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亚洲第一枪:韩国央行六年来首度加息

周四(11月30日)韩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25%上调至1.50%,打响了亚洲央行加息第一枪。在美联储加息23个月之后,终于有一个亚洲央行顶不住压力跟上加息步伐了。

此前韩国央行还称,将维持宽松政策立场。消息公布后韩元兑美元快速下跌,韩国国债走高。

自从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始加息之后,关于哪家央行会第一个跟进的讨论甚嚣尘上。对于亚洲各大央行来讲,加与不加的问题确实是一个两难选择:

如果不跟,随着两地利差的进一步加大,亚洲国家势必再度面临资本外流和货币剧烈波动的风险。利差的走宽将提高贷款偿还的成本,给一国汇率构成压力,目前中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地区、韩国和印度都有很高的债务敞口。

如果跟进,私营部门的大量债务也有触发一连串违约事件的风险。何况,在欧洲和日本QE仍在继续的背景下,其实亚洲仍有资本流入来维持充裕的流动性。

在过去1994-1995、1999-2000、2004-2006三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中,亚洲都有央行跟进。

那么中国会不会跟进?华尔街见闻在文章《读要闻 | 历史性的脱钩:美联储加息,亚洲居然一个国家都没有跟》中提到, 回顾之前两次政策利率调整时的环境可以发现,当时国内经济向好,金融杠杆高企,为政策利率的上调提供基础。但目前环境可能并不支持中国央行加息。

下个月美联储又将召开新一轮FOMC会议。尽管美联储11月会议全票通过按兵不动,但对经济增长更高的评价也令12月加息几乎成为板上钉钉,且很可能启动10月以来第二次“缩表”进程。

昨天公布的美国三季度GDP数据也显示经济发展前景乐观,受企业与政府机构投资加强的带动,美国三季度GDP增速修正值达3.3%,创下2014年三季度以来新高,这也是2014年以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速高于3%。这表明美国经济增长基础更加扎实,并且已完全消化了飓风带来的损失。

击败市场预期!中国官方制造业PMI 11月回升至51.8

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回升,至51.8,好于预期和前值。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该数据将进一步回落至51.4,低于10月的51.6。当时,受十一长假、环保限产导致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经营活动持续放缓等因素影响,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回落明显,PMI一度创出三个月最低。

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称,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分项数据方面,生产、新订单、采购量指数全线回暖,但裁员状况仍在持续:

生产指数为54.3%,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持续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步伐加快。

采购量指数为53.5%,升至年内次高点。

新订单指数为53.6%,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下降。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9.8%和53.8%,均连续两个月高位回落。

从业人员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5%,虽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但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放缓。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9%,比上月微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年均水平。中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之上;小型企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抵近临界点。赵庆河称,这表明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本月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MI均位于收缩区间,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赵庆河称,表明部分传统行业扩张动力有所减弱,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双十一”助力服务业稳定扩张

数据还显示,中国11月官方非制造业PMI 54.8,前值 54.3。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53.5%以上的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保持稳定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制造业增速的加快,与实体经济高度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1.7%,为年内最高点。

赵庆河表示,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和“新零售”概念的推动下,以及“双十一”促销活动等影响,批发零售、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邮政快递、装卸搬运及仓储等行业业务总量实现快速增长,商务活动指数明显高于服务业总体水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运输结构调整和房地产调控等影响,道路运输、住宿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黑色系全线上涨! 螺纹钢涨近3%,创近3个月新高

周四,黑色系主力期货全线大涨。

截至发稿,螺纹主力合约涨近3%,报4014元,创9月7日以来新高;热卷涨2.31%,铁矿涨近2%。


周四上午,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公布,较上月的三个月新低中回升,至51.8,好于预期和前值。

今年9月,黑色系重挫。10月国庆假期后出现温和回升。


安信证券高善文团队认为,随着中国环保限产加码以及全球经济景气指数复苏,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并会在短期内改善基本面。

国内冬季限产等政策影响下,钢厂高炉开工率大幅降至63%。对生产的限制继续支持工业品价格。海外经济景气继续提升,高盛商品指数创出新高。

考虑全球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国内供给侧限产等政策的支持,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的恢复是否会延续一段时间,并在短期内改善周期板块的基本面,值得注意。

申银万国期货黑色产业高级分析师于洋表示,由于环保限产,导致部分规格出现紧缺,需求整体比较稳定,社会库存持续下降,对于钢材形成较强支撑。且期货仍处于贴水格局,驱动价格继续上行,尤其是1801合约表现明显,强势上行至4100元/吨。

于洋认为,短期钢材供应偏紧的局面难改变。成本端方面,原材料全面上涨,对于成材及整体市场氛围有带动。短期钢材仍将维持高位。不过,后期需求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或导致价格有阶段性调整可能。

周四,A股钢铁板块、铁矿石板块下挫。截至发稿,铁矿石板块下跌1.18%,成为领跌板块之一。

“科技股抛售潮”席卷至港股:腾讯开盘重挫超3% 恒指跌1%

科技股抛售潮从美股蔓延至港股,恒指今日开盘重挫1%,保险、科技、电子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发稿,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5%,报29178.39点。

板块方面,内险股跌幅居前,其中中国太平跌4.02%,中国太保跌2.95%,中国平安跌2.56%。电脑器材、电池、电讯设备、手游等板块跌幅亦居前。

热门股方面,腾讯控股开盘大跌超3%,一度跌破400港元。截至发稿,腾讯跌幅收窄至2.62%,报400.8港元。

次新股方面,腾讯系阅文集团下跌2.48%,易鑫集团下跌2.18%;“三马"站台的众安在线下跌1.38%。

隔夜美股科技股大跌。纳指盘中跌1.4%或94点,收跌1.27%,创15周最大单日跌幅。

由Facebook、亚马逊、奈飞和谷歌组成的FANG深跌3.7%,创去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比6月中旬的跌势还要猛烈;单日共抹去市值600亿美元,为2012年FB上市以来数额之最。(基本面向好,科技股为何遭遇“水逆”,更多分析详见:读要闻 | 科技股迎来“黑色星期三” 超600亿市值一夜蒸发

流动性因素也令港股承压。昨日(11月29日)港元1个月期Hibor(香港银行间拆借利率)升破1%,截止昨日上午11:15结算率为1.00304%,为2008年12月金融危机以来首次。

东亚银行货币及利率交易部高级市场分析师赖春梅表示,香港金管局自9月中开始从市场“抽资”,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亦由2600亿港元减少至1800亿港元左右,减幅颇大,银行间流动性降低也是升息的直接原因之一。

高盛首席中国策略师刘劲津近日指出,随着利率风险逐渐浮现,科技股即使增长强劲,这类股票的估值也可能受利率升高而回调;科技股过去12个月估值水平已提高。

资管新规后的重大变化,“净值化”有多大影响

净值法估值是债券资管产品未来的改革方向。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参照目前公募基金对于净值的定义,资产管理计划净值=资产管理计划净资产/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资产管理计划净资产=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总负债。实践中,部分资管产品采用预期收益率,造成基础资产的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在产品价值上;而金融机构没有将投资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率的部分给投资者,而是转化为管理费或者直接纳入中间业务收入。

公募债基规模近三年扩张较快,目前总净值约1.65万亿。截至11月28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全部基金数量4616只,资金净值达11.19万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达1.65万亿,占比14.74%。近十年来,债券型基金发展迅速,基金数量规模有无到有,逐渐增加到1177只,资产总份额也由最初的37亿成长为1.6万亿份。今年截至11月,债券基金份额负增长428亿元。

净值法计价的公募债基,同样具有顺市场周期的发展规律。净值法计价的公募债基,在本轮债券牛市期间份额数增长约4倍。虽然市场担忧成本法转为净值法后,会抑制债券资管产品的规模,但根据采用净值法计价的公募债基情况看,其份额增长在债券牛市期间同样是很快的。纯债公募基金净值年化收益率在2015年一度超过15%,但近期已回落至0%附近。从Wind基金指数来看,长期纯债型基金增速自2016年底有所放缓,但总体呈增长趋势。

债市策略方面,本次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市场担忧成本法估值转为净值法,会抑制债券资管的规模。但若考察采用净值法估值的公募债基,其份额及净值均在此前债券牛市中快速增长。可见债券类资管产品对资金的吸引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债券牛市本身,而非估值方法。即便未来改为净值法估值,只要债券收益率本身到了足够有吸引力的水平,仍可吸引大量资金投资。对于近期债市,我们保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3.8%-4.0%中枢附近波动的观点不变。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净值法估值成为债券资管产品未来的改革方向,其中债券型基金指的是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品种的基金。本文回顾已按净值法计价的公募债基发展历程并寻找相关启示。

净值法估值是债券资管产品未来的改革方向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资管行业首个统一的监管标准,针对资管业务存在的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标准规制,其中对资管机构提出的净值化管理要求,正在对行业形成新的影响,成为未来债券资管产品的改革方向。

《指导意见》提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参照目前公募基金对于净值的定义,资产管理计划净值=资产管理计划净资产/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资产管理计划净资产=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总负债。证监会允许根据投资品种市场活跃度的不同对公允价值分别使用估值日市价、最近交易市价、调整后的交易市价或估值技术来确定。依据财政部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可以选用的估值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类,用于估计的输入值分为报价、可观察值和不可观察值三个层次。实践中,部分资管产品采用预期收益率,造成基础资产的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在产品价值上;而金融机构没有将投资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率的部分给投资者,而是转化为管理费或者直接纳入中间业务收入。根据证监会规定,基金估值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基金相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公募债基规模近三年扩张较快,目前总净值约1.65万亿

公募债基目前共1千余只,净值规模合计1.65万亿。截至11月28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全部基金数量4616只,资金净值达11.19万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达1.65万亿,占比14.74%。近十年来,债券型基金发展迅速,基金数量规模有无到有,逐渐增加到1177只,资产总份额也由最初的37亿成长为1.6万亿份。

今年截至11月,债券基金份额负增长428亿元。公募债基净值总额自2014年逐年增加,2016年实现井喷式增长,随后有所下滑。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有所下滑,但新发行份额及占比有上扬趋势。11月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为298.71万亿,占比87.7%,较上月有显著提高,但结合基金发行整体下滑及债市下行趋势,债券型基金表现较为稳健。

净值法计价的公募债基,同样具有顺市场周期的发展规律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债券型基金指的是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品种的基金。和债券相比,债券型基金具有如下特点:债券基金作为不同债券的组合,分配收益有升有降,不如债券利息固定;与一般债券确定的到期日不同,债券基金并没有确定的到期日,职能根据债券基金所持有所有债券计算出一个平均到期日;收益率比买入并持有到期的单一债券的收益率更难预测;单一债券信用风险比较集中,而债券基金可以通过分散投资避免较高的信用风险。对于单一债券来说,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所承担的利率风险会下降;由于债券基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所承担的利率风险将取决于所持有的债券的平均到期日。债券基金的平均到期日常常会相对固定,因此债券基金所承受的利率风险通常也会保持在一定水平内。

净值法计价的公募债基,在本轮债券牛市期间份额数增长约4倍。2013年起,公募债基份额增长较为平坦,直至2016年6月起,公募债基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直至2017年3月达到顶峰。虽然市场担忧成本法转为净值法后,会抑制债券资管产品的规模,但根据采用净值法计价的公募债基情况看,其份额增长在债券牛市期间同样是很快的。

纯债公募基金净值年化收益率在2015年一度超过15%,但近期已回落至0%附近。从Wind基金指数来看,长期纯债型基金增速自2016年底有所放缓,但总体呈增长趋势。而纯债公募基金净值年化收益率波动较大,2011年中下旬、2014年上旬到达谷底,2015年中旬到达峰值,随后一直回落到谷底水平。

债市策略:

本次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市场担忧成本法估值转为净值法,会抑制债券资管的规模。但若考察采用净值法估值的公募债基,其份额及净值均在此前债券牛市中快速增长。可见债券类资管产品对资金的吸引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债券牛市本身,而非估值方法。即便未来改为净值法估值,只要债券收益率本身到了足够有吸引力的水平,仍可吸引大量资金投资。对于近期债市,我们保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3.8%-4.0%中枢附近波动的观点不变。

转债打新火爆之际:大股东违规清仓,嘉澳转债上市次日暴跌近18%

自从九月底第一只可以信用申购的可转债——雨虹转债上市以来,默默无闻的可转债最近去引来了媒体的大量关注。

可转债兼具股、债两种属性,既可以作为债权持有,获得固定收益,同时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股票,作为股票进行交易。

真正让可转债“火”起来的,是一个名叫嘉澳转债的可转债。周二,A股市场迎来久违的反弹,但是,周一买入嘉澳转债的投资者,到第二天却发现,自己亏了近18%。

怎么回事呢?

大股东违规清仓 嘉澳转债上市次日暴跌近18%

11月10日嘉澳环保发行可转债券18.50万手,于11月27日上市交易,当日就被控股股东予以清仓。

27日周一,嘉澳环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顺昌投资在11月27日通过上交所出售其所持有的嘉澳转债,成交金额9949.3万元,本次出售后,顺昌投资不再持有嘉澳转债。而顺昌投资配售的嘉澳转债为8259.5万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44.65%。

嘉澳环保公告说,顺昌投资的清仓减持由于工作人员不熟悉可转债出售规则,在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可转换债券达发行总量20%以后,每增加或减少10%时,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违反了上交所的规定。

上交所规定,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达到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量20%后,每增加或者减少10%时,应当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在报告期内和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公司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和股票。

嘉澳环保的公告也提到了顺昌投资针对这次违规减持可转债的致歉声明,顺昌称,投资作为嘉澳环保控股股东,首次认购公司可转换债券,对可转换债券政策、法规的熟悉把握不够,在减持的时候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导致出现违规行为。顺昌投资认识到违规减持事实后,第一时间出具书面承诺,在本次减持资金到位后30日内,将超出已发行可转换债券发行总量20%以上的部分的减持所得,计932.9万元无偿上缴至上市公司。

11月28日,嘉澳转债开盘就急速下跌,截至收盘,嘉澳转债价格为101.02元,跌幅达17.74%,距破发仅一步之遥。

股民、基金公司火爆打新可转债

在开放信用申购之前,可转债都是机构交易的品种,但从雨虹转债开始,普通股民也可以信用申购,相当于“打新”。换言之,只要有股票账户,哪怕账户里面没有钱,也可以顶格申购,中签概率比股票打新高多了,中一签大概能赚200元,收益率20%左右,对股民来说吸引力很大。

此外,基金公司也积极布局可转债,秘笈发行可转债基金。之前的可转债基金并不热门,除了今年新成立的中欧可转债,市场上一共21只可转债基金(A类),其中20只债基,1只混基(兴全可转债混合)。

重仓了三一转债、光大转债等可转债的兴全可转债混合表现不俗,2004年成立以来累计总回报665.8%,年化回报16.21%。

油价进一步走高的阻力:生产商套保盘增幅创纪录

对于原油多头来说,需要关注的重点除了美国原油产量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用于对冲下跌风险的套保仓位。

不幸的是,在油价自9月以来大幅上涨20%之际,套期保值头寸也随之激增,甚至创出了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媒体援引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 Ltd.的研究报告结论称,根据对33家企业的分析,用于套保的新增合约在三季度同比暴增147%,相当于为每日89.7万桶原油做了对冲。

这是Wood MacKenzie自两年前追踪相关数据以来的最大增幅。

渣打集团也在近期发表的研报中称,过去三个月,原油对冲仓位大幅增加,为明年的产量做对冲的套保盘过去三个月增加了29%,新增头寸的规模是三季度到期套保仓的两倍多。

石油生产商担心油价下跌,因此在期货及期权市场做套期保值操作,即押注油价下跌,以此在价格走低时用金融市场的收益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


页岩油生产商最积极

有意思的是,最积极的套保方不是中东产油国,而是北美页岩油生产商,他们意图通过期货市场来为未来的产出锁定当前这种数年罕见的高价格。

渣打银行称,大约有90%的近期新增原油套保仓位来自于20家企业。美国Hess Corp.和加拿大Cenovus Energy Inc.公司是其中的大户,Hess 为明年的产量增加了相当于11.5万桶的套保仓位。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 紧随其后,为5.9万桶明年的产量做了对冲。

Wood MacKenzie报告称,针对2018年原油的绝大多数套保价位锁定在50美元至60美元之间。渣打称,平均价在52.15美元附近。

套保盘暴增明显体现在WTI原油合约的交易量上。WTI原油期货持仓量自6月以来大幅增加近25%。

为何美油套保交易如此积极?路透本月援引新加坡Strong Petroleum 董事总经理Oystein Berentsen称,这是因为美国的石油生产商非常积极地开展套期保值,他们通产选择WTI而不是布伦特。

无需忧虑?

通常来说,套保盘头寸激增会给原油价格带来下行压力,阻止油价进一步上涨。

不过渣打认为,对于价格上限的担忧毫无根据,“有人担心,任何油价上涨都将被页岩油生产商的大规模套保仓位迅速掐灭。我们认为,这种担心太过夸张了。”

他们认为,尽管页岩油生产商们已经对其明年产量的72%做了对冲,但这一比例不会攀升至80%。换句话说,他们基本完成了套保操作,这种仓位不会对明年的油价产生太大影响,关注点将转移到2019年的产量上去。

渣打还表示,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结构已经从现货贴水(contango)转变成了现货升水(backwardation),WTI原油虽然还是现货贴水结构,但幅度已经大为收窄,曲线几乎已经扁平到快要升水了。也就是说,远期合约的价格比近期更便宜,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这让生产商们没有太多理由做更多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