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工业机械制造巨头卡特彼勒业绩佳,全球经济前景看好

瑞士正重新成为ICO中心,多数国家避之不及

就在大多数国家对ICO唯恐避之不及时,却有这么一个发达国家对ICO持欢迎态度,这就是瑞士。


瑞士经济部长Johann Schneider-Ammann称,瑞士想要变成一个“加密国家”。实际上,目前瑞士已经成为ICO的理想地区,据统计,目前全球前十大ICO中,有4个是在瑞士进行的。


对大多数国家来讲,严格限制ICO主要是担忧数字货币的安全性、监管以及波动性。目前,瑞士政府也已经成立了一个包括监管部门和立法部门在内的ICO工作小组,此外,市场预计,瑞士监管部门也将很快出台对ICO的监管措施。


瑞士联邦政府金融官员Jörg Gasser称:


我们认为ICO的潜力巨大,但是这个市场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受到监管。我们希望ICO市场能够繁荣发展,但是不希望影响到瑞士金融市场的高标准和完整性。


ICO发起人选择瑞士,看中的是当地宽松的监管环境和极低的税费。


瑞士政府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态度一贯开放,不仅允许居民们使用比特币来购买商品,对区块链技术也非常积极。该国最近还在以太币区块链上发起了数字身份证的活动。


这种宽松的监管情绪蔓延到了ICO上。据报道,瑞士基金会监察委员曾表示ICO基金会与其他基金会一样都是生意,因此无需对其采取特别监管。他们还允许这些基金会赚钱牟利。


不过,对瑞士欢迎ICO的态度,外界提出了质疑。


一些媒体评论称,ICO公司们往往能筹集到数以千万、甚至以亿美元计的资金,而启动一个代币项目其实用不着这么多钱。


另一些人则感到愤怒,因为一些ICO发行方将募集到的钱转入基金会后,又以某种方式将钱打入了发行者的账户,实现凭空套现,这类似于“洗钱”。


一些行业专家对目前ICO潜在的欺诈活动表示忧虑,称瑞士监管者的宽松态度助长了这种非法行为。批评家们普遍担心,借由加密数字货币,瑞士正在重新成为全球银行保密基地之一。


增速放缓态势扭转 中国2017年预算收入同比增7.4%


中国财政部今日公布的全国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17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分别加快2.9个和6.3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逐年放缓的态势。


具体来看,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67亿元。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119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448亿元,同比增长7.7%。


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来看,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44360亿元,同比增长10.7%;非税收入28207亿元,同比下降6.9%。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来看, 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1462亿元,同比增长34.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6.4%;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57637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2059亿元,同比增长40.7%。


主体税种快速增长


财政部表示,2017年主体税种多数增长较快。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8%,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8.6%,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3%。具体情况包括:


1.国内增值税56378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改征增值税下降5.7%。


2.国内消费税10225亿元,同比增长0.1%。


3.企业所得税32111亿元,同比增长11.3%。


4.个人所得税11966亿元,同比增长18.6%。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5969亿元,同比增长24.9%;关税2998亿元,同比增长15.1%。


6.出口退税13870亿元,同比增长14.1%。


7.城市维护建设税4362亿元,同比增长8.1%。


8.车辆购置税3281亿元,同比增长22.7%。


9.印花税2206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069亿元,同比下降14.6%。


10.资源税1353亿元,同比增长42.3%。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4910亿元,同比增长14.2%;土地增值税4911亿元,同比增长16.6%;房产税2604亿元,同比增长17.3%;城镇土地使用税2360亿元,同比增长4.6%;耕地占用税1652亿元,同比下降18.6%。


12.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税收收入944亿元,同比增长8.5%。


此外,财政部数据显示,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79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44亿元,同比下降13%;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335亿元,同比增长13.2%。


在答记者问中,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娄洪表示,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中国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综合反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创”和“放管服”改革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国内外需求回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经济持续稳中向好,为财政增收奠定良好的税源基础。


二是工业品价格较快上涨,带动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收较快增长。


三是部分大宗进口商品量价齐升,带动进口环节税收较快增长。


四是“双创”和“放管服”改革效应持续显现,激发增长动能和市场活力,带动相关税收较快增长。


财政部还提到,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其中,2017年1-11月,累计减税7162亿元。


社保支出继续快速增长


在预算支出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330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9859亿元,同比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3471亿元,同比增长7.7%。


在主要支出科目上,教育支出30259亿元,增长7.8%;科学技术支出7286亿元,增长1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67亿元,增长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增长1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4600亿元,增长9.3%;节能环保支出5672亿元,增长19.8%;城乡社区支出21255亿元,增长15.6%;债务付息支出6185亿元,增长21.9%。


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0700亿元,同比增长32.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2684亿元,同比增长6.7%;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58016亿元,同比增长34.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51780亿元,同比增长37.1%。


另外,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11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766亿元,同比下降18.2%;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45亿元,同比增长2.1%。



东风本田“机油门”之殇

 刚上市的新车大范围出现神秘的机油无故增多现象,并可能影响发动机安全,厂家将其归咎于中国的严寒天气并拒绝做出任何有效的解决对策——东风本田CR-V的车主们在这个不太冷的冬日经历了一场漫长且看不到终点的维权。

2017年刚刚录得25%超高增长率的东风本田,眼下正陷入一场愈演愈烈的信任危机。


CR-V作为本田品牌下一款拥有四代历史的畅销车型,曾凭借其强悍的性价比和耐久度在全球车坛上创造过多项辉煌,在国内的口碑更是被上一代产品推上神坛。


但正是这台被东风本田寄予厚望的国产SUV在去年7月换代上市后屡次爆发质量问题,加之厂家高冷的回应和处理方式,一代神车正走下神坛。


机油过漫的30分钟


“现在!立刻!马上!下楼去看看咱家车的机油,快点!”一阵急促的呼喊让睡意阑珊的张永安一个激灵从床上挺坐,起身披上厚袄推门而出,目的地是停在楼下车位上、刚买不到三周的新车——这台由东风本田制造的CR-V花掉了张家一年的积蓄,还让夫妻俩背上了近13万的银行贷款。


此时正是辽宁气温最低的清晨五点四十,能让张永安放弃温暖床榻夺门而出的,除了妻子命令式的语句中不可违抗的威严外,还伴着对自家新车的无限忧虑。


更令他不解的是,对机械类物件从无关心之情的妻子为何一下子会对汽车提出检查的请求,而且还是一辆刚行驶不到1000公里的新车,又是机油这样偏专业类的检测。


作为经常浏览汽车论坛的男车主,张永安打开CR-V发动机盖后的瞬间心中就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浓烈的机油味弥散在狭窄的布局凌乱的发动机舱内。


“会不会是机油漏了?”他满腹狐疑地拉出了机油标尺,用纸巾擦净后插回原处,再度拔出时,眼前的景象让张永安本就不平静的内心泛起了巨浪:浓黑的机油在机油标尺橙黄色的下端顶部留下了“死亡讯号”。


无清而冷漠地宣判着一个事实:油底壳内用以润滑发动机内部零件的机油液面已经接近了灌注上限。而他异常清晰地记得,从4S店提车回家后,从未私自进行过机油加注的操作,而今天也是在妻子的百般催促下,才第一次将机油标尺旋出。


更令张永安没想到的是,这根构造简单的钢铁塑料结合体并不仅仅是用来检测机油多少的工具,而是一根打开通往漫漫维权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确认了自家新车发生了机油无故增多事件后,心急如焚的张永安打开了汽车之家APP,在这个人气最旺的汽车垂直类网站的CR-V论坛上,他找到了满屏幕的质量投诉贴,标题中“机油味儿大”、“无故涨机油”、“发动机拉缸”、“联合找厂家维权”等关键字眼不断地刺激着他早起时仍然脆弱的神经。


在发生机油过漫的30分钟后,张永安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懑,生平第一次通过帖子中预留的信息加入了微信群,而就在他刚入群的第13分钟,有人将群名称改成了从“2017CR-V全国技术交流”改成了“2017CR-V机油维权大群”。


此刻,晚到的太阳才刚刺破了辽宁天空中的最后一抹鱼肚白。


“机油门”大面积爆发


与张永安同样因新车发生质量问题而寝食难安的还有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几百名CR-V车主。和中国汽车史上曾经发生的无数质量问题不同的是,此次东风本田CR-V机油问题的始发地为冬季气候极为寒冷的东北地区,而事件不断发酵,投诉数量不断增加的重点地区也是东北地区。


准确的说,有关CR-V机油无故增加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地域限定性特征表象,但东北地区的寒冷天气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界面汽车在查阅近5年的东北地区温度后,发觉今年的平均气温(零下20度左右)并不算是极端气候条件。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东北地区销售的整车也不只有东风本田一家企业,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在东北地区设置了销售网络,而爆出因天气原因机油增加的汽车制造商目前只有东风本田一家。


在采访过程中,界面汽车记者发现,在三个维权微信群中CR-V出现机油增加现象的车主绝对多数来自东三省,群成员数量每天都会有所增加。在出现问题车辆行驶里程方面,最短的只有700公里左右,提车时间只有半个月不到;最长提车时间也不超过半年,累计行驶里程大约在2万公里左右。


在北方地区车主通过论坛、社交平台等频繁提出机油增多疑虑后,部分南方城市如桂林和深圳等地的车主也开始在各平台反应类似问题。截止界面汽车发稿时,车主组建的维权微信群内关于CR-V机油增多的投诉热度丝毫没有出现下滑趋势。


界面汽车记者在第三方汽车质量投诉平台车质网上梳理后发现,有关2017CR-V发动机漏油的投诉数量达到374个,占2017款车型659个投诉中的56.7%,比排名第二关于“刹车偏软”84个投诉多出了整整575个,刹车失灵和机油增多两大问题也直接将第五代CR-V的用户满意度评分拉低到了2.0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6CR-V投诉数量总计只有46个,2015款为118个,2013款为112个,即便是历年投诉量最大的年代车款2012CR-V总计投诉量也只有192个,只有2017款车型的一半。


界面汽车就此发动机问题采访了在上海从事多年高端汽车维修的维修工坊店长毛逸天,对方表示在其职业机修生涯中从未碰见过机油无故增多的情况,只出现过机油耗量过大的情况。


他在采访时告诉界面汽车,“从已知情况看,严格来说不是机油增多,是汽油渗透到缸体内,造成机油与汽油混合,这个安全隐患太大了。一台成熟的汽车必须经过严苛的环境测试才能量产,所以出现问题和天气的关系不大”。


对于此次东风本田CR-V出现的“机油门”事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界面汽车采访时表示,东风本田CR-V近日出现的“机油门”属于“特殊情况下的暂时情况”,目前不属于召回范围,未来也不会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大规模的召回行为。而在谈及对待消费者的态度时,崔东树认为东风本田目前的做法属于“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执行”的正常应对措施。


厂家将问题归咎于天气因素?


就在“CR-V机油门”不断发酵的648个小时后,东风本田在北京和长春两地同时召开“媒体见面会”,官方将这场会议定义为“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坦诚的说明和解释”,但从现场不允许任何拍照和录像的禁令来看,东风本田并没有开诚布公承认设计缺陷的打算,也没有做好面对中国媒体无法想象的拷问和逼视时的应对。


这些来自东风本田的质量专家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公关部人员的“严密监视”下,用不痛不痒、提前设定好的公关说辞来避重就轻,同时采取“刹车失灵”事件时相同的太极手段,将责任推给东北过于寒冷的气候条件。


120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东风本田单方面表示少量的机油增加对车辆的使用是没有影响的,东风本田品质管理部副部长佐川泰三向媒体说明称“目前试验结果表明,机油液位超过机油尺上限30mm以内,对发动机性能没有影响。


在长春的分会场上,东风本田首度承认1.5T涡轮增加发动机存在机油无故增多问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机油处于低温下,水箱加热速度偏慢,未燃尽汽油和空气混入机油并液化且无法快速挥发”。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针对机油液位超限30mm以上的用户进行免费更换机油操作。


同时,东风本田也在现场态度坚决地表示,不会对第五代CR-V车型进行召回,且不会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对ECU行车电脑进行重新设定。

东风本田告诉与会媒体,自201712月起他们开始接收到相关投诉,目前已接受到约1000件,主要涉及的车型是全新CR-V 240TURBO1.5T)车型,同时也有少量的新思域220TURBO1.5T)和UR-V 240TURBO1.5T)车型。


但正是这一场含糊其辞,充满着东风式骄傲的“媒体沟通会”彻底点燃了车主们的愤怒。


在沟通会召开的前7天内,东北地区的东风本田4S店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CR-V车主,他们通过拉横幅的方式进行维权,相关图片在网上大面积流传,现场视频在西瓜、快手等APP上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量,也正基于“尽可能少地削减维权影响”,东风本田召开了一场无结果、无对策、无担责的“三无”媒体见面会。


从东风本田给出的官方答复中,界面汽车联合汽车行业分析师与汽修专家找出了对于机油液位增高问题解释的三大疑点:疑点一,车主手册称切勿机油超限,专家视而不见?疑点二,厂家所言低温环境是罪魁祸首是否在找理由遮丑?疑点三,出现同类问题的车辆在不断增加,是否是设计缺陷?


维权仍在路上


从目前官方对待“机油门”蔑视、默然和淡薄态度来看,东风本田似乎希望复制“刹车失灵门”时推掉责任的解决方式,只不过刹车的承责方是博世,而此次机油门最大可能性的承责方将会是北方的极寒天气。


为了能让更多受影响的消费者找到合法有效维权方式,界面汽车采访了浙江光正大(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周晓雯律师。对于当下这些“问题车”车主而言,周晓雯律师建议在生产者不承认有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条例》及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联合众多发现问题的车主,向所在地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投诉,有关部门会组织团队进行检测。


同时除了通过投诉来让相关部门重视并参与外,还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进行维权,各地政府都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出台,对于产品质量的问题或者说生产商存在隐瞒欺诈等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消保法来要求赔偿。根据消保法的相关规定,不光光生产商需要承担责任,经销商在一定条件下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此次“机油门”事件最终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的话,消费者可以通过《侵权责任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吴晓波曾在《大败局II》中如是写道:发展的概念不单是市场份额的扩大,不单是产品产量的增加,而是以企业全方位进步为特征的。去年一整年我们都见证了东风本田因车型热卖而出现的销量激增,也见识到了它奇货而据、坐地涨价的商人面孔,更有数量繁多的普通消费者因新车质量问题而陷入到无尽的懊恼中。


从销售数据表格和员工年终奖的到账短信中,我们寻到了东风本田向前发展的坐标,但从消费者失望的面庞、嘶哑的喉咙里,我们也同时见到了东风本田全方位后退。当普通消费者对东风本田不信任的贝壳凝结为岩石时,就会化为泥石俱下的冷飕利剑。

 

私人飞机的中国万亿市场空间待掘金


近日,天骄通用航空公司的董事长凡哲浩详解了在中国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的成本账单,以及其背后的万亿市场空间。


比如,买一架私人飞机需要多少钱,坐一趟私人飞机得花费多少,乘坐“不晚点”的私人飞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中国逐渐放开低空空域的时候,飞机已经成为了富豪们的新交通工具。私人飞机种类很多,本文所称的私人飞机特指喷气式公务机。


根据飞机制造商庞巴迪公司的预计,到2020年,交付至中国的私人飞机数量将达960架,中国有能力购买私人飞机的潜在客户将超过30万人。


凡哲浩表示,客户大多是商业巨子或一些高净值个人客户。除商业用途,也有客户乘坐私人飞机旅游,早期炫富的心态早已被如今的效率优先所取代,私人飞机对于企业主客户来说最大好处是可以随时起行。一般来说,客户在飞行前数小时通知公司,说明目的地,公司就可以安排起航。


对于这一市场的未来,凡哲浩表示,内地富豪购买私人飞机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数以万亿计的朝阳产业,在中国尚还处于起步阶段。


天骄通航的个案,只是近年内地私人飞机市场发展的冰山一角。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公务机机主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大中华区公务机的机队数量为466架,其中至少有164架公务机为114位华人企业家所拥有,比前一年增加35架,潜在包机需求总量21.5万小时。这些企业家的平均年龄58岁,有两位80后,其中一位就是著名的富二代王思聪。


苹果最新的股东委托书文件揭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苹果公司CEO Tim Cook 现在需要乘坐私人飞机出行。苹果公司董事会认为,该政策“基于苹果公司的全球形象和 Cook 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角色的高度可见性,以及为了安全和效率。”很多大公司也都有类似的做法。


哪些富豪需要私人飞机出行


越来越多内地富豪选择将新购私人飞机交给专业的私人飞机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购买飞机不只自用,也可用于租赁,以飞机养飞机。


胡润表示,按企业家购买能力来讲,中国公务机市场应该有1900架的规模,而现在只有400多架,还有1500架的差距。2017年公务机市场明显回暖,同时租赁市场能承担21.5万小时的包机需求,租赁市场应该也要上去。


天骄通航目前也是两条腿走路,购入飞机自营提供飞机租赁服务和为企业主提供私人飞机的托管服务。凡哲浩说,“企业主将飞机交由我们专业的公司托管成本要比自己运营要低很多,差不多要低一半。”

不过,要赚这些内地富豪的钱并不容易。


凡哲浩坦言,内地富豪对服务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最考验公司的还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由于民航市场和私人飞机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包括飞行员在内的机组人员一直处于供不应求。以天骄通航为例,挖来某航空公司成熟飞行员的代价是要向他原来的公司支付高昂的转会费,以及每年百万元以上的年薪。


“这也显示了2017年国内飞行市场的升温,之前一个飞行员的转会费较去年上升了15%”,凡哲浩形容,现在内地私人飞机市场越做越大,上海、北京的私人飞机航站楼都停满了私人飞机。


“时间机器”可以说是私人飞机的最大价值,比如,一个人能在更短的时间去往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如果企业家要一天到达三个目的地,选择商业航班往往没有直飞,去三个项目地少说得耽搁两三天时间,而自己的私人飞机便能一天内完成考察,节约大量时间。


同等的距离下,私人飞机飞行时间跟民航差不多,但私人飞机胜在不会晚点,不需等候,安检和登机非常快。


在商界,速度更多时候是靠财富来表达。私人飞机这行业对经济其实很重要,乘坐私人飞机的人多是在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私人飞机出行所图谋的大多是大生意,为他们节约时间也是间接促进经济发展。


凡哲浩乐观地认为, 从经济发展和出行需求来看,中国的私人飞机需求空间比美国大很多,现在还刚刚开始。他表示,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新兴增长点”,随着低空开放试点的逐步推进,以及通用航空机场、航线等方面的建设,通用航空在未来十年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私人飞机的运营账单:


每小时数万到十几万


以天骄航空自营的主力机型湾流G550为例,购机成本就要四亿多元,参考性能、航程、机内设施基本一个价位一个等级。购买成本之外,维护成本也很高昂。所以专业托管公司开始增多,可以降低维护成本,专业公司的托管费用比自己运营要低一半。


凡哲浩算了算私人飞机的运营成本账,首先最贵的是购买飞机本身,其次包含机组人员的人力成本等,飞行耗材,小时计费的飞行费用,起降费用,三关一检(每当有私人飞机升降,入境处和海关都会派人过来办理出入境和清关手续,按分钟收费),调机和存放费用等。


以天骄通航最主流的机型湾流G550为例,购买成本约4亿多人民币,飞行的费用大约需要7万一个小时,这个计算时间是从飞机通电开始一直到断电结束。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机型算下来每年的托管费用在数百万至数千万不等,每小时的运行成本在数万到十几万不等。


企业主买入一架私人飞机后,交由专业的私人飞机管理公司打理可以省去不少成本和繁琐的手续。专业托管的服务包含基本登机服务、搬运行李、安排专车接送至停机坪、保安、出入境等手续费,“一条龙”全包收费。也不需要自己办理繁杂的飞行申请手续,不用请机组人员。


凡哲浩表示,这个市场很大,天骄航空自营的飞机一年到头都在飞,还飞不过来。“相比较而言,委托的更挣钱,自营属于起步阶段,要想有很高的盈利,需要一个过程。”


但挣钱与否也是相对的,以天骄航空某私人飞机的托管客户为例,该客户是一位在国内非常著名的商界大佬,由于这位客户公务特别繁忙,最多的时候一天要飞四趟,虽然一年托管费两千多万,但是公司几乎不赚钱,算下来只是略微盈利一百多万。



滴滴程维在智慧交通将呈现智能化、共享化、新能源三大趋势



在1月25日举行的智慧交通峰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谈到了他对未来交通发展的看法。


程维认为,互联网会连接所有的交通工具,就像互联网会连接所有的商品、人、信息一样。希望滴滴变成一个连接所有交通工具的平台,帮助用户和交通工具之间建立连接。


他还表示,交通工具未来会呈现智能化、共享化、新能源三大趋势:


五年以前,大家自己买车、自己决策今天是否开车走什么道路。但是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一定会交通变成一个整体的体系、系统,逐步实现由一个中央智慧的城市大脑去给大家赋能、给司机赋能做乘客的助理也给整个城市赋能。


关于交通工具共享化,程维指出,一旦实现共享,整个城市的利用率、可持续发展有可能会在底层上一个台阶,可能改变工业时代以来车厂卖车、买车的基本模式,而真正的走向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和共享的时代。

此外,在演讲中程维透露了滴滴的一项新计划——协助打造智慧交通城市。


他表示,2017年滴滴把智慧交通作为新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滴滴平台日订单量达到2500万,2千万司机和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沉淀下来了海量数据。“中国很多城市的交通大数据是世界各城市中交通数据中质量最好的,这个是金矿。”这些数据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可以帮助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更高效地管理城市交通。


滴滴在2017年对数据进行挖掘,打造了一系列智慧交通产品和服务,包括智慧公交、智慧信号灯、潮汐车道、交通诱导屏、滴禹信息平台等。滴滴希望通过综合利用这些手段建立一套评估体系,根据每一个城市、区域的特点把城市拥堵降低20%。他指出,2018年滴滴会与10个城市开展深度合作,摸索出一套交通评估标准,打造出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能够被认可的智慧交通样板城市。



刘鹤:中国将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

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苏黎世会见瑞士联邦副主席兼财政部长毛雷尔。


刘鹤说,在两国元首的亲自关心和大力推动下,中瑞政治互信显著增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去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瑞士,洛伊特哈德联邦主席赴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中瑞关系步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双方应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加强各领域合作,深入推进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刘鹤说,中国正在按照中共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我们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去年达沃斯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创造平等竞争和基于规则的营商环境,将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为中瑞合作带来新机遇。中方高度评价瑞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希双方在项目合作、海关合作、跨境电商和金融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中方欢迎更多瑞士企业来华投资,赞赏并希望瑞方在对待中资问题上始终保持开放态度。


毛雷尔说,我非常钦佩中国政府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瑞士永远向中国敞开大门,愿在多个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瑞方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兴趣浓厚,愿推动更多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瑞士企业赴华投资,也将尽一切努力继续支持中国企业来瑞投资。瑞方愿深化与中方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合作,并以此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