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资金涌入A股显出四大积极信号

9月份A股市场交易落下帷幕,上证指数全月在3332.60点至3391.64点之间窄幅震荡,期间累计震幅仅为1.76%,收盘报3348.94点,期间累计跌幅为0.35%,月K线呈阴十字星,深证成指表现较强,期间累计涨幅达2.50%,月K线已成功收于30月均线之上。数据统计显示,虽然9月份沪指在3400点附近震荡,但本月A股市场已出现四大积极信号:1.两融余额增加384.24亿元;2.北上资金净流入233.98亿元;3.产业资本净增持15.42亿元;4.上涨板块占比达64.29%。今日本版特对上述积极信号进行梳理分析,供投资者参考。


9月份北上资金净流入近234亿元

45只个股受青睐

9月份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调整状态,沪指累计下跌0.35%,而沪股通、深股通等北上资金再度逢低买入,累计净买入A股233.98亿元,这已是北上资金连续第四个月净流入A股超200亿元,显示出北上资金对当前A股市场的看好。

对此,有市场人士表示,北上资金素有“聪明资金”之称,其往往能踏准市场节奏,并成功布局一些中长线牛股,因此北上资金9月份的整体布局情况,也为投资者布局节后行情提供了参考。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沪股通方面,9月份共计有39只标的股荣登沪股通每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20只个股期间处于沪股通资金净买入状态,其中伊利股份(15.01亿元)、中国平安(9.62亿元)、长江电力(9.08亿元)、青岛海尔(6.45亿元)、海螺水泥(3.68亿元)、贵州茅台(3.24亿元)、华域汽车(3.13亿元)、中国国旅(2.44亿元)、福耀玻璃(2.29亿元)、宇通客车(1.91亿元)和华泰证券(1.33亿元)等11只标的股期间沪股通资金净买入额均在1亿元以上,另外,中信证券、中国神华、保利地产和通化东宝等个股期间沪股通资金净买入额也较为居前,均在5000万元以上。

深股通方面,9月份共计有38只标的股荣登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25只个股期间处于深股通资金净买入状态,美的集团(31.61亿元)、格力电器(15.24亿元)、洋河股份(6.60亿元)、老板电器(6.13亿元)、万科A(4.34亿元)、立讯精密(4.26亿元)、比亚迪(3.34亿元)、汇川技术(3.30亿元)、光迅科技(2.67亿元)、京东方A(2.46亿元)、云南白药(2.44亿元)、海康威视(2.32亿元)和大华股份(2.22亿元)等13只标的股期间深股通资金净买入额均在2亿元以上,另外,卫士通、索菲亚、广发证券、天齐锂业等个股期间深股通资金净买入额也均在1亿元以上,较为居前。


综合沪股通、深股通数据来看,9月份,共有45只标的股实现北上资金净买入,累计净买入金额为160.63亿元。从这45只个股9月份市场表现来看,32只个股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沪指同期下跌0.35%),显现出北上资金整体较高的投资水平。其中,比亚迪、隆基股份、卫士通、雅化集团、光迅科技、宇通客车、伊利股份和中国国旅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居前,均在1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北上资金青睐的45只个股,后市表现也受到机构的集体看好,其中39只个股近30日内被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伊利股份、中国国旅、上汽集团、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桐昆股份、隆基股份和保利地产等个股机会最被机构看好,近30日内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均在15家及以上。另外宇通客车、三花智控、洋河股份、万科A、潍柴动力、京东方A和大族激光等个股近30日内机构看好评级家数也均在10家及以上。

北上资金净流入居前,机构扎堆看好的伊利股份,近期市场表现十分抢眼,其股价昨日上涨4.17%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对于该股,招商证券表示,伊利股价连创新高,但市场仍未充分认识到公司全面进入市占率提升时期,公司股价远被低估,市场逐步认识的过程也必将带来估值先行。同时伊利外延预期再起,亦对股价形成催化,重申“强烈推荐”评级。

云计算市场排位:阿里云超越谷歌、紧追第二位微软

美国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2016年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全球云计算“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引领公共云市场,三者占据市场份额前三位,亚马逊保持领先优势,阿里云超越Google,紧追第二位微软Azure。

报告显示,“3A”阵营占据市场过半份额,Google和Rackspace紧随其后,IBM为市场第六位。Gartner认为,亚马逊依旧是市场领导者,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微软的优势在于SaaS领域,而阿里云目前在中国公共云市场上均有统治地位,并在积极扩大国际影响力。

此外,Gartner给出了市场前十位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营收和增速估算。分析师估算,从2015年到2016年,阿里云和谷歌云的差距在不断拉大。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云IaaS营收为6.75亿美元,超过Google的5亿美元。而在2015年,两者差距仅为4000万美元。

增速方面,3A阵营虽然占据了市场过半份额,增速依旧跑赢大市。在市场前十位中,共有三家增速超过100%,阿里云增速达到126%位居第一。同期亚马逊AWS增速为45.9%。微软为61%。

Gartner认为,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三大巨头引领了增长,预估IaaS、PaaS和SaaS的5年增长分别为28%、22%和19%。

未来这一领先趋势还将持续。Gartner认为领先的云服务商将继续保持市场份额,并在未来四年占据近四分三的市场份额未来新的技术和服务也将诞生在这些市场领先的云平台上。

分析师认为,因为云平台已经成为了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而企业会继续沿用数字化的商业策略、通过已经形成的规模优势和技术红利,“3A”的市场格局将持续。

多地房贷利率一再上浮 买套房要多还款近20万元

8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12%,相当于基准利率的1.04倍,环比上升了2.47%,连续8个月上升。

分析认为,购房者的资金成本持续上升,已经逐渐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贷款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市场成交已经全面降温,降价开始出现。

面对房贷利率的上涨,准备购买首套房的刚需群体显然开心不起来。以北京为例,在此轮利率上浮以后,经测算,她的还款总额多了近20万元。

上周,针对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相继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明确表态“积极支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行营管部称,房贷利率调整是银行在北京市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市场利率整体上扬的背景下,根据市场资金水平变化、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所采取的自主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和导向。

不仅北京如此。通过调查采访,记者发现,近期在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也出现了新一轮的房贷利率上浮现象。

那么,房贷利率的调整是通过何种机制来引导楼市发展的?在调控过程中,又应该如何避免伤害刚需性购房需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有关银行机构及市场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利率上浮已不是新闻

“从9月14日开始,还没有进行网签的就需要按照新的利率执行。”一位房地产中介人员向记者表示。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从9月14日起,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的首套房贷最低利率已经全部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同时,民生、广发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上浮幅度更大,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

但对于首套购房者来说,贷款利率的上涨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多长时间之内能获得贷款。在采访过程中,多家中介机构均向记者表示,目前各家银行的审批时间都不好估算,等待数月而仍未获得贷款的购房者大有人在。此外,银行对于审批的要求也日趋严格。纵观全国,房贷利率上调早已不再是“新”闻。

而与利率上浮所释放的紧缩信号同步的,是获得房贷难度的增加。融360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12%,相当于基准利率的1.04倍,环比上升了2.47%,连续8个月上升;比去年8月份的4.44%,上升了15.35%。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等众多一、二线城市的房贷利率均在近期内有所上调。

某厦门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厦门市已经三次提高利率,一些银行已经在本月或更早时候停止发放个人房贷。同样,昆明等西部内陆城市也在近期经历了一波利率上调。某大型银行西部地区分行人士介绍,总行今年对房贷新增额度卡得很紧,一般当月额度在上旬就已放完,后续申请只能排队等额度。“很多楼盘开盘后都在等放款,有些要等上半年。”


房贷规模明显下降

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新增各项贷款比重为25.1%,比去年全年降低了10.9个百分点,比去年下半年的高峰期降低了19.9个百分点。据工行行长谷澍介绍,工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中,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比例大概在1∶1左右;16个热点城市的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在个人住房贷款中的占比较去年年底降低了13个百分点。

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26家上市银行(含H股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19123.21亿元,在全部新增信贷规模中占35.84%,相比去年15家A股上市银行20029.03亿元的总规模和46.58%的占比下降明显。同时,相比去年上半年高达91.43%的比例,今年新增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占比仅为51.40%。可见,在国家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房贷狂飙的情况已有所回落。在这种大背景下,房贷利率的上调成为调控房地产的抓手,并不令人意外。

此外,市场因素也影响了房贷利率。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同业业务紧缩和储蓄业务受挫,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人行营管部有关人士表示,2017年3月以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银行作为房地产信贷政策的执行主体,主动配合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过提高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抑制需求过度增长,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北京市房地产调控所取得的成效。

降价与刚需并行不悖

利率的上涨会对房价产生何种导向?有分析认为,购房者的资金成本持续上升,已经逐渐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贷款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市场成交已经全面降温,降价开始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动情况中,首次出现“下降或持平”。从当前一线城市房价指数的增幅来看,这是自2015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的房价环比下跌。

这也说明,自今年3月起全国各地密集出台的房产调控政策逐渐显效。近期,国家统计局也公开表示,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持续发挥作用。业内人士预计,如果房价逐渐出现调整,各家银行后续将继续收紧房地产的额度、提高房地产贷款的价格。

但是,面对房贷利率的上涨,准备购买首套房的刚需群体显然开心不起来。来到北京工作、准备买房的小江正在为涨价的房贷发愁。在此轮利率上浮以后,经测算,她的还款总额多了近20万元。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即便是首套房也得按照市场化原则定价,在金融去杠杆、资金面相对紧张的背景下,首套房贷款利率上升是必然结果。“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尽管风险较低,但收益水平不高,因此银行适度减少房贷方面的投入,对实体企业来说是件好事。”

有专家认为,目前,对刚需购房者的保障主要体现在贷款规模的供给上。收紧住房信贷政策在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的同时,对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热点城市居民合理的购房需求,尤其是购买首套住房,应在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方面予以支持。”专家表示,对于首套房在房贷额度上优先予以保证的同时,监管机构也应给予差别化监管,在考核方面采取一定差别化措施,帮助购房主体控制购房杠杆率。

央行旗下媒体:定向降准并非政策转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汇报,部署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会议决定,在狠抓现有政策落实的同时,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这是近几年来,定向降准第三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提出。业内分析指出,此次定向降准信号的释放,意味着央行在随后一个月内执行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增大,未来定向降准政策的“落地”,在进一步降低“三农”、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将给市场资金面和债市注入一股鲜活动力,平稳金融体系资金面水平。


定向降准并非政策转向

此前的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曾两度明确提及定向降准,此后不久,央行都宣布了定向降准政策。

2014年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定向降准,央行随即宣布了定向降准措施,从2014年4月25日起,将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两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一个半月后的2014年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随后央行宣布,从2014年6月16日起定向降准。

从此前两次定向降准信号释放到具体实施看,市场人士预计,央行在随后一个月内执行定向降准的可能性较大。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称,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定向降准是增量措施,而不是对已有政策的描述;从历史上看,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提出定向降准之后,央行执行时间均不超过两星期。

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在保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可以重点保障“三农”和“小微”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定向降准对市场资金面、债券市场走势,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市场资金面看,7月中旬以来,市场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9月以来,尽管短期资金面有明显缓和,但是1个月以上的中期利率仍然居高不下,同业存单等利率仍处于今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中信证券研究表示,今年以来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备付金率不断下行并屡创新低,说明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并不太高。

海通证券姜超对此分析表示,9月以来市场资金持续紧张,可能与财政投放不及时、汇率重新贬值外汇流出加大、季末MPA考核等原因有关,央行未来投放长期流动性有助于缓解资金紧张。不过,姜超表示,定向降准释放货币金额有限。他分析称,按照8月末146万亿元的非银存款余额以及银行体系20%的小微贷款占整体贷款的比例,理论上对小微贷款定向降准0.5%可以释放1500亿元左右流动性。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定向降准信号的释放,并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转向,不是“宽松周期”开启或大水漫灌。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表示,虽然定向降准再次开启,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短期内会出现实质性的转向,目前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取得进展,但尚未完成,企业部门的债务仍然较高,因此去杠杆的政策导向还会继续维持,货币政策全面宽松或 “大水漫灌”的预期短期难现。


债市有望迎来“慢牛”

随着三季度接近尾声,已经持续盘整一个季度的债券市场,开始期待四季度行情。尽管过去的三个月,债券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站在当前时点,不少市场机构开始看好四季度债市,尤其是本次随着定向降准信号的释放,更加坚定了市场机构的乐观预期。

从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定向降准看,邓海清表示,未来的定向降准大概率将助推2016年11月开始的“债市黑暗时代”宣告终结。因此,维持此前2017年债市“先苦后甜”的判断,并坚定看好未来一段时间的债券市场。

轩伟同样表示,回顾2014年上半年央行曾采取定向降准,随后债券市场出现了近两年的牛市,但本次预期中的定向降准还叠加了金融监管的大环境,因此对债券市场的驱动力或相对较弱。但尽管如此,轩伟仍然认为,未来的定向降准仍然将是债券市场的关键利好,债券市场底部将得到确认,中期配置价值显著,坚定看好债券市场当前时点的配置机会。


实际上,在此之前,众多研究机构展望四季度时,大都认为债市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刻。研究表示,名义GDP、PPI高点均已过去;资金面最紧张阶段也已过去;监管政策叠加和委外赎回最大的时点也已在4~5月份出现;此外,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已过去;市场对环保限产理解发生变化,工业品涨价最猛的阶段也已过去。基于这些判断,研究认为,债券市场最艰难时期也已经过去,四季度债市慢牛可期。

对此,方正证券研究认为,债券市场的安全边际十分显著。当前名义增长率已经距高位有所回调,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距高点仅仅调了10个基点,导致实际利率在近来已经出现了不小的涨幅,这个不协调的比例也意味着债券市场当前的配置价值很高。

资产规模超9000亿美元 中投稳坐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

华尔街见闻9月29日——人民网,成立十年来,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规模已经超过9000亿美元,成为世界大二大主权财富基金。

中投公司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中投公司资产总额已超过9000亿美元,相较于国家分两笔投入的2490亿美元资本金,增长了两倍之多。成立以来,中投公司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值率为14.35%,其中境外投资累计年化净收益率5.51%。

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29日,组建宗旨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以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报道称,目前,“中投公司:中投国际+中投海外+中央汇金”的管理模式运转有序——中投国际主要负责公开市场投资,中投海外主要负责对外直接投资,中央汇金承担境内国有金融股权管理业务。三个子公司各有侧重、精细化管理的公司治理格局得以成形。

中投公司总经理屠光绍表示,背靠中国市场是中投公司有别于其他国际机构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度融入世界的历史机遇,将是中投公司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投致力于成为最了解中国的国际机构投资者,最了解世界的中国对外投资机构,连通境内外企业和市场,在国内国外之间搭建纽带和桥梁。

目前,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是挪威国家主权基金,该基金资产规模于本月中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


境外投资累计年化净收益率4.76% 主要投资于股票

今年7月,中投发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境外投资净收益率按美元计算为6.22%,自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年化净收益率为4.76%。


 年报显示,在境外投资组合分布比例方面,中投去年在公开市场股票中的投资占比45.87%,固定收益15.01%,另类资产37.24%,现金产品1.88%。


 在境外股市投资中,美国股票占比51.37%,非美发达股票37.61%,新兴股票及其他占比11.02%。


伦敦房价八年来首次下滑 经济学家预计房价或将持续疲软

伦敦房价自八年前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同比回落,第三季度房价增长逊于英国其他地区。

伦敦房屋均价现为47.18万英镑,较去年第三季度同期下降了0.6%。 这是自2009年第三季度英国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的首次下降。

伦敦是英国第三季度唯一房价下滑的区域,为2005年以来表现最差。英国全国房价第三季度总体上涨2.2%至21.1万英镑。其中东米德兰地区表现最强劲,价格大涨5.1%至17.78万英镑。

尽管伦敦依然是英国房价最贵的地区,但英国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Gardner表示,英国不同地区的房价涨幅差距在过去几季度不断缩小趋同。

物价上涨,第二套房税收增加,以及英国脱欧的不安情绪使得伦敦房屋市场承压。


伦敦房价走软最初是从市中心高价房屋开始的,这主要是由高价房被征收更高的印花税和脱欧恐慌情绪导致。现在伦敦房价下降的影响已经开始向外扩散了。

近几周来,英国央行表示或将于近十年来首次提高利率。英国央行现利率为历史低点0.25%。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可能在11月加息至0.5%。不过Gardner认为加息对房屋市场影响不大,因为大部分人选择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受利率上涨影响很小。近年来选择可变利率抵押贷款的人所占比例已下降到40%,为历史最低水平。

经济学家Gardner表示,英国总体房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就业率高及房地产市场短缺等原因,但是家庭收入压力将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经济学家Howard Archer表示,未来几个月,房产交易预计会疲软,主要是因为通胀高于收入增长,从而挤压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者有限的信心及交易意愿也将阻碍市场走高。

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创两年最差 美元指数跌破93

华尔街见闻9月30日——

美国8月PCE物价指数不及预期,个人消费支出几乎没有增长。这是美联储最为关注的通胀指标。过去6个月时间,美国收入与支出总体双双呈现增长放缓趋势,令市场失望,这暗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美国商务部周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经济中占比达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费指标表现不佳,个人消费支出(PCE)8月几乎没有增长,环比仅增0.1%,持平预期,显著低于前值(0.3%)。

美国8月PCE物价指数环比增长0.2%,同样低于预期(0.3%),略好于前值(0.1%);同比增长1.4%,不及预期(1.5%),持平前值。

剔除价格波动较大的生鲜食品和能源,美国8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放缓至1.3%,为2015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低于预期(1.4%),连续第六个月回落,是两年来最差表现;环比增长0.1%,不及预期(0.2%),持平前值。

美国8月实际个人消费支出(PCE)则环比下降0.1%,创出去年1月以来最差表现,为今年1月以来的首次下滑,持平预期,明显低于前值(0.2%)。

美国8月个人收入环比增长0.2%,持平预期,不及前值(0.4%)。

美国8月储蓄率与上月持平,仍为3.6%,为去年12月以来最低。

8月的消费支出反映了8月下旬爆发的飓风哈维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主要影响了汽车销售、工业生产、住宅建筑和房屋销售。异常温和的夏季温度也使得美国人对空调用电等公用事业的需求减少。

最重要的问题是,通胀依然很低。美联储计划在今年加息一次、明年加息三次,但通胀持续低迷可能令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

美元指数跌破93.00关口,日内累计跌近0.2%。


美元/日元短线走低30多点。美元/加元短线走高约40点,此前加拿大7月GDP不及预期。


现货黄金走高约3美元。