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漂亮50”再创新高 万科A暴涨9% 创业板依旧低迷

恒大周五称出清所持万科A股,预亏70.7亿元。周日深铁称292亿受让恒大所持万科股份,超宝能成万科第一大股东。


周一,中国恒大低开1.7%后转涨,一度涨3.4%现略有回落。万科A开盘大涨,涨幅一度扩大至9.2%。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现涨0.12%。白酒以2.65%的涨幅领跑板块,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多只白酒股再创历史新高。饮料制造、广东自贸区等均涨超1%,氟化工、新股与次新股、高送转跌幅居前。


上证50和创业板的分化依旧。上证50持续走强,股指早盘涨近1%,再创反弹新高。但创业板早盘表现低迷,现跌0.72%。


国金李立峰认为,2016年至今,市场给予了“业绩确定性”的估值溢价。“估值在30倍以内,高ROE、高分红”的行业仍成配置的主流。

由于前期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过于集中,使得机构投资者开始守“旧”掘“新”,试图通过寻找中报业绩的确定性,进一步去挖掘细分板块的龙头公司成为当前的主流策略,行情的演绎有望由“漂亮50”扩散至“漂亮150”,与此同时,亦意味着“其他剩余的3000余只股票价格还是有继续下挫的风险”。


另一方面,6月初以来出现一定反弹的创业板今日再度表现低迷,现跌0.72%。广发策略陈杰团队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中长期风格转向小盘股的契机并不在于相对估值的见底,而是需要诞生大故事、大逻辑来支撑小盘股“看长做短”,而目前来看这还需要更长期的等待。


天风证券徐彪亦指出,创业板目前的反弹不可持续。上证50、沪深300处于上升通道中,创业板指处于下降通道中,趋势的逆转需要发生重大的逻辑变化,目前来看,创业板整体上不具备有说服力的核心逻辑和有吸引力的全新方向,资金很难形成合力。

中国对外贸易数据出炉,强势马达想要拉动中国经济!

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当前世界经济在艰难复苏中,国内需求不足,投资回报率低迷,作为世界工厂,进出口暂时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进出口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经济发展的动态,也可以看出相关行业的发展行情。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7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9.8%。其中,出口5.88万亿元,增长14.8%;进口4.88万亿元,增长26.5%;贸易顺差9940亿元,收窄21.1%。

a


    从今年的进出口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相对较为乐观,出口增长能带动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进口增长表明我国内需得到一定的改善,不过,从整体情况来看,受制于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下半年的出口情况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国今年的对外贸易比较给力,但是,作为广大普通劳动者能在哪些行业受益呢?


中国对外贸易数据出炉,强势马达想要拉动中国经济!

   外贸拉动我国经济的重任还看西方


    前5个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第二,东盟第三,日本第四,值得注意的是,对日出口3734.5亿元,增长12.8%;自日本进口4297.4亿元,增长22%;贸易逆差562.9亿元,扩大1.7倍。新兴市场方面,对韩国、香港、等出口增速改善,而对东盟、印度出口增速下降。表明外需改善分化,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西方国家经济复苏强劲,新兴市场主要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毕竟我国是世界工厂,各种基础加工


    原材料需要我国大部分提供,相印证的是;从他国经济数据来看,印度第一季度经济增速6.1%,远低于市场预期,日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修至1%,远不及预期的2.4%,像金砖国家巴西,南非等经济增速更是低迷。


    从这些情况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看出,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明显分化,对于通过外贸来拉动我国经济的重任短时间内更注重欧美国家的经济复苏。不过,整体来看,4月之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等指标已在走软,进口数据的向好有之前基数的原因,当前的进口有可能是前几个月的订单,有1-3个月的滞后,接下来有可能会放缓。

  老生常谈,传统劳动密集型较受益


    从外贸整体行业增长近况来看,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传统密集型行业主要是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服装出口,纺织品,家具,鞋类塑料制品,箱包,玩具。


    当然任何行业做生意都有赚有赔,上述这些行业不过是代表外贸出口行情较好罢了,通俗的讲是这些行业中大部分外贸企业会有活干,不代表都有钱赚。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得到明显提升,前5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4.11万亿元,增长21.5%。民营企业是我国劳动就业人数最多的企业,相信随着进出口的不断增长会给相关劳动者带来一定的福利。

韦特大脑:信誉评估系统关键在于动态数据

“今天当大家想起来工业革命的时候,想到的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而不是英国的煤矿。”

有人用这种比喻来形容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与算法之争。当然,大数据就是蒸汽机。

还有人说:未来一切生意都是数据的生意,数据将成为主要的资源。如果离开了数据,任何组织的创新基本上是空壳。


关于这样的预言,近期也不绝于耳。

近日,抢夺物流数据大战也让人们看到,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搜集、存储和利用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还有超乎物流、网购行业本身的潜在商业价值。

换句话说,“大数据争夺战”在中国市场已经打响。

然而,与此同时,还有一则消息令人深思。近日,关于传说中的“数据第一股神话”遭遇瓶颈的传闻也不胫而走。


人工智能大数据发展的前景似乎又是硝烟又是纱。

金准数据旗下的人工智能韦特大脑近日宣布,该大数据中心打造的个人与企业的信誉评估系统为全国4000万企业打上了标签,以此实现大数据的动态追踪和客观真实性效果。

“打标签”又是怎样一种发展思路?

据韦特大脑数据统计,大数据行业目前可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预计全球大数据产业规模2020年将达到10270亿美元。中国的大数据市场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2016年末市场规模达2485亿元,在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3626亿元。

面对这一庞大的万亿级市场,实时和动态的大数据是大势所趋。

业内人士称,所谓静态数据是指基本保持稳定的数据,比如一个单位的名称、员工信息、系统参数等。然而,动态数据是常常变化,直接反映事务过程的数据,比如网站访问量、在线人数、日销售额等。在这个时候,大数据人工分析就难以实现,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实力突显出来。


此前,韦特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互联网公开信息的抓取分析和深度学习,完成对企业和个人信誉完成的三阶段评估,即判断一个企业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判断该企业的合规性,了解企业工商基本信息,对于此类企业主题资格审核范畴;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和互联网关联的紧密程度,对于此类投资项目初选范畴;以及判断企业当前的涉诉、舆情舆论、行业口碑、竞争压力,对于此类重大项目合作、收购等决策支持范畴。

韦特大脑在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发现,如掌控不好实时变化的数据会给用户在使用中带来困惑。例如,一家企业在招聘网站上标注的面试地址和其工商注册地址信息不一致。这会仅仅是企业搬家了这么简单吗?如何判断这类工商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的不符?就需要更大范围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搜索,通过工商数据和公开的网络数据对比发掘企业的真实状态。


为此,韦特大脑还介入了全网信息监控平台,关注12000万个微信账号、10亿多个微博账号,并关联各大社交网站客户端,实时收集相关评论和数据源,以便于客户在搜索个人和企业信誉信息时第一时间获取到全面客观的信息。




OPEC内部互掐开启?美国从伊拉克石油进口首超沙特

美国能源部的初步数据显示,截止6月2日当周,美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110万桶/日,创五年新高,并且首次超越了从沙特进口的原油量。

而沙特石油部长法利赫在5月25日OPEC维也纳会议第二天宣布,6月起削减对美国的原油出口至不足100万桶/日,号称要帮助美国加速去库存,从而抬高油价。

今年1月到5月的综合数据显示,美国从沙特进口原油均值121万桶/日,为2014年油价暴跌前最高。金融博客Zerohedge观察发现,6月起美国从伊拉克多进口的石油正好可以抵消掉从沙特减少的进口量。

沙特将大幅削减夏季对美进口原油 或压缩价差

分析人士发现,这回沙特可能是要动真格的了。过去五年的历史数据显示,出于国内用电需求强劲,沙特一般在夏天都会减少向美国的石油出口,5月到7月间平均出口量减少约5%。

但据多位不具名信源对美国主流财经媒体透露,6月起沙特将减少对美石油出口高达15%。预计会在7月中旬影响到美国市场,因为中东油轮通常需要35到55天抵达美国墨西哥湾。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认为,沙特对美国的原油出口限制会影响美国瓦莱罗能源(Valero Energy)和美孚石油的中游炼油业务。除了迫使其从墨西哥、加拿大和委内瑞拉进口相似品类的石油,也会缩减WTI和布伦特之间的价差。

华尔街见闻曾提到,WTI和布伦特价差今年保持在2.5美元/桶,导致了美国出口的原油和成品油激增。6月2日当周的美国石油出口130万桶/日,为史上的单周第三高纪录,比2016年的出口均值翻倍。可见,一旦两种油的价差缩窄,将打压美国石油的出口能力。

伊拉克5月原油出口创年内新高 履约意愿受质疑

OPEC减产协议没有对各缔约国的出口设限。出于历史原因,伊拉克石油部长Luaibi在5月的维也纳会议上表示,该国北部库尔德人地区政府的产油量并不受OPEC减产协议限制,目前约出口60万桶/日。

在综合了政府控制油田和库尔德人地区的产油数据后,5月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均值为393万桶/日,仅次于去年11月的峰值,并高于去年10月的数据。而OPEC减产协议在制定时的产量基线指标,正是各国去年10月的日产值。

也就是说,伊拉克在5月的石油出口量已经完全恢复了减产协议制定以前的水平。其中政府控制油田的日销售量为331万桶,基本符合同库尔德人之间的产油比。同为OPEC成员国的伊朗在5月石油出口涨至220万桶/日,环比抬升21%;不受OPEC减产限制的利比亚出口量创两年半新高。

伊拉克对减产的履约意愿一直饱受争议,OPEC石油月报显示,4月伊拉克油产437万桶/日,环比下降0.9%,接近去年的均值水平439万桶/日,并且没有达到减产承诺至435.1万桶/日。

伊拉克积极扩建输油基建 今年出口受关注

伊拉克想要增产早已不是秘密。石油部长Luaibi今年反复表示,伊拉克单边决定到年底时增产至500万桶/日没什么不对,因为该国早在去年达成减产协议之前就决定了2017年要恢复产量。

同时,伊拉克今年以来也在积极扩建石油出口的基础设施。1月时,国营石油公司South Oil Company宣布扩建输油枢纽Khor al-Amaya,提升运载能力至120万桶/日。2月时又宣布暂停最大输油中枢Basra的运营,理由是新建一条输油管线,目前Basra枢纽的运载能力为180万桶/日。

咨询机构Qamar Energy研究主管Robin Mills认为,伊拉克的产量动向值得密切关注,由于该国储油能力不好,一般出口数据能较为准确地反应产量水平。市场也依赖美国提供的每周原油库存和进口数据,因为全球其他地区只在每个月提供官方统计,中国和印度等进口大国也不会公布商用原油库存。

A股兜底式增持新玩法:保底收益10%

火遍二级市场的兜底式增持又有了新玩法:保底收益10%!


A股上市公司骅威文化的实控人近日员工增持,承诺收益不低于10%。公告称:

公司控股股东郭祥彬承诺,凡在2017年6月12日至6月15日期间,公司员工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员工使用自有资金(不能使用融资融券或者结构化、配资等)通过二级市场竞价净买入骅威文化股票,且连续持有达到12个月并在职的,如因在前述期间买入公司股票实际产生的亏损,由本人予以补偿,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同时承诺如果员工净买入骅威文化股票在持有期间(达到12个月)收益不足10%的,由本人予以补足;若连续持有时间不足12个月即发生减持行为的,或自买入之日起12个月内离职的,则不予补给。


收益率10%有多高呢?最近的银行理财收益率超过5%,市场就频频传出负债成本惊人的声音,而10%的保底收益对于银行理财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股价跌跌不休,兜底式增持最近重现江湖,并一跃成为二级市场上最亮的那颗星。

多个公司最近宣布了兜底式增持,之前的玩法是:大股东们号召员工持股,亏了算老板的,挣了算自己的。兜底式增持的公告出来后,多个公司的股价扶摇直上,有的公司甚至出现了从“闪崩”到“秒板”的惊人反转。


与此同时,市场的担忧之声也不断出现。尽管大股东承诺兜底,但究竟兜不兜得住也是一个问题。新华社此前发文警告称,兜底式增持未必兜得住,跟风需谨慎。

不过很快,据券商中国报道,沪深交易所就齐出规范政策,其中深交所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倡议书的信息披露的通知》的通知,提出了九大相关要求。


据券商中国整理,截至6月8日8:00,沪深两市共有20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或总经理向全体员工承诺“兜底增持”。据券商中国不完全统计,交易所兜底增持新规发布后,共有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补充公告”。


尽管不久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双双发布新规规范兜底式增持,但上市公司的热情似乎并未削减。目前宣布兜底式增持的上市公司数目仍在不断增加。

IPO放缓有利于改善投资者情绪

中国央行旗下《金融时报》今日刊文称,新股发行节奏的放缓,虽然并不必然影响股市走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监管态度上的积极变化,有利于改善投资者情绪。

文章提到,A股市场历史上曾9次暂停IPO,似乎均没有改变市场的基本走势。近几周新股发行家数、融资金额的下降,已经被视为监管层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的动态调整。


文章称,近期监管层放缓新股发行节奏、集中公布新股发行审核情况,意在加强市场引导,寻求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文章认为,寻求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须强化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须切实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良好发展的基础;须以改革为引领,以稳定为底线,以发展为主旋律,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和监管各项工作。


以下为文章全文:

寻求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赵洋

中国证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19日,今年证监会共审结IPO企业257家,其中,已核准的IPO企业188家;未通过发审会(被否决)的IPO企业24家;终止审查(申请撤回)的IPO企业45家。IPO审结通过率约为73.15%,未通过(包括终止审查和否决)率约为26.85%。从目前IPO企业终止审查和否决情况看,从严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期,各方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不断建言,尤其是对IPO暂停与否多有争议。证监会在此时点发布了上述数据,以及集中公布了35家终止审查及18家未通过发审会的IPO企业情况,这一举措既有助于提高发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各方对IPO的关注。


实际上,近几周新股发行家数、融资金额的下降,已经被视为监管层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的动态调整。最近三周,证监会核发IPO家数分别为7家、4家和8家,与端午节前每周核发10家左右相比有所减少。同时,IPO融资金额上限出现同步下滑,最近三周的融资上限分别为23亿元、15亿元和25亿元,而该数据在前几个月曾保持在每周60余亿元的水平。


有分析认为,新股发行节奏的放缓,虽然并不必然影响股票市场走势——A股市场历史上曾9次暂停IPO,似乎均没有改变市场的基本走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监管态度上的积极变化,有利于改善投资者情绪。

从这个角度看,近期监管层放缓新股发行节奏、集中公布新股发行审核情况,意在加强市场引导,寻求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凝聚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形成合力的难度也在加大。而要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发展合力,就需要寻找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对此,有评论称,要把改革发展的好事办好,就必须在寻求最大公约数上下大工夫。有些决策在酝酿过程中,遇到有些同志不理解、不支持,不要紧,听一听人家的意见建议是否有可取之处,看一看决策是否还有改进、改善的余地。面对不同的想法,要考虑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


过去一年多来,证监会加强监管,出台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举措。不管是打击内幕交易、“顶格”处罚违法发审人员,还是遏制忽悠式重组,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打击金融乱象,净化市场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近一段时间的资本市场上,有关改革发展的建言不断交锋,各种利益诉求相互交织,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发展合力的难度在加大。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任务紧迫,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艰巨,要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稳定健康发展,显然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


寻求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须强化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既要有融资功能,也要有投资功能,二者不可偏废。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融资功能,深化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支持各种类型的企业扩大股权融资,形成投融资功能平衡的市场。同时,监管方须进一步强化发行监管,严格审核,在严防企业造假的同时,不断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形成“能进能退”机制的常态化。


寻求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须切实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良好发展的基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从监管者角度看,要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维护市场秩序;要继续夯实市场基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筑牢市场发展的根基;要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投资者也要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正确认识市场波动,更不应沉迷于垃圾股炒作,要杜绝赌博心态,回归投资本质。


寻求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须以改革为引领,以稳定为底线,以发展为主旋律,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和监管各项工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资本市场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能发挥多大作用,首要的前提和决定因素是稳定。在稳定的前提下,资本市场需要以改革为引领,促进发展这一主旋律。同时,在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中,需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协调推进改革、发展和监管的各项工作尤为重要。


人心齐,泰山移。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唯有各方登高望远,着眼未来,找出最大公约数,才能共同塑造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科技股大跌潮在全球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