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华为迁往东莞?媒体称其在东莞建3万套员工福利房



2016年5月,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文章称,作为深圳科技产业的支柱的华为,正打算拔营迁往深圳边上的东莞。事后华为曾对传闻予以否认,但一年多之后的今天,华为迁往东莞一事正在进行时。

1月10日,媒体创业邦消息称,华为公司将在东莞松山湖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价格仅8500元每平米,远低于该区域2.5万元每平米的市场价。

包括松山湖2000亩项目,预计2万套;松山湖安居房项目443亩,预计5500套;湖畔花园175项目预计3000套;华为松山湖南区公寓115亩,预计2500套公寓。其中,松山湖湖畔花园是华为在2015年末以超过1亿元的底价拿下的地,总建筑面积约41.43万平方米,有20栋住宅楼,是华为在松山湖新基地的员工配套住宅。

对于上述消息,一位华为员工表示,华为内部已经向员工发出帖子征集住房分配方案,根据方案,员工住房前5年是租赁,5年期满后必须购买。参与分房的员工也有资格要求:在华为工作3年以上,且搬到松山湖工作。不过对方并未证实房价为8500元。


华为将搬迁至东莞?

上述华为员工透露:华为“深圳的总部要搬家了”,将从深圳迁往东莞松山湖,新的基地已经建好,有些部门已经搬了。此外,华为内部一位资深人士也表示华为将搬迁至东莞。

就此,华为官方表示,对方回应称:“总部不搬,生产研发等部分部门会到东莞”。

据《深圳卫视》报道,2017年4月27日,在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一行与华为的座谈会上,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正面表态,称华为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

任正非曾炮轰深圳楼市

华为一些部门搬迁至东莞、在东莞提供员工住房,背后的原因或与深圳楼市有关。

2016年5月,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曾炮轰深圳楼市,他表示: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我们国家最终要走向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不仅如此,近年来,华为在深圳旁边的东莞加速建设新基地。早在2012年,华为终端总部落户东莞松山湖的规划就已获批,按照规划,该基地占地达1900亩,投资超过百亿元。广州日报2016年6月报道称,松山湖地区华为终端总部“坐拥无敌湖景”,一座气派的“欧式小城”已初步建成。



从“世界工厂”到“中国创造”,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和品牌的领导者

中国早已不甘心只是“世界工厂”。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授权的专利数量创造历史新高,超过32万个,同比增长5.2%。

美国企业获得专利的数量最多,占比达46%。亚洲、欧洲分别占比31%和15%。

大型企业依旧占据主宰地位。IBM、三星电子和佳能继续稳坐前三。IBM以9043个专利,连续第25年蝉联冠军,专利总量较2016年同比增长12%。

中国首次跻身前五 京东方火速蹿红

中国获得专利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

2017年,中国企业共获得11240个专利,首次跻身前五。尽管占比只有3.5%,不及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不过中国企业获得的专利数量较2016年有了大幅增长,同比增长28%。

不仅在数量上有所突破,中国企业的排名上亦有上升。

显示器件龙头企业京东方成为榜单中的 “黑马”。报告提到,京东方2017年获得的专利数量达到1413,同比增长62%;排名从去年的40名跃升至今年的21名。去年,京东方宣布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一举打破三星的垄断。

国内另一家面板企业华星光电也跻身前50名,专利数量达到708个,同比增长44%,排名跃升22个名次至第45名。此外,华为也以1474个的专利数量前进5个名次,排名第20。

Sterne Kessler律师事务所的Don Featherstone表示,中国企业申请专利主要在电子领域,从企业规模来看,也并不局限于成熟的企业,初创公司也会申请。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和品牌的领导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Francis Gurry表示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和品牌的领导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续增加,达到133万个专利申请,同比增长达到21.5%。占到当年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收到专利申请总数的一半。

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中国也仅次于美国。Visual Capitalist网站去年10月统计,2015年美国研发投入达到4630亿美元,中国以3770亿美元排名第二,领先欧盟、日本和韩国。

汇丰也在报告中指出,在很多领域,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不逊色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电子产业就是中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型产业转型的绝佳案例。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在研发上的支出——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占营收的比例,都高于苹果,也高于三星、LG等其他对手。




挪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申请投资未上市股权

作为全球最大主权基金,挪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深刻影响全球市场。如今,这头巨鲸可能要有新的投资方向了。

在周三递交给挪威财政部的一封信中,挪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称,优质公司上市的越来越少,从其现在的体量以及长期展望来看,目前适合对未上市股权进行投资。信中表示,这不仅能促进收益的增长,还能将风险分散于更多公司之中。

从历史数据来看,投资于未上市的股权预计能比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带来更高的剔除成本后的收益。

挪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十年之前大约为1600亿美元,到了2017年9月,规模已突破1万亿美元,目前约为1.1万亿美元。

对于这只资本市场中的怪兽来说,所有资产中它最偏爱的是股票,在其总资产中的占比为65.9%,其次是占比为31.6%的固定收益产品。自1996年成立以来,该主权基金就不断重仓全球股市,截至目前所持有的股票大约占全球股票总市值的1.5%。正是因为其巨大的体量,该基金的一举一动都被密切关注。在去年9月递交给挪威财政部的信中,该基金暗示应该减少对日元债券、加元债券等资产的投资,一度引发不少债市交易员的恐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该基金当时并未明确要立即减仓,因此全球债市并未出现大的波动。

当时信中提到,提出这种建议的原因在于,并没有看到多元化债券投资带来的好处。“长期来看,多元化国际投资对于股市而言确实回报较高,但债券投资的收益并不多。”

在最新的信中,挪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还提到,其目前可以在未上市地产项目中持有股权超过10%,未来对于未上市股权的持有比例希望也可以超过10%。对于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该基金目前受到10%这一上限的约束。

至于该基金是否能够如愿调整策略,还要等待挪威政府发布白皮书,以及随后挪威议会的讨论结果。其中,白皮书通常会在每年春季发布。


2018年A股走红,上证综指走出8连阳

八连阳再现!上一次是2015年,之后沪指上了5000点

新年新气象。

2018开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红火。截至1月9日收盘,上证指数已经收出8连阳!

上证综指走出8连阳

8连阳,这让中证君隐约嗅到了“牛市”的味道。上一次出现8连阳,还是在2015年3月。两次连阳的起点极其接近——上一次8连阳前一日的上证指数收盘3286.07点,这次为3275.78点。重点是,那一次上证指数随后一路涨过了5000点。

中证注:本文所指“连阳”,为连续上涨的阳线,如本次8连阳。2015年5月18日起也有一次8连阳,但因其中有一根下跌小阳线,予以剔除。

2015年3月12日起上证综指走出9连阳

地产翻身消费依旧亮眼

2017年,A股市场呈现典型的“一九行情”。如果买得不是白马蓝筹股,基本上是“赚了指数不赚钱”。不过进入2018年,这种现象有所改变——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均实现上涨,呈现出普涨的态势。

由于部分二线城市落户政策放松叠加年底房企推盘,销量大幅提升,在2017年不是很受待见的地产股近期走出强势行情,在本次沪指八连阳行情中以12.16%涨幅位居行业板块首位。以家用电器、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股表现依旧亮眼,涨幅排名第二和第三。而传媒、电气设备、公用事业这些在2017年表现平淡的板块,在2018年表现依然落后。

个股方面,剔除2017年12月以来上市的次新股,有2562只股票实现上涨,占比达到74.67%,算是实现了普涨。

在涨幅前20的股票中,泰禾集团(30.480, 0.00, 0.00%)涨幅最大,达到50.07%。在这20只股票中,有15只股票来自房地产、建筑材料、化工等强周期板块。

“春季躁动”将完美演绎

上证指数8连阳重返3400点之上,这让投资者对未来的走势充满希冀。这波行情空间有多高?后市将如何演绎?又该买什么呢?看看券商分析师怎么说。

国泰君安(19.160, -0.14, -0.73%)

在企业盈利、市场流动性、投资者风险偏好共振的暖窗期,继续看好1月到2月的做多窗口,春季躁动行情将完美演绎。

申万宏源(5.330, -0.03, -0.56%)

本轮春季行情呈现增量博弈格局——配置类资金释放正常的配置需求,活跃资金进行存量加仓。春季行情赚钱效应的扩散还有很大空间,轮动才是春季躁动的主旋律。

国金证券(9.680, -0.08, -0.82%)

以史为鉴,A股一季度存在着较为明显“春季躁动”特征,大多以“春节”为分水岭,启动时间或早或晚。

历来A股春季躁动中,“板块轮动较快”为其主要特征之一,建议坚守“低估值、高分红”板块,个股上选择行业龙头公司做首选标的。具体到行业配置上,推荐“大金融、地产、建筑、生物医药(仿制药)等”;主题方面,推荐“结构性供给侧改革(航空)、大国制造(环保设备、消费电子)、国企改革”等。



国务院调整自贸区法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

发改委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推进北方采暖燃煤减量替代,地热能发展喜迎“春天”

1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促进北方采暖地区燃煤减量替代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要求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居民供热等领域燃煤减量替代,先选择一批城镇、园区、郊县、乡村开展实施示范工程。在业内人士看来,地热能产业将借此迎来发展春天。


作为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我国地热能资源储量大、分布广。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仅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就折合7亿吨标准煤。但地热能开发利用与水能、风能、太阳能(5.720, 0.00, 0.00%)等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我国地热能年利用总量仅为约2000万吨标准煤。


为此,《通知》提出,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北方采暖地区为重点,到2020年,浅层地热能在供热(冷)领域得到有效应用,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在替代民用散煤供热(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区域供热(冷)用能结构得到优化,相关政策机制和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咨询评价、关键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


在扶持政策方面,《通知》明确,对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按有关规定享受税收政策优惠;中央预算内资金积极支持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建设。相关地区要加大支持力度,将浅层地热能供暖纳入供暖行业支持范围。鼓励相关地区创新投融资模式、供热体制和供热运营模式,进一步放开城镇供暖行业的市场准入,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浅层地热能开发。鼓励投资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实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鼓励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支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地热能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曾这样评价当前地热能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引导下,地热能开发利用将快速发展,前景持续向好。从全国范围内看,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初步估算,到2020年我国地热能利用量相比2015年增长2.5倍。同时,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钻井技术和设备也必不可少,有望带动地热开发技术服务及核心装备供应商的业绩增长。


中煤有望唱响煤炭资源整合大戏,11加涉煤央企或将成为重组重点

煤炭行业今年有望再次迎来巨变。


1月5日,12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推进中央专业煤炭企业重组其它涉煤中央企业所属煤矿。


此前,中煤集团一直在进行非煤央企的煤炭资源整合,但进展一直较为缓慢。2016年,新集能源(4.020, -0.02, -0.50%)将30.31%股份无偿划转给了中煤集团;2017年,保利能源又整体划转至中煤集团。


业内认为,今年煤炭行业必然掀起兼并重组的高潮,而中煤集团重组其它涉煤央企煤炭板块的进程也会加速,11家涉煤央企或将成为重组重点。


中煤集团有望唱响煤炭资源整合大戏


《意见》指出,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之间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发展煤电联营、支持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煤炭与其它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以及通过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退出、推进技术进步和升级、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以及加快“僵尸企业”处置。

实际上,煤炭行业开启供给侧改革以来,中煤集团作为我国第二大煤企,一直动作不断。


2016年7月份,央企煤炭资产整合平台——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煤炭资源整合由中煤集团主要负责。


随后的8月份,国投公司旗下的*ST新集将30.31%股份无偿划转给了中煤集团,2017年5月份,保利能源又整体划转至中煤集团旗下。

至此,中煤集团煤矿数量增至74座,增加中煤集团煤炭产能超过5600万吨,占中煤集团产能的17.9%,集团资产总额达到3431亿元。


申万宏源(5.390, -0.01, -0.19%)煤炭研究团队认为,随着神华集团和国电集团的合并,央企的“煤电联营”迈出重要一步。中煤能源(6.150, 0.03, 0.49%)成为唯一专业从事煤炭生产的央企上市公司,2018年,央企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期,央企改革将获得重大进展。


2017年8月份,中煤能源H股还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向母公司转让了山西运销100%股权及天津公司100%股权,以集中优势促进主营业务发展。


业内认为,中煤能源此举意在集中精力发展主业,转让资产所获得的资金也有利于进一步进行煤炭整合,与目前国企改革的步调一致。

海通证券(13.530, 0.01, 0.07%)分析师吴杰表示,国家重视央企煤炭资产整合,集团产能有由1亿吨向4亿吨的巨大提升空间,产能扩张弹性大,未来中煤或持续受益。


此外,央企煤炭资产整合已开启,神华国电已经重组完成,作为煤炭行业唯一剩下的央企,中煤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未来整合可期。


11家央企煤炭板块或成重组重点


尽管中煤集团从2016年开始一直在推动改革,但是相比神华,其改革速度颇为缓慢。


上述《意见》还强调,推进中央专业煤炭企业重组其它涉煤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实现专业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这意味着中煤集团兼并重组其它涉煤央企煤炭资产的进程在2018年有可能加快。


中煤能源还在2017年半年报中提到,近年来,母公司中煤集团发挥专业化煤炭公司管理优势,积极参与央企煤炭资源整合。2016年以来陆续接管部分中央企业煤炭资产业务,壮大了规模和实力,推进了煤电一体化协同发展和区域布局优化。中煤能源将借助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业务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


根据统计,目前涉煤的央企除神华、中煤、国电、国投、保利外还有涉煤央企17家,其中煤电一体化涉煤企业6家: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华润集团、中铝公司,涉及煤炭产能2.1亿吨左右;其它涉煤企业11家:中国中铁(8.570, -0.04, -0.46%)、中煤科工、新兴际华、中航工业、宝钢集团、中农集团、国家电网等,共涉及煤炭产能约7000万吨。


下一步央企层面的煤炭资源整合将以中煤能源为中心围绕上述涉煤央企展开,预计11家其它涉煤企业是重点标的,当然也不排除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继续参与央企煤炭资产的兼并重组。


“中煤集团今年应该有所动作了,估计会继续整合非煤央企的煤炭资产。”易煤研究院研究员张飞龙也表示,这是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