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媒体:苹果明年或完全摆脱高通 甚至可能用联发科芯片

苹果一边和高通打官司,一边开始为自己准备退路。

多家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在设计将于2018年发布的iPhone和iPad,届时这些产品将完全抛弃高通芯片。

最早的消息来自《华尔街日报》。知情人士对该媒体称,为了规避高通的产品,苹果可能会使用英特尔或是联发科的芯片

更换芯片将影响下一代iPhone产品,《华尔街日报》还提到,苹果最迟可在明年6月,即下一代iPhone出货前三个月更换调制解调器芯片供应商

10月中旬,高通在中国起诉苹果,寻求中国停止制造和销售iPhone。iPhone贡献了苹果将近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而中国是大部分iPhone的生产国。

高通曾是苹果唯一的调制解调器芯片供应商,但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要价颇高,苹果每年都要支付高额专利费。今年二者正式撕破脸皮,苹果在1月于美中两国分别提起诉讼,起诉高通垄断,4月高通递交答辩状,称“没有高通的技术,iPhone不可能成功”。

尽管此前苹果未曾开发过无需高通芯片产品,但这一举动也属情理之中。目前iPhone 8和iPhone 8 Plus依旧包括高通的芯片,但英特尔的芯片已经在近年来供应了近半iPhone产品。

对于苹果来说,失去了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商的合作,苹果的产品品质有可能受到影响。高通的芯片处理速度可达到1G/秒,而英特尔和联发科技尚没有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产品。

不过,苹果亦将与高通的矛盾纠葛,视作证明自身实力的重要事件。正如苹果CEO库克所言,高通在一些关键的有专利的技术上表现优秀,但iPhone还有很多苹果自己研发的零部件,这些都与高通无关。

而高通的损失事实上更大。此前分析师预计,苹果支付的专利费为高通带来约20亿美元的年收入。而苹果在法律纠纷解决以前,已经于今年4月底起,未支付相关专利款项。

今年以来,高通股价累跌16%,同期苹果上涨44%。

高通预计在当地时间11月1日美股盘后,公布2017财年四季度财报。

日本央行按兵不动 下调通胀预期

华尔街见闻10月31日——日本央行季度决议出炉,日本将继续大规模刺激政策。

10月31日日本公布央行政策利率(Policy Rate) -0.1%,预期 -0.1%,前值 -0.1%。同时,日本央行下调CPI预期。2017-2018财年CPI预期为0.8%,上次为1.1%。

日本10月31日当周央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 0.0%,预期 0.0%,前值 0.0%。

日本央行此次季度会议决议中调整了CPI预期。其中,2017-2018财年核心CPI预期为0.8%,上次为1.1%。2018-19财年核心CPI预期为1.4%,上次为1.5%。2018-19财年核心CPI预期为1.8%,上次为1.8%。

目前日本经济势头良好。日本实现了十六年来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股市维持在二十年来的高位,就业也处于良好水平。早些时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提前大选中获胜,连任首相,也让市场普遍认为日本的货币政策能够持续下去。

日本央行决议称,日本经济上行、下行风险大体平衡。但物价风险倾向于下行,海外经济体的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日本央行维持通胀率将在2019/20财年达到2%目标的预测。日央行认为,实现2%通胀率目标的动能完好无损,但仍缺乏力度。


日本央行委员片冈刚士称如果必须推迟实现2%通胀目标的时间,应该进一步实现宽松。

消息出炉后,日元兑美元快速走低。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虑到日本通胀距离央行政策目标依旧有一定距离,日本央行在此次会议上不会有过多举动。

消息人士称,日本央行决策者预计将上调对经济增长的预估,但下调对通胀的乐观展望。

多数分析师预计日本央行将再次延长实现2%通胀目标的期限。

日本7月制造业及服务业者信心持稳于高水平,凸显了央行对经济的乐观看法。

大多数经济学家也认为,在黑田东彦的任期在明年4月结束前,日本央行的政策不会发生变化。

日本公债价格周三小跌,交投活动偏淡,因投资者正等待周四的日本央行政策会议结果。

日本10年期现货公债收益率上升0.5个基点至0.070%;10年期公债9月期约收低0.04点至150.13。

超长券方面,20年期公债和30年期公债收益率分别上升0.5个基点至0.585%和0.865%。

五年期日债收益率持平于负0.055%。

因乐视网IPO财务造假,发审委多人被抓;姜姓律师因另案被抓

财经网10月31日——多名发审委委员被采取强制措施,警方顺藤摸瓜,案件慢慢发酵,更多人深陷其中。消息人士透露,最终名单超过10人。

《财经》记者获悉,被带走的委员包括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谢忠平,系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以及北京天圆会计师事务所副总经理孙小波。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执行合伙人韩建旻亦被带走,他也是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虽未直接参与乐视网首发申请,但据《财经》了解,亦在乐视网IPO期间提供帮助。

据接近韩建旻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没想到韩建旻会触雷,印象中韩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但赶上乐视也没办法”。

此事发生于8月份,随后发酵。上述委员或因乐视网IPO造假被牵连,目前被关押在西南某省,已长达数月。

此外,10月中旬,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委员姜业清亦在证监会被公安带走,当时他正在证监会开会中。

据悉,姜业清一案与安徽某证券公司有关,属另一桩案件。姜业清是2014年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员例行换届时留任的仅有两名律师之一。

乐视网于2010年6月首发通过,8月登陆创业板,是中国视频行业第一股,上市交易价格超过发行定价60%,接近47元。当时,乐视网在国内网站流量排名远远落后于其他公司,随后迅速反超,并成为创业板龙头股票。

参与乐视网首发审核的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中心副主任付彦、浙江天健东方会计师事务所王越豪、北京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孙小波、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张云龙、上海众华沪银会计师事务所李文祥、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谢忠平、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朱增进。

在被带走的委员中,孙小波曾连任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在第三届时也是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大地)首发审核的7名发审委委员之一,新大地因被媒体查出涉嫌造假而上市夭折。

事实上,近年来,证监会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各大证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今年来,证监会已多次抽派各地证监局集中对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抽查。其中,17家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通报,部分被稽查。

2017年10月,新一届的发审委委员名单出炉。聘任63人为证监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相比此前发布的66人发审委委员拟任人选公示名单,有3人最终未被聘任。分别是河北证监局证监处稽查员调研员房永峰,上海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叶慧,北京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魏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最初公示的80人名单,大大增加了来自监管的人员,减少了来自中介律所的人员。

上海等多地楼市11月有望迎来供应小高峰

新京报10月31日——在经历了10月的供应停滞之后,从10月底开始,在开发商年末冲刺业绩的背景下,多个城市的楼市供应开始发力,并有望在11月迎来一个高峰期。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经历了20多天的供应空白,上海终于在10月最后一周迎来了当月首张住宅预售证——浦东周康板块的保利艾轩共推出住宅48套,备案价约4.3万元/平方米至4.8万元/平方米。

上海楼市持续断供的现象,将在11月得到缓解,迎来供应的小高峰。根据相关统计,沪上已有34个新房项目透露了11月开盘入市的计划,其中不乏内环项目。从目前统计情况看,11月预开楼盘中有不少是10月顺延下来的。由于当时预售证未能及时办理,故不少项目将开盘计划推迟到了11月。

其中,宝山11月预开9个盘,或成上海新房最大供应市场;青浦、松江和奉贤也有不少楼盘有入市计划。由此可以看到,这些地区都是目前上海的刚需房源集中供应地,也有不少是前期开盘热销的项目,总体呈现刚需为主、改善为辅的格局。


在深圳,传统的“金九银十”在新房供应上也并未能体现,9、10两月获批预售项目数之和不及8月,尤其是10月份仅新增3个项目,且以商务公寓和办公产品为主,住宅仅有100余套。接下来的11月份,以现有市场信息统计,或将有22个项目达到预售条件,最终开盘数量尚待观察,但走出10月供应低谷、迎来年底出货窗口几成定局。

杭州也在10月底迎来供应高峰,仅10月23日至29日就有18个楼盘领到预售证,大多集中在萧山、余杭区域,约有2800余套房源入市。根据开发商发布的信息,11月,杭州估计将有超过50个楼盘开盘,开发商不约而同地在年底前跑步进场。

同样,在10月的第四周,武汉楼市连开11盘,迎来供应高峰。据统计,11月武汉将有82个楼盘入市,包括32个纯新盘及50个项目加推。据记者了解,目前武汉大学毕业生落户政策比较宽松,凭毕业证就可落户,加上武汉当地政府喊话房企“顺应市场,积极出货”,年底或将成为武汉楼市供需两旺的时段。

多个热点三线城市也是如此。厦门楼市11月预计有5个项目开盘入市,佛山11月更有56个盘计划推出。

业内人士认为,在临近年底的情况下,开发商出于业绩考虑,会逐渐加大供应。而经过长时间的蓄客之后,开发商也会更有推盘的底气。各地11月有望迎来供应小高峰,将给年底楼市带来看点。

统计局:10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6 环比回落

网易财经10月31日——2017年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达到今年均值水平,制造业延续扩张的发展态势。

2017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6%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3.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为49.8%和49.0%,分别比上月下降1.3和0.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3.4%,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仍在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52.9%,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增幅有所收窄。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为49.0%,与上月持平,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减少。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放慢。

1 中国制造业PMI及构成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PMI

生产

新订单

原材料

库存

从业人员

供应商配送时间

2016年10月

51.2

53.3

52.8

48.1

48.8

50.2

2016年11月

51.7

53.9

53.2

48.4

49.2

49.7

2016年12月

51.4

53.3

53.2

48.0

48.9

50.0

2017年1月

51.3

53.1

52.8

48.0

49.2

49.8

2017年2月

51.6

53.7

53.0

48.6

49.7

50.5

2017年3月

51.8

54.2

53.3

48.3

50.0

50.3

2017年4月

51.2

53.8

52.3

48.3

49.2

50.5

2017年5月

51.2

53.4

52.3

48.5

49.4

50.2

2017年6月

51.7

54.4

53.1

48.6

49.0

49.9

2017年7月

51.4

53.5

52.8

48.5

49.2

50.1

2017年8月

51.7

54.1

53.1

48.3

49.1

49.3

2017年9月

52.4

54.7

54.8

48.9

49.0

49.3

2017年10月

51.6

53.4

52.9

48.6

49.0

48.7


2相关指标情况(经季节调整)

单位:%

新出口

订单

进口

采购量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出厂

价格

产成品

库存

在手

订单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

2016年10月

49.2

49.9

52.4

62.6

55.5

46.9

45.8

58.2

2016年11月

50.3

50.6

52.9

68.3

58.3

45.9

46.7

59.0

2016年12月

50.1

50.3

52.1

69.6

58.8

44.4

46.2

58.2

2017年1月

50.3

50.7

52.6

64.5

54.7

45.0

46.3

58.5

2017年2月

50.8

51.2

51.4

64.2

56.3

47.6

46.0

60.0

2017年3月

51.0

50.5

53.4

59.3

53.2

47.3

46.1

58.3

2017年4月

50.6

50.2

51.9

51.8

48.7

48.2

45.0

56.6

2017年5月

50.7

50.0

51.5

49.5

47.6

46.6

45.4

56.8

2017年6月

52.0

51.2

52.5

50.4

49.1

46.3

47.2

58.7

2017年7月

50.9

51.1

52.7

57.9

52.7

46.1

46.3

59.1

2017年8月

50.4

51.4

52.9

65.3

57.4

45.5

46.1

59.5

2017年9月

51.3

51.1

53.8

68.4

59.4

44.2

47.4

59.4

2017年10月

50.1

50.3

53.2

63.4

55.2

46.1

45.6

57.0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其中出厂价格指数于2017年1月起发布。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2017年1月起改进了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的季节调整方法,并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十大亏损王座次已定:石化油服居首 乐视网排第二

随着2017年三季报披露收官,A股3404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展现在投资者面前。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晚间10时,据已有的上市公司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石化油服、乐视网、湖北宜化、一汽夏利、嘉凯城等名列A股净利润亏损前十。


石化油服:亏损33亿元

石化油服昨日晚间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3亿元。

石化油服在2017年半年报中介绍,展望201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将继续温和增长,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再平衡继续推进,预计国际油价仍将在震荡中保持企稳回升的态势;受此影响,下半年国内外油公司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将带动油田服务行业景气继续恢复;但国际油价复苏仍然比较脆弱,低油价依然是油田服务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油田服务市场竞争依然激烈。


乐视网:全年净利仍为亏损

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94亿元,同比下滑63.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52亿元,同比下滑435%。

对于营业收入下滑,乐视网在2017年三季报中称,由于受到关联方资金紧张、流动性风波影响,社会舆论持续发酵并不断扩大,对公司声誉和信用度造成影响,公司的广告收入出现大幅下滑;同时,由于关联方债务风险、现金流紧张波及公司供应商合作体系,从产品供应到账期授予等均产生负面压力,公司终端收入以及会员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乐视网表示,预计公司2017年全年累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


湖北宜化:安全事故导致亏损

湖北宜化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1.79亿元,同比下滑28.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3亿元,同比下滑6799.33%。

湖北宜化介绍,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子公司新疆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复产过程中发生“7.26”安全生产事故导致公司新疆五彩湾园区尿素、聚氯乙烯、火力发电、三聚氰胺等装置继续停产,湖南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尿素装置继续停产,公司本部尿素装置停产技改,贵州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减负荷生产、子公司湖北宜化肥业有限公司磷酸二铵减负荷生产等原因,导致公司第三季度大幅亏损。


一汽夏利:净利下滑36.14%

一汽夏利昨日晚间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1月份至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下滑32.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1.23亿元,同比下滑36.14%。

此前,一汽夏利称,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调整尚未完成,现产品的产销规模低,盈利能力较弱。目前,公司正在紧张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工作,快速丰富产品线,提升盈利能力。此外,因2016年公司转让了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15%的股权,导致持股比例降低,投资收益有所减少。


嘉凯城:本期可结算项目减少净利亏损9.9亿元

嘉凯城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同比下滑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2亿元,同比下滑3.53%。

嘉凯城表示,营业收入下滑是因为本期可结算项目减少。嘉凯城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介绍,本报告期公司在可结算项目及销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各项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在各项费用下降的同时,本报告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公司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8285.7万元,预计2017年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2300万元。


漳泽电力:煤价上涨致亏损

漳泽电力昨日晚间公布的2017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8.28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9.76亿元,同比下滑1595.7%。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4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75亿元,同比下滑547%。

对于业绩变化,漳泽电力表示,燃煤采购价格升高,导致燃煤成本增加。数据显示,该公司营业成本从年初到报告期发生数为69.66亿元,比上年数增加33.52%。


*ST吉恩:离退市一步之遥

*ST吉恩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9.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9.45亿元,去年同期该值为-6.05亿元。

*ST吉恩表示,由于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股票已于2017年5月26日暂停上市。如果公司股票被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即2017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等,根据规定,公司股票将终止上市。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加大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整体布局,以产品差异化为依托,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ST海润:全年净利润或亏

*ST海润昨日晚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12亿元,同比下滑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8.83亿元,同比下滑2051%。

*ST海润表示,公司营业收入下滑,主要由组件出货量、单价下降及未开展EPC工程业务所致。据了解,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6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了审计,于2017年4月28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海润在三季报中介绍,经过检查和复核,公司认为,针对2016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时发现的所有重大缺陷,公司已经制定并完成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属于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已经进行了补充设计和完善修订,属于运行方面的缺陷已按照整改要求执行。


盐湖股份:亏8.59亿元

盐湖股份10月30日晚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49亿元,同比增长4.96%;净利润亏损8.59亿元,同比下滑430.16%。

对于业绩下滑,盐湖股份称,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氯化钾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盐湖镁业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海纳化工PVC一体化项目部分在建工程转固,报告期财务利息费用化,折旧同时增加,导致亏损增加及海纳化工2.14火灾事故的影响,装置尚未恢复生产;本报告期较上年同期处置间接控股子公司股权取得投资收益减少。与此同时,盐湖股份拟以境内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不超过50亿元的公司债券。


*ST沈机:亏损7.82亿元

*ST沈机昨日晚间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4亿元,同比下滑26.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82亿元,同比增长2.02%。

*ST沈机此前表示,业绩下滑是因为受宏观经济和行业整体环境影响,下游需求不足,产品销售下滑。值得一提的是,*ST沈机如若2017年业绩亏损,则会被暂停上市。为此,*ST沈机加速保壳进程,公司拟以1元价格剥离资产,向工业服务商转型。

83家房企净利630亿元 万科平均每天赚近4400万元

证券日报10月31日——截至10月30日,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沪深两市共计83家上市房企披露2017年三季报业绩,72家盈利,占比87%。值得一提的是,在83家房企中,11家亏损,占比为13%。

    值得关注的是,83家房企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630亿元,同比上涨约37%,提升了1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有所改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的房企销售额平均增速在40%-60%之间,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同时,不少房企今年在三、四线城市销售额大幅提升,而这些项目土地成本则相对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盈利空间。

    另有分析师则表示,前期市场回暖期销售、盈利较好的项目进了结算周期,毛利率有所提升;此外,2015年以来,房企通过低息公司债置换此前的高息债,降低融资成本,带来降费效应,也提升了盈利空间。


    超六成房企盈利报喜

    从上述前三季度房企盈利的数据来看,不同梯队房企净利增长速度不同。

    据《证券日报》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上述83家房企,平均每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亿元,2016年同期则为5.5亿元。

    具体来看,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3家,占比为15.6%,与2016年同期相比,提升4.8个百分点;超过1亿元的则为50家,占比约为60%,与2016年同期相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近64%以上房企净利润实现了同比上涨,亏损企业明显减少。

    对此,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产行业分化比较明显,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但大型房企净利润增速明显,部分中型企业净利润增速有所提升,不少中小企业则是直接进入净利润下滑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房企盈利能力仍较强,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目前有13家;万科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91亿元,平均每天净赚约4384万元,目前暂列首位;保利地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69亿元,平均每天净赚约3268万元,暂列第二位;绿地控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63亿元,平均每天净赚约2594万元,位列第三位。

    严跃进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看来,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上述13家盈利均超过10亿元的房企净利润总计为442亿元,占上述83家房企净利润总额的70%。简言之,目前来看,这个行业70%的利润是由13家房企创造的,可见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83家房企中,仅有11家房企亏损,这一占比仅为13%,远远低于过去两成甚至三成房企亏损的局面。


    四季度销售承压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今年房企销售额将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也所有提升,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有所缓解,但百城超过200多次的调控政策的实施,仍将带来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周期,鉴于此,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四季度,房企销售将承压。

    实际上,今年“金九银十”期间,多数城市整体一、二手房场成交量环比双双下降,可见市场对行业下行的预期更敏感。

    平安证券分析师陈晓等认为,从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房价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房价环比持续下降,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继续回落。对于房企来说,销售回款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在当前销售下滑、房价稳中有降的市场环境下,房企的资金压力加大。另外,银监会在国务院“严格管控各类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指示精神下,已经作出部署严查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房企融资难度不断上升,融资成本明显提高,中小房企在资金实力、品牌和规模上均处于劣势,需警惕其资金链问题,注意排雷。

    不过,资金链问题可能更集中爆发在中小房企身上,大型房企的融资能力更强,取得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更多,加之资源聚集效应,其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升,从目前的预收款项来看,大型房企未来业绩依然有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型房企四季度仍将取得业绩的高速增长。

    另有分析师认为,展望四季度,考虑到基数仍处于高位,三、四线城市需求透支、信贷收紧、同时一、二线城市“限价”政策抑制开发商推盘热情,预计销售增速有可能为负。

    事实上,房企对布局城市和新增投资已经越发谨慎。有房企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目前的市场来看,要限制对50个限售城市的投资比例,尤其是非居住需求的业态,要极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