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116亿美元!万科等中国财团收购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

亚洲最大的工业及物流设施地产商——普洛斯(GLP)的收购案尘埃落定。

7月14日,普洛斯宣布,将选择中国财团进行每股3.38新加坡元的收购交易,交易总价约116亿美元(160亿新加坡元)。普洛斯将从新加坡交易所退市。截止发稿,普洛斯新加坡股价涨逾22%。

在声明中,普洛斯董事长Seek Ngee Huat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中国财团,是因为相信其方案“非常有吸引力”、“将为所有股东带来价值收益”。


据财新,中国财团包括五方面:万科集团占股21.4%、厚朴投资占股21.3%、高瓴资本占股21.2%、普洛斯管理层占股21.2%、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5%。

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将担任财团的联席财务顾问,星展银行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也将向财团提供建议。

对于此次收购,万科董事会主席、CEO郁亮今日午后表示:

此次交易如完成,有助于万科在物流地产领域完善布局,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同时,万科和普洛斯两家企业的联盟建立,将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通过发挥双方在各自专业领域形成的优势,未来可在地产、物流、商业消费以及资产管理等领域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亚洲最大杠杆收购案

对普洛斯的收购传闻始于去年11月份。当时普洛斯CEO梅志明与中投公司、高瓴资本、厚朴投资组成了竞购财团,联合提出了收购申请。

今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京东、平安保险、以及马云旗下的一只基金也有意成为普洛斯的收购方。但以上三方并未出现在今日的收购财团中。

受收购消息刺激,普洛斯股价过去一年大涨43%,市值升至92亿美元。

对于此次收购,香港一位杠杆融资银行人士向路透表示,“这将是亚洲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案,所有人都想要参与其中。”

鉴于普洛斯业务和收入来源的复杂性,对其进行杠杆收购给市场带来一系列独特挑战。路透援引新加坡杠杆融资银行人士观点称。“这笔杠杆融资贷款不是传统意义的杠杆融资,必须要考虑的包括公司旗下物业产生的现金流、这些资产的价值、以及基金管理业务赚得的费用。”


亚洲最大工业及物流设施地产商

2008年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以13亿美元买下了美国仓储公司ProLogis集团的日本和中国资产,第二年把该投资组合商号改为GLP(普洛斯),并于2010年10月在新加坡上市。目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仍是普洛斯单一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7%。

过去7年间,普洛斯快速成长,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工业及物流设施地产商。截至2017年3月31日,普洛斯的业务发展到中国、日本、美国和巴西的近120个主要城市,拥有并管理约 5492 万平方米的物流基础设施,管理价值近400亿美元的物流资产,客户包括亚马逊、DHL等。

在中国,普洛斯一直占据较大的物流地产市场份额,据戴德梁行发布的《中国高端物流市场2015年回顾》报告显示,中国国内物流地产中,普洛斯市场份额占比第一,达55%。截至今年3月31日,在中国,普洛斯有园区252个,分布在38个主要城市,物业总面积2870万方。

都叫AI Lab,三巨头究竟有什么不同

随着阿里正式发布智能音箱“天猫精灵 X1”,其2016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也首次高调亮相。BAT 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至此已让人眼花缭乱。本文将为您梳理和比较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家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架构、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并希望能从中一窥这三巨头的 AI 前进方向。


百度:人事动荡,陆奇带来研究院大调整

百度的 AI Lab 全称是 Silicon Valley AI Lab(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

在百度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官方网站上,他们的自我介绍是:“硅谷 AI 实验室的使命是开发 AI 技术,我们认为这将对至少1亿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的研究建立在深度学习,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的强大组合之上。事实上,SVAIL拥有深度学习和系统研究团队,能够携手共同探索最新的深度学习算法,以及通过新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来寻找创新的方法来加速人工智能研究。”

正如他们自我介绍里所说,百度在硅谷的 AI Lab 专注于深度学习技术与国内较为知名的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功能类似。百度硅谷 AI Lab 在学术研究上较为活跃,经常在官方博客上介绍最新研究,比如最新的深度学习基准工具 DeepBench。DeepBench 是一种深度学习基准工具,用来评估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中的基础操作的表现,现在已经开源。


从这一点上看,百度硅谷AI Lab与谷歌大脑和Facebook的FAIR很像,他们专注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研究,经常有前沿的技术成果放出。

从百度整个公司层面来看,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这些年来,百度人工智能的技术核心,还有一个关键词——深度学习。四年前,也就是2013年1月,百度正式宣布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李彦宏担任院长,余凯任副院长。

同年,在美国百度也建立了人工智能团队,还是以“深度学习”命名,叫“深度学习研究中心”,也叫“美研院”,第二年人数便从30多人扩充到超过100人。


2014年5月,百度在硅谷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同年7月,百度成立大数据实验室。

从2014年到2017年,在人工智能上,百度研究院大致的划分如下:百度研究院由吴恩达统领,其下辖四个实验室: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大数据实验室(BDL)与AR实验室。

不过2017年上半年,百度内部发生人事震荡,迎来硅谷华人传奇“陆奇”,但也失去了“深度学习大神”吴恩达。随着吴恩达离职,陆奇担任COO,百度的组织架构也迎来了一次大调整:百度研究院成为陆奇手下五大业务体系中AI技术平台体系(AIG)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王海峰全面负责,吴恩达的接任者——林元庆,需要向负责人王海峰汇报。 AIG成为继IDG(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后百度最新的事业群组。AIG即AI技术平台体系,将进一步深度整合包括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

BAT 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起底:都叫AI Lab,三巨头究竟有什么不同

陆奇的五大业务体系中,除了AI技术平台(AIG)外,还有搜索、新兴业务事业群组、IDG(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和FSG(金融服务事业群组)。

至此,百度研究院被正式“收编”。


腾讯:自带应用的AI Lab

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属于技术工程事业群,与腾讯大数据等部门并列,是公司基础 AI 技术的提供者。

BAT 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起底:都叫AI Lab,三巨头究竟有什么不同

张潼作为腾讯AI Lab第一负责人,带领50余位AI科学家及200多位AI应用工程师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这四个垂直领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腾讯AI Lab的特点,那就是: Lab 里面是自带应用的,这和只专注技术的实验室不一样。

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在宣布张潼加入腾讯时曾表示,“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除了依靠算法和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外,也离不开丰富的应用场景、海量的大数据及强大的计算能力。在过去18年里,腾讯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多的积累,这对于我们AI Lab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从刘炽平对腾讯AI Lab定位可以看出,“丰富的应用场景、海量的大数据及强大的计算能力”是腾讯认为自己的优势所在。腾讯AI Lab曾经喊出“学术有影响,工业有产出”的口号。

提起腾讯的AI,除了AI Lab,往往还能想到其它的部门,例如成立更早的优图实验室、微信模式识别中心、腾讯数据平台、以及微信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联合实验室。它们跟成立才满一年的AI Lab 之间是什么关系?

此前在接受新智元的专访时,张潼曾表示,腾讯不同事业部旗下都在开展不同领域的AI研究。他们是协同关系。以AI Lab为例,张潼说:“技术工程事业群 TEG一直以来是腾讯技术的基础设施大本营,TEG是腾讯内部的技术支撑平台,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运营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因此,AI Lab的重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的结合,为其他事业群提供一些AI底层技术支持,也会有一些的跨部门合作。打造全面AI能力,Make AI Everywhere,让真正的人工智能未来无处不在。”

AI Lab

主任:张潼 副主任:俞栋

BAT 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起底:都叫AI Lab,三巨头究竟有什么不同

2017年3月23日,腾讯任命张潼为 AI Lab 主任,新智元曾对此做过特别报道:腾讯任命张潼为AI Lab主任,“无”恩达时代BAT人工智能三国杀。

加入腾讯前,张潼博士曾经担任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IBM研究院研究员、雅虎研究院主任研究员,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和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期间参与和领导开发过多项机器学习算法和应用系统。

据 AI Lab 官网显示,目前实验室有超过50余位世界知名学院的AI科学家(90%为博士)、及200多位经验丰富的 AI 应用工程师,力求做到“学术有影响,工业有产出”。


AI Lab 研究方向:

  1. 与腾讯的业务场景相结合。比如腾讯在游戏方面有优势,而游戏在目前很多 AI 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游戏产生的大量模拟数据可以用来开发 AI 能力,而其中的算法还可以沉淀下来,放到实际中去。前段时间在日本围棋 AI 大赛中夺冠的绝艺就是例子。


  2. 腾讯比较重视内容生态,包括如何将用户连接至最好的内容,这就需要推荐和搜索。另外,协助生成一些内容,比如说用机器人写新闻(前有 Dreamwriter,即将又要推出 APP “新闻超秘”)。同时,图象识别技术将帮助腾讯做内容理解和内容生成方面的东西。


  3. 社交相关。如人机交互,特别是用自然语言、语音实现交互,进而通过对话,完成一些特定场景的任务。在做通用对话仍有困难的现实条件下,腾讯希望在一些特定场景上实现对话。前不久腾讯发布的智能语音产品“腾讯云小微”可以看作是这一方向的最新实践。


  4. 在云方面,腾讯也希望能提供一些基础组件,放在云上,“让小企业用到 AI 能力”。今年 3 月份腾讯 DI-X 深度学习平台的推出可以看作是这方面努力的代表。在发布“腾讯云小微”的腾讯云峰会上,腾讯又推出了“智能云”,借此输出 AI Lab 的技术。

BAT 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起底:都叫AI Lab,三巨头究竟有什么不同

此前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张腾讯云 AI 产品图示

研究领域:在腾讯 AI Lab 官网上,列出了四个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这四方面的技术将支撑 AI Lab 朝上述研究方向行进。

BAT 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起底:都叫AI Lab,三巨头究竟有什么不同

在 AI Lab 成立前,腾讯已有优图实验室、What Lab、微信北京研发中心、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四个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机构。AI Lab 成立后不久,又成立了西雅图 AI 实验室。


腾讯优图

腾讯优图是腾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柱之一,创立于2012年,专注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业务落地。团队成员将近百人,大都是来自于清华、北大、中科院、上海交大、浙大等顶级院校的博士、硕士。

2017年5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博士加盟腾讯优图实验室。作为杰出科学家,贾佳亚教授将负责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及人工智能与各应用场景结合的深度探索。对此,新智元曾有过特别报道,并对贾佳亚教授进行了采访(【独家】贾佳亚教授正式加盟腾讯优图,计算机视觉大师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2017年以来,继张潼、俞栋之后,又一位加入腾讯的重量级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

2017年4月,腾讯优图实验室在国际最权威、难度最高的海量人脸识别数据库 MegaFace 中,以 83.290% 的最新成绩在100万级别人脸识别测试(Challenge1/FaceScrub identification)中拔得头筹。

此前,在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上,腾讯优图实验室在无限制条件下人脸验证测试(unrestricted labeled outside data)中提交的最新成绩为99.80%,提升了去年 6 月取得的 99.65%的成绩。


What Lab 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研究方向,借助大数据拓展机器学习边界。

微信北京研发中心:研究方向有语音识别、图像分析、语义理解、微信大数据挖掘等,其研发成果广泛应用于微信和腾讯其他产品中。对外提供的服务有微信语音识别、图像分析、音频指纹、微信语义客服机器人等。

微信模式识别中心也是一个研发中心,隶属于微信北京研发中心。模式识别中心原先不属于微信,其前身是腾讯研究院下属模式识别小组,2010 年 9 月成立。关于团队的研究方向,据团队负责人陈波介绍,主要分为语音和图像两个小组,语音研究对应的是手机上的麦克风,图像对应的是手机摄像头。除了科学研究团队,模式识别中心还有一个工程团队与微信产品团队进行对接。


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搜索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四大研究领域。实验室主要组织了技术与工程事业群里有学术志向的员工参与研究工作,同时与哈工大,中科大等高校展开合作,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微信、QQ、QQ音乐、QQ视频等产品中。

腾讯西雅图 AI 实验室:2017年5月2日,腾讯宣布任命语音识别技术顶级专家俞栋博士为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并成立美国西雅图AI实验室。俞栋博士将负责西雅图AI 实验室的运营及管理,推动腾讯在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理解等 AI 领域的基础研究。



阿里:AI Lab偏向消费级产品

2017 年 7 月 5 日,阿里巴巴举办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发布会,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负责人浅雪在接受专访时说,阿里人工智能实验,不仅有科学家团队、算法团队,还有产品经理,也有终端的负责人。相对来说,iDST 是一个核心AI基础技术的提供者,AI Labs 许多技术来自 iDST。最大的区别在于,AI Labs 更多地偏向消费级产品。

“浅雪”,原名陈丽娟。根据此前公开的信息,她曾经担任淘宝首任产品经理,一淘网运营总监,阿里智能云总监等职务。据内部人士透露,浅雪曾一手建立了阿里智能生活事业部。

由此看来,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在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偏向消费级产品。这从负责人“浅雪”的职业经历也可以看出来。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

首次亮相:2017年7月5日

负责人:陈丽娟

杰出科学家:王刚

BAT 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起底:都叫AI Lab,三巨头究竟有什么不同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杰出科学家、前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王刚

研究方向:消费级 AI 产品的研发。如实验室的第一款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天猫精灵 X1”,以及背后的智能语音助手和开发者平台 AliGenie。

据介绍,AliGenie 开发者平台有以下核心技术开放: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搜索/推荐算法和知识表示及推理问答系统。阿里方面表示,"上述能力阿里将免费开放给开发者和硬件厂商,无需从头搭建AI语音系统,节省在研发上的巨量投入,使开发者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院长:金榕

首席科学家:任小枫

计算视觉组负责人:华先胜

BAT 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起底:都叫AI Lab,三巨头究竟有什么不同

左起:任小枫、金榕、华先胜

任小枫是前亚马逊资深主任科学家,他加盟阿里巴巴iDST后,除担任首席科学家和副院长,同时负责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西雅图团队的搭建。

中国糖果暴跌逾40%

【AI TOP 10】华大基因今日上市大涨44%;美国50个州使用“全球第一个机器人律师”

 李克强: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


“大家翻翻科学史,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必须给科学家创造更多的空间,释放他们更大的活力!”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语重心长地对与会各部门负责人说。


李克强形象比喻道,长期以来,我们在科研管理中习惯于给科研人员“下计划”、“定指标”,哪年哪月要达到什么目标。“但是同志们啊,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哪个是‘计划’出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连他自己也‘计划’不出来啊!”总理说。



 活体硬盘:用DNA存储视频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应用CRISPR-Cas基因编辑工具,将编码了图像甚至是视频影像的DNA序列导入了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并从活体细菌细胞的基因组中读出了相应的图像和视频资料。


研究者认为:DNA分子的稳定性非常好,如果我们需要永久性地保存文件且并不需要随时读取时,DNA将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存储介质。而且,将来我们可以将文件数据存储进活体细胞而实现存储,复制等功能。



华大基因今天登陆创业板,大涨44%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A股今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为“华大基因”,证券代码为“300676”。

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9月9日,号称全球最大基因组研究中心。在谈及对公司上市的心情时,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目前心情是波澜不惊。




 下一个DeepMind?成立刚刚2个月,这家印度AI公司就被谷歌收购了

据外媒 entrackr 消息,美国搜索巨头谷歌已经收购了总部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Halli Labs。实际上,HalliLabs 公司成立才刚刚两个月,主要专注于构建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系统。


Halli Labs 创始人 Pankaj Gupata 希望利用现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帮助人们更轻松、更好地去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目前,谷歌发言人已经确认了 Halli Labs 团队将会加入谷歌



 中国电信携华为打造NB-IoT网络在北京正式商用

7月13日消息,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今日宣布,中国电信新一代物联网NB-IoT在京正式商用。


中国电信北京公司自今年起开始重耕800MLTE网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物联专网。重点在智能抄表、智能路灯、智能井盖、智慧停车、共享单车等领域成功开展多个NB-IoT应用的外场测试及试商用,以此推动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在更广泛的民生领域创造“物联新时代智慧新北京”新体验。



 微软推出PPT新功能:演讲实时翻译字幕,支持60多种语言

Microsoft Translator通过微软车库项目发布了全新功能——Presentation Translator,只需在PowerPoint上安装一个插件,大家就可以直接用中文母语进行演讲,观众则可以选择自己语言的翻译字幕。 


系统支持包括中文普通话在内的10种语言的语音输入—— 中文 (普通话)、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葡萄牙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并可翻译成60多种语言的文本字幕。



 美国50个州开始免费使用“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律师”

 

继逆天打赢16万起罚单官司、向叙利亚难民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后,“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律师” DoNotPay再次引起关注。据外媒报导,从今天开始,美国50个州将开始使用通过人工智能(AI)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聊天机器人,这是继在纽约、西雅图和英国取得成功后展开的又一次试行。


这个聊天机器人由英国发明家斯坦福大学大三学生Joshua Browder开发,可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人工智能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各行各业涌起了“失业说”,想必“美国50个州将开始使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AI聊天机器”这一举动也为律师行业带来不小冲击,最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腾讯出了个翻译君,能同声传译

7月12日晚间,腾讯宣布自家实时翻译软件—翻译君上线“同声传译”新功能,现在打开这款App,上滑进入“同声传译”界面,对着屏幕说话,就可以做到边说边翻,无障碍与外国友人聊天。


目前,这项新功能只支持中英互译,未来将支持更多语言。



 3D打印人造心脏就像真的一样



瑞士研究者运用软体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制造“真实”的人造心脏。



 南洋理工大学迎来新一任校长,新掌门曾执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苏布拉·苏雷什(Subra Suresh)教授,将接替安博迪教授,成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第四任校长。Subra Suresh教授的任期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正式接替从2011年以来担任南大校长的安博迪教授。Subra Suresh教授曾于2010年被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指派,是执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美籍著名科学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广受各项独立学术评判机构认可的全球顶尖大学。在今年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QS集团将南大排名为世界第11位,名列亚洲各大学之首。今年,南大更是重夺全球年轻大学宝座。2015年,南大被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列为全球上升最快的青年大学。南大校园更是多次荣登全球最美丽的前15个大学校园之一。

金融监管改革剑指监管套利 大央行现阶段操作难度大

今年以来,“一行三会”接连出手加码监管措施,积极处置存量,加速金融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多位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复杂程度和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保障金融安全、避免系统性风险是第一要务,“一行三会”应通过提高金融监管的穿透力和加强监管协调来化解风险。

专家认为,从机构合并的角度看,无论是“大央行”方案还是“双峰监管”方案,现阶段都存在很大操作难度。因此,在分业监管框架下,可考虑先行设立横跨“一行三会”的数字金融监管机构。针对问题较突出的资产管理业务等,尽快出台统一管理意见,防止资管业务的监管套利和无序扩张。同时,稳步推进金融去杠杆,维护金融系统性安全。


监管升级力保金融安全

备受关注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不少专家和研究机构认为,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中,金融安全和防风险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近日表示,当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加强监管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认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的风险要高度警惕。在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企业债券违约现象明显增多,人民币汇率稳定压力依然较大,银行风险、信用风险和资本外流风险值得关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保障金融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消灭系统性风险。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信贷过度膨胀导致资金脱实向虚,资金量超越了实体经济的需要,房地产价格泡沫滋生;从微观层面来看,由于此前货币环境相对宽松,导致前几年大企业过度借贷、杠杆率过高,并引发了一系列不审慎的投资行为,随着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上升,这部分风险可能加速暴露。另外,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在利率水平较低时发生的监管套利行为也会衍生为新的风险。现有银行资本水平下,银行表内外风险、杠杆扩张等问题或愈发凸显。

曾刚称,“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因此,防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去杠杆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金融领域的重点。”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预计,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中,防风险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金融风险的摸排和监测;二是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控制杠杆率;三是加大对逃废债等金融违规行为的查处。


抑制过度创新下的泡沫

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金融创新发展成绩斐然,但不合理创新和无边界发展,也滋生了资产泡沫和监管套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表示,过去三年来,金融风险不停地在不同部门之间游走,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影子银行、外汇和数字金融等。


在黄益平看来,一些监管“盲区”的风险尤其需要关注。“影子银行、地方政府融资、数字金融,这样一些没有看透的地方,其潜在威胁是最大的。凡是你能看得清楚的地方,风险相对比较容易防控,凡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是看不清楚的地方。”

资管行业近年来快速壮大,其引发的监管套利、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也日益严峻。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业务创新促使跨行业、跨市场的资管产品不断涌现,在分业监管体制下,可能出现监管真空和盲区,不利于监管部门对整体风险的识别和把控。

温彬认为,未来针对资管行业的监管核心应是“限杠杆、限通道、限非标、限池子、限刚兑”等。对监管部门而言,统一资管业务监管标准有利于掌握资管机构的真实风险组合和资产配置情况;提升监管政策的执行力和监管效率,防止监管套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资管机构而言,促其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业务,转变盈利模式,降低对“通道”的依赖,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防止资金空转,切实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在曾刚看来,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在抑制过度创新、防止监管套利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未来仍需针对风险比较突出的领域如资管行业等,出台风险防范措施:一方面是提升利率水平,压缩套利空间;另一方面要约束套利行为,提高套利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资管统一监管仍需明确其法律地位,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嵌套可以更容易被监管部门所辨识。”


数字金融监管亟待完善

在FinTech(金融科技)、大数据等快速渗透金融行业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高层关注的重点之一。专家认为,完善数字金融监管框架刻不容缓。

黄益平直言,数字金融对未来的金融稳定会有较大影响。“过去传统的货币政策,关注的是利率、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但如果数字金融高速发展,比如蚂蚁金服的余额宝,现在额度到了1.5万亿,这样一个规模的钱放在余额宝,我们是把它看成M0,M1,还是M2?这对货币政策框架提出了挑战。”

黄益平指出,数字金融平台有两个很重要的风险特征:一是参与人风险识别、承受能力较低;二是出现问题时风险传导速度非常快,行业跨度比较大,甚至在很多区域之间不断游走。即便是一个小的数字金融平台,一旦发生风险,可能就难以控制。

黄益平称,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必不可少,首先建议建立一个横跨“一行三会”的数字金融监管委员会;其次是对数字金融和对传统金融,要设置统一的监管标准,标准要明确。“中国政府目前也有一些尝试,比如沙盒计划(是指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监管机制创新,设立‘监管沙盒’)、创新中心等。我们可能也要开始学习识别系统重要性的机构,尝试一些监管办法,看能否像传统金融机构那样做一些压力测试,对资本金、流动性、业务的范围,做一些特殊的监管要求。”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认为,FinTech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业务带来巨大冲击,其累积的风险将有可能是系统性的。监管当局要制定相关的规则、标准。金融监管部门应负责制定完整的Fintech行业监管规则、行业技术标准,有效规范市场进入和退出,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有序的公平竞争环境。

谈及如何发展RegTech(科技和监管的有机结合),孙国峰认为,要完善金融监管的双支柱。一方面是微观层面的功能监管,要建立Fintech行业监管规则,实现风险监管的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要进行穿透式监管,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和最终的投向,穿透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要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要通过宏观审慎的监管,采取逆周期的操作,避免顺周期的风险。

中国银协:2016年银行理财余额29.05万亿 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银行争夺焦点

中国银协今日在2017两岸暨港澳银行业财富管理论坛上发布《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披露,截至2016年末,大资管行业规模已达116.18万亿,其中银行理财规模29.05万亿元,占比为25.00%,在各类机构中占比最高,报告预计,2017年对于理财业务转型将是重要的一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各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

不过由于净值型产品相对复杂的设计使得投资者教育需继续深化,报告预期短期内预期收益型产品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同时,银行理财也将寻求资产证券化、PPP等领域新的投资机会,委外投资模式将会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据报告披露,截至2016年末,银行理财发行机构已增加至523家,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05万亿元,同比增长23.63%,规模增速有所减缓,报告认为,银行理财已从高速发展期,逐步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并且银行理财的业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其中,2016年末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余额为23.11万亿元,占比79.55%,较2015年底上升5.38个百分点。外币型理财产品余额2.26万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1241亿元,增长幅度为5.81%。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9.37%的增速,高于2016年全市场银行理财发行数量7.27%的增速。


从资金来源来看,2016年,个人投资者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主体,全年总募集资金接近80万亿元,占比接近50%,私人银行客户占比仍然保持较低水平;同时机构投资者全年总募集资金额为接近70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中低评级为主的特点与我国银行理财投资者的结构相匹配;股份制银行以42.17%理财规模占比继续领跑银行业。

从资金运用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近七成理财资金通过配置非标资产和债券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下降。2016年,银行业理财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6%,已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理财规模保持增长的同时,理财资金对于服务社会各阶层的力度也愈加深化。据报告披露,2016年,银行理财践行普惠金融,为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9772.7亿元,同比增加了1121.7亿元,增幅12.97%。

6月中国财政收入、支出双双大涨 房地产与汽车税收增幅明显

今年6月,中国财政收入、支出双双大增。

中国财政部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82亿元,同比增长8.9%;5月增速为3.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16亿元,同比增长19.1%;5月增速为9.2%。

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06亿元,同比增长9.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483亿元,同比增长15.8%。

财政部总结称,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是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综合反映,也是工业品价格上涨、企业盈利状况改善、进口价量齐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及时拨付下达财政资金,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上半年财政主要收入项目中,有以下几项变化较大: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2564亿元,同比增长18.5%;土地增值税2920亿元,同比增长23.9%;房产税1389亿元,同比增长18.8%。

车辆购置税1552亿元,同比增长22.8%。

证券交易印花税618亿元,同比下降8.8%。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7701亿元,同比增长34%;关税1458亿元,同比增长21.2%。

个人所得税6753亿元,同比增长18.6%。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长、财产转让所得增加等带动。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6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回暖。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6月汽车销量同比+4.5%至217万辆,乘用车销量同比+2.3%至183.18 万辆,一改之前两个月的疲软态势。同时,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热度不减。恒大、万科等5家龙头房企上半年合计销售额11480.67亿元,同比增长50.6%。中原地产研究数据显示,15家龙头房企6月单月销售额环比增长52.6%。

上半年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中,有以下几项变化较大:

教育支出15346亿元,增长17.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803亿元,增长24.6%;

城乡社区支出11892亿元,增长20.1%;

债务付息支出3075亿元,增长31%;

科学技术支出2905亿元,增长22.7%;


财政部回应地方债发行减半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今日财政部国库司巡视员娄洪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今年地方债发行减半做出回应。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约1.86万亿元,相较去年同期3.58万亿元规模几乎减半。娄洪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相较去年明显下降:

一是,经过前两年置换债券大规模发行(2015年、2016年置换债券分别发行3.2万亿元、4.9万亿元)后,2017年及以后年度剩余的地方政府未置换存量债务将大量减少,今年置换债券预计发行规模较去年明显下降。

二是,与地方财政部门主动调整地方债发行进度和节奏有关。例如,6月下旬,为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应对临近季末可能出现的债券市场流动性趋紧、发行利率偏高等情况,在财政部的指导下,部分地方主动调减了地方债发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