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央行叫停ICO项目,投资者、发起方、交易所如何处理后续风险,保障权益?

今天下午,央行在其官网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商总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了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的本质属性并提出了监管要求。

各类ICO项目主体纷纷表达接受监管的态度。作为普通法律人士,我们希望能从现有法律角度,为各类ICO参与者提供一些关于后续处置的理性建议,以期将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合理保护投资人权益,平稳妥善处置风险。


已募集比特币,未发行代币者

已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尚未发行代币者,请将募集的币,发还原参与人,一一核对,防止出现漏还。

如签署电子合同或书面合同的,按照合同约定,解除合同或履行违约责任。请注意,我们曾多次提醒,“政策巨大变化”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并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

因此,合同中必须约定,出现“监管政策变动,影响合同目的实现时,双方或一方可解除合同,不再承担由此带来的其他义务”,不知道贵司法务人员有没有听进去,有没有落实到纸面上。

另,分清代办平台的“私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募投资”,而是多为VIP营销,对于所谓私募项下达成的合同或事实合同关系(用行为达成的合意),应当审查“人数是否在200人以下”、“是否不符合《证券法》公开发行的条件”等等。


已完成募集和发行“原生货币”全流程,但封存未使用者

对于已经完成ICO,但尚未启用“募集代币换法币”的发行方而言,我们建议如下:

  • (1)发还募集的比特币等;
  • (2)收回发行的原生代币,已上交易所的,另行处理。
  • (3)主动披露项目真实性相关的信息,例如:发行方现状(未出国&未边控)、项目进度、项目资金来源(必要时出具《审计报告》)、项目运行现状等。
  • (4)清理旧合同,将原有参与人中普通自然人逐步友好协商下“清退”;
  • (5)对区块链应用项目可行性进行再论证,由专业机构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同时提示项目失败风险。
  • (6)签署新合同,寻找专业投资人或PE、VC,与合格投资机构签约;
  • (7)处理善后其他事宜。

 

已完成全流程,且代币已上交易所

除却签署六项缓释措施外,代币已上交易所的,请及时停止交易。在保障投资人利益前提下,借用上市公司“私有化”流程,对于各方有妥善交代,保障参与群体情绪稳定,让监管机构放心。

项目发行方及其董监高,可以采用“要约收购”方式,规定某一时间前,以某一价格回购某代币,代币持有人自愿申报,在一定时间节点,统一签署合同,统一办理公示手续。对于不愿意被要约收购的持有人,可以采取单独谈判的办法,一一签署个性化合约。总之,不能让参与人的合同目的落空。


已完成全流程,项目已开启,已将部分代币换为法币

已经使用代币利益,将其兑换为法币在国内使用者,处理难度陡升。我们尝试给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1)出具审计报告,每一笔钱的进出都干干净净;
  • (2)公示相应文件:审计报告全文、项目进展全貌;
  • (3)准备详实的区块链应用项目可行性报告+已签约订单复印件;
  • (4)就项目真实现状,向注册地金融监管机构汇报;
  • (5)在各方监管机构指导下,积极参与自律组织;
  • (6)引导代币参与人稳妥退场;
  • (7)其他能够自证清白的措施。


国际化项目的特殊性

对于某些国内发源,迈向全球的ICO项目,实际控制人或主要参与人避免频繁携带资金、代币出境,以免被误伤。

发源于海外,到中国境内开展ICO的项目,建议关闭会议营销、微信营销等公开宣传。

同时,国际化项目要注意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工作,避免法律风险。

综上,实事求是,妥善解决问题,少谈些态度,多考虑些实践中的周全操作。

ICO接受监管的态度值得肯定,我们更希望参与人、发起方、第三方平台能够理性对待,稳妥处置,将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在积极接受监管的同时参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钢铁侠再发警告:下一场世界大战将由AI发动

一直对人工智能都相当不安的马斯克(Elon Musk)再度发出警告。

这位特斯拉与SpaceX公司的创始人在最新发布的一条推特中表示,国家层面围绕AI主导权的竞争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诱因。

在对一位评论者的回复中,马斯克表示:“战争可能不是由国家领导人发起的,而是由AI发起,一旦它们认为先发制人是最有可能取得胜利的方式。”

 

 

马斯克甚至认为,相比AI,”对文明存在造成威胁的因素中,朝鲜在值得关注的问题清单上排位靠后。”

马斯克是在转发俄罗斯总统普京“得AI者得天下”的言论后作出上述评论的。

据美联社报道,普京上周五在和一群学生会谈中表示,人工智能是整个人类的未来,它将为人类提供巨大机遇,但同时也存在某些无法预测的威胁,普京直言:““谁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者,谁就能统治整个世界”。

普京也表示,不希望有任何一个人或者国家在这一领域赢得垄断地位,希望国家之间能互相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共同发展。

美国、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引领人工智能竞赛的三个国家。上个月,高盛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AI领域的主要竞争者。7月,中国公布了首个国家战略层面的AI发展计划,指出AI是中国今后十年发展成为主要经济体的关键引擎。今年3月,AI首次出现在了中国政府报告中。

马斯克认为未来将有更多国家加入这场竞赛,他在推特评论中表示:“政府们不需要遵循正常法律,如果有必要,他们将在枪口下夺得公司们开发出的人工智能。”

马斯克一直以来就是“AI威胁论”的支持者。上个月,他与来自26个国的116名机器人与AI专家联合呼吁联合国禁止发展和使用AI兵器。

今年7月,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一场直播中表示,一些人工智能危险的警告言过其实,马斯克的AI世界末日论太不负责任。马斯克随后回应称,扎克伯格对AI的理解是有限的。

“网红直播第一股”估值才60亿?映客也上演了“借钱给别人收购自己”

宣亚国际周一公告称,拟以现金收购蜜莱坞网络科技公司48.2478%股权。

“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这是映客直播广为传播的一句广告词。映客正是此次收购标的蜜莱坞旗下的直播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6亿,2017一季度净利润2.44亿元。

此次交易中,蜜莱坞的估值为60.6亿元,宣亚国际收购的标的资产交易价格为28.95亿元。虽然估值较此前的70亿有所下降,但对于映客的天使轮投资方来说,60亿已经大赚300倍。

有趣的是,和两个月前融创632亿元收购万达资产类似,这也是一起“借钱给别人收购自己”:映客的核心股东以21.6亿元增资宣亚国际的前四大股东,前四大股东向宣亚国际提供同等金额的贷款,以及另一笔7.4亿元的贷款;宣亚国际再用共计29亿的贷款去收购映客。



又一起“借钱给别人收购自己”

今年5月,宣亚国际宣布将以全现金方式收购映客直播,瞬间引爆直播行业。

当时市场还有一个疑惑:只有3亿现金的宣亚国际,要怎么买下估值70亿元的映客的一半股权?

在9月4日的公告中,宣亚国际给出了答案:

宣亚投资、橙色动力、伟岸仲合和金凤银凰向宣亚国际提供借款合计2,156,043,596.91 元,借款期限为 15 年,借款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

宣亚投资、伟岸仲合、金凤银凰向宣亚国际提供借款合计 739,000,000.00 元,借款期限为3年,借款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

提供借款的是宣亚国际的四个机构股东,两笔借款加起来,正好是蜜莱坞48.2478%股权的交易价,28.95亿元。


而映客的核心股东,分别对提供15年期贷款的四个股东增资或入伙。宣亚国际的股权从原来实控人100%持股,稀释到57.9921%,映客核心股东(奉佑生、廖洁鸣、侯广凌、映客常青、映客欢众和映客远达)对大股东持股42.0079%。

而根据宣亚国际的股权结构,映客核心股东对前四大股东增资约21.6亿元,分别持股42.0079%,相当于间接持股宣亚国际29%的股权。

 

所以,宣亚国际完成了这一笔现金收购,但是这些钱不完全是自己的。28.9亿元的交易价中,21.6亿来自并购标的映客的股东。

而映客的创始团队,在这次收购中也没有套现走人,而是增资扩股、最终入股上市公司,实现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权”。


映客是谁?“网红直播第一股”

“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这是映客直播广为传播的一句广告词。

投资方昆仑万维曾在财报中披露,2015年,映客总收入超3000万元,净利润167万元。

在直播最为火热年代里,映客迎来了刘涛、蒋欣、高圆圆、傅园慧、王凯、BIGBANG、汪涵等一众名人。

2017年一季度,映客的注册用户超过1.6亿,直播收入达到10.35亿元,净利润2.44亿元。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微博,一季度的利润约3.1亿元。

从映客过往的融资资料来看,此次向上市公司宣亚国际出售资产后,天使轮投资已经大赚300倍。

2015年7月,映客获得多米音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2015年11月,映客获得赛富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以及朱啸虎投资的2500万元A轮融资。

2016年1月,映客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元A+轮融资。其中,昆仑万维出资6800万元,增资完成后占股18%。

2016年9月,西藏昆诺(昆仑万维)将映客3.00%的股权以2.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嘉兴光信。这时,映客的估值已经高达70亿元。

此次卖给上市公司后,映客60亿元的估值比去年9月少了10亿元,但天使轮投资已经爆赚300倍。

在与宣亚国际的交易中,映客还做出了业绩承诺,承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92亿元、5.75亿元、6.65亿元。

【华为云重磅发布智能EI】对标阿里云ET,加入国内AI云平台三国杀

9月5日,上海,华为全连接大会。华为Cloud BU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在会上发布了华为云的企业智能服务平台——EI。


根据郑叶来在大会现场的介绍,华为云EI 包括三层:底层是异构计算,中间层是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图计算再到上层的场景解决方案。


他在现场特别介绍了EI大脑在图片识别服务、哑设备识别服务和文字识别服务这三项能力,强调实时、效率和准确率。


在大会上,华为对自己的云战略的一个定义是:混合云。


这是华为宣布将“云” 升级为一级部门后,华为首次对外公开的首次云战略。据媒体报道,作为战略业务,华为云身上的担子并不轻,华为内部人士的说法是“三年干掉阿里,跻身世界云五强”。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在大会上的演讲中也提到,华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云计算的“五朵云”之一。他同时承诺,华为会长期提供云服务,进行投入。


作为运营商,华为在发展云上不排除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可能。郑叶来在大会现场点名提到两家可能合作的企业——微软和亚马逊。



华为最新的一级部门——华为云

据外媒8月31日报道,华为内部发文宣布组织架构调整,将云业务部门Cloud BU升为一级部门,使其获得更大的业务自主权,更加专注于云计算的开发。


华为Cloud BU于今年4月成立,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兼任华为Cloud BU总裁。此前Cloud BU为华为二级部门,隶属于该公司的产品与解决方案部。然而,Cloud BU作为一级部门,其地位仍低于华为企业业务部门、运营商业务部门和消费者业务部门。


据介绍,此次调整不涉及核心管理层。调整后,Cloud BU将有自己的HR部门、CTO办公室、战略与业务发展部和财务管理部门。此外,Cloud BU营收会进行单独核算,并有可能出现在华为2017年财报上。



阿里云ET,华为云EI

谈到云,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数阿里云。此前,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分析师大会上说,“华为公有云必须三年超过阿里云,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加上最近华为内部对云战略的调整,不少人解读认为,华为要取代阿里,成为国内云计算行业老大。


今年年初阿里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接受新智元的专访时说,当时,阿里云拥有的客户是200多万,同时,他们也在加快全球化云计算的布局,作为全球第三大的云计算厂商,他们不仅在中国,在全球也获得了发展。


阿里云很早前就推出了ET大脑,共涉及四个部分: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电商大脑和医疗大脑。


而前面提到的,华为本次大会上发布的EI平台在解决方案上,主要涉及三个部分,供应链、金融和城市。


由此看来,ET和EI不仅是在名称上相似,其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有较高的相似性。


走向AI的华为:端管云协同


9月2日,华为正式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华为消费者 BG CEO 余承东在演讲中提出了华为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Mobile AI=On Device AI + Cloud AI,即人工智能在未来终端上的实现必须通过端云协同。


综合近期华为的两场重大发布来看即是如此,首先是AI移动计算平台,然后是云端的AI,包括智能服务平台EI。


华为内部对此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说法——端管云协同。目前,端和管华为都有明显的优势,比如手机和5G,所以,华为在云上的发力也是顺理成章。

港交所释放信号:香港需要做更多来吸引科技公司

周二,港交所主席李小加接受路透社采访表示,香港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就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吸引科技公司。

这一表态与6月港交所建议设立“创新板”相关。6月16日,港交所建议设立“创新板”,允许尚未盈利但前景良好的公司在该板上市。

上个月,历时两个月的公众咨询结束。不过对于否设立“创新板”,专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一些银行家和专家对此表达了担忧,认为这一板块的设立会降低香港政府的标准。不过李小加对路透社表示:

公共利益是第一位的。关键是,大部分上市规则仍旧适用,但是香港证监会将在合适的时机采取主动措施。


据《信报》报道,李小加还在路透新闻人物活动上透露,可能需要进行另一轮征询,以确定创新板的实施细节和加权投票,并且有关此类征询的讨论将非常密集。

按照构想,“创新板”分为创新主板和创新初版。创新主版将对散户开放,因此会采取与主板相似的监管方针;创新初版只针对专业投资者,上市要求会“比较宽松”。为了确保市场质素,两个板块均设快速除牌机制。

“创新板”最大的亮点在于,两个板块均不限制内地公司作第二上市;同时,创新板两个板块均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



当时李小加就表示,过去十年香港的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全球经济环境瞬息万变,香港必须与时俱进,继续提升市场质量。

自从深港通建立以来,国际公司在香港筹集资金的数量显著增长,这也让非中国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购买深交所上市的股票。


《经济学人》今年6月的文章认为,港交所此举是为了应对地区竞争者。去年,新加坡在金融中心排名中超越香港位列第三。

同时,港交所也想获得更多的内地公司来港上市。近年来,包括阿里巴巴、微博和百度在内的内地公司最终选择了在纽约上市。

2013年,阿里巴巴曾想以AB股形势赴港上市,但是在“同股同权”的香港引发争议。业界普遍认为,与阿里巴巴的失之交臂促使港交所在2014年8月公布了“不同股票权架构概念文件。”

证券时报网文章认为,香港从现行的“同股同权”向“同股不同权”转变,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怎样保证市场公平和维护投资者权益。

对于万达的风险,外资这一次胆子更大

大连万达商业地产(下称万达商业)在岸和离岸债券间的利差扩大,体现出在岸债券持有者对万达商业存在风险不确定性的担忧加剧。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提供的数据,万达商业债券在岸和离岸间利差2017年年内均值约为1.9个百分点;而目前在岸债券收益率,比同期到期的离岸债券高出逾3.5个百分点。

2018年11月到期的万达商业离岸债券收益率,自8月25日以来上涨26bp,至5.85%;2019年9月到期的万达商业在岸债券收益率则飙涨41bp,至9.74%。


轻资产策略是万达“还魂丹”?

惠誉国际8月31日维持其对万达商业的BBB信用评级,称由于万达集团目前推行的轻资产策略,信贷情况预计会有更大的改善。万达商业的母公司即为万达集团。

万达7月将文旅和酒店资产的重资产出售给两大地产巨头融创和富力后,快速启动资产重组,万达酒店发展与大连万达商业进行资产互换,万达酒店发展收购万达文旅的全部股权,又将存在高杠杆的海外资产全数出售给了万达商业。

据惠誉国际,截止6月30日万达商业仍持有逾1000亿人民币(约合150亿美元)的现金,而其短期债务不到300亿人民币。惠誉国际表示,资产重组计划一旦完成,万达商业的现金池预计将增加680亿人民币,确保接下来18个月中该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充足。

摩根大通也持类似观点,在上周的报告中建议增持2018年和2024年到期的万达商业离岸债券。摩根大通认为,随着万达商业重资产出售、杠杆率下降,万达商业离岸债券在接下来3个月中的表现将领先大市。

不过也有机构分析师对此表示异议。法国巴黎银行建议投资者应当尽快退出万达商业离岸债券的相关交易,野村证券则建议继续减持。


在岸投资者过分悲观 还是离岸投资者低估风险?

中国监管机构加强对海外高杠杆并购大户的资金管制过去近两个月,国内债券市场仍“心有余悸”,在内地获AAA评级的万达商业在岸债券收益率升至9%以上,竟达中国同等评级公司债券收益率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中国投资者担忧的是非经营风险,”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覃汉8月15日曾表示,“风险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万达商业的信用基本面存在任何特别问题。”

新加坡独立信贷研究机构Lucror Analytics的信贷分析师Chuanyi Zhou表示,“在岸和离岸之间对于非经营风险,特别是在‘传言’方面的理解似乎不同。很难说是在岸投资者过分悲观,还是离岸投资者在未掌握更多信息的情况下低估了风险。我们更倾向于在岸投资者的观点。”

虽然其他中国地产公司同样存在在岸债券收益率高于离岸的情况,但利差相对较小。恒大集团2020年人民币票据收益率为7.31%,同期美元债收益率为6.18%。万科公司2020年在岸债券收益率为4.81%,而其2019年离岸债券收益率则为2.78%。


非经营风险扑朔迷离 法巴银行:万达是个黑箱

6月22日财新报道称,中国银监会于6月中旬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包括万达、海航集团、复星、浙江罗森内里在内数家企业的授信及风险分析,排查对象多是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发行的在岸和离岸证券价格随即遭遇严重下行压力(下图),直到26日交易才大致恢复稳定。



8月28日,万达集团发表声明,回应王健林被边控传闻称,关于王健林的所有谣言都是无中生有。

法国巴黎银行亚洲信贷策略主管Charles Chang上周在一份报告中称,由于缺乏相关信息反映中国政府针对该公司的行政意图和处理措施,万达事态发展就如同“一个黑箱,在外部人士看来云里雾里”。

野村证券信贷分析师Tony Chen则表示,“离岸投资者对于在岸非经营风险反应可能更为冷淡,或者对于事态发展关注并不是那么密切。”

中俄两家最大的搜索巨头要“联手”?百度与Yandex首次谈合作

中俄两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有望强强联手。

今日,犀利财经消息称,百度将与俄罗斯的Yandex在电商、搜索等行业合作,从线上线下打通亚欧市场。报道指出,9月1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携百度高级副总裁向海龙等一众高管,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Yandex总部,与该公司创始人阿卡迪·沃罗兹和伊亚·塞加洛维奇会面。这是百度和Yandex双方的首次碰面。

Yandex创建于1993年,以搜索引擎业务起家,自2001年至今,一直是俄罗斯境内最大的搜索引擎。随后,Yandex又推出了新闻、地图、百科、邮箱、电商、互联网广告等多项业务。目前,公司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近年来,该公司发展迅猛。今年7月,Yandex公布的二季报显示,公司在2017财年第二财季净利润为35.14亿俄罗斯卢布(约合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75%;营业收入为221.04亿俄罗斯卢布(约合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22.53%。


百度会与Yandex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

犀利财经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Yandex的CEO沃罗兹在会谈过程中专门向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介绍了电商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Yandex正在电商领域发力。公司旗下的购物网站Yandex.Market凭借搜索引擎的巨大流量,商家数量已超过2万个,每月的访客量超过2000万,流量排名俄罗斯国内第一。从电商业务中衍生出来的支付工具Yandex.Money市场份额也居于俄罗斯国内首位。

为促进电商业务发展,Yandex进军了物流行业,为小型电商企业提供全国配送服务,同时,公司还开始在俄罗斯布局线下零售店。

除了电商,共享出行也是Yandex和百度有“交集”的业务之一。

今年7月,Yandex旗下的打车软件Yandex.Taxi与Uber决定成立合资公司,新公司估值高达37.2亿美元。Yandex持股59.3%,Uber占股36.6%,剩余4.1%由员工持股。合资公司将由Yandex.Taxi CEO领导,在包括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六个国家,127个城市中开展业务。

而百度早在2014年就曾投资优步,投资额可能达6亿美元。此次会谈中,李彦宏向Yandex介绍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包括无人驾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