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化教育
文章列表

Twitter怎么了:两高管宁弃3500万美元股票也要离职

2019年云计算产业规模达430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现在云计算市场需求度很大,处于爆发前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处处长李广乾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我国在云计算的技术方面仍没有实现完全自主,操作系统和大型软件方面还没有太大的优势,技术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云计算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安全性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制度保障。但是,我国发展云计算的政策优势明显,给了行业很好的发展环境。


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云服务及云存储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达到516.6亿元,预计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将达到690亿元以上。云计算产业增长速度同样很快,工信部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截至2015年底已达到约1500亿元。


云计算正释放巨大红利,其应用逐步从互联网行业向制造、金融、交通、医疗健康、广电等传统行业渗透和融合,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云的建设将来要和各行各业结合,比如工业云,要将工业各个环节都搬到网上去,就需要信息化、软件化,大中小企业都有机会。”李广乾表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关键要找准技术领域和方向,可以围绕云计算发展的具体领域做布局。


《行动计划》专门提出了发展云计算的保障措施,包括优化投资融资环境、加强产业品牌打造等。对此,李广乾表示,云计算产业进入井喷期,会涉及竞争和垄断的问题,应该注意加大营造有序规范的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环境。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在生活领域涌现。从行业发展来看,核心技术的突破让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智”造时代。


“智能化正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并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在4月9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表示,将围绕智能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对计算机、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支持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发展,加速关键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基础产品开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增强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能力。


智能产品不断涌现


会点菜下单、端茶送水的送餐机器人,影像立体、信息丰富的VR眼镜,语音识别率高度准确的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各种电子“智造”产品齐聚电子信息博览会。本届展会现场发布了超过5000件新产品新技术,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智慧家庭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成果。


“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产品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群体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程序已经在围棋、国际象棋等智力游戏中战胜人类顶级选手,智能产品已在城市管理、能源利用、生态改善以及医疗、交通、食品安全追溯等领域得到应用。”刘利华说。


不仅如此,电子信息产品的智能化也在加速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培育出蓬勃旺盛的智能应用需求,给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开辟出新的方向。在居民消费领域,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产品已成为市场主流,智能路由器、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摄像头、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逐渐成熟和普及。在行业应用领域,智能制造的推进,将为智能信息产品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创新需求。


发达国家正纷纷布局智能领域。美国先后发布3份报告,推出了“国家机器人计划”;德国出台《数字化战略2025》,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智能工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等一系列数字化系统;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产业结构蓝图”。跨国龙头企业也在智能领域发力,并将实施投资融资、战略并购作为加快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规模呈爆发式成长。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额较2015年增长超过60%。


核心技术先后突破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达12.2万亿元,手机、微型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彩电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继续位居全球首位。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细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涌现出一批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电子“智”造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不久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刷脸支付、自动驾驶等在内的人工智能领域热门技术均被选中。这几项技术的主要研究者包括了科大讯飞、阿里巴巴、百度等多家中国企业,说明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已经立于全球潮头,一批中国科技企业已展现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良好业绩,在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上有所创新。”刘利华说。


在电子信息博览会主论坛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播放了一段视频——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感谢科大讯飞让他学会了中文。但其实这段视频是由科大讯飞人工智能语音合成系统完成的一次逼真模仿。刘庆峰认为,未来人们看到的所有设备都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社会即将从“互联网+”正式进入到“人工智能+”的时代。如果说2016年是人工智能发展元年,2017年将是人工智能的落地之年。


我国丰富的互联网应用为智能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老百姓用手机买烤红薯,美国的老百姓还在用支票付水电费,可以想象中国人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信心有多大。”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


刘利华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转换刚刚起步,我国已经在智慧城市教育、汽车智能客服等人工智能领域初步形成了从技术到产业再到应用的完整布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政策文件中都将智能技术、智能产品列为发展重点,对以智能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还将持续加大。


智能制造夯实基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芯片、基础软件、传感器、智能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积累不足,尚无法对新兴增长点形成相匹配的支撑。”刘利华坦言。


发展电子“智”造业必须夯实发展基础。以平板显示技术为例,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指出,目前我国在新型显示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很多突破,超大尺寸、超高分辨率、窄边框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多项国际设计奖励,缓解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的被动局面。


在维信诺展台,展出了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显示屏,分别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据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裕弟介绍,维信诺目前的最新显示屏产品超薄到只有0.2毫米,把现有1.2英寸圆形屏幕产品的重量减轻了60%。公司还研发出了可以完全卷曲和折叠的柔性AMOLED显示屏,代表了国际柔性显示标准。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介绍说,2016年我国新型显示行业销售收入达2013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7%。行业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2011年至2016年,我国全行业年均专利申请量达9000件,累计申请专利超过5.6万件。


刘利华表示,将加大对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智能决策控制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支持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操作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软硬件产品发展。


“要以智能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产品等智能消费产品和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行业智能化产品,强化产业链各环节配套发展,建立健全智能信息产业体系。”刘利华说。

马斯克创办新公司:致力于实现“人机共生生命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SpaceX和特斯拉公司的创办人,美国传奇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已经创办了一家全新的公司,专门致力于开发类似电影《骇客帝国》中的那种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


这家名为“Neuralink”的公司将致力于所谓“神经蕾丝”(neural lace)技术的开发,将微小的脑部电极植入人体,并希望未来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对人类思维的上传和下载。


马斯克今天对外界确认了推特上早已传开的这个传言,并许诺不久之后将公布更多细节信息,他说:“尽管时间上非常紧迫,但是如果这件事情不去做的话风险太高了。”


Neuralink公司的注册地在加州,注册时间是去年7月份,当时是以一家“医药研发公司”的身份注册登记的。一位接近相关消息来源的人士表示,马斯克暂时打算完全依靠自己的资金来支付这一公司的各项开支。

这家名为“Neuralink”的公司将致力于所谓“神经蕾丝”(neural lace)技术的开发,将微小的脑部电极植入人体,并希望未来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对人类思维的上传和下载


目前还不清楚这家公司打算最终研发出什么样的产品,但是根据《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报道,这家公司的愿景似乎与此前的SpaceX和特斯拉公司相似。在最近几周内,Neuralink公司已经开始招募相关领域最杰出的一些人才。


这项惊人的消息似乎是马斯克在对网上此前的一条推特消息作出回应,当时这条消息询问马斯克后者是否有意向对所谓“神经蕾丝”技术开展进一步工作,简单来说,这主要是一项涉及在人脑中植入电脑芯片的技术。

净水机5年抽检不合格率超50% 销售渠道难监管

随着人们对好的水质越来越向往,净水器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近年来净水器市场蓬勃发展,但是似乎质量状况却不容乐观。


近日,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江苏省质监部门日前对国内热销的家用净水机进行监督抽查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净水机质量不合格。


据了解,江苏省质监部门日前委托连云港质检中心,从生产企业、实体店和网络平台渠道共抽查了60款净水机样品,涵盖45个热销品牌。在抽查的60个批次产品中,汉斯顿、雅美娜等2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48.3%。不合格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签说明书项目不规范、净水流量和总净水量不合格等。


其中,在60个抽查批次中,28个批次标签说明书项目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46.7%。11个批次净水流量不合格,不合格率达到18.3%,部分净水机净水流量虚标高达26倍以上。9批次净水机出水的菌落总数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5%,水质最差的超标20多倍。


净水机抽检不合格率5年居高不下


除了江苏省质监部门此次对净水机进行监督抽查以外,近几年来,从国家到省级市级,多个部门多次抽检净水机,发现五年来不合格率屡屡居高,5年平均不合格率超过50%。


2013年,四川省消委会对家用净水机进行比较试验,70%的样品不合格;


2014年,质检总局抽检33批次净水机,不合格率为48.1%;广东省质监局公布净水机抽查结果,不合格率为60%;


2015年,质检总局再次对净水机进行国家抽查,不合格率为30%;广东省检验检疫局对进口家用净水机进行抽查,不合格率为72.7%;江苏省质监局公布净水机抽检结果,不合格率为75%;


2016年,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净水机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不合格率为45%。

滴滴快车涨价与出租车价格相同:廉价网约车已成历史

补贴战“硝烟”散去,北京网约车市场价格回归理性。4月10日,滴滴出行宣布,从即日起北京滴滴快车业务将引入“分时计价”模式和新计费标准,起步价从此前的10元涨至13元,里程费下调0.2元/公里。滴滴出行方面称,计费方式“一升一降”,北京用户在平峰时期用车仍旧便宜,但高峰时段车费有所上涨。为应对北京地区潮汐式的用车需求,滴滴出行推出分时计价模式,以此疏导调节出行需求,提升运力。不过,北京商报记者4月10日平峰时段叫车发现,新计费规则下,北京滴滴快车费用与北京出租车价格大体相同。同时,易到、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平台价格基本高于当前出租车市场价格,廉价网约车已成历史。


再调价


出行市场的每次价格变动都会引来外界广泛关注。4月10日,滴滴出行推出“分时计价”模式和新计费标准,起步价和里程价都做出相应调整。北京商报记者查询滴滴出行App发现,目前北京滴滴快车业务分为普通型和优享型,其中,普通型快车调整后的计费标准为:里程费1.6元/公里、时长费0.5元/分钟、起步价13元,超过20公里后,加收0.8元/公里远途费;优享型快车计费标准为:2.3元/公里、时长费0.6元/分钟、起步价13元,超过20公里后,加收1元/公里远途费,21时-次日6时加收0.9元/公里夜间服务费。


4月10日14时左右,北京商报记者以北京商报社为起点、国贸地铁站为终点尝试叫车,滴滴出行App显示,在10时-17时(不含17时),该段路程预估车费为29.4元,17时-21时(不含21时),该段路程预估车费约为37.2元,21时-23时50分预估车费为42.4元,同时,使用北京出租车出行,该段路程预估费用在28-30元。


这并非滴滴出行第一次调价,自2015年5月13日,滴滴快车正式上线以来,司机和乘客端的补贴接连不断。不过,伴随滴滴出行兼并中国优步,加之网约车新政出台落地,滴滴出行已多次调整价格。

新iPhone或加入新技术:主打无线充电和V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