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月利润2个亿、红杉和IDG将投资 挖矿巨头比特大陆直奔IPO?

全球最大的比特币挖矿组织、总部位于北京的比特大陆,最近可能从风投公司获得一笔巨资,以提升其在主流投资者中的地位。

据美国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比特大陆正计划从几家风险投资公司筹集5000万美元,红杉资本和IDG资本可能有意进行投资。同时,红杉资本和其他公司也计划为比特大陆提供更多管理方面的指导。

据全天候科技确认,IDG资本对比特大陆的投资计划属实。


红杉资本1972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在成立之后的30多年中,红杉作为第一家机构投资人投资了如Apple, Google, Cisco, Oracle, Yahoo, Linkedin等众多创新型的领导潮流的公司。红杉中国的投资组合包括新浪网、阿里巴巴集团、京东商城、火币网等。

IDG资本是最早开拓中国市场的外资投资机构,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IDG资本投资了百度、搜狐、腾讯、搜房、携程、汉庭、如家等企业。在2016年清科与投中的年度VC/PE排名中,IDG资本均位列第一。


月利润近2亿元,正在考虑IPO

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是个85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拥有心理学和经济学双学位。2011年,在他接触比特币后,他就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换成了比特币。2013年,他说服了中科院毕业、大他十几岁的詹克团,两人联合创立矿机生产公司,即比特大陆。

经过6年的发展,比特大陆现在已经成为矿机领域的全球龙头。该公司在比特币生产的所有环节均有涉足,不仅向矿工们提供挖矿工具,还开设了自己的矿场参与挖矿。

比特大陆每年可生产出数十万台矿机,这些矿机非常受市场欢迎,经常处于脱销状态。据中国证券报采访吴忌寒称,比特大陆目前生产的矿机贡献了全球超过70%的算力。如果比特大陆能维持其市场占有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剩余约500万枚比特币中将有300万会产自比特大陆生产的矿机。


除了出售矿机,比特大陆还在蒙古鄂尔多斯开设了矿场,每年可挖出约为6亿人民币的比特币(按照当下比特币价格折算)。

据中国证券报,综合比特大陆生产的矿机数量、购买元件的成本、2017年以来的比特币价格,预计其每月的利润可达3000万美元,接近2亿人民币。

吴忌寒在8月份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还表示,比特大陆正考虑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其估值至少应当以“数十亿美元计”

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美国投资挖矿设施,并转型生产人工智能芯片。但目前矿机生产业务过于繁忙,转型还处于设想阶段。


比特币价格疯涨成就亿万富豪

自今年年初以来,比特币价格大涨逾400%,其市值也一路飙涨至近5000亿元。

价格暴涨令早期入场屯币者财富极速膨胀。比特币信息网站Blockinfo数据显示,比特币首富拥有超过11万枚比特币。据行业人猜测,这位比特币首富是正是比特大陆CEO吴忌寒。

如果猜测属实,光凭手中的比特币资产,吴忌寒的身家就达到33亿元。不过,吴忌寒一直拒绝向外界透露,自己究竟拥有多少比特币。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就算吴忌寒手中一枚比特币也没有,作为比特大陆的创始人,他也早已成为了一名亿万富翁。

受最新地缘消息影响,美元急跌,日元、黄金走高

朝鲜半岛地缘政治风险再度升温,美元快速下滑,避险资产纷纷走高。

新浪援引媒体报道,韩国称朝鲜可能在准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ICBM)。随后美元指数跌幅扩大至0.11%,香港恒生指数跌幅由0.5%扩大至1%。现货黄金上涨1%至11个月新高;日元兑美元上涨至109.5,日内涨幅0.7%。


周日,朝鲜进行第六次核试验,引爆一枚氢弹。这是朝鲜史上威力最大的一次核试验。

中国外交部称对此坚决反对并予以强烈谴责,习近平和普京在金砖会议上也一致同意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并密切沟通协调,妥善应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这一最新形势。


韩国外交部周日下午也发表政府声明,强烈谴责朝鲜核试验。声明表示,绝对无法容忍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再三反对,强行进行核试验,朝鲜的持续挑衅只会带来外交上的愈加孤立以及经济上的制裁。

同一天,韩国军方也对朝鲜当天进行的核试验予以谴责,并警告称韩美同盟将用具体行动来进行回应。韩美军方高官也在朝鲜核试验后紧急通话,商定双方将尽快拿出军事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

今日早盘现货黄金开盘大涨10美元,最高报1338.21美元/盎司。金价涨幅随后有所缩小,在最新消息发布后,金价重新涨至1337.95美元/盎司。

韩国股市今日开盘急挫,跌幅达1.7%,此后跌幅有所缩窄,收盘跌幅1.16%。

日本股市开盘也走低,截至收盘,日经225指数下跌0.93%,报19508.25点。

代币全线大跌 比特币跌近10%

在央行发布公告,要求立即停止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后,各大代币全线下跌。

超级现金Hshare(HSR)跌超50%;由李笑来领衔的ICO代币量子币(QTUM)跌超30%;EOS币跌超30%。

OmiseGo (OMG)跌20%;VeChain(VEN)跌20%;Lunyr (LUN)跌17%;

自周末以来,超级现金累计跌幅达75%,量子币累计跌幅达50%。

央行公告称,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



比特币20分钟内跌去近2000元,以太币暴跌10%

消息发布后。比特币、以太币价格直线下挫。比特币在20分钟内跌去近2000元,以太币、莱特币价格均暴跌10%。

自周末以来,比特币价格累计跌18%,以太币价格累计跌27%,莱特币价格累计跌28%。

监管者对ICO的严厉打击可能引发了投资者们对比特币可能遭遇严厉监管的担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某比特币投资者称,“目前无法确定是否会将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资产纳入代币监管,因为从形态上说,无论是不是去中心化的代币都应该纳入这个范畴,但之前2013年的文定义的又是数字资产,所以这里面存在争议。我们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之前比特币等已经被规定为数字资产,自由交易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另外,ICO遭遇重挫将减少市场对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数字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引发投资者对这些数字货币涨势不能持续的担忧。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ICO暴增是今年比特币、以太币价格大涨的原因之一。


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正式上任,或面临iPhone 8严重缺货

有消息称,由于富士康在9月底前最多完成500万部的订单,即将发布的iPhone 8可能面临产量严重不足的缺货现象。这对于刚刚走马上任的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来说,或许不是个好消息。

这是苹果首次设立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的职位。据分析,苹果公司此举的目的或在挽回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据国际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而苹果以8.2%的市场份额仅排第五名,同比下降0.3%。按照1.13亿部出货量计算,苹果二季度在中国的出货量仅为975万部。

而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为0.96亿部,同比下滑26.7%,以9.2%的市场份额排第四。


富士康9月底前仅能完成500万iPhone订单

据快科技报道,目前富士康承担了iPhone 7S、7S Plus、8三款新iPhone的绝大部分订单(iPhone 8独家代工),会在9月底前最多完成500万部的订单。随着产能的提升,富士康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出货量将升至3000万至3500万部,而明年一季度可扩增至4000万部。

此前,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就曾表示,尽管iPhone 8会在9月份发布,但由于需求量较高、量产时间较晚等原因,很可能持续缺货到2018年第一季度。

从目前曝光的订单量来看,500万部的数量控难以达到消费者的需求。 

据快科技推测,如果全球用户来抢这前期的500万部iPhone 8(最多),黄牛出动加价成风的抄机现象将会很疯狂,所以原本就不便宜的iPhone 8(据说低配7000元起),前期被高价卖到1万元应该是分分钟的事情。


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上任 

昨日,苹果官网管理层页面更新,7月份新上任的苹果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在上海交流的照片流出。 

简历显示,葛越出生于辽宁沈阳,可以讲流利的普通话,她拥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蒙弗雷泽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此前,她曾领导苹果公司无线技术软件工程团队九年,专注于为苹果产品开发蜂窝WiFi、蓝牙、NFC、定位和motion技术。同时,她还负责开发Apple Pay,HomeKit和CarPlay的工程团队。

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的职位也是苹果首次设立的,苹果CEO蒂姆·库克此前曾表示对葛越的任命充满期待,他说:“苹果坚定地致力于在中国投资和发展,我们非常高兴葛越将把她的经验和领导力带到我们的中国团队。她近年来投入大量时间为中国的苹果客户带来创新,我们期待在她的领导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比特币中国暂停ICO币充值与交易

继8月30日ICO项目平台ICOINFO宣布暂停所有ICO(首次代币发行)业务后,9月2日晚间,中国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比特币中国发布公告称,暂停ICOCOIN(下称“ICO币”)交易业务。

ICO监管呼之欲出。一位监管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监管在两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一是要不要“一刀切”,二是直接监管部门是谁。“如果是非法集资,监管部门就是银监会;非法证券,就是证监会的职责范围;而互联网金融整治则是央行牵头。”他表示,目前必须协调立场,但时间耽搁不起。在他看来,ICO就是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其发展之迅猛前所未有,风险令人担忧,应该取缔。


严监管山雨欲来

9月2日晚间,比特币中国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暂停ICO币充值与交易业务,并将于次日下午6点暂停ICO币提币业务。本次业务调整仅涉及ICO币交易业务,用户仍能正常进行其他数字资产充值与交易。

ICO币在9月2日暴跌近36%,总流通市值在24小时内蒸发约24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

比特币中国暂停ICO币交易业务的原因,ICOCOIN公告是这样解释的:由于近期国内对ICO监管处于调研阶段,相关条款仍未明确,比特币中国从合规角度考虑暂停ICO币交易,待明确监管条款后再酌情恢复。

前述监管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尽管监管仍在协调,但在他看来,ICO就是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应该取缔。

此前,关于ICO严厉监管的消息已经山雨欲来。

8月3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各类以ICO名义吸收投资相关风险的提示》,指出国内外部分机构以ICO名义从事融资活动,其中涉嫌诈骗、非法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

9月2日,有媒体报道,央行总部近日收到了相关紧急报告,明确指出,用实质重于形式的穿透式监管来看,ICO属于变相非法集资。

OKCoin币行副总裁田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认定ICO的性质是推进监管的一个难点。ICO有点类似众筹,但又跟众筹不完全相同。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此前公布了对THEDAO代币的调查结果认定,该代币具有有价证券范畴,归证券法监管范围。

“这次判定,也是美国监管层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有一些非证券类代币可能期望得到的是某些产品的使用权,那就不属于有价证券这个范畴了。”田颖表示。

神州数字CEO、区块链天使投资人孙江涛表示,ICO投资的是数字资产,是对传统VC/PE机构投资的一种补充。他认为,监管机构对待新事物一向是在保持红线的基础上持宽容并蓄的态度,这也是互联网能够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对待区块链也很有可能会同样如此。


有人在利空后“抄底”

一位ICO项目的发起人透露,今年上半年他通过ICO的方式轻松融到1亿元资金,而过去多年他费尽心思找风投都没能实现。

“目前ICO的估值普遍比私募股权融资要高三到五倍,后者只能拿到2000万的话,ICO筹到5000万到一个亿都有可能。而且ICO速度很快,谈好之后三到五天钱就到账,私募基金尽调等环节走下来,两三个月不止。”他说。

ICO是区块链项目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以网络虚拟货币而非法定货币(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虚拟货币)作为公开募集对象,又以发行新的虚拟货币(代币)作为回报,并且规避了IPO那样的严格监管。


今年上半年,伴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飙涨,ICO这种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互联网融资方式在中国快速发展。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监测发现,2017年上半年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完成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加人次达10.5万。

但目前很多ICO项目都存在着估值过高的问题,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而实际上很多项目就算是落地也未必能有如此高的价值。

前述ICO项目的发起人发表看法,他的初始投资者只有不足50个机构和个人,项目的估值就是投资人和他之间进行协商。

“很多普通投资者连白皮书都不看,看到几个大咖就去投,涨上几倍就卖掉。”一位区块链天使投资人告诉记者,“未来项目不能落地,代币就要清零,风险就会集中爆发,到那时后果不堪设想。”他说。

在他看来,ICO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融资方式,但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投资门槛很高,需要研究开发团队、技术方向、代码、项目的落地能力。目前ICO项目鱼龙混杂,好的公司非常少,90%的公司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凭借一个PPT,再加上平台的虚假宣传,就去圈钱了。


8月23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理性看待区块链应用》一文称,部分区块链应用在通过ICO的形式融资,在ICO项目中占比90%以上。其融资规模大、参与用户多,但项目失败率高。同时,存在通过ICO进行传销、诈骗等活动,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

“买呀,上周连出两个利空,很多人都抄底进去了,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一位ICO代币交易平台人士如是说。尽管严厉监管的传言已经风声鹤唳,但ICO的疯狂程度丝毫没有减弱,有的项目在监管可能落地前的最后时刻,仍在卖力呐喊鼓吹甚或提前上线发行。

田颖表示,对于投资的收益,不要有暴利的心态,看清投资项目的本质后,再谨慎投资。ICO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风险偏好型的资深投资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目前建议投资者等待监管落地。

创业板涨超1% 国电电力天量巨震一度跌超3%

周一,上证综指和深成指高开探底后均出现拉升,创业板低开后同样出现上涨,截至午盘,三大股指集体翻红,创业板创逾4个半月新高。

沪指早盘收报3371.77点,涨0.14%,成交额1821亿;深成指早盘收报10950.99点,涨0.65%,成交额2078亿;创业板早盘收报1887点,涨1.18%,创逾4个半月新高,成交额639亿。


值得注意的是,国电电力、中国神华双双开板,前者跌幅现已收窄至1.82%,后者涨幅近8%,有色板块表现强势。

国电电力今日打开一字涨停,开盘涨6%,随后涨幅持续缩窄并转为下跌。截至早盘收盘,该股跌幅缩窄至1.82%,报3.77元/股,成交金额超28亿元。


当前,中国神华A股报22.84元/股,上涨7.48%,稍早涨幅一度触及10%。中国神华港股则领跌蓝筹,当前跌幅2.96%。


8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日神华港股收涨2.08%。9月1日,国电电力、中国神华A股携手涨停。

数据显示,受期货影响,有色板块表现强势,人脸识别、手势识别、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水泥、硅锰、次新股板块跌幅均超1%。

消息面上,9月1日,京津冀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天,号称亚洲最大高炉——辽宁本溪钢铁板材厂高炉爆炸,当日国内黑色系商品期货大涨。日盘热卷涨停、涨近6%,螺纹钢涨逾5%,铁矿石涨逾4%,焦煤涨逾2%。

此外,上周五,证监会就修订《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表示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在于强化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上市交易公司的一线监管职责,完善有关信息披露、停复牌的制度要求等。

“软数据VS硬数据”:相比于强劲的信心 中国隐匿的需求在哪里?

8月制造业PMI51.7,再次回到年内次高点,如果观察和同比数据更为可比的12月移动均值,PMI生产项和订单项均在持续走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从需求侧和生产侧都找不到继续向好的证据,工业生产名义增速、出口交货值、地产和基建投资当月同比4月至今均在震荡走低。PMI指示的隐匿需求在哪里?大宗狂欢导致的投机性补库似乎并不足以解释。从过往经验来看,PMI都和生产、需求侧的硬数据保持一致,近期的背离最终将如何收敛值得关注。

具体观点如下:

PMI与硬数据持续背离。8月制造业PMI 51.7,再次回到年内的次高点,尤其新订单项在出口订单项显著回落下依旧反弹至6月的水平,似乎指向内需在持续好转。但与此同时,我们从需求侧和生产侧都找不到继续向好的证据。由于PMI是扩散指标,而需求和生产各项均为同比数据,为使两者具有可比性,我们采用PMI的12月移动平均值。可以看出,2011年至今,PMI新订单项的移动均值和工业生产名义增速(PPI+工业增加值)走势高度一致,但4月以来两者却持续背离,工业生产名义增速在震荡回落,与地产、基建投资和出口等需求项的走势一致,PMI新订单项的移动均值却在持续攀升。

分项数据也呈现类似的背离。从12月移动平均值来看,PMI出口项从16年Q2开始持续走高,与同期出口的回暖一致,但从4月开始,随着中美经济景气度都已步入高位震荡期,出口回暖的边际动能已趋于走弱,PMI出口项却仍在持续走高;地产和基建投资从当月同比增速来看,4月至今也在震荡回落,但建筑业PMI同样在继续走高。从过往经验来看,不论总量还是分项数据,PMI都和生产、需求侧的硬数据保持一致,近期的背离最终将如何收敛值得密切关注。

投机性补库能解释软数据和硬数据的背离么?考虑到近期原材料价格涨幅持续扩大,企业有没有可能投机性补库,从而导致PMI新订单项的亮眼?毕竟最终需求之外,企业间的原材料采购需求也是新订单的重要来源。 如果投机性补库,正如2016年中至今年一季度所发生的那样,我们应能观察到PMI采购项的扩张动能强于新订单项,但事实上,4月以来新订单项的扩张动能更强,更有可能的情形是企业原材料采购受限于供给约束,并不足以支撑新订单的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