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公积金新政出台 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公布住房公积金缴存服务八项新措施,为中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出台的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举措提供配套服务。

这八项新措施包括:

——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为迁往雄安新区的单位和职工登记缴存住房公积金提供优质服务,保持其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同一性和缴存连续性,保障其享受与在京单位和职工同等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权益。

——持有北京市居住证的在职职工,依法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与北京户籍在职职工同等享有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权益。

——离岗创业的科研人员,与原单位保留人事关系的,享有与正常缴存职工同等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权益。

——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经所在单位同意到其他组织兼职,取得的合法报酬可以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

——医师在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以外的医疗机构执业,取得的合法报酬可以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

——鼓励用人单位为港澳台、外籍的科技创新人才缴存住房公积金,并享有与其他职工同等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权益。

——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业发展,经职工同意,企业可以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缓缴住房公积金。

——中央企业在推进“瘦身健体”、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要确保职工住房公积金有序转移接续,维护分流安置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合法权益。经批准实施破产的企业,为职工补缴的住房公积金,由企业在破产清算资金中解决。

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强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是深入推进住房公积金“放管服”改革、为单位和职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改革措施,夯实缴存管理基础,积极为中央有关改革决策实施提供配套服务。

不愧“四害之首” 精子连宇宙射线都杀不死

EIA原油库存降幅远超预期 美油短线扩大涨势 接近52美元/桶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官方统计,美国5月19日当周商用原油库存减少443.2万桶,远超预期的降幅200万桶和前值的降幅175.3万桶。

这一数据已连降七周,也大于美国石油协会API统计的降幅150万桶。库存总量降至5.163亿桶,进一步脱离历史新高记录。


WTI原油期货短线拉升,将涨幅扩大至0.6%,最高触及51.8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也将涨幅扩大至0.30美元或约0.7%,报54.53美元/桶。


5月19日当周,美国石油交割地库欣地区的原油库存减少74.1万桶,同预期持平,恢复了此前一个月的下降走势,而前值则为增加3.5万桶。

不过当周的汽油库存减少78.7万桶,虽大于前值的降幅41.3万桶,但不及预期的降幅107.5万桶,也远逊于API统计的降幅315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48.5万桶,也同预期基本持平,但不及前值的降幅194.4万桶,也小于API统计的降幅185万桶。

当周的精炼厂设备利用变化率仅新增了0.1%,不及预期的增长0.25%,也远逊于前值的增长1.90%。虽然上周的炼油活动放缓,但仍没有完全缓解成品油库存积压的问题。

此外,美国5月19日当周的EIA石油产量已连涨16周,其中不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在内的本土48个州油产再涨2万桶/日,至881.5万桶/日的2015年8月以来新高。这代表整体美国油产站稳930万桶/日的一年半高位,距离960万桶/日的历史峰值仅差3%。

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汽油库存仍高于五年均值的9%,而精炼油库存高于五年均值的15%。有分析师认为,本周末开启的美国夏季驾驶高峰期用油需求预计只会同比提振0.1%,恐怕无法有效提振成品油价格。

WTI和布伦特油价均从两周前的低位回涨了近10%,并都重回50美元/桶的整数关口上方。市场密切关注当地时间5月25日召开的OPEC维也纳会议。路透社访问的大部分分析师都认为减产协议会延期到明年3月。

不过BMI Research认为,减产协议延期只能带来明年一年的暂时供求平衡,从2018年起将重回超供状态,只是超供量小于2013到2016年的水平。

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有多大?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泄密门”事件导致美元暴跌,5月11日至今跌幅已达2.37%,市场对6月美联储加息也开始怀疑,即将发布的5月美联储会议纪要有望消除这种疑虑。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5月美联储会议纪要将显示6月加息可能性非常大。华尔街日报近日调查显示,88%的经济学家预计6月会加息。CME利率期货显示交易员预期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为83%。

纽约Berenberg Capital Markets经济学家Mickey Levy表示:“截止5月2日,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指数依然很高,人们将从会议纪要中确认,美联储会在六月份加息。”

从经济数据上看,美国失业率和通胀、GDP增速出现“分裂”。本月9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1.1万,高于预期增加19万,较前值有大幅回升;失业率降至4.4%,创2007年5月以来新低。然而,美国3月CPI环比下滑0.3%,为2016年2月来首次下滑,4月核心CPI同比跌至19个月新低,一季度GDP环比0.5%也不及预期。

“分裂”的经济数据将如何影响加息?Capital Economics美国首席经济学家Paul Ashworth指出:

美联储将陷入困境,失业率非常低,但核心通胀并未出现回升迹象。我预计会有一些分歧,但预计6月加息仍然有很大的可能。

关于缩表

5月份会议纪要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讨论美联储缩表的时间与方式。

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指出,官员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开始缩表进程,但对于缩表的步伐和缩表的规模仍有分歧。

5月美联储会议纪要关于缩表会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今年有FOMC投票权的费城联储主席Patrick Harker今日指出,美联储不希望在缩表问题上令市场意外。周二他还曾表示,支持年内启动缩表。美联储仍在讨论不同的缩表选项,目标是希望循序渐进地进行,并会在缩表过程中启动干预手段。他认为美联储会以可预测的方式透明地缩表,也会详细解释缩表计划,因此预计缩表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道明证券纽约全球宏观分析师 Michael Hanson指出,委员会将倾向于渐进式缩表,但预计5月会议上对缩表问题没有更大的决定。Ashworth也认为,5月纪要在缩表问题上做出强硬决定“不太可能”。

香港证监会大量调查上市公司欺诈 点名批评汉能等七企

香港证监会表示,正对有关企业欺诈及不当行为的大量案件进行调查,点名提到被停牌的内地环保能源企业汉能薄膜发电等七家企业。

日前发布的《执法通讯》中,香港证监会强调对上市公司高管层的问责,称正在调查的案件中,许多案件涉及上市公司董事和高层人员的严重指控及有关人士的失职行为,若有关指控全部证明属实,可能对投资者造成庞大损失。

《执法通讯》举了汉能薄膜发电(下称汉能)、民众金融科技、格林柯尔、中国金属再生资源等企业的例子,称前两家企业属于董事及高层人员未能避免严重的利益冲突,后两家企业涉欺诈及误导性的财务报表,精熙国际等三家公司并无或未及时披露内幕消息,董事及高层难脱其咎。

对于汉能,《执法通讯》还提到,香港证监会寻求取消该司五名董事的资格,并寻求法院颁令,要求有关控股股东为清缴未偿付的应收款项提供担保。《执法通讯》指出:

“汉能极度依赖向其母公司及联属公司进行销售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惟有关董事并未就该业务模式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因而被指没有以该公司的最佳利益行事”。

汉能“有关董事没有评估是否可以收回关连方结欠的应收款项,而当问题出现时,他们并没有采取恰当措施以追讨应收款项,而是将关连方的利益置于汉能的利益之上。”

这是香港监管方再次明确汉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年1月香港证监会公告的态度一致。

以下汉能相关内容截图来自香港证监会最新《执法通讯》。

证监会提汉能复牌要求:李河君出局

今年1月23日,香港证监会发布公告,对从去年7月起停牌的汉能提出两个复牌的必要条件,明确提出汉能创始人李河君不得再参与公司的管理,但不保证同意汉能的股份可恢复在港交所交易,公告要求:

  • 就有关法律程序和证监会申请取消其担任董事的资格及保证支付应收款项的法庭颁令,汉能前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李河君及四位董事同意不会提出抗辩;
  • 汉能需发布一份披露文件,对公司的活动、业务、资产、负债、财务绩效和前景等资料,给予详细披露。

汉能当日回应称,不打算进行抗辩,公司目前正在准备披露文件,将适时对复牌进展作出公布,但也强调目前并没有对公司股份复牌的保证。

涉操纵市场 李河君曾做四个月内地首富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后,汉能股价一路上涨,2015年1月27日港股收盘时,汉能曾以暴涨10.36%报收,当时公司总市值达到1552.93亿港币,持有公司股权90%以上的李河君身价至少2000亿元,超越马云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而在2015年5月20日,汉能股价在不到半小时内急速下跌逾40%,紧急停牌时股价已经较开盘价大挫47%,至3.91港元,市值蒸发约1300亿港币。5月20日的汉能股价大跌令李河君在20分钟内丢掉了首富宝座。

汉能股价腰斩后,香港证监会因汉能薄膜发电涉嫌操纵市场,已对其展开了数周的调查。2015年7月15日,汉能薄膜因拒绝提交相关财务数据,被证监会要求强制停牌。

李河君场外增持 或部署汉能复牌

联交所披露,今年3月22日,李河君旗下汉能移动能源控股场外增持汉能3.25亿股,每股作价5.188港元,涉资约16.85亿元,汉能移动能源控股持仓比例由47.3%增至48.1%。市场估计,李河君可能为申请复牌做最新部署。

上月《福布斯》援引外媒消息称,李河君提出,由其个人担保旗下内地集团对香港上市子公司所欠32亿港元,努力结束近两年的停牌。

上月汉能发布财报显示,2016财年该司盈利2.52亿港元,扭亏为盈,该财年营收45.6亿港元,同比增长26.69%。

未来20年服务世界1/4人口,阿里要成全球化“领头羊”?

随着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崛起,全球化进程正遭遇严峻挑战。如今,中国的一家互联网巨头有望成为全球化2.0的推动者,它的名字叫——阿里巴巴。

近年来,阿里正在全球化布局道路上大步向前。2017财年,阿里旗下平台活跃买家数合计已达8300万,国际零售收入同比猛增312%。马云曾提出: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而在硅谷。“未来十年海外市场要占到阿里收入的一半”。

阿里巴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有多大?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文称,市值已超3000亿美金的阿里巴巴,有望在未来近20年时间里,各个平台交易总额达到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规模,并将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相当于地球四分之一的人口。

金融时报援引美国供应链咨询公司Tompkins的Michael Zakkour观点称:

如果全球化孕育出一对双胞胎,他们的名字将分别是Jeff Bezos(亚马逊创始人)和马云,他们是全球化2.0的完美体现。

马云:未来十年海外市场要占阿里收入一半

马云曾在2015年提出:“未来十年海外市场要占到阿里收入的一半”。从阿里2017年财报来看,公司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中国,而是越来越多转向国际市场。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跨境及国际消费业务实现强劲增长,旗下的速卖通、Lazada平台的海外年度活跃买家数合计达到8300万。

截至2017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国际零售平台收入同比增长312%,国际零售平台和国际批发平台收入总和,占整体收入比重已达10%。加上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等业务在海外的比重,马云的目标已然可期。美国《新闻周刊》近期封面报道称,“所有人都知道,马云要来了”。

“竞争对手在硅谷”

早在1999年马云就告诉员工,阿里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而在硅谷。美国《新闻周刊》对此评价称,“在这一点上,马云的观点非常正确。”

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是阿里巴巴全球化战略的基础逻辑。它实际是一种全新的全球化观念。马云将如今的全球化视为“不完善的全球化”,eWTP有望帮助中小企业和年轻人充分参与全球化的能力。2017年3月,马来西亚宣布建设“数字自由贸易区”,成为中国以外第一个 eWTP数字中枢。

在支付领域,本月,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与美国支付服务公司 First Data 达成协议 ,美国地区用户可以在经由 First Data 提供服务的 400 万商户那里使用支付宝进行付款。截至目前,蚂蚁金服已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布局跨境及国际消费业务、建设eWTP、拓展蚂蚁金服“市场领地”,阿里云走向海外市场也是阿里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作为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过去一年在海外市场的规模增速超过400%,阿里云已在全球14个地域设立飞天数据中心。

全球化进程中的阻力

阿里的全球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国外,阿里巴巴布局最成功的是东南亚市场,阿里拥有印尼电商公司Lazada的控股权,旗下公司蚂蚁金服也入股了印度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ayTM。但在东南亚地区之外,阿里巴巴拓展的步伐仍然较慢,目前公司正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扩大全球化覆盖度。

阿里巴巴之前在美国的并购并不是特别成功,在收购了美国时装电商公司11 Main一年后,阿里巴巴一年后(2015年)卖掉了它。在消息应用Tango和搜索引擎Quixey的两笔投资也不是很顺利。此外,阿里全球速卖通在俄罗斯的项目也可能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今年以来,蚂蚁金服收购美国速汇金的过程一波三折。1月,蚂蚁金服与速汇金达成了收购协议,根据协议,蚂蚁将以每股13.25美元、总计8.8亿美元收购速汇金。但随后美国电子支付服务公司Euronet突然杀出,并将每股收购价格提高到15.2美元。对此,蚂蚁金服只能将每股收购价格提升至18美元,收购总额提升至12亿美元,比之前8.8亿美元的收购价高出36%。

在国内,阿里巴巴也面临着竞争对手的挑战。曾经处于劣势的腾讯正在撼动中国5.5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市场,向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抢夺市场份额。根据咨询公司易观(Analysys)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占据53.7%的市场份额,而2015年第三季度其份额曾高达71%。同期,腾讯的市场份额从16%升至39.5%。

此外,在共享单车、外卖,以及数娱等领域,阿里也面临国内其他互联网巨头的竞争。

美国4月新屋销售环比下降11.4% 从九年半新高回落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4月新屋销售年化总数56.9万户,不及预期的61万户,为连涨三个月后首降,也脱离了3月前值所创的九年半新高。3月年化总数由62.1万上修至64.2万户,进一步刷新2007年10月以来最高。

4月新屋销售环比下降11.4%,远大于预期的降幅1.8%和前值的增长5.8%,不过仍同比增长0.5%。今年前四个月的新屋销售比去年同期高出13%,代表房市依旧健康增长。


4月新屋售价中位值为30.92万美元,从前值31.5万美元的年内新高回落,不过也显著高于2月时曾跌至29.62万美元的七个月新低。


以4月的销售速度计算,市场需要5.7个月来消化掉库存,比3月的库销比继续下降,不过也更接近市场正常的平衡状态,即库销比为6个月。待售新屋库存环比上涨1.5%至26.8万户,创2009年7月以来最高,不过仅为2006年房市最盛时期库存量的一半。

分地区来看,美国西部地区的新屋销售暴跌26.3%,跌至2015年10月以来最低,而3月前值则增长16.7%至2007年7月以来最高。东北部地区销售下降7.5%,从2月以来波动较大,2月时曾骤降21.4%,3月时又暴涨25.8%。南部地区销售下降4%,中西部地区销售再度下滑13.1%。


新屋销售占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份额不到10%,且每月数据波动较大,不过近年来整体呈现稳步但缓慢上涨的态势。也有分析师担心,特朗普政府将对加拿大软木材征收20%反倾销税的做法,或令用此原材料建筑的独栋房屋售价再涨,打压购买者的积极性。

CNBC援引分析师认为,美国房市仍受到失业率降至十年新低和30年长期利率维持历史低位的利好因素影响。随着建筑材料成本上涨和建筑用工短缺,预计未来新屋售价仍会进一步上调。iShares美国房建ETF ITB周二高开低走,截至发稿时下跌0.12%,但今年以来累涨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