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苹果市值跌破9000亿美元,5个交易日累计蒸发1070亿美元

11月15日消息,受投行Guggenheim周三发布研报,把苹果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为“中性”的影响,苹果股价周三再跌2.82%,市值跌破9000亿美元。在过去的5个交易日中,苹果股价连续下挫,累计跌去约11%,市值蒸发近1070亿美元,创出自4月以来的最长连跌。


Guggenheim在周三发布的研报中,把苹果股票评级从“买入”降级为“中性”。本周二,投行高盛给予苹果股票“中性”评级,并将其目标股价从222美元下调到了209美元,原因是认为新款iPhone的需求可能会“继续恶化”。


高盛分析师将iPhone的预期销量下调了6%,并下调了它的目标股价。此前,负责为苹果Face ID摄像头生产零部件的供应商Lumentum称,它的一个大客户大幅减少了订单。分析师预计,这个大客户就是苹果。“考虑到这个新的情况,我们下调了iPhone XR/XS Max/XS的预期销量,同时提高了低价位iPhone的预期销量。我们担心新款iPhone的市场需求正在恶化,”高盛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


此外,知名苹果分析师、天风国际证券(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的郭明錤周一发布研报,将苹果iPhone XR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预期下调了3000万部。郭明錤指出,下调iPhone XR出货量预期的理由包括“贸易问题将对消费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等。他还补充道,消费者可能会更加青睐iPhone XS和iPhone XS等更贵的机型,这些机型拥有摄像头更好等特点。最后,他还指出华为新推出的Mate 20系列手机将会使得iPhone XR迎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我们已经将苹果公司在新的产品寿命周期(2018年第四季度到2019年第三季度)中的iPhone XR出货量预期从1亿部下调到了7000万部。”郭明錤说道。相比之下,此前郭明錤在10月份发布了一份类似的报告,预计iPhone XR对苹果来说将是一款大卖的产品。郭明錤当前仍旧预计,第四季度苹果iPhone的总出货量在将在7500万部到8000万部之间。


在郭明錤之前,摩根大通分析师沙米克·查特吉(Samik Chatterjee)在研报中将苹果目标股价从270美元下调到了266美元。这是他在本月第二次下调苹果目标股价。不过该分析师仍然给予苹果“增持”评级。查特吉表示,由于受到新兴市场如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弱和美元继续坚挺等因素的影响,他下调了苹果的营收预期。宏观经济环境变弱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变弱,而美元坚挺则让iPhone在美国之外的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变得更贵。查特吉还下调了iPhone的预期销量,将iPhone在2018年的预期销量从2.16亿部下调到了2.14亿部,将iPhone在2019年的预期销量从2.18亿部下调到了2.08亿部。而且,他还将苹果在2019财年和2010财年的每股预期收益下调了10美分。在11月2日,由于美元继续坚挺,查特吉曾把苹果的目标股价从272美元下调到了270美元。


华尔街投行Longbow Research周一发布研报称,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需求有下滑风险。上周有报道称,苹果已告知富士康等代工厂商,要求其暂停增加iPhone XR生产线的计划。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富士康最初准备近60条生产线来生产iPhone XR,但近期仅启用约45条生产线。这意味着富士康每天要少生产大约10万部iPhone XR,与最初的乐观预期低20%至25%。整体而言,iPhone XR和iPhone XS Max的订单量被削减了20%至30%。与此同时,苹果将上一代产品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订单量提高了20%至25%。Longbow Research维持苹果公司股票“中性”评级。


当前,在追踪苹果股价的38位分析师中,11位给予“强力买入”评级,21位给予“买入”评级,6位给予“持有”评级。


苹果股价周三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常规交易中下跌5.43美元,跌幅为2.82%,报收于186.80美元。按照周三的收盘价计算,苹果市值已降至8864亿美元。过去52周,苹果最低股价为150.24美元,最高股价为233.47美元。

软银集团的“智能汽车帝国梦”

从汽车制造商到服务软件的多领域投资,软银集团已不仅是过去定位于通信业的老大,更多的是要在通信业务的基础上打造属于它的汽车帝国梦。


一个月之前,丰田汽车和软银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两家公司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名为MONET Technologies新合资企业,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方面的研究,从而将其打造成为一家提供新型出行服务的公司。


据了解,新合资公司以20亿日元(约合1亿2千万人民币)的资金启动,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0.25%和49.75%。在新合资公司的发展规划中,其初期将专注于日本的服务市场,而后走向全球。



对于成立MONET Technologies合资公司,丰田计划未来将其研发的相关技术成果运用在移动商店、医院以及其它服务上,从而通过自动驾驶来减少人力成本。而软银集团则想通过与丰田合作,最终达到在2020年实现不发生交通事故的自动驾驶。


面对当下的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已屡见不鲜,但对于此次丰田和软银的“再次”合作,可以称为是日本两大巨头的强强联合。


作为一家综合性的风险投资公司,软银主要致力于IT产业的投资,包括网络和电信。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软银总市值已达到10万亿日元,是日本排名第五的企业。


从传统的电信网络到物联网转型,软银集团在两年前已逐步加大在海外的投资项目,其中,在互联网电商、制造业技术研发、医疗保健、共享等产业中,软银集团都对其龙头企业进行了投资。


针对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的发展早已成为软银集团的投资对象,尤其是当下发展最为火热的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方面。对于丰田而言,成立合资公司发展自动驾驶和共享汽车等服务是顺理成章,但作为一家致力IT产业的风险投资公司,软银集团为何要进军汽车产业,进行移动出行发展?


据相关资料显示,此次软银集团和丰田汽车进行相关合作并非是两者之间的初次“接触”,早在近20年前,软银就曾向丰田提出在其产品销售系统中导入美国的网上4S店系统,无奈最后相关协议并未达成。


但伴随着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丰田需要从移动出行、汽车电动化等多个方面增强企业实力,从而在市场中赢得更大话语权。


从这一方面看,丰田选择与软银集团进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当下的汽车产品已经与通信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软银在这一点上有着最大的优势。


从最初的通信行业发展至今,目前软银已经先于其他公司发展5G,其拥有超高速通信、超低延迟等众多优点,可增强与汽车产品之间的连接。在未来的服务和产品,5G网络是必须的,因为它可支撑一套成熟的IoT系统,将机器、硬件、感应元件、服务种类进行完美匹配,从而实现“万物互联”的模式。


在软银集团的掌门人孙正义看来,汽车的智能互联时代只有在5G网络的基础下,才能真正的实现汽车时代的改变和发展。而软银集团预计到2020年时,5G才能真正开展。在此之前,软银率先与汽车企业进行合作,或将以最快速度实现它的“汽车帝国梦”。


除了与丰田进行共享汽车方面的合作外,软银集团并不吝啬于投资汽车行业的其他领域。相反,软银集团对未来汽车的投资几乎霸占了整个产业研发,而唯独放下了“汽车制造”这一最基础的区域。


仅在近几年内,软银集团就与通用、本田、宝马等多家汽车制造商进行合作,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方面进行发展。另外,在移动出行平台的投资建设中,软银同样对Uber、滴滴打车、Ola、Grab等不同国家公司进行投资,整个投资范围已覆盖亚洲、欧美等地,可见软银在出行方面的布局意图已很是明显。


据了解,早在今年2月份,滴滴出行就曾表示将与软银集团合作,在日本的出租车产业提供乘车和其他服务。同时,滴滴大中华版APP也将推出定制化的日本漫游功能,届时中国用户将能直接使用滴滴大中华版APP在日本使用出租车叫车服务。


从汽车制造商到汽车服务软件,软银集团的投资合作已遍布全球市场中的主流企业。因此,从很大程度上看,如今的软银集团已不再是过去定位于通信行业的老大,更多的是要在通信业的基础上打造与其相关的汽车帝国梦。

Uber收入增速大幅放缓 三季度亏损扩大至11亿美元

对于希望明年上市的Uber来说,最新的财务数据并不是太好看。


Uber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营收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8%。这一增速不仅较二季度的51%大幅回落,也不到2017年全年增速85%的一半。


Uber三季度亏损10.7亿美元,较二季度扩大20%。调整后净亏损9.39亿美元,较二季度的6.8亿美元扩大38%。


在其他数据方面,三季度交易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这一增速也较二季度的41%有所放缓;持有现金数量为65.5亿美元,较二季度末的73亿美元下滑。


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是受到Uber新业务的拖累,包括送餐服务Uber Eats以及共享单车和共享滑板车等。就在上个月,Uber表示,Uber Eats将会继续大幅扩张,未来将覆盖美国70%的人口。


Uber CFO Nelson Chai在对财报的说明中表示,对于Uber这样一家规模巨大和全球业务覆盖广阔的公司来说,其三季度增长相当强劲。他称:


在我们期待着IPO之际,我们正在对横跨我们平台的未来增长进行投资,包括食品、货运、电动自行车以及滑板车,同时还包括对印度和中东等具有很高潜力的市场进行投资,从而持续加固领导地位。

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曾公开表示,希望于2019年下半年上市,不过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Khosrowshahi私下对投资人表示,他力争在2019年上半年上市。


对于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来说,收入的高增长基本上是“标配”。而从Uber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彭博报道称其中透露着不理想的信号。报道称,在2005年底,亚马逊的收入规模和现在的Uber相当,但那时亚马逊已经实现1.99亿美元利润,而且当时的市值只有Uber目前760亿美元估值的四分之一。

余额宝收益率下破2.5%,货币基金“黄金时代”告终?


11月14日,规模过万亿的天弘余额宝货币7日年化收益率为2.499%,下破2.5%,为2016年11月底以来的低点。从货基整体来看,年内收益整体震荡下行,尤其进入下半年来下行趋势明显,这或许是因为资金面保持宽松的影响。


余额宝诞生于“钱荒”爆发之时,但当时机构已做出预测,收益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随着货基收益高、股市波动等因素在未来的影响力趋弱,加上类产品的市场竞争,货币基金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


万亿余额宝收益下破2.5%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天弘余额宝货币7日年化收益率为2.499%,下破2.5%,为2016年11月底以来的低点。这一规模过万亿的货基巨物或是货币基金的一处缩影。

不止是天弘余额宝出现7日年化收益下行,从货币基金整体来看,根据东财choice数据,取2018年内各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货币基金的算术平均数,发现年内收益整体震荡下行,尤其进入下半年来下行趋势明显。

流动性充足导致货基收益降低


货币基金应当投资于现金,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三百九十七天以内(含三百九十七天)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货币市场工具。

从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历史走势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整体走低,尤其1月、3月、6月等期限品种来看,下半年来明显下降后维持在较低水平。货币市场流动性重组,货币基金主要投资的存单、短融的收益下滑,导致货基收益率降幅较大。

华创证券于近日报告中提及,除了资金面保持宽松,三季度短端利率明显下行后,货币基金收益率有所下滑,负偏离压力明显降低,对货基资产配置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三季度货币基金杠杆率小幅降低,通过组合小幅拉长平均久期提高收益表现。其次,期限短的同业存单已成鸡肋,相较回购并没有多少收益上的优势;而配置期限长的同业存单又会加大剩余期限压力,所以三季度货基增持回购,同业存单增持幅度明显放缓。


余额宝是高收益时期的产物


回顾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的历史收益率,自2013年成立后,7日年化收益率迅速提升;直到2015年6月,约2年的时间维持在4%以上的收益率。后一路下探,至2016年9月中旬达到约2.3%的低点位置。此次天弘余额宝货币延续前期下跌趋势,下破2.5%,越发接近历史低位。

余额宝作为近年来普及度最高的货币基金,不仅得益于它在金融、服务上的创新,客户体验度的提升,也受益于高收益时期的红利。


2014年余额宝正当红时,上海证券研报中指出,余额宝成立于中国货币市场“钱荒”爆发之时,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利率高涨,许多机构突然面临头寸紧张的局面,利率期限结构出现了罕见的扭转、倒置现象。余额宝可谓生逢其时。但当时机构已做出预测,收益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未来货基可能结束快速扩张


对于货币基金的未来,机构普遍认为公募货基的增长势头或趋缓。


华创证券于近日研报中指出,货基投资限制多,叠加三季度资金面宽松带动短端利率下行,货币基金收益率普遍下行,9月中旬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便已跌破3%。其次,因为银行投资限制更松以及对客户流动性把控更有优势,未来银行开放式理财产品收益优势有望保持。最后,银行理财购买门槛下降的同时,货基T+0赎回提现受到限制,未来银行现金管理类工具收益以外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公募货基的资产净值从年初的7.9万亿逐步走高,三季度已经逼近9万亿,但中泰证券展望后市,认为这样的增长势头可能在未来的 1-2 个季度内止步放缓。主要因为前期推高货基规模的因素(货基收益高、股市波动等)可能在未来的影响力趋弱;其次,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监管政策利好银行类货基产品。


百度21亿元战略投资新潮传媒

山东如意承认想做中国LVMH,接下来主买轻奢品牌

山东如意集团正朝着挑战LVMH的目标努力前进。


11月12日,路透社发布了一篇关于山东如意集团最新战略目标的报道。报道引用了该集团主席邱亚夫的叙述,称山东如意集团的确有心成为中国“LVMH”,并期待有朝一日真的能与LVMH等欧洲奢侈品巨头集团同场较量。


“LV是世界闻名的奢侈品帝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目前和它的差距还很大,但发展成这样的公司是我们的目标,”邱亚夫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实现这一目标)可能要花费5年、10年,甚至更久,也可能要等到下一代或者是更好的团队来实现?这是个重要的计划和挑战,甚至是有点不可能,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学习、模仿、借鉴。”

Sandro在香港的门店

山东如意以纺织生意起家,并至今仍以此为主营业务,由于主要面对企业客户,因此在很长一段是家里子啊消费者层面都显得很低调。这一状况直到它开始收购包括SMCP、Aquascutum、Bally等有知名度的奢侈及轻奢品牌后,才有了改变。事实上,在此之前,如意已展开收购行动,它早年还买下了面料品牌莱卡,以及日本女装老牌Renown。


就现阶段,邱亚夫透露如意的收购计划仍在继续。但在标的上他更倾向于选择轻奢品牌展开投资。他认为轻奢品牌在经济下行时仍然会具有增长潜力。至于品牌的风格,他偏好经典风格,表示对于目前与流行文化紧密联系的街头风设计师品牌相对持保守的态度。


“如意对于时尚品牌有很严格和细致的要求及战略规划,我们一直在研究和观察一些符合我们高价位、高定位、高质量要求的品牌。”他说。

Bally门店

邱亚夫透露,目前如意旗下的品牌门店已可覆盖全球84个国家及地区。

首届MIT中国峰会:脑科学如何影响AI、教育与健康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是什么关系?未来教育是否会更加个性定制化? 大脑疾病治疗会有新突破吗?日前界面新闻带着这些问题参加了MIT首届中国峰会。


11月1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北京召开了以“展望未来世界”和“中美共迎全球重大挑战”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峰会,邀请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莱夫(Rafael Reif)、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内的众多世界顶级科学家共同探讨脑科学、宇宙学、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最新发现与挑战。


莱夫校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清洁能源、气候变化、人类疾病和为计算机技术制定伦理标准等都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也是任何国家或机构都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而白春礼院长则进一步表示,中美两国科学界应深入沟通,增强互信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合作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在此次峰会上,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大脑研究中心主任、大脑和认知科学教授德西蒙(Robert Desimone)发表演讲并接受了采访。


德西蒙教授

德西蒙在演讲中表示,神经科学对社会诸多方面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例如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神经科学为人工智能建模提供所需信息,而人工智能模型反过来又能告诉我们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是如何工作的。


对于人工智能研究与神经科学相互推动的现象,德西蒙对界面新闻表示:“神经科学家在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大脑运作机制非常复杂,不能只是用简单的物理模型来理解。科学家们需要一个数学模型来理解大脑的不同部分如何互动。”


MIT中国峰会现场

“目前神经科学家们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创建了数百万个和人脑一样有认知能力的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测试,以确定哪个模型和现在已知的大脑运作方式最为相似。在拥有了一个和人类行为相似,并有特定功能的模型之后,神经科学家们会对模型进行预测和检验,进而去探索更多的大脑功能。”


德西蒙认为,第二个会被神经科学发展改变的社会领域是教育行业。通过对大脑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发现与阅读障碍症等相关的神经网络,从而解决每个个体的认知和学习需求。德西蒙将这种现象称为“精准教育”。通过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麻省理工学院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发现钢琴训练和语言技能有着特殊的联系:对于部分儿童来说,钢琴训练比阅读更能提升语言技能。


随后,界面新闻对非传统个性化教育的前景向德西蒙进行了提问。他对记者表示:“在未来,个性化教育的应用程度一定会越来越高。因为每个孩子都各不相同,他们对同一种教育体验有着不同回应。这不是说每个孩子都会有私教,但是未来一定有更多教学上的选择能适应不同孩子,从而让更多人走向成功。在现有的教育体系里我们还无法让太多孩子成功。”


德西蒙在演讲中提到的第三个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方面是精神障碍的治疗,又叫“精准健康”。目前科学家们认为,即使是一个标签下的精神障碍其基因构成可能完全不同。例如自闭症儿童的变异基因可能有多个,因此相对应的治疗方案也应当不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可能会为人类理解精神疾病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带来一线曙光,对此中美科学家正在积极合作。


德西蒙在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大脑研究中心的介绍短片中提到,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最早的实习经历之一就是到精神疾病治疗中心近距离感受病人和家属的无助和痛苦。


针对目前药物治疗对一些患者没有帮助的情况,界面新闻就基因疗法的前景询问了德西蒙。他说:“我们在灵长类动物的首个基因疗法实验很快就开始了。但是(精神障碍)基因紊乱有很多方面,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很幸运的是基因疗法所依赖的技术本身已有重大突破和进展。但是我必须实话实说,鉴于实验尚未开始,我们不能肯定疗法一定成功。我认为精神障碍的某些方面可以通过基因疗法得到改善,但有些不会。因为一旦基因变异影响了大脑发展,以后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和修复的。”


德西蒙补充说,“对我个人而言,即使基因疗法能在某些方面改善精神障碍就已经非常可喜了。例如对自闭症患者来说,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假如我们能将他们的智力水平提高20%,也许他们就不需要在治疗机构而可以独立生活了。在未来,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将更加接近于癌症的治疗方法。在癌症治疗方面我们正在尝试利用生物手段,而不是药物。对于精神障碍也一样,我认为未来会进入后药物时代,用生物靶向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