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欧元短期存下修风险 长期涨势依然向好?

丹斯克银行与汇丰仍看好欧元未来走势,不过丹斯克认为欧元/美元短期下修风险较高,长期仍然倾向逢低买入;汇丰认为其年底前目标位是触及1.20大关。法农风险指标暗示,澳/日将进一步上涨;澳洲国民银行称,中期看好纽元/美元涨势。


丹斯克:欧元/美元短期下修风险较高 长期青睐逢低买入

丹斯克银行分析师团队周四(7月20日)指出,认为欧元/美元短期下行风险很高,但他们预计从长远来看欧元仍将升值,一年内将瞄准1.18关口。

丹斯克表示,欧元通常会在德拉吉记者会期间上升,该货币对仍交投于超买区域。因此,近期风险偏于下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欧元/美元汇价走势往往与欧洲固定收益市场形成对比,举例来说,记者会之后欧元两年期掉期利率回落,而欧元/美元则仍然走高。

鉴于利率走低,丹斯克的短期金融模型不能充分解释欧元/美元为何走高。此外,持仓和RSI等其他短期技术指标也表明欧元/美元下修的风险很高。

不过,丹斯克仍认为欧元/美元的下滑可能仅是昙花一现,战略上,该行仍青睐于逢低买入。更长期内,丹斯克仍认为该货币对将走高,12个月目标为1.18。



欧元/美元升穿2016年高点 汇丰:还要大涨!

由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周四表示,决策者将在秋季讨论调整购债计划的选项,欧元/美元当天突破2016年的高位,刷新1.1655的近两年新高。汇丰银行(HSBC)认为,德拉吉的讲话为欧元/美元打开更多的上涨空间。

欧洲央行周四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德拉吉随后表示,决策者仍在等待通胀追赶上经济复苏,他们因此将等到夏季过后再讨论削减刺激。尽管德拉吉称,没有设定讨论计划调整的具体日期,且决策者一致同意不改变政策指引,但投资者怀疑秋季讨论可能会导致央行在明年收紧政策。


汇丰银行策略师Daragh Maher周四在报告中写道,德拉吉为欧元/美元攀升“开启了大门”,因为他并未对欧元/美元过去一个月的升势表达不安。Maher指出,欧洲迈向收紧货币政策加上美国从预期的货币正常化步伐的退缩,意味着欧元/美元更多的上涨空间,年底前目标位是触及1.20大关。预计欧洲央行将于9月会议上宣布有关量化宽松的决定。


瑞信:美元/加元近期走势还看经济数据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分析师周五撰文指出,自上周加拿大央行升息后,市场对加元的关注度仍在升高,因为自上次利率决议加息以来,隐含波动率曲线中的接近平行运动走高。

瑞信指出,在国内层面,加拿大央行下一次会议将在9月份,在此之前关注重点仍为数据,日内的CPI将是对加拿大央行坚定信念的首个重要测试,上周他们称通胀将会从当前较低水平走高。

该行表示对此维持怀疑态度,但承认如果美元再进一步走低的话,即使通胀数据疲弱,美元的整体态势仍可能是占主导地位的。在技术方面,如果美元/加元能够保持在关键支撑位1.2461上方,很可能会引发买方重新出现,目标是重返1.30水平上方。



法农:风险指标暗示,澳/日将进一步上涨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周五指出,风险指标已经进入寻求风险较小区域。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法农的外汇风险指数在寻求风险区域保持稳定。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变化,因在当前环境中,美联储等主要央行依旧依赖数据,这表明货币政策预期的任何增长都伴随着更好的增长预期。

在G10外汇货币中,如澳元,将继续对风险情绪敏感,尤其是在澳洲联储货币政策预期有所改善的情况下。目前对其风险指数的解读表明,未来几周澳元/日元可能会出现进一步上涨,但随着投机性仓位的增加,可能成为不利因素。


NAB:纽元/美元中期涨势前景完好

澳洲国民银行(NAB)周五指出,中期来看,纽元/美元看涨前景维持完好,如果本周收盘站上0.7330/40,则将确认进一步上行空间。

此前5月和6月的周图和月图收盘均上涨,为纽元/美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系列中期看涨动能指标强化了纽元愈发积极的环境。

NAB指出,如果纽元/美元收盘维持在0.7280上方,则接下来目标剑指0.7480/00,若突破则上调中期目标至0.7800/25。


微软财报超预期 云平台Azure收入涨97% 股价盘后创历史新高

42岁的科技股“老大哥”微软周四盘后发布2017财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每股盈利和营收均好于预期,但盘后股价蹿升后回落。

今年第二季度(2017财年四季度),微软排除特定项目后的营收为247亿美元,同比上涨9%,也好于预期的243亿美元。经调整后每股盈利98美分,排除税费优惠后的每股盈利75美分,均好于预期的71美分。

备受瞩目的云业务发展良好。云平台Azure季度营收同比跳涨97%,毛利率也扩大至52%。虽然微软按照惯例没有给出具体的收入数据,但建立在Azure硬件之上的商业软件Dynamics 365和办公软件Office 365等商业云应用,季度营收84亿美元,同比上涨23%,财年总营收189亿美元。包括Azure等服务器业务的智能云部门,季度营收74亿美元,同比上涨11%。


这既表明对微软Azure云业务的需求量在过去两年翻了一倍,也接近于2018财年设定的营收目标200亿美元,被华尔街分析师看好。瑞信调查发现,40%的企业和个人受访者将微软云平台列为首选对象,比六个月前的21%翻倍,分析师也认可用云订阅的方式售卖办公软件带来可持续现金流。

此外,列于生产力和商业处理部门旗下的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季度营收11亿美元,同比上涨21%。Bing助推搜索广告收入跳涨8%,搜索量和单位搜索收入均报上扬。


个人电脑业务表现落后,季度营收88亿美元,同比下跌2%,手机业务收入继续下滑3.61亿美元,Xbox游戏机硬件收入同比大跌29%,售价和销量均下滑。不过微软CFO Amy Hood看好Surface产品线,在6月15日推出的翻新版平板电脑Surface Pro最受欢迎,Surface笔记本电脑也销量不错,预计将继续提振今年三季度的整体业绩。

总体来说,微软在2017财年非美国通用会计标准下的收入967亿美元,净盈利259亿美元,在美国通用会计标准下的全年净盈利为212亿美元。预计2018财年一季度(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在236亿到243亿美元区间。

华尔街见闻也曾多次提到,今年微软计划裁员3000多人,主要涉及全球商业业务和海外销售及市场营销部门,将销售团队架构围绕云业务重组,以更好地服务于以Azure为中心的“云计算优先、移动业务优先”战略。

微软周四盘中触及74.30美元的纪录新高,并报收于74.22美元的收盘最高,今年以来累涨19%,跑赢了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涨幅10%。盘后股价一度上涨4%,随后波动下滑,或令周五开盘股价承压。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5100亿,创半年新高

中国央行本周净投放5100亿,创半年单周新高。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进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5%;以及4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均与上次持平。


央行本周在公开市场共进行了7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创下自1月22日来的单周净投放新高。

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有1000亿逆回购到期。本周净投放5100亿,为近六个月最大单周投放量。上周净回笼700亿。

本周MLF到期量395亿元,操作量0亿。7月24日还有1780亿元MLF到期。

年中考核平稳过渡后不到两周,资金面从本周开始突然呈现收紧态势。

不过,从周一开始,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大手笔净投放,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分别净投放1400亿、1700亿、1000亿、600亿。


对于近期央行的大幅净投放,央行周四公告称,主要是为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MLF到期等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

中国证券报称,最近两日净投放规模下降,亦从侧面印证金融机构流动性供求压力有所缓和。市场人士指出,缴税基本收尾,随着月度财政支出增多,流动性最紧张时刻已过去,不过月底到期量仍多,叠加政府债发行、上市银行海外分红等影响,流动性或呈现松紧平衡特征。


联讯证券李奇霖表示,市场上的钱确实比7月初相对少了,长短期资金供需失衡,以及市场情绪谨慎,资金面出现了短端比长端贵的局面;央行已经注意到现在资金面紧张的态势,并采取措施,这种局面预计不会持续太久,本周内就有可能结束。

资金面紧张出现缓解迹象。中国银行间市场1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22.16个基点,报2.5928%。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14.83个基点,报2.7019%。

隔夜shibor报2.7330%,下跌2.04个基点。7天shibor报2.8470%,下跌0.6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4.2550%,下跌0.01个基点。

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全球股市从未出现如此诡异的“平静”

对于市场来说,大涨大跌再平常不过了,除了2017年。

美国标普500指数、MSCI欧洲指数、MSCI除日本以外的亚太指数今年都没有出现幅度较大的回落,也就是说,在一个日历年期间没有出现一次至少5%的回调,这种情况少说也是三十年来都未曾见过的。

可以说,全球股市波动性今年都处于历史低位。衡量市场波动性的“恐慌指数”CBOE VIX指数波澜不惊,今年一直低位徘徊,上周五收盘甚至跌到了1993年以来最低点位。


细细回忆会发现,上一次所有这三大股指一年间没有出现5%的回调这种事还是在将近四分之一的世纪之前,那是1993年。当年,三大指数均大幅上涨。


诡异的平静

标普500指数今年累计涨10%,最大跌幅只有2.8%。

上一次美股发生幅度5%及以上的下跌还要追溯到去年6月英国退欧公投之后。自那时至今,标普500指数已连续267天都没出现5%的回撤,创下了1996年来的奇观。

独立经纪商和投行LPL Financial预计,如果今年剩余时间标普500指数仍保持这种状态,那么,今年将是过去60年中市场跌幅第二小的一个日历年。历史记录是1995年,当年指数仅下跌2.5%,当年飙涨34%。


MSCI除日本外的亚太指数今年累计已上涨22%,年内最高与最低的振幅差仅为2%。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预计,如果下半年不出现5%跌幅,则该指数将创下至少30年来的新纪录,远低于其20%的年均下跌水平。过去30年中,该指数只有三年出现了年内跌幅小于10%的情况,分别是在1991年、1993年、2005年。


MSCI欧洲指数同样稳定,今年最大跌幅为4%,远低于其16%的平均年内跌幅。


为何如此稳定

策略师们认为,量化交易的增长和来自ETF的大规模资金投向市场,也使得波动性下降。ETF是美股大买家之一,高盛估计ETF的持仓规模在美股中的比例接近6%。

很多投资者认为,他们对股市持续稳步上涨有信心,尽管从历史角度看市场最终应该会调整。这是因为全球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或将加速,经济复苏仍在持续,央行基本仍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股市和G3国家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相关性从未像现在这么高:


当然,历史告诉我们,这种“古井无波”的平静状态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LPL Financial称,在过去60年中,标普500指数只有5年回撤幅度低于5%。

乐视金融产品被曝逾期 乐视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显现?

乐视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似乎开始显现,而乐视金融可能是下一块倒下的骨牌。

近期,各类论坛、贴吧被乐视金融投资到期无法按时兑付的消息充斥。

前有乐视金融前CEO王永利被曝已离开乐视,后有乐视金融兑付逾期,乐视生态“第七子”——乐视金融的前景令人忧心。


据一位投资者向媒体爆料,自己在乐视金融的投资到期后,无法按时兑付。对此,乐视金融的客服解释称,“没有按时兑付是因为第三方支付通道有问题”。

这样的答复引来一大批吐槽。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第三方支付通道出现问题的概率不大。

“我们听说过一两单出现过这种情况的,但一般是从一家支付通道转到另一家支付通道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便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出现问题,那也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

如今,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乐视金融很有可能受到了乐视整体资金链紧张的拖累,目前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来进行兑付。  

“续投还是撤离?”这是不少乐视金融产品投资者现在较为纠结的问题。


关于乐视的故事,贾跃亭似乎讲不下去了。近些年,因投资者信心崩塌而引发的“踩踏”事件在资本市场时有发生。

面对此种环境,投资者肖苹(化名)选择撤离。她在乐视金融投资的产品今日到期,没有选择续投。

“现在网上关于乐视金融的负面消息太多了,虽然投资金额不大,但谁都不希望血本无归。按照合同中T+3的约定,客服说我的资金可能需要到下周一或下周二才能到账。现在还是比较担心的,我有认识的人在乐视金融投资到期后提现,逾期5天还未到账。”肖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

对于还在“坚守”的投资者,他们更关心的问题则是,乐视金融现在的兑付逾期是暂时性的困难还是仅是一个开端而已?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乐信(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乐视金融”)已经被列入工商部门经营异常名录。

早在2017年2月份,乐视金融的1亿股股份已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冻结,执行通知文号为(2017)京03执保字第9号,类型为一般冻结。

据了解,乐视金融是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只是在今年5月22日股东发生了变更,此后由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持有全部股权。

然而,乐视投资管理公司的5亿股权也早已全部被法院冻结,并且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重复冻结。

虽然,乐视投资管理公司在5月11日进行了股权转让,由乐视控股全资子公司变为了由贾跃芳(贾跃亭的姐姐)个人控股的公司,但是贾跃芳实缴的注册资本仍旧为“0”。

也就是说,即使乐视金融因控股公司进行股权变更而脱离司法冻结,然而一旦乐视金融平台上逾期率有所上升,那么投资人无法按时回款就是必然的,乐视显然没有流动性能给投资者进行垫付。


其实,在今年5月初王永利卸任乐视金融CEO时,外界就已经猜测纷纷,对乐视金融的前景表示忧虑。如今,王永利已离开乐视,就足以反映乐视金融如今的现状。两年前,王永利离开任职了26年的中国银行而来到乐视金融,不太可能是抱着混日子的目的来的。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在融创中国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将来乐视就是上市公司和汽车两部分,乐视汽车贾跃亭该怎么弄怎么弄,其他的(非上市业务)“该卖的卖掉、该剥离的剥离”。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乐视系非上市业务的乐视金融会倒在被剥离之前吗?

中国最令人向往的自驾路线 (十)

高盛称“内战”结束 比特币一日涨超17% 以太币反弹10%

硬分叉风险看来越发减退,本周四比特币涨破17000元人民币关口,迎来两位数上涨,以太币也打了翻身仗。

以下比特币交易平台Coindesk走势图可见,周四比特币最高涨至17868.53元人民币,日内涨近13%,以美元计日内涨幅超过17%。


稍早高盛发布了一份看涨虚拟货币的研报,并认为比特币“南北战争”似乎已经结束,为此长舒一口气。据Cryptocoinsnews报道,比特币“内战”可能结束,比特币矿工们似乎已经决定支持隔离验证(Segwit)。

受比特币硬分叉风险缓和影响,以太币周四也明显反弹,涨超10%。本周三多个Twitter账号传出多起黑客攻击ICO的消息,以太币当天曾大跌17%,跌落204美元。


本月21号Segwit+2x版本的比特币将上线,比特币用户可选择是否从老版本切换至新版本。在截止本月31日的投票期间,超过80%以上的人持续使用新版本,比特币将正式切换至Segwit+2x;但如果选择新版人数少于80%,比特币将大概率遭遇硬分叉风险。

若比特币矿工对接受Segwit+2x产生分歧,或者用户激活软分叉(UASF)的支持者不肯接受比特币区块容量由1M扩展至2M,都将导致比特币产生不同的支链,直接分裂成几种不同的货币。

实际上,在昨日硬分叉风险就有所下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软件更新。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市场曾为8月1日“最终决战日”的来临而精神紧张,比特币的“硬分叉”风险(即因无法达成共识而分裂成几种不同的货币)越来越受到关注。受此影响,数字货币整体迎来史无前例的大跌潮。周末以太币重挫30%,创下两个月以来新低。

在本周一大涨20%后,比特币周二早盘大涨10%。当时华尔街见闻提到,一些用户在系统测试中表达了对切换至新版本的支持,周二对Segwit+2x版本的支持超过了45%。

投资传奇人物Michgael Novogratz最近指出,若以太币价格跌至15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比特币价格下降到2000美元以下,他将趁机抄底,增持更多的以太币和比特币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