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212家公司“破净” 央企与地方国资入场买买买

尽管近期A股多数时间整体运行偏弱,但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全力护盘,“接盘方”不乏央企、地方国资的身影。


从私募全行业层面看,来自8月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8月A股仓位增减打算,有61.54%的私募基金经理会维持现有仓位不变,打算加仓的私募基金经理,占比则达29.06%。


212家“破净”公司国企占六成


截至8月8日收盘,上证综指下跌1.27%报2744.07点,深证成指跌2.02%报8499.22点,创业板指跌2.14%报1447.76点。两市成交3053.49亿元,量能始终在地量徘徊。



在目前的行情下,A股合计有212家公司的股价跌破净资产价格,占两市公司总数的约6%。分行业来看,房地产、公用事业、银行、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等板块“破净”公司家数居于前列,破净数量分别为25家、22家、16家、13家和12家。


房地产行业是“破净”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板块,破净率接近20%,即每五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就有一家“破净”,包括福星股份、金融街、世茂股份、首开股份、华远地产、新湖中宝、金地集团等。其中,折价率最高的是信达地产,这家由信达资管控股的中型房地产公司,最新股价为3.92元,较其净资产6.09元折让了约36%。


在212家“破净”的公司中,央企有39家,包括长安汽车、华电国际、东方电气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则有90家,包括江淮汽车、现代投资、四川长虹、首钢股份等省属大型国企。合计计算,“破净”的国企占比约60%。


央企开启“买买买”模式


实际上,自6月中旬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关口以来,A股上市公司全力“护盘”,增持、回购、终止减持、加码分红等手法密集上演。而近日,央企也终于开启“买买买”模式。


中国重工8月8日晚间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于8月8日增持公司股份2416.0694万股,增持均价为4.08元/股,并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继续择机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总金额1亿元-5亿元(含本次已增持金额)。


中国动力8月8日晚间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动人中船投资当日增持公司股份3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8%。中船投资计划自8月8日起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1亿至3亿元。


此前,在7月17日,新兴铸管控股股东新兴际华集团增持了6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6%,成交金额2741万元,同时控股股东并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累计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


地方国资频频出手


地方国资也成了增持主力。8月5日晚间,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饶陆华拟将其持有的1.52亿股转让给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约占公司总股本10.78%。


公开资料显示,远致投资成立于2007年6月,是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资本运作专业平台公司,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3家及若干控股公司。远致投资还参控股多家A股上市公司,其是建科院控股股东,持股42.86%;持有深振业A12.07%股份、中洲控股7.24%股份及国投资本5.98%股份等。


这并非近期国资入股上市公司的孤例。


据悉,今年以来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的拟接盘方具有国资背景。比如当代东方、大富科技、盛运环保、三聚环保、新筑股份等。其中,包括四川省国资委、山东省国资委等在内的地方国资是此次收购的主力。


同时,这些向国资转让控股权的上市公司多为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值大多在20-30亿元左右。或有债务难以偿还,或有大股东股权质押率居高不下,或为面临流动性难题等……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1014家上市公司市值低于30亿元,同比增长227.10%。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310家。


北上资金年内净流入逼近2000亿


实际上,除了央企和国资外,在A股市场持续调整同时,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海外资本也对A股持续“买买买”。


Wind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陆股通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1888.36亿元,同比去年增幅达58.81%,且远远高于同期南下方向的973.11亿元。而这也是北上资金连续第五个月净流入。



持续净流入同时,北上资金增持A股的数量和个股持仓比例也连续攀升。截至目前,北上资金持有的A股数量已达1418只,较年初的1285只增加明显。


持仓方面,Wind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已有1000只个股获得北上资金增持,增持个股占比达70.52%,另有336只个股获减持,占比仅为23.70%。



广发证券研报此前表示,A股正式纳入MSCI是今年四、五月份北上资金加速流入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大多数主动型基金都已在今年6月1日之前提前布局MSCI,预计后续北上资金流入节奏会略有放缓。但今年北上资金整体呈现加速流入态势,总量大概率会高于去年。


抄底情绪渐浓


多位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A股市场,会以积极布局的投资思路为主。


银杏环球资本董事长张峰表示,从股市运行的“弹簧效应”角度分析,前期市场持续下跌如同给弹簧施压,同时也积蓄了向上的弹力。投资者应利用市场向下的极端波动进行逆向投资布局,买到好公司和好价格,为未来收获奠定基础、积蓄能量。


联创永泉基金经理杨琪表示,目前还不能完全确立A股中级反弹趋势,但市场即便有反复,大盘向下调整的空间也将十分有限。短中期内仍会以积极增仓的交易思路为主。


世诚投资总经理陈家琳透露,目前所在私募机构仓位水平已达七成左右,但仍会在泛消费等板块上,继续以净买入为主。


从私募全行业层面看,来自私募排排网的8月问卷调查显示,对于8月A股仓位增减打算,有61.54%的私募基金经理会维持现有仓位不变,打算加仓的私募基金经理,占比则达29.06%。

美海外投资增4000亿 大部分资金流入欧洲

[近年来,爱尔兰的低税率也吸引着美国资金的涌入。而增加的部分中有2436亿美元流向欧洲,主要是流向瑞士、英国、爱尔兰与荷兰等国。]


美国经济分析局(BEA)近日公布的年度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总体海外投资增加了4273亿美元,从2016年底的约5.6万亿美元,上涨到超6.0万亿美元,增幅达7.6%


去年美国海外投资最大的目的地是荷兰(9367亿美元),其次是英国(7476亿美元)和卢森堡(6764亿美元)。此外,近年来,爱尔兰的低税率也吸引着美国资金的涌入。而增加的部分中有2436亿美元流向欧洲,主要是流向瑞士、英国、爱尔兰与荷兰等国。


瑞士被“重新发现”


BEA的数据显示,在去年流向欧洲的2436亿美元增幅中,有630亿美元流向瑞士,使去年美国在瑞士的累计投资达到约2500亿美元。不过,该数据没有包括美国资金在瑞士账户的情况,根据瑞士央行的统计,2017年存入瑞士银行账户的美国资金总额达1680亿美元。


瑞士投资顾问公司里尔(ReylOverseas)美国达拉斯办公室的负责人赫穆特(OliverHohermuth)认为,这是美国资金对瑞士的一次“重新发现”。“美国投资者对瑞士投资机遇的兴趣大增。”赫穆特认为,美国资金之所以青睐瑞士,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瑞士企业近年来在新兴市场的拓展。此外,2010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ForeignAccountTaxComplianceAct)以及随后美国司法部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都在无形中提高了原本声誉不佳的瑞士银行业的透明度。


在美国严打海外逃税的行动中,管理2.2万亿美元离岸资产且多为“隐秘账户”的瑞士私人银行业首当其冲。美国政府曾通过外交途径向瑞士政府施压,要求瑞士放弃其私人银行业的保密传统。2013年,瑞士与美国达成了税务信息共享的政府间协议,并得到瑞士议会批准。


在该法案的要求下,多家瑞士银行已要求美国客户证明合法纳税,否则冻结其账户。这是瑞士私人银行业主动缴械、告别“避税天堂”称号的实际举措。此举也使得美国公司和个人在瑞士投资不再显得偷偷摸摸。赫穆特说:“如今要在瑞士隐匿资金,是不可能的事了。”


在美国资金青睐瑞士的同时,瑞士也增加了在美国的投资。目前,瑞士拥有3090亿美元的美国资产。


外国对美投资额不及美对外投资


多年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速度一直远远超过进入美国的外国投资,2017年也是如此。BEA的数据显示,2017年,外国流入美国的资金从2016年的约3.76万亿美元增加到约4万亿美元,仅相当于当年美国海外投资的约三分之二。


来自欧洲的资金增幅最显著,达1282亿美元,其中爱尔兰、瑞士与荷兰的贡献最多。就行业而言,美国的制造业(39.9%)成为了外资最热衷投资的领域,其次是金融与保险领域(13.4%)。


从投资总额来看,对美投资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英国(5409亿美元)、日本(4690亿美元)、加拿大(4531亿美元)、卢森堡(4107亿美元)和荷兰(3671亿美元)。此外,国际跨国公司去年在美国投资的总收益达1738亿美元。

大型科技公司迟迟不上市 纳斯达克私人股票市场规模破百亿

今年上半年,美国以及全球IPO市场表现火爆,但也有不少大型科技企业迟迟不上市,选择在二级市场交易。


周三纳斯达克私人市场(NPM)发布了2018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NPM进行了33个二级项目,而2017年同期为19个。主要得益于一些大型交易,今年上半年NPM交易总规模也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有7.33亿美元。


NPM的首席运营官Ryan Logue表示,“私人市场交易正在以更高价值进行,也比以往更频繁。今年上半年,我们所完成交易的二分之三,价值都超过10亿美元。” 2018年上半年NPM交易规模中位数为1830万美元。


据知情人士称,NPM今年一些大型交易来自于叫车服务公司优步。优步曾表示计划在2019年公开上市。


美银美林报告指出,2018年上半年科技股的涨幅几乎是上市企业回购潮推动的。


但与在美股上市的科技股不同,报告显示,NPM上半年交易中,来自第三方的交易几乎翻了两倍,而来自公司内部的回购却没有太大变化。这些第三方交易的投资人很多是风险投资公司与共同基金。 NPM表示,从2013年至今已经完成了近200个由公司出资的流动性计划,涉及22500多个卖家。



纳斯达克指出,这些数据反映了目前持续的一种趋势,即各种规模的公司在后期都在寻求资金流动性,不管是以员工为基础的小型几百万美元,还是以股东为基础的更广泛的流动性。

流量王座易主!研究称YouTube将取代Facebook成为美国第二大网站

要不了多久,仅次于谷歌的美国流量王者称号可能就不再属于Facebook。


CNBC报道指出,多年来,美国前五大高流量网站按排名分别依次是谷歌、Facebook、YouTube、雅虎和亚马逊。但研究机构SimilarWeb新近研究预计,这个排名可能不久就会改变,Facebook第二名的宝座可能很快被YouTube夺走,亚马逊事实上已经在超越雅虎。


SimilarWeb研究指出,Facebook近两年月度网页访问量已经从85亿下降到47亿,虽然Facebook App的流量在增加,但不足以弥补总体访问量下滑。而YouTube的总体流量和App访问量都在增长。


研究还指出,包括去年12月到今年7月,在电商消费旺季的月份,亚马逊网站的流量已经超过了雅虎。如果当前的趋势持续,亚马逊吸引的流量将很快开始全方位超越雅虎。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按照上述研究,谷歌应该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其数据显示,谷歌依然遥遥领先,今年7月谷歌访问量约为150亿,居于其后的四大网站都不到50亿。而且YouTube早在2006年就被谷歌收购,现在是和谷歌同属Alphabet旗下的一母同胞“兄弟”。


不进则退,和谷歌形成鲜明对比的自然是Facebook。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也能看出,Facebook面临本土市场用户增长的瓶颈和海外市场监管趋严的挑战,数据泄密门还在冲击其业务,如何挖掘对现有用户的获利能力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上月25日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Facebook的营收和净利基本符合预期,但核心用户指标明显不佳,日活用户环比增速创最低纪录、北美活跃用户增长停滞、欧洲日活用户出现2014年初以来首次负增长。


Facebook在公布财报后预计,未来广告收入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部分原因是公司为用户数据私有化提供了更多保护,这会影响其广告业务。


华尔街见闻当时文章指出,今年5月生效的欧盟最强隐私新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3月爆出泄密门丑闻对Facebook的影响超出了华尔街预期。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也提到,GDPR实施是造成欧洲用户下降的原因。


华尔街主编精选文章《谷歌向左,脸书向右》指出,谷歌和Facebook今年都遭到欧盟的超强监管和罚款,亚马逊在广告领域的发力也将侵蚀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这种时候,也不难理解两家公司都传出重返中国的消息。对谷歌而言,随着5G时代到来,AI、云计算、物联网市场广阔,单凭技术在中国获利,空间很大,未来很美,而Facebook可能要为技术领域的落后和战略布局的失误吞下更长远的苦果。


本周三,Facebook高开高走,盘中曾涨逾1.6%,最终收涨0.75%,Alphabet低开高走,一度涨超1.1%,收涨0.27%。此前一日意大利最大银行公布因数据泄密丑闻终止与Facebook业务关系,Facebook当天跌超1%,自两周前公布财报当天以来,Facebook股价累跌将近15%。


共享经济在纽约再遇阻:Uber和Lyft被限制车辆数目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纽约对爱彼迎(Airbnb)、优步(Uber)和Lyft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却不是“很开放”。


纽约市议会周三投票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在一年的时间里为Uber和Lyft新车发放牌照设定上限。一同通过的议案还包括,要求创造一个新的牌照等级,方便上牌的网约车被独立监管,并对网约车司机设置最低工资保障。如果顺利,未来几周内这些议案就会被市长签署入法。


市议长Corey Johnson在投票前表示,最新法案目的是保护司机、公平监管行业以及减少道路拥堵。在为网约车新牌照设置上限的一年里,主管发放牌照的纽约出租车和礼车委员会(TLC)将研究网约车对纽约市的影响、是否需要监管网约车数量,以及哪些区域可以运营网约车。


2015年以来,Uber和Lyft在纽约市规模迅速扩张,从上路网约车2.5万辆,发展到目前的超过8万辆,非高峰时段和远郊区的使用频次最高。与其他美国城市不同,纽约市为所有网约车发放单独牌照,等于方便监管和控制。需要特批牌照的做法,也导致不少纽约市的网约车司机是从出租车公司转行。


在这项议案投票前,纽约市议长甚至提到了过去八个月因经济困难自杀的六位司机,想借此说明未经监管的网约车市场将带来严重影响。议案投票前的几个月,纽约市不少出租车司机抗议网约车的发展,而Uber和Lyft公司则组织消费者抵制这项法案。


支持议案的人士认为,如果不限制可以上路的网约车数量,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等大城市将会超载,伤害司机持续获客的能力。而Uber和Lyft等反对者警告称,出台限制措施将令纽约市民打车的等候时间更长、打车费用更高,网约车原本拓展最快的远郊区服务缺失。


最新议案规定,可以搭载轮椅的网约车不受数量新规限制,如果一个区域能证明网约车不会增加交通拥堵,也不限制更多新车上路。TLC旗下机构的最新研究发现,网约车已经为纽约市民每个月提供1700万次出行,网约车数量激增,也与居民对当地地铁和公交车系统的不满呈正相关。


Uber发言人回应称,最新议案将威胁到纽约人不可多得的可信赖交通方式之一,也无法修复纽约地铁的问题或缓解路面交通拥堵。暂时设置上限不应减少对纽约市民的服务,“Uber会竭尽所能来回应不断上涨的网约车出行需求”。


Lyft主管公共政策的副总裁Joseph Okpaku也表示,为新招募的网约车设置牌照上限,将令纽约人出行受阻,特别对少数族裔和住在郊区的人不利。Lyft不会停止工作,以确保纽约市民有足够的渠道,在每一个区域都能接触到可靠、便宜的交通方式。


纽约正式成为第一个采取行动限制新增网约车发展的美国城市,这项措施受到出租车司机的欢迎。这不仅代表去年9月上任的Uber新CEO Dara Khosrowshahi游说工作遭到首例严重挫败,也可能引发其他城市效仿,令Uber保持增长的能力被质疑,甚至影响原计划2019年下半年的IPO进程。


与纽约市相比,美国波士顿等城市与Uber和Lyft签署了协议,要求他们更多披露网约车提供的服务数量等其他数据,但除了收税和安全督查之外,也不会另设限制网约车发展的监管措施。


此外,纽约市对爱彼迎等共享经济前锋也不算友好。今年7月19日,纽约市议会的最新议案对在线房屋租赁服务大幅设限,加强了对共享经济的监管。Airbnb和HomeAway等在线租屋公司每月需向市政府提供注册房东的地址和名称,并注明出租的公寓或房间类型。2016年的法案曾规定,30天以下的短租Airbnb在纽约市属于违法,并对出租房屋类型、区划设置诸多限制。

又遭美国监管重创!比特币连破八道关口跌穿6200美元 24小时跌超960美元

在美国证监会推迟决定是否批准一只比特币ETF上市后,比特币为首的加密数字货币全线下跌。


8月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推迟了是否允许比特币支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上市的决定。SEC声明称,必须在9月30日之前批准或不批准、或提起议程以决定是否批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全球市场公司(Cboe Global Markets)提出的一项规则变更提议,该提议将允许VanEck Associates和SolidX Partners的ETF上市。


受此消息刺激,比特币重启跌跌不休势头。Bitstamp平台显示,北京时间8日,比特币全天接连跌破从7000美元到6500美元五道百位整数位关口,到9日凌晨1点之前的不到一小时内,比特币甚至从6400美元上方一度跌到6200美元下方,创逾三周新低,24小时内跌幅超过900美元,约合跌超13%。


到2点35分左右,比特币跌幅扩大到13.6%,24小时跌超960美元,此后跌幅有所收窄,重上6200美元,截至最后一次更新,比特币24小时跌幅不足500美元、跌逾7%。



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大跌也带动了数字货币整体下行。据Coinmarketcap网站统计,8日当晚,数字货币总市值一度降至约2278亿美元,创九个月新低,24小时内蒸发超过240亿美元。


2点35分左右,市值排名前二十位的数字货币之中,除Tether(USDT)外,其他数字货币过去24小时均有两位数跌幅。截至最近更新,虽然其余19只数字货币24小时均未转涨,但跌幅普遍收窄,两位数跌幅的减少到11只。



值得注意的是,财富管理公司Canaccord Genuity在此前发布的加密市场报告中就提到,虽然VanEck SolidX的比特币信托基金被许多人视为最有可能获得批准的,但人们普遍认为SEC将延长决定的截止日期。在这种情况下,SEC可能要到2019年3月才能做出决定。


2014年,双子星(Gemini)交易所的所有者Winklevoss兄弟就向SEC提交了申请,希望BatsBZX交易所上线比特币ETF。但在审核了三年之后,SEC在2017年3月第一次拒绝了这项申请。


随后Winklevoss兄弟提交的请愿书,要求SEC重审,但今年7月26日,其比特币ETF申请又再次被拒绝。因为SEC不认可“比特币天然具有抵御市场操纵的能力”的说法,并认为去年价格大幅上涨是市场操纵所致。


华尔街见闻旗下区块链咨询小葱APP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指出,近几年来,SEC陆续收到过多份比特币ETF上市申请,但无一例外均遭到否决。


SEC认为,目前没有数据或者事实依据证明套利能有效防止比特币价格被操纵。即使市场参与者分散他们的资金进行跨交易所套利,他们也可以通过集中资金和交易的方式操纵某个特定交易所内的交易。而且,他们没有考虑到,一些具有垄断地位的市场参与者会利用其强势地位操纵市场。


不过,新加坡科技业风投公司Fatfish Internet Group的首席执行官Kin-Wai Lau在接受CNBC采访时认为,比特币将经历“第二波反弹”,其他加密数字货币也会跟上。它是由机构投资者入场和比特币应用范围扩大带来的强劲需求所致。对于早期采用者和对该行业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通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他表示:


“我认为SEC批准(数字货币)ETF是个时间问题。这只是哪个组织能够在监控和流动性方面提供全面工具的问题。”

网易二季报亮眼:盈利超出市场最高预期,游戏业务重回增长

北京时间8月9日,在美股上市的网易公布了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网易游戏业务营收重回增长,电商业务继续保持猛增态势。


网易第二季度主要财务业绩如下:


净收入24.6亿美元(162.8亿元人民币),超出市场预期的24.1亿美元(预估区间22.9-25.1亿美元);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12亿美元(27.25亿元人民币)。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净利润为3.15美元,超出分析师预估区间(2.46-3.13美元);


网络游戏服务净营收15亿美元(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6.7%,扭转一季度下滑18.4%的表现;


电子商务净营收6.597亿美元(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75.2%,略低于一季度增长101%的表现;


广告服务净营收0.958亿美元(6.3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6.5%;


电子邮件和其他净营收1.849亿美元,同比增幅42.5%。


财报发布后,网易盘后股价上涨超过3%。



游戏、电商业务表现抢眼

网易游戏业务第二季度重回增长,与多款游戏在国内外市场的良好表现密切相关。


今年6月29日,网易推出了新的端游作品《逆水寒》,该游戏以高品质的美术技术和创新的玩法,成为中国市场备受用户关注的端游产品之一。《我的世界》中国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亿。同时,二季度网易还在国内市场推出了多款非MMORPG手游产品,包括《影之诗》、《第五人格》和《非人学园》等。


在海外市场,网易游戏该季度的发展势头同样强劲。具体来看,《荒野行动》于2018年6月登顶日本iOS App Store畅销榜;《第五人格》于2018年7月上旬登陆日本市场后,迅速登顶日本iOS App Store及Google Play Store下载榜。


第二季度,网易电商业务保持高速发展,毛利率环比得到改善。“我们高兴地看到,本季度游戏、电商、广告等各业务板块均呈现出不错的增长势头,净利润也显著回升。”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我们的电商业务也在持续发展,通过优化品类结构、提升采购效率,电商业务的毛利率环比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