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6月流动性结构性缺口隐现,降准“猜想”再起

年中将至,市场流动性面临关键时点,对于央行降准的预期也再度升温。


今年以来,央行已实施两次定向降准。第一次是1月25日开始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第二次是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除去9000亿元置换部分,释放增量资金4000亿元。


降准效果有目共睹,今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整体平稳,5月份货币市场利率稳步下行。不过,“流动性不能仅看总量,结构性期限也很重要。”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当前市场表现反映出一些结构性问题仍存在,定向降准置换MLF的操作在年中仍有可能继续实施。


银行间资金面真的宽松吗


与去年的流动性紧张时期相比,今年货币市场显得风平浪静。尤其反映在隔夜资金上,价格中枢整体低于去年。即便是3月末跨季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价格也没有超过2.7%。虽然最近因月末因素出现了较大波动,隔夜Shibor升至2.88%,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月末缴税等因素引发的资金面波动属于正常现象,预计很快会恢复平稳。


但是,现在宽松的只是短端资金,长端资金还是“物以稀为贵”。由于机构受到杠杆比例限制,不能期限错配,也不敢加杠杆,因此还是要拆借长期资金。市场人士认为,流动性宽松只是表象,深层次上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记者了解到,长端资金价格正悄然攀升。全市场1年期质押式回购(R1Y)加权利率今年以来基本保持在5%以上,最高达到近6%,均值高于去年同期,而去年初仅有4%多。


严监管也正倒逼机构拉长负债期限。近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正式稿出台。其中流动性匹配率这一指标,旨在引导银行拉长负债端久期,以匹配资产端期限,意味着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仍会增长。“过去银行在季末习惯于用3个月期限的资金来做跨季准备,但在新规里,3个月期资金的折算率较低,为了优化指标,未来银行会逐步把拆借资金的期限拉长。”兴业研究宏观利率分析师何津津告诉记者。


可以看到,银行间拆借资金需求旺盛,同业存单利率正在上行。目前,评级为AAA的机构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均价升至4.6%以上,较4月中下旬已经拉升近50个基点。


企业融资还“差钱”


处于资金链末端的企业,对融资环境收紧的感受更为直接,企业负债成本也显著抬升。近1个月,主体评级AAA的6个月期信用债利率上行近40个基点,报4.72%。评级差一些的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不同企业之间的融资情况呈现分化。鲁政委注意到,最近一些绿色环保企业相继发生信用事件,折射出绿色企业比一般企业存在更为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


目前,央行实施的定向降准已覆盖到小微企业、“三农”贷款、脱贫攻坚和“双创”等领域贷款。鲁政委认为,可以将绿色融资也纳入其中,从各渠道看来,也只有降准的资金成本最低、期限也够。


市场期待再降甘霖


展望6月,财政存款波动、缴税缴准等带来的时点上的流动性冲击,一部分能够通过每日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短期流动性来解决。但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仍需要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机构交存央行的备付金飙升,正在回笼一部分市场流动性。去年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因此,去年6月起,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多了一项“非金融机构存款”的科目。随着交存比例提升至目前的50%左右,这一数字也从去年6月末的840.77亿元迅速增长至今年4月末的4995.04亿元,其中超过4000亿是今年交存的。


“这部分资金,算上货币乘数,对市场流动性有紧缩作用,而且减少的是长端资金。”一位城商行人士认为。


鲁政委预期,年内还有0.5到1.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这也能与降杠杆形成配合。今年降杠杆的目标之一是要降低商业银行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程度,只有降准才能降低这一比例,这也是降杠杆的一部分。”

新兴市场发生变化 1997式金融危机再临亚太地区?

美债利率上行、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全球流动性收紧,这些曾经引发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因素魅影再现,而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已率先出现了股、债、汇市的巨幅动荡,这让投资者对“削减恐慌”是否会再次发生的担忧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MS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在上周录得下滑1.3%,这也是该指数自2016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这被市场解读为新兴市场的货币或面临更大强度的贬值。除阿根廷、巴西及土耳其等国受不断增强的资本外流压力影响、货币快速贬值外,亚洲货币也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其中,印度卢比对美元的汇率自今年年初以来已下滑超过6%。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甚至发文称:“类似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会再次爆发么?新兴市场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至少有一点老式金融危机的意味。”


记者综合采访获悉,受访者普遍认为,尽管目前影响货币以及宏观经济的负面因素和2013年发生“削减恐慌”有相似之处,但是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被狙击的压力,但是财政和经常账户均为赤字的双赤字国家,或许会在美元加息的周期中面临更大冲击。在阿根廷、土耳其之后,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亚太区的新兴市场国家将在短期面临考验。


1997年前的部分场景在重现


克鲁格曼较为负面的观点基于新兴市场高企的外债以及经常账户、财政的赤字等。他指出,土耳其近期汇率“自由落体式”下滑令人印象深刻,人们或许可以预见一场类似于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新兴市场货币下跌,导致企业债务崩盘,给经济带来压力,导致货币进一步贬值。


但克鲁格曼也谨慎指出,目前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危机会出现,但如果继续这么下去,可怕的事情正在路上。


克鲁格曼并非危言耸听,随着美元自2018年4月中旬以来反弹走强,新兴经济体在汇市、股市均呈现一定程度压力,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均出现下跌。Wind数据显示,自4月16日以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股市股指跌幅超过6%。


在过去几年里,低成本的美元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新兴市场国家也不断借债,尤其是美元债。国际金融协会(IIF)4月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的五年时间里,包括所有部门在内的全球债务增长了25万亿美元,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从42万亿美元增长至63万亿美元,占全球增量的84%,其中绝大部分为美元债。


而眼下,投资者对“缩减恐慌”是否再次发生的忧虑也在增强。IIF数据显示,在过去一个半月时间里,大约有80亿美元的资金逃离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券与股票市场。


摩根大通资管公司亚太市场首席策略师Tai Hui称,经历了18个月的疲软之后,美元正在反弹,美国利率上升吸引了更多资本流入美元资产。同时,新兴市场货币指数在1月中旬到5月初之间下跌了6%。这既损害了欧元、日元、英镑等发达市场货币,也损害了新兴市场。


若资本外逃印度难以招架


瑞信亚洲新兴经济体研究主管Santitarn Sathirathai此前表示,过去的一年左右的时间中,印度的债市和股市有大量的资金流入,这也意味着如果受到金融市场变化的冲击,印度经济出现逆转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印度是一个如果出现资本外逃将面临危机的国家”。


在Sathirathai看来,在亚太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一定缓冲空间以应对资本外逃的情况下,印度的经常性账户余额却持续恶化。


2018年2月,印度政府公布了2018-2019财年预算,其赤字目标约合6.24万卢比,占GDP比重3.3%,高于之前提出的3.2%的目标,也使得印度政府希望控制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低于3%的愿望再次推迟实现。


此外,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包括中央政府公布的外债、州邦政府及企业全口径外债总和在内的印度外债总额约为1.4万亿美元,其中85%为美元债券,另据印度央行2月公布的数据,印度的外汇储备为4197.6亿美元。另据美国财政部最新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印度目前持有的美债仅为1529亿美元。


瑞信亚太区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部联席主管洪长福表示,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在近期将会受到考验,尤其是负债相对比较高、外币收入比较少或者外币支出比较大的国家。


洪长福指出,考虑到近期的变化,瑞信对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预测进行了一定调整,例如马来西亚的预测,在大选过后从积极的展望转变为一般,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财政相对比较弱的国家,经济展望也会看淡,但总体上还是对亚太市场看好。

危机蔓延至整个亚太区的可能性不大


在受访者看来,在这一次美元加息中受损的将会是极个别国家,暂时不存在蔓延至区域的可能性。


洪长福认为,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历了过去几次风波、动荡之后,预防能力已经有所提高,这个因素需要被考虑进投资策略中。


国际清算银行(BIS)及IIF数据显示,过去10年时间里,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行业外汇债务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2009年年底时为17.9%,2013年5月为17.6%,目前的水平约为15.6%。


另一方面,5月份新兴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已成常态。瑞信引用MSCI数据显示,过去20年时间中,新兴市场的外汇收益每到5月份,无论是中位数还是平均数均是一年中表现最差的月份,是典型的“愚蠢的月度”。


嘉盛集团首席中文分析师黄俊也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亚太地区新兴市场虽然也有一定的问题和风险,但风险总体可控。


黄俊分析称,近期新兴市场发生波动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元的升值和美债的收益率上行引发资金流出。内因主要是其债务问题,特别是短期外债的到期,让“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


黄俊分析称,美元指数自2018年4月中旬低点89.22,最高涨至94.06,最大涨幅5.4%。而2018年以来印度卢比贬值约6%,印度卢比的贬值幅度和美元指数的升值幅度相当,并没有超跌出现恶性走势。


而在亚洲市场,印度是重要的原油进口国,黄俊指出,油价上升若引发通货膨胀,势必会影响到印度现行的扩展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改革。


黄俊也表示,尽管新兴市场的债务问题不至于立即爆发,但到了必须要未雨绸缪的时候了。他指出,需要警惕的是自4月中旬开始的美元仅上涨5%,部分新兴经济体就已经难以招架。如果未来美联储加息加速,美元形成长期上涨趋势。新兴经济体如何避免带来冲击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例如需要加大国内经济的改革。


Tai Hui则指出,较高的利率可能会继续推动美元短期内继续反弹,但长期的基本面因素预示着未来1-2年美元将会出现下滑,美国经常账户和财政赤字也表明美元应该走弱。


与2013年相比,包括印度和印尼在内的许多国家财政状况都有所好转,Tai Hui指出,拥有巨额经常账户赤字或国内存在政治问题和通胀飙升的国家是例外,但如果我们看看其他新兴市场,它们的货币不会因为强势美元而大幅贬值。因此风险不会蔓延。对新兴市场而言,基本面和结构性因素仍相当合理。


Tai Hui表示,投资者应该准备好迎接一个流动性趋紧和不确定性更大的世界,但我们仍远未达到重现2013年的“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场景的情况。


“投资者不应失去对新兴市场的信心,而是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寻找回报和管理风险。毕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8年新兴市场增长将达到5年来的最高水平,并将在2019年进一步加速。”Tai Hui说。

微软市值反超Alphabet:得益于云计算业务增长

LIBOR将亡 美联储钦定的替代指标即将登上舞台

伦敦银行同业拆放款利率(LIBOR),长期被全球市场视作最重要的利率基准。


LIBOR广泛应用于各种贷款、债券以及衍生品的定价,也反映了全球金融体系当下的稳定性。不过,LIBOR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受到质疑,加上其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引起监管机构对LIBOR的警惕。


有抵押隔夜融资利率(SOFR)已经被美联储用作首选替代参考利率,并于今年4月起定时发布。针对SOFR的衍生品也已经开始进入投资者视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在5月初推出了3个月(SR3)及1个月(SR1)SOFR期货合约。


即将说再见的LIBOR


美联储已经开始逐渐减少对LIBOR的依赖,并寻找其替代品。


今年3月,美联储替代参考汇率委员会(ARRC)指出,大约有200万亿美元计价的衍生品和贷款基于LIBOR利率,而其中衍生品占据了95%。这比ARRC此前预想的要多出25%,“这些活动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凸显推广LIBOR替代品的必要性。”


LIBOR还受到操纵丑闻的负面影响。LIBOR目前的定价原理是,对银行在伦敦货币市场报出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剔除上下25%的报价(选取中间50%的报价),计算得出均值。


LIBOR基于的是银行上报的同业拆借利率——即银行的“预期”利率,而非实际交易的利率。这令大型银行对LIBOR利率的操纵成为可能。


2007金融危机期间,对LIBOR利率信誉的质疑就开始出现。2012年以来,具体的LIBOR利率操纵丑闻开始不时传出。包括瑞银、德银、巴克莱等大型银行都因操纵LIBOR利率而受罚。


即使洲际交易所(ICE)从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处接手了LIBOR,LIBOR的声誉受损也已经是既定事实。而且,银行间无需担保的同业拆借越来越少,也给LIBOR利率的借鉴意义打上又一个问号。


LIBOR的“丧钟”已经敲响。去年7月,负责监管LIBOR的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宣布,为LIBOR提供报价的20家银行同意持续报价至2021年底。在那之后,FCA不再要求银行上报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可以自愿提供报价)。


SOFR登上舞台


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今年2月称,如果LIBOR不再公布,很有可能会酿成一起“相当重大的金融稳定问题”。


所以,现在开始逐渐培育LIBOR的替代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有抵押隔夜融资利率(SOFR)因此被引入。去年6月,美联储替代参考汇率委员会(ARRC)指定SOFR为首选替代参考利率。今年4月3日以来,纽约联储开始在每个交易日,公布前一日的SOFR定价。


SOFR衡量广泛的隔夜美国国债回购交易活动,基于真实的交易数据。纽约联储汇总美债交易数据源后,将回购交易量的总和按其交易等级从最低到最高排序,然后计算交易加权中值回购利率。


SOFR是有抵押物担保的利率,因此SOFR利率低于无担保的LIBOR利率。


SOFR覆盖的美债交易规模庞大,每天的交易规模约在8000亿美元,这给SOFR替代LIBOR带来了巨大优势。ARRC表示,SOFR的交易规模,要远大于其他的LIBOR潜在替代品。


此外,芝商所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4月,SOFR隔夜交易量在7500亿卖元到8500亿美元左右,约是联邦基金(FedFunds)交易量的10倍,这使得SOFR成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利率,真正代表了隔夜金融市场所发生的情况,并可以应用到除了存管机构外的其他经济活动中。因此,新的SOFR是否会成为美联储目标利率的可能替代,也值得市场思量。


芝商所数据显示,5月7日新推出3个月和1个月期限的SOFR期货在上线首日,超过50家公司参与了SOFR期货的交易,当日交易合约数超过3000份。而在SOFR期货的首10个交易日,其交易量及持仓量表现均远胜于欧洲美元期货及联邦基金期货当年发布的表现,市场对SOFR的接受度已经较高。


分析师解读中美贸易再起硝烟:科技博弈进入深水区 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对于美国宣布的新的美中贸易政策动向,分析观点普遍认为,超预期的政策或与美国内部分歧有关,也进一步体现,中美贸易分歧并不会简单消除。


白宫周二公告称,将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6月15日公布清单;将加强对获取美国工业重大技术的相关中国个人和实体实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体投资限制,拟于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关措施。


这与中美5月19日相对乐观的联合声明基调不符,当时中美双方高层均对媒体称,双方达成共识,停打贸易战。


翻脸比翻书还快”现在成了白宫的常态。无论是美朝会面还是中美贸易问题,美方的态度变化都让全球措手不及。


意料之外的策略性声明,可能与美国政策层的内部分歧有关。中金王汉锋称,美方团队内针对中国的态度依然存在明显分歧,且有报道也表明特朗普本人对谈判结果并不满意;考虑到中国目前庞大的经济体量,中美贸易战硝烟再起,也不难理解。


中美双方的贸易战发生的背景是中国经济体从之前占全球2%上升至15%左右,仅次于美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美国公司和企业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

持久战在拉开帷幕。中信证券明明团队也认为,美国对中国态度并未真正缓和,贸易摩擦可能仍有反复,中美贸易争端将再起波澜。受此影响,全球风险偏好将继续回落,资金持续流入避险资产。


中信策略秦培景团队还提到,美方内部可能还有分歧,对过快达成的联合声明条件不满,也有可能是为美方后续访问中国磋商提供新的筹码。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将于6月2日至6月4日率团访华。


具体到关税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白宫称将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总值500亿美元的含有重要工业技术价值的中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包含那些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产品。


美方此前公布的301调查结果,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


国金策略认为,首当其冲的是中国被加税的行业,尤其是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术、机械机床领域;贸易占比较高的行业也会受到影响,如电子(半导体)等;贸易战总的来说是双边双输结果,局部短期利好国内农产品。



中信策略秦培景团队还特别指出,中美分歧的核心是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科技投资和技术转移限制会越来越严。


在周二的声明中,白宫提到,将加强对获取美国工业重大技术的相关中国个人和实体实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体投资限制;拟于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关措施,之后不久将正式实施。


中信策略强调,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深水区,“必须充分认识到中美科技领域博弈的长期性,……美国对中国科技投资和技术转移限制会越来越严”。


1)5月22日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新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RiskReview Modernization Act(简称FIRRMA),以强化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权力,整体上增大了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难度。


2)美国财政部考虑在1-2个季度内,公布对中国7个新兴产业在美投资的全面限制(根据“301”调查报告,包括汽车、航空、电子器件、能源、健康和生物科技、信息和通信技术、工业机械(包括机器人));预计6月30日公布的限制措施细则可能围绕这些议题展开。


3)USTR可能会发起新一轮针对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的“301调查”。

获阿里和菜鸟13.8亿美元入股!中通快递美股ADR创盘中与收盘新高

阿里巴巴、菜鸟和中通快递周二宣布达成战略投资协议,阿里、菜鸟等将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10%,交易预计6月初完成。


根据达成的共识,双方将共同探索新物流机遇,围绕面向新零售的快递、末端、仓配、跨境等物流服务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动智慧物流行业数字化升级。


该笔投资也意味着阿里对中通的最新估值约为138亿美元,接近中通周一收盘的市值137亿美元。


消息传出后,财经媒体MarketWatch发现,中通快递的美股ADR(纽交所交易代码ZTO)盘前最高涨17%。周二美股开盘后维持涨势,最终收涨7.88%,报20.82美元,创收盘新高,盘中也触及21.70美元的历史最高。


雅虎财经的数据显示,中通快递美股ADR盘后继续微涨,截至周二收盘市值为147.7亿美元,高于阿里巴巴对中通的最新估值。



阿里巴巴全天震荡走低,收跌0.6%,报198美元,盘后同样微涨。阿里巴巴此举是想对抗京东的自有物流和快速配送服务,京东收跌0.92%。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表示,本次战略入股将加强该三家公司在新物流上的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为商家和消费者创造全新价值和体验。智慧物流网络菜鸟总裁万霖也表示,今后与中通将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紧密协作,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出探索和表率。


中通快递集团董事长赖梅松也对此表示,本次战略合作有助于三方共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生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和协同,也有助于增强中通竞争优势、推动中通成为全球一流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月稍早,中通发布了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中通快递第一季度营收为35.444亿元人民币(约合5.651亿美元),同比增长35.6%;中通快递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575亿元人民币(约合8890万美元),同比增长10.9%。


摩根大通在3月的一份报告中提到,预计中通快递的市场份额将凭借其强大的业务执行力和清晰的战略持续上升。并且,鉴于中通快递相比同业持续优异的市场表现,摩根大通给予增持评级,以及20美元的目标价。

王者归来?微软市值超谷歌 成全球市值第三高科技公司

六年前,谷歌市值首次超越微软。随后谷歌股价一路高歌猛进,而微软则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低迷。而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过去的12个月中,微软股价飙升了40%,而同期谷歌股价升幅不到8%。截至周二收盘,微软市值达到7490亿美元,超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为全球市值第三高的科技公司。


微软近期的上涨要归功于云计算业务的增长。虽然落后于亚马逊网络服务,但微软云业务的规模比谷歌更大。今年3月,微软重组了Windows和设备部门,并将其工程资源转移到其他部门,其中包括专注于云和人工智能的部门。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微软和Alphabet的财报表现均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


微软周二下跌0.4%至98.01美元,而Alphabet的A类股下跌1.5%,至1068.07美元。



微软3月宣布了2014年以来最大的公司重组计划,将Windows操作系统分拆后并入两个新成立的部门,Windows产品线负责人也即将离职。


其中一个新部门是“云与AI”事业组,将由云计算和企业集团业务负责人、执行副总裁斯科特·格斯里(Scott Guthrie)领导,Windows的核心操作系统平台将并入其中,方便客户在这一平台上建构自己的硬件、应用和服务。全新的事业组将监管微软从Azure云平台到物联网的所有软件产品。


券商Stifel分析师Brad Reback称,微软愿意将焦点从Windows转移走,既证明了市场从个人电脑向移动设备和云端的永久转移趋势,也显示了CEO纳德拉不是一个被光辉历史束缚住手脚的人。


在他接任的四年间,微软成为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领军企业,Azure是排名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云基建平台,搭建在云端的Office 365个人办公软件和Dynamics商业软件服务也在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