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爱奇艺可转债发行超预期 发行规模从5亿美元上调至6.5亿美元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爱奇艺(Nasdaq:IQ))北京时间11月30日发布公告,最终确定发行6.5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债券。在11月29日,爱奇艺曾发布公告称,计划根据市场情况发行5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债券。据彭博分析,爱奇艺此举是为在国内愈发激烈的流媒体之战中补充火力。


财报显示,本季度内归属于爱奇艺的净亏损为31亿元。根据财报披露,这主要由于爱奇艺增加了在内容生态领域的投资,同期运营亏损达到26亿元。报告期内,爱奇艺营收成本同比增长66%至77亿元,其中内容成本占近78%。这也影响到百度在这一季的财报表现,其在第三季度内容成本同比增长73%,至67亿元。


公告信息显示,此次爱奇艺拟发行的债券为可转换优先无抵押债券。债券期限为5年,将于2023年12月1日到期。爱奇艺计划给予债券的初始认购者13天的选择权,允许其最多可额外购买价值1亿美元的债券。爱奇艺此次发行的可转换优先债券年利率为3.75%。


爱奇艺表示,此次募集资金中的一部分来将用于支付有上限期权交易的成本 ,剩余的资金将被用于继续扩充和提升内容库、加强技术研发以及用于公司日常运营。


进入2018年,爱奇艺推出包括《延禧攻略》、《中国新说唱》为代表的剧集和综艺节目,同时加速推进业务生态版图构建。 除了动漫、儿童等业务之外,在游戏和体育领域也进行了内容布局。今年7月,爱奇艺以20亿的总代价收购天象互动(收购价或包括12.7亿元人民币的固定费用支出以及一笔7.3亿元的额外支出),后者曾参与过《花千骨》、《醉玲珑》等影游联动的经典项目。一个月之后,爱奇艺又与新英体育等合资设立了新爱体育,新英体育原有付费会员与原爱奇艺体育会员将打通形成新平台会员体系,并整合至爱奇艺体育。


在内容驱动下,爱奇艺的会员数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达到8070万,单个季度会员增幅超1350万。


爱奇艺2018年三季报显示,爱奇艺第三季度总收入为 69亿元(约合10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中会员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不过,亦有言论指出,爱奇艺的这一季的广告收入环比下跌8%,不及竞品增速快。在分析师会议上,爱奇艺称在线广告业务营收是“正常下滑”,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疲软使广告主广告预算减少,大型赛事如世界杯分流大广告主;中小广告主代表游戏公司受行业影响,广告投放减少;监管趋严使得爱奇艺筛选广告主等等。


在线广告的整体环境似乎都更加艰难。根据腾讯的三季报,尽管腾讯的视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4%,但这一项的具体成本并未公开。而根据其网络广告收入(包含腾讯视频广告收入、社交等广告收入等),虽然该项同比增长47%,但广告成本的同比增长也达到了46%。

vivo拟在印度投资39.8亿元:新建第二个工厂

200万日均补贴,微信赋能,趣头条扩展内容生态效仿今日头条

趣头条第一次举办生态大会,专门把地点选在了北京东北五环外的瑞得万国际卡丁车场,零下5度的天气,现场需要调来空调取暖。


五环外人群、下沉市场、阅读赚金币,是很多人对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最初印象。


趣头条创始人、董事长谭思亮希望给公众加深深耕“五环外”的印象。他认为,中国互联网未来取决于下沉市场,把握下沉市场的需求是目前趣头条发展的主要思路。


上市前,内容质量低、缺乏原创曾是外界质疑趣头条的焦点。趣头条CFO王静波曾在上市沟通会上对全天候科技等媒体提到,趣头条在未来会着重提高原创内容质量,但要等到合适时间节点。


仅在76天之后,这个节点已经来临。谭思亮表示,趣头条下定决心将做好内容建设,将在快车道上下慢功夫。


虽然上市前招股书披露有3亿元亏损,但趣头条赴美上市后,在中概股表现突出。11月20日,趣头条发布第三季财报。财报显示,趣头条第三季度净营收约人民币10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57亿元人民币相比,同比暴增520.3%;较上一季度的4.81亿元,环比增幅也高达103.0%。


作为移动内容聚合平台的新兴势力,趣头条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2年2个月,在下沉市场获得了大量用户。虽是竞争对手,但趣头条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和今日头条相似,通过补贴内容创作者提高内容质量,从相对的粗放扩张过渡到精细运营。


但是,目前内容创业遇冷的大背景下,优质内容创作者较为稀缺。今日头条、百家号在几年前已经推出补贴政策。入局过晚的趣头条,目前只能瓜分存量市场,能否用“慢功夫”积累好内容, 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这似乎不妨碍趣头条“快车道”的上扩张速度。“头腾之战”背景下,趣头条或成为腾讯在内容领域抗衡头条的重要砝码。


日均200万补贴


11月29日,趣头条正式入局内容补贴战争。


此前,趣头条通过独有的阅读现金激励模式,把钱花在了用户身上,很少提及对创作者的补贴。


在微信、新榜、澎湃、人民网等合作伙伴的助推下,趣头条开始在内容领域发力,出手就是大手笔。


谭思亮宣布,未来6个月内平台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的分成数量将达到每天200万元。“这还不够高,希望快速超过500万。”


按照规划,三个月后趣头条给优质原创作者分成提升到55%以上。除此之外,还会推出名为“快车道”的系列签约计划,为头部内容创作者提供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保底签约,签约作者每月保底收入3万元。


同时,趣头条也将推出一系列即时、小额的激励措施,来免除作者对“爆款”的依赖,目标是在数月内,将优质原创作者的收益提升至全平台平均收益的6倍以上。


同时,在趣头条的宣传手册中明确提到,平台原创内容的收益单价(CMP)可达到主要竞争平台的3倍以上,并且作者没有新手期,入驻发文就会产生收益。


谭思亮提到,趣头条要把做“对内容创作者最友好的平台”作为平台发展的重要原则。谭思亮也将趣头条与“友商”做出对比,并提出趣头条推出的最”慷慨“的作者收益方案。



其中,趣头条对普通原创作者千次阅读补贴为2.5元,在优质原创作者千次阅读补贴4.5元,而两家友商给出的价位低于这一价格。


内容补贴是资讯平台发展的必经之路。2017年,今日头条曾宣布,平台对创作者的补贴超过10亿元。


趣头条虽然在初期通过“收徒赚金币”等方式,快速获取大量用户和流量。但在上市之后,开始扶持原创和精品内容,要通过“慢功夫”实现精细化运营。这一点和今日头条思路相似。


此外,11月,趣头条上线了小视频消费入口,小视频已成为趣头条上涨最快的内容之一。每天趣头条上分发的小视频超过3万条,产生1.89亿播放量,以及100万的点赞、互动。


之后,趣头条必将会集中抢夺优质原创作者和视频达人。


腾讯进一步赋能

趣头条前期能够快速获取用户,得益于“收徒”模式和基于微信平台进行社区裂变。


根据趣头条招股书显示,腾讯在趣头条的持股比例为7.8%。除了财务投资以外,趣头条对于腾讯的战略意义更为重要——不仅可以作为内容和流量的入口,也可以借此牵制今日头条。


上市后,微信为趣头条创作者开辟了独家提现通道——即创造者可以通过微信,随时随地提现,并且“所见即所得”,收入免税。


同时,趣头条推出了小程序“趣头条号小助手”,趣头条号运营者无需登录后台,可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查询管理后台数据。



趣头条借助微信管理创作者并赋能创作者,可以获得较高的转换效率,实现平台联动,这对趣头条而言也算是一种助力。

蔚来汽车首席发展官确认离职 股价盘后跌1.4%

11月30日消息,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蔚来汽车宣布,蔚来汽车首席发展官兼北美CEO Padmasree Warrior因个人原因已经决定辞职,该决定将于12月17日生效。


公开资料显示,Warrior拥有印度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理科学士学位和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理科硕士学位。2015年12月,她加入蔚来汽车,出任董事、首席发展官兼北美公司首席执行官,负责蔚来汽车全球软件开发以及北美公司的全面管理。根据此前公开的招股书,Warrior还持有蔚来汽车1.4%的股份。


加入蔚来汽车以前,她曾担任思科全球首席技术官兼首席战略官、摩托罗拉全球首席技术官,拥有多年的软件开发管理经验。Warrior还被外界誉为是全球高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并担任多家知名公司的董事,包括微软、Gap 以及 Box。


蔚来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确认了Warrior离职的消息,并对其过去3年在蔚来的工作做出了肯定:“我们对Warrior过去3年为蔚来做出的贡献表达谢意。Warrior通过她的领导和丰富经验为我们的增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祝福她今后一切顺利。”


Warrior则表示:“我很为蔚来团队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很高兴有机会勾勒出科技愿景,在硅谷组建了一个世界级的团队。我期待着看到蔚来在今后继续成功。”


蔚来汽车一直被外界被视为“中国版特斯拉”,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中颇为高调。今年9月12日,蔚来还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美上市第一股。


在这些高调行为的背后,蔚来汽车“烧钱”的速度也是惊人的。招股书显示,蔚来汽车2017年亏损额为50.21亿元,较2016年的25.69亿元亏损增长近一倍;2018年上半年,蔚来运营亏损逾5亿美元(约33.26亿元)。此前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三季度净亏损28.1亿元。


不过,对于这家中国高端电动车制造的标杆企业,市场最关注的还是其量产能力。年初,李斌就表示,将在今年9月底实现10000辆ES 8的量产。虽然之后ES 8交付经历了多次“跳票”,但近日,第10000辆ES 8已经在合肥顺利下线,量产速度正在稳步提升。


截至11月29日收盘,蔚来汽车股价下跌4.18%,盘后再跌1.41%,报7.68美元,市值近80亿美元。


深陷“过度收集数据”漩涡 美图两日暴跌26%

美图今年麻烦多多,用户下滑、业绩亏损、手机业务滑铁卢,股价已较年初高点蒸发76%。


昨日美图公司暴跌16%之后,今日继续走低。截至发稿,美图跌10.62%,报价3.03港元,市值仅剩126.5亿港元。早盘盘中,美图股价一度破“3”,最低跌至每股2.96港元。



此前,美图市值最高曾逼近1000亿港元,年初至今跌幅高达71%,较1月份高点跌76%,上市以来已下跌60%。


被指涉过度收集用户信息


美图公司昨日遭投资者急沽2.1亿元,股价泻15.9%至3.39元,单计北水则沽3631万元。


同样在昨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指,美图秀秀App涉嫌过度收集可识别生物信息、财务信息等敏感资料。


中消协发表《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对10大类(通讯社交、影音播放、网上购物、交易支付、出行导航、金融理财、旅游住宿、新闻阅读、邮箱云盘和拍摄美化)共100款App进行了评测。


报告称,其中超过九成的手机应用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而“美图秀秀”等App则被指涉嫌过度收集用户可识别生物信息及财务信息的情况。中消协指出,上述信息均是较敏感的个人资料,一旦泄露可能将对人身和财产带来重大风险。


中消协同时称,美图秀秀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时,未说明双方所承担的相应责任。


对此,美图表示,该公司极其重视对用户信息和隐私安全的保护,用户信息的获取、沉淀、使用和分享都会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到用户知情和同意,做到不过度采集,绝不会滥用数据。


据新浪港股,美图秀秀App会收集的信息情况,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手机号码、电子邮箱、身份信息、生物识别信息、财产信息及位置信息。


业绩不佳、用户下滑,美图今年“祸不单行”


关于用户隐私的担忧,只是美图股价暴跌加剧的一个“导火索”。经营业绩不佳、活跃用户数下滑等问题,早已让美图股价走入下跌通道。


2018年美图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美图总收益20.52亿,比去年同期的21.8亿减少了5.9%。


其中,美图上半年有1.6亿的其他收益,主要是投资的公允价值增加以及出售了部分投资,而去年同期其他收益为-6500万。除去非经常性收益,美图经调整后的净亏损达2亿,去年同期仅为3300万。


也就是说,美图上半年的实际亏损是大幅增加的。


在最关键的用户人数方面,美图上半年总体月活跃用户数3.499亿,下降16%,不及预期。各软件用户数均有所下滑,其中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用户数小幅下滑1.2%和6.2%,美拍下降56.4%。从地区来看,大陆用户总体下降20.2%,海外用户小幅下滑4.1%。


由于进入门槛偏低,近两年市场涌现出大量美颜修图类软件。美颜相机市场渗透率和DAU下滑,相关产品如Faceu激萌、B612咔叽、无他相机渗透率增长迅猛。同类产品数量庞大且相似度较高,单美图旗下就有潮自拍、BeautyPlus等四款自拍软件。


美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短视频领域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抢占市场大量份额,月独立设备数均维持在1亿台以上,但美拍仅有2500万左右,且呈持续下滑趋势。


而作为美图公司营收的主要贡献者,美图手机一直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但上市以来,美图手机的表现却逐渐滑落。


2018年半年报显示,美图智能硬件收入大幅下降,从去年同期的19.33亿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4.8亿,降幅达23.4%。


随着市场对拍照需求的逐步扩张,OPPO、vivo、小米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采用新技术推出拍照技术的优化产品,抢占市场。手机拍照已属于手机厂商们的“必备技能”,难以形成技术壁垒,美图手机似乎也不再具备“差异化”的卖点。


社交转型能否让美图“浴火重生”?


面对遇到的种种困难,美图公司正推动产品转型,向社交领域进军,实行“美和社交”战略。


2016年底美图推出社交软件“闪聊”,2017年初美图推出社交电商app“美铺”、“美图定制”,今年初美图秀秀推出“MT社交圈”,把用户从工具导流到社交平台,推动公司长远发展。


让公司旗下的美图秀秀从工具软件转型为社交媒体,是转型的关键动作。从目前经验看,没有社交基因的工具软件向社交软件转型暂时没有先例可寻,但美图宣布,9月份最新版本的美图秀秀上线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推动产品转型的美图也宣布,短期重点是推动活跃用户增长,未来18个月要大力投资,所以“不强调产生净利润”。


牺牲中短期财务数据,而对公司战略进行调整,或许是美图面对当前颓势的奋力一搏。

非洲手机三季度报告:中国传音位居龙头 获得35%的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以及全球智能手机出现下滑,中国手机厂商加速展开国际化,非洲成为一个有潜力的新兴市场。据外媒最新消息,老牌市场研究公司IDC最近发布了非洲手机市场三季度报告,其中传音、华为两家中国公司已经成为主导厂商。


据中国台湾电子时报网站报道称,IDC数据显示,三季度非洲智能手机销量比二季度下滑了1.3%,功能手机(国内俗称的“老人机”)销量环比下滑2.7%,三季度非洲手机总交付量为5260万部。


报告显示,在非洲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中国传音公司位居龙头,获得34.9%的份额(按照手机销量计算),三星电子名列第二,获得21.7%,华为公司获得10.2%份额,位居第三。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上述三大厂商已经掌握了非洲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二份额,这一市场已经走向了巨头通吃的集中化趋势。


如果按照手机销售收入计算,三星电子获得37.2%份额,中国的传音和华为分别是21%和13%。


受到经济发展、消费者购买力等限制,非洲仍然有大量消费者购买功能手机。三季度,传音公司旗下的三个品牌一共获得了58.2%的功能手机份额,诺基亚排名第二,获得11.7%。


在中国手机厂商中,广东省的传音公司是十分特立独行的一家,该公司若干年之前就展开了国际化运行,并未在国内发售手机。传音聚焦了非洲市场,推出了符合当地需求的双卡机、三卡机,另外用多个品牌实现了全方位覆盖。


经过多年经营和市场推广,传音旗下的子品牌也获得了非洲消费者的信任。


据报道,在非洲市场占据龙头之后,传音公司开始向其他亚非拉国家扩张,部分手机产品已经在印度市场发售。


非洲手机市场主要有三个大市场,分别是尼日利亚、南非和肯尼亚。IDC报告称,这三大市场三季度表现不一,尼日利亚三季度出现了11.6%的环比下跌,南非和肯尼亚各自增长了8.5%和7.9%。


IDC公司一位分析师表示,尼日利亚的手机销量下滑,主要原因是政府开支缩减,另外该国北部出现武装冲突,另外在国内大选之前市场出现了不确定因素。


据称,南非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低端手机的渗透,而一些入门级智能手机则带来了肯尼亚市场的增长。


据报道,在非洲的许多地区尤其是乡村地区,功能手机仍然是主流,但是越来越多的非洲消费者开始被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所吸引,比如华为、小米、OPPO等,这些品牌也正在以高性价比吸引功能手机用户换机。


IDC公司一位分析师表示,中国手机品牌正在非洲寻找增长机会,而具备一定先入优势的华为正在扩大市场营销,增加产品销售预算。


对于四季度,IDC预测非洲手机市场总规模为5800万部,该季度将受到节日因素等刺激。


IDC表示,随着更多高性价比智能手机的到来,非洲市场功能手机的比例将会逐步降低。


对于中国手机品牌来说,开拓海外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显示,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接近两成的下滑,许多二三线品牌面临退出或倒闭。全球手机市场也呈现出饱和和下滑,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仍然获得了增长。

微博Q3财报:营收低于指引 净利润超预期 收涨近5%

微博于北京时间11月28日晚间披露三季报,核心数据如下:


净营收4.602亿美元,同比增长44%;此前营收指引为4.65亿美元至4.75亿美元之间。


广告和营销营收总计4.093亿美元,同比增长48%;增值服务营收5090万美元,同比增长18%。


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为1.653亿美元,同比增长63%,每股摊薄净盈利73美分,上年同期为45美分。


Non-GAAP下,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为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9%,每股摊薄净盈利75美分,上年同期为51美分。


调整后EBITDA为1.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2%,相对净营收的利润率为42%,上年同期的利润率亦为42%。


截至2018年9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MAUs)较上年同期净增约7000万,达到4.46亿,月活跃用户数中93%为移动端用户;


截至2018年9月,微博平均日活跃用户数(DAUs)较上年同期净增约3000万,达到1.95亿。

财报披露之后,微博收涨近5%。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


微博三季度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持续提升,广告营收也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我们会继续致力于强化产品体验和传播体系,进一步凸显微博在信息生产、消费、互动上的独特优势,提升微博获取用户的效率,进而带动微博商业化潜力的提升。

营收增长不及业绩指引


2018年第三季度净营收4.602亿美元,上年同期净营收为3.2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


2018年第三季度广告和营销营收总计4.09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768亿美元;增值服务营收5090万美元,同比增长18%。。


其中,来自中小企业(SMEs)和大客户的广告和营销营收总计3.80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5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2018年第三季度增值服务营收为509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4320万美元。


微博此前披露的三季度营收指引为4.65亿美元至4.75亿美元之间,微博Q3营收不及业绩指引预期。


成本增速超过营收增长


三季度成本和开支总计2.98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8%,高于营收增速。Non-GAAP下,成本和开支为2.72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80亿美元。


财报中提到,成本和开支的同比增长主要与渠道、产品推广相关的营销开支增加,与人力成本相关的研发开支增长,以及某非核心业务线的商誉及收购无形资产减值有关。


经营利润率维持稳定


2018年第三季度运营盈利为1.62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7%。


Non-GAAP下,运营盈利为1.88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320亿美元,同比增长42%。


2018年第三季度非运营盈利为429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430万美元。非运营盈利的增长主要与4190万美元的投资公允值调整有关。


其中,所得税开支为379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200万美元。所得税开支的上升主要是因为投资公允值调整产生的递延税负债,以及公司国内运营在相对稳定的税率环境下盈利水平提高。


净利润超预期


2018年第三季度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为1.653亿美元,每股摊薄净盈利73美分,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011亿美元,合每股摊薄净盈利45美分。


Non-GAAP下,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为1.718亿美元,每股摊薄净盈利75美分,市场预估71美分;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152亿美元,合每股摊薄净盈利51美分。


截至2018年9月30日,微博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为16.0亿美元。


此外,三季度运营活动提供的现金为1.221亿美元,资本开支为600万美元,折旧和摊销费用为450万美元。


下季度业绩指引不及预期


微博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净营收将在4.80亿美元至4.90亿美元之间,以人民币计价的同比增幅在35%至38%之间。


据悉,这一预期假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均值为7.00元人民币兑1美元。上述预期体现的是微博当前的初步判断,未来可能进行调整。


然而,市场此前预估四季度微博净营收为4.991亿美元,业绩指引不及预期。


新浪Q3营收和利润超预期


新浪与微博同时披露财报,新浪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93美分,市场预估69美分;净营收5.572亿美元,市场预估5.516亿美元。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先生表示:


我们对新浪第三季度的业绩感到满意。尽管存在行业激烈竞争和宏观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营收和盈利在微博业务的持续势头驱动下均实现健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