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委内瑞拉,却有点自讨苦吃?

上个月底美国财政部宣布对委内瑞拉13名现任和已卸任的高级官员进行制裁,并威胁将就委内瑞拉政府推进制宪大会选举实施进一步制裁,包括禁止美国从该石油出口国进口原油,限制委内瑞拉国有石油公司PDVSA用美元交易等措施。

此前美国也直接拒收了一艘来自委内瑞拉的油船,不过,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放出了狠话要严厉制裁委内瑞拉,但如果真的制裁该国的石油业,美国国内的企业反倒会遭遇数百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损失。国际投资机构晨星驻芝加哥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Sandy Fielden认为,特朗普没有立即打击委内瑞拉是因为涉及很多利益群体,多方都会受影响。


唇寒齿亡?委内瑞拉是美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

委内瑞拉约95%的外汇收入源于石油出口,对美国出口量约占其出口总量一半。但美国同样很依赖委内瑞拉原油,委内瑞拉是仅次于沙特和加拿大的美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美国德州、新泽西等多地石油企业都依赖委内瑞拉产油满足炼油需求。仅去年一年,委内瑞拉出口美国原油就超过2.7亿桶,价值约100亿美元,而这些原油足以炼制50亿加仑汽油。

如果委内瑞拉等国的重质原油供给萎缩,美国炼油厂只能转为轻质低硫、但价格更高的原油。这就意味着,美国炼油厂的成本将大大提高。此前美国多家炼厂表示,由于较重质原油的贴水缩窄,他们正在使用更多的轻质原油。埃克森美孚也表示,旗下位于墨西哥湾地区的一家炼厂在使用一种轻质原油。


美国零售油价将上涨?这才是特朗普最大软肋!

在一定程度上,炼油厂正对原油的高成本以及预期中委内瑞拉对美国石油供给减少进行应对。分析师表示,这一变化可能意味着,如果炼厂能够转嫁成本的话,夏季驾车高峰季的最后几周以及秋季零售油价将上涨。

而特朗普对汽油价格上涨十分敏感,此前他也多次因为汽油价格高而抨击奥巴马。在7月4日的独立日假期期间,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约为每加仑2.21美元,大大低于3.14美元的近十年平均水平,特朗普专门为此发推特,庆祝汽油价格创下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由此看来,特朗普迟迟未对委内瑞拉的原油业下手,国内的零售油价仍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莱斯大学下属一个公共政策学院的能源专家弗朗西斯科•梦纳尔迪表示,如果特朗普没有对委内瑞拉实施石油制裁,他也不会感到奇怪。因炼油厂已经做了很多游说工作,劝说政府不要对委内瑞拉石油进口实施全面禁令。

人民日报:第三方支付,有监管才有未来

据报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截止期限为2018年6月30日。网联这一专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服务的支付清算平台的成立,凸显了监管部门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流向等监管的决心。


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是为线上支付提供统一、公共的支付清算服务。从监管层面讲,传统支付体系为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商业银行和用户参与的三级模式,无论是转账还是消费都得经过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也能掌握所有交易信息。第三方支付出现以后,就出现所谓“直连”模式,主要指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自己体系内为客户建立虚拟账户,同时直接连到多家银行,并在不同银行开设账户。假如用户从银行A向银行B转账,而支付机构在这两家银行都有账户,通过自己就能完成清算。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第三方支付自己承担结算,既绕过银行,也绕过独立清算机构,存在洗钱、套现获利等风险。另外,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账户有大量客户备付金,其利息回报往往可观,同时也存在挪用、占用风险,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很早就提出了集中存管。

网联作为线上支付结算业务的专属平台,目的就是剥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算功能,将线上支付清算拉回监管视野。不过,假如将网联视作网络版的银联,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并入银联?这是因为银联由各大银行及传统金融机构入股成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多游离在体系外,而新版网联的股东则将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其中。可见,网联的成立既是第三方支付和传统支付的结合,也意味着我国的支付清算市场正在走向有序竞争。前不久,银联就联合各大银行推出二维码支付等。形成竞争,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


当然,无论以什么形式纳入监管,以何种方式展开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是支付便利受不受影响。现在,很多人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出门不带钱包,拿着手机走天下,因此看到第三方支付被网联“收编”,难免有疑问。事实上,除了更安全,网联的技术容量更大,其目标容量是每秒处理12万笔、峰值期每秒18万笔,理论上可以安度“双11”“春节发红包”等高峰期。另外就是收费问题,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用户早已习惯了免费模式。然而,支付平台早期不收取手续费,并不是因为清算环节没有成本,而是平台垫资吸引用户,随着流量趋向稳定,提现环节已经开始收取手续费。目前,网联还未提及收费问题,但相信在市场化支付机构参与下,用户体验会越来越好。

网联平台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行业“安全、公平和效率”的监管原则,必将深远影响支付行业的格局。当然,它也最大程度体现出监管层面对新事物、新业态“包容审慎”的态度。随着第三方支付被纳入统一监管,我国支付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财报漂亮股价更吸睛 微博开盘意外大跌、盘中神奇逆转

周三新浪公布的财报业绩比市场预期的还好,但没想到新浪和微博美股当天开盘意外大跌,午盘又神奇逆转。

周三美股盘前,微博美股曾涨6%,谁料开盘不久一度大跌11%以上,新浪美股跌超7%。此后双双大反弹,微博收涨逾1%,收于87美元上方,创收盘新高。新浪跌幅也收窄到不足0.1%。


周三美股盘前,微博发布财报,微博季度利润和收入均好于预期,并给出了好于预期的三季度收入指引。微博在美股开盘前一度涨6%,市值曾突破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微博周三发布的财报显示,二季度经调整每股收益为0.38美元,高于预期的0.35美元;当季净收入2.53亿美元,同样超出预期的2.46亿美元。

财报还显示,二季度微博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28%,至3.61亿,其中92%为移动端用户。当季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较上年同期净增约3300万,至1.59亿。

微博预计三季度净收入在2.9~3.0亿美元区间,市场预期为2.8亿美元。

新浪财报显示,二季度经调整EPS为0.70美元,高于预期的0.60美元;当季净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47%至3.59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44%,非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64%。


为何开盘后股价不涨反跌?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此前微博和新浪美股已被超买,且今年一季度新浪和微博业绩表现极好,令市场预期过高,也给今后财报后股价承压。

今年7月完成微博股票配送后,新浪在微博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约49% 降至约46% ,投票权比例由约74%降至约72%,这导致新浪对微博的非控制性持股百分比例增加。

上述文章提到,未来减持微博可能影响新浪业绩,而微博过度依赖视频创收容易受到监管整顿影响。不过,美股投资者相对更看好新浪。有分析建议投资者,通过持有新浪来间接持有微博,还能顺便分享新浪门户业务的发展潜力红利。

马云高调入驻住房租赁市场 杭州试点或在全国推广

“租售并举”正成为楼市调控的重要措施,而参与到其中的,不只是政府和国企。

8月9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与阿里达成合作,共建杭州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

上证报今日的报道提到,住建部等相关部委希望,杭州的这一智慧住房租赁平台,在产品化落地成熟后向全国推广。

杭州市房管局指出,租赁平台将在房源核验、评价系统、信用体系、线上支付、在线签约等多个功能上,结合应用阿里巴巴提供的技术。


阿里觊觎住房租赁市场已久

事实上,这不是阿里第一次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租房市场中。

今年3月29日,支付宝宣布接入蘑菇租房,用户的芝麻信用分超过650分,就可以在第三方提供服务中找到“租房”入口,并获得由蘑菇租房提供的免押金租房体验。

押金被信用取代的这一尝试,率先在上海上线。当时支付宝提到,北京、深圳、南京、杭州等地都将陆续上线,未来在租房这一服务入口还将继续引入其他类型的合作伙伴。

而这一次杭州的智慧租房租赁平台,与今年3月底的尝试有显著不同:阿里牵手的是杭州房管局,这一合作伙伴是政府层面的。


租赁市场 民营企业亦有机会

毫无疑问,政策加速推进租售并举,国企,尤其是国字头的房企,有望最先享受到住房租赁市场的红利。

同样受益的,还有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而这一次阿里和杭州房管局的合作意味着,在租赁市场中,玩家不仅是政府和国企,民营企业也有自己的机会。

在政府主导的租赁体系下,民营企业们同样有机会可以参与进来——至少,能为政府提供技术优势的互联网巨头就大有可为。


而民营房企方面,7月18日,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鼓励国有、民营的机构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万科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郁亮此前在接受“新华视点”采访时表示,目前万科已经开办长租公寓1.2万-1.8万间,计划今年做到10万间。

不过,对于更多希望进入住房租赁市场的民营企业来说,还面临着房源稀少等挑战,需要企业积极应对,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给予扶持。

黄金升至近两个月高位直逼1280 美朝互怼避险资产齐涨股市大跌

黄金周三强势上涨,升至近两个月高位,美盘最高上探至1278.66美元,多头强力拉升。

在特朗普向朝鲜发出强硬警告数小时后,朝鲜有关发言人称,朝人民军战略军在慎重考虑,用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攻击关岛。

之后,特朗普发表推文表态,现在美国的核武库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美国永远都会是世界第一强国。

美朝地缘政治危机加剧,全球市场避险情绪迅速抬头,避险资产普涨。

不过,有分析认为,冲突尚未真正发生,市场波动应该很快会消退。


 

黄金周三亚市早盘开于1260.24美元/盎司后,此开盘价即是当日最低价,金价震荡上行,不断走高。欧市金价转盘整走势,但多头有所上攻。美市金价大幅拉升,多头强力上攻,金价不断刷新高点,期间虽有回落但很快回复上涨,多头继续上攻,录得日内高点1278.66美元/盎司后小幅下挫后再反弹,终收于1277.15美元/盎司的高位。

黄金周三亚市早盘开于1260.24美元/盎司,最低下探1260.24美元/盎司,最高上涨至1278.66美元/盎司,收于1277.15美元/盎司,上涨16.91美元,涨幅1.34%。


美朝地缘政治危机加剧 市场剧烈波动

本周三,在特朗普向朝鲜发出强硬警告数小时后,朝鲜有关发言人称,朝人民军战略军在慎重考虑,用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攻击太平洋的美国关岛地区,市场因此剧烈波动。

之后,特朗普发表推文称,自己作为总统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恢复和现代化美国的核武库,现在美国的核武库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并且表示,希望美国永远不必动用这种力量,但无论如何,美国永远都会是世界第一强国。首此消息影响,黄金直逼1280美元。

不过,FBN Securities首席市场策略师Jeremy Klein认为,朝鲜若发动导弹攻击将是明确地对美宣战,他完全有信心金正恩不会采取如此激进之举。周二以来的市场波动应该会很快消退。

其他分析人士也大多认为当前波动只是短期反应。Sri-Kumar Global Strategies的总裁Komal Sri-Kumar指出,美债收益率和美股要有更大波动将需要出现美朝真正的敌对行动,比如美国准备攻击,和/或朝鲜真正发射导弹。


特朗普朝鲜互怼 全球市场紧急避险 

在特朗普与朝鲜“互怼”之后,全球市场避险情绪迅速抬头。

欧股美股普跌,盘中“恐慌指数”VIX创逾一个月新高,瑞郎、日元分别创近两周和近两月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六周新低。

期金收涨逾1%,创约三个月最大单日涨幅,盘中升破1280美元关口。在岸人民币对美元近十个月来首度收于6.7上方。

分析师:冲突尚未真正发生 黄金涨幅或受限

分析师称,市场讨厌不确定性,但是在冲突尚未真正发生,股市也没有大幅调整的情况下,黄金的涨幅也会受限,1295美元/盎司可能是短期的顶部。

美朝危机是否会进一步加剧有待观察,但黄金短期内上涨过猛,也可能会诱发获利回吐,金价也有冲高回落的担忧。

本周五将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是关乎黄金涨跌的另一重大事件,投资者需要高度警惕。


美国EIA原油库存连降12周 油价收涨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官方统计,美国8月4日当周商用原油库存减少645.1万桶,为18周以来的第15次下调,并已连降12周,高于预期的降幅237.35万桶和前值降幅152.7万桶。

虽然美国8月4日当周原油库存总量持续下降12周并达至2016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原油库存规模处于高位,比2014年前的水平高出12%。

报告发布后,WTI原油从高位回落47美分,最低触及49.05美元/桶,完全回吐日内稍早涨幅并转而下跌0.24%。布伦特原油下挫0.3美元,涨幅收窄至0.6%,报52.47美元/桶。

周三收盘时,WTI 9月原油期货收涨0.79%,报49.56美元/桶。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收涨1.07%,报52.70美元/桶。


技术分析

 



图为黄金4小时走势,价格短线突破通道上轨后快速走高。目前价格正在测试前方高点和斐波那契78.6%回调位组成的强阻力1276附近。

若价格突破该阻力,进一步的上涨目标为年内高点1296附近。若受阻回落,下方支撑为8月低点1251附近。


图为黄金日线走势,价格受到50日均线1250的支撑后快速走高,回抽今年以来的上升趋势线测试阻力。

若价格突破该阻力,将延续上涨趋势,短期的阻力为年内高点1296附近。若受阻回落,下方支撑见50日均线1250。


基本面利好因素:

1.周三(8月2日),素有小非农之称的ADP就业报告显示,美国7月ADP就业人数增加17.8万,连续两个月降低,恐暗示美国的就业市场趋缓。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人口意外减少0.4万,创下去年大选以来的最大降幅。

2.据周二(8月1日)公布的数据,美国6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为1.5%,高于前值和预期;但美国7月个人收入增幅月率录得0,为7个月来首次未能录得增加,且为2016年11月以来的最低增幅,受此影响,美国6月消费者支出几乎没有增加,意味着美国第三季度消费速度将放缓。


基本面利空因素:

1.美国劳工部周二(8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JOLT职位空缺616.3万,创纪录新高,大幅高于预期的570万,前值从566.6万上修至570.2万。JOLTS数据是美联储主席耶伦高度关注的劳动力市场指标,最新数据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复苏。然而。虽然职位空缺数量创新高,但是雇佣数据却有所下滑,表示与空缺职位相匹配的人才有限。

2.美国劳工部(DOL)周五(8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意外增加20.9万人,失业率则降至4.3%。市场人士指出,今天的非农就业报告可谓全面开花:就业人口增加20.9万,失业率降至16年低位,薪资增速也出现回暖,表明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健康,为美元短期反弹提供动能


后市展望

1.法国巴黎银行周二表示,由于美元涨势将减弱,且美联储加息步伐料将放慢,该行将2017年金价预估从1220美元上调至1245美元/盎司,同时还预计2018年金价均值1285美元/盎司,较之前预估上调165美元/盎司。

2.FXTM的研究分析师Lukman Otunuga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短期内关键水平是1,270美元/盎司。Otunuga表示,黄金多头需要看到日线收于1,260美元/盎司上方来保持上涨动能,但是,如果在该水平下方看到持续的压力,那么金价跌至1,240美元/盎司也不会感到意外。

3.澳新银行(ANZ)分析师Daniel Hynes称,过去12个小时多空力量角逐,经济数据抬高美元,不过朝鲜和美国之间的口水仗很快扭转了涨势。他补充道,朝鲜将会对黄金提供一些支撑,不过不足以显著推升价格。


4.福四喜国际(INTL FCStone)分析师Edward Meir称,黄金低迷嘎然而止,特朗普对朝鲜的警告打压股市。他补充道,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在增加,应该增持黄金。

5.渣打银行在周二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印度黄金的实际需求可能不会在下个月恢复,但仍指出,今年黄金购买“婚礼季”比以往更多,这意味着更多的黄金需求。渣打指出,该国的需求在上个月实施货物和服务税前强劲,2017年有28个‘吉祥的婚礼日’,而2016年则为8个,这将支持黄金需求。坚挺的需求趋势应有助于抵消税收障碍,但需求预计在9月份之前不会恢复。

6.盛宝银行商品战略主管Ole Hansen说“市场讨厌不确定性,这正是我们当下的情况。但是展望未来,除非我们开始看到冲突发生,或股票市场调整,黄金的上限将是1295美元/盎司,虽然目前的上涨是有利的方向。 

人民币中间价上调305点 在岸人民币开盘大涨至6.66

信息流成微博Q2营收支柱,但百度、腾讯、谷歌入局让2017年信息流江湖硝烟弥漫

8月9日,微博公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微博第二季度净营收2.5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净利润735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其中,广告和营销营收2.18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占总营收的86%。截至2017年6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规模增至3.61亿,年对年增长7900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占比达92%,再创新高。


作为社交媒体平台,信息流成为目前微博的主打产品。为了提升微博信息流的互动效率,除了引入机器学习,微博还扩大了兴趣信息流的分发规模。二季度,其兴趣信息流的用户规模超2亿,刷新量年对年增长超过100%。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微博首席财务官余正钧也指出,移动端广告占总广告收入的73%;而在各个广告产品收入贡献占比方面,对微博广告收入贡献最大的就是信息流广告,本季度占比大约是51%。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更表示,兴趣信息流目前的数据不管是用户规模还是整个的用户发现量应该都有将近三倍的增长,给微博贡献了比较多的广告库存。

可见,微博通过信息流产品获得的收益相当可观,因而在该类产品上投入很多。然而不仅是微博一家在专注做信息流,国内外互联网科技巨头均在争食这块蛋糕。微博在这个领域面临哪些强敌,它们又在争什么呢?


巨头搅局信息流江湖

信息流产品早已红海一片。2017年,谷歌,百度、腾讯不约而同纷纷加码信息流产品,让这个领域充满了硝烟的味道。


谷歌:新增“Google Feed

7月19日,谷歌公司宣布在手机搜索应用中新增一项自动新闻订阅功能“Google Feed”,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据媒体报道,这项功能主要是根据用户搜索历史、YouTube观影习惯和其它个人信息来向用户推荐新闻,让用户在使用Facebook或Twitter 等社交软件的时候都可以第一时间阅读来自Google推荐的新闻资讯。

去年12月,谷歌就为此应用开始测试。此前,搜索栏下方是Google Now,在Google引入News Feed以后,Google Now就被移动到“updates”的二级页面中,而搜索栏下方则会通过卡片形式呈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谷歌的这一功能真正基于用户的兴趣,”谷歌工程部副总裁Ben Gomes说:“这项功能基于用户搜索数据进一步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另外,这个功能还将过滤谷歌认为可能冒犯客户的信息。


据悉,Google Feed目前主要适用于手机端,谷歌在电脑端的产品仍将保持不变,当前使用权限为谷歌公司主要的搜索应用,未来将会在谷歌浏览器和谷歌网页产品中推广。

虽然Google Feed与Facebook的News Feed名称相似,但谷歌强调,他们并非有意抄袭Facebook这一名称。谷歌在本周三的公告中也提到,Facebook的News Feed已经成为最令智能手机用户上瘾的信息消费功能之一。LinkedIn现在也已经添加了更多滚动式Feed类功能。

Google工程副总裁Sashi Thakur表示,希望用户了解他们正在从Google消费信息,只是没有通过查询的方式。谷歌高层还表示,希望用户能频繁使用这一新闻推送功能,从而将它变成该公司服务的重要窗口。

简单地说,Google Feed就是一种信息流产品,它通过算法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资讯内容,并在其中夹杂广告。2017年,谷歌,百度、腾讯纷纷加码信息流产品,让这个领域充满了硝烟的味道。



百度:信息流是未来的增长点

在2017年的新年演讲中,百度CEO李彦宏强调:信息流是百度未来的增长点。“我们未来的搜索从索引关键词的引擎,可能会逐步过渡到索引知识的引擎;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的feed流产品,过去传统的搜索是人在找信息,现在要逐渐演进到信息找人”,李彦宏说。

2016年,百度开始布局内容战略,并将之作为2017年的重头戏做了大量投入。百度高级产品运营师白旭曾在去年底透露,为了做Feed流产品,百度基本上把其最大的用户群产品全部投进来了,包括手机百度、贴吧和百度手机浏览器。据白旭提供的数据:这三大媒体拥有海量的用户,其中,手机百度1.2亿日活用户,百度贴吧3亿月活用户,35亿全端日均PV;百度手机浏览器占据28.9%的移动端市场份额 。

2017年,手机百度做了重大改版,从改版后的主体页面来看,内容属性明显加强,内容性质的产品被更多露出。手机百度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手机百度的调整逻辑是进一步突出搜索和百度推荐(Feed流)两大内容引擎。

在知识搜索方面,百度百科也在发力,并将Feed作为2017年的三个关键词之一。百度知识体系总经理徐贺就表示,2017年百度百科将开启“搜索+Feed”双驱动模式,而百度百科中的优质内容也将被推荐到手百Feed流、百家号、甚至智能硬件度秘中。



腾讯:微信“看一看”“擒头条”

2017年加入Feed流大战的巨头还有腾讯。今年5月18日凌晨,微信进行iOS版更新,这次更新主要的看点是增加了“微信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就可以看见有搜索和推荐功能的“搜一搜”和“看一看”。就“看一看”这个产品来说,功能上类似“头条”,它让用户永远有内容可刷,试图成为用户获取多样化信息的入口之一。正因如此,微信这个功能被外界解读为“擒头条”之举。



Facebook:信息流产品鼻祖

实际上,在此之前,Facebook已经在信息流领域耕耘了10年,它堪称信息流的鼻祖。

News Feed被扎克伯格视为Facebook过去10年间最大也是最成功的赌注之一,它改变了欧美的新闻分发模式,也为社交媒体开创了全新盈利的模式,甚至培养了用户的在线新闻消费习惯。

简单来说,News Feed是这样一种产品:Facebook为每个打开 Facebook的用户呈现个性化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包括用户个人朋友的状态更新,朋友们最近看了些什么,重要新闻推送,关键是,还可以在这些内容中夹杂不少原生广告或软文。用户所看到的这些内容都是Facebook通过机器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分析,从而做的智能推荐。


早期的 News Feed 推荐引擎非常简单,如今,News Feed 的推荐算法已经考虑了上千种潜在元素,从而形成更加个性化,更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推荐。

News Feed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0年来它面临诸多争议,比如,它凭什么通过算法左右用户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进而影响用户情绪?外界甚至担心它可能涉及用户隐私。

但扎克伯格一路坚持,始终没有舍弃News Feed,而是重新对Feed进行排序,并在争议声中加强隐私保护,让News Feed运行了下来。现在的Facebook用户已经越来越习惯把照片、文字等内容分享给好友,并把News Feed作为他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



其它玩家:

在中国,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都是典型的Feed流产品,而新浪微博、豆瓣、QQ等也都在信息流产品上耕耘多时。


信息流诱惑:大笔广告收入+用户

Facebook NewsFeed功能在推出的10多年间,多次受到争议,为何仍然在坚持?百度和Google向来聚焦搜索业务,为什么现在也开始做信息流产品?可以通过数据来一看究竟。

自上线以来,News Feed已成为Facebook用户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与此同时,Feed流广告也为Facebook带来每天近4000万美元的收入。毫无疑问,作为Facebook内容页的重要组成部分,News Feed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用户使用习惯和广告投放方式。


据网易汽车获得的数据表明,相较于电脑端用户浏览的界面左右两侧广告区域投放的广告,Facebook用户阅读NewsFeed中广告的几率则要高出8倍左右,而用户参与度高达10倍。另外,据Facebook方面透露,由于与传统的静态广告相比,视频在Facebook用户中更有市场,目前不少商家在考虑或者尝试在News Feed中投放视频广告。

微博也从信息流业务中尝到了甜头。过去一年微博的强势增长离不开信息流广告,这助推2016年微博营收突破10亿美金大关。早在2016第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里,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就曾经表示,信息流广告的收入已经占到了微博整体广告收入的50%以上,而展示广告的比例缩小至30%,虽然两者的绝对数据都在增长。

今日头条的迅速崛起也是信息流产品威力的有力证明。成立至今,今日头条用了4年多的时间积累了5.5亿用户,根据QuestMobile发布《移动互联网2017年Q2夏季报告》,今日头条月活用户达1.7亿。


与此同时,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广告收入和估值也一路飙升。据公开报道,2016年今日头条广告收入60亿元,2017年预计达到150亿元。2016年底,今日头条完成D轮10亿美元融资,据媒体报道,其估值已超过110亿美元。

从Facebook一路高涨,到微博起死回生,再到今日头条新秀崛起,信息流产品和广告用数据证明了其强大的威力。

据前瞻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为325.7亿元,同比增长89.5%,预计未来三年仍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到201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

百度似乎正在从信息流产品布局中受益。根据调研公司QuestMobile日前发布的2017年Q2中国移动互联网全景报告,手机百度以4.1245亿月活用户排名第六,日活用户则达到8300万。

手机百度正在成为超级APP,这也与其自身特性有关。百度的核心功能是搜索,而搜索是用户每天要用的刚需,然后还提供其它内容,除非手机百度提供的内容太不符合用户需求,否则其具备天然粘性。之前手机百度分发的内容是糯米和地图等生活服务内容,而在最近一两年则调整了策略,转而分发阅读和短视频等热门内容,这对于获取新用户和增强用户粘度的作用正在显现。据说百度对信息流产品的愿景是,在未来3-5年内,将Feed流打造成为第二个凤巢。


信息流混战背后的混战

Facebook、谷歌、腾讯、百度、今日头条、新浪微博。。。这些巨头混战信息流背后,除了挖掘用户和广告收入金矿,彼此之间还深藏着更为复杂的战争。

比如谷歌VS Facebook。

Facebook是社交网站领域的主导者,谷歌是搜索领域的巨无霸,双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但都希望引领互联网世界的潮流;在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领域两巨头同样是寸土必争。不夸张地说,两者之间的PK将决定互联网世界的未来。

所以,谷歌推出Google Feed这一功能后,立马被外界解读为是在直接叫板Facebook,这个联想一点都不奇怪,毕竟,今天他们在收入模式上异曲同工,广告贡献了绝大部分。


再比如腾讯VS百度VS阿里VS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的崛起令BAT三家都深深忌惮,这两年来,他们与今日头条之间纷纷开始了围剿与反围剿的行动,信息流是几方酣占的主战场。

今日头条的迅速崛起分流了百度的搜索广告,而在今年2月,头条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挖来了马维英,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就是互联网搜索技术,搜索是百度的立命之本。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今年1月在被媒体问及“如何看待今日头条的竞争”时表示,“在哪儿都会有竞争,我们从来没有奢望做什么事情是没有竞争。”随即李彦宏就在内部演讲中把“内容分发”放到在首位,并把信息流产品作为2017年的重头戏。

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腾讯天生就有做内容的优势。借助微信、手Q的流量引导,以及从传统媒体挖来的大量人才加持内容生产,腾讯新闻其在新闻客户端大战中一举击败网易、搜狐、新浪,成为“四大门户”中转型最成功的新闻资讯产品,并长期雄踞新闻资讯类APP流量首位。但近年来,腾讯新闻遭遇今日头条等信息流类产品的猛烈追击,据公开数据,至2016年底,今日头条的活跃用户量已非常接近腾讯新闻客户端。


目前,天天快报成为腾讯应对今日头条挑战推出的防御型产品,但因为马太效应、定位不清以及过分依赖流量等原因,天天快报一直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3月,腾讯宣布COO任宇昕开始兼任OMG(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三个月后,OMG的框架调整风暴如期而至,任宇昕带领下,腾讯全面反扑今日头条。腾讯的“搜一搜”和“看一看”被外界视为“战百度”“擒头条”之举。

BAT三巨头中的阿里这几年在内容领域的布局也是不遗余力。不过,相比百度和腾讯,阿里对今日头条的焦虑更像隔岸观火。UC头条和新浪微博是今日头条在信息流领域的直接对手,而UC和新浪微博是阿里在内容分发领域的筹码,几年前阿里全资收购了UC,目前在新浪微博持股31.5%。

还有一场更大的PK是腾讯VSFacebook。

Facebook创始人、CEO扎克伯格VS腾讯创始人、CEO马化腾


财经杂志在《共享单车:资本局中局》一文中提到:Facebook 曾经想投资 ofo,但 DST 的创始人 Yuri Milner 坚定地劝说 ofo 董事会不要同意。“Facebook 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腾讯(摩拜投资方),而 Facebook 短期不会进入中国。”


在中国,微信月活用户已经达到 9.38 亿,腾讯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世界的技术设施和超级霸主;而在英文世界里,这个超级霸主是Facebook。根据其最新财报,截至3月31日,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已达19.4亿,同比增长17%。

同样是王者,腾讯怎会轻视Facebook做得最成功的产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