的市场中,初来乍到的企业也可凭借新技术和新能力超越现状。以RelianceJio为例,这是一家移动网络运营商(Reliance Industries的子公司)。

Reliance Jio在2015年12月推出测试版服务,并从此彻底颠覆了印度的移动电信市场。Jio不受传统2G和3G网络技术的限制,投资打造了先进的LTE移动网络,该网络利用卓越的sub-GHzLTE频谱(一个高度纤维化的塔台网络)、数据分析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覆盖了印度85%以上的人口(实现了城市区域全覆盖)。Jio还建立了一个极低成本的网络(基于其拥有部分所有权的塔台而非租用的塔台),因此成本不及竞争对手的一半。这种高质量的移动网络让Jio占据了15%左右的市场份额。Jio每月承载约17亿千兆字节的数据业务量(世界上最高的速度),其价格也是世界最低——每兆字节0.05卢比。

数字化全球挑战者将新能力嵌入到整个组织中。

3.1.4嵌入“数字驱动器”

数字化全球挑战者不局限于应用技术,他们也在整个组织中嵌入新的技术赋能能力。例如,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AirAsia)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亚航采用的高级分析技术可以提升收益管理、辅助定价决策。此外,基于云计算的效率解决方案有助于确保飞机的高利用率并精简运作。亚航的线上平台绕开了昂贵的旅行社或实体店,搭建出一个精益化分销体系。亚航是2002年该地区首家不需要纸质机票的航空公司,85%的预订直接通过其官网。以上诸多“数字驱动器”使亚航成为全球成本最低的航空公司之一,每个可用座位公里成本仅为3.4美分,低于地区竞争对手和全球其它廉价航空。

在印度,戈德瑞消费品公司(Godrej Con-sumer Products)利用嵌入式技术来转变快消品业务的销售方式,其一流的技术及先进的分析方法被用以制定更明智的销售决策。该公司还通过技术赋能学习来建设尖端销售队伍。配置给整个销售团队的设备均装有大量可以辅助他们提升绩效的应用程序。这些“数字驱动器”带来的影响比比皆是。Godrej凭借更加高效的客户服务,促使销售额显著增长。该公司还通过数字化功能实时追踪分销商的库存,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生产。销售经理和企业高管可以随时查看实时线上销售情况和采购报表。信息资源变得更丰富,销售团队的业绩也因此蒸蒸日上。Godrej还拥有一站式计费系统,可简化与分销商的交互流程,由此设立唯一标准。

3.2加速数字化转型

全球挑战者常常将数字化视为一个全押命题。他们试图通过全公司的努力以及共同的使命感来加速数字化转型。企业将出类拔萃的人才安排到涉及数字化工作的领导岗位,望其踵事增华。Mahindra集团就经历了一个全集团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之旅,主要依靠三大支柱:改善客户体验、加速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积极评估崭露头角的新兴技术。

对于全球挑战者而言,新兴市场是一块生机勃勃的试验田。佼佼者们将其当作实现雄心勃勃的全球化目标的跳板。正如BCG在过去出版的文章中所强调的那样,在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锤炼出的竞争优势——例如人才、组织以及上市模式已被证明是企业的制胜法宝。但随着全球化模式的转变和数字经济的扩张,即使最强大的老牌企业也需要制定数字化战略并建立数字化能力。他们应当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相机而动、刻不容缓。

四、全球舞台的数字创新

数字技术为世界各地的中小型企业与大型国际化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技赛场。但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企业已不再满足于仅仅和全球跨国企业正面交锋。新兴市场企业认为他们的经营方式对公司本身、对客户、对合作伙伴以及投资者而言更有利可图;基于这一信念,他们正利用数字化能力创立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他们也为其他企业展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经营模式,以供参考效仿。许多新兴市场企业都在紧密关注这一点,正为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奠定基础。

新兴市场企业展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经营模式,以供其他企业参考效仿。

以下是五个数字创新界领导者的示例:他们构建了数字生态系统;以客户解决方案为导向开发技术;利用数字技术填补市场空白;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他们在奋发图强的同时也开辟了眼界。其中两家公司是全球挑战者(中国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南非的Discovery公司);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于2016年荣誉晋升,腾讯和阿里巴巴则成为了全球荣誉晋升者中的新秀。

4.1腾讯:将微信打造成日常数字生活门户

腾讯成立于1998年,凭借快速发展跃居全球市值第五大企业。创立之初,腾讯只是一个在线寻呼系统,但通过多方合作,最终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生态系统。微信是腾讯的核心产品,是2011年推出的一款革命性社交媒体产品,成为了数亿用户的日常数字生活门户。

腾讯常常被拿来与另一家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作比较,但事实上两家公司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大相径庭。Facebook的核心业务在于社交媒体,9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广告。而微信创立的平台基础则是游戏业务,并扩充了一系列第三方增值服务。这些服务共计占其收入的五分之四以上,其余收入才来自广告。

自推出伊始,微信始终致力于满足各种客户需求,如娱乐、信息、金融服务、社交互动、电子商务、社会、政府服务等,其中许多业务都是与其他龙头企业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在电商方面,微信分别与京东和美丽说建立了合作关系。京东是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美丽说则是以女性为中心的电商平台。微信与Food panda合作,提供食品配送服务,并与滴滴出行和Easy Taxi合作,在中国和东南亚提供打车服务。此外,微信还同当地政府合作,提供有关交通、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市场数据网站Statista显示,截至2017年中期,微信活跃用户数超过9.5亿。据互联网分析师Mary Meeker估计,中国网民使用微信的时间约占其使用移动互联网总时长的三分之一。对于数亿用户而言,微信已是当之无愧的日常数字生活门户。

4.2阿里巴巴:以数据和分析重新定义购物

与腾讯和微信相似,对发达国家消费者而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逐渐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替代品,挑战了全球最大电商亚马逊(Amazon)的主导地位。消费者之所以对亚马逊情有独钟,是源于其易于操作的界面、包罗万象的库存、便于参考的用户反馈以及快捷的交付,当然还有低廉的价格。亚马逊利用这些优势将自己树立成电商界的标杆。

而阿里巴巴提供的购物体验与亚马逊不尽相同,它力图迎合不同的客户需求。阿里巴巴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互动商城,消费者不仅可以从中得到消遣,还能不断接触新鲜事物。该公司将购物与游戏、名人活动、社交媒体、娱乐新闻相结合,期望创造出一应俱全的在线体验。与此同时,它还将数百万买家和卖家(以小型企业为主)联系在一起,并帮助商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在整个过程中,阿里巴巴从每一笔交易和每一次互动中收集数据,为消费者度身定制购物体验。正是这一模式使阿里巴巴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七大公司。

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旅游、娱乐、游戏、金融、交通、电子商务。这是一个兼收并蓄的组合——阿里巴巴从中收集数据并进行集中分析。多元的数据渠道让阿里巴巴既可以为用户度身定制个性化服务,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购物效率,同时提供技术工具来为网店的经营添砖加瓦。不言而喻,以上种种成果都为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积累了更加庞大的数据。

多元的数据渠道让阿里巴巴既可以为用户度身定制个性化服务,也可以为网店卖家提供帮助。

过去几年中,阿里巴巴已将蚂蚁金融服务(前身是支付宝)打造成金融科技领域的主力军;它是全球最具价值的金融科技公司,用户超过5.2亿。蚂蚁金服基于从阿里巴巴的数字生态系统中获取的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为非银行主流客群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利用阿里巴巴的数据分析,蚂蚁金服可以给个人和小型企业的信用评分,并且其经营范围已从单纯的支付服务扩展到在线财富管理,同时还囊括了面向消费者和小型企业的贷款业务。2017年,蚂蚁金服推出了人脸识别支付功能;同年还推出了蚂蚁森林。蚂蚁森林依靠数字游戏技术,可以让用户追踪自己的节碳量。截至目前,蚂蚁森林已经吸引了约2亿用户。

4.3比亚迪: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生产生态系统

高里程、低电费、高油价,三种因素并举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BCG预计,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普及率将接近20%;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单一市场,其中电池供电汽车销售份额将达17%,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占28%。

在中国,丰富、先进的交通运输解决方案生态系统正在蓬勃发展,其中比亚迪的作用不可或缺。比亚迪是锂电池界的领导者,全球两大电池生产商之一。锂电池是大多数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也是智能手机和其他高科技硬件的关键组件。比亚迪不仅是全球电池制造业的领头羊,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2016年,比亚迪的收入为156亿美元,从2013年到2016年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而行业年增长率则为7%左右。与主要的成熟市场竞争对手相比,比亚迪凭借工艺创新构建显著的成本优势,比如使用价格低廉的替代品取代昂贵的镍板,并在某些部件的成型过程中选择“干燥箱”来取代价格不菲的“干燥室”。

显而易见,比亚迪认为自己以及整个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于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变化多样的需求。比亚迪找准了定位,在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大力自主创新,联合掌控先进技术的企业打造商业生态系统,以适应市场需求。在过去几年中,比亚迪创立了以下企业和投资项目:

1) 与百度合作研究无人驾驶所需的地图服务和传感器技术

2) 三星斥资4.5亿美元,在汽车芯片领域与比亚迪合作

3) 与互联网公司乐视开展战略合作,聚焦汽车连通性的进一步发展

4) 与一家共享出行公司和一家汽车制造商合作,在伦敦成功推出一个电动汽车项目

5) 13个合作伙伴联手打造一个集电动车充电服务、移动服务和售后服务三位一体的“未来电力”生态系统,参与者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滴滴出行以及保险公司比亚迪还与其它企业在汽车、工业品和科技领域开展合作,其中包括ABB、戴姆勒-奔驰和微软公司。2017年,比亚迪在欧洲的首座电动巴士工厂启动生产。

4.4Discovery:首创共享价值健康保险

南非Discovery公司是共享价值健康保险的先行者,提倡以有益健康的行为来促进健康生活。Discovery在2016年的收入突破了30亿美元,是南非最大的医疗保健赞助商,经营着14个项目。从2013年到2016年,其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行业年增长率仅为6%。

Discovery公司的“活力”计划拥有超过300万会员(其中Discovery持股75%,其余25%由Humana持有),是全球最大的基于激励的健康解决方案公司。Discovery活跃在南非、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市场。“活力”计划为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了多种奖励机制,比如健身房会员卡和健康食品折扣、通过预防性保健和体检获得积分;Discovery还用奖励机制来吸引客户使用其在线平台来记录个人健康情况、跟踪记录饮食和锻炼。

Discovery是全球最大的基于激励的健康解决方案公司。

大数据和先进的分析方法对Discovery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客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因为这些与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该公司利用多元化的信息,包括来自网站和智能设备的非结构化数据,来加深对客户的了解。最近,Discovery与专门从事大型非结构化数据集的分析公司PHEMISystems合作,进一步分析行为如何对个人风险状况造成影响。目前,该公司正利用分析结果对激励机制进行微调。Discovery与健康乐活(Fitbit)、耐克和台湾国际航电股份有限公司(Garmin)合作,开发新颖的追踪功能,并将激励机制和追踪系统扩展应用到其它保险产品中,比如汽车保险(使用车联网来追踪车辆使用情况和驾驶行为)。

2017年,Discovery推出了一款应用程序,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使其会员能够与南非和世界各地的医生在线沟通。患者能够从中获知自己的病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应急措施。DiscoveryHealth的首席执行官乔纳森·布鲁姆伯格(JonathanBroomberg)在接受南非网站Moneyweb采访时表示:“为了满足客户和患者的不同需求,我们对每一个方案都量身定制。”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出一项能够提前预测医疗风险的新服务,可以为医师提供新的决策能力,并同时顾及到疾病治疗和其他医疗状况等诸多因素。

Discovery已经能够自动化处理30种病症,约占书面申请总量的40%左右。目前公司每天需处理的业务高达10万起。

4.5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

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已成为其本土市场最大的公司之一以及全球IT咨询巨头,业务覆盖超过45个国家。TCS也是数字龙头企业,在其经营和产品服务中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人工智能、先进分析法、移动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科技。TCS的研发投入对准知识产权,希望将其发展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已被授予600余项专利);并开展内部数字化能力开发项目来提高公司员工的数字化能力。近年来,TCS已经对一半以上的员工进行了职业再培训。

过去四年中,TCS的收入以每年13%的惊人速度增长,于2017年突破190亿美元,部分原因可归结于新兴数字技术支撑的新平台。以下为具体事例:

1) MasterCraft是一个基于云计算的软件交付平台,使TCS客户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实现自动化信息技术流程管理。

2) Optumera是一个数字化零售管理软件包,使用大数据和多种分析方法来帮助零售商实现全渠道客户旅程管理。

3) Ignio是全球首个用于IT运营的神经自动化系统,能够帮助公司实现IT自动化和最优化,其中还包括在问题发生之前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Ignio可以在经营场所内或作为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平台来进行交付。该系统可自主处理超过80%的IT任务,将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减少90%以上,在预测未来影响时可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

结语

全球数字化发展将继续高歌猛进,新兴市场将依旧是数字革命的推动引擎。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新兴市场上重大科技进步不断涌现,颠覆传统的新方法,新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到底是世界哪个阵营造成的变化已逐渐变得无关紧要;更重要的是,技术正如何改变各个企业的全球经营战略——包括市场覆盖范围、进入市场的速度、市场开发、以及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而构建的生态系统。

即使是最成功的老牌企业,也需要跟上数字化变革的潮流,形势刻不容缓。而那些正在实施数字化战略的企业也不会放缓脚步。2018年全球挑战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事实证明,只有懂得利用数字技术来实现目标、能够灵活测试并应用这些技术所支持的新模式以及坚定不移革新图强的企业,才能成为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