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美国也有“借壳上市”!这会成为超级独角兽“曲线IPO”的捷径吗?

风投资本孕育出的超十亿美元估值“独角兽”,绝大多数都选择保持私有的状态;而少数敢于走向IPO“吃螃蟹的公司”,下场都比较难看。

图片社交应用公司Snap3月初上市至今,较发行价已跌去近40%;而送餐服务公司Blue Apron自从两个月前上市以来,股价更是惨遭“腰斩”。


但长期依赖超级融资论“续命”,也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首次被大幅下调估值达15%的“宇宙第一独角兽”Uber,就是前车之鉴。初创公司在走过野蛮增长期之后,终归还是希望能从公开市场上分到一杯羹。

为了解决上述困境,一伙硅谷创业者开设的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本用于调整公司结构、分摊项目风险的“特殊目的实体”(SPV)。

这类帮助超级独角兽“曲线IPO”的SPV,叫做“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下称SPAC)。


美国也有“借壳上市”?

这家名叫“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的风险投资公司,计划于9月的第二周与意向投资者会面,并于9月中旬在纽交所上市;而根据其本周三 (8月23日) 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的申报材料,“社会资本”的上市目的,是从公开市场上募集至少5亿美元资金。

这笔资金到手之后,这家自称SPAC的“社会资本”,会与不下150家估值超十亿美元的私有美国科技初创企业(即独角兽)洽谈,寻求购入其中一家企业的股票,成为这家企业的少数股东。而SPAC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股票价格,则根据市场对于被投资企业的预期和需求波动。

这样一来,被投资企业可以绕过传统公开上市(IPO)的种种门槛和麻烦,直接通过SPAC获得来自公开市场的融资。而SPAC,实际上就成了公开市场投资者对这家被投资的私有企业进行交易的“容器”。

从成因到结果,美国和中国的“借壳上市”,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社会资本”CEO Chamath Palihapitiya今年5月在索恩投资大会 (Sohn Investment Conference) 上讲话

通过这一“曲线IPO”的途径,被投资企业自身还可以绕过经营IPO业务的银行,省去大笔承销成本;当然,这对于年内股票业务不景气的华尔街投行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SPAC:是“空头支票”,还是超级独角兽“上市”新途径?

此次负责承销“社会资本”IPO的银行,仅有瑞信银行一家。“社会资本”是否能够成功IPO,乃至IPO之后能否找到一家合适的“独角兽”谈妥股权收购交易,都还是个未知数。

从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社会资本”是给参与IPO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但这并不妨碍私募基金和其他市场投资者对于SPAC这一投资形式的热情。

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今年年初以来美国证券交易所共有22家SPAC公开上市,共募集69亿美元资金,超过金融危机前2007年创下的38家SPAC、51亿美元资金的记录,达到历史新高。


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大多不再敢涉足SPAC领域。过去十年中,大部分SPAC在股东集体投票否决并购议案并撤出资金后,成了真正的“空壳公司”。

但自2015年以来,又开始有数以亿计的资金涌向硕果仅存的几家SPAC,大举收购消费品、科技和化工领域的企业。去年一家SPAC收购了美式炸鲜奶Twinkie生产商Hostess Brands Inc.。今年年初,另一家友好收购无尘产品制造商立合斯顿控股的SPAC,在公开市场上募集逾十亿美元。

进入超级独角兽视野的SPAC,究竟是“救命丹”,还是“鹤顶红”?这家“社会资本”接下来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风投资本和初创行业密切关注。

带大盘创20个月新高,板块涨近3%,银行股凭什么这么牛?

周五,在金融、资源板块的带领下,沪指大涨1.83%,收报3331.52点,创下2016年1月以来新高。其中,银行板块涨幅高达2.6%。

选股宝主题库数据显示,在银行板块中,上涨家数高达24家。龙头股交通银行收涨5.58%,南京银行收涨5.14%,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均创近十年新高,分别收涨4.05%、2.45%。



招商证券分析师马鲲鹏团队在报告中指出,银行股近期走强主因是对基本面向好趋势的体现刚刚开始、且可持续。预计银行板块中期营收端将站稳阵脚,利润增速有所改善,资产质量改善的趋势进一步深化。近期银行股走强便是对基本面向好趋势的最佳体现,随后披露的中期业绩将成为基本面催化剂,持续助推银行估值。


在招商证券看来,近来银行股主要面临两个短期变化:

短期变化之一:银监会官方表态,金融降杠杆“三三四”自查自纠基本结束。虽然这不代表未来将会放松,但是,边际负面影响已经消除继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阶段已经结束,对息差和中收压力最大的阶段,也已在今年二季度出现。预计银行三季度营收端将有明显起色,尤其对于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较多的银行,二季度收入增速基本稳住后,三季度收入增速向上的拐点预计更加明显。

短期变化之二:银行业和周期行业,在基本面上是互相促进的(周期行业盈利改善驱动银行不良压力缓解和盈利改善),但是银行股和周期股在股价上有轮动和竞争关系。周期行业盈利改善带动银行盈利改善的逻辑还在,但银行股的竞争压力正在缓解。


8 月14 日,银监会披露2017 年商业银行2 季度运行情况: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9703 亿元,同比增长7.9%;1 季度净息差2.05%,环比提升2bps;6 月末商业银行总资产190.2 万亿,同比增12.14%;不良贷款余额1.64 万亿元,环比3 月末增加563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与1 季度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7.18%,较3月末下降 1.58 个百分点。

对此,国金证券分析师刘志平点评称,整体上2 季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绩指标略超预期,不良改善和息差企稳回升贡献2 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提升至2 位数。其中大行实现了息差提升和不良双降,基本面改善相对更为明显。整体板块基本面持续在改善,但银行间仍会出现分化。

中国人寿上半年净利润122.42亿元 净投资收益率4.71%

昨日,中国人寿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459.67亿元,同比增长18.3%。市场份额约为19.38%,居行业第一;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42亿元,同比增长17.8%;净投资收益率为4.71%,与2016年同期持平;公司销售总人力达193.7万人,较2016年底增长6.8%。


业绩:新单首年期交保费777亿元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保障型业务快速发展。

具体来看,保费结构方面,2017年上半年,在中国人寿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达777.11亿元,同比增长10.8%;趸交保费达613.50亿元,同比下降10.6%;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370.42亿元,同比增长9.0%。续期保费达1,804.95亿元,同比增长39.0%,首年期交和续期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从业务质量来看,报告期内,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首年保费的比重达55.88%,同比提高5.33个百分点;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达47.67%,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续期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达52.17%,同比提高7.78个百分点。

新业务价值方面,中国人寿截至2017年6月30日前6个月的新业务价值达368.95亿元,同比增长31.7%;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内含价值达6,975.20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7.0%。报告期内,公司有效保单数量较2016年底增长2.03%;保单持续率(14个月及26个月)分别达91.60%和85.80%;退保率为3.40%,较2016年同期上升0.60个百分点。

半年报同时显示,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人寿总资产达2.88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6.6%,居行业首位;投资资产达2.60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5.8%。二季度末,中国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275.75%和279.90%。


渠道:个险销售队伍达157.8万人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持续推进渠道转型,加强个险队伍建设,削减银保趸交保费,增加银保期交保费,增强渠道价值贡献。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总保费达2273.75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个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10.2%,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8.0%,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分别为82.05%和53.05%;个险渠道续期保费同比增长36.6%,凸显近年来渠道业务结构调整成效。

个险队伍发展策略方面,中国人寿表示,公司坚持扩量提质的队伍发展策略,扩大增员入口,升级新人和主管培养体系,在队伍规模平稳增长的同时,着力改善队伍质态。截至本报告期末,个险销售队伍规模达157.8万人,较2016年底增长5.6%,个险渠道季均有效人力较2016年底增长39.4%,队伍质态明显向好。


银保渠道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趸交业务保费为596.67亿元,同比下降9.3%;首年期交保费为133.88亿元,同比增长13.0%;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29.68亿元,同比增长17.9%;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52.38%。续期保费为194.19亿元,同比增长61.3%。

针对上半年的银保策略,中国人寿提到,公司银保渠道坚持银邮代理和自营双轮驱动,在进一步压缩趸交业务的同时,加大期交业务发展力度,增强渠道价值贡献。银保渠道不断拓展网银、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等银行电子销售渠道,强化渠道网点经营,各主要银邮代理渠道期交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截至报告期末,银保渠道销售人员达26.1万人,较2016年底增长11.6%,银保渠道保险规划师队伍月均举绩人力同比增长26.5%。

团险渠道方面,报告期内,中国人寿团险渠道总保费为146.89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短期险保费收入119.66亿元,同比增长15.7%。截至本报告期末,团险销售人员达9.2万余人,较2016年底增长8.1%。

上半年,中国人寿其他渠道总保费为110.26亿元,同比增长0.4%。中国人寿提到,公司积极稳妥开展大病保险和基本医疗经办业务,大病保险业务净增项目11个,累计项目数达到261个;基本医疗经办业务新增项目19个,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新增中标项目3个。


投资:净投资收益率为4.71%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投资方面,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达25,957.67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5.8%;实现总投资收益566.63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人民币58.22亿元,同比增长11.5%;总投资收益率为4.62%,较2016年同期增长0.24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为4.71%,与2016年同期持平。包含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收益净额在内的总投资收益率为4.69%,较2016年同期上升0.27个百分点。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58%,较2016年同期上升3.05个百分点。

投资组合配置策略方面,中国人寿表示,上半年公司抓住利率上行时机,加大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并适度增加权益品种投资。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16年底的45.62%变化至44.27%,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16年底的21.94%变化至18.26%,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由2016年底的10.05%提升至12.71%,债权型金融产品配置比例由2016年底的5.38%提升至9.39%。


半年报提到,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人寿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投资余额增加。2017年上半年,投资组合息类收入稳定增长,价差收益下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总投资收益较2016年同期增长11.5%。

中国人寿表示,今年上半年,债券收益率继续大幅上行,A股市场区间震荡、结构分化明显。公司把握利率阶段性高位的配置窗口,加大长久期债券、债权型非标产品的配置力度;保持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合理仓位,重视港股的配置价值;积极探索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债转股等领域的优质投资机会,丰富收益来源。

公司上半年净投资收益率为4.71%,与2016年同期持平;销售总人力达193.7万人,较2016年底增长6.8%


过度金融化引监管难题 业内: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

目前,各类跨境、跨界、跨市场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在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金融乱象和风险隐患。8月24日,在“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监管人士和业内大佬纷纷对金融监管提出看法。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中国金融风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截至去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到155万多亿元,是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3.8倍;狭义货币M1则达到48.7万亿元,是2007年的近3.2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规模从2007年末约5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末的232万亿元。“九年翻了4.4倍,膨胀速度惊人。”他指出,由于货币信用持续巨额增加和膨胀,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并使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这种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又花样百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逃避调控和规避监管。监管部门往往跟不上金融机构无穷无尽的创新变化,监管能力建设明显不足。


在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看来,当前的金融乱象主要表现为过度金融化,各类新金融、类金融、准金融机构无序发展。部分金融机构和一些交叉性金融领域创新过度、过快,带来产品多层嵌套、链条过长、期限过度错配、杠杆过高等问题,尤其是线上+线下、跨市场+线上+线下等交易形式更为复杂,不仅增加了风险隐蔽性和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加剧了“脱实向虚”倾向。一些传统的观察视角、统计工具和管理手段开始失真和失灵。与此同时,金融数据的部门性特征较为明显、数据覆盖面不全和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研判、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因此,建立一张金融业的超级资产负债表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超级资产负债表是一张涵盖表内+表外、境内+境外、存量+流量、即期+远期、传统+创新立体多维的金融报表体系,是一张全视角、全覆盖、全口径反映金融业运行状况和风险实质的‘体检表’。”易会满表示。

超级飓风直扑美国能源心脏

美国夏休时节的平静将被一场十二年一遇的飓风打破。

本周四顾问机构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HC)称,在逼近得州墨西哥湾海岸期间,热带风暴Harvey的最高风力已经从稍早的70多公里/小时增强到140公里/小时,将上升为三级飓风,成为2005年以来首个袭击美国的强飓风。

这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要应对的首场飓风,但有媒体称,总统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在周四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质疑特朗普政府是否对飓风做好了充足准备,白宫新闻秘书Sarah Huckabee Sanders当时表示,特朗普已经被通报相关情况,正在对飓风的进展保持高度关注。

特朗普随后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个今年年初他视察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的视频,在视频底部滚动播放了一条他关于即将到来的飓风的声明:“Harvey即将登陆,请记住,由于我们已提前布局,美国是地球上最具有复原力的国家。”

但尽管如此,特朗普政府中应急自然灾害的相关部门正处在人员变动中,引发民众对他们应对能力的担忧。例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中若干主要职位依然空缺。

共和党策略师Matt Mackowiak表示,特朗普完全没有处理应对灾害的经验,即使是小规模灾难。这对99.9%的普通人来说很正常,但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是不同寻常的

NHC警告,Harvey所带来的洪灾将威胁生命,浪潮高达7英尺(2米),风力具备摧毁住房、刮倒树木、造成大面积停电数日之久的威力。

这场十余年最强飓风将席卷美国能源中心得州,多家油企关闭墨西哥湾采油平台,市场也已经做出反应,汽油期货大涨,原油期货却掉头下行。

除了特朗普,美国能源中心得州,以及原油、天然气等市场都在等待接受这场飓风的考验。


原油供应或暂时陷入混乱 但对价格提振作用有限

美国最大上市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科罗拉多州最大油气生产商Anadarko、荷兰皇家壳牌、离岸钻井承包商Noble Corp都先后宣布,旗下墨西哥湾多个油气钻台停产和/或疏散员工。

分析师认为,这场风暴将大量减少得州墨西哥湾沿岸的原油进口,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尚不明确,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原油供应可能陷入混乱。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称,Havery影响地区贡献了美国17%的原油产量。花旗新近报告预计,Harvey给墨西哥湾带来的强降雨可能造成美国炼油产量减少200万桶/日以上。其指出,仅得州降雨量最高的地区,炼油产能就有490万桶/日。


但也有分析指出,飓风造成的原油产出下降仅仅是暂时的,而且这种影响很快就被内陆地区上升的产量所抵消,对原油价格的提振作用有限。

周四原油期货价格走低。盘中10月WTI原油跌超2%,创本周新低跌破48美元/桶,此后逼近47美元/桶,收跌2.02%;10月布伦特原油一度跌约1.6%,失守52美元关口,后跌幅收窄,收跌1.01%,报52.04美元/桶。布油较WTI 10月原油溢价扩大至4.61美元/桶,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


 

炼油产品或受正面提振

ClipperData的石油分析师Troy Vincent指出,Harvey料将打击美国炼油中心,可能炼油产量会比离岸原油产量降得快。无论炼油商产量是否达到预期,Harvey对炼油业务的威胁都比离岸采油大得多。

华尔街见闻黄金头条稍早文章提到,美国约半数炼油产能分布在墨西哥湾海岸沿线的得州和阿拉巴马州。这一次Harvey途经地区炼油产能占美国的三分之一,炼油厂所受威胁最大。

随着Harvey风力增强,本周四盘中,美国基准汽油期货价格创三周新高,10月汽油期货涨幅达到1.9%,涨至1.5575美元/加仑。9月汽油期货盘中涨破1.67美元/加仑,涨幅逼近3%,创本月新高,最终收涨2.8%。10月RBOB汽油裂解价差涨幅一度达到12%。


天然气需求或将下降

EIA数据显示,墨西哥湾地区生产离岸天然气仅约占全美天然气干气产量的5%。Seaport Global Securities的宏观策略师Richard Hastings认为,Harvey对离岸天然气生产的影响会很小。

2008年得州遭遇飓风袭击时,由于出现电力故障,用电需求减少,导致对天然气的需求下降,进而压制价格。


期棉价格走高

Harvey也影响了农产品。本周四,美国期棉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上涨,除了美国农业部公布的销售数据强劲,还源于市场担心Harvey可能危害棉花收成。周四12月交割期棉收涨1.36%,收报69.83美分/磅,盘中涨至69.88美分/磅创本月10日以来新高。

Gulf Coast Cooperative的总经理Chris Yaklin预计,Harvey带来的降雨可能影响棉花产量将近20万包。(注:美国棉花单位一标准包净重226.8公斤)。


保险公司首当其冲

分析师认为,对保险行业来说,飓风带来的洪灾、停电导致炼油厂生产中断以及休斯顿航运渠道受阻是保险公司们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2009年NHC报告称,2008年袭击得州的二级飓风Ike几乎摧毁了整个休斯顿船舶航道的入口,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合计103人因此丧生,得州、路易斯安那和阿肯色三个州至少21人遇难,造成损失约295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截至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在得州家庭保险市场中拥有最大市场份额约19.6%,Allstate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0.9%。

据Sandler O'Neill分析师Paul Newsome称,如果飓风登陆,以下保险公司将受到影响:Allstate,Travellers,Chubb,Progressive,Hartford,AIG,United Insurance,MetLife,AmTrust,QBE,Argo和State National。 桑德勒表示,通常只有2级以上的飓风可才能对大型公共保险公司造成重大财务影响。

媒体:特朗普下周开始公布税改相关信息

据美国政经媒体Axios,两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称,下周白宫将发布税改相关信息,但两院共和党领袖正在制定的计划仍待公开。

近来,特朗普税改计划获得重大进展,白宫与国会就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国会众议院议长Ryan周四表示,白宫、参议院和众议院在税改问题上存在共识,税改议案可能存在部分临时性条款。此外,参议院部分民主党人可能会支持税改议案。


本周二,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援引五名知情人士称,对于如何弥补在下调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之后产生的税收缺口,特朗普的助手和国会领导人就部分最优办法取得了广泛共识。
这些办法包括,在个税方面,对供房者房贷利息的扣减设置上限,废除个人对州以及地方税收的抵扣;在企业税方面,废除企业对利息的扣减,同时针对小企业引入所谓的“完全费用化”(full expensing),令它们能够对新设备或者厂房等的投资进行扣减。

报道称,这和7月的那份仅有6段文字的框架文件相比,是一个重大的进步。7月的文件令市场大失所望,一度引发投资者质疑特朗普政府是否有能力推动税改。

报道还称,初步的共识能否体现在实际的税改计划中,并最终在参众两院获得通过,还是一个未知数,尤其是考虑到Charlottesville暴力冲突、商界集体抛弃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


不过,这在部分人看来也聊胜于无。Politico援引一名共和党人士称,“如果他们不在7月那个什么都不是的文件基础上取得进展,那么你就可以将它束之高阁了。”

在医改立法“首战”失利后,特朗普开始打出税改牌。税改公认比医改更受欢迎,《纽约时报》报道曾提及,特朗普也表示过后悔,称本应首先推动税改立法。

上月底,参议院共和党领袖Mitch McConnell宣布,以新法案取代奥巴马医改法,计划先废除奥巴马医改法再酝酿新的医保案。特朗普就任首年的重要任务——取代奥巴马医改法的医保提案被判“死缓”。


8月15日,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Gary Cohn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暗示了税改取得进展。他称:

对于税改,我们获得了一个很棒的“骨架”。

我们需要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给“骨架”增添肌肉和皮肤,推动税改取得进展,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年底前做这些事情。

目前,主导特朗普税改的人包括Cohn、美国财长姆努钦、McConnell、众议院议长Paul Ryan、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Orrin Hatch以及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Kevin Brady。

想要再现“古吉拉特邦的奇迹”?印度新能源野心受到中国“制约”


印度总理莫迪发展新能源的野心,正受到来自中国的组件成本的制约。

印度是一个极其缺电的国家,而现任总统莫迪能在2014年当选,他担任地区领导人时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壮举”功不可没。

当时莫迪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实现不间断供电,被称作“古吉拉特邦的奇迹”

不间断供电的秘诀在于太阳能,而他在上任后把这一经验扩大开来,举全国之力扩大清洁能源生产。

莫迪的目标是,到2022年,太阳能发电容量增长至100GW。而且,计划建设的60GW光伏电站和40GW屋顶项目中,每类必须保证使用国内生产组件容量5GW。

但事实上,印度依旧严重依赖中国生产的组件。而这些组件的价格的降幅正在放缓,印度太阳能生产商的成本下不去,他们对前景也就相对谨慎。


价格因素制约发展野心

庞大的供电需求,令印度成为带动全球光伏产业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生产了全球超过80%的太阳能面板,印度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对象。

印度光伏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出口支持,印度的光伏发电能力在过去3年增长了3.7倍,今年的光伏装机量有望增长至全球第二大,仅次于中国。

但印度始终希望扶持本国的新能源产业。因此,印度总理莫迪特地要求,到2022年计划建设的60GW光伏电站和40GW屋顶项目中,每类必须保证使用国内生产组件容量5GW。

不过印度本土的光伏制造能力有限,目前有大约70%的装机量采用的是中国厂商的组件产品。

印度对中国太阳能面板的忌惮,不止是在量的层面。重要的是,正如前文所述,印度严重依赖中国的组件,但中国需求下降、产量减少支撑了这些组件的价格,影响了印度厂商的盈利。

PVinsights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太阳能面板的现货价格录得了2015年四季度以来最小的降幅。今年以来,全球太阳能面板的现货价格下滑了10%,而去年全年下降了35%。

如果面板价格并不像印度太阳能生产商预期的那样,逐渐下滑,这意味着成本高居不下导致公司盈利下滑,而他们或许会对这一行业的前景更为谨慎。

而这也会让莫迪的新能源野心,受到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