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受疫苗事件持续发酵影响,主角长生生物经半日停牌后,复牌即跌停,医药板块连带受累,当日基金净值跌幅靠前基金几乎均与医药有关,多只基金跌幅超7%。多家基金公司下调相关个股估值。
A股、港股、可转债都受影响,医药行业基金受重挫
7月23日,沪指低开高走,受军工改革利好消息刺激,国防军工板块大涨逾4%,气势如虹;越发显得受疫苗事件影响的医药生物板块哀鸿遍地。
受此影响,截至23日晚23点统计,剔除C类份额及分级基金开放式基金净值跌幅靠前位次几乎被医药行业基金占领,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股票、富国医疗保健行业混合、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富国精准医疗混合跌幅超7%。跌幅靠前基金中,唯一名称看不出和医药行业关联的富国天瑞强势混合也重仓了多只医药股。
跌幅超过7%的基金中,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股票重仓中的港股医药股也呈现下跌。富国和中欧的3只上半年表现优异的医药行业基金回吐18年以来约1/3的收益,单日跌幅更是近2年来(或是成立以来)的最大跌幅。
以Choice主题基金医药行业中列举的68只基金不完全统计,披露了23日净值的医药行业基金日收益几乎全面告负,唯一上涨0.28%的中邮医药健康混合二季报股票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仅为4.77%,或因轻仓逃过一劫。
甚至,此次疫苗事件对基金的影响不仅限于股票,康泰生物的可转债康泰转债(代码:123008)出现崩跌,日跌幅为26.68%。
iFinD数据显示根据2018二季报,11只基金持有康泰转债,其中最多的就有今日跌幅靠前的富国天瑞强势混合,持有26.05万张,不过占基金净值比仅为1.18%;持有的康泰转债占基金净值比最高的是前海开源优势蓝筹股票A,占3.44%。
“灾情”不止于A股医药基金
观察23日跌幅超过7%的几只主动偏股基金,二季报股票资产占基金总资产比例均在79.99%以上,前十大持仓股占比6成以上且只出现了医药股的身影,这些基金持仓较高且行业过于集中或是受到重创的主要原因。
周末疫苗事件持续发酵,23日A股市场受波及的不止疫苗上市公司,整个医药板块为连带走弱,申万指数医药生物跌幅约3.94%,不仅始作俑者长生生物,康泰生物、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等多股跌停,沃森生物、华兰生物等跌逾9%。
以跌幅最大的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基金为例,股票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88.10%,其中,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7.09%的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投资的是港股石药集团,23日也下跌了3.81%。在该基金的一季报中前十大重仓还能看到中国平安,到了二季报前十大重仓已经全部成为了医药股,前十持仓占比73.66%。
根据该基金二季报运作分析和投资策略,报告期内重点投资了生物疫苗、细胞免疫治疗、核医学、高品质仿制药企业以及部分具有研发优势的制药企业,稳稳踩中本次受影响最大的疫苗板块多只个股。
除了今日净值跌幅靠前的基金,还有不少基金受医药板块波动的影响,据海通证券7月21日的基金二季报分析研报,截至2018年6月30日,主动股混基金的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是医药、食品饮料、电子元器件、家电以及计算机。2018年二季度,医药、食品饮料和家电等板块成为权益资产管理规模排名靠前的公募管理公司的主要配置方向。
以23日受波及较大的几只个股为例,据同花顺iFinD数据二季报数据,康泰生物有89只公募基金重仓,其中富国、中欧在持有的基金数以及持股数量上均靠前;智飞生物有116只基金重仓,长春高新有252只基金重仓。投资这些个股的远不止医药行业基金。
基金公司纷纷调整估值,部分疫苗股风险被集中计提
面对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多家基金公司开始再次大规模下调长生生物的估值,甚至下调受到波及的康泰生物、长春高新等个股的估值。
以重仓持有长生生物的基金易方达生物分级为例,根据其23日晚间公告,自7月23日起,下调长生生物估值至7.71,以23日收盘价计,预计长生生物还要再跌41%,对应再有5个跌停;后续长生生物的股价波动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将较小。
虽然不在前十大重仓,但是自疫苗事件以来,博时、招商、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下调长生生物估值,应该也有这些公司旗下的基金受到影响。据中国基金报23日晚间消息,在7月18日基金公司密集调整估值后,近日天弘、博时等基金公司宣布下调长生生物估值,其中,博时下调幅度也很大,估值下调至7.71元。
除了长生生物,康泰生物也被密集下调估值,融通、中欧、中银、富国基金等均对该个股估值进行下调。
值得一提的是,富国基金更对一批疫苗股都进行了估值下调。自7月23日起,对康泰生物、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等股票进行估值调整。康泰生物按照42.25元进行估值,约计提了约3个跌停;智飞生物和长春高新约计提1个跌停,分别按照39.69元、192.78元进行估值。
机构立场动摇,重估医药行业前景
年初至今,医药表现相对较优,其实在2018年,也有2天医药生物板块跌幅超过今日,根据申万数据,2018年2月6日,跌幅4.18%;2018年6月19日,跌幅4.16%。不过这两日均为市场普跌日,医药行业并不突出。更不要说16年熔断后至17年年中较长的一段振荡期。
那么医药行业的这波牛市走完了吗?与之前一致看好的情况不同,部分机构立场动摇,重估医药行业前景。信达证券7月23日研报中直接提出,行业事件持续发酵,板块短期面临回调风险,暂不推荐医药行业。
财通证券认为,从防御转向进攻,医药行业也将跟随上涨,但可能不再是领涨的主力。基金在二季度大幅加仓医药,处于历史上相对较高的点位,继续向上空间有限;进口创新药预计开始大量医保谈判,对国内市场冲击的心理预期加大;核心一线医药公司的估值处于高位;疫苗行业事件冲击,负面情绪冲击。
平安证券则给出投资建议,近期回调主要系局部黑天鹅事件影响,市场资金短期内配置医药行业的动力不强,但局部影响大于整体。如果市场出现对医药的无差别非理性杀跌,则对于着眼长期的价值投资者带来很好的买入时机,继续推荐被市场风格错杀的低估值细分领域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