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富士康IPO拟募资273亿不变 战略配售30%且大面积锁股

5月14日(周一),富士康正式披露《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此次IPO拟募资总额约272.5亿元,与此前披露的募集金额一致。


富士康拟发行约19.7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不设老股转让。网下、网上申购时间为5月24日,中签号公布日为5月28日。中金公司担任发行保荐人,股票简称“工业富联”。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此次新股发行的方式颇具创新性:这次发行非常罕见地启动了战略配售。


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5.9亿股,约占发行总数量的30%,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与初始战略配售数量的差额将根据“回拨机制”的原则进行回拨。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9.65亿股,约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7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4.14亿股,约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30%。


在战略投资者获配的股票中,50%的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50%的股份锁定期为18个月。其中,为体现与公司的战略合作意向,部分投资者可自愿延长其全部股份锁定期至不低于36个月。


此次网下发行中的70%将锁定12个月,只要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无选择权是否锁定,必须认可该条件。该措施既维护上市后二级市场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又引导投资者真正进行价值投资,认同公司的投资价值。这也是许久未有的情形。


最终网下、网上发行合计数量为本次发行总数量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网上最终发行数量及网下最终发行数量将根据网上网下回拨情况确定。


初步统计,此次富士康战略配售锁定5.91亿股,网下配售有70%的股份要锁定12个月,大概有6.76亿股要锁定(回拨机制启动前);二者相加总锁定股份数为12.67亿股,占总发行股份数的64%。


业内人士表示,富士康启动战略配售有三方面积极意义。一是大大减少对市场资金的占有,减少对市场的冲击;二是更有利于公司未来上市后二级市场的维稳,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三是让更多人享受到“独角兽”优质、稀缺资源的红利。


有评论称,富士康创新的发行方式,或为后续独角兽们发新股或CDR(中国存托凭证)提供借鉴,也是减少市场冲击的非常有效方式。


上周五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当日核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不过,公告未披露募资额。这是IPO重启以来未曾出现过的情况。这在当时引发市场猜测富士康募资规模或将缩水。


此前,有券商预计,富士康本次IPO将发行19.6953亿股,预计发行价在13.84元左右,对应发行市盈率为17.18倍。按此估算,富士康估值高达2731亿元。


截至2017年末,富士康共有员工近27万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2,72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545.44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14%;净利润从2015年的143.5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62.2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6.32%。

总理参观丰田 投资人的“内心戏”

这个周末朋友圈业界新闻刷屏最多的是总理参观了丰田工厂,“脸色凝重”,但如何才是投资人“内心戏”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内心戏一”:“总理脸色凝重,终于看到了真正的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原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都是骗补啊。”


对于这类内心戏,我们想说的是:想太多了!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位置,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虽然我们不能说全球绝对领先,但还是要有基本自信的。我们看看下面三点,就能有正确的判断了。


1、丰田的燃料电池Mirai是2014年底上市的,已经上市3年多的时间,最多的时候每年全球也就是卖出去2000辆左右,其中还有很多是其他车企的研发购买。相比之下,2017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


2、丰田在2017年底调整了自身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从原来只有“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转向了“混合动力+插电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的全面电动化,预计2030年实现550万辆电动汽车销售,其中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450万辆,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100万辆。所以,燃料电池也已经不是丰田追求的唯一。


3、丰田在华合作伙伴广汽集团今年将向广汽丰田输出新能源汽车车型,在合资公司体系内生产、销售。由此也可以证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肯定不差。


PS:2014年底丰田全球首辆量产的Mirai燃料电池车的车主是安倍。也许从某种程度上,安倍是丰田燃料电池车的代言人。


“内心戏二”:“总理都专门去看丰田燃料电池车了,燃料电池接下来肯定有大机会。”


客观的说,在目前市场缺乏热点的情况下,这个不排除成为大家炒燃料电池主题的一个催化剂。


下面,聊下我们对于燃料电池这个产业的理解,非常欢迎交流,因为这个也是我们在不断重点学习的一个领域。


格局:从国家对于燃料电池发展格局的角度上,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首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只有三类: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其次,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退出的情况下,燃料电池补贴是基本不退坡的。


场景:从终极技术路线看,燃料电池是最为清洁的,但是从现实可预计的10-30年周期看,未来可能出现的是乘用车领域主要还是以插电式、纯电动的锂电为主,而在商用车领域,尤其是重卡物流这类使用场景下,燃料电池将有非常大的应用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潍柴会投巨资和博世共同开发燃料电池技术,打算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维持。


阶段:从发展阶段的角度看,我们觉得现在的燃料电池,比较类似2010年前后的纯电动,在推广十城千辆,甚至更早一点的阶段。虽然看不到产业链哪家公司单独依托燃料电池业务带来的业绩爆发,但是从主题投资的角度来看,每年总还是有那么一次。


“内心戏三”:“中日关系转暖了,是不是日系车在中国要逆袭哈。”


这个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哈。毕竟这个是时隔八年,中国总理的再次访日,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起码可以证明的是中日关系的回暖,对于日系车的市场份额提升是锦上添花。


2012年钓鱼岛事件之后,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跌入低点,此后的五年,依托强大的产品力,尤其在本田的SUV战队(广本的缤智、东本的HRV;广本的冠道、东本的URV)、全新雅阁,丰田的TNGA架构(全新凯美瑞、C-HR)、经久不衰汉兰达的带领下,市场份额持续回升,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而此时中日关系的回暖,将给日系车锦上添花,叠加本田、丰田在中国的产能扩张,或许真的进入到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甜蜜窗口期。


对应的标的,当仁不让是广汽集团(H)。公司年初至今下跌超过20%,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于公司产品线布局完成,业绩增速放缓,进口关税降低,合资股比放开等担忧。我们认为,公司自主品牌虽然产品线布全了,GS4由于上市时间长,面临中期改款;但是GS8、GM8依然将在7座车产品中享受红利;而且与爱信成立合资公司,也彻底解决变速箱问题。合资方面,丰田全新凯美瑞供不应求,CHR是下一个爆款;本田的产品(全新雅阁、缤智、冠道)持续热销;广汽三菱(欧蓝德、Eclipse Cross)和广菲克(真7座的大指挥官)也在向好。


总结来看,当前的广汽集团(H)仅对应2018年6倍PE,给了一个非常好的价格,虽然有各种各种的担忧,但是公司确实从产品力的角度看,还是将持续好于行业,实现双位数以上的复合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同时,中日关系的回暖,也给公司市场份额提升锦上添花。目前的价格,真心是性价比很高。

中兴危机现转机 5G板块大涨 富士康板块高开高走

9万亿美元的行业受到冲击:汇丰完成首笔基于区块链的贸易金融服务

英国报道称,汇丰完成了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金融服务。


汇丰称,依赖区块链技术为美国粮商嘉吉开具了信用证,显示目前的平台已经可以进行商业应用。信用证是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中。


区块链技术被汇丰成功地应用到贸易结算中,对现存的国际贸易融资将会是重要的冲击。目前国际贸易的金融交易中仍存在大量的纸质文件,单笔交易的耗时可能也要长达数日。


无纸化并提高效率后,上述手续可能会被精简到数个小时以内。英国报道称,这会对9万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金融行业构成巨大的冲击。


这也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大门。作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在虚拟货币以外的其他应用始终相对有限。


周五跌超7%后,比特币在过去的周末里小幅回升,截至发文报8688美元。



汇丰为嘉吉上周一笔阿根廷到马来西亚的大豆交易提供了这笔区块链贸易金融的尝试。


汇丰贸易融资业务负责人Vivek Ramachandran称,这一技术已经做好商业化应用的准备,下一步是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相关协议中来。银行、航运公司、港口和海关也要在该技术广泛推开之前就引入相关技术,他希望在未来五年,能实现多数交易关联方都采取相同的区块链平台和标准。


汇丰是最早参与到区块链项目的金融公司之一。过去两年间,汇丰都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


今年2月,汇丰高级创意经理Joshua Kroeker 称,已有信心进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实时交易。


Vivek Ramachandran称,未来几年,汇丰将显著减少传统的贸易金融活动。汇丰去年在贸易金融方面的收入达到25.2亿美元,是全球该行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中国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 发放801亿元PSL

5月14日周一,央行续作156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期限均为一年期,利率3.3%持平上次。


中国央行同时发放了801亿元人民币抵押补充贷款(PSL)。PSL也是央行进行基础货币投放的工具之一,央行今日继续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为连续第二日未进行操作。


央行在上周五的公告中提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


上周六MLF到期规模3925亿元顺延至今日,不过央行指出,4月25日部分金融机构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MLF 9000亿元后,5月剩余的MLF到期量为1560亿元。


央行在今年年初实施了普惠性定向降准,4月18日再度宣布,自25日起对部分金融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置换MLF。


央行上一次进行PSL操作是在去年5月10日,当时发放了476亿元PSL。自2016年5月起,央行每月月初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特定投向的PSL。


PSL通常被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也被认为是2017年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支撑。


周五发布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央行仍称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但新增了“注重引导预期”的描述,删除了四季度对流动性的“削峰填谷”描述,并称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


分析观点认为,央行淡化对“金融监管”的浓墨重彩,关注点转向经济增长,更多地强调货币政策需要考虑经济变化。结合此前政治局会议、资管新规、中财委等其他部门的一系列微调,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中国国内已经开始做出宏观政策层面的应对。

中美贸易战担忧缓解 美国股指期货走高 美元下跌

地产债成交量翻倍 有银行称涉及房地产一概不投

5月9日,券商抛售地产债的传言引起市场关注。


原因均指向监管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进一步加强,但具体内容说法不一,唯一的公开信息为,住建部负责人9日就房地产调控问题约谈了成都和太原两地市政府。


“个人感觉是有点过度反应了。不过交易性机构的想法和做法,与持有型不一样。”某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交易型机构看的是预期,盯的是估值压力,而持有型机构主要关注违约的可能。”


就地产债而言,市场“惊弓之鸟”心态有之,看好继续投资亦有之,但“看资质”为共识。


据Wind统计,5月9日单日地产债成交量为72.79亿元,5月10日成交量继续攀升至84.54亿元。而5月以来的日均成交量仅为35亿元。海通证券固收团队此前就指出,2015-2016年地产公司债井喷后,将在今明年集中进入回售期,应警惕回售带来的企业流动性风险。


“涉及房地产一概不投”


就9日市场传之色变的房地产“负面政策”,目前来看更多反映的是市场情绪。


包括银行和券商在内的多名受访机构人士认为,一方面,监管不可能对房地产融资“一刀切”,目前房地产公司发债仍正常,针对存量不可能推出减持的指令,以避免诱发风险;另一方面,预计针对房地产政策更多为“修修补补”。但各地方的房地产土地和限购、限贷政策仍值得关注,这关乎房地产开放商的现金回流。


今年以来,房地产领域“降杠杆”执行力度远甚于过往。年初便有信托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信托出于合规要求主动放弃房地产项目,而能做的项目融资成本也普遍迅猛上升。


5月10日,亦有股份行对公业务人士反馈,该行当前房地产相关业务“只紧不松,涉及地产的一概不投”,其中包括各类房地产开发商相关的公募债和私募债。


“我们行自己承销的债,没想到行内也基本不认购。接触的很多大券商和基金也避而远之,小银行还投一些。”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


另有股份行资管部固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地产债也好,地产类ABS也好,主要还是关注经营比较稳健的公司,不强求排名。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激进扩张型的地产商无疑比较难受,无论是前端融资还是后端销售受到的影响都比较大。


在上述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看来,前二十强或前三十强的房地产开发商债券问题不大。


某华南股份行资管部人士表示,此前因为理财资金还有增量,大部分银行理财对债券以持有到期为主,但现阶段受增量下降影响,也会考虑进行交易。


地产债有人卖、有人接


整体而言,银行对地产债普遍持谨慎态度。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受限和现金流承压是主要顾虑。而这样的担忧恐怕才刚刚开始。


海通证券固收团队今年2月的一份研报就指出,存续地产债中,2018年需要偿付的规模为1613亿,是2017年的2.3倍,2019年-2021年需要偿付的规模分别为2807亿、3998亿和4037亿;此外,存续地产债在2018年进入回售期的超过3800亿,2019年也有接近3700亿,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这是因为地产公司债往往采取3+2、2+1年等期限结构,2015-2016年地产公司债井喷后,会在2018-2019年集中进入回售期。当前债市收益率水平已远高于2015-2016年,投资者选择不回售的机会成本增加、对房地产风险的担忧也有升温,回售的比例有可能大幅提高,应警惕回售带来的企业流动性风险。地产债到期压力巨大,如果再融资仍旧受限,将会推升信用风险。”上述报告显示。


截至目前,地产债还没有违约案例。不过潜在风险有之。


以开发商中弘股份(000979)为例,今年以来资金链持续紧张。5月9日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该公司逾期借款本金27.5亿元,逾期借款利息2.5亿元,没有新的资金投入至此前的募投项目,同时部分募投项目由于受到政策影响,导致四个募投项目目前都处于暂停状态,预计复工时间待定,项目当期预期收益不能实现。


就地产债这一类资产而言,市场也有相对乐观态度。


“地产债目前整体还是比较安全的。”某券商固收部负责人如是判断。在其看来,地产债若久期不太长,控制好信用风险,收益率还是相当可观。


“目前其实更需要避讳的是一些经营状况一般的民企产业债。相比这种标的,地产主体还不错。”上述券商人士同时表示,“从9日和10日的市场交易量就不难看出,即使市场有人卖地产债,也会有人来接。”


有公募基金专户人士也表示,针对地产债主要还是要看发行人资质。仓位的调整完全取决于其持有地产债的具体情况。“如果持有的都是万科这类的地产债,就没必要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