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官媒称二三线城市房价过热 非热点省会城市上涨明显

经济参考报10月27日——尽管一二三线城市均有继续降温迹象,但9月份非热点省会城市房价上涨趋势较为明显。

西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以14.9%的涨幅成为新的“领头羊”,长沙、沈阳和南宁等城市的新房价格涨幅也超过10%,位居全国房价涨幅前列。环比方面,长春、哈尔滨、沈阳、西宁、贵阳、乌鲁木齐等城市进入了全国房价环比增幅前10。

记者近期在江西省会南昌调查发现,虽在调控重压之下,该市房地产市场仍保持一定热度。如改善型住宅项目“琥珀园”在半年时间内,单盘劲销23.74亿元,加冕江西省“销冠”。

新力地产客户价值中心总经理薛金江透露,该公司今年在深耕的南昌、广东惠州等城市的销售金额均突破百亿元,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的同比增速高达320%。“环一线城市以及非热点二线城市目前畅销的都是改善型产品。购房者更注重住宅本身的品质、小区环境和物业服务质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和0.3%,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

严跃进认为,当前二三线城市房价仍然过热。“目前,此类城市购房政策仍相对宽松,南昌、贵阳等地的房产依然受到市场追捧,成为近期热点城市。如果此类城市房价上涨幅度难以实质性收窄,预计将是四季度政策收紧的重点区域。”

在调控持续高压的背景下,9月份楼市并未迎来销售旺季。

中原地产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成交数据显示,9月份成交为2118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42%,开发商期盼的“金九”并未到来。其中,二手房成交自3月份以来持续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50%。

在本轮调控政策最为严格的北京,9月份二手房住宅签约8876套,连续4个月成交量低于万套,为2014年来的同期最低点。目前,该市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5个月领跌全国。

在上海,记者近日走访二手房市场发现,9月中介带看量比8月有所上升,但市场观望气氛仍较难改变。上海太平洋房屋一家门店店长告诉记者,“金九”落空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加之临近年底,银行房地产信贷压力逐步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交。“目前交易进入僵持阶段,成交持续缩量的背后必然伴随议价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预计,四季度楼市提前入冬的概率加大。“相比一手房,当前二手房降温更明显,这也说明买卖双方的心态在持续变化。后期二手房房东对市场的判断亦将发生变化,将陆续降低报价。”

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京沪超4万元

中新网10月27日——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李金磊)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31省区市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其中,上海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位居全国首位,分别达到44360.24元和29440.77元。

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京沪超4万元

各地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上海、北京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京沪超4万元

这些地区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44360.24元;北京排名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641.17元。这两地也是前三季度全国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大关的地区。

三地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超2万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6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

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京沪超4万元

市民在超市购物。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在31个省区市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内蒙古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地区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居民不仅挣钱最多,花钱也最多,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9440.77元,是全国人均消费支出最多的地区。

北京、天津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列第二、三位,其中,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448.15元,天津为20657.58元。上海、北京、天津也是前三季度全国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地区。

万达旗下电商飞凡营业额目标下调:从9亿降至1亿

澎湃新闻10月27日——10月26日,澎湃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王健林旗下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智慧生活板块,即飞凡APP的营业额目标已经从2017年年初定下的9亿元调整到1亿元,此外,王健林给飞凡2018年的任务目标是营业额达到30亿元。

除了调整营业额目标之外,飞凡也在进行内部的人员缩减。

2012年5月,万达电商开始组建,200万年薪招聘电商CEO。同年12月,曾任Google总部电子商务技术部经理、阿里巴巴国际交易技术资深总监龚义涛确认出任万达电商总经理。

一年后,2014年3月28日,龚义涛宣布离职万达创业。

2014年8月,万达宣布联合腾讯、百度共同搭建电商平台,总投资50亿元。在股权比例分配方面,万达持股70%,腾讯和百度分别持股15%。彼时,三方宣告,计划5年投资200亿元,打造全球最大O2O电商公司。这家被戏称为“腾百万”的电商公司在香港注册4个月后,估值翻了4倍,超过200亿元。

万达电商在成立两年的时间内,唯一的项目就是“飞凡”。两年后,2016年7月,“腾百万”拆伙,百合和腾讯从飞凡网中退出,只剩万达自己继续做其电商平台。此后,万达自己重新注册了一家名为“新飞凡”的公司继续运营飞凡电商。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因为商业地产面临着电商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冲击,自身必须实现智能化,在这个大环境下,飞凡才出现。所以最初,万达电商是给万达广场做升级。”

另一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称,“目前飞凡上的商家都是依靠各种补贴拉过来的,依靠流量换广告,一直在烧钱。王健林深知飞凡在短时间内并不能靠自身盈利,于是出现了万达金融,最终飞凡电商由最初仅为万达广场做商业模式升级变成了融合金融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


目前,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旗下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包括数字商业、智慧生活、金融科技和公有云服务。澎湃新闻了解到,在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目前的四大板块中,只有金融科技是盈利的。据知情人士表示,网络科技集团在今年可以达到整体盈利的目标。

按照此前王健林对网络科技集团2017年的两个工作要求:融资100亿元和整体盈利。此外,在年初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称,网络科技集团要在2017年收入达到65亿元。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已经推迟原定于2017年进行的15亿美元融资方案,时间推迟到至少2018年年初。

原因则是国际投行在对网科集团做完一轮尽调之后,并不是很满意。投行认为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业务梳理并不清楚。

在万达集团2016年的年会上,王健林在讲话中表示,集团批准了网络科技集团2017年至2019年的发展计划,同时批准了集团五年资金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网络科技集团要力争2018年实现整体赢利,2020年利润过百亿,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

资料显示,飞凡旨在对平台产品进行了智慧场景、飞凡通、金融服务三大方面规划,凭借“实体+互联网”的场景互动+快捷支付的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给购物中心搭建WiFi、Beacon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飞凡App 实现找车、找店、排队等功能,同时提供覆盖购物、会员、积分、大数据、促销优惠等服务。

趣店背后“金主”涉多家信托公司 “搭车”消费金融须强化风控

证券日报10月27日——经营模式受到质疑、CEO的回应以及随后的集体噤声,让趣店在头条上久居不下,随后,趣店背后的“金主”也引起了多方的注意。近日,有媒体指出,渤海信托通过信托计划共募集了超过8亿元的资金提供给趣店,用于向趣店旗下“来分期”审核的合格自然人发放个人信用贷款。

    不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有多家信托公司为趣店提供了资金。渤海信托有关人士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确实成立过相关的信托产品,但应只占趣店的信托资金来源的一小部分,“我们公司的征信系统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在小微金融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且有完善的风控措施。”

    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发现,厦门信托也发行过与趣店有关的个人消费贷款信托产品。不过该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趣店最近媒体关注度太高,消费信托又属新业态,我们不便回应。”


    多家信托公司

    为趣店提供“弹药”

    处在风口浪尖的趣店,继经营模式受到市场争议后,背后“金主”也引来广泛关注。有媒体指,渤海信托为趣店提供了资金来源。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查询到,渤海信托在今年成立了“阿里趣店个人消费贷款(第一期)”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的成立公告上显示,“渤海信托·趣店个人消费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一募集期共募集信托资金人民币3.14亿元整,并于2017年4月21日成立;当天,还成立了该信托计划第二期,募集资金5000万元整;4月28日,渤海信托再次发公告称第三募集期成立,该期信托计划募集资金5700万元整;5与12日,成立该信托计划第四期,募集资金为1260万元。

    这一系列信托计划就募集到4.34亿元资金。

    而在“渤海信托·趣店个人消费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推介书中,产品类型显示为个人分期消费,总规模为5亿元,分期发行,且优先级信托单位与次级信托单位比例不超过4:1;借款人为“经赣州快乐分期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来分期’)审核的合格自然人借款人”;次级委托人为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趣店”);而预期收益率分两种,单笔认购资金小于300万元的预期收益率为6.5%/年,超过300万元的单笔认购资金,预期收益率为6.8%/年。

    此外,推介书中还有详细的风控措施、交易结构、以及相关简介。包括针对不同的逾期率设定了预警线和平仓线。

    而对于媒体报道的该产品推介书中信托的客户来源疑似国盛金控,渤海信托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也是刚了解到这个事情,正在向相关业务部门了解情况。”随后,上述负责人表示,“项目资金安排属于公司商业机密,公司确实成立过相关的信托产品,但应仅占趣店的信托资金来源的一小部分,且有完善的风控措施。”

    除此之外,Wind数据显示,渤海信托还于今年7月13日成立了“普安6号(趣店)个人消费贷款1期”产品,成立规模4亿元,期限为1年,预期年收益率为6.5%。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趣店跟国内很多家信托公司和众多银行都应该有业务往来。”

    记者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发现,除了渤海信托,厦门信托在今年也分期发行了多款与趣店合作的个人消费贷贷款信托。《证券日报》记者在Wind上搜索到,厦门信托作为受托人,在今年5月31日、7月21日、8月11日和9月29日分别推出了“趣店2017第3期个人消费贷贷款信托”、“趣店2017第5期个人消费贷贷款信托”、“趣店2017第7期个人消费贷贷款信托”和“趣店2017第10期个人消费贷贷款信托”。不过,除了成立日期外,没有其他更多的信息。

    《证券日报》记者联系到厦门信托,不过厦门信托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趣店最近媒体关注度太高,消费信托又属新业态,我们不便回应。”


    发力消费金融

    目前以提供资金为主

    对于各方对趣店及相关资金方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信托在其中主要提供资金。”

    渤海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公司的征信系统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在小微金融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

    光大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实大家对趣店批评主要集中在定价上,而不是风险如何,当然社会压力可能带来监管等方面的压力。”

    袁吉伟认为,“整体看,我国经济增长向消费驱动转变,消费金融服务发展空间较大,所以现在包括信托,银行等机构纷纷介入,不过也需要注意现在消费金融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果客户下沉过快,风险管理跟不上,容易出现较大风险。”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金融在今年成为金融领域的又一大风口。不少信托公司都在谋求转型,发力消费金融的相关业务。近日,云南信托成功接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而此前,外贸信托、中航信托和渤海信托已经接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同时业内还有不少信托公司在争相发力相关业务。

    《2016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信托公司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角度有两种,第一种为信托资产来源、资金运用分类角度,第二种为消费金融产业链角度。第一种角度,从信托功能来看,可分为投资类、融资类和事务管理类,相应地,信托公司介入消费金融领域后展现出场景化理财业务模式、信托贷款模式、消费信托模式等;第二种角度,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信托公司可以担任资金供给方、消费金融服务方的角色。从目前业务发展、信托公司能力来看,信托公司可以集合资金信托向消费金融供给方发放流贷、设计ABS为消费金融供应方提供资金作为资金供给方,还可以以现金消费贷、受托支付以及助贷模式成为消费金融服务方。在国内,综合类消费金融业务属于相对较新的业务类型,信托公司开展此类业务主要以消费信托及消费众筹等形式为主,业务模式通常与消费者特定需求或特定消费品有关。

    袁吉伟认为,“信托公司介入消费金融需要增强消费金融风险管控能力,当前看信托公司不论是开展事务管理类还是助贷类消费金融业务,选择优质的合作很重要,其次是逐步建立和完善风控体系和流程。”

股价狂飙、三季报强劲 大摩将广汽集团目标价大幅上调76%

华尔街见闻10月27日——昨日晚间,广汽集团发布强劲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59.79%,摩根士丹利随后将该公司H股目标股价大幅上调79%。

在研报中,摩根士丹利将广汽集团H股的目标价,从17港元上调76%,至30港元。2017-2019利润将同比增长22%-23%。


大摩在研报中,阐述了上调目标股价的理由——自有品牌和合资品牌在三季度表现强劲,且定增150亿元人民币有利于该集团长期发展。

8月底,广汽集团称,通过了定增150亿元的申请,是广汽首次纯股权类融资,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历史上最大金额的融资之一。

研报指出,认为广汽集团H股设为“增持”等级的原因有三点:

今年购买GS4、GA6以及GA3S等传祺车型的消费者将继续享受补贴,这将有利于广汽集团的销售增长。

对1.6L发动机的需求持续增加,而这种类型的汽车多见于广汽自有品牌。

广汽产品的多样性可能会在长期提升其利润率。

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有三点,首先是乘用车规模的增长——与日本合资品牌尤甚,其次是自有品牌规模的扩张,第三点则在于成本的下降。

摩根士丹利认为,日本品牌超预期复苏、SUV市场表现持续强劲,以及本土品牌和新的合资品牌的盈利平衡点,都是潜在的催化剂。

广汽集团周四披露,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6.31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89.62亿元,同比增长59.79%;每股收益1.38元。 

按10月26日收盘价计,广汽集团H股在9月以来累计大涨37%。


财报大超预期 亚马逊股价盘后大涨8% 突破1000美元

华尔街见闻10月27日——周四, 亚马逊公布财报,该公司三季度每股利润52美分,远超4美分的预期。三季度收入437亿美元,同样高于421.4亿美元。

其中,亚马逊云业务的收入达到45.8亿美元,同样高于45.1美元的预期。 

亚马逊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Whole Foods为其贡献了部分收入。亚马逊于今年8月购买美国连锁超市Whole Foods。分析师此前预期,亚马逊收入将增长27%。

亚马逊的运营收入下滑40%,至3.47亿美元。该公司正斥巨资进军物流业、国际市场和硬件市场。

亚马逊公布四季度指引,预计收入在560亿美元-605亿美元之间。华尔街预期为589亿美元。

亚马逊股价盘后一度大涨8%,突破1000美元大关。

从电子阅读器Kindle到智能音箱Echo,从原创电视《高堡奇人》到无人驾驶汽车,亚马逊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家零售商。此外,亚马逊还正计划进入处方药市场,并开始测试快递系统,与UPS和Fedex展开竞争。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CNBC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亚马逊计划于今年11月感恩节前决定是否在其网站上出售处方药。美国处方药市场每年销售额高达5600亿美元。在线销售处方药将带来巨大的利润。

风头正劲的亚马逊今日还因其第二总部计划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亚马逊计划在北美兴建第二总部,目前已经收到了超过200份申请。

亚马逊CEO贝索斯表示:“我们预计,第二总部将完全等同我们的西雅图总部。第二总部将带来数以十亿计的先期投资和持续投入,数以万计的高薪工作岗位。”

美国时间10月23日本周一,亚马逊公布,已经收到238份第二总部的申请,来自北美54个州、省、地区、领地的城市和地区。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从商业环境、技能纯熟的劳动力、能源、税收、房地产等成本、生活质量和交通运输这五大因素着手,评选认为,德州首府奥斯汀最有可能成为亚马逊的第二总部。

而美国媒体认为,美国的亚特兰大、波士顿、芝加哥、丹佛、底特律、纽约、匹兹堡、华盛顿和加拿大的多伦多也都可能中选。

连续两个月增速加快 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7%

华尔街见闻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长27.7%,实现利润总额6621.8亿元,增速较8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明显加快势头。

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8%,较 1-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1-9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692亿元,同比增长4.7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8984.3亿元,增长1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169.7亿元,下降18.3%。

1-9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个行业减少。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2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纺织业增长3.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38.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4.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7.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5.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5%,汽车制造业增长1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7%。

统计局解读称:

生产销售增长加快,价格稳中有升,工业利润增速进一步提高

9月份工业利润增长继续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和销售增长均有所加快。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增速比8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增速比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均稳中有升。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8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5%,涨幅比8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约6526亿元;因购进价格上涨,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5164亿元。收支相抵,利润增加约1362亿元,比8月份多增加约89亿元。

电力、酒和电子等行业拉动作用明显。9月份,受部分特高压工程投入运行及投资收益增加等影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22.6%,扭转了8月份利润同比下降8.5%的局面;受市场销量增加影响,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52.9%,增速比8月份加快37.4个百分点;受部分品牌移动通讯产品畅销等影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3.6%,增速比8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上述3个行业合计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8月份加快3.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运行质量提升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供需关系稳步改善,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一是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增强。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2.9元,同比降低0.5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6元,同比降低0.2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34元,同比降低0.27元。1-9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7%,同比提高0.51个百分点。

二是亏损企业减少,亏损额下降。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个数同比减少3.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下降18.1%。

三是资金周转加快,经营效率提高。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7.3天,同比减少1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7天,同比减少0.6天。1-9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3.2元,同比提高4.8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34.2万元,同比提高16万元。

四是企业杠杆率下降,经营风险降低。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五是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1-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个百分点。初步测算,1-9月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0.5个百分点;部分战略性新兴行业利润增长明显较快,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1%、29.9%,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平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