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多所高校被病毒劫持 黑客勒索比特币

今日早间,全球突发劫持数据、勒索比特币的病毒事件。英国16家医院遭到大范围网络攻击,电脑被锁定, 黑客索要每家医院支付近400万人民币赎金,否则将删除所有资料。国内部分高校网络也已被感染,毕业论文及设计资料被锁,请网友谨慎使用校园网。


据媒体报道,该病毒是全国性的,疑似通过校园网传播,十分迅速。目前受影响的有贺州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及广西等地区的大学。另外有网友反映,大连海事大学、山东大学等也受到了病毒攻击。


来自外媒的消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遭遇了大规模网络攻击,多家公立医院的电脑系统几乎同时瘫痪,电话线路也被切断,导致很多急诊病人被迫转移。除了中国,至少19家位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NHS所属医疗机构遭到网络攻击,这些机构包括医院和全科医生诊所。


据BBC报道,本次病毒攻击已经扩散到74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已经至少有10笔每笔额度300美元左右的赎金被打到黑客提供的比特币账户。去年美国洛杉矶也遭遇过类似的网络袭击,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数据,当时黑客一共得到13,140英镑的赎金。


今年,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今年1月,比特币价格曾一度冲到8888元附近,4月1日比特币在各平台上的平均价格要低于1100美元,而在短短几周内,其价格上涨的幅度已超过了30%。


5月1日,根据日本比特币交易平台的行情数据显示,比特币创下有史以来最高价格1457美元,美股方面,特币价格在美股午盘时最高上涨89美元,涨幅高达6.5%,站上1449美元的盘中记录新高,也再次超越了金价,在过去11个交易日中上涨了10日。折合成人民币后共计10062元。

国家出手整治 只有医疗机构才能开互联网医疗

医疗.jpg

互联网医疗的热度,或进入快速“冷冻期”。

日前,坊间流传的一份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下称“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下称《办法》)中,其中一条就是:凡《办法》发布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疗的相关业务公司,应当在本《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并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对其互联网诊疗活动实施管理。

这份没有公布的文件几乎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引起轩然大波。据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上述《办法》属实,“这个《办法》目前正在内部征求意见,将来也会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是国家卫生行政监管部门及时出手监管的一个措施。”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中国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监管,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基本上可以说是监管为零。而医疗又事关生命健康,等到出现血的教训时再来监管,就晚了。”

互联网医疗的涌现与风险

“看病首先是医生问诊,其次是物理的体格检查,再借助设备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最后做出诊断,这是出于对生命的负责。而互联网的出现,虽然在科技普及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它不能代替问诊检查,更无法做出初步诊断。”邓利强表示。

即便如此,互联网携带着医疗行为闯入,涌现出了多种互联网医疗模式。随着“互联网+”大潮在中国的推进,互联网医疗的步伐并没有慢于其他行业。

根据公开数据,从2011年~2016年,有533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总计获得了33.21亿美元的投资,平均每家企业的融资额约为623万美元。

同时包括许多地方政府也期待着互联网能够解决看病难的问题。2016年的4月6日,银川市政府与好大夫在线正式签约,合作共建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这一合作模式,银川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期待。

在互联网医疗遍地开花的同时,一位业内人士点出了存在的风险,“这些经过远程医疗所带来的医疗风险该找谁,是找互联网科技公司还是医疗机构?我们的医疗是属地化管理,地方监管者是无法监管远程的外地医疗人员的。”

另外,一些地方还在药店设置了健康小屋,医生通过网上开处方,然后直接从药店快递药品出去。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对于处方的监管都有严格要求,没有见到人是不能开处方的。这些都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此外,还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很多互联网医疗机构把患者的信息都公布在网上,这些都具有很大风险。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急剧升温,加强核心业务活动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尚没有相关互联网医疗的文件出台。

而对于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各种模式,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程龙认为,“当前互联网医疗领域各种名词和概念层出不穷,定义不清,服务业态之间存在概念模糊等情况,容易使老百姓产生认知偏差。希望国家权威机构能明确互联网医疗尤其是互联网医院的定义。”

此外,程龙介绍,国际上很少有互联网医疗的称谓。从国际上的远程医疗规范来看,也不是所有患者或单一所有情形都适合互联网医疗模式。

规范互联网医疗

《办法》要求,在其发布前的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设置审批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本《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并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对其互联网诊疗活动实施管理。

 “对于已经存在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如果不符合这个条件,是必须要重新注册的。”程龙表示。

这一相当于重新洗牌的措施,可以看出未来《办法》的出台,关键就是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国家卫计委的重磅出击,或许能让火热的互联网医疗冷一冷。

程龙认为,当前互联网医疗的主办主体不一,包括互联网科技公司、医疗机构、地方政府或互联网公司+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医疗服务的责任主体和风险分担机制不明,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缺乏法规参考依据,因此为加强互联网医疗的质量和安全监控,需要对不同互联网医疗的主体法律定位、责权利进行限定。

 “互联网医疗的势头太重,等到失控现象出现后再管就晚了。这个行业需要规范一下,才能健康发展。”一位医疗领域研究人员表示。

 “不过,这个办法收得是有点紧,对互联网医疗的限制死了一点,但从医疗安全角度来看,这个规范是避免互联网医疗行业出现违规行为。因为如此大规模资金的进入,势必会带来恶性竞争,为了避免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个规范在当下非常必要。”上述研究人员表示。

同时,上述研究人员也表示,不能够为了监管而遏制创新,“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和重点在于“连接”,将全国各地的各级医生、患者、检查、病房、药房、护理、康复等一切医疗资源通过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再分配。“互联网+”医疗的社会化探索,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医疗资源,也调动了各方参与医改的动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的看病问题。

不过从《办法》内容来看,其并没有完全限制互联网医疗发展,而是更明确地规定了它的业务范围。

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人怒怼IBM

蓝色巨人最近有点烦。

前几天,出席纽约召开的一场投资大会期间,风险投资公司Social Capital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hamath Palihapitiya(咱们简称他为CP吧),在CNBC节目《Closing Bell》中直言IBM在人工智能上毫无优势:

“我就说白了吧,沃森就是个笑话”。

他持续对IBM开炮:“我觉得IBM在用自己的销售和市场架构,来忽悠那些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的消费者们买东西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棒。我会把他们和甲骨文归于同一类公司”。有人曾形容他是嘴炮Max。

CP这个人可不简单,我们稍后展开说。现在先说IBM。

上周末,IBM的最大投资者、股神巴菲特公开表示买入IBM的股票是个错误,而且已经开始大幅度减持。并不擅长科技领域投资的巴菲特,就是六年前看到沃森在问答节目《危险边缘》中夺冠之后,开始买入IBM。

而CP则说:我永远不会投资IBM。

在投资科技股票这件事上,CP可能要比巴菲特更擅长。他的观点是,押注就要压在特斯拉Elon Musk和亚马逊Jeff Bezos这样的CEO身上,而不是某个公司的商业模式。他说Musk可能是当代的爱迪生。

去年出席同一个大会的时候,CP就建议买入亚马逊的股票,一年后,亚马逊股价已经上涨了40%,最近几个月以来正逐步逼近1000美元。

而从3月1日至今,IBM的股价一路下跌。

亚马逊(上)与IBM(下)股价对比

出生于斯里兰卡,六岁移民到加拿大,1999年毕业于滑铁卢大学的CP,是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人之一。

26岁时,他成为AOL(美国在线)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并曾在2007-2011年里花费四年时间推动了Facebook的早期用户增长。而且除了作为一名风险资本家,他还是NBA金州勇士队的老板之一。

供职Facebook期间,CP就参与了对Palantir、Pure Storage、Playdom(被迪士尼收购)、Bumptop(被Google收购)的投资。

2011年,攒够钱的CP从Facebook离职,创办Social Capital开始风险投资。

这家VC背后的投资人,还包括Peter Thiel(风险投资人,《从0到1》作者),Reid Hoffman(LinkedIn创始人)以及Sean Parker(Facebook创始人)等人。

作为Socail Capital的CEO,CP的触角并不限于二级市场,而他们关注的一个创业重点,围绕着Google展开。

上个月,量子位曾经发布过一篇报道:《谷歌TPU早期团队成员批量离职创业,要再造下一代芯片》。这个故事的背后推手,就是CP本人。

“两年半以前,我在听Google某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的时候,他们不经意地说起他们正在做自己的AI芯片!我就想,这是出什么事了,为什么Google跟英特尔争起来了”,CP可不仅仅是想想,他立刻开始行动。

为了找出Google里做芯片的这一组人,Socail Capital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最终还是把他们给挖出来了。CP得意地说:

“Google芯片团队最初的10个人,我们挖了8个,现在他们正在做下一代芯片。他们的芯片从任何维度上看,都是革命性的,有了这种芯片,亚马逊、Facebook、特斯拉这种公司,甚至政府,可以用机器学习来做以前做不到的事。”

所以,当CP开怼IBM之后,蓝色巨人很快做了回应:

“沃森并不是那种消费者能把玩在手里的小器件儿,AI平台可是给实实在在的生意准备的。沃森已经在美国以及其他5个国家被应用于临床,针对6种类型的癌症进行过训练并计划在今年再增加8种。除此之外,25家顶尖生命科学公司中的接近半数、物联网应用的主要厂商、零售业和金融服务公司,以及GM、H&R Block和SalesForce.com这样的合作伙伴都在使用沃森。有任何人会认为拯救生命、加强客户服务和驱动商业创新这些事是笑话吗?”

这之后CP态度有所收敛。不过,这并不完全是IBM声明的功劳。其实CP在开怼IBM时还说了这么一句话:

“真正搞机器学习和AI的公司不会搞这些有的没的,用一个福尔摩斯小说角色的名字(Watson)给自己的产品命名。”

尴尬了。沃森(Watson)并不是取名字华生医生,而是来自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这句话,让CP被美国网友一顿嘲讽。

即便如此CP还是倔强的表示,自己投资的公司完全能和沃森刚一波。

“我可能应该更注意一下我的措辞”,CP在CNBC另一档节目《Squawk Box》中表示,“几年来我们已经建立、孵化了一些致力于解决癌症、糖尿病等问题的公司,通过它们我们将机器学习带入市场并和包括IBM在内的对手竞争。”

“我们有一家成立7年的公司和IBM干出了同等的成果,甚至我可以说,比他们干得更好”,CP说,“不如我们就刚正面拼一把刺刀,看看他们会做什么”。

他没具体说明到底是哪家公司,不过量子位猜测应该是Syapse,这家公司开发的软件为医疗服务人员提供能够部署精准医疗项目的平台以及相应的数据支持和分析工具,目前已和斯坦福大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等达成合作。

更进一步,近几年内CP参与了投资或运营的一部分其他公司的资料,当然,挑了和沃森业务范围相近的,供大家创业、投资参考:

Glooko

为病人、卫生系统等客户提供糖尿病管理平台,其数据由全世界90%的糖尿病治疗设备、运动和生物学追踪器中抽取而出,同时包括了一个大型的食品、药品数据库。目前该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Atrius Health、Joslin糖尿病治疗中心、斯坦福医院等机构。

网站:https://www.glooko.com/

Captricity

一家数据处理公司。提供能够进行数据结构化处理、过程自动化、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任务的平台。主要合作者有亚马逊、Salesforce、Code for America等。

网站:http://captricity.com/

REscour

提供商业不动产投资信息推荐整合平台,同时有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服务。

网站:https://rescour.com/investors/

Kahuna

这家公司提供的产品能够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对客户行为进行追踪、分析和挖掘,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出决策,维护客户关系乃至实现营销自动化。目前主要客户包括:Yummly、Listia等。

网站:https://www.kahuna.com/customers/

各位觉得这些公司是否能跟沃森一战?

以及,就在这两天英伟达和微软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软硬兼施”的同期,IBM也推出全新的PowerAI解决方案,据说能让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时间,从几个星期减少到几个小时。

不明觉厉。

音乐版权竞争2.0时代:扶持原创成潮流

音乐.jpg

虾米最近正式启动了新一季寻光计划,这是虾米第二次推出寻光计划,也是其经历了2016年的震荡调整重回阿里音乐中心位置后,对外公布的第一个大动作。

2014年即推出寻光计划的虾米,是在线音乐平台中较早涉及扶持原创的玩家,现在,扶持原创的阵营已经越来越强大。

扶持原创已经成为在线音乐平台的新潮流,两年前,在线音乐平台们争夺的重点还是传统唱片公司的原有版权。这些如今价格随着市场水涨船高的昂贵版权,包括大众耳熟能详的巨星、名曲,也有大量知名度相对较小的歌曲。

不过市场关注的重心正在慢慢发生转移,直接表现是越来越多的资金与资源,在往原创音乐倾斜。

对于萎靡多时的内地音乐产业而言,在线音乐平台投入原创音乐的做法,意味着行业链条上的互联网势力,正通过平台优势重建秩序。在这场版权争夺的2.0版战争中,资本实力雄厚与否,仍是决定盘面比拼结局的关键。

重塑从0到1

在线音乐平台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挖掘更多原创歌手和歌曲,此前,这是属于唱片公司的领地。

“唱片公司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样过着苦哈哈的日子了,音乐实现正版化后,他们每年光靠版权就能收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收入。”一位在线音乐行业从业人士对腾讯科技介绍,“但经过前面十几年的萧条,唱片公司们在人才储备、行业嗅觉上已经退化,他们现在很难打造出真正有影响力的歌手。”

音乐行业中内容生产者能力的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难有新歌、新歌手冒出来。

对于这一点,在音乐行业干了快二十年的飞行者音乐科技创始人曾宇表示,在当下的传播环境里,一个艺人最难的是从零到一的这个过程,这个过程艺人可以自己干。

曾宇的合作伙伴,2015年加入飞行者并出任CEO一职的李戈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唱片公司会变得更垂直、更细分。因为“替艺人选歌、替艺人制作、替艺人搭配衣服,甚至教艺人怎么去回答记者的采访,这些都崩塌了。”

在曾宇看来,“其实严格地说,现在唱片公司都做不了从零到一这个工作。”

因此即使一个新人再有才华,唱片公司也不敢去签。飞行者现在签人有几个标准:在自媒体上有展示能力,有一定粉丝基础和一定的作品量。

“如果他要是零,你会发现你给他什么东西都是负分。”

虾米音乐推出的寻光计划期望提供的,便是帮助底层歌手实现从0到1的过程。

在传统的音乐产业链条中,内容制作、渠道以及发行由不同主体完成,但如今由于内容制作方唱片公司的衰落,一些互联网音乐平台开始向上游渗透。

以虾米寻光计划为例,在整个寻光计划中,虾米提供的不只是歌手们传播歌曲的平台,而是从发现歌手开始,介入整个环节。

据虾米寻光计划团队介绍,寻光计划首先会根据虾米音乐数据及专业评审,挑选出有价值的歌手,并帮助他们制作专辑,为他们提供专业的音乐培训和服务,之后通过线下巡演等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方案,帮助这些歌手成长起来。

除了虾米之外,2015年,QQ音乐推出平台开放策略,酷狗音乐推出了一亿元扶持音乐人的计划;2016年,网易云音乐公布石头计划,宣布投入2亿扶持独立音乐人;2016年重回市场的百度音乐也在推原创。

不过在扶持原创的具体策略上,各个玩家的玩法都有不同,与虾米往挖掘、包装歌手的上游做法相比,网易云音乐更多是通过提供个性化推荐、歌单、校园巡演、线上资源倾斜等方式,帮助已经有成熟作品的歌手更上一层楼。

无论具体做法如何,显见的趋势是,渠道往内容延展,内容方尝试做渠道,音乐人开始做行业,新来的直播大军也盯着音乐这块蛋糕,还有口味飘忽不定的用户。上下游的界限、不同角色间的差别已经十分模糊。这意味着,一名怀抱音乐梦想的歌手,要想从默默无闻到被大众熟知,其所以来的路径已经发生改变。

在从0到1的过程中,互联网力量已经是主要角色。

版权竞争走向2.0

一手握有渠道,一手伸向上游,在线音乐平台们似乎拥有重塑整个产业的野心,但在一些在线音乐行业的从业者看来,音乐行业新秩序尚未建立是出现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

“我们肯定不会去做歌手经纪,我们还是希望音乐内容能有专业的人来做。”一位在线音乐平台的从业者告诉腾讯科技。

但是当前,由于传统音乐的生产方唱片公司失去了塑造影响力的能力,身为平台的在线音乐玩家们,因此选择进行更多尝试。

行业健康秩序和良性循环系统尚未建立是平台们做出超越渠道角色事情的原因,同时,对版权的争夺也影响着大家投入原创音乐的决心。在一位产业人士看来,“纯粹从互联网音乐平台这个价值来说还是在版权这块,而所谓版权就是曲库。”

在线音乐行业曾经掀起过激烈的版权争夺战,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的出台,促使版权争夺战真正尘埃落定。失去版权控制力对平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曾经因百度MP3风行一时的百度音乐,便因为缺乏对版权的提前布局,而在正版化浪潮中提前离场,从百度剥离与太合达成资本合作,成为太合布局音乐产业的一个渠道和线上平台。

一方面,已有唱片公司版权的争夺几近尘埃落定,另一方面,新版权的匮乏,让互联网音乐平台们感到焦虑,无法提供新的内容消费,这将影响到用户的使用兴趣。

双重因素作用下,扶持原创成为平台们的共同选择,无论是寻光计划从发现草根音乐人开始,还是网易云音乐对原创音乐人倾斜资源,即无论是去打造原创音乐,还是搭建平台和体系吸引原创音乐。在传统唱片公司版权争夺已经落定的背景下,对原创音乐的扶持和争夺,意味着在线音乐平台们的版权之战已经进入2.0时代。

与版权争夺战的第一阶段相比,版权之战的2.0时代比拼的将不仅仅是资本实力,更将全方位的考验平台运营能力。但在行业寻找到健康的商业模式之前,要提升平台竞争力,资本仍是一切的前提。

资本仍是拼杀前提

越来越多玩家加入到扶持原创的阵营中。

2014年还做着传统唱片公司业务的飞行者,如今已经改名飞行音乐科技,成立的第十年,飞行者推出了自己的APP“小样儿”,涵盖了用户听歌、音乐人创作分析、商业版权购买等简单功能。这块业务由CEO李戈负责,他告诉腾讯科技,希望互联网的工具性可以在他们的探索下,跟他们的音乐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体系。

过去两年,还有音乐人接连不断的选择成为行业实际操盘手,前有郑钧携合音量加盟太合音乐集团,并出任首席架构官,后有汪峰亲自打造APP碎乐。

“国内关于音乐版权保护的法律仍显薄弱,靠道德的力量更是难以约束,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构建好的商业模式。”汪峰告诉腾讯科技。

做音乐的成本并不低,按照著名乐评人、曾任屌丝男士大鹏经纪人郭志凯的标准也就是专业水准,在国内正儿八经做一首歌,在5万到6万人民币,10首歌60万,还不带宣传费用。

“一首专业水准的歌被制作出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编曲、作词后,需要制作人全面展开,比如说这个地方我需要吉他,这个需要贝斯,想办法融合。包括录唱,唱完以后可以调,吉他的声音强了,降低;贝斯声音低了,调高;人声这块尖了,修一下。”

对尚未出名的歌手而言,这样的成本显然太高,但对决心投入原创的音乐平台而言,这只是其庞大投入的微小部分。

在业已推出的在线音乐平台扶持计划中,腾讯音乐(旗下包括QQ音乐、酷狗、酷我)、网易云音乐均曾对外表示投入将在亿元级别。而尽管虾米方面尚未对外宣布具体投入金额,但据腾讯科技阿里音乐对这块业务的投入决心很大,投入力度将超过市面已经宣布的原创扶持投入资金规模。

在玩家陆续加大扶持原创音乐筹码的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现状是,在线音乐平台们仍旧面临着如何盈利的拷问。随着音乐正版化的施行,由大量正版曲库为基础的在线音乐平台就已经成为了巨头的游戏。

不久前,网易云宣布融资7.5亿元,据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的介绍,融资资金主要投入在产品、内容还有版权以及上下游生态上面。

而经过2016年的动荡之后,重回阿里音乐牌面中心的虾米,如今也获得了来自阿里体系的更多资源扶持。今年3月21日,阿里宣布收购大麦网,据腾讯科技了解,大麦未来将与虾米进行深层次的打通,曾承载了宋柯、高晓松打造线上音乐生态的阿里星球,则将更多与优酷打通。这些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虾米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音乐服务,要完成这个布局,资本在其中的力量无法忽视。

作为国内在线音乐行业的巨头,腾讯旗下QQ音乐和中国音乐集团(CMC)合并成立的新音乐集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简称TME),显然仍旧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

音乐市场的可观前景将吸引巨头们持续投入,能否有足够的实力走到最后,将决定着自己能否吃到最后的果实。

印度手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苹果也想印度造?

印度.jpg

在一篇关于iPhone在印度的文章中,苹果营销总监Phil Schiller告诉印度新闻媒体:“苹果生产的产品是全球化的产品,具有规模效应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全世界各地的需求,因此苹果在印度的发展策略,不太可能会像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一样,去提供只针对印度的产品。”

苹果代工厂商纬创资通将在其现有的印度Peenya制造中心试组装iPhone,并预计在晚些时候成立全新的设施以用于零部件制造。卡纳塔克邦信息技术部长Priyank Kharge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中央政府必须鼓励高科技制造,如果它真的想大力发展‘印度制造’。”他还说,由于印度制造生态系统尚不够完善,无法提供高精度的零部件,中央政府必须首先允许苹果和其他国际科技公司在别处采购。

此前,印度政府对进口iPhone征收了很高的进口税,这导致iPhone在该国的售价往往居高不下。同样一款iPhone产品,在美国定价为 600多美元,而到了印度,价格可以高到达1000 多美元。在印度本地工厂生产的iPhone将不会被征收进口税,也将明显降低iPhone的售价。

苹果CEO库克承认苹果在印度的渗透率不够,但是苹果首席财务官卢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透露,印度成为苹果季度营收环比增长率“超过20%”的市场之一。

库克说道:“我们对于在这个神奇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它拥有庞大的懂科技的年轻人群、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不断改善的4G网络基础架构。”

印度的4G网络基础架构正在不断地完善。去年,苹果与印度最大富豪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名下的电信公司Reliance Jio合作,向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用户提供了一年的无限制4G数据。

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向第一财经记者出示的调研数据,在未来五年内,将会有2亿部具有4G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在印度出售。

诺基亚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尽管4G网络尚未在印度成为主流,但是印度消费者的数据已占到发达国家消费者的70%。Canalys分析师Ishan Dutt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基建设施完善与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印度手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发展,人口基数大与智能手机需求激增将是印度手机市场发展的动力。”

不过苹果在印度仍然面临中国强劲的竞争对手。包括小米、荣耀、金立、魅族、联想、酷派、一加等在内的一众品牌手机已经进入印度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去年第四季度,华为、小米、联想在内的国产品牌手机在印度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接近一半,占比46%。

尽管苹果在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占有超过六成市场份额,然而大多数印度民众不属于高端消费者。因此,降价以及出售翻新 iPhone 对苹果的印度市场非常关键。不过市场人士也担心,如果苹果仅依靠品牌认知度占领市场,并不真正理解客户需求,通过销售质次价高的产品,可能危害印度消费者权益。

另一方面,对于苹果来说,除了买地建厂,在印度淘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和中国、美国不同,印度市场没有手机运营商助推,而是靠电器连锁店与街边小店销售手机。运营商角色的缺失可能导致市场发展缓慢,而且印度线上电商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

其次,售后服务和体验也是一大挑战。以小米为例,凭借性价比优势,小米手机很快在印度打响了口碑,但售后服务仍然是用户反映的主要问题。对于苹果来说,库克已经表示未来5年内都不会在印度开设线下苹果实体店,而会在线上的Apple Store进行销售,这或许会让苹果面临与中国三、四线城市类似的发展窘境。

最后,品牌竞争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支撑。不过与中国手机厂商相比,苹果在这方面反而具有优势,供应链公司可以跟随苹果进军印度,进而推动手机成本下降。

连续8个季度亏损 HTC手机一局残棋该如何下

HTC最新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净亏损约4.57亿元,而这已经是HTC连续8个季度亏损。尽管年初发布了两款手机新品,HTC的手机业务依然是拖累整个公司的负担,5月16日,HTC还将发布新的旗舰手机HTC U11,HTC押宝路线是否能够让其实现自救乃至重现辉煌,目前仍是迷雾重重。

财报显示,一季度HTC营业收入为14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3.12亿元),营业亏损为24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48亿元),营业利润率为-16.2%;税后净亏损为2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7亿元)。HTC 4月营收情况也并不利好,营业收入环比下降9.29%,同比下降18.03%。

这已经是HTC连续8个季度遭遇亏损,上个季度,HTC营收同比下滑13.6%,净亏损31亿新台币。而持续亏损的因素,自然集中在最主要的手机业务上。北京商报记者就业绩亏损一事致电HTC相关负责人,截至记者发稿前,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以代工起家的HTC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曾经生产了全世界第一款Windows手机、第一款安卓手机,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普及初期亦是其巅峰时期。但近年来,该公司的手机业务一落千丈,已经陷入了一种亏损的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认为,HTC手机高不成低不就,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地位尴尬,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空间,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HTC手机的设计和技术缺乏亮点,在智能手机技术研发实力上,HTC代工的出身也是一个短板,同时国内手机厂商的日益崛起也挤压掉了HTC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HTC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排名断崖式下滑,2016年在中国排名甚至跌出了一些第三方机构的前20名。分析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HTC 2016年全球市场份额仅为0.68%。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和产品展示都是华为苹果、OPPO、vivo等品牌,很少见到HTC的身影。

今年1月,HTC发布了HTC U Ultra和HTC U Play两款新品,但是并未有很好的销量表现。本月中旬,HTC还将发布骁龙835旗舰HTC U11,该机将配备另类的挤压触控功能,HTC也寄希望于这款产品能挽回销量和业绩。业界猜测,这款全新交互手机售价可能会突破5000元。不过,业界对HTC手机的重振并不抱以信心,今年手机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定型,手机市场也较之早几年成熟,HTC很难打破现有的格局。

对于在手机市场的溃败,HTC并非无动于衷,将经营的重心放到了新业务VR(虚拟现实)上。两年前,HTC董事长王雪红亲自担任操盘手,推出了VR产品HTC Vive,并兼任公司CEO,但王雪红其实也是在进行一场豪赌。目前,高端VR市场依然尚未成熟,市场年出货量仅为200万台,这一数字只是苹果iPhone销量的零头。Facebook于2014年以20亿美元收购了VR厂商Oculus,但并不打算短期兑现,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甚至认为,未来数年VR不可能贡献营收。

中国联通史上最大改革!BAT能插一脚吗?

联通.jpg

自2016年10月10日联通首次公告称正在研究和讨论混改方案以来,关于联通混改的话题与新闻就不曾断过,两会期间联通混改也成为热门话题被讨论。

5月9日,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联通股东大会上称,联通的混改牵涉的部门很多,需要与十个部委沟通,难度还是不小,但希望越快越好。

混改风波不断方案迟迟无法落地

自去年10月以来,市场一直流传中国联通混改消息,时至今日,已过半年有余,依旧没有具体的以及确定的混改方案,所谓混改也是迟迟无法落地。

2016年9月28日,发改委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企混改试点的相关工作,将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中央企业纳入七大领域中的试点企业。自此,联通便开始了它漫长又跌宕起伏的混改之路。

2016年10月10日联通首次发布公告称正在研究和讨论混改方案。

2016年11月30日联通港交所公告中称,具体改革实施方案也仍在讨论,还存在不确定性。

时间到了2017年3月上旬,曾一度传出联通完成混改,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

3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吹风会上,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表示,目前中国联通的混改方案正在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之中,似乎暗示联通混改已完成,在等待候审。

3月8日有媒体报道业内人士称,联通混改方案应该在“两会”中间或“两会”后不久出台。

4月5日,中国联通因混改事项首次停牌,5日开盘前联通发布公告称,股票临时停牌,因有重要事项未公告,或有关于混改。

当日晚间联通再发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并推进开展与混改相关的重大事项,可能涉及联通A股股份变动事宜。

4月6日复牌后不久,4月11晚间,中国联通发公告称,就混改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讨论,股票在4月12日继续停牌。

4月25日晚间,中国联通公告称,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但具体的实施方案涉及多个政府主管部门的事前审批程序,还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4月26日起继续停牌20天。

5月3日,中国联通又一次发布公告称正在积极推进混改的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相关审批,继续停牌。联通集团提议自5月16日起继续停牌2个月。

外界谣言四起BAT是否入局?

联通接连四次延续停牌,皆因混改方案无法确定落实。在此期间,对于联通混改谁将入局,外界也在乐此不疲的进行这各种猜测。

针对联通此前宣称的具体改革实施方案也仍在讨论,还存在不确定性。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改革的决心很坚定。

从国资委和发改委监管的角度,混改的目的包括了“启动企业内在活力、在国企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上见成效”的目标。

中国联通混改消息一出,关于互联网巨头BAT或入股中国联通的消息就不曾断过,BAT入局也被外界认为是铁板钉钉上的事。2016年中国联通分别与BAT三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已被看做是联通的混改前兆。

王晓初披露,与腾讯合作带来2000万新增用户,是很成功的尝试,阿里带来300万用户。“与腾讯合作面向个人用户,与阿里的业务合作更像是集团客户。” 王晓初说。

有消息人士分析,BAT三家公司中,阿里对入股联通混改积极性最高,一度期待持有更高比例的联通股份,腾讯和百度有心入股但对持股比例没有过大野心。

王晓初表示,市场上对于联通混改方案的传闻有真有假,他不能评价,作为管理层,希望公司改革后真正独立运营。

关于将引入BAT投资的消息传闻,王晓初指出,联通与战略投资者的谈判仍在进行中,未有决定。因需符合监管要求,现在亦不便评论,往后有详情会作公布。

创新与转型混改的联通是好的投资吗?

据中国联通2016年年报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为2742亿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为4.8亿元,同比下降96%,这个成绩创下了中国联通上市15年以来的最差纪录。

2015年,中国移动董事长给出的数据为中移动4G用户数已接近2亿。据统计,目前全国4G用户中,移动占73%,电信占15%,而联通仅占到了12%的最低比例。

三大运营商均表示10月1日起全面取消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并加快提速降费的步伐。

王晓初预测,若漫游费取消,联通每季度将减少收入15.8亿元,一年下来就是63亿。至于宽带业务的提速降费则更是烧钱,每个省的投入都将在百亿量级,更别提即将到来的5G网络建设了。

取消漫游费和宽带提速降费将从收入和成本两方面加大运营商的压力,联通若想在5G时代占领先机需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而这对于中国联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互联网人士张文阁认为,从联通的历史、业务、财务、资本运营效率以及未来的收入、Capex支出等情况来看,几乎可以确定中国联通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

电信专家付亮表示,混改很难促进联通短期内竞争力大幅提升,更不用说明显改变市场格局;目前,用户规模落后、盈利能力低等状况依然是阻碍着中国联通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不过前景也并非那么悲观,在经历了一个惨淡的2016年后, 中国联通在2017年第一季度似乎有触底反弹之势。

中国联通此前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联通第一季度收入为人民币690.05亿元,同比下滑1.9%;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为人民币8.62亿元,同比增长79.3%。

联通称,将坚定不移地推动经营模式创新与转型,创新性利用资源,带动收入持续提升。

通过以上这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联通经营模式的创新与转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毕竟只有从开源和节流两个面来着手,才能够最有效的增收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