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茅台上海再现大面积断货:有网点已卖完全年指标,明年才有货

澎湃新闻11月1日——“您好!欢迎来茅台专卖店,现在(500ml)飞天茅台没货了。”

10月31日,上海一家茅台专卖店,澎湃新闻记者刚一走进门,就看到了营业人员的苦笑,“我们这两天刚断货,过俩礼拜,你来个电话再问问看。”

上海市普陀区一名经销商向澎湃新闻表示:“国庆中秋双节过后,53度飞天茅台就一直断货,客户加价也买不到,因为什么时候能补货要等厂里通知,时间也不确定。”

部分黄浦区、浦东新区的经销商称,此前店内一直在优先保障供货给零售方。最开始,一天供应一箱,每人限量销售两瓶,后来就变成四瓶。最后几瓶500ml飞天茅台,前两天也卖掉了。

松江区一家经销商负责人甚至放话:“现在就是全市缺货,2000块一瓶都买不到。”他还估计,由于其今年指标已经完成,就只能等茅台酒厂明年的发货计划,可能要到明年4月份才会有货。

大面积断货的是500ml装的53度飞天茅台,这也是最为畅销的白酒品类,茅台的其他品类酒则货源相对充足。

澎湃新闻调查发现,在国庆中秋双节过后,贵州茅台(600519)股价持续刷出历史新高之际,上海市面上重现了今年8月初飞天茅台全面断货的景象。


普遍断货,有网点“目前已不接受客户预定”

今年8月,茅台也出现了一波断货潮,茅台酒厂对专卖店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包括强制要求每日零售供货量,派员抽检经销商是否提价等。

此外,为确保今年国庆、中秋市场的供应,贵州茅台优先保证普通茅台酒的生产。从8月16日起,除陈年酒、鸡年生肖酒外,其他小规格品种、个性化品种原则上不安排生产,并调减53度茅台酒销售计划,以增加53度普通茅台酒产量。但这也只是暂时缓解了节日期间突然增长的需求。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茅台三季度估计报表确认53度茅台酒出货同比增加108%,一方面是因为2016年三季度报表确认茅台酒量低于实际出货量,另一方面是今年三季度酒厂实际发送茅台酒9000至9500吨,估计同比增约50%至60%。

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名经销商向澎湃新闻透露:“即使有少量库存也不能全部卖掉,因为茅台有规定,店里必须要有库存,也不能剩一两瓶来糊弄,所以得留一点。”

目前,还有一些经销商处于“负库存”的状态。一家需要为商超供货的经销商表示,节后飞天茅台就断货了,目前不接受客户预定,因为后期即使到货,也要留给固定客户,按现在的计划,连商超客户都不够供应,所以无法为其他客人预留货。

有经销商对澎湃新闻称,在断货前,已经向酒厂打了申请,要求按照全年计划供应量的标准,下发本月的产品。但都过去好几天了,酒厂一直还没批准,“每个月向上申请下一阶段的用酒量,但现在成品酒不足,上面很难按照纸面申请全数发货,很可能要打折扣。”


专卖店“不敢加价卖”,普通烟酒店加价10%至30%

即便“一瓶难求”,但茅台酒专卖店依然在恪守着1299元的零售价“规矩”。

一名茅台经销商表示,茅台每个月都有三四拨专员过来核查,核查POS机签购单、云商线上交易记录,核对销售数据看专卖店是否有加价出售,“前两天,还有消费者过来说,每瓶加价50元,让我们给他几瓶,后来说愿意加价到100。别说没酒,就是有酒,我们也不敢(卖给她)。”

供需失衡使得茅台酒出现了自由流通市场出现了“溢价”。

在某专卖店一墙之隔的一家酒类直供店,一位员工直接说:53度飞天茅台1480元一瓶,如果需要得多,可以协调串货,提前一天就能拿货。

另在一家烟草经营部,对方直接挂出53度飞天茅台1680元,量大优惠能抹零为1600元,自己就有库存。店老板说,快到年底了,价格还得涨,自今年5月起自己拿货就在涨价,现在进价都要1400元/瓶。

茅台酒热销直接带动了贵州茅台的业绩。

茅台此前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贵州茅台营收为424.5亿元,同比增长59.4%;净利为199.84亿元,同比增长60.3%。基本每股收益15.91元。第三季度(7-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60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7.33亿。

经销商:未来提价或许是大概率事件

提起茅台酒的热销以及茅台酒行情的高涨,经销商普遍喜上眉梢,直言“没想到”。

一位经销商对澎湃新闻称,他们都是提前一年向茅台酒厂提交计划,然后次年按照消耗量逐月提货,去年下订单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今年的“供不应求”。

同时,该经销商也坦言现在的好日子是“苦尽甘来”:想当初2012年、2013年茅台酒销量激降,厂商要求“专卖店必须按照此前需求提货,自行消化”,那时候日子很难过。那时候有些老客户给了我们不少支持,现在我们供货也会多考虑他们一些。还记得,当初在报纸上看到,茅台酒厂提出“当年基酒数量不再增加”。那时候,我们都很开心,觉得压力变小了。现在想想,这就是茅台基酒现在供不应求主要原因:“从准备生产到供给消费者,中间得5年,这就导致现在一瓶难求。”

该人士继续补充称,2013年的生产储备或许依然不足,加上消费升级,未来提价或许是大概率事件,“虽然茅台酒厂还没确切消息放出来,不过我们圈内不少人有相近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对于茅台酒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有没有生肖酒?加价也行。”一位消费者对茅台酒专卖店表示,现在茅台酒买得好,他想买来收藏,之前出的几款生肖酒都错过了,这次说什么也得“上车”。

此外,专卖店的高端茅台酒也逐渐有了市场:最近有消费者陆续开始从我们这儿买15年、30年、50年的茅台酒,说是收藏、送人。据了解,上述陈年酒单瓶价格在4845元至17999元。


电商平台“只要放出货就会被一抢而空”:快的时候1分钟卖完

线下大量缺货,茅台线上合作的电商平台则面临双11备货的问题。

近期与茅台展开了密切合作的京东平台上,茅台自营店内飞天茅台库存显然还有库存,但已经从前段时间的直接购买形式转换成了预约式,即需要申请预约,到一定时间平台会对消费者开放抢购,采取“先抢先得”的原则。每瓶售价为茅台的建议零售价1299元,每个账号限购2瓶。

此前显示缺货的茅台天猫官方旗舰店于10月31日补货,并将作为双11预售商品,在当日10时、14时和20时三个时间点开售,价格为1298元。

为了全力保障供应,茅台除了从今年8月15日开始,提前向市场投放5600吨的计划量,还要求全体经销商、各专卖店和自营公司从8月15日起,必须将年度剩余计划的30%,通过云商平台直面消费者销售,以防止惜售、囤货。

一名经销商向澎湃新闻核实了茅台的这一举措。他表示,过节期间其还将许多货放在茅台云商上卖,“虽然限购,但官网只要放出货就一抢而空,快的时候一分钟就卖完了”。堪称秒杀。在有货的情况下,茅台云商每个账号限购5瓶。

但据澎湃新闻观察发现,从节后开始,茅台云商上的飞天茅台库存就一直显示为零。

朱丹蓬认为,这反映了茅台的电商战略,茅台和电商的合作一方面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买到茅台,另一方面也是树起了价格的标杆,告诉消费者什么价格是茅台建议的合理价格。

有专卖店向澎湃新闻表示,茅台酒厂也向他们提出了30%销量需要从云商出货的要求。因此,愿意通过云商平台下单,再来店内提货的消费者,或可以优先排队拿到茅台酒。

富力买万达酒店生变 王健林减高端酒店增写字楼

证券日报11月1日——继第5次冲击A股IPO因保荐人辞职暂时中止后,富力地产收购万达酒店资产包遭遇调整,此次调整导致这场高达199亿元的交易降至192亿元,总交易额减少了7亿元。万达减少了三亚、广州和南京三家酒店资产的出让,增加出售了大连万达中心写字楼资产。

    10月31日晚间,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于10月20日与大连万达订立的一份补充协议。

    公告显示,原协议酒店收购将不包括三亚万达希尔顿逸林酒店、广州万达希尔顿酒店及南京万达希尔顿酒店(除外资产)。

    同时,将大连万达中心写字楼纳入收购事项。纳入的原因是大连万达康莱德酒店、大连万达希尔顿酒店及大连万达中心写字楼登记在同一房地产权证下,无法分割。

    “这几个城市的一些高端酒店消费需求比较旺盛,入住率相对较高,收益也相对较好,属于万达旗下的优质酒店资产,而且上述三个城市是万达投资的主题地产和文化娱乐地产的重点布局城市,上述酒店资产是配套业态。如此看来,可谓万达保留了优质资产。”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于大连的写字楼市场相对并不活跃,景气度也并不高,从资产收益率角度来看,万达可能更愿意出售。

    事实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广州万达城一直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较为关注的文旅项目,该项目拥有500亿元配套投资,目前已经建成不少,其中室内滑雪场、室外主题乐园曾是王健林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的重要配套业态。据了解,广州万达城是万达叫板香港迪士尼的重要一步棋,该项目的住宅产品曾因其八大配套业态环绕,房价一路高涨。可以预见的是,待广州万达城正式投入运营后,其配套的酒店资产带来高入住率将是大概率事件。由此可见,王健林自然不愿意撒手。


    不过,对于富力来说,虽然上述三家高端酒店被剥离出收购资产包,但同时减少了7亿元的交易现金压力,毕竟,按照当初约定,199亿元的收购款要在2018年1月31日或之前支付完余额。另外,严跃进认为,减少重资产收购规模,富力也可以减缓潜在的资金压力,减少负债规模和财务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杠杆率。

    另外,根据公告显示,由于转让标的调整,扣除除外资产代价人民币10.31亿元及增加大连万达中心写字楼代价人民币3.3亿元后,交易代价合计将由原来的约人民币199.06亿元调整为约人民币192.05亿元。

    截至公告日期,富力地产及大连万达共同确认已达转让条件的酒店合计65家。富力地产已向大连万达支付该等酒店转让价款人民币166.45亿元。

昨日6家企业IPO申请上会 3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

证券日报11月1日——10月31日,共有6家企业的IPO申请接受审核,3家企业被否,1家暂缓表决,2家获得通过。这是《证券日报》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的消息。

    由此,今年以来,IPO申请被否的企业数量达到了59家,暂缓表决的企业则增至19家。

    具体看,昨日被否的3家企业分别是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和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暂缓表决的为中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通过的是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一届的发审会成立已有一个月,《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自10月17日开工以来,“大发审委”已经审核了25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6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16家获得通过,通过率仅为64%。

    对此,一位来自上海的投行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新一届的发审委才审核了2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但是从审核情况来看,对于IPO的审核是越来越严格。这是为资本市场严把关的重要表现。


    “这也给那些心存侥幸的公司敲响了警钟,如果公司不练好内功,寄希望于侥幸那是不可能的。”上述投行人士说。

    在IPO申请审核有序进行的同时,上市企业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上交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373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集资金1889.99亿元。具体看,上交所主板184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1130.98亿元,16家公司发行中,16家公司过会待发行;深交所中小板68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312.90亿元,2家公司发行中,9家公司过会待发行;深交所创业板121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446.11亿元,11家公司发行中,12家公司过会待发行。

    截至10月27日,证监会按周公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共560家,其中上交所258家,深交所302家(中小板81家、创业板221家);证监会按周公布首发申报企业中,2017年终止审查企业共85家,其中上交所29家,深交所56家(中小板15家,创业板41家)。

10月财新制造业PMI51 持平预期及前值

华尔街见闻11月1日——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1,预期51,前值51。数据与预期和前值持平。

10月制造业温和增长,用工规模收缩

10月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轻微增速,制造业新业务量进一步增长,增速略超9月,但整体仍属温和。新增出口业务量也在9月份轻微回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小幅增长。

生产活动则相反,10月份仅有轻微增速,为4个月以来最弱。同时,业界对于未来12个月生产前景的信心度也降至2016年8月以来的次低点。

10月中国制造业用工规模继续收缩,该趋势已持续4年。月内部分受访厂商为了提升效率而减少用工。不过,用工降幅保持温和。用工收缩而新订单增速超过预期,导致积压工作量进一步上升,而且积压率创下2011 年3月以来最高纪录。

第四季初,厂商继续增加采购,但增速轻微。投入品库存则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原因是不少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动用原有库存。成品库存在10月份也轻微下降。

环保限产和低库存致采购成本增加

严格的环保督察政策,加上供应商库存量低,导致投入品供应速度进一步放缓。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平均采购成本进一步大幅上扬。投入品价格的涨幅虽然较9月份略有回落,但仍然维持在2011年初以来最高水平。

为维护盈利空间,制造商在10月份继续上调产品售价,但加价幅度不如上月强劲。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

2017年10 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 录得 51.0,与上月持平,仍位于扩张区间。分项中,产出指数连续第四个月回落,低于年内平均水平,新订单指数有所回升;投入和产出价格指数均从上个月的年内高位回落,但依然维持较高水平;产成品库存和采购库存指数略有上涨,继续位于收缩区间。10月制造业平稳扩张,但严格的环保限产和较低的库存进一步加大了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或对后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与中国官方制造业PMI略有出入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显示,10月制造业PMI为51.6,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而财新PMI则显示制造业保持轻微增长,这一趋势与官方PMI显示制造业略有回落并不一致。

港股内险股集体上涨,中国平安创新高

华尔街见闻11月1日——周三早盘,港股内险股集体走高。

恒生国企指数涨幅扩大至逾1%。板块方面,港股内险股大涨。截至目前,中国财险涨7.4%,领涨内险股,中国人保涨4.9%,中国人寿涨3.7%,中国太保涨3%,新华保险涨2.8%。中国平安一度涨超3%,最高70.55港元,股价创上市新高。中国太平涨2.5%。


万达酒店发展盘中拉升,目前涨15%。富力地产10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大连万达共同确认已达转让条件的酒店合计65家,公司已向大连万达支付该等酒店转让价款166.45亿元人民币。

随着恒生指数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点,内地投资者纷纷涌入港股,情绪有所改善,第一上海证券分析师驻香港首席策略师Linus Yip如此表示。

据美国媒体统计,中国投资者10月份平均每日买入港股通标的股约24亿元人民币,为去年12月5日沪港通机制开通以来单月新高。

新浪财经援引利宇资产投资总监赵资晟的话称:“今年以来,市场上的投资风格和往年不太一样,变得更稳、更注重价值投资了。所以,资金会更青睐那些业绩稳定的蓝筹股,而在金融股里,保险股除了业务稳定,盈利增长也更为明显和持续,所以相较银行股,虽然估值都处于低位,但会更容易受到资金的喜爱。”

不过赵资晟还提醒,短期内股价上涨过快的股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投资者需要谨慎,切勿盲目追高,不过保险股还是值得长期关注及持有。

消息面上,中国保监会近日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保险销售过程,整治违法违规行为。保险消费过程中的销售欺骗误导行为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为规范保险销售服务行为,保监会先后出台了《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落实〈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将于2017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外,内资险企日前发布靓丽三季报。据统计,在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091.1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836.51亿元,同比增长30.4%。值得一提的是,四家上市险企合计净利润告别个位数增长,重回两位数时代。

以趣店为例透视现金贷资金链条: 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P2P共同分羹

21世纪经济报11月1日——

现金贷江湖(上)

以往只顾埋头赚钱的隐秘的现金贷江湖,随着趣店在美国纽交所的高调上市,正一步步暴露在阳光之下。

在现金贷的融资链条上,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网贷平台都在其中分一杯羹。这几条资金来源路径从趣店身上可见一斑,它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放款仅占两成,并不断拓展银行、信托等渠道进行助贷。

而现金贷平台的争议焦点在于,以高利率覆盖高风险,众多平台为了迅猛发展,不得不选择这一模式,其风控亦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马春园)

导读

截至2017年6月末,趣店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占比降至44.5%,为170.25亿元;来自信托的资金55.57亿元,占比14.6%;表外交易28.15亿元,占比7.4%;与P2P平台合作资金127.92亿元,占比33.5%。

极高的利润,是目前现金贷业务最受关注的焦点。

以趣店为案例,其利润离不开自2014年以来业务量每年高速增长,而快速增长背后资金来源究竟是什么?作为一家本身并无发放贷款资质的公司,又是通过什么模式实现高额贷款交易量的?

拨开利润丰厚的迷雾与坏账高企的争议,趣店也是行业的一个缩影,基本涵盖了现金贷及消费贷领域的主要模式。从本质上看这类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类,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小额贷款公司。

透视四类资金来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趣店的信贷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一是由合作机构供资,其二是自有资本,其三是表外交易。

其中,来自合作机构的资金又分为两类,分别是转移给机构融资伙伴的信贷额度(通过P2P平台)和通过信托资助的信贷额度(通过信托贷款)。

而表外交易主要是由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资金,借款人向这些机构偿还本金和利息。

趣店的招股书显示,其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的信贷交易总额分别为5.78亿元、42.54亿元、322.31亿元、382.06亿元。

其业务从2014年起步,最初资金主要来自于与P2P平台的合作,当时这部分资金占比达88.6%,自有资金仅占11.4%;2015年沿用这一模式,但自有资金比例提升至25.7%。

2016年趣店开始拓宽资金获取渠道,引入信托和表外交易资金,扩大自有资金比例,同时缩减与P2P平台合作资金的比例。

2015年是其自有资金占比的高峰,达60.6%,总额195.23亿元;2017年6月末自有资金占比降至44.5%,为170.25亿元。其余资金渠道的情况为,截至2017年6月末,来自信托的资金55.57亿元,占比14.6%;表外交易28.15亿元,占比7.4%;与P2P平台合作资金127.92亿元,占比33.5%。


表外交易资金成本约10%

具体看趣店这四类资金方:第一类是机构直接提供融资资金,这类机构为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对应为上述表外交易模式。

招股书显示,2017年4月,趣店与某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提供最高20亿元资金。借款模式为,由大数据模型进行评估,银行筛选潜在的银行覆盖不到的借款人,对其申请进行审查并批准信贷额度。由银行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借款人在支付宝账户中收到资金,后续直接向银行还款付息,银行扣除其本金和费用后,其余部分返还趣店。如果借款人出现违约,由趣店向银行偿还全部损失。

与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与之类似。2016年9月趣店与消费金融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消费金融公司直接向借款人贷款。目前,与趣店合作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苏宁消费金融。如果从支付宝入口进入趣店的“来分期”现金贷业务并借款,所显示协议的出借方即为苏宁消费金融。

一位接近苏宁消费金融的人士表示,苏宁消金在其中的角色是资金放款方,趣店的角色是导流方,借款由趣店承担担保责任并全额兜底,苏宁只收取利息,价格一般在9%-13%不等,趣店收取服务费,在3%-10%不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趣店通过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融资28.15亿元,趣店承担的融资担保责任为960万元。截至该时点,趣店共承担表外的违约金额1140万元。

第二类是通过信托融资,资金有两类来源,一类是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在内的资金提供方通过趣店与信托公司合作,设立信托间接向借款人提供信贷。由信托作为贷款主体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直接向信托偿还本金和利息,如果出现坏账,由趣店补足。第二类来自趣店自有资金,由信托作为通道进行助贷。

截至2017年6月30日,走信托渠道助贷的交易金额为137.63亿元,其中第一类55.48亿元,第二类81.88亿元。多数信托采用结构化设计,趣店认购次级份额,优先和次级的比例多为5:1或6:1。

根据Wind统计,2017年以来,中航信托、厦门信托、渤海信托等公司曾发行以趣店消费贷款为标的的集合信托。这部分资金成本通过在信托资金端给投资人的收益,渤海信托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为6.5%,中航信托产品优先级预期收益率为7.25%。


暂停向P2P平台转让债权模式

第三类为与P2P平台合作模式。趣店从2006年12月开始与P2P平台合作,将某些信贷额度下的支付权利转让给平台,由P2P平台提供资金。

具体方式为:先以自有资金向借款人支付贷款,再根据合作平台规定的标准筛选出部分债权,打包成资产包转给合作平台。趣店当时选择合作伙伴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谁的成本低。但在这个过程中,P2P平台并不穿透接触直接借款人,借款人仍然需要向趣店还本付息,再由趣店向P2P支付本金及费用。而且趣店仅部分承担违约损失的赔付义务。

在这种模式下,趣店还引入众安保险作为增信方,合作P2P平台同时购买保险,如果出现坏账,由众安支付给P2P平台,同时趣店支付给众安保险一笔存款作为保障金,当信贷全额偿还,存款将退回,而坏账可以先从保障金中扣除。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6年6月30日和2017年6月30日,趣店向众安支付的存款余额分别为5610万元、5230万元、2.05亿元。2016年和截至2017年6月30日六个月期间归还给趣店的存款金额分别为4450万元和3250万元,在2015年没有退还存款。

截至2017年6月末,这类资金获取模式占总额的33.5%,相比2014年的88.6%大幅减少。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趣店已经于2017年4月停止与P2P平台等机构的合作。趣店认为,与P2P平台相比,其他方式的资金成本更低,P2P平台的融资成本达12%,而且监管不确定性较大。

第四类是通过趣店旗下的两家线上小额信贷公司发放信贷。

趣店于2016年5月成立福州小额信贷公司,信贷额度30亿元;于2016年12月成立赣州小贷,信贷额度27亿元。趣店披露,截至今年6月30日,通过小贷公司放款占交易总额的23.1%。


助贷模式探底

观察上述四类模式,趣店体系内具有直接贷款资格的仅为两家小额信贷公司,实际上现在多数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公司本身都缺乏直接发放信贷的资质,而通过与有直接贷款资质的机构合作,包括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

信托是目前其他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非持牌机构最常用的渠道,并成为信托分羹消费金融的重要方式之一。借道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贷款的方式都可以称为助贷,在今年业务爆发之前,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

对于趣店来说,自身体系下的两家小贷公司已无法满足爆发式的大量交易额,需要借助其他外部渠道。除已经暂停的P2P合作模式之外,成立信托计划的方式成为其最主要的贷款渠道。

但通过信托贷款的模式有一个弊端,即信托公司无法直接提供资金,需要成立集合信托计划募资或对接其他资金方。这也是趣店在逐渐扩展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更多贷款渠道的原因之一。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本身既可以是贷款渠道,同时还可以提供资金。

一位信托公司中负责消费金融业务的人士透露,对接现金贷和消费贷信托的资金,除了机构本身外,中小银行、券商资管也是重要的资金方。

助贷模式是信托参与消费金融的主要切入点之一,主要服务两类业务,即消费贷和现金贷,前者为带有消费场景的贷款;后者主要是小额现金贷,无场景、借款期限短,分散度高。

相比现金贷,基于场景的消费贷违约率极低,仅有不到1%的违约,但受制于消费场景,规模增长慢,且收入较低。而现金贷对于信托而言的收入较高,仅次于房地产等高收益业务,在今年市场爆发的情况下规模快速增长。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透露:“但是现金贷所承担的违约率也较高。一般而言以30天为分界的逾期率超过30%,但90天为分界的逾期率为10%左右。这是行业的普遍情况,而且信托产品的风险全部由现金贷公司承担,以长期的产品运行数据来看,现金贷公司的收益完全可以覆盖这些损失。”

媒体:乐视网麻烦越来越大 贾跃亭不敢回来

网易财经11月1日——乐视网麻烦越来越大,坊间传言,当年乐视网IPO时的发审委委员已经被调查,这对于贾跃亭本人的偿债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假如贾跃亭本人资产不足以清偿欠债的话,贾跃亭或不敢回国。

有这样一个尝试,凡是经商创业之人,基本都会使用杠杆融资,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那么贾跃亭现在可以动用的现金可能已经非常有限。他最重要的一块资产就是乐视网的股票。但是这部分股票现在基本处于被质押的状态,即乐视网的复牌股价将决定贾跃亭能否清偿债务及履行承诺。如果按照原先孙宏斌拯救乐视网的规划,或许乐视网的股价还能有所依托,但如果乐视网最终被定性为欺诈上市。参照欣泰电气的欺诈上市处罚判决,将会是强制退市并且永远不能重新上市。


假如乐视网被强制退市,那么其股价必然会连续跌停,其他投资者或许还有向保荐机构索赔的可能,但是贾跃亭作为第一大股东和时任领导,是不可能获得保荐机构先行赔付的。这时候贾跃亭的资产将大幅缩水,严重的资不抵债已经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理贾跃亭是肯定不敢回国的,除非债主们肯放弃对贾跃亭追债,这种情况虽说不是没有可能,但概率显然很低。

除了帮贾跃亭操心,乐视网投资者的未来命运也扑朔迷离。假如证监会认定乐视网属于欺诈上市,乐视网一直处于停牌状态,按道理说,现在持股的投资者都有资格获得保荐机构的先行赔付,这可能是现在持股投资者的最佳结局。但假如证监会并未认定乐视网属于欺诈上市,那么按照现在乐视网的基本面看,复牌后也不排除大幅下跌的可能,届时投资者不管卖不卖股票都会非常纠结,卖出股票就丧失了将来索赔的资格;不卖股票可能还要承受股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纠结将不可避免。

其实,根据破产法的规定,现在贾跃亭可能是有资格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多只不过是把资产清零,未来如果再有机会,还能想办法东山再起,如果能够再创辉煌,不仅可以还清过往所欠负债,还能重新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这或许是本栏能够想到的最好结果,如果贾跃亭能够成功申请破产保护,其持股也将易主,那时候孙宏斌重组乐视网也就方便很多。这对于乐视网和广大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贾跃亭也能踏踏实实地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