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风险偏好回归黄金跌破1285关口 特朗普税改现重大进展提振美元

黄金周二下跌,美盘最低下探至1281.71美元/盎司,但盘中短线多空争夺剧烈。

据Politico报道,对于如何弥补在减税后产生的税收缺口,特朗普助手和国会领导人就最优办法取得了共识。

美元指数因此上扬,美股高涨,道指创近四个月最大单日涨幅,市场风险情绪有所回归。

朝鲜称美韩军演致局势恶化,扬言将动用绝对武力,地缘政治风险一定程度上支撑金价。

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周五举行,市场关注德拉吉是否透露何时缩减购债规模。


黄金周二亚市早盘开于1290.83美元/盎司后短线下挫,之后反弹转盘整,金价窄幅波动,走势平淡。欧市金价继续盘整,多头有所上攻,金价震荡上行,不断刷新前高,走出一段上涨行情。美市多头继续发力,录得日内高点1292.30美元/盎司后涨势回落,金价急挫,录得日内低点1281.73美元/盎司后反弹,但反弹未能持续,金价再转盘整,终收于1284.33美元/盎司。

黄金周二亚市早盘开于1290.83美元/盎司,最低下探1281.73美元/盎司,最高上涨至1292.30美元/盎司,收于1284.33美元/盎司,下跌6.87美元,跌幅0.53%。


特朗普税改现重大进展 道指创近四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据Politico报道,对于如何弥补在减税后产生的税收缺口,特朗普的助手和国会领导人就最优办法取得了共识。

报道称,这和7月的陈述相比,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美元因此上扬,美股高涨,道指创近四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不过,这种初步的共识能否体现在实际的税改计划中,并最终在参众两院获得通过,还是一个未知数。


市场聚焦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

市场关注周五在杰克逊霍尔举办的美联储全球央行年会,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和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都将出席并讲话,其中以德拉吉是否透露何时缩减购债规模的信号最为重要。

分析师称,周二美元受到杰克霍尔全球央行会议预期的提振。从美联储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担心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很明显美联储需要提高利率。

从技术面看,目前黄金仍受阻于1300大关,趋势线支撑位在1274美元/盎司,接近21日均线。在各种形势均十分不明朗的情况下,黄金走势将会宽幅盘整。


朝鲜称美韩军演致局势恶化,扬言将动用绝对武力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朝鲜扬言将把美国化为“灰烬”,并警告称,本周美国与韩国举行的联合军演已导致僵局恶化,只能动用“绝对武力”来解决。

平壤周二透过其官方媒体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言论,抨击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特朗普化解朝鲜半岛危机的手段“难以想象的粗鲁”。

美韩两国称,军演旨在帮助韩国在爆发冲突的情况下进行防卫。不过平壤称美韩军演是为入侵朝鲜做预演。

朝鲜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市场避险情绪上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金价。


火药味渐浓 美国要求调查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

世界贸易组织周一表示,美国申请成立一个小组,调查中国针对大米、小麦、玉米关税配额(TRQ)的使用问题。

美方认为中方为充分使用应有的关税配额,违反在WTO的承诺,伤害了美国的农产品出口。

这一申诉最早由奥巴马在去年12月提出并寻求磋商,目前由特朗普政府进行正式申请。


两大利好因素 原油小幅走高

原油期货周二微幅走高,受到利比亚供应中断以及预期定于周三上午公布的美国原油库存下降的提振。

WTI 9月原油期货涨幅0.57%,报47.64美元/桶。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涨幅0.41%,报51.87美元/桶。

技术分析

 


图为黄金1小时走势,价格短线走低测试三角形下轨阻力和前方低点组成的强支撑1282附近。若跌破该支撑,则三角形态破位,预计价格短线将继续下跌,下方支撑为斐波那契78.6%回调位1274附近。

若受到支撑后反弹,上方阻力为年内高点1301附近。


图为黄金日线走势,价格突破去年7月高点开始的下降趋势线后走高。价格目前正在持续盘整中,短期阻力为年内高点1301附近,若突破该阻力,进一步的上涨目标为去年11月大选的高点1337。

若受阻回落,下方支撑为斐波那契23.6%回调位1258附近。


基本面利好因素:

1.美国商务部周三(8月16日)公布,美国7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为115.5万户,低于前值121.5万户和预期122万户,环比萎缩4.8%,不及环比增速0.4的预期。营建许可方面,7月营建许可环比萎缩4.1%,不及萎缩2%的预期,前值由 7.4%修正为 9.2%。

2.美国劳工部在上周五(8月11日)公布的报告中称,美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月率上涨0.1%;预期上涨0.2%;年率上涨1.7%,预期上涨1.8%。数据还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比较大的产品,美国7月核心CPI月率上涨0.1%;预期上涨0.2%,年率上涨1.7%,符合预期。CPI数据意外爆冷,或令美联储进一步偏离通胀目标。


基本面利空因素:

1.美国劳工部周四(8月17日)公布的至8月1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3.2万人,低于前值24.4万和预期24万人。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数据已经连续128周低于30万关口,连续时间创1970年以来最长。路透评论称,美国至8月1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跌至近6个月以来的低点,预示着就业市场进一步收紧。

2.美国商务部(DOC)周二(8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零售销售月率增长0.6%,创下2016年12月以来最大单月升幅,预期增长0.4%,前值修正为增长0.3%。据金融博客Zerohedge撰文指出,美国7月零售销售反弹,缘于汽车和百货商店的销售大幅攀升。此外前两个月的销售也上修,美国的零售销售已经连续五个月增长。


后市展望

1.美银美林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Francisco Blanch周一在接受采访时称,因为美国长期利率下跌,并且美国总统特朗普落实经济改革政策缺乏进展,金价到2018年初有望涨至四年高位1400美元/盎司。

2.道明证券指出,金价短暂突破1300美元/盎司将不会是什么意外,但要维持在该水平上方则将是很困难的,需要日元走强、股市强修正以及低债券收益率才可能让金价看向1375美元/盎司水平。“目前情况下,金价很难看向1400美元/盎司水平,市场仍然认为美联储将要缩表并且再加息三次。”不过该行指出,美韩军演以及美国经济数据如果表现弱势,那么金价会再次短暂站上1300水平。

3.MKS PAMP集团的交易员Sam Laughlin周一称,金价再次见证了1300美元/盎司的关键水平。Laughlin称,“黄金将进一步测试1300美元/盎司,而任何下修将使金价跌至1280至1285美元。杰克逊霍尔会议前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对黄金的短期支撑,德拉吉和耶伦计划在周五发表讲话。 此外,美国和韩国之间的联合军事演习在本周的头几天可能会看到黄金的风险溢价。”


4.德国商业银行称,从瑞士海关数据来看,7月该国出口了120吨黄金,其中被运到亚洲地区的还不到一半,表明了亚洲实物黄金需求疲软。这其中,出口到印度的黄金只有21.1吨,是今年最低水平。出口到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总计为34.4吨。

5.渣打银行称,预计今年四季度黄金均价1300美元/盎司,“地缘政治问题的升温是今年推动黄金走高的主要因素。虽然实物黄金需求比较疲软,但美元的低迷依然为金价提供支撑。”

6.FXStreet认为,朝鲜紧张局势升温,市场对黄金和美债等传统避险资产的需求强劲,而收益率下滑令美元承压,为黄金提供了额外支撑。1300美元仍是金价上行方向的首个关键阻力,更大阻力位于2016年11月2日高位1308美元,如突破则上探2016年10月3日高位1320美元。下行方向,初步支撑位于1280美元,更大支撑位于8月3日低位1274美元,如跌破则下看8月3日低位1260美元。


7.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Steve Hanke称,太多潜在的黑天鹅可能浮现,因此投资者现在需要黄金以备不时之需。Hanke认为黄金有很好的立足点,在年底前有机会冲上1400。

8.BubbaTrading.com的首席市场策略师Todd Horwitz称:“预期黄金将会上穿1305水平,进一步看向1340。金价顶部正在形成,涨势将会持续。”

央行连续三日净回笼 隔夜货币市场利率创两年半新高

中国制造业的两大趋势 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随着中国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制造业工厂正购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政府也正在主导一场“机器人革命”,这很有可能对全球经济格局造成深刻影响。


机器人需求大增

中国工厂正在安装的机器人数量之多,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估算,去年发运至中国的机器人出货量跳增27%,至9万部,创出了单一国家记录,在全球数量中的占比近三分之一。该联合会预计,到2019年可能接近翻倍,至16万部。

“以年度销量衡量,中国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达到如此活跃的增长,是我们在任何其他市场都没有见过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主席Joe Gemma说。


咨询公司IDC最近在报告中提及,中国在机器人及相关服务上的消费额预计将在2021年触及740亿美元。这代表了亚太地区未来五年总支出的45.7%。

机器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部分。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表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逐步替代流水线作业也可以帮助解决日益突出的适龄劳动力人口下滑的问题。

但自动化也可能带来一些弊端。美国媒体援引经济学家的观点表示,自动化可能提高生产率、增强出口竞争力,但也会加剧国内的收入不平等,还会威胁到消费,这有可能外溢到其他国家。“随着供给增加和消费受抑,自动化风险加剧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这令更加平衡的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希望受到威胁。”


工人工资持续上涨

令人惊叹的是,机器人的快速引入并未阻止中国的工人工资持续攀升。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拥有高中学历的国内制造业工人工资累计上涨了53%。

华尔街见闻提及,中国已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的天堂。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工资水平出现了爆炸性上涨。欧睿国际(Euromonitor)年初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平均时薪过去十年间从1.2美元/时涨至3.6美元/时,高于除智利以外的任何拉美大国,已达较弱欧元区成员国水平的70%左右,正迅速赶上希腊和葡萄牙。


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结果显示,鉴于过去10年实际薪资增长了一倍以上,制造业者正采用自动化技术、投资研发、新添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珠三角地区的自动化浪潮尤为明显。据渣打银行调查,珠三角的工厂不断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太快,还存在雇不到工人的情况。在准备增加资本支出的珠三角制造商中,有68%的人表示,自动化是制造业应对薪资压力的良方。投资于自动化和机器人可以使产出效率迅速提高。这会推动产业升级和再投资,使经济更加强大。

尽管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但完全自动化生产线的成本依然相对昂贵,并且很难调整。因此,除了在产量足够高的汽车和电子行业,中国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情况相对来说还很罕见。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像服装业这样顾客需求快速变化的行业,机器人要取代愿意为每天几美元而工作的熟练工人,要等到几十年之后。

而中国的制造业工资猛增,令工厂特别是跨国企业倍感压力。一些企业出于人力成本考虑,正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比如斯里兰卡,越南,孟加拉国。还有一些企业则选择回流本国。根据日本对外贸易组织对3000家企业的年度调查,在那些近期已经或者计划将业务进行跨国跨迁移的企业中,有8.5%是从中国回归了日本。

华尔街见闻之前介绍过,商品生产不断地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向发达程度相对低的地方转移,这种动态变化被称为“雁型模式”(Flying Geese Paradigm)。

逆周期因子日均贡献约89BP:RMB汇率年内跌破7概率偏小

“现在换10万美元,比年初省了快3万了。这下赚大了,希望人民币继续保持升值态势。”8月22日,北京市一位李姓市民兴奋地表示。李先生的儿子在美国读大二,因而非常关注汇率变化。 

同一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涨112个基点,报6.6597,创下2016年9月22日以来新高。当日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收盘价报6.6605,较上一交易日涨97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表示,人民币升值并非“保出来的”,而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主要是市场因素在起作用。 

社会舆论方面,不少此前强烈看空RMB的专家开始改口说,RMB汇率年内“跌破7”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逆周期因子的精准测算实验 

5月末,央行将逆周期因子引入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从而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报价机制。 

根据上述“三因素”模型,业界引发一个疑问:汇率回升多大程度上是前面两个因素所造成?还是很大程度是央行加大外汇干预力度,强行改变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所带来的影响? 

据华尔街见闻了解,招商证券谢亚轩博士带领团队开展了一场关于逆周期因子的测试实验,并于8月19日公布了这份报告。

报告显示,央行并未加大市场干预力度,5月汇率回升的主因在于美元指数回落和逆周期因子引入。根据测算,该因子在引入后的20个交易日中,每天对人民币汇率回升的贡献是89个基点,或者0.0089。 

谢亚轩团队在报告中表示,从跨境资本流动数据,特别是外汇占款数据综合判断,5月逆周期因子确实起效,引入后有效推升了人民币汇率,可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一测算结果甫一公布,立即引发舆论关注。逆周期因子果真如此神秘吗?能不能打开逆周期因子这个神秘的盒子?

无独有偶。本周二(8月22日),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也发布了一份测算报告,该报告详细演示了逆周期因子对于汇率双向预期管理的作用。 

“我们将逆周期因子的样本期定为5月31日-7月30日,将未引入该因子的对照期设定为4月1日-5月26日。”程实表示。

根据实证研究,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前(4.1-5.26),预期管理产生的日均额外扰动为76.2bp。在引入该因子后(5.31-7.30),日均额外扰动上升至85.5bp但是这一增幅未通过统计检验。

研究同时表明,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后(5.31-7.30),预期管理日均引导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幅度高达61.9bp,远高于此前(4.1-5.26)的水平35.5bp。并且引入逆周期因子后,预期管理切实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影响的概率为61.4%,而此前的概率仅为45.9% 。 

因此,逆周期因子通过同时提高预期管理的效果和频率,加强了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的一致性,进而有效提升了中间价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反映能力。 

实证数据显示,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前后,预期管理强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98.4bp和565.2bp,强度的变异系数为 0.69和1.35。这表明在逆周期因子的引导下,中间价形成过程中的预期管理能够紧盯市场预期的顺周期波动,在敏感时点上灵活精确地提升管理强度,因此维护了总体定价效率。 



 

人民币“跌破七”概率还有多大?

目前人民币汇率已涨至近一年来新高,累计升值幅度逾3%。今年5月以来,无论是离岸、在岸价,还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均从6.9附近一路上涨。

在今年初,人民币“跌破七”的看空声不绝于耳。当新定价机制形成之后,面对三因素模型(“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再度跌破七的概率还有多大?

据了解,在2015年12月以后,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在美元和一篮子货币之间“游走”,人民币有了两个“锚”。与此同时,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顺周期问题,央行今年5月又在人民币中间价定价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以期望汇率更能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8月16日,海通证券宏观研究姜超团队发布研报,提出驱动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的几个要素,具体情况如下: 

1)今年以来,多数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涨幅明显。其中,澳元、 泰铢、日元今年相对美元的涨幅都在 7%以上。而人民币年初至今涨幅仅 3.2%,4月时相对年初美元的升幅只有 0.8%,远低于同期除港币外的其他货币升值幅度。因而,人民币近期飙升存在“补涨因素”驱动。 

2)从国内看,上半年经济短期稳定,金融去杠杆导致利率抬升,从基本面上支持RMB汇率止跌回升。上半年中美长期国债利差走扩,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汇率贬值压力减轻。 


3)央行今年5月下旬,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以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防止对于汇率单边预期的发散。 

未来汇率如何走?对于人民币汇率接下来的走势,盛松成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的背景下,人民币下半年稳中有升,至年底完全有可能到达6.5至6.6的区间内。 

页岩油生产高峰已过?全球最大矿商寻售美国页岩资产

全球最大上市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寻求出售旗下美国页岩油资产。这给页岩油产量见顶的市场猜测又添了一把火。

本周二公布财报显示,在2016财年亏损63.9亿美元后,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17财年,必和必拓年度净利润58.9亿美元。该司扭亏为盈主要源于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全财年旗下美国页岩油资产减记49亿美元,拖了业绩后腿。


公布财报的同时,必和必拓宣布,希望出售在岸美国页岩油业务,它们属于公司的“非核心”业务,公司正“积极寻求一些退出的选择”。该司CEO Mackenzie说,“在和多方商谈,希望”完成小部分交易,让在岸油气业务多样化。

虽然Mackenzie否认出售资产源于股东的压力,称酝酿这方面的行动已有一段时间,但美国媒体称,这一战略撤退反映了投资者和部分股东的意愿。此前,MacKenzie曾与来自澳、英、美的上百位投资者会面。

路透等欧洲媒体指出,必和必拓是在公司大股东、对冲基金Elliott Advisors力推下做出了抛售资产的决定。这家持有必和必拓4.1%股权的基金主张,必和必拓重组业务,剥离美国油气业务。今年4月,必和必拓曾拒绝该基金的提议。


目前必和必拓是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第四大产油企业,掌握美国第八大页岩油田。Elliott估计,必和必拓的这些美国资产价值220亿美元。MacKenzie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承认,旗下美国大型页岩油田并未得到预期的回报。

麦格理集团上月24日报告预计,必和必拓出售页岩业务可能获得80亿到100亿美元。

本周二必和必拓美国存托凭证(ADR)高开约2%,收涨1.52%。美股能源股当天同样高开高走,标普500能源板块涨约0.7%。今年以来,必和必拓美股涨约14%,标普能源板块跌17%以上。



页岩油产量见顶?

无论是为了削减成本还是迫于股东压力,必和必拓抛售页岩资产都指向了一种可能:美国页岩油产量已达到巅峰。

今年7月下旬,对冲基金Horseman Global宣布大幅做空页岩油企业,认定这些企业的资金将要告罄,产量会骤降,加之资本支出不足,会掀起新一轮行业违约,这将推动油价上涨。

Horseman当时指出,经过仔细观察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和企业报告,发现美国大型页岩盆地的递减率在升高,压裂干扰油井的事故在增加。


这令Horseman相信,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在失去对战其他类型采油的竞争力,而且会难以盈利。到了一定程度,投资者会担心无法收回投资,于是对这类企业断贷。如果7月报告发布时新开采活动就终止,8月美国日均产油将减少35万桶。

此外,金融博客Zerohedge指出,上周五贝克休斯公布数据显示,在美国,不管是水平钻台还是页岩油主产区Permian basin的钻台,活跃钻台数都达到巅峰,目前数量正在下滑。公开发行垃圾债资助的钻台数量持平,意味着投资者未来融资的兴趣寥寥。


倘若美国页岩油产量的确见顶,OPEC期待已久的投资者撤资、美国页岩油企业财力难支可能就会到来。以下高盛图表显示,今年6月,能源业垃圾债发行规模降至去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二季度收入增速大幅放缓 陌陌收跌超20%

陌陌股价收跌至36.02美元,跌幅超20%。稍早发布的财报显示,陌陌第二季度营收同比虽增逾200%,但增幅较第一季度大幅放缓。

今日,陌陌公司(NASDAQ: MOMO)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陌陌第二季度净营收为3.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预期为2.87亿美元(范围介于2.84亿美元至2.91亿美元)。

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陌陌的净利润为738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320万美元增长218%.


陌陌二季度经调整每ADS盈利0.35美元,预期盈利为0.31美元。

截至6月末的月度活跃用户数量为9130万人,创历史新高。去年同期为7480万人。

陌陌科技预计三季度净营收为3.37至3.42亿美元,高于分析师最高预估,分析师预估为3.073亿美元(范围介于3亿美元至3.18亿美元)。分析师评级有16个买入,1个持有,0个卖出。

截至2017年6月30日,陌陌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为8.463亿美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为6.513亿美元。2017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带来的净现金为1.081亿美元,上一年同期为4260万美元。


陌陌董事长兼CEO唐岩表示:

很高兴公司在第二季度再次取得了出色的业绩。由于视频内容生态圈的扩张,我们的用户数量继续加速增长。短视频服务的使用迎来了新的里程碑,直播服务的营收再创新高。更重要的是,随着陌陌8.0版本的最新推出,我们在社交和娱乐领域开展了新的探索和创新。我们相信这些开创性的努力将使公司抓住新的机遇,并为公司注入长期的增长动力。

从具体业务层面来看,第二季度,陌陌直播服务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当季营收为2.594亿美元。直播服务营收增长迅猛,主要原因在于直播服务付费用户的增长,2017年第二季度直播服务的付费用户达到410万,另外,每季度的付费用户平均收入也略有增长。


此外,第二季度陌陌增值业务收入达到2460万美元,同比上一年的1560万美元增长58%。陌陌增值业务包括会员订阅服务以及虚拟礼物服务。

移动营销营收为1900万美元,比上一年同期的1660万美元相比增长15%。

移动游戏营收为910万美元,同比上一年同期的740万美元增长23%。


招商许强管27只基金 "一拖多"折射基金业人才"短板"

当下,一位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的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基金公司人才流动性较大,部分公司投研人才缺失严重有关。基金经理“一拖多”,对基金公司人才与投资管理都形成挑战。


事出有因

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显示,目前共有137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数量在10只以上(A、C份额合并计算),甚至有8位基金经理管理20只以上产品,尤其招商基金旗下基金经理许强与嘉实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曲扬各自管理27只基金,让人叹为观止。其中,许强单独管理20只纯债基、6只货基,并与向霈共同管理招商财富宝货币ETF。曲扬的情况“稍好些”,虽也同时管理27只基金,但多数与其他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有业内人士提出,尽管“一拖多”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多以货基、债基为主,但其精力和能力是否“跟得上”要打问号。更何况,有些基金经理还同时管理多只不同投资类型和风格的基金,能否完全顾及实在存疑。


而在基金从业人士看来,“一拖多”现象事出有因,对某些基金产品而言,借助人工智能投资,实现多只基金产品同时管理,也是高效利用基金管理人才的有效方式。至于基金经理是否“力不从心”,“一拖几”只是一个方面,还需综合评估其管理的合计资产规模、基金管理难度、个人能力等各方面因素。

天弘基金系列指数基金基金经理张子法指出,外界对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的关注,一方面是对基金产品追求更合意回报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是对基金管理存在一定误区。被动的指数型基金在管理的主动性上,远低于主动管理基金,且随着人工智能在基金投研中不断运用,一位基金经理能同时胜任多只指数基金的管理工作。比如,他本人就管理天弘基金旗下19只指数基金,但并未影响基金正常运作,上半年这些指基平均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1%以内,绝大部分实现了正的超额收益。


人才不足

虽然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事出有因”,但也折射出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5年12月底,开放式基金总计2558只,2016年12月底和2017年6月底分别为3564只、4022只。业内人士预测,若公募基金经理数量不能同步跟上,势必造成“一拖多”愈演愈烈。

记者了解到,有的基金公司产品数量不少,但基金经理不多,甚至有的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不足10人,主要靠“一拖多”来维持产品运作。同时,基金经理离职现象越来越多,尤其在“公奔私”潮流下,行业整体人才流失更不可逆。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102名,共涉及58家公募机构。其中,华夏、嘉实、摩根士丹利、长信基金这四家公募,均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大成、东方、广发等8家公募次之,每家均有3位基金经理离职。


从公开信息来看,大部分离职基金经理未向外界透露离职去向。不过,今年新备案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中,出现多名公募基金经理的身影,其中包括从诺安基金离职的夏俊杰和华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刘宏。

某基金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士表示:“基金行业人才集中外流,同时,基金公司内部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公司投研管理的要求。如果团队培养跟不上产品管理规模增长,导致基金经理管理十余只产品,说明投研团队人才分配存在问题。”

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表示,公募基金经理普遍“一拖多”,是业内人才缺失的写照。目前公募基金发行速度过快,基金数量已超过6000只,而基金经理仅1500余人,意味着每位基金经理平均需要管理4只基金。“更大的挑战是,公募基金经理投资年限普遍较短,投资经验相对不足,又管理多只基金。而管理人的精力和能力,必须非常高才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