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6.7% 贸易顺差收窄

据统计局数据,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7%,持平于预期值6.7%,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8%。二季度增幅6.7%,已是中国经济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幅6.8%,略高于预期值6.7%,去年同期增幅也为6.8%。


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产值为13183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184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48亿元,增长7.8%。



三驾马车:消费增速加快,投资小幅回落,贸易顺差收窄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同比名义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6.8%,加快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2.2%,加快1.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184539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7.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增长9.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增长3.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6945亿元,增长13.2%。


在当前贸易形式下,中国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1227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75120亿元,增长4.9%;进口66107亿元,增长11.5%。进出口相抵,顺差9013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


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3%、5.2%和11%,三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1%。同期,我国对中东欧16国进出口增长14.7%,高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6.8个百分点。


中国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9.7%,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

2018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7%,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8990亿元,增长13.6%,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2%。


统计局指出,1-6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019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1839亿元,增长11.4%,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1454亿元,增长4.2%,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2044亿元,增长17.7%,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096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增速比1-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7933万平方米,增长3.2%。房屋新开工面积95817万平方米,增长11.8%,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70611万平方米,增长15.0%。房屋竣工面积37131万平方米,下降10.6%,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5962万平方米,下降12.8%。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10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增速比1-5月份提高5.1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5265亿元,增长20.3%,增速提高4.3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增速比1-5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2%,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6.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4%。


1-6月份,商品房销售额66945亿元,增长13.2%,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4.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3.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5.7%。



统计局指出,1-6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15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销售额36034亿元,增长3.9%,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1588万平方米,增长12.8%,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销售额14476亿元,增长27.0%,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0621万平方米,增长10.0%,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销售额14008亿元,增长28.2%,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338万平方米,下降1.1%,1-5月份为增长3.3%;销售额2428亿元,增长14.1%,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083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92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642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4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168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9287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2292亿元,下降7.9%;利用外资28亿元,下降73.1%;自筹资金25541亿元,增长9.7%;定金及预收款26123亿元,增长12.5%;个人按揭贷款11524亿元,下降4.0%。


6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1.68,比5月份提高0.09点。



雪球宣布完成1.2亿美元D轮融资,蚂蚁金服加入战略投资

社交投资网站雪球今日发布公告宣布,完成1.2亿美元D轮融资,蚂蚁金服是本轮新加入的战略投资方。


雪球成立于2010 年,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数据查询、资讯获取和互动交流服务。在本轮融资前已完成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晨兴资本和千橡投资,融资总金额超过3.5亿元人民币。上一轮融资是2014年C轮的4000万美元,由人人网和晨兴资本领投。


在今日公告中,雪球创始人兼CEO方三文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社区及交易系统的产品研发和优秀人才的招募,进一步改善雪球的投资交流体验,并给用户提供跨市场、多品类的股票基金交易服务。”


7月3日,雷帝网报道曾提到,蚂蚁金服斥资近1亿美元投资了雪球。陈一舟旗下人人公司在此次交易中有大幅减持,但仍保留了少量雪球的股权。报道当时援引知情人士称,此轮融资中雪球的估值约为4到5亿美元。


雪球在今日公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雪球月均活跃用户1200万,目前雪球社区日均生产20万条讨论,覆盖股票、基金、房产、保险等投资场景。


而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雪球创立的时间并不算短,和那些用户量动辄过亿的消费互联网企业相比,雪球千万级的用户规模并不算亮眼。


对于外界的这种质疑,方三文在上月接受采访时进行了回应。他提到,沪市和深市排重后,中国投资者的数量只有5000万人,真正账户里面有钱的大概4000万人,“我们已经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且还在不断涌入大量新用户。在可预见的将来,雪球基本上会覆盖到绝大多数股民。”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蚂蚁金服推出了一款名为“蚂蚁聚宝”的产品,雪球正是其主要对标对象之一。但目前这款产品在社区氛围上,与雪球还相去甚远。


在公告中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资深总监胡晓东表示:“此次完成D轮融资后,雪球将与蚂蚁金服展开各项合作,为用户提供不仅限于‘买卖’ ,而是更多前、中、后全生命周期式陪伴式服务。”


以下为雪球今日公告原文:


7 月 16 日,中国领先的投资交流交易平台雪球宣布完成 1.2 亿美元 D 轮融资,蚂蚁金服是本轮新加入的战略投资方。


雪球创始人兼 CEO 方三文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社区及交易系统的产品研发和优秀人才的招募,进一步改善雪球的投资交流体验,并给用户提供跨市场、多品类的股票基金交易服务。”


作为一家具备强大互联网基因和产品技术能力的金融科技公司,雪球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在投资社区运营、交流交易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持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中国投资者中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并且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


目前,雪球社区日均生产 20 万条讨论,覆盖股票、基金、房产、保险等全投资场景。海量内容的高效分发得益于雪球在人工智能内容算法推荐上的持续深耕。内容与用户需求的精准高效连接,有效地提升了社区活跃度,雪球月均活跃用户高达 1200 万。


雪球深化与国内外交易所的合作,投入重金接入沪深、港股、美股实时行情数据,今年更新增实时恒指、美股 UTP/CTA 全市场行情、美股 OPRA 期权行情等高级行情数据,为投资者免费提供覆盖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行情数据服务。


雪球加强与国内主流证券公司合作,持续提升 A 股交易产品的丰富度和使用体验,打造出全市场最好用的港股通产品。在国内新经济领域的优秀企业纷纷赴香港或美国 IPO 的背景下,为匹配国内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和助力国内投资者投资优秀的中国新经济企业,雪球港美股业务快速迭代,于 9 个月内相继开发推出了港股窝轮牛熊证、港股一键打新和美股期权等高级交易功能,深受投资者欢迎。


雪球旗下蛋卷基金全面支持 4500 余只公募基金申购和交易,申购费率低至一折起。团队自主研发出基于价值平均定投理论的智能定投工具,向基金投资者提供基于资产配置理念的投资组合服务,帮助投资者提升投资决策效率,获得基金投资者的高度好评。


雪球私募累计孵化发行了超过 200 只阳光私募,多只产品成为明星私募产品。基于对私募产品的深度数据化研究,雪球私募推出定制 FOF 产品,满足了高净值投资者的个性化资产管理需求。


雪球凭借高粘性的投资交流社区牢牢抓住了高质量用户入口,通过金融科技提升交易体验和效率,并且将交流与交易有机结合在一起,收效显著,客户交易资产规模过去一年增长超过200%。正如雪球创始人兼 CEO 方三文所说,“雪球以‘连接投资的一切’为使命,独特的交流加交易一站式服务,不但被证明符合投资者的需求,并且在发展中愈见强大”。


针对本次融资,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资深总监胡晓东表示:“此次完成 D 轮融资后,雪球将与蚂蚁金服展开各项合作,为用户提供不仅限于‘买卖’ ,而是更多前、中、后全生命周期式陪伴式服务。让理财服务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特别是让年轻的用户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明明白白理财。最终,实现用户、蚂蚁和雪球的三赢。”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王恺表示:“红杉非常认可雪球团队近年来稳扎稳打,提升投资者交易和交流服务品质的坚持。社交加交易的产品差异化优势让雪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期待看到雪球实现新的飞跃”。


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先生表示:“恭喜三文和团队取得新成就,预祝公司和蚂蚁金服齐心协力,打造证券金融科技领域的大雪球”。


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雪球成立于 2010 年,在本轮融资之前已先后完成 3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晨兴资本和千橡投资,融资总金额超过 3.5 亿元人民币。

外媒曝华为“达芬奇计划” 或对英伟达构成威胁

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华为目前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达芬奇计划“Project Da Vinci”的新项目,这一项目的工作任务包括:为数据中心开发新的华为AI芯片,支持云中的语音和图像识别等应用。


据了解,执行这个“达芬奇”项目的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他同时负责监督公司的业务战略和研发。“应用人工智能,让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徐直军4月在深圳举行的公司行业分析师会议上说。此前,华为公司高层曾公开表达过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并且该公司已经在智能手机等产品中添加了AI功能。


知情人士还透露,每个月,华为高管都会与同事们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引入公司一切产品和服务中,从电信基站和云数据中心到智能手机和监控摄像头等设备。AI芯片的开发也是该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一位华为知情人士表示,华为半导体部门HiSilicon的工程师负责设计中国公司自己的AI芯片,用于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运行。虽然华为目前使用英伟达的芯片为其服务器增加人工智能功能,但希望逐步减少对美国公司的依赖。


有评论称,这是华为首次涉足竞争激烈的市场。鉴于华为在全球无线运营商中广泛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达芬奇项目的存在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外媒认为,华为的战略可能对英伟达构成挑战,在最近一个季度,中国是英伟达的第二大市场,占其收入的23.5%。


创建英伟达的替代品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这家美国公司在芯片市场上享有几乎垄断的地位,这些芯片为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密集型过程提供动力。许多公司严重依赖英伟达将AI带入其产品中。尽管取代英伟达困难重重,但华为之前对其他美国大型科技供应商已提出了挑战。华为曾经几乎在所有华为手机中使用高通的芯片。然而,在过去七年中,通过开发自己的移动芯片并积累了与无线技术相关的越来越多的必要专利,它已成为高通公司的可靠竞争对手。华为去年发布的旗舰智能手机配备了自己的芯片组,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功能。


外媒称,华为发言人拒绝对达芬奇项目发表评论。

B2B智能投顾平台Bambu获300万美元A轮融资

桑坦德银行:探索区块链在证券交易领域的应用

中金:P2P网贷关停潮料将持续 3年后平台数量或仅剩10%

进入6月后,P2P关停潮袭来,不少投资者遇到提现困难和平台跑路现象,让工薪阶层辛苦工作转来的血汗钱被席卷一空、追讨无门。而近期P2P关停潮或仍将继续数年,未来存留下来的平台数量将大减。


3年后,平台数将仅剩目前的10%


中金公司在其最新报告中称,近期中国P2P网贷平台关停数量增加,预计P2P退潮或仍将持续2-3年。在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基础上,再考虑运营成本的攀升,3年后正常运转平台预计不超过200家,仅为目前运营平台数量的10%左右。


报告预计,新一轮对P2P的监管细则及现场检查即将开启,或在2019年6月前完成进一步的整改验收。其后将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或进行牌照发放监管,而不仅仅是备案。


目前大部分P2P网贷平台业务仍不合规,当前1836家运营平台中,仍有60%的平台尚未完成银行存管,即存在资金池和挪用资金的可能。


另有25%的P2P平台给投资人的年收益率大于12%,大概率给借款人带来极高的贷款成本和违约可能;还有期限错配、隐性担保、标的超额、信息披露等问题。


中金报告指出,本次网贷平台的爆雷潮主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1)主打自融、虚假标的、资金池等庞氏骗局的平台在趋严监管下难以为继;


2)流动性趋紧导致贷款端(尤其大额)逾期率上升、平台累计的准备金难以足额赔付;


3)投资者资金流入放缓,导致存在期限错配的平台流动性问题凸显(6月行业成交量及余额出现“双降”)。

备案确定推迟 未来或发牌经营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期发言称:


将再用1-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同步推进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金公司认为,原定于今年6月完成的P2P备案已确定推迟背景下(或因考虑到 存量违规业务消化难度大、各地具体标准不一等问题),监管本次发声一定程度上认可了P2P有其存在的一定现实意义,更表明了加速推进存量风险整治的决心。


该公司预计,新一轮监管细则及现场检查即将开启,或在19年6月前完成进一步的整改验收、并在此之后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未来或不仅是备案,而是发牌监管。


P2P行业集中度上升 龙头公司或受益


近期P2P关停潮也导致在美股上市的国内P2P/网贷公司股价大跌。然而,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业绩实际上保持了不错的增长,众多外资投行亦给与买入或增持评级。预计本轮P2P整治结束后,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持续上升,行业龙头也需要直面挑战与机遇。


中金公司数据显示,目前行业前100家平台合计贷款余额占所有P2P平台的70%,成交量占所有平台成交量的75%,预计未来集中度仍将持续提升,行业或迎来良性发展。


不过,中金认为行业龙头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


1)短期盈利能力受到影响:贷款余额限制下平台需要寻找更多机构资金合作或主动压缩规模;行业整顿带来获客、坏账及资金成本波动;准备金取缔而需与担保或保险公司合作加大成本等;


2)中期面临平台定位难题:作为信息中介而不得承担信用责任,需要依靠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和借款者征信体系的完善;


3)长期或受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下沉的冲击(目前,3亿信用卡人群,每年银行新发行信用卡>1亿张;目前蚂蚁花呗用户>1 亿)。

6月以来P2P频繁爆雷


6月以来,陆续有P2P平台“爆雷”,出现提现困难、甚至跑路的情况。据网贷之家统计,6 月P2P网贷行业问题平台数量达到63家(达2017年以来单月高峰)、当前正常运营平台共1836 家(历史停业及问题平台累计达4347家)。光是7月的第一周,爆雷的P2P平台就达40家,涉及资金超1200亿。


网贷之家显示,7月以来爆雷的P2P公司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而此前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之城”——杭州,近期也成为“重灾区”。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杭州之所以成为“重灾区”,是因为当地是房地产市场与P2P紧密相连的典型。三个月前,杭州楼市进入摇号阶段。在6月21日这一天高峰期,涉及的资金约为727.06亿元。摇号验资所需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存款资金、他人借款、拆迁赔偿款、企业周转资金、证券理财资金、民间借贷等。


如此巨量的资金抽血,自然有很多人需要从P2P中提取投资额,或者在P2P平台上进行借款,造成供需的失衡和瞬时的资金缺口,也就有了P2P平台的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