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全球粮商格局生变:嘉能可寻求与邦吉联姻 “ABCD”时代或成历史

能源巨头嘉能可称,已经就“双方可能的业务结合”与农业贸易巨头邦吉进行了接触。

嘉能可亦指出,这一交易仍存不确定性。交易完成后,嘉能可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业贸易商。

但邦吉晚些时候回应称,并未与嘉能可进行合并谈判。

嘉能可成立于1974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商,主要从事生产和营销金属、矿产、能源产品和农产品。

邦吉公司成立于1818年,是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四大公司之一,也就是所谓的“ABCD”四大粮商:美国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消息传出后,邦吉公司股价飙升,周二收涨17%。邦吉公司目前市值为115亿美元。

嘉能可似乎已经开始逐渐走出两年前的偿付危机。2014年油价崩盘以来,大宗商品贸易商受挫严重。2015年,嘉能可亏损50亿美元。随后嘉能可将农业部门分离出去,应对商品价格下跌之下的生存危机。

农业领域同期也迎来了一波重整,主要在种子和化工行业。中国化工在2016年2月宣布收购瑞士农业企业先正达,陶氏化学与杜邦在2015年12月合并,拜耳也一直在努力收购转基因技术巨头孟山都。农业贸易行业的并购交易相对较少。

分离出来的嘉能可农业部门也在不断扩张,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贸易商。2012年,嘉能可以61亿加元(48亿加元)收购了加拿大最大粮商Viterra。

嘉能可在去年将农业业务49.9%的股份出售给了两家加拿大养老基金,筹得超过30亿美元,希望藉此提高企业并购能力。

嘉能可一直以来都活跃于并购领域,其2013年300亿美元收购Xstrata的交易依旧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此前嘉能可还在争取在2015年与铁矿石生产商力拓合并,但被力拓拒绝。

嘉能可农业业务遍及全球超过35个国家,2016年收入为21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约14%。邦吉去年净销售额为427亿美元,在全球的40个国家有超过3万雇员。

新华社:高房价逼出租赁“黄金期” 万亿级市场前景可期

尽管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打击“炒房”声声从紧,但对很多年轻的城市打拼者而言,短期内买房仍然显得遥不可及。记者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武汉、南京、苏州等二线城市调查时发现,高房价时代,各地正在探索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租赁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


政策利好、市场需求,住房租赁市场前景广阔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其中发展住房租赁企业摆在培育市场供应主体首要位置。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中,约90%的房源为个人出租,而在一些国家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中,专业租赁企业提供房源占比在30%左右。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大力发展专业化的住房租赁经营企业,有助于发挥机构出租者在租赁市场中的示范作用,提高租赁市场的透明度,克服原来制度设计中重销售、轻租赁的缺陷。


近日,记者在梳理广东、广西、贵州、宁夏等地相继出台的实施意见时发现,规模化、机构化运作成各地鼓励的主要方向。既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利用已建成商品房或新建商品房开展租赁业务,同时,也鼓励各类投资者和自然人发起设立住房租赁企业。


种种利好因素刺激下,品牌长租公寓在住房租赁市场上异军突起。“与酒店、短租不同,长租公寓租期主要在6个月以上,会提供更多免费共享空间。”业内人士表示,从构建多层次住房体系的角度来看,住房租赁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


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万亿级市场前景可期


上述专家称,中国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围绕这些人口产生的住宿以及生活消费,是一个万亿级住房租赁市场。


链家研究院的报告也显示,2016年、2020年、2025年,中国房产租赁市场租金规模将分别达到1.1万亿元、1.6万亿元、2.9万亿元,2030年预计会超过4万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品牌长租公寓是目前市场上正在兴起的专业租赁企业,其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房地产开发商自持物业从事租赁,如万科旗下的泊寓万汇楼店,不过,这一模式市场份额占比较小。二是租赁企业通过对“握手楼”、旧厂房、居民商品房等项目进行整体承租改造后再面向市场,这种“二房东”角色是当前租赁市场的主要形式,例如魔方、YOU+、链家自如等。


深圳万科泊寓合伙人陈晓炜介绍,泊寓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合肥、重庆、沈阳等14个城市开设了42家门店,其中在深圳,泊寓已获得8800套长租公寓,2017年预计投放5000至8000套,基本覆盖深圳所有区。未来三年深圳泊寓的整体规模将达到10万间。


目前,魔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苏州等全国15个大中城市房屋租赁数量约3万间。魔方(中国)生活服务集团董事长葛岚表示,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未来将形成“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服务,低端有保障”的格局,呈现多品牌切入细分市场的趋势。


从价格方面看,各地有差异,面对企业的集体公寓,按床位出租,每张床位月租金基本在500—1500元;白领公寓标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月租金在3000—6000元,二线城市在2000—4000元。


旭辉控股董事长林中称,旭辉领寓国际社区将涵盖服务式公寓、白领公寓和青年公寓等产品,从而满足不同的租客群体需求。


据链家地产董事长左晖介绍,链家自如拥有房源30万间,出租率已达99.96%,租期平均为485天;广州万科泊寓项目出租率也在90%以上。


发展仍面临难题待解,期待各地加快出台实施细则


长租公寓市场前景广阔,但业内人士认为仍面临一些瓶颈和难题。


陈晓炜说,现在拿的房源基本上都是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或者城中村,电费、水费都比较贵。


自持物业从事租赁业务也面临经营难题。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表示,土地成本过高大大降低了租金回报率,对资产持有者来说很难从出租中赚钱,这也是过去多年租赁市场无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机构租赁企业还面临资金成本高的挑战。”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在北上广等大中城市,住宅物业租金回报率较高的也只能达到2个点左右,一些高端公寓租金回报率5%,而国内资金成本的年化是5%至8%。


“发展租赁业务还需要找到更便宜的资金用以持有更多的资产,利用规模效应赚钱。”张大伟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租赁金融市场,畅通险资、债权等融资通道,特别是一些低利率资本工具。


广州万科长租公寓负责人张成皓说,目前国家和各省区市都鼓励将商业用房改为租赁住房,将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调整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这些规定将解决当前长租公寓市场的不少难题,我们期待各地能加快出台实施细则。

OPEC会议前夜抛售油储 特朗普是要砸场子?

特朗普预算案中,提议2018财年开始抛售2.7亿桶战略石油储备(SPR);再加上奥巴马任内已经通过的SPR缩减法案,目前6.85亿桶的SPR将抛售到不足2.6亿桶,缩水幅度高达六成。

预算案公布又恰逢5月25日OPEC大会召开前夕,会上各产油国还要就是否延长减产计划9个月进行讨论,特朗普抛售油储的提议似乎会让会议徒增变数。

然而在高盛看来,事情并非听起来那般唬人,油储抛售与整个原油市场大局体量、乃至OPEC计划减产量相比,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抛售六成战略储备又如何 年内每天才售出2.5万桶

虽然特朗普预算案当中所谓“能源安全应当基于扩大国内产量、而非依赖政府深挖坑广储油”的逻辑非常动人,但高盛在昨日(5月23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无动于衷。

2015-2017年奥巴马总统任内,其实美国政府就已经通过了总计1.85亿桶的削减法案,大规模售出石油储备并非新鲜事。按照特朗普预算案内容措辞来看,新一轮抛售会叠加在现行削减法案之上(下图)。

叠加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将售出4.35亿桶;就算SPR最终按计划缩减至2.6亿桶,也仍然能保持13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根据宗旨,国际能源机构要求成员国建立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

按照削减步伐来看,2017年内的平均售出量仅为2.5万桶/天,之后逐步增加,2018-2020年间平均为6.6万桶/天,2027年前达到平均11万桶/天。即便是从预计峰值来看,十年后(2027年)SPR售出量也仅为16万桶/天(下图)。

抛售的油储量虽然不能说是忽略不计,但与原油市场的整个规模、乃至于OPEC本轮减产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目前OPEC实施的减产规模约为170万桶/天,而整个原油市场的产量则高达9800万桶/天,平均11万桶/天的抛售,如同隔靴挠痒。

说特朗普要砸OPEC减产的场子,可能还是从页岩油增产的角度来得更实在,抛售油储的冲击还是更多地停留在国内市场上。

提振国内基建需求 墨西哥湾沿岸油运和港口设施利好

在高盛看来,虽然特朗普削减油储对全球原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结合美国境内钻井活动的活跃和平稳增长的生产量,若该计划得以实施,对于基础设施翻新、提振基建需求仍然是利好因素。

2014年美国能源部曾开展过五百万桶SPR储量出售测试,当时便已暴露出墨西哥湾管线数量、库存容量以及海港吞吐上的局限。

高盛指出,绝大部分SPR储备设施都位于墨西哥湾沿岸,若提案通过开始抛售油储,势必会对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运输后勤设施造成压力,并将港口加工提炼、出口吞吐的能力推到极限;翻新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提振当地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手握2460亿美元现金的苹果为何大收购寥寥?

从最新一季的财报来看,苹果的数据是可以令股东满意的。得益于iPhone 7系列手机的热销,其季度营收达到了创纪录的784亿美元。但是其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是,苹果似乎没那么酷了。其原因是创新开始乏力。创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发掘,另一种是外部引进。对于后者,在上个月回答分析师提问时,CEO库克说苹果一直都在寻求收购,没有什么规模是苹果吃不下的。考虑到手机巨头现在手握2460亿美元的现金,这话的确不假。

但现实是,苹果大手笔的出手寥寥。在苹果成立以来的41年当中,其最大的收购就只是2014年30亿美元对耳机制造商Beats的收购,接下来就是1996年买下NeXT计算机的4亿美元。

苹果的出手之少可以有两个维度的对比。一个是与美国的其他科技公司收购情况的对比。在FAAG四大新巨头当中,苹果自2012年来的收购额(约50亿美元)仅比Amazon高, 与微软近400亿美元的大胃口相比更是少得可怜。而另外一家手机巨头三星电子的收购额也要比苹果高。在Facebook 13年的历史当中,收购额大于10亿美元的单子就有3桩,对Whatsapp的收购额更是高达220亿美元。Google 10亿美元+的收购也有4桩,而微软这样的大手笔则至少在10桩以上。而苹果迄今只有1桩。

手握2460亿美元现金的苹果为何大收购寥寥?

为什么腰包鼓鼓的苹果出手如此寥寥呢?据彭博社援引参与过苹果收购活动的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近年来很少大型收购的原因主要是这几点:1)厌恶风险,2)不愿与投行等外部顾问合作,3)在完成大型收购交易并进行整合方面缺乏经验。

但已经有更多的理由要求苹果加大收购。

跟Amazon一样,库克目前的关注点仍然放在壮大自身的服务,如Apple Music、应用商店以及iCloud上面。此举已经收到成效,公司最近预测,到2021年这些服务的年营运收入最高将可达到500亿美元。但据一些分析师的测算,未来4年,苹果需要弥补13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缺口。此外,特朗普上台后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可能也会迫使苹果做出更多的收购。

AT&T对时代华纳的收购表明,内容与分发正在出现整合,试图形成捆绑优势。苹果目前是通过Music来分发视频,并通过其移动TV app来播放其他提供商的视频,但是并没有像Netflix或者Amazon的Prime Video那样的服务,而收购显然是补缺的快捷手段。去年早些时候苹曾盯上过时代华纳,但是最终未能及时给出竞争性的报价而作罢。Netflix显然也是不错的标的物,但去年其销售收入还不到90亿美元,也还是补不了这个缺口。

去年还曾跟苹果传出过绯闻的公司还包括豪车制造商麦克拉伦以及图形芯片制造商公司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但前者目前并未见有实质行动,至于后者,去年苹果已经否认会对这家自己有投资的iPhone部件供应商提出报价。考虑到未来的市场前景,有的分析师认为,迪斯尼公司和Tesla也是不错的潜在收购对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的收购团队由高盛银行家Adrian Perica领导,人数约有10几人。其大部分的收购都是在公司工程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苹果的产品经理通常每个月都会与Perica的团队成员见面,以识别出有吸引力的技术或者人才团队作为潜在收购目标。

不过跟其他技术巨头不同的是,在收购这件事情上,苹果往往拒绝与外部顾问合作。微软的收购团队尽管规模不小,但去年在收购LinkedIn的事情上还是请了摩根斯坦利来帮忙,最终击败了Salesforce和Facebook这两家竞争对手,以260亿美元收购了职业社交巨头。而在Google,其收购往往由企业发展团队与CBO Philipp Schindler领导下的战略专家合作开展,而不仅仅是只有技术员工参与。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的风格是喜欢直接跟收购对象谈判。而且往往直接给出谈判条款让对方要么接受要么走人,认为自己未来对产品开发的支持以及iPhone的前景已经足以对对方产生诱惑力。

比如说2015年苹果收购增强现实初创企业Metaio就是这样。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Metaio聘请了投行参与收购谈判,但苹果不允许投行的人进会议室,当Metaio的高管觉得出价过低时,苹果对该技术的愿景最终说服了他们做出将企业出售的决定。

苹果目前的收购策略在收购可补充进苹果现有产品的新技术时是奏效的。在过去4年的时间里,苹果每年大概都要进行15到20项较小规模的收购。但是大型收购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尤其是当存在竞争出价的情况下。投行往往会在买家和卖家之间制造紧张气氛,而苹果的这种做法往往让投行的意图难以奏效。比如在对Beats的收购当中,苹果和后者均未聘请投行参与谈判。但苹果在整合大型收购方面缺乏成功履历也令不少卖家望而却步。

也许苹果的这种态度需要做出转变才行。如果一味谨小慎微不敢冒险可能就会错失好的收购机会。比方说一些分析师认为,如果早点出手的话,Netflix是苹果的一个很好的标的--但在过去1年的时间里,Netflix的股价已经攀升了60%,令其市值超过了600亿美元。现在再想去收购这家流媒体服务公司,代价就要大得多了。

房四海:十九大前有望完成资产泡沫清理

日前,对于全球宏观周期以及大类资产配置,清华大学国家金融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宏观研究院院长房四海在OKCoin币行主办的新金融•新科技——全球投资策略峰会上,对未来投资策略给出了方向。


从宏观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房四海分析了包括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房地产周期、农业周期、财政周期等在内的九大周期。通过把这些周期的效应叠加起来,房四海将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总结为“全球在分化,周期在变频”。


房四海所说的“全球在分化”,指的是在“全球化”的口号之下现实却是“半全球化”的。房四海说:“过去三十年全球经济正增长,你好我好大家好。2007年金融危机开始走下坡路,全球撕裂了。”


这种分化体现在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平衡状态上。在全球经济总体低迷的状况下,房四海认为,美国的经济第二季度可能会上行,6月份加息的概率比较大,但是在第三季度会继续下行。金砖国家经济将会继续低迷和下行。与此同时,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因为“去杠杆”的坚决,经济的复苏可能比较坚实。


房四海同时也指出:“周期在分化,全球增长没有亮点,过去全球增长靠人口红利、科技红利、和平红利,现在红利已经结束了,下一波红利还没有来。”


具体到中国经济,房四龙认为:“中国所有的指标都是在下行,不是L型了,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十九大之前可以见底,L型还往下一点。”根据其观点,中国为了预防性金融危机爆发而进行对资产泡沫的清理,这个清理过程刚刚进行了三分之一,十九大之前有望完成。


基于这样一个对于全球经济大势的判断,房四海指出,未来几个月做投资要非常小心。房四海表示,其比较看好欧洲资产。


“黄金也是可以投资的对象,但是黄金的最佳投资机会要待6月美联储加息后。”他说,“至于A股抄底也好,大宗商品也好,等六月份之后再说吧,做投资要回避风险,捕捉确定性。”

基金超期未发监管思路出炉:发不动可选延期及不再发行

在基金发行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行业去库存压力犹如紧箍咒般困扰业内之际,监管层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解决方案。

第一财经独家获悉,5月23日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向辖内的公募基金公司下发了一份《机构监管情况通报2017年第五期》(下称《机构监管》),其提出了对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产品“一次性”的解决方案:对于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允许基金公司自行选择是否延期募集。延期募集的,应当及时提出延期募集备案申请;不再延期募集的,应当作出相关专项承诺,后续不再启动超期未募集产品的发行。

有业内人士对此解释称,该文件要求基金管理人严肃产品设计、审慎报备产品,做好市场摸底,控制产品报备但超期未募集情况。产品未在规定时间内募集的,必须做延期募集备案申请,否则这些产品将注销不可再募集,除非重新提交备案申请并走相应流程。

基金发行异常艰难

新基金获批后通常要在6个月之内完成募集,6个月内未发行便是超期未募集。注册制时代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委外业务高潮迭起之际,行业内的公司纷纷上报产品,囤积壳资源,以期最大程度的对接机构资金。

只是世异事异。随着一行三会监管政策的趋严,委外资金出现退潮。受此影响,大量获批产品的存在导致了供给过剩现象,行业内去库存压力徒增。但在股票及债券市场双双弱市的情况下,基金发行变得史无前例的艰难。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称,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基金发行产品504只,其中98只的预设期限为基金发行最长期限的3个月,占比接近5分之一。单单23日便有4只基金的预设发行期限为3个月。“这表明基金发行十分艰难。”王群航称,在中国基金发行市场的早期,基本没有3个月,标准发行期的设置都是1个月。

相比批量基金选择用足最长发行时期限外,业内出现的首例募集失败案例则引起了市场更为广泛的关注。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首单公募募集失败背后:委外收缩下的弱市困境》所述,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下称“嘉合睿金”)近日发布公告称,基金于3月20日开始募集,并于4月19日结束募集,因未能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基金合同暂不生效。

据《机构监管》所述,由于注册制以来行业长期积累的超期未募集产品批文数量较多,短期内消化大量超期产品批文存在较大压力。考虑到行业的现实困难,为一次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监管层拟进一步完善对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的监管安排:对于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允许基金管理人自行选择是否延期募集。延期募集的,应当及时提出延期募集备案申请;不再延期募集的,应当作出相关专项承诺,后续不再启动超期未募集产品的发行。

“不延期就作废批文,不允许放批文了。没有中间路线。”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产品部总监对第一财经称,如果不延期,基金公司可以选择不再发行这个产品。

据监管要求,各家基金公司应当对超期未募集产品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客观评估有关情况,并于2017年6月5日上报产品处理方案说明和相关材料。逾期未报送书面正式材料的,后续不再接收。

新基金获批周期拉长

按照监管思路,基金行业去库存,一方面可以选择延期或者不发产品,另一方“困难户”的新基金申报周期可能将被拉长。

证监会要求各家基金公司若出现超期未募集等情况的产品数量达到2只及以上的,在相关情形消除前,该基金公司上报的基金产品均适用6个月的审查期限。截至目前,基金募集申请流程主要有简易和常规两种,前者的时间周期为20个工作日,后者则为6个月。

《机构监管》一文中,明确规定了这一适用于6个月审核期限的情形,即:1、2017年6月1日后准予注册的基金产品出现超期未募集情形的;2、2017年5月31日前已准予延期募集备案的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未在备案回函要求的有效期限内进行募集的;3、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间准予注册的基金产品,未在2017年12月1日前进行募集的。

自2017年6月1日后,基金管理人必须指定专人于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以邮件方式上报基金产品批复后的募集情况。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渠道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实际上监管的态度还是相对柔性的,过去半年不间断地进行政策指导,显然是继续在呵护着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左翼学者大卫·哈维:社会公正与城市


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左翼学者大卫·哈维,2017年5月在南京大学南雍讲堂作了有关中国房地产危机的演讲。从货币供给的扩张和金融危机,到空间生产和资本批判,即使是以建筑规划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大卫.哈维仍执着地高擎着马克思主义大旗。

一、货币供给的扩张和房产投机潮
哈维曾在其书中提到,“房地产开发——特别是在大城市之内和城市周边,以及出口发展地区——似乎是另外一种有利手段,借以将大多数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农民并不拥有土地,他们很可能就一无所有,土地转而为城市牟利所用,导致农民在农村无计谋生,被迫离开土地加入劳动力市场。提供给农民的补助通常仅仅相当于土地价值的一小部分,而土地则被政府官员卖给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成了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房产量增长了300%。从2012年以来,中国生产的水泥混凝土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自1900年以来的生产量。”哈维在谈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时,认为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扩张迅速,速度是惊人的,但同时,我们要反思这样的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本矛盾。“最近30年,房屋已经成为一种投机手段和投机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崩盘之前,美国发生了房屋投机潮,400万左右的居民因为房贷问题失去住房。针对中国的房市问题,哈维认为:中国越来越趋向于采用资本运作模式——金融危机之时,中国政府向市场投入大量货币救市,在2008-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中国出口部门大约损失了近300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中国政府在2008-2010年创造出大约3400万个工作岗位,但消费市场并没有因此而活跃,房地产市场反而越来越容易出现投机热潮和资产泡沫。”扩张的货币供给量大量进入房地产行业,相对于房屋的使用价值,人们更多地开始追求房屋交换价值。参照哈维的说法,以房产为投机工具,“除了拥有资产或大量货币的炒房者,受惠于房产繁荣的还有建筑商、金融业者,还包括房屋中介、房贷放款人员等。房产商在投资生产时,有1%的房产是为投机者生产的。”
二、价值、剩余价值的创造和货币形式的价值实现
哈维曾指在其著作《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中指出,除了受制于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外,货币量要怎么增加似乎完全不受限制。投机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房屋的交换价值,消费的目的成了货币本身。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循环,根据大卫.哈维的演示稿简要整理。
“商品以货币形式实现其价值,产业利润(industrial profit)、商业利润(merchant profit)、地租和利息构成了资产阶级的货币需求,被资本家所得,税收部分成为国家支出的主要来源,工人得到工资部分。投机者们追求利息,成为货币资本家。在这样的社会再生产和收入分配体制下,工人的工资收入相对于资本所得,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在多数国家,货币财富分配的失衡程度比收入分配更加严重。”
哈维以1848年英国的国家收入和工人收入状况为例,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物质产量上升,加上外贸量的迅速增长,英国国民收入空前增长,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财富的大部分被少数人垄断,工人们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生活状况反而恶化。“1848年,1.2%最富有的人占有着40%的国民收入。”
“2007-2008年,在中国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救市后,大量货币以虚拟资本形式涌入房地产市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规模迅速扩张,由于投机活动的利息收入和报酬高,货币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房价不断上涨,但工人的收入仍然是工资所得部分。”哈维批判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经济脱实向虚程度不断提高,房地产生产成了新的剥削模式,加上资本家的疯狂投机与炒作,社会再生产和收入再分配成为财富剥夺的渠道。“房屋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形成一种对立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甚至会造成一场危机。”哈维反对资本为了无止尽地剥削剩余价值,对城市空间进行不断地破坏,在这个过程中,工人群体的相对贫困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哈维阐述了马克思分配理论在当代经济中的表现,“在纽约,1%的顶层纳税者3天内所得收入可以超过多数纽约居民一年的所得收入。在中国,顶层的10%得到全国60%左右的所得。纽约和中国的不平等程度在快速恶化。”
三、虚拟经济和经济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来,财富积累与公共、企业和私人债务积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虚拟资本在房贷、公共债务、城市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投资,其流动一旦失控,形成投机泡沫,而泡沫破灭造成严重的金融和商业危机。

2014年,中国整体负债细目显示,非金融企业负债为GDP的178%,政府负债占GDP的42%,住房为24%。图表根据哈维演示稿中数据整理。


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举债还息,税前利润/债务的比例逐步走高,企业偿债压力沉重。在繁荣的表象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借短投长来获得收益,并使得社会融资中投资性融资和庞氏融资的比例上升,后两类融资的泛滥,将导致金融体系更加脆弱。

2014年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企业债务情况。
四万亿投机计划之后,中国的债务急剧上升,其占GDP的比重与美国相当。负债扩张最明显为非金融类企业及其背后的金融机构,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处于一个加杠杆的进程之中。哈维认为,随着债务的积累,中国企业举债还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这是典型的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的特征。
虚拟资本的流通借由种种非生产性活动榨取财富,最终填满金融业者和债券持有人的腰包,正如哈维在其书中所提,“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你只需看看最近的房市走势。”
最后,哈维对这样的现状提出质疑,“越来越依赖房产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模式能否持续地发展下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