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中国成增长最快智能音箱市场 阿里小米促销抢市场

8月17日消息,据报道,毫无疑问,智能音箱的销量正在上升,这肯定与市场研究与咨询公司NPD最近的数据相符。然而,来自Canalys的最新报告显示,智能音箱在全球市场前景更为光明。虽然智能音箱在美国依然热销,但在中国却更火爆。


Google Home、亚马逊Echo、苹果HomePod,这些人工智能(AI)驱动的智能音箱正在蓬勃发展,而且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Canalys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在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87%,苹果、谷歌、小米、亚马逊等公司总共出货1680万部,高于第一季度的900万部。


其中,Google Home和Google Home mini是2018年第一季度最畅销的智能音箱,它们在第二季度保持领先地位。谷歌出货量为540万部。亚马逊以410万部Echo出货量位居第二,阿里巴巴和小米则共以500万部出货量位列第三和第四。有趣的是,在Canalys的报告中没有提到HomePod。此前,该公司曾表示,苹果公司Siri支持的智能音箱在美国排名第三,但它未能进入全球前四行列。


按照出货量计算,美国占了绝大部分,亚马逊占68%,谷歌占58%,但中国是个后起之秀。在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为全球智能音箱的增长贡献了52%,而美国仅为16%。其中,阿里巴巴和小米分别占17.7%和12.2%。这一增长幅度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这类产品在一年前实际上还不存在。Canalys研究分析师哈蒂(Hattie He)指出,不同元素的整合可能会让中国走上赶超美国的道路。


哈蒂补充称:“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很快就变成了只有大品牌才能进入的战场,而小品牌很难在市场份额方面赶上。阿里巴巴和小米都依赖大幅降价来创造需求。这两家公司都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可用于营销和硬件补贴,以快速建立用户群体。尽管目前智能音箱产品的实际用户需求水平尚未得到证实,但中国在短期内将超过美国。本地厂商面临的挑战是增加用户粘性,并从智能音箱用户不断增长的安装基础中获得收入。”


Canalys指出,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其家庭数量是美国的三倍多。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Canalys预测,到2018年底,智能音箱的使用数量将接近1亿部(2017年底不到5000万部)。到2020年,智能音箱市场将翻一番,达到2.25亿部。


该公司还预计,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滑,从2018年的50%降至2022年的34%。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谷歌始终保持着领先于亚马逊的榜首位置,年复一年以爆炸性趋势增长。当然,亚马逊在市场上占据了先发优势,所以谷歌有些地方需要弥补。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的价值可能高达300亿美元。

红芯计划明年实现3000万利润 2021年提交IPO申请

打开红芯浏览器官网,“自主可控”、“国产”等字眼会首先映入眼帘,正是这样一款长期以“国产可控、自主创新”为宣传点的浏览器,近日却陷入了一场造假风波。

8月15日,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融资。据红芯披露,投资方主要来自它的客户——大型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以及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等投资机构。

红芯在其融资新闻稿中曾如是定位:“作为一家专业的技术型公司,红芯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坚持技术创新,全力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但融资消息发布当天,红芯浏览器却被爆出安装包内都是Chrome文件,外界也随之质疑红芯浏览器就是在Chrome浏览器内核的基础上套了一个壳。

对此,红芯创始人兼CEO陈本峰回应称,红芯浏览器确实是基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而开发,但同时也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

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则表示,虽然红芯浏览器是基于开源的Chrome架构,但红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国产内核,因为有智能感知渲染等其他方面的创新。

不过这一说法似乎很难服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国内的主流浏览器基本都是基于Chromium(Chrome浏览器的开源项目),而且大家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但对外宣传时会说“基于Chrome的自主研发”,这个前提很重要。

夸大的“国产”

在红芯的融资新闻稿中,提到了世界四大主流浏览器内核,分别是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和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

而红芯直接将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对标成世界第五颗,丝毫没有提及基于Chrome开发的事情。而在其官网,记者找到了一句非常模糊的描述:“红芯内核基于通用内核架构,结合创新专利技术研发而成。”

360PC浏览器事业部总经理梁志辉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几个主流的浏览器内核中,Chromium是性能最强,标准支持最好的,国内的360、QQ、UC、搜狗等浏览器也都是基于这一内核。

据梁志辉介绍,Chromium主要的代码是基于MIT license开源协议。从协议层面上,Chromium鼓励第三方基于chromium代码进行二次开发,而且不要求二次开源。

而从项目上,Chromium产品的发展是跟开源社区绑定一起,无论是代码审核、bug反馈、需求收集、标准制定,都深深地跟社区绑定一块,密不可分。“所以,Opera做了这么多年的浏览器,也许是为了标准支持和性能原因,最后也放弃了自己的内核而采用Chromium内核。”

对于浏览器领域的开源及相关资源如何使用,陈本峰应该非常熟悉。根据公开资料,陈本峰此前曾是微软美国总部IE浏览器核心成员,具有14年浏览器内核研发和管理经验。

所以对于红芯浏览器的产品性能,外界没有太多疑问。多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红芯浏览器在使用上没有什么问题。但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红芯浏览器这次最大的问题是虚假宣传。“大家都基于Chrome内核做开发,但红芯偏偏故意抛开这一点,说自己是自主研发。”

刘兴亮坦言,公司在对外宣传上,基本都存在一定的过度包装,但红芯这次也赶上了一个特殊时点。“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大家对中国任何的高新技术都非常关注,红芯此前的宣传已经给自己贴上了‘国产自主’的标签,但现在造假风波一出,也成为了群众的发泄口。”

红芯此次风波不由让人想到以前的“汉芯”造假事件。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宣称自主研发了高性能芯片“汉芯一号”,但其实是将摩托罗拉芯片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

陈本峰对于别人将红芯与汉芯进行对比,感到很无辜。梁志辉向记者表示,从产品精神上,Chromium就是靠开源打败了闭源的IE,所以不用担心使用Chromium等于芯片“打磨”。

但对于红芯不主动披露开源的做法,业内一致持批判的态度。某企业的一位投资总监在其朋友圈评价此事时表示,“遵循BSD协议开源的代码,微软抄过,苹果也抄过。但抄作业的人都大大方方承认,也按要求在产品中继续保留BSD协议。像红芯浏览器这种完全无视开源项目版权,抄作业抄成‘自主创新’,大肆宣扬,而不主动披露源代码版权的,有可能遭到版权方的起诉。”

尊重开源技术

清华海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张奕轩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红芯的宣传严重不符合事实,可能会因虚假宣传涉及不正当竞争。对于已经签下的订单,如果其不能满足具体合约中的技术条款,那可能还涉及违约。

据官方资料显示,红芯的产品服务于诸多政府机关,及中国石油、中车集团、中远海运、比亚迪、海信等500强企业。

16日晚,红芯官方发布声明称,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而红芯Redcore内核的技术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红芯隐盾、红芯云适配以及安全可控浏览器。

实际上,如上文所述,红芯的问题在于夸大“自主创新”,而忽视了基于开源项目的事实。记者注意到,陈本峰8月3日在其微信朋友圈转发了红芯官方的一篇文章,标题为《贸易战愈演愈烈,红芯为核心国产自主可控技术打Call》。

文章提到,“国内也有众多浏览器厂商,但是一般也只是做外壳的相关产品,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内核,因为浏览器内核的复杂度,并不亚于操作系统的复杂度,也是一个运行平台,其代码至少几千万行。这相当于一个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代码行数,属于超级复杂软件。”

文中,陈本峰提出,“虽然有些内核的代码是开源的,但开源不等于自主可控,所以浏览器内核是我们一定要突破的核心技术。我们不但要完全自主可控,而且还要做到突破创新。”

张奕轩告诉记者,“自主可控”并不是法律语言,而是一种宣传用语。所以对于是否达到自主可控的判断,涉及一些技术自主研发程度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具体举证。

对此,梁志辉表示,在自主研发层面上,国内浏览器入局比较晚,而浏览器是一个需要大家遵守公开开放标准的产品,所以很少有浏览器会主动渲染内核、文档标准、脚本标准等。

而要看一个产品是否自主研发,需要看它是否能紧跟最新的标准,以及能否及时修复漏洞。如果做不到,就证明消化不了2400万行的浏览器代码,出了bug也不一定能修复,更谈不上自主和可控。

在梁志辉看来,对浏览器而言,最重要的便是支持最新技术。在这点上,基于chromium 49的浏览器在标准支持上会存在很多问题,对于一些稍微新点的技术,如web assembly支持度会很差,对于webgl 2.0的标准支持度也不行。

据悉,红芯浏览器目前采用的Chrome浏览器内核架构是两年前的老版本,版本号为49,最新的版本号是69。而XP系统上最后可以使用的Chrome版本便是49。

此外,梁志辉认为,一个旧的内核会有大量的0day漏洞未被修复。 “作为互联网安全公司,我们非常清楚一个2年不补漏洞的软件有多么的危险。企业用户对这方面往往也是最敏感的。”

比如V49的chrome有几百个已被发现的漏洞,而企业若使用有这么多已知漏洞的浏览器,恐怕用什么杀毒软件也堵不住风险。所以,一个浏览器产品除了在产品体验的优化以外,对版本的快速跟进也非常重要。

一份红芯商业计划书显示,安全、效率及核心技术是红芯最主要的宣传点,而自主可控也被写在了PPT中。按照计划,红芯计划于2019年实现3000万利润,并于2021年提交IPO申请。

目前,红芯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对“自主可控”的含义进行明确,至少要与业内达成共识。

英伟达财报不佳 美国芯片股创4月以来最大三日跌幅

周四,美国芯片股下跌。


美国电脑显卡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收盘跌0.63%,盘后交易中进一步下跌3.36%。芯片制造设备公司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盘后跌3.7%。此前两家公司公布的部分季度业绩报告令人失望。此外,美光科技跌0.82%,AMD跌1.88%。


受个股下跌拖累,整个芯片股板块价格下挫。费城半导体指数( Philadelphia Semiconductor Index)跌0.13%,过去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去1.7%。上一次该指数连日下挫是在今年四月,当时累计在6个交易日内大跌8.5%。



财报显示,英伟达二季度营收同比大增40%,净利润同比大增89%,至11亿美元,均超出此前分析师预期。不过,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到32.5亿美元,上下浮动2%,低于分析师33.4亿美元的预期。


应用材料公司发财报称,预计三季度营收将为38.5亿美元至41.5亿美元之间,低于此前分析师的最低预期。


相比之下,周四当日,美股高开高走,道指收盘涨1.58%,创出4个月最大单日百分比涨幅。纳指涨0.42%,标普500指数涨0.79%,报2840.69点。


美股财报季即将结束,汤森路透I/B/E/S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成份股企业中,已有463家已公布业绩,其中79.3%超过分析师预期。


过去三年,费城半导体指数翻了三倍还多,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仅36%,整体信息科技这一表现最好的板块涨幅也才81%。


芯片股近期表现不及其他板块,主要是投资者对其全球贸易战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存在疑虑。


摩根士丹利认为美国芯片股的风险收益比已经跌至三年最差水平,AMD、英伟达等热门股明显进入超买区间。


此外,摩根士丹利还提醒,芯片股存在利空的基本面因素:芯片库存已逼近十年最高水平,半导体行业周期出现了过热迹象。任何订货至交货时间上的缩短或需求放缓,都可能导致重大库存调整。全球贸易战狼烟四起则可能对芯片领域的跨区域兼并收购交易构成重大阻力。


摩根士丹利认为,半导体设备类股票将在未来6至12个月呈现区间震荡格局,下行空间有限,但上涨空间也有限,其评级相应下调。

Q1营收增19%创历史新高,杨元庆:联想已经跨过拐点

8月16日,联想集团(00992.HK)公布了截止7月31日的2018/2019财年第一财季(以下简称:本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联想集团本季度营收增长19%,达到119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报告期内税后归属股东净利润为7700万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亏损7200万美元,增幅206%。


受良好财报表现影响,联想集团股票今日开盘报4.48港元/股,截止发稿前已涨至4.57港元/股,涨幅2.7%。从5月份至今,三个月时间里联想集团的股价增幅超过30%,超过同期恒生指数表现。在此之前因为股价表现不佳,今年6月4日联想从 “恒生指数50只成分股”中被剔除。



“联想一季度的业绩充分证明,在跨过拐点之后,联想已经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在当天的业绩发布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称。


商业电脑表现良好,PC业务持续增长

本季度联想集团PC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0.5%,营收同比增长19%,达到83.08亿美元。由于产品结构的改善,该业务集团除税前溢利为4.18亿美元,同比增长43%。除税前溢利率为 5.0%,按年上升0.8个百分点。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最新的报告显示,截止今年7月底,联想集团如今的PC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21.9%,市场份额重回全球首位。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季度联想PC业务的强劲,主要得益于联想商务电脑的良好表现。”


财报显示,本季度联想商用个人电脑的销量和收入所占份额继续增长,根据行业预测,其占集团个人电脑组合(包括商用电脑和消费电脑)63%,超过行业平均水平57%。


PC整体市场近年来增长缓慢甚至缩水是不争的事实。市场调研公司IDC预测2018年的PC出货量将进一步下降4%,这对联想、惠普等位于头部位置的厂商来说挑战不小。对此杨元庆也表示,“联想对全球PC市场的回暖很有信心,本季度联想PC业务的良好表现就是证明”。


在中国市场,目前联想PC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份额占比36.5%,排名第一,但华为和小米都已高调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这两家公司都擅长颠覆技术上已经成熟的市场,多位行业人士认为,未来三年,中国PC市场格局大概率会因这两条“鲶鱼”而发生改变。


手机业务亏损收窄,营收同比降6%

本季度联想移动业务营收达到了16.46亿美元,环比增长了23%,占集团总收入约14%,但同比下降6%。财报称“主要是因为战略调整以及新市场的持续竞争造成”。之前因为开拓新兴市场以及改善库存周转,联想在移动业务上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在本季度联想通过改善成本结构以及费用开支,移动业务的亏损幅度已经有所改善”,杨元庆表示。财报显示,本季度联想经营费用同比下降28%,若撇除回顾期内会计处理衍生的併购相关非现金费用,除税前经营亏损为6500万美元,较一年前的1.29亿美元亏损有所改善。


由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目前联想的移动业务战略中心已经开始转移,拉丁美洲和北美市场成为了联想移动业务的核心市场。


财报显示,联想在拉丁美洲的营收已经连续第七个季度实现了两位数同比增长。北美的手机出货量也呈现出强劲的同比增长,且利润率也有所提高。杨元庆表示,联想移动未来将焦距在拉美、北美、中国和印度市场,希望尽快扭亏为盈。


“对于印度市场,未来集团将继续精简产品组合,聚焦于摩托G和摩托E系列,并通过推出各种价位、专门针对印度市场的手机抢回印度市场的手机份额”,杨元庆说。


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在2016年第四季度,联想(包括摩托罗拉)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上曾获得了9%的份额。直到2017年第一季度,它还一直保持着这一市场份额。但在2018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开始急剧下滑。


“我们对于印度智能手机业务的表现并不满意。在未来两三年内,我们将恢复我们昔日的辉煌。”杨元庆说。


数据中心业务增长迅速,但依然亏损

本季度集团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为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68%,约占集团总收入的14%,成为联想新的收入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在北美及欧洲、中东、非洲区的收入连续五个季度同比增长。


财报显示,若撇除会计处理衍生的并购相关非现金费用,联想数据中心业务本季度录得除税前经营亏损3300万美元,较上一个财年同期亏损1.14亿美元有所改善。


2016年成立的数据中心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杨元庆曾如此解释该业务亏损,“发展新业务并不容易,建立数据业务基础需要一定时间,大家都要有耐心,预计两年内可盈利。”联想之所以会对该业务有极大的宽容度,背后的原因是数据中心业务是承载联想集团向人工智能转型的关键。


据IDC统计的2017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联想服务器出货量在中国市场曾跌出第一阵营。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联想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向云企业解决方案的业务转型,让数据中心业务拥有了独立的、端到端的全职全责。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联想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




以下是杨元庆在接受全天候科技等媒体采访时的部分对话节选(经全天候科技整理):


Q:全球PC回暖的动力体现在哪里,与联想PC业务实现本季增长的一个关联度如何?


杨元庆:上个季度全球PC回暖,如果从数量上来说是正增长,如果看营业额的话其实增长更快,所以联想也是受益于此,我们的增长比大势的增长更快,主要得益于联想在商用PC市场上比我们竞争对手更强。


Q:在月初的时候,联想提出了未来2、3年内要夺回印度智能手机市场9%的份额,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来自哪儿?NENGFOU 具体谈下正确的品牌策略和产品组合的一些细节?


杨元庆:我们的移动业务,摩托罗拉将主要聚焦在拉丁美洲,这个是非常强的市场,还有就是全球市场,尤其是美国。上个季度我们在拉美取得超过大市的增长,在北美我们取得接近三位数的成长。所以这将是我们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们希望借助比较有竞争力的市场,能尽快推进我们MBG的业务实现盈利。


具体来讲,摩托罗拉可能会更多地定位在中高端,定位在线下的市场上。而联想品牌,更多地会聚焦在中低端以及线上的市场。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以让我们在这样的新兴市场上面更加有竞争力。


Q: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的目标是什么?


杨元庆:移动业务为了改善业绩,我们的策略也非常明确,主要有4条。


1.降低费用。上个季度我们降低了1亿美元的费用,今年我们有信心把摩托摩拉业务的费用控制在10亿美元之内。


2.我们将聚焦在主流产品市场上,确切地说是聚焦在moto G和moto E的产品上。


3.我们会聚焦在我们能力比较强的、有盈利能力、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上。现在拉丁美洲是我们的核心市场,我们在这个市场上排名第二位,目前我们在这个市场持续增进,也非常赚钱;在北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我们觉得机会非常好,因为现在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三星和苹果两个品牌,他们非常希望有强有力的第三个品牌,联想和摩托摩拉恰好就是两个侯选。


4.移动业务会进一步扩展到其它的全球市场,像西欧、日本、澳洲等等,在新的市场我们就会更加聚焦,我们将主要聚焦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第一、第二大的市场上,当然在这样的市场上我们就需要不同的品牌组合、不同的产品策略。


Q:数据中心业务增速非常快,为什么没有带来很好的利润呢?


杨元庆:云服务厂商,增长快但是利润率比较低,这是拉低我们毛利的原因。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改善我们的利润模式,更多地采用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主机板和系统,将会加强我们在这个业务里的竞争力。


在服务器计算领域里边我们是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但是我们在存储、网络设备这两个方面还是比较弱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们要大大加强在这两个领域的竞争力,这对我们利润的改善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图读懂:科技股惨遭屠杀 BATJ市值蒸发合计超2万亿元!

国产红芯浏览器被指作假:套用谷歌内核,却自称"自主"

8月16日消息,昨日,宣称为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宣布完成2.5亿C轮系列融资。该公司称,通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而在该公司的通发资料中,前四颗浏览器内核分别为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而红芯Redcore与之并列。


然而,根据“小声比比”等自媒体对该浏览器解压发现,红芯浏览器最终会得到一个chrome文件,其版本号是49.1.2623.213,该版本正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XP系统的版本。



而在该浏览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操作界面与谷歌Chrome浏览器大致相同,诸如断网界面也与其有着高度类似,均有一只小恐龙画面。


基本可以断定,红芯浏览器与众多国产浏览器一样,仅是一款chrome的套壳浏览器,与其宣传中宣称的自主内核相差甚远。


对chrome的套壳本是国产浏览器界的常见现象。腾讯《一线》了解到,谷歌chrome浏览器除了正式发布的chrome版本外,尚有一个chromium项目,供开发者开源使用。


对于该开源项目,谷歌的要求仅为标注来源即可,使用成本极低,国内多款浏览器,如UC、360、搜狗等均采用了该方案。只是,像红芯浏览器这样公开宣称拥有自主内核,确实罕见。


根据红芯浏览器官网,该产品的客户主要是政府相关机构与国企。红芯联合创始人兼COO高婧甚至表示,在当下的全球竞争市场环境下,既有政治红利又有技术红利,一方面是核心技术国产化的趋势,从政府最高层开始对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扶持,另一方面,红芯跟市面上大家在用的浏览器最大的区别是定位不同。


其独有定位,正是在To B,“目前中国浏览器活跃用户超过3.5亿,其中超过60%是在办公场景中使用的,而企业级的安全浏览器就会成为一个企业应用的入口,成为一种效率工具,能够与OA、ERP、CRM融合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高婧宣称。


腾讯《一线》还发现,红芯公司并非一开始就在做面向政企的浏览器,在今年6月25日,该公司才正式更名为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此之前,该公司名为美通云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为“云适配”。


当时,云适配定位是HTML5企业移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出的产品包括可将现有PC版网页适配成HTML5的移动应用跨屏云Xcloud、可快速构建HTML5网页应用的Amaze UI。


其多轮融资均是在“云适配”时期获得。据了解,在2012年成立后,2013年科大讯飞对其进行了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此后,晨兴资本、达晨资本、IDG资本又对其多次投资。


不过,截至目前,对于红芯浏览器造假一事,无论是红芯公司还是对其投资的机构与企业,尚无一家对之进行回应。

一文看懂三星的中国AI战略 依靠Bixby和平台攻城拔寨

“吓人的技术都是假把式,我们不那么吓人。”


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略带嘲讽的说道,距离首次发布Bixby中文版九个月之后,他们宣布新一代智能助手The New Bixby面世,与其一同发布的还有三星智家,二者被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全桂贤称为三星决胜AI时代的两大武器。


Bixby在左,三星智家在右,这家通信巨头的Iot生态野心昭然若揭。


所以,“无处不在”就成为张代君口中的超高频词,而Bixby自然成为Galaxy Note 9中国发布会的重头戏。他们希望以手机为终端,利用AI助手为入口,连接一切智能设备,随后推出的“三星智家合作伙伴计划”就是为连接而来。


Bixby要“无处不在” 还要 “拒绝傻白甜”


2017年11月21日,三星在国内发布人工智能平台Bixby中文(普通话)版,它包含语音、视觉、主页、提醒四大功能,不但支持电话、相册等原生应用,还支持多个第三方应用;具备情景感知能力,可以理解当前使用环境、应用状态;有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具备交互式学习机制。


中文版Bixby由张代君牵头研发,同事都叫他"Mr.Bixby",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是三星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创建的团队,他们立足于中国本地的先行技术、商用化技术研发以及产品服务,张代君主要负责领导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在视觉智能、语音语言交互、大数据挖掘、下一代无线通信, 以及本地智能服务等领域的技术战略、产品管理以及项目运营。


三星电子移动业务部门总裁高东真


“我每个月都来中国了解中国需求,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增强现实等领域。”三星电子移动业务部门总裁高东真说。


那么,受到如此器重的Bixby,在九个月之后,刚刚发布的2.0版本有哪些不同?张代君将The New Bixby概括为三大关键词,分别是千人千面、技术打磨、无处不在。


张代君曾在接受网易智能采访时谈到,“三星是一家AI技术公司”,所以,三星的AI助手甫一问世就被称为学习型AI,而到了2.0版本的Bixby,学习型依然是它的核心,它可以不断的学习用户需求,并且在手机软件生态里和Iot场景中实现不同技能,三星希望推动人机交互变革,即不需要去学习如何与机器进行互动,而是让机器学习如何适应人类的世界。


“Bixby拒绝傻白甜”张代君说道,“比如让智能助手推荐附件好吃的餐馆,而每个人有地域和口味的不同,却往往收到千篇一律的推荐”,而Bixby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真正的个性化推荐。


在技术打磨方面,The New Bixby提升了识别率,将响应时间缩短,噪音环境的响应更快,与此同时,还推出“一步直达”功能,不同以往手机收到指令在界面频繁跳转,一步直达更加人性化,可以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搜索到最优结果。目前Bixby已经进行了5000万次翻译,8300万次资讯获取、1亿次提醒等。据张代君透露,为了实现技术的持续进化,目前三星成立了全球5大人工智能中心以及34个研发中心,并表示其人工智能愿景是:无所不在、用户至上、始终陪伴、持续进化、安全可靠。


第三个关键词“无处不在”则是Bixby的现实任务和终极目标,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19年全球超过一半的智能手机将拥有虚拟助手,2023年则会增长到90%。


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市场全面搭载AI助手还尚需时日,“无处不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科技巨头们纷纷抢滩入局,有评论认为,未来,AI助手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把自家AI助手推销出去,迫在眉睫。


当然,Bixby并不是三星AI的全部。


国行版Galaxy Note9


在刚刚发布的国行版Galaxy Note9手机之中,新一代智能相机加入了智能场景识别技术,可通过AI技术识别出20种不同的场景和主题元素,瑕疵侦测功能则可以自动监测拍摄时遇到的人物眨眼、图像模糊、镜头上有污迹或因背光而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此外,游戏AI引擎可以有效优化游戏体验,目前该引擎已适配了40余款中国主流手机游戏。


加入Iot生态战争 三星智能家居平台的玩法


面对火热的Iot领域,全桂贤坦言:大家要搞清楚呀,很多公司其实都不是真正的Iot。


在质疑Iot行业的同时,三星阐释了其全新的Iot战略,三星智能家居计划基于IoT科技,通过三星智家应用,将IoT设备便捷互联,让用户统一管理或操作。


而除了接口三星自有的包括电视、空调等60多种设备之外,三星智家也将广泛地接入三星智家联合定制、三星智家生态伙伴等各行业合作伙伴的IoT产品。首批IoT品类将包括6种Zigbee设备和5种WiFi设备,而年内将会支持多个品类的180多种产品,后续三星还将通过三星智家合作伙伴计划引入更多IoT品类,以覆盖更多场景。


三星智家演示间


另一方面,三星还将Bixby人工智能技术注入其中,比如用户在回家途中可以通过Bixby得知家里的温度,并打开空调等等。相比于大多数以APP为中心的Iot设备交互,只有安装了对应的APP,语音助手才能操作,The New Bixby是以云端服务为核心,通过AI技术实现语音操控,即使手机中没有安装相关APP,Bixby也同样可以直接调用相关服务。


此外,The New Bixby的对话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对于用户命令,它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感知当前场景,并通过多轮“对话”,并且基于Bixby上线后的各方反馈,还专门针对用户实际场景的优化和工程扩展,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对话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也在准备5G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在多方合作,5G的速度是目前速度的100倍,对于Iot技术帮助极大,这意味着更好的体验和更快的连接。”全桂贤如是说。


在爆发前夜,抓紧时间跑马圈地是最稳妥的做法。


在全球市场,面对苹果Siri的封闭,逐步开放的三星Bixby尽显优势,但亚马逊Alexa的亮眼销量也让三星显得被动,Galaxy Home的推出就意在通过一款利器,得以与苹果HomePod、亚马逊Echo、谷歌Home正面交锋。


在中国市场,持续火热三年之久的Iot市场堪称红海,BAT、小米、京东们虎视眈眈,合纵连横,试图迅速完成市场教育并赢得激活设备的亮眼数据,纷纷押下重注。


对于三星来说,前路漫漫,都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