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关注资产泡沫,中方称有能力抑制金融风险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7年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逢7必有危机”已经成了各界的思维惯式。然而,2017年迎来的却是罕见的全球经济同步扩张。各界都在思索的是,在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下一场危机的导火线到底是什么?


世界经济论坛于2018年1月23~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其中一场主题为“下一场金融危机”(Next financial crisis)的讨论会备受关注。各界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更为稳健,相比之下更需要担心的可能是资产价格高企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尤其是当通胀上升后各国央行可能会超预期加息,而刺破资产泡沫。


Carlyle集团联合创始人David M. Rubenstein表示,“现在全球增速接近4%,看上去不俗,但从货币政策来看,利率仍然很低,有较大上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资产价格很高、波动率很低,这是不正常的,未来利率快速上升很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下挫。”


此外,海外各方人士始终担心的是中国的债务问题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会对全球产生严重的溢出效应。就此,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国有能力抑制金融风险,持续近两年的去杠杆进程也已经取得进展,“如果有一些机构希望通过做空中国来牟利,那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系统的属性就决定了中国能够防止金融崩溃,因为监管层采取行动的速度很快。”

关注全球资产泡沫


眼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同步扩张。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EO)显示,相较于去年10月的预测,IMF分别调升今明两年全球增速0.2个百分点至3.9%;分别大幅调升美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0.4、0.6个百分点至2.7%和2.5%;分别调升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期0.1个百分点至6.6%和6.4%。


然而,在这一片平静背后,高企的资产价格值得关注。“我认为每一个危机都是与一些资产价格泡沫联系起来的,债务、股票都包括。因此现在需要关注的是,主要经济体是不是存在资产泡沫?如果有迹象,监管者就需要采取行动。”方星海称。


目前一些股票估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标普500指数在过去12个月的市盈率为25倍,而长期中枢为15倍;席勒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已经接近30倍,而历史中值为16倍,这个倍数过去只有在爆发金融危机的1929年和2000年才会被超越;“巴菲特指数”(美国股市总市值在GDP中的比重)现已创下历史新高;被称为“投资者恐慌指数”的VIX指数处于27年来的历史最低位。


“去年很长一段时间,由于VIX始终维持低位,卖VIX成了一个常见的交易手段,但如此低的波动率令人担心;此外,每当出现政治风险,例如政府关门、英国脱欧等等,股市跌了之后,投资者又不断买入,将价格越推越高。”花旗集团CEO Michael Corbat在论坛期间表示。


此前,全球最大公募基金Vanguard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我们估算美股未来十年的平均回报率只有4%,而过去30年美股的平均回报率是多少?高达10%。未来美股回报率的下调,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估值的压缩,即由于无风险利率上升(加息)带来的估值的压缩。”她也警示称,随着美国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一旦这向薪资端不断传导,通胀的压力很可能会抬头,导致美联储更快速加息,这将对资本市场造成压力。


说到资产泡沫,加密货币成了最新担忧。比特币的一年涨幅超过1000%,众多加密货币不断涌现且价格飞涨,这会否为未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伏笔?此外,尚在萌发阶段的区块链技术似乎已经吹起了泡沫,近期全球区块链概念股暴涨,随后也在监管提示下被打回原形。


“这(比特币)是仍需要去进一步验证的事情,因此不希望在中国太早进行广泛交易,所以中国此前关闭了比特币交易,对此我表示支持。”方星海称。


银行体系更为健康


十年前的那场危机始于银行体系内部,各界如今都认为,危机后的强监管已经大大强化了银行系统的韧性,如果下一场危机到来,那么也不太可能是从银行而起。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当时,美国居民几乎每天一醒来就会发现房价又跌了一截。随后,这场因为房价泡沫叠加衍生品滥用导致的局部危机,以野火燎原之势演化成了一场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潜在经济增速也因此永久性地下了一个台阶。


据当时的外媒报道,2006年的美国次级贷款高达6400亿美元,约为3年前的两倍,次贷占到了美国全国房贷市场总规模的20%;金融公司、对冲基金手中以次贷抵押的债券总值达到了1万亿美元。据统计,当时13%的次级贷款已形成了坏账。也就在2007年的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开始全面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


“走出上次金融危机,花了8~10年才充分复苏。当前我对未来更有信心,银行系统的韧性不断上升。”David M. Rubenstein表示。


美联储主席耶伦此前也表示, “几大改革措施加强了全球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首先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计提被大大提升,杠杆要求被大大强化,这也降低了系统性重要机构从事有碍金融稳定的活动的意愿。除此,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每年都需要参加全面资本分析和审查(CCAR,亦称“压力测试”),对于银行在面对极端恶劣经济情况时应对潜在损失的能力作出全面的考察,风险管理大大加强。”


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SOC)的成立也是重要的一步,该委员会负责识别金融稳定风险。此外,一级普通权益资本金从2009年以来几乎翻倍,大型银行的损失吸收能力大大加强。近年来,年度压力测试强化了银行的资本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大型银行对于短期批发性融资的依赖几乎减半,持有的大都是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


不过,M&G投资集团CEO Anne Richards在论坛上表示,“需要关注的是,如果压力测试看重的都是相同的几个因素,例如银行、保险机构都被同一种标准监管,那么如果出现意外,也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只是可能我们还没发现,因此监管层需要实时监测异常情况。”


中国金融风险可控


一直以来,中国的潜在金融风险(以债务高企为主)成了各国担心的一个危机“导火索”,不过随着中国不断推动去杠杆进程,这种风险可谓微乎其微。


方星海在前述讨论会上提及,中国有能力抑制金融风险,持续近两年的去杠杆进程也已经取得进展。


方星海表示,中国有能力预防金融风险。“我们的确很多年前就发现有很多问题,宏观债务率、非金融部门企业负债很高,后者与GDP之比高达250%,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两年前就开始采取措施。好消息是,债务率在去年首次停止上升;截至2017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从中可以看见政策的力度。”


数据也显示,M2的构成中,“其他(非银、非标等)”大幅收缩了1.27万亿元,可见金融去杠杆力度之大。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此前表示,2017年M2增长8.2%,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反映了在去杠杆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背景下,银行资金运用更加规范,金融部门内部资金循环和嵌套减少,由此派生的存款减少。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


方星海也表示,“如果有一些机构希望通过做空中国来牟利,那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系统的属性就决定了中国能够防止金融崩溃,因为监管层采取行动的速度很快。”


“我们做的事,还是跟美国金融危机学习的,”他称,“我们会很快抑制这些风险,确保恐慌情绪不会传播到整个体系。如果能够抑制风险、恐慌不蔓延,整个金融体系就会更稳健。央行会介入,大型健康的金融机构对中小机构伸出援手,整个体系仍然能够工作,中国会一直这么做。问题在于,一旦问题太大,可能很难处置,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尽早采取行动来抑制金融系统风险,我们已经取得了进步。”


此外,方星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中国也会持续推进这一进程。



卡特彼勒三季度营收超预期60%,华尔街看好

美国机械设备生产商卡特彼勒最近受到了华尔街的一致看好。


业绩令人吃惊地好。得益于中美两国基建设备的扩张,去年一季度,卡特彼勒的营收比华尔街预测的高出106.45%。三季度的营收也依旧大超预期,高出了将近60%。


上周,花旗分析师将卡特彼勒目标价至提185美元,瑞信则提至192美元。本周美国新奥尔良州投行Seaport Global调升卡特彼勒评级,并将其目标价定在195美元。


德国投行贝伦贝格更为乐观,给卡特彼勒的目标价是200美元。较昨日收盘价高出18%(30美元)。


卡特彼勒在去年上涨了70%,是道琼斯指数中表现第二好的个股,仅次于波音(上涨90%)。苹果排在第三,累涨47%。


卡特彼勒今年以来还在不停上升,截至目前已经上涨了8%。


卡特彼勒预计在北京时间1月25日周四20:30公布四季度业绩。


华尔街看上了卡特彼勒的什么?


卡特彼勒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115倍(其竞争对手Deere只有25.5),但华尔街依然热衷于这只机械龙头。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渐开始反弹,相关的公司也开始走出前几年的低迷。但卡特彼勒在复苏的路上,似乎走得更快一点。


推动力主要来自基建。卡特彼勒在三季度的电话会上特别提到,建筑业务的收入同比大增37%,而成本基本持平,带来公司利润大幅拉升。北美和亚洲地区是重要推动力,中国则是最强有力的利好。


“虽然矿业的衰退比想象中的要更严重,但我们相信现在的经济好转是被低估的,……卡特彼勒的矿用原始设备和售后市场的营收都比正常水平要低,到2020年,其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能达到25%。”给出200美元目标价的贝伦贝格如是说。


最新上调卡特彼勒评级的Seaport Global,强调了卡特彼勒的销售仍然不乏上升空间。该行分析师认为,土方挖掘机的库存仍然偏低,在新设备需求存在的背景下,如果卡特彼勒能增产来填补供应缺口,该公司有望在2018年实现高达两位数的营收增长。


更多的新设备需求,更多的销量,还有一个关键的利好:更少的税收。


瑞信分析师认为,企业税下调,更多的基建支出催生业务激增,卡特彼勒股票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红杉资本领投,谷歌、腾讯跟投中国AI医药公司




继本月初领投中国手游直播平台触手后,谷歌近日又参与投资了一家中国AI企业。


1月24日,AI医药研发公司晶泰科技宣布已于近期完成了约1500万美金的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谷歌跟投,A轮投资方腾讯继续在本轮追加投资。


晶泰科技2014年创立于美国,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并在北京、波士顿设有分部。该公司基于计算物理、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技术,为药企提供智能化药物研发科技,旨在提高药物发现与发展关键环节的效率与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晶泰科技的投资方还包括真格基金、峰瑞资本等。


据腾讯科技消息,谷歌企业投资发展部的林宜范表示:


晶泰科技的人工智能平台是一个强大的药物研发工具,许多重要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应用。他们的药物研发技术,如ID4,能够在促进新药研发能力与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我们很荣幸与这支实力强大的团队合作,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谷歌、腾讯此次共同出现在晶泰科技的投资人名单中,就在本月19日。谷歌和腾讯刚签订了一项专利交叉授权许可协议,覆盖一系列产品和技术,联盟的形成意味着双方未来将在科技领域展开合作。谷歌与腾讯共同投资一家公司的案例此前也曾出现,2016年,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获得了来自谷歌、腾讯、阿里巴巴的数千万美元投资。


谷歌第三次投资中国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谷歌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共有3起,其中两起发生在本月。


2015年10月,谷歌参与了北京人工智能创业公司Mobvoi 7500万美元的融资。


2018年1月5日,谷歌领投了手游直播平台触手D轮1.2亿美元融资。对于此次投资,有业内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


谷歌一直看好以实时互动的社区氛围为核心卖点的直播平台,也一直想切入社区化直播平台。随着中国视频直播行业的洗牌期进入尾声,头部直播平台斗鱼、虎牙近期传出即将IPO的消息,谷歌投资触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进入该行业分一杯羹。



ETF资产管理规模超3000亿美元大关,25年飙涨4万倍

在美国历久不衰的牛市中,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日益壮大成为一股主导势力。


据悉,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旗下的SPDR标普500指数ETF资产管理规模于周一首次增长超过3000亿美元的大关。


SPDR S&P 500 ETF成立于1993年1月,是世界上诞生的第一只ETF,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ETF。其成立之日的资产规模仅为650万美元,25年间资产规模飙涨了4万多倍。

 

SPDR S&P 500 ETF同时也是美国市场上交易最活跃的产品之一。该ETF的交易量在所有ETF交易量中占比为25%,平均每秒钟有3,250只股票转手。


这只ETF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得益于美国股市持续上涨以及越来越流行的被动投资趋势。


ETFGI数据,目前全球约有7,200只ETF,资产管理规模约4.8万亿美元资产。另据晨星(Morningstar Inc)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ETF净流入资金达到4,660亿美元,创下纪录新高,较2016年净流入规模增长61%。

除了股票ETF备受追捧外,随着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向好,相关ETF产品也收到投资者青睐。


截至周一,全球黄金ETF持仓量达到2250吨,为2013年5月以来的新高。上周,在美国政府关门危机的影响下,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黄金信托持仓周五增加5.91吨,连续两天增持,持仓量创下一个半月以来最高水平。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警告称,过去十年来,一些金融资产和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还从来未接受过危机的挑战。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急剧扩张的ETF。自2008年以来,ETF基金价值增长了约500%,资产规模已经达到4万亿美元,在美国股市交易中占比约为25%。


在不少对冲基金人士看来,ETF成为市场主流的后果之一是价格发现功能将彻底消失,系统性风险也将不断累积。


曾有基金经理称ETF是市场面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仅导致了股票价格的扭曲,也带来了巨大抛售风险。


摩根大通分析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认为,ETF或许不像“大杀器”那么恐怖,但是毫无疑问在市场出现下行时会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在被动投资大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有经验的主动型基金管理人被挤出市场,市场效率也将大幅降低。


基金2017年四季报:主板占比大幅上升 但金融占比仍很低


核心结论:①以基金重仓股为样本,2017年第四季度仓位有所上升,主板占比大幅上升至65.1%,创业板占比9.8%,继续回落至13年Q2水平,②银行占比仅6.6%,相比沪深300低配最明显,达10.3个百分点,保险和证券占比为6.8%和0.5%,较沪深300分别低配1.7和7.8个百分点。③相比三季报,食品饮料、保险、家电、医药、地产占比上升明显,有色、电子、券商、建筑、电力占比下降明显。


截止2018年1月22日,2099只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以及灵活配置型基金中1965只已披露2017年四季报,我们以此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


1. 17年第四季度年基金仓位整体微升,主板占比大幅上升


基金仓位整体上升。17Q4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数量分别为245、530、1324只,较17Q3分别增加15、18、57只,基金份额分别为2068、5846、8864亿份,较17Q3分别增加7、256、-341亿份。17Q4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剔除掉打新基金)基金仓位分别为87.1%、83.4%、64.4%,较17Q3末分别降1.1、降0.8、升1.24个百分点,仓位整体微升。


主板占比大幅上升。17Q4基金重仓股中,主板占比65.1%,较17Q3上升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回升;中小板、创业板占比分别为22.3%、9.8%,环比分别降2.2、3.0个百分点,创业板回到13年Q2水平;港股占比2.8%,全年比重稳定。

 

 

 

 

2. 消费占比继续上升,TMT和周期占比下降

依据17年Q4基金重仓股统计情况,相较17Q3,食品饮料和家电占比明显上升,环比升2.4、1.6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和有色金属行业明显下降,环比降2.0、1.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占比明显上升的行业有:食品饮料、家电、医药、房地产等;明显下降的行业有:电子元器件、有色金属、建筑、电力及公共事业等。相比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行业占比,大幅低配的行业有:银行、电力及公共事业、计算机、建筑等;大幅超配的行业有:食品饮料、家电、电子元器件、医药等。相比沪深300行业市值占比,大幅低配的行业有银行、非银行金融、建筑、交运、地产等;大幅超配的行业有食品饮料、电子元器件、医药、电力设备、家电等。家电行业17Q4仓位创10年以来新高至7.2%,汽车行业17Q4仓位创10年以来新低至2.8%。

 

 

3.  金融地产板块仓位整体上升,除保险外仓位仍不高

17年Q4基金重仓股行业分布中,金融地产行业(包括银行、非银、地产等)占比整体上升1.7个百分点至17.9%,但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其中银行、保险、地产、证券占比环比分别降0.2、增1.8、增0.9、降0.94个百分点至6.6%、6.8%、3.9%、0.5%,除保险外其他三个行业都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与自由流通市值(沪深300)相比,保险超配2.7(-1.7)个百分点;证券、银行、地产分别低配3.8(7.8)、2.9(10.3)、1.3(1.1)个百分点,其中证券和银行在两个基准下均位列低配之首。

 

4.   消费板块中大幅加仓食品饮料与家电,减仓汽车

17年Q4基金重仓股中消费类行业(包括汽车、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商贸零售、餐饮旅游、农林牧渔、医药、轻工制造)继第三季度下跌后Q4大幅上升4.1个百分点至39.5%。其中食品饮料、家电、汽车、农林牧渔占比13.8%、7.2%、2.8%、1.4%,环比分别升2.4、升1.6、降0.3、升0.3个百分点。对比A股自由流通市值(沪深300)中行业占比,基金配置汽车、纺织服装比例较低,分别低配了0.9(0.8)、0.8(0.0)个百分点,而食品饮料与家电已大幅超配8.8(6.7)与3.8(2.1)个百分点,在两个基准下超配程度位列前茅。

  

5.  周期板块整体减仓,石油石化小幅加仓

17年Q4基金重仓股行业分布中,周期性行业(包括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钢铁、基础化工、建筑、建材、轻工制造、机械、国防军工)占比整体下降2.6个百分点至21.0%。其中有色、钢铁仓位由升转降,分别下降1.4、0.3个百分点至3.2%、0.7%;基础化工、建筑继续下跌0.5、0.9个百分点至3.0%、1.4%;石油石化行业是唯一一个基金加仓的周期性行业,其仓位微升0.2个百分点至0.9%;煤炭持仓依旧平稳且处于历史低位。

  

6.  TMT板块整体减仓,仅传媒加仓

17年Q4基金重仓股中TMT占比17.8%,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元器件、通信与计算机占比分别为9.6%、3.1%、1.6%,环比下降2.0、0.1、0.9个百分点;传媒持仓占比上升0.7个百分点至3.5%。与自由流通市值(沪深300)占比相比,电子元器件、传媒与通信第四季度分别超配3.6(4.7)、0.4(1.0)与0.3(0.6)个百分点,而计算机低配了2.0(0.0)个百分点。

 

7. 持股特征:集中度大幅上升

基金重仓持股集中度继续上升。汇总基金重仓持股总体规模,17Q4持股规模前10及前20支个股所占整体重仓持股市值比例分别为24.7%和34.8%,分别较17Q3大幅上升6.4、6.9个百分点,持股集中度大幅提升。17Q4基金前20大重仓股(基金重仓股样本)对比17Q3共有4支股票被替换,新进入的个股为新华保险、复星医药、保利地产、海康威视;掉出前20的个股有天齐锂业、中兴通讯、华友钴业、赣锋锂业。中国平安、伊利股份、五粮液依旧位列前三:基金重仓股中中国平安、伊利股份、五粮液市值占比依旧位列前三:中国平安17Q4整体持股规模为277亿元(3.96亿股),较17Q3上升82.9亿元(0.38亿股),伊利股份和五粮液17Q4持股规模分别为242.8亿元(7.54亿股)和223.7亿元(2.80亿股),较17Q3提升升66.8亿元(1.14亿股)、66.4亿元(0.02亿股)。

 

 

 

乐视一再延期终复牌复牌 超800万手封单封死跌停


停牌九个月后,乐视网于本周三复牌,截至发稿,超800万手封单封死跌停。


但让人意外的是,周三开盘后不到十分钟,乐视网成交额达1440万元,成交量超1万手。截至发稿,乐视成交额突破2300万元。


目前,乐视总市值550.54亿,流通市值351.19亿。

乐视网在周二晚间的公告中宣布,2018年1月24日上午开市起复牌。公告同时做出2017年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提示:


由于公司存在因关联方欠款未能有效偿还导致现金流极度紧张,从而出现业务经营困难,各类收入较大幅度下滑等情况;同时,公司日常运营成本并未相应减少,且融资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关联方应收款项存在部分回收困难的情形,公司存在2017年度计提大额坏账准备的可能。

上述各因素导致公司2017年经营业绩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

一再延期复牌

2017年4月17日起,乐视网股票停牌,称要重组注入乐视影业资产。但由于乐视影业的股权质押等问题未解决,乐视网未能将乐视影业纳入其中。


在这期间,乐视网多次延期复牌。直到本月19日,乐视网发公告称,宣布终止重组事项,乐视网复牌开始有了眉目。


今天上午,乐视网召开终止重组暨经营情况投资者说明会,对于投资者提出的复牌时间表问题,乐视网称“公司股票复牌时间请关注公司公告信息”。


按照惯例,上市公司召开相关说明会后即可申请复牌。而乐视网在重组终止之后,也没有继续停牌的理由。


而在这9个多月里,乐视网已经彻底变天。乐视影业的大股东变更为融创中国控股子公司天津嘉睿,持股40.75%;乐视控股变为乐视影业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6.36%。此外,乐视的高层也完成了“大换血”,孙宏斌成为乐视网新任董事长,刘淑青任乐视网总经理。

十三个跌停?

对于乐视网复牌之后的股价走势,基金公司已经认定了十几个跌停。


在乐视网复牌之前,诸多持有乐视网的公募基金下调其估值。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14家基金公司下调了对乐视网的估值,其中最低价已被调整至3.90元。


根据多家基金公司给出的3.90-3.94元左右估值范围,以转增后乐视网停牌时的15.33元计算,其股价将下跌近75%,差不多相当于13个跌停。


乐视网内部人士表示,乐视网复牌大跌是必然事件,公司也已经做好相关准备。


在今日上午的投资者说明会上,针对投资者提出的“乐视网复牌后,若股价出现剧烈波动,甚至引发股权质押、两融等出现爆仓,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的问题,乐视网方面回复称:


股价走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公司无法对复牌后的股价进行判断。公司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特别是融资融券、股权质押等方式下的投资风险。


面对投资者提出的“刚才提到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入,公司将面临经营困难,这是否意味着乐视网面临退市风险?”乐视网回复称:


公司将努力回复经营,保障公司的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未来的实际经营情况,公司存在各种可能性,请投资人注意相关风险。

复牌前 孙宏斌称: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

1月23日上午,乐视网在深交所互动易举行《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公司经营情况投资者说明会》,乐视网董事长孙宏斌、总经理刘淑青、财务总监张巍、董秘赵凯、独立财务顾问马睿参加了本次会议。


当被问及是否现在还会觉得搞不好乐视是遗憾时,孙宏斌表示:“我会尽力,希望不留遗憾。但如果仍然没有办法,那也只能遗憾了。人生有很多遗憾。”另外,他坦言,在入股乐视前“对关联交易知情。但错判之处在于,关联方欠上市公司的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人有时候要敢叫日月换新天,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

 

雷军系庞大商业版图,坐拥互联网半壁江山

近日,关于小米赴港上市的传闻不绝于耳。据相关媒体报道,小米IPO后市值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元,以雷军占小米77.8%的股份来算,雷军身家将达778亿美元(约5020亿元),这一数据远超现在首富许家印的2900亿元,雷军或将成为中国最有钱的人。


而实际上,不止创业,雷军的投资生意,同样做得风生水起。从当年的天使投资人,到小米的生态布局,以及财务投资机构顺为资本,在雷军的背后,是一整个“雷军系”以及他所布局的庞大商业版图。从今日头条、美团、爱奇艺、快手等互联网巨头,再到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小米生态链的众多企业,半个中国互联网,几乎都囊括其中。


雷军说:“我们投资可变现的资产,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因此,创业家&i黑马盘点了以小米科技、顺为资本、雷军为投资主体的雷军系,以期一窥雷军系生态的投资版图。据IT桔子数据显示(不完全统计),小米科技对外投资157家;顺为资本对外投资270家;雷军个人天使投资33家,共计投资460个项目。创业家&i黑马从中梳理出了150家企业,将其分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对外战略投资、雷军控股上市公司三部分。


“天使”雷军


雷军身上突出的标签之一,就是一个勤奋的“天使投资人”。2007年,雷军从金山退休后,专职做了三年多的天使投资。其实,在更早的时候,雷军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之路。2004年,孙陶然要和联想投资融资,找雷军去帮忙背书,从而,雷军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笔投资:415万元投给了孙陶然,成为拉卡拉的启动资本之一。


雷军正式涉足天使投资时,正是PC互联网向移动转型之时。雷军后来说,在2000年时,他就看好三个领域未来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社区。在他看来,将是开启数百亿美元市场机会的新时期,那时他要做的,就是“拎着一大袋现金满大街找项目”。


按他自己的话说,那时的投资理念是 “不熟不投”和“只投人”:“我不在乎你在做的项目是什么,我认为在中国,在今天中国的创业市场上,缺的是执行力不是主意。”


按照这样的思路,雷军投出了自己的成名案例:100万美元投资李学凌的欢聚时代(前身多玩),在欢聚时代上市时,获得了112倍的账面回报;400万元投资UC,后来UC被阿里收购。


他还投资了自己在卓越网的老部下陈年创办的凡客诚品、视频网站多看网、在线问诊网站好大夫在线、CRM公司和创科技、手机管理软件瓦力语聊、休闲游戏网站7K7K、网上商城乐淘等十几家公司。在他看好的三大领域内,一个互联网领域的“雷军系”初步形成。


2011年4月,雷军创立小米,杀入手机制造领域。同年,雷军和许达来联合创立顺为资本,第一期基金2.25亿美元,投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


作为独立的财务投资机构,顺为资本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超过200个项目,以早期投资为主。但是,在外界眼中,顺为资本仍然和雷军的投资理念密不可分,顺为投资主线中的智能硬件、农村互联网、新型房地产及服务,和小米的布局也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小米科技和顺为资本,共同围绕着“小米生态链”,展开了雷军关于未来物联网和智能生活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