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全球区块链趋势: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猎云注:区块链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中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思维。博链研究近日发布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指出,截止2017年4月底,全球总共455家获投区块链公司累计融资额为19.47亿美元,在获投公司数量上中国共有61家位列全球第二,随着区块链+的日益深入,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原文如下:

随着全球区块链热度的持续攀升,巨头接连入场,资本的加速布局,区块链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中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思维。博链研究历经半年时间,盘点了全球比特币和区块链领域数千家创业公司,发布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依托数据输出对区块链创投领域的数据洞察以及创投趋势分析。

区块链这种协议式的、需要大规模协作和参与的技术,其崛起可能需要一定的周期,全球创投力量的先行布局,也正在加速推动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区块链未来发展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经历过热甚至泡沫阶段,也可能会经历低谷。但我们相信,区块链作为数字化浪潮下一个阶段的核心技术,最终将会构建出多样化生态的价值互联网,从而深刻影响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最终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也会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创投风向标:风向初现,区块链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根据博链数据库显示,截止2017年4月底,全球455家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公司累计获得融资额为19.47亿美元,并且近年区块链在全球热度不断攀升,增长迅速。

根据Google Trend显示,区块链在全球兴起也就几年时间,但是搜索趋势的增长却是很快的,并且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再看百度指数国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热度一度与人工智能持平,平均热度已经达到人工智能的1/3。

报告认为,根据现在的增长趋势、发展速度,区块链风向初现,正在成为下一个资本聚集的风口,推动技术革命新浪潮,这只是时间问题。

融资金额:全球获投融资总额近20亿美元美国占比超60%

经统计发现,全球比特币和区块链获投创业公司披露融资总额已达到19.47亿美元,保守估计,如果加上那些未披露融资额的公司,可能会达到20亿美元以上。对比中美两国,从统计上看美国比特币和区块链获投创业公司披露融资总额达到12.52亿美元,占比达到全球份额的64.30%。中国已披露的融资总额为1.14亿美元,占比为5.86%,对比美国融资总额偏少。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成立时间:2013~2014年全球公司成立高峰期,共有248家

从获投公司成立时间趋势上来看,全球比特币和区块链获投创业公司在2013年和2014年是一个高峰期,共有248家公司。反观国内,中国的比特币和区块链获投创业公司成立高峰期集中在2016年,仅一年就有28家,其中有26家是区块链公司。可以说2016年是中国区块链发展元年,预计未来几年区块链会进入真正的爆发期。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地区分布:美国最多,中国共有61家获投公司位列第二

目前,比特币和区块链获投创业公司分布在全球45个国家,主 要集中在欧美和亚洲等国家,排名前十的国家占比达到83.08%,其中欧洲国家有4个,亚洲国家有3个。

其中美国一个国家就有197家获投公司,占所有获投创业公司 的43.30%,中国目前在全球比特币和区块链领域获投创业公司 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很多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融资轮次:整体偏早期发展阶段,60%以上公司处于天使/种子轮

通过对全球455家比特币和区块链获投创业公司的融资轮次统计,发现:

主要集中在天使/种子轮,占比达到63.74%,整体偏早期发展阶段。

被收购公司有10家,大部分都是被行业相关的公司所收购。

已上市的3家公司都是在国内外一些小的交易所上市,上市后公开融资较少。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ICO:项目融资方式多样化,ICO异军突起

ICO的含义: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是指首次代币公开预售。是介于 风投和众筹之间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区块链初创企业通过向 爱好者和投资者公开预售加密代币,为企业项目筹集资金。从 融资方式上看,ICO众筹成为区块链领域除风险投资机构融资 外采用最多的融资方式。

区块链ICO的特点:       

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参与代币ICO;  

    

过程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 

    

所有代币持有者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个提案是否通过。

获投类型:资本更加青睐行业应用,占总数一半以上

在盘点的455家获投创业公司中,其中第三方媒体和研究机构 有8家,剩下447家创业公司里,我们根据公司业务重心分为区 块链和比特币创业公司。

据统计,比特币相关获投公司总共143家,区块链相关获投创 业公司总共304家,其中底层技术和行业应用公司分别为37家 和267家。可以看出资本明显更加青睐投资行业应用公司,占 总体数量的一半以上。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运营状况:区块链项目生存现状,存活率87.25%

我们在逐一查询获投公司目前的运营状态后,发现在区块链和 比特币相关获投公司中,有390家还在运营中,约占87.25%,有47家公司已经关闭,约占10.51%,另外还有10家公司被收 购。

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创业公司的划分标准,根据公司官网主营 业务介绍为准。区块链领域正在运营的公司有281家,里面有 很大一部分公司之前主营业务是比特币相关,现在业务重心过 渡到区块链相关业务。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行业细分:底层技术公司处于早期阶段,多领域应用百花齐放

在底层技术37家公司中,主要集中在天使/种子和A轮,分别有21家和9家公司,整体融资阶段普遍处于早期阶段。

应用领域中,金融服务占比达到55.43%。另外在企业服务、防伪存证、知识产权等领域,获投公司数量也较多。未来会看到更多领域优秀的“区块链+”行业应用创业公司登上舞台,也会有各自领域内更多的公司应用区块链技术来升级自身产品。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活跃机构Top 10:机构豪赌赛道,中国一家资本入围全球TOP10

通过对比特币和区块链获投创业公司背后的投资机构进行统计,发现有很多机构已经在区块链领域下重注,通过资本布局数十家公司。

其中全球投资数量最多的机构是Digital Currency Group,根据其官网对外披露项目已经投了82家创业公司。中国投资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分布式资本,根据其合伙人对媒体披露投资项目已达40家。更有部分机构单从名称看就只专注于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例如Digital Currency Group、Blockchain Capital、分布式资本等等。在不少代表案例项目的背后,会有多家机构采取一起合投的方式从而集中资本和资源优势助力项目发展。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融资公司Top 10:融资近8.29亿美元,金融服务占据半壁江山

据博链数据库统计,全球区块链&比特币相关创业公司中融资额的TOP10总共融资近8.29亿美元,占所有已披露融资总额公司的42.57%。

作为创新型的技术,区块链距离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资本市场上大热的风口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同时相信随着资本对区块链的加速布局,技术的不断突破,区块链领域一定会成长出一批真正的独角兽。

全球区块链+创投报告:风向初现,有望引领技术投资新浪潮

金准数据: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三大问题

管理提升应从问题解决入手,那么供应链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呢?主要以下三个:

问题之一:产销不协调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产销不协调”,这是在企业中最常碰到的,如图1所示: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三大问题

图1 产销不协调的问题示意图

1.制造企业的双层流程

从以上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造型企业中有以下两个层次的流程:

主生产流程

这个流程是大多数制造企业所共同采用的,企业正是按照这种流程来安排其每天的各种活动:“市场预测”——“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工单排程”。它主要涉及到企业的三个部门:

①销售部门,提出其对市场的预测;

②生产计划部门,制定整个工厂每一天的计划安排;

③采购部门,采购足够的原材料以确保生产过程不会中断。

异常管理

在主生产流程层底下,制造企业通常还有另外一个流程——异常管理。所谓异常管理,就是对不正常的状况的处理过程,由于企业主生产流程很难顺利地持续进行,总会有问题发生(如预测不准、计划时常改变而导致的生产波动、供应商配合不到位等),因此,它反而是企业精力投入最多的方面。

2.“产销不协调”的表现

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才导致了“产销不协调”的现象。这个问题在企业中通常的表现是:销售人员会埋怨生产制造人员总是无法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而生产制造人员则抱怨销售人员所提供的市场预测总是不准。

问题之二:无价值活动太多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无价值活动太多”,它反映的是两个企业之间合作的问题;而第一个问题则只局限在一个企业内部。

(一)企业间合作的传统模式

供应链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其实有很多,为了简化问题,这里以两个角色的企业为例子:一个是生产制造企业,另一个是其供应商。

1.基本流程

这两类企业的合作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三大问题

图2 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解】

在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两个企业每天都在进行各自的主生产流程;

②在生产制造企业MRP转化为所需物料的采购订单之后,传统的流程需要就这个订单与供应商进行协商和交流,而供应商则要在权衡自己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给予回复,然后它才进入自己的生产过程;

③双方各自按照自有的周期在运转;

④图中带方框的环节和内容实际上就是“无价值的活动”,完全可以省略掉:假设生产制造商没有采购订单,供应商就不用收订单,也不用对其进行回复;后者可以一直进行生产,其产成品可以直接放到前者的仓库;而前者没有必要告诉后者需求的信息,后者需要做到的是当需求产生时,所需的产成品必须放在前者的仓库里。这样的改进可以使双方都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活动过程。

2.物料需求计划——MRP

在以上的流程中值得一提的是MRP,即物料需求计划。MRP是在企业生产和库存领域沿用已久的一种理论和技术,如果说物料清单是企业物料管理和规划的源头,那么MRP就是物料管理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详细的内容在后续的章节还将进一步展开。

MRP观念

MRP作为一种观念,是由经济批量(EOQ)发展而来,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需求、独立需求和时间分段的概念,将传统的、分散的、静态的库存管理变为各项目间具有紧密联系的、动态的库存管理系统。它追求的境界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提供需求时间和需要的物料数量。

MRP技术方法

MRP作为一种技术式方法,包括MRP(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和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II是MRP的扩展,它将市场信息、财务信息、工程数据与生产和库存信息有效地集成,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信息系统的功能。

MRP的基本思想

MRP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反应预测需求、顾客订单信息的主生产计划(MPS)以及产品结构(物料清单)信息、库存记录信息,按照各过程的预定提前期(lead time)由交货期向前倒排,从而得到详细的订货指令、发送的时间排程表,用于生产车间的生产和采购控制。

(二)解决方案——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不难发现,以上消除无价值活动的做法实际上与Wal-Mart所倡导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e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完全一致的。消除无价值活动、合作的双方共同提升供应链的效率、降低供应链环节中的库存正是VMI的真正意义。如图3: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三大问题

图3 剔除无价值活动后的新流程——VMI的新流程示意图

1.基本原理

VMI作为一种国际前沿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对整个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影响,它是零库存管理的精髓所在。

VMI可以帮助供应商等上游企业,通过信息手段掌握其下游客户的生产和库存信息,并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调节做出快速反应,降低供需双方的库存成本。

VMI的核心思想在于供应链下游环节的成员放弃商品库存控制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上的商品库存动向,即由供应商依据前者提供的每日商品销售资料和库存情况来集中管理库存,替前者下订单或连续补货,从而实现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

供应链中的任何活动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时间则代表了库存。将没有价值的活动拿掉、实施VMI,实际上还体现了极速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即用速度、时间来降低库存。

2.操作模式

对于制造商来说,VMI允许制造商以互联网为工具远距离管理他们的库存,完成补货循环,将补货时间推迟到生产线所需要的最迟时刻。对于分销商和零售商来说,VMI可以让其拥有少量的库存,甚至逼近零库存。

供应商通过获取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销售资料和库存量,再根据市场需求预测、补货方法和安全库存模式,可以有计划、快速地反映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VMI系统主要可分成两个模块,一个是需求计划模块,可以产生准确的需求预测;另外一个是配送计划模块,可以根据客户实际订单、运送方式,产生出顾客满意度高及成本低的配送方法。

【案例】 〔戴尔的VMI〕

戴尔完全实施VMI。戴尔要求其供应商大概保持两周的库存,这与戴尔自身的销售周期等因素有关。与此同时,戴尔还非常关心对自身供应链的研究。例如,戴尔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探讨对库存同为两周的两个外包厂商如何取货的问题,即应该平均地在它们两个之中取货,还是把一个厂商的存货取光,再取另外一个厂商的存货。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厂商供应链中的库存影响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厂商的库存,使得供应商的供应链比较平稳,并最终在戴尔自己身上体现出效益的增长。

问题之三:长鞭效应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第三个问题就是长鞭效应。

(一)长鞭效应的基本原理

所谓的长鞭效应的问题,是制造企业通常都会遇到的一种加速器效应,它的产生严重地扭曲了市场反馈过来的信息,通常会导致企业的总库存增加、生产无序和失衡、业务流程阻塞、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和风险增大等一系列的危机。

1.长鞭效应的概念

长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长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长鞭效应,详见图4。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三大问题

图4 “长鞭效应”问题示意图

【图解】

从这组图中可以看到,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零售商相当于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应商相当于鞭子的梢部,在根部的一端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在供应链上,这种效应越往上游,变化就越大,距终端客户越远,影响就越大。这种信息扭曲如果和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长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产生长鞭效应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供应链中各个环节所共同关心的两个因素:

需求的波动

面对需求的随机波动,供应链上各成员会采用不同的需求预测模型作各自的预测,并且所采用的数据仅限于下游客户的直接定单,对未来的掌握程度是比较低的,因而他们都会在预测值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为订货数量,从而产生了需求的虚增。

采购周期(提前期)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级的提前期拉长也造成了长鞭效应。

(二)长鞭效应的案例分析

A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通信企业,它也曾经受到了长鞭效应的严重影响,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1.表现和原因

去年A公司宣布说它损失了高达12亿美金的库存,详见图5所示。那个时候,A公司的客户在给A公司下订单的同时,也给它的竞争对手下了同样的订单,最后视完成速度来判定最终选择谁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A公司本身也以同样的模式与其代工厂商进行交易。如此循环,最终导致越底层的供应商所获得的采购信息就被放大得越厉害,供应链之中的大量信息不透明,完全是以保护各自利益为出发点,最终导致了A公司高额的库存。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三大问题

图5 A公司库存问题的分析示意图

【图解】

上图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那个金字塔。它代表着A公司的供应链,A公司就位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它自身基本上是不从事生产,生产完全由代工厂商来负责;而这些代工厂商本身从事的也是组装业务,所以它们底下还有若干层的供应商,于是就形成了如同金字塔一般的供应链格局。

2.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所面临的危机,A公司对其供应链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其供应链的长度基于其生产模式的缘故不能压缩,所以A公司采取了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方式来解决长鞭效应所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A公司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建设了一个网站,并将其与各级供应商发生的任何交易信息都放在这个网站上,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从“金字塔式供应链”到“同心圆式供应链”的转变,详见图6: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三大问题

图6 A公司库存问题的解决方案示意图

【图解】

上图实际上反映出了协同采购的思想,强调信息和数据在供应链中的充分交换。同类的举措也在美国的汽车行业中被采纳,通用、福特以及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为了解决跟A公司同样的问题,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公司,由其全面负责有关这三个汽车生产商的采购业务、信息交换、订单处理以及库存控制等。

3.方案实施的成效

A公司的解决方案目前还在进行当中,实际上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信息交换

即确保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互相交换各自的信息,这个阶段已经完成。

供应链计划

即把A公司整个的供应链库存以及生产计划放在eHub上面进行。

同步设计

即规划其未来的产品设计也可以在这上面来进行,并且不是A公司自己独立来设计,而是与其整个供应商来共同开展设计。

在第一阶段完成的时候,所带来的效益详见图7: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三大问题

图7 A公司库存问题解决方案第一队段的效益分析示意图

【图解】

上图中,“订单周期”是指接受客户的订单到出货之间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越有竞争力;“量产时间”是指一个产品从设计一直到推向市场、实施销售所需要的时间。

全球资金在债券、外汇和商品市场的仓位发生了重大调整

经济环境: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市场盲目乐观

投机者之所以对投资仓位作出重大调整,是因为近来的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微妙而令人不安的变化:一方面,美国宏观经济数据降至12个月以来最弱和最负面水平;另一方面,美股市场现在正充满着一股盲目乐观的情绪,“恐慌指数”VIX降至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该指数已经连续15天低于11点,创下了历史记录。

债市:看涨美债正成为市场趋势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投机者们的避险情绪纷纷上升,债市则成为了投机者们的第一个避险港口。本周一,美国10年期国债的净多头仓位增长至22.9万,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新高。

不过,由于离岸美元市场仍然看空美国国债,空头仓位不断增长,总体来看,过去几周美国国债仍然在空头区域徘徊。

离岸美元市场之所以大幅看空美债,是因为国外市场中有许多人相信美联储会在6月加息并在今年加息三次。但来自美元离岸市场的预期可能是滞后的。从市场整体看来,由于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美联储将在6月份加息的概率正在降低,看涨美国国债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

汇市:空头从欧元、英镑、比索转战日元、加元、美元

欧元、英镑、比索空头大逃亡

受马克龙击败勒庞、默克尔选情顺利等消息影响,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大型投机者上周平仓了2.79万张欧元空头合约,使得总空头水平降至13.32万张,使得欧元期货净头寸三年来首次转正,至2.24万张合约。

与此同时,英镑空头合约上周被大砍三分之一至9.17万张合约,同期多头仅小幅平仓9400张合约,使得英镑净空仓连续第四周缩窄至4.68万张合约,创下去年7月来最低水平(2016年6月24日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出炉)。自4月下旬英国首相特里莎·梅宣布提前大选以来,市场参与者已经转向看好脱欧结果。

此外,墨西哥比索空头大举逃离,空头大幅平仓5.34万张合约,多头几未变化,导致净多水平从1.51万张合约跳升至6.99万张合约,创2014年7月来最高水平。

加元、日元成空头新战场;美元多头丢盔弃甲

受“加拿大版次贷危机”不断发酵、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上周加元多头削减1.92万张合约,空头增1.94万张合约至13.36万张合约,创下了加元空头合约数量历史之最,超过欧元的空头仓位(13.32万张合约)成为货币期货市场中最大的空头“聚集地”。

同时,因地缘政治风险暂时降温,以及美日利差重新上升等原因,日元净空水平连续第二周上升,至3.63万张合约,创一个月来新高;

此外,由于美联储加息概率下降,美元净多仓降至10月初以来最低水平——总计110亿美元,低于前一周的127亿美元。

大宗商品:黄金净多降至六周低位,原油或触底反弹

自马克龙赢得法国大选以来,交易员减持了黄金等避险资产的仓位。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报告显示,COMEX黄金投机净多头头寸减少3.96万手,至15万手,创六周新低。

报告还显示,截至5月9日当周,对冲基金和基金经理原油净多头头寸已减少17%至168814手合约, 是去年11月OPEC达成史上首个减产协议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过,花旗分析师认为,多头的暂时撤离未必是坏事,“现在抛售的越多,意味着之后买入的潜能越大。”

而市场已经开始有所反应。自5月5日至今,WTI原油价格从44.23美元/桶反弹至49.05美元/桶。

中国4月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贸易顺差增长超五成

中国4月进出口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贸易顺差则大幅增加超五成。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中国4月贸易帐380.5亿美元,高于预期352亿美元,前值由239.3亿修正为239.2亿。中国4月出口同比上升8%,预期11.3%,前值16.4%;进口同比上升11.9%,预期18%,前值20.3%。

按人民币计,中国4月贸易帐2623亿,预期1972亿,前值1643.4亿;中国4月进口同比增长18.6%,预期29.3%,前值26.3%;中国4月出口同比增长14.3%,预期16.8%,前值22.3%。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进出口的走弱主要一方面在于美国经济的季节性调整导致了出口的走弱,另一方面在于国内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大影响实体经济、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弱等导致进口大幅低于预期:

进口同比大幅走弱至18.6%,关键的原因在于4月以来过严的金融监管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融资以及经济预期都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再叠加大宗商品见顶回落的价格因素,以及地产投资本身会使得经济出现一定的调整,以上因素共同导致了4月进口的大幅走弱,之后仍需要防范金融严监管对实体经济影响,而带来的进口走弱的风险。

出口同比增长14.3%,略弱于预期的16.8%,主要原因在于美国4月经济出现一定幅度的季节性调整,比如4月美国PMI 54.8,大幅低于3月的57.2,美国CPI也出现了去年7月以来的首次回落,降低了0.3个百分点。对此,我们认为,尽管美国经济出现回落,但是主要原因在于季节性调整,另外在于美国从2016年7月以来经济复苏的幅度较快,4月出现一定的调整是正常的,所以,4月出口的走弱可能只是短期的现象,此外,日欧经济的复苏好转也同样会支撑之后中国出口的走好。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出口增长14.7%;进口增长27.8%;贸易顺差7150亿元,收窄26.2%。

海关总署称,今年1-4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对欧美日东盟等市场进出口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对美贸易顺差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一至四月,我国对欧美日东盟等市场进出口增长。

前4个月,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8333.5亿元,增长17.8%;自美国进口3441.3亿元,增长26.8%;对美贸易顺差4892.2亿元,扩大12.2%。

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53亿吨,增加8.6%,进口均价为每吨553.4元,上涨73.8%;原油1.39亿吨,增加12.5%,进口均价为每吨2680.5元,上涨59.7%;煤8949万吨,增加33.2%,进口均价为每吨615.1元,上涨96.3%;

成品油1017万吨,减少0.7%,进口均价为每吨3304.5元,上涨42.2%;天然气2011万吨,增加5.4%,进口均价为每吨2190.4元,上涨4.9%;初级形状的塑料952万吨,增加15.6%,进口均价为每吨1.14万元,上涨12.5%;钢材456万吨,增加7.8%,进口均价为每吨7237.9元,上涨11.7%;未锻轧铜及铜材145万吨,减少22.9%,进口均价为每吨4.36万元,上涨31%。

对冲基金大佬Dan Loeb抛售苹果股票 买入Snap

未来任何公司终将是科技公司 高盛想要做华尔街的谷歌

高盛的副首席财务官的Marty Chavez今年早些时候向一群计算机科学家表示,高盛与谷歌的业务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些相似之处是一种愿景,而另一些相似之处正在当下发生。这些表态揭示了高盛的领导层如何看待其未来。这可能是华尔街的未来——因为高盛一直扮演着华尔街领头羊的角色。目前,高盛已经开始进行自动化。不仅仅是在交易大厅,而是应用于投资银行业务。这一业务曾被认为不那么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

Chavez1月在哈佛应用计算科学研究所发言。他说:“高盛之于风险就好像谷歌之于搜索。”

对于谷歌,他说:“Google提供软件服务,这些软件服务吸引了数十亿人的关注,然后谷歌将数十亿人的关注出售给广告客户。”

对于高盛,他说:“客户有一个他们不想要的风险,或者想获得一个他们还没有的风险,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高盛的根本真相。如果客户停止与我们谈论他们想要却没有/有却不想要的风险时,我们就没有任何生意了。“

考虑到这一点,高盛已经建立了所谓的“数据湖”,整合有关交易、市场和投资研究的信息,以及来自电子邮件、语音电话和即时消息的见解。银行将所有数据放在同一个地方,并让机器进行学习。

这个数据湖将引导员工在何时联系客户、联系哪个客户。

Chavez说:“真正让我们有价值的是我们拥有的大量数据。为了吸引客户联系我们,讨论他们想要或不想要的风险,我们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内容。使用这些信息内容来让客户获得更好的结果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Chavez设定的愿景远远比利用数据来满足内部需求更为宏大。他说:

想像一下,如果谷歌采用不同策略。每次有人想要搜索,他们都会打电话给谷歌的销售人员,向销售人员提供搜索词。然后销售人员将这些内部输入谷歌的内部搜索引擎,获取结果,然后通过电话将搜索结果读给客户。

Chavez说:“这不是Google选择的道路。不幸的是,这是华尔街如何运作的一个很好的描述。”

换句话说,第一步是积累和分析数据,下一步是将数据放在客户手中。

相比之下,高盛的新计划将建立一个数据服务中心,它将所有人(交易所、供应商和高盛的交易)的数据集中到一个位置,然后将其分配给客户。

这是一个基于API的模型,它们计算机程序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彼此“交流”的标准方式。当你使用Facebook帐户登录Spotify时,这意味着Spotify与Facebook的API进行了通话。

这一模型基于数据收集,运用分析引擎处理数据,然后通过Chavez所倡导的高盛数字平台向内部和外部客户提供数据。

Chavez说:“历史上,API是人类通过电话与其他人交流。所有的工具、内容、分析仅在内部平台上。我们正在快速、彻底的改变这一切。实际上,我们正在围绕API重新设计整个公司。”

金准数据分享:五大区块链应用场景

作为中国区块链行业先行者,中国万向正在浙江省打造杭州万向创新聚能城和衢州低碳特色小镇,并为此开展全球性的项目招募及线下推广。

万向的目标是试图以区块链为驱动并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构建这样的城市,需要众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项目的支持。万向希望通过面向全球的项目招募,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们提供创造性与操作性兼具的优秀应用场景,获选项目将在中国杭州萧山的创新聚能城和衢州的低碳小镇落地试点,并视运行效果向全球推广。

本次全球招募中,万向将列出五个具体招募场景,包括三个面向杭州创新聚能城和衢州低碳小镇的分布式能源场景招募和两个智能制造的场景招募。具体为:

1. 电网底层控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分布式调控技术招募内容: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调控策略机制,以分布式智能决策替代传统的区域电网中心化调控机制,实现电网底层控制的去中介化,提高区域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轻基于集中式控制的电网基建投资压力。

万向智慧城市发布五大区块链应用场景 重金启动全球招募计划

招募内容接口示意图

2. 电力交易:分布式能源对等交易系统招募内容:开发服务于分布式能源和中小型负荷用户的P2P能源交易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安全加密的特性,构建更加个性灵活、手续简便、响应及时、成本低廉、精准计量结算的点对点能源交易系统。

3. 终端设备:支持高性能区块链应用的智能终端硬件架构方案招募内容:提供支持高性能区块链应用的智能终端硬件架构方案。该智能终端在支持传统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网关功能的同时,支持区块链应用(包括高性能能源区块链应用)能力,且具备多样化智能合约生成能力。

4. 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招募内容: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立区块链网络,实现科技成果交易全过程信息存储和共享技术方案。

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池全寿命管理系统招募内容: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电池数据库系统,实现电池全寿命周期数据存储和共享技术方案。

万向智慧城市发布五大区块链应用场景 重金启动全球招募计划

万向创新聚能城区位

场景涉及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坐落于杭州市钱塘江南岸,占地9平方公里。成立于2017年,由万向集团打造。万向集团的目标是将这里建设成一个供9万人学习、研究、制造、生活的智慧城市。不同于传统城市形态,这里将汇聚、整合、应用最前沿的科技并嵌入到日常生活中,力求最大限度地改善升级城市生活。目前,万向对未来聚能城建设的设想是在云端使用区块链技术,来重构一个“数字化城市”,集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于一体,以研发、孵化、转化、生产、运营为生命全周期,以智能生活、智能交通、智能服务为内容的一个万物互联互通的智能城市。

万向智慧城市发布五大区块链应用场景 重金启动全球招募计划

衢州低碳智慧小镇

而低碳智慧小镇选址在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创建期为2017年至2019年。目前,小镇及周边区域内已建成并投产了光伏电站、企业屋顶光伏、居民屋顶光伏、农光互补光伏等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大型天然气热电联产电厂、航道水电站等能源供给项目;城市数据中心、高端热处理等一批大型用能项目即将在小镇规划区域内开工建设;小镇附近的大型物流及仓储中心正在建设中,围绕物流交通和人流交通的充电基础设施正在同步规划中;小镇产业技术联盟中的企业目前正在进行微电网、配电网、热网、压缩空气网等能源基础设施的设计工作。

本次场景招募是万向双创平台致力于建设的开放式创新生态 (Open Innovation Ecosystem) 的一次实践。未来万向创新聚能城可能发展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可能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统、居民身份与电动车设备ID登记在同一账本上的“共享经济”模式、追踪动力电池及二次回收用作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机机对话、智能家居与智能社区服务。而在衢州低碳小镇,万向将进一步探索在小镇自建的能源网络中进行分布式能源交易和分布式能源资产交易的应用场景。

万向表示将聚焦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清洁能源,立足于底层能源构架的开发,依托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构建“能源区块链+”的底层平台,充分结合新兴的能源、网络、信息、物流等技术进行“区块链+行业”和“智能合约”的顶层应用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带动相关的新型产业生态圈的发展,一步一步地构建美好的未来生活场景,力求为后代提供无限可能。

为此,万向控股首席创新官王允臻表示,本次全球招募的场景将不仅限于上述这五项,万向欢迎世界各地任何与分布式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城市相关的区块链场景的方案、设计、产品或项目参与到相关招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