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警方雷霆出手!15家大数据公司被调查

最近的大数据行业,风声鹤唳。


据内部消息,最近监管对数据乱象出手,开始清理行动,15家公司被列入调查名单,其中几家估值都超几十亿。


据多位知情人透露,上周末,“数据堂”多人被警方调查,导致部分数据业务线停摆。


多位业内人士预测,这轮清理行动,可能会导致行业大洗牌。


01风雨欲来


其实,在上周五,某大数据公司的负责人吴元清就得到了消息。


“最近警方会针对数据乱象出手,开始全面整治”,吴元清称,当时整个行业并未引起重视,“因为以前也有过整治,未必会挖出根本,动真格”。


结果,此时整治行动的规模,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据多位知情人向一本财经透露,在周末,“数据堂”数据业务线多人被警方调查。


“据说,至少一个VP级别的高层被调查,涉及6人”,知情人透露,被调查的原因,是因为数据堂给一家理财营销公司,提供了大量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


“目前,人已放了出来,但数据堂的多条业务线停滞”,知情人称。


某监管部门的负责人也证实了此事。


而数据堂的下游客户徐君,在周二下午也发生了端倪。


“一数据业务的接口,突然断了。我询问数据堂的业务员,对方说在调整,等消息”,徐君称,但公司的业务不能等,他只能到处找新的数据接口。


据数据堂官网的资料:“数据堂成立于2011年,并在2014年12月10日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数据行业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在中美两地已建立4家子公司,5个数据处理中心。”


而其提供的核心服务,是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挖掘。


据公开资料,在2015年11月6日,数据堂宣布获得B轮2.4亿元人民币融资,估值超过20亿。


就在今年4月份,数据堂公布了2016年年度财报,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16,871,029.94,业绩亏损近1700万。


财报公布之后,数据堂股票价格腰斩,从9块多一度跌到4块多。


5月26日上午,一本财经前往数据堂的北京总公司核实该消息,公关部表示,暂时不予回应。


一本财经提出,作为新三板上市公司,如果“高管被调查,多条业务线停止”,为何未出示公告?


“还没有出最终的结果,不会那么快”,对方称。


当日下午,一位自称数据堂董事会秘书的朱先生致电一本财经称:“被调查这些事情,根本不存在。”


02多家公司被调查


吴元清透露,其实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实际上,数据的乱象,早让监管层头痛不已。


在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以记者调查方式报道了,“网上‘黑市’个人信息随意买卖查身份信息只需提供手机号”等网上贩卖个人信息情况。


因此,公安部刑侦局牵头成立“2·17”专案组,开展案件侦办工作。


“其实在2·17的案件之后,监管就动作频频”,吴元清称,行业真正的大整顿,已经开始。


毋庸置疑,大数据无疑正在开启智能时代。行业要想健康发展,数据的标准化、数据源的合规合法,尤其重要。


今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实施,这恐怕也是一次预热行动。


“已有15家公司进入了调查名单,都是一些明目张胆,做得颇为过分的公司”,据知情人透露,其中几家大数据公司,估值已几十亿。名单上最大的一家公司,估值超百亿。


据多位知情人透露,一家数据公司,为了获取金融公司的“黑名单”,他们采取一种置换的形式:你给我一条黑名单数据,我就给你无偿进行一次借款人失联后的“信息修复”——数据具体到,姓名、联系方式、IP地址等。


“相当于就是变相出售用户数据”,某接近监管的业内人士称,这家公司也列入了调查范围。


他进一步透露,这次行动,绝对不止“15家”公司,“会将整个数据行业都清理一遍”。


这一度让数据行业风声鹤唳。


吴元清称,这次清理行动,不仅仅让数据公司风雨飘摇,也让投资机构颇为紧张。


这些动辄估值几十亿的大数据公司,在清理之下,或减少业务线,或砍掉收入,如何撑起高估值?


这场“数据保卫战”,牵动了创投圈的神经,很多处在黑色领域的玩家,胆战心惊,而处于灰色领域的玩家,紧张观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非正规经营的公司,将洗牌出局。


而地下的数据交易市场,已全面收缩。


“以前市面上一些数据的价格,是一毛到两毛,现在已涨到了三四毛”,一位数据从业者称,很多从事数据买卖的公司和个人,在调查风暴眼中,都选择了“避风口”。


而各大黑产QQ群里,查用户隐私和定位的信息,也大量减少。


03驱逐劣币


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大数据概念的兴起,大数据公司崛起,融资消息不断,动辄几亿几十亿的估值。


在“得数据者得天下”的背景下,部分公司违规获取数据,一度拉动了地下黑市数据的繁荣。


很多公司通过正规渠道和价格,获得数据接口,但调用数据的时候,会在“本地设备”上形成一个“缓存库”。


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些公司就将这些“缓存库”再拿出去二次销售。


而这些“缓存库”,一度成了黑客垂涎的猎物。


一本财经在《征信之乱》的文章中,曾独家揭露了一家公司的数据库被黑客直接“拖库”,再几万出售给某数据公司。


据业内多位知情人透露,多家有“缓存库”的公司,遭遇过“轮奸”——被各家公司派来的黑客,轮番盗取数据。


一本财经独家获取黑市流通的车管所数据


数据在地下黑市的猖獗交易,在某种程度上,背后也有部分大数据公司的推波助澜。


“一家数据公司,在外面成立小公司,负责收购黑市数据”,业内人士称,数据汇总后,他们再经过清洗和挖掘,出售给其他公司,如今这家公司已估值5亿美金。


行业乱象,一度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我尽量保证数据获取合法,而友商们全都从地下低价购买数据,出售的时候打价格战,我们根本毫无竞争力可言”,某数据公司的CEO武勋从国外回国创业,面对国内数据市场的野蛮,毫无招架之力。


“这是好事,把劣币清理干净,我们这些想好好做的公司,才能发展”,吴元清称,行业急需正本清源,让良币“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软银考虑进一步增持英伟达 后者股价升至历史新高

据美国媒体报道,软银将考虑进一步增加对英伟达(Nvidia)的持股。受此影响,英伟达股价盘中升至145.28美元的历史新高。

本周早些时候,软银公布,其英伟达持股已达4.9%,刚好在监管披露要求的5%以下。软银持有的英伟达股票价值约40亿美元,使其成为英伟达第四大股东。

英伟达原本是一家图形处理器为主的半导体公司,但去年以来,英伟达在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受此影响,英伟达股价去年飙涨两倍,今年再涨28%,市值超过800亿美元。

投资英伟达是软银扩张其科技版图的最新动作。去年软银以234亿英镑收购芯片巨头ARM,溢价率高达43%;同时,软银去年还和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联手,打造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的科技投资基金: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英伟达进军AI 股价坐上火箭

英伟达创立于1993年1月,是一家以设计图形处理器为主的半导体公司。NVIDIA亦会设计游戏机核心,例如Xbox和PlayStation 3。

近年以来,英伟达还向人工智能发展。去年以来,在科技行业的热门领域,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微型超级电脑,英伟达突然以全新的面貌冲了出来。

软银的科技野心

软银以成功投资阿里巴巴而成名。软银在2000年向阿里投资2000万美元,现在软银所持的阿里股份价值超过900亿美元,是最初投资的4500倍。

但软银的野心可能远不止于此。去年,软银又宣布打造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的科技投资基金: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软银愿景基金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中向全球科技行业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寻找能够在未来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这个规模有多大?这可能是4个银湖资本和15个红杉资本。

因此,这个消息出来后,让硅谷的风投们极度震惊,他们之前的投资(如天使投资轮)极有可能面临被吃掉的风险,因为这种现金流“冲击波”是他们根本无法阻挡的。

上周,软银宣布,其成立的愿景基金已经筹资930亿美元,首轮出资者包括软银集团、沙特主权基金、阿联酋主权基金、苹果、富士康、高通和夏普。该基金将成为软银进行1亿美元以上投资的主要工具。

不过,软银的科技野心背后也隐藏是巨大的风险。据36kr总结,孙正义在互联网泡沫期间投资了约800家公司,声称要打造数字时代的“网阀”。当时软银股价大涨,孙正义的身价在2000年达到680亿美元,几乎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新首富。而随后互联网泡沫破灭让他的投资血本无归,股票价值蒸发了99%。

收益率首度超垃圾债,欧洲股市“令人垂涎”

今年年初,欧洲股票收益率首度超垃圾债。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欧洲央行的QE;还有一个原因是大部分欧洲垃圾债质量提高,欧洲垃圾债对投资者仍然有吸引力,这将会使信贷利差进一步缩窄,两方面原因使得垃圾债的收益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此外,欧洲股票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股息率。对比美国市场不同周期的走势,在上行周期中,股市表现应该优于债市;而目前欧洲股市的累计收益率显著滞后于债市。

不能更低的欧洲垃圾债收益率

美银美林欧洲信贷分析师Barnaby Martin在周二的报告里写道,垃圾债收益率的暴跌是欧洲股市收益率走高的原因。图中显示,欧洲股市首次收益率超过垃圾债。

此外,美银美林欧洲垃圾债收益率指数(BofA/ML Euro High Yield Index)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在4月底下降至3%下方,在5月23日录得2.79%。

为什么欧洲垃圾债收益率这么低?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是:市场预期ECB会继续购买这些企业债,事实上ECB此前已购买了许多。

根据ECB数据,上周,ECB平均每日购买企业债的数量为4.01亿欧元,远高于自购债计划开始以来的平均购买量3.65亿。

此外,在5月19日,ECB持有869亿的欧洲企业债,比前一周多出20亿。目前公开发行的欧洲企业债总量达6491.2万亿,这也就意味着,ECB持有欧洲企业债的13.4%。

Martin提供了有别于“ECB干预论”的解释:是垃圾债的质量提高了,BB评级的债券占所有垃圾债的75%左右。他指出,今年欧洲垃圾债对投资者仍然有吸引力。这将会使信贷利差进一步缩窄,收益率会更低。

权益类资产收益的上升可能性

Martin相信债券投资者开始转战权益类产品:

股市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股息率,同时在盈利周期上收展现出正凸性...尽管垃圾债短期收益依旧可观,然而,我们认为,欧洲的权益类资产有更好的上行可能性。

在宏观层面,投资者可以采用“相对价值”的交易策略:做多欧洲股票,同时做空iBoxx € HY TRS。这样可以得到更高的收益。

Martin继续说:

债券投资者的收益总是有上限的。毕竟,当一个投资者持有固定收益工具持有到期,价格又能超过面值与票息总和多少。当投资者的收益空间受限,资产相对盈利空间而言表现的是负凸的。

与之相反的,权益类投资者享受公司资产价格增加带来的收益上涨。这种期权性没有上限,因为股票的表现反映的是公司资产与盈利前景的表现。因而权益投资者收益是正凸的。

基于这样的理由,人们总是预期股市在牛市会跑赢债券;而在下行的时候,股票的表现逊于债券。换言之,权益类资产在经济周期里追求的是beta。图3中显示,这正是投资者在美国市场所经历到的。

Martin将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做了一个比较:

然而,在上一个周期,欧洲市场并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的周期里,股市表现好于债市,但是在2009年以来这个趋势发生扭转。

那么这个策略会有什么问题呢?在其他条件发生不变的前提之下,并且假定在无限期的未来,ECB购买债券并且能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答案是:没有。但是,当情况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应该赶紧了结当前仓位。

AI或颠覆未来科学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赋能AI或颠覆未来科学

深度学习的发展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在此之前,有相当一段时间都被用在研发、设计模型。因为构建模型涉猎的知识范围很广,研究人员需要精心考虑、雕琢各个细节,而且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以前构建模型凭直觉判断居多,虽然现在在文字、图像、语音等领域的技术有所突破,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过去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天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其中,优化算法是深度学习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这项技术恰恰是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延伸发展。另一方面,大数据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是在部分领域的应用展开,在其它领域掌握的数据还比较弱,甚至可以说比较初级,就目前看来深度学习仍然离不开人类的直觉判断,在技术成熟之前数据跟直觉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配合、制衡期。

一AI的启蒙

AI这门学科属于新兴技术,AI启蒙源于人们对于智能的追求,在机器刚能处理简单计算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提出机器能够跟人一样思考、处理问题的事情,这一点跟AI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让机器能学习、思考、感知、有逻辑,能开口说话,与我们交流。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赋能AI或颠覆未来科学

AI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技术发展:阶逻辑(first-order logic)、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早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早期阶段的研究为AI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储备,后者则会涉猎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生物保护学(conbio)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这也是AI技术进阶的必经之路。随着机器学习领域工具的成熟、大数据的应用、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让AI开始为企业献策献力,甚至开始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命运。

现在AI领域的工具和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借助AI可实现的事情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语音识别。

二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技术的普及应用得益于AI技术的发展,谷歌刚开始做语音识别的时候,产品极其有限,技术也很初级,从初级阶段走到今天是一点一滴的突破累计起来的。打造一个成功的产品,首先要有忠实用户,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收集新数据导入模型、不断迭代,这样产品才会日臻成熟。另外谷歌是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创新型公司,管理高层早期就给予AI技术以最大的支持。

随着iOS和安卓诞生,用户有了视觉反馈。谷歌开始着力构思Voice Searchv用语音进行谷歌搜索。起初简单做语音转录,逐渐地,谷歌希望用户可以用语音做任何事,比如 Google Home 这样的智能助手,用户需求推动技术的革新换代。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赋能AI或颠覆未来科学

早期数据可视化的研究相当困难,现在随着设备性能的提升,数据逐渐共享公开,数据可视化的研究成果遍地开花,比如,媒体利用统计数字表达复杂的新闻事件。长久以来,AI、机器学习有一项重大挑战:如何让人类理解超高维数据。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被开发出来并得以应用,将进一步推动AI技术的飞速发展。

语音识别是基于机器学习的一门技术,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进化语音识别也一直在进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神经网络的采用,这开启了在支撑谷歌产品的核心技术上不断创新的新空间。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赋能AI或颠覆未来科学

除用于语音识别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或许会有更加璀璨的成就。如早期离开谷歌成为Alphabet的子公司的Calico,它的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更长寿、更健康。为了提高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Calico研究导致衰老的生物系统机制,从分子层面一直到系统层面,通过技术手段介入,或许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意料之外的福音。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发明出一整套衡量机制与方法,收集数据并试着帮我们理解衰老中的机体。但是,没人能把这些不同测量机制所产生的、从微分子层面到人口学层面的数据整合到一起。整合这些信息就需要生物学家和机器学习专家跨界合作,后者能建立模型,整合所有信息,大数据和人类直觉合力建立的模型才更具参考意义。由于生物机体的复杂度过高,最终建立对衰老的深度理解并预测有效的干预方式任重道远。

三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CV)本身就是杀手级应用,AI的杀手应用。首先视觉图像处理对于人类至关重要,据估计,互联网上超80%的内容为视觉内容。另外,传感器收集的第一大数据形式,是由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组成的图像数据。因此,对于公司或消费者来说,以像素形式出现的数据都是极其珍贵的。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赋能AI或颠覆未来科学

深度神经网络赋能CV之后,CV实现了突破性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基础的感知任务领域(perception task):物体识别、图像标注、物体检测等,比如谷歌照片(Google Photos)、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人检测系统等。未来对CV的投资,可能会集中于CV和其他领域的结合应用。比如说,CV和语言的结合,医疗、生物领域的视觉应用更是不在话下。其他的如机器人跟CV的结合的前景也会非常广阔,因为机器人领域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突破,视觉是机器智能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深度学习可能会为其改造升级带来实质性突破。

四数据可视化的未来

机器学习需要海量的数据、统计数字、概率,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输出的模型,修补漏洞对于模型的完善大有裨益。另外,如果我们利用可视化更好地理解了机器学习系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提升我们的职业水平。目前为止,AI仍让人感觉到强烈的工程导向属性,随着跟其他领域专家合作的展开AI技术可能会有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语音识别领域,对待每一个问题必须要专注。比如开发Youtube儿童频道的时候,必须要专注于孩子的说话方式、音域、断句方式等,只有不断地将学习成果加入到通用模型中人与机器的交互才会有可能畅通无阻。每次新开发一个新产品就要搜集新数据,数据只有导入模型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训练。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赋能AI或颠覆未来科学

“独立的机器价值观并不存在,人类价值观就是机器价值观”。将来,只有各门学科的技术专家加入到AI领域发挥所长才有可能真正为全人类开发AI,而不是沦为一部分人的工具。随着海量数据的搜集以及不断进化的机器学习技术,AI或许会成为将来革新科学的最重要基因。

高位回落 中国4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

国家统计局周六公布,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4%,不及3月的23.8%。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4%,增速比1-3月份放缓3.9个百分点,但仍在近年来同期高位。

在主要行业利润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4.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6.5%,是同比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则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称,工业利润增速放缓,是前期高位增长后的合理回归。目前工业利润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价格因素对利润增长贡献下降

一是产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向正常回归。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3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涨幅比3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价格水平趋向正常。初步测算,价格变动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加约521亿元,比3月份少增约595亿元。

二是分行业看,钢铁、汽车和化工等行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4月份,主要受价格涨幅回落、生产销售增长放缓、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7.8%,而3月份则增长1.3倍;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6.7%,而3月份则增长18.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13%,增幅比3月份回落20.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新增利润54.5亿元,比3月份少增98.6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下降42%,降幅比3月份扩大14.4个百分点。上述五个行业合计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10.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统计局数据显示: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48.6亿元,同比增长58.7%;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0.8亿元,增长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677.1亿元,增长2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05.8亿元,增长19.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07亿元,增长14.3%。

1-4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619.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1.1亿元;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9990.7亿元,同比增长19.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170.4亿元,下降31.3%。

1-4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个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4%,纺织业增长5.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6.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4.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4%,汽车制造业增长1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6.9%。

企业效益状况继续改善

统计局点评称,消费品和高技术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企业效益状况继续改善:

一是消费品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对利润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4月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中,消费品制造业占21.6%,比3月份提高9.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23.2%,提高19个百分点。而原材料制造业占22.9%,比3月份下降15.2个百分点。

二是利润率同比上升。4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三是回款情况继续好转。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8.4天,同比减少1天,延续了年初以来同比减少的趋势。

四是杠杆率持续下降。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五是产品周转继续加快。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周转天数为14.4天,同比减少0.7天。

民生宏观固收点评称,量价齐跌,叠加金融去杠杆提升财务成本,未来盈利改善放缓趋势难改:

从价看,4月PPI同比增长6.4%,环比下降0.4%,下降速度快于市场预期,PPI已进入下行通道。从量看,1-4月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回落,需求下降。从成本看,金融去杠杆影响开始向实体经济传导,工业企业融资成本加快上升,4月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2%,比3月加快1.2个百分点。

盈利改善放缓趋势难改。PPI同比继续下行,环比已经转负,全年呈下行趋势。投资回落会继续,地产调控收紧效果仍未传递到投资,但只是时间问题;财政收入仍在下滑,PPP监管加严,制约基建投资。金融去杠杆仍在半程,市场流动性趋紧情况会持续,财务成本或进一步上升。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启用 定位将更精准

中国证券网讯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27日正式启用。该系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导航定位服务系统,能够兼容北斗、GPS等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快速的导航定位服务。


新华社27日消息,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说,2700座站点规模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一个国家数据中心和30个省级数据中心,共同组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兼容北斗、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具备了覆盖全国的亚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李维森说,这一系统与以往相比有三大新特点。一是速度更快,实现了快速实时定位。二是精度更高,与以往相比精确度呈倍增提升。导航的应用领域大为扩展,可应用于自动驾驶、国土、水利、科研等领域。三是范围更广,实现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全覆盖。西藏今年也正在实施,今后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司长白贵霞介绍,全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采用三种不同精度的服务,即三种类型的服务产品。具体来说,一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实时亚米级服务,二是面向专业用户的实时厘米级服务,三是面向特殊用户的事后毫米级服务。开展不同精度的服务,主要是基于实际的需求,并综合考虑了成本、效率和信息安全等诸多因素。


另据了解,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启用后,基于系统的高精度后台服务,通过终端的开发和加载,可以实现诸多民生领域的产品服务。如交通领域车道级导航,可以促进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大幅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促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定位模块并加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可精确测定个人位置,对于医疗救助、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两日暴跌30% 比特币疯涨后大幅回撤

比特币在周四创下2760美元历史新高后开始回落,在过去两个交易日内,比特币价格一度大跌900美元,跌幅逾30%,目前企稳于2200美元附近。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涨势惊人,5月更呈现出加速上涨之势。周四盘中最高价比一个月前暴涨约120%。


新浪援引财经专栏作家肖磊观点称,比特币价格大起大落,因为目前全球市场对比特币发展还非常不确定,有人坚信比特币会成为非常保值和稀缺的一种资产,也有人认为比特币仅仅是一轮炒作,最终将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这导致比特币很容易受到市场信心的影响,一遇到利好消息就迅速上涨,一出现利空消息就大幅下跌。”


比特币分析网站作家Mike Krieger也撰文指出,此次比特币下跌表明了市场情绪变化,因为投资者感到了全球金融体系对比特币的恐惧与担忧。


此外,美国媒体Business Insider指出,比特币市场在等待美国证监会决定,是否在再次审核后批准Winklevoss双胞胎兄弟的比特币ETF上市申请。本月15日是美国证监会接受公众评论的截止期,到目前为止还未公布决定。如果比特币ETF上市申请通过,比特币ETF将与黄金ETF一样成为标准化的金融资产,正式确立合法投资地位。


从技术面看,如果没有美国SEC的明确消息,比特币最近的高涨可能已经见顶。本周四比特币涨破2700美元后,CNBC援引分析师评论称,2800美元或是比特币的强阻力位,比特币最低将跌至1470美元的强支撑位处,跌幅或高达47%。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John Quiggin甚者发出更悲观的看法,他认为比特币是“经济泡沫最纯粹的例子”。当比特币泡沫破裂时,受到波及的将不仅仅是持有比特币的投资者,与之相挂钩的所有金融市场也将受到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