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支付宝上线“相互保”:引入区块链保障流程透明

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相互联手推出了一项互助型健康保障服务——“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下)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到“相互保”中,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才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以一次性领取保障金。


目前,这一服务已上线支付宝,用户可通过支付宝首页搜索“相互保”,或“支付宝-我的-蚂蚁保险”找到相应服务入口,在自主选择授权芝麻分评估、签署付款授权服务等协议后,即可加入保障计划,享受到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体验。

0元加入先享保障 花小钱抵御大风险


数据显示,癌症和恶性肿瘤的平均治疗费用为50-60万,全国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群体占贫困人口42%以上。但与此相对,健康险在全国市场渗透率仅为9.1%,价格高和缺乏了解往往成为人们购买商业健康保障的两大阻碍,“相互保”的出现给大众带来了普惠新选择。


相关产品负责人方勇介绍道,与一般保险产品根据疾病发生率定价、需先支付固定保费不同,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0费用加入“相互保”,后续费用则根据每期实际发生的赔付案例进行分摊。同时,在单一案件中,每个用户被分摊的金额不会超过1毛钱。


“分摊的时候不仅是在支付一笔费用,更是实实在在帮助一些人,让用户相互守望、彼此帮助,是‘相互保’的初心,更是相互保险的使命”。 信美相互董事长杨帆说。


根据规则,每月有两次公示、两次均摊。在公示日,当期出险案例将会适度隐藏敏感信息公示,并接受异议投诉。公示无异议的案件所产生的保障金,加上10%的管理费,会在分摊日由所有成员均摊。钱花在哪里,每个参与者需要分摊多少钱,完全公开透明。


至于患病时能拿到多少钱,则根据重疾初次确诊的年龄而定:不满四十岁,赔付金额为30万元;超过四十岁,则为10万元。确诊患病后,只需手机拍照上传相关凭证,公示无异议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


公开透明的互助模式 一人生病大家共济


据了解,此前产品在预约阶段,就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参与,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互助共济”接受度颇高。90后的小洪(化名)表示:“这款产品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每一笔费用不仅保障了自己,更是在帮助他人”。


实际上“相互保”这种模式,此前也出现在互助产品中,但两者却有着本质不同。信美方面相关负责人曾卓表示,“支撑‘相互保’的是经过备案的保险产品,信美相互也拥有国内首家相互制寿险牌照,能够长期稳健运营”。此外,“相互保”一次性全额赔付也与互助产品“收到多少、给付多少”政策不同。


对于“互助共济”运营模式而言,公正透明最为关键。据了解,作为一款正规商业险,“相互保”除了遵循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外,还引入了两大措施:一是设立公示制度,接受全体成员监督;二是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不可篡改。

金地毯商业释疑区块链行业发展新趋势:聚合链

近期在区块链相关的一些报道上面会出现一个词汇:聚合链。区块链系统不就只有三种不同关系链,分别是公链、私链、联盟链。何时又冒出来一种新的链?


抱着答疑解惑的负责任态度,今天金地毯商业来和大家说一说这突然冒出来的聚合链到底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聚合链就是“联盟链+跨链+公有链”三链合一的一种全新区块链底层基础技术架构。这种技术架构,将公有链的分布式价值流转特性与联盟链的商业属性都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相比于其他三种链更加具备包容性的技术框架。它可以轻松将联盟链与联盟链、联盟链与公有链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价值流转实现。

区块链行业发展新趋势:聚合链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定是有它的原因,原本的那三种链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吗?


事实上,根据目前专家的预测及当前发展的趋势走向来说,其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会呈现出公有链和联盟链等多链齐头并进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上千个公有链项目中会有若干的公有链脱颖而出,同时不同的产业集群之中又可能会形成无数个不同的共有链或私有链。但是这样子的情况出现也就意味着会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孤岛产生。


除此之外,公有链在系统当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公开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计算当中去的这一优点让它拥有了很好的价值流转共识,也导致了其缺乏对成员准入与否的控制,从而无法更好的保障隐私安全,在企业级应用方面无法满足商业应用这一需求。


联盟链虽然说是定位于企业级应用的一个技术框架,相比之下拥有很好的隐私性适合商业应用。但是它却缺乏价值流转共识,目前仅实现了信息的安全共享,缺乏对价值流转的支撑,难以大规模应用。


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想要实现区块链的规模商业场景落地应用,底层基础设施就必须要满足更多的商业应用需求。此时,集两种链之长处于一身的聚合链就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


从以上的角度出发来讲,说聚合链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不为过。

广告 2条评论 收藏 微信 微博 上一篇: 汽车界“大战”,李书福公开发声,然而友商选择了报警... 下一篇: 隔夜五张图 | 全球股灾进行时?

近日,随着基金三季报陆续披露,基金在三季度的动向也开始呈现在投资者面前。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作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天弘余额宝在三季度规模又下降了约1300亿,这也是自今年余额宝平台开放以来,连续第2个季度出现规模下滑。


规模下滑约1300亿份


三季报显示,天弘余额宝在三季度的总申购份额约为1.74万亿份,总赎回则达到约1.87万亿份,这也使得其规模在三季度从期初的1.45万亿份下滑至期末的1.32万亿份,相当于下降了约1300亿份。


在投资组合方面,天弘余额宝在三季度增加了债券持仓,债券仓位由二季度末的9.43%提升至三季度末的12.05%,持仓金额也由1372亿元增加至约1595亿元,相当于增加了223亿元的债券投资。


由于增加了债券持仓,整体规模又下滑,相应地,其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也出现了下降,占比从二季度末的62.42%下降至三季度末的60.12%。


此外,在持有组合久期上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平均剩余期限在30天以内的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从二季度末的43.50%小幅下降至三季度末的41.84%。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平均剩余期限在30天(含)~60天的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从二季度末的12.93%提升至三季度末的25.04%;平均剩余期限在60天(含)~90天的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从二季度末的22.38%提升至三季度末的25.96%。


而平均剩余期限在90天(含)~120天、120天(含)~397天(含)的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则分别从二季度末的9.11%和11.91%下降至三季度末的1.01%和6.00%。


显然,天弘余额宝在三季度不仅采用了缩短久期的策略,减少了剩余期限在90天以上的资产配置,同时对于30天以内的资产,又做了适当的调整,相当于同时又做了拉长久期的动作,使得主要配置期限在30~90天的资产中。整体上看,持有资产的平均剩余期限由二季度末的58天降至三季度末的49天。


平台货基投资组合有差异


这种操作方式,其实保证了天弘余额宝在三季度获得相对较好收益的同时,也保证了其较好的流动性。


余额宝平台显示,如果算上天弘余额宝,目前共有13只货基。在这13只货基中,仅有1只货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高于3%,而这只货基就是于近期刚接入余额宝平台的国投瑞银添利宝货币A。


其余12只货基中,7日年化收益率靠前的是中欧滚钱宝货币A,该基金7日年化收益为2.9830%,而天弘余额宝2.6650%的7日年化收益基本属于中位数。可以看出,虽然规模最大,但是其收益率依然高于余额宝平台的部分货基。


另外,在已经披露三季报的余额宝平台货基中,相比于天弘余额宝规模的持续下滑,部分货基依然出现了规模的明显增长。比如中欧滚钱宝货币A,三季度总申购份额为约为2531亿份,总赎回约为2377亿份,大致增加了154亿份,使得季度末的总规模达到了839亿份。


有意思的是,在投资组合上,中欧滚钱宝投资组合剩余期限在120天(含)~397天(含)的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从二季度末的29.61%提升至三季度末的50.13%;而剩余期限在30天(含)~60天、60天(含)~90天的资产占比,则分别从二季度末的25.04%和27.62%,下降至三季度末的15.13%和9.74%。显然,这种直接拉长至120天以上的方式,跟天弘余额宝有着明显的区别。

营收近21亿! 风波中的科大讯飞业绩创历史新高

10月23日星期二,科大讯飞发布2018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18年前三个季度总营收52.8亿元,同比增长5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29.9%。

第三季度单季度总营收总营收20.73亿元,同比增长6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44.3%。


作为我国众多软件企业中为数极少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核心技术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


基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智能语音技术,科大讯飞已推出从大型电信级应用到小型嵌入式应用,从电信、金融等行业到企业和家庭用户,从PC到手机、到MP3和玩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产品,在国内语音核心技术市场合作开发伙伴已有500家,市场占有率超过80%。


风波中的三季度,营收创上市以来最高值


2018年的三季度对于科大讯飞来说,并不友好。


9 月 20 日,知乎用户 Bell Wang 在专栏内发文称,科大讯飞的智能翻译同传利用人类翻译内容假冒机器同传。公司于29日发布造假情况澄清公告。


紧接着,10月12日,科大讯飞被央视点名,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报道了科大讯飞在安徽宣城市自然保护区内建的观塘培训基地,被曝实为别墅会所,酒店房间火爆到一票难求。科大讯飞因此陷入“打着高科技幌子大搞房地产”的舆论漩涡。对此,讯飞回应称,该基地确为讯飞子公司设立的IT产业研发中心,但并非地产项目,现已停止运营。


不平静的几个月中,科大讯飞的三季报却格外亮眼。


2018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总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61.4%,这是自成立以来,讯飞单季度实现的最高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44.3%,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49.5%。


营收创纪录得益于讯飞“平台+赛道“的商业模式处于高速发展期。


所谓“平台”,即为全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能力,整合后台内容和服务,构建持续闭环迭代的生态体系。“赛道”,即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应用数据+领域支持,构建垂直入口或行业的刚需+代差优势。科大讯飞在消费者产品、医疗、教育、司法、智慧城市和AI客服等行业持续发力,效果显著。


三季度成本端构成保持基本稳定。营业总成本20.67亿元,同比上涨68.2%,主要系一般营业成本随收入上升和职工薪酬持续上升导致。


誓做人工智能产业先行者 研发投入高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披露要求下,研发收入从管理收入中分离出来。科大讯飞三季度投入研发总计2.5亿元,占总收入的12.2%,比上年同期投入增加57.1%。年初至今总共投入研发7亿元,占总收入13.2%。


如果大家对这个投入规模没有概念的话,可以对比一下,同为人工智能头部公司的百度,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3.3亿元,占百度上半年收入的16%。


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规模虽然对比巨头公司的差距还很大,但其占总收入的比例却在不断靠近。



讯飞公司还在财报中表示,当前正值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关键窗口期,公司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生态体系构建的投入以及在教育、政法、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赛道的市场布局投入。


在积极投入研发的同时,科大讯飞员工数量持续扩张,同时总体员工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6年,科大讯飞员工数量从2982人增长到了5940人,增长了近两倍。2017年年报显示,员工数量突破8600人。两年内增长的员工中,技术人员是主要部分,占比65.9%,销售人员占比15.98%,员工质量呈上升趋势。员工数量的增长提高了公司的人才优势,同时也抬高了经营成本。


在最新的三季报中公司表示,根据发展战略所需招聘的关键人才和新增岗位已基本招聘就绪。未来预期营业利润率将会持续改善。



进入2018年,股价已跌去42%


科大讯飞(002230.SZ)过去12个月股价最高值一度达到49.75元,最低价为20.3元。在进入2018年以来,截至10月23日收盘,累计跌幅达到42%。




捷豹路虎“至暗时刻”:在华销量大跌近5成,英国工厂停工两周

自去年在华销量创下新高之后,捷豹路虎今年的销量表现开始掉头向下。9月数据出炉,捷豹路虎在华销量同比下跌46.2%,仅有7439辆。捷豹路虎方面表示,销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进口关税变化导致了市场不确定性,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进口关税的变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豪华车品牌的市场表现,如保时捷、雷克萨斯等进口豪华品牌,销量在6、7月份都曾出现波动。但随着新的关税政策的实施,几乎所有的豪华车品牌在华销量都步入了正常的节奏,9月主流豪华车品牌销量全线飘红。奥迪迎来近3年来最好的月销量表现,主打进口车的雷克萨斯创下同比36%的市场增速。


在此背景下,捷豹路虎的销量暴跌值得深思。进入中国市场8年来,捷豹路虎曾一度在豪华车销量中排名第4位,成为二梯队豪车品牌的领军人物,国产化的推进让捷豹路虎在绝对销量上大幅提升,但近几年来,包括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品牌的不断放量,捷豹路虎逐渐被上述两家车企赶超,从领先者变成追随者。


9月销量大跌近5成背后


在经历了关税调整波动后,9月主流豪华车品牌销量都出现上涨。


一梯队奥迪、宝马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2.5%和13.2%,奔驰也实现了同比6%的增长,前三季度上述三家豪华品牌的累计销量都超过了45万辆,增速高达15.4%、5.3%以及12%。


二梯队豪华品牌中,凯迪拉克、沃尔沃、雷克萨斯9月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4.9%、14.4%和36%,前三季度增速分别达到30.6%、16.8%以及24.5%。今年前三季度,捷豹路虎在华销量也出现11.4%的跌幅,与几家主流豪华车品牌的表现迥异。


将销量下滑简单归因于关税影响并不能完全站稳脚跟。长期关注豪华车市场的分析师李颜伟认为,“捷豹路虎的产品还是很独特,有一定的优势”,引发其销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销售管理中存有的对市场反应迟钝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比如在定价策略上的失误等。


以进口关税调整引发的市场策略调整为例。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外《关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


虽然调整后的关税政策自7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但公告发布后不足3小时,特斯拉便宣布调整价格。


第二天一早,主流豪华品牌都一一发布消息,将从即日起下调在售车型的零售价格。


但捷豹路虎在上述豪华车品牌中表现相对滞后,至23日下午方有声明发出,而具体的声明也仅表示“正在进一步研究相关细则”,而非直接拿出大致的优惠额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结合其他品牌的市场反映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捷豹路虎决策的缓慢。


另外一位西南区的经销商人士则将目前其在华的销售困境归因于定价策略上的失误。“进口车时代,路虎旗下的SUV车型卖得都很好,曾不止一次出现加价的情况。”他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后来国产车时代捷豹路虎的定价“自负”。


以去年年底刚上市的捷豹XEL为例,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这款车已经有2万元的让利,而据广州的数据咨询机构威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这款车在全国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折扣已经达到5.7万元。另外,发现神行以及捷豹XFL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超过10万元的平均价格折扣。


对于车型的定价问题,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戴慕瑞在今年成都车展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太认可“定价过高”这一看法,他认为,与市场同级别车型相比,捷豹路虎在产品配置上更具优势。


与此同时,他也强调,在车市下行的背景之下,捷豹路虎不想通过降价来换取销量,而是希望能够保持良性的增长。捷豹路虎全球董事、中国总裁潘庆在近期的媒体采访中也谈到,“今年到八月份为止,中国豪华车市场增速很好,但增长质量有所下降”。


英国工厂停产两周以调节供给


虽然如此,在当下,捷豹路虎要如何重新拾回昔日的地位,成为摆在捷豹路虎管理层面前的重要任务。


进入中国市场8年,捷豹路虎曾是二梯队豪华品牌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除了销量之外,高额的利润也曾让其余豪华车品牌经销商感到艳羡。但眼下,品牌销量放缓,捷豹路虎在华销量已经被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超越,而经销商利润与此前相比,也不容乐观。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已经成为捷豹路虎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市场的销量震荡,在整体上对其全球销量和排名也造成拖累。


数据显示,9月份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为57114辆,同比下跌12.3%。在全球几乎所有的市场上,捷豹路虎的销量都出现下滑。本月末,捷豹路虎位于英国的索利哈尔工厂将进行为期两周的关闭调整。


潘庆谈到,这基于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盈利策略,希望在提高运营效能的同时,也平衡全球各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以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产销平衡。


去年第四季度,捷豹路虎的税前利润曾因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量下滑而下降了25%,达到1.92亿英镑,导致母公司印度塔塔汽车的四季度净利润只有1.89亿英镑,远低于此前分析师预测的2.61亿英镑。


今年随着中国市场的波动,捷豹路虎的利润表现也再度受累。数据显示,二季度捷豹路虎的亏损达到了2.76亿美元,中国和欧洲市场的盈利下降成为主要原因。


因为柴油车市场萎缩严重,同时英国脱欧对捷豹路虎销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从短期来看,欧洲市场的销量和盈利回暖有一定难度。如果中国市场不能重振旗鼓,捷豹路虎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盈利难题。


捷豹路虎正在进行调整,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潘庆表示,捷豹路虎已经开始着手从经销商和消费者层面进行调整。包括经销商库存压力以及终端价格浮动影响消费体验等系列问题,他认为,从明年开始,捷豹路虎有望进入新起点。

抢占巴西“支付宝” 马云这次和巴菲特看上了同一家公司

阿里巴巴在海外“买买买”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拉美洲。


蚂蚁金服要追随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步伐,同意在巴西支付公司StoneCo Ltd IPO定价后收购其股份,正式进军巴西蓬勃发展中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路透称蚂蚁金服也是最新一家对StoneCo的IPO交易表现出兴趣的大型投资方。


StoneCo预计将于下周四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定价,根据一份监管文件显示,蚂蚁金服将在其发行后30天内以IPO价格购买1亿美元的StoneCo股票。


据彭博报道称,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在寻求该公司的股份,并表示有兴趣购买多达1420万股A类股票。


上述媒体还称,除了巴菲特和马云之外,另一位由亿万富翁家族沃尔玛财产继承人支持的Madrone Capital Partners也对StoneCo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在原有持股基础上增持240万股。


之前提交至证交所的文件还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和StoneCo部分现有股东,包括Madrone Capital Partners,可能购买此次IPO近一半的发行股份。


消息人士对路透称,此类大型投资者的参与有助于IPO交易进一步吸引投资兴趣,而对StoneCo旺盛的需求更使得原定于下周四进行的IPO定价提前至下周三。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龙头支付公司PagSeguro Digital今年1月份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募集了约26亿美元,创下了自2016年Snap Inc.上市以来最大的IPO发行记录。2015年,PagSeguro还被巴西国会评为“最佳支付方式”。


以支付处理器起家的StoneCo也希望紧随其后,公开资料显示,此次IPO发行量高达5490万股,其中包括出售股东和所有潜在承销商的期权。如果发行价达到定价区间的上限,那么该公司可能筹集高达12.6亿美元的融资额。如果发行成功,它或将成为另一个Square(由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创建的通过制造设备让智能手机变成信用卡/借记卡的刷卡器公司)。


本月早些时候,腾讯就表示将向巴西金融科技初创公司NUBANK投资2亿美元,截至目前,Nubank融资总额已经突破1.78亿美元。


高盛估计,去年巴西约有210家不同种类的金融科技公司,数量称霸整个拉丁美洲,相比于2015年初仅有的54家确实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其进一步预测称,未来10年巴西金融科技公司将在银行和保险市场获得约750亿美元的收入。未来可期的市场爆发潜力或许正是诸多大佬敢于押注巴西这个移动支付市场未来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亚马逊携手高通:Alexa借助芯片植入蓝牙耳机 抢占语音助手市场

10月22日,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和亚马逊宣布了合作事宜。未来,高通将会在给蓝牙耳机开发的芯片中,直接植入Alexa。蓝牙耳机的买家在和安装有Alexa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实现配对之后,只需要按下耳机上的一个按钮,就能够使用Alexa服务。


针对亚马逊与高通合作一事,高通公司负责音频、音乐业务的高级副总裁Anthony Murray表示,高通芯片整合Alexa,降低了耳机制造商的开发成本和研发时间。


同一天内,美国科技新闻网站AppleInsider报道称,市场研究公司“战略分析”(Strategy Analytics)发布了一份有关美国智能音箱市场的调查报告。这份据称针对1000多位美国智能音箱用户进行抽样调查的报告显示,美国智能音箱市场已经被谷歌和亚马逊完全垄断,在产品份额排行榜中,除了苹果公司的HomePod之外,其他产品全部来自亚马逊和谷歌。


此次与高通的合作或许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亚马逊的野心,这也是亚马逊对标谷歌的又一力证。


谷歌助手和亚马逊Alexa在语音助手市场的“军备竞赛”去年就端倪初现。


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在北京时间1月6日推出了新的开发者工具,包括Alexa移动设备套件( Alexa Mobile Accessory Kit ),这个套件能让Alexa应用在一系列具备蓝牙功能的语音设备上,包括智能手表、运动手环及其他支持语音的设备等。


路透社此前消息显示,2017年12月,谷歌称将把流媒体应用YouTube从亚马逊(AMZN.O)两款设备下架,并批评网路零售商亚马逊不销售谷歌硬件。


此外,亚马逊和谷歌在很多领域正面较劲,包括云计算、网络搜索,以及Google Home和Amazon Echo Show等语音控制设备的销售。


索尼公司此前曾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让部分耳机连接亚马逊Alexa,而来自Bose、Jabra公司的蓝牙耳机已经支持了Ale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